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课件PPT

上传人:江*** 文档编号:100181514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5.2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统编)小学语文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____让生活更美好》教学课件PPT(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1课时,微笑 诚信 梦想 创意 运动 集邮 旅行 种花 ,小组交流,是什么让你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它是怎样影响你的生活的?可以通过写哪些事来体现这样的影响?,审题指导,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 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 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 关注写法。,1.选材要以自己熟悉的为主。,我们在构思时一定要把自己最擅长的方面表现出来。一般来讲,我们可以按照“家庭、学校、社会、自然和自身”这个思维体系去拓展思维,从而选择自己熟悉的素材。,2.写作视角要尽量与众不同。,当你拿笔构思时,马上就想到的内容,尽量不要写。“_让生活更美好”这个题目,它的落脚点显然在“更”字上。,3.写作素材切入点要小。,从

2、自我生活实际来拟题,从自我兴趣爱好来拟题,这就具体得多,就能通过自我的生活细节来写活名著、科学、自然等对自己的深刻影响,而且可以采用多种表达方式,生动形象地展现自己的体验与感悟。,4.关注写法。,(1)把事情写完整。把事情发生的时间、人物、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写清楚。,(2)把事情的经过写具体。 事情的经过要分步骤写仔细,每件事都是由几个小步骤、小环节构成的,要分步写细致。 事是由人做的,要写好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心理活动。,写好事情的起伏要有一波三折的情节。 记叙的条理要清楚。 要写出事情的深意和新意。,5.例文简析以竹节人为例。,(1)文章第一部分概述“我们”当时全迷上了竹节人

3、,点明了让生活变得美好的具体事物。 (2)接着描述“我们”制作竹节人的过程,表现人物对游戏的喜爱之情。,(3)再接下来,文章描写了斗竹节人的乐趣,体现了“我们”对此的深深着迷。文章这个部分层次清晰地刻画了乐趣的具体表现,由浅至深,次序分明。,第2课时,范文赏析,爱让生活更美好 一阵阵的鼾声奏成爱的旋律,因为有爱,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 题记。 随着秒针一圈圈的转动,窗外的几户人家也渐渐把灯熄灭。台灯下,我的笔不停地挥动着,睡意一阵阵袭来,堆在桌上的一沓,卷子,愈发使我烦躁,而耳边 传来的一声接着一声的鼾声,使我 愈发不耐烦。 我瞟了一眼身后正在酣睡的爸爸, 心里充满了烦躁。于是不由分说,我摇

4、醒爸爸,冲着睡眼惺忪、还不知道什么情况的他大声吼道:“你说陪着我学习,你自己却睡着了!,看我作业多故意气我是不是?”爸 爸听后先是一愣,然后叹了一口 气走出了我的房间,又轻轻地关上 了门。 从那以后,我就再没有听到爸爸 的鼾声,心里虽然奇怪但也没去深究。 有一天,我和朋友一起玩到天快黑了才回家,还没进家门就听到了那久违的呼噜声。,推开门,一眼就看到爸爸倚在沙发 上睡着了,桌子上摆着几碟简单的 炒菜,一看就是爸爸的手艺,而他 身上搭着的一层薄薄的毛毯随着呼 噜声有节奏地起伏着。不难想象,爸 爸在忙碌了一天回家后,还不忘给我做晚餐,做完一切后,他疲惫地倚在沙发上睡着了看着这一幕,我的眼眶不禁湿润了

5、。,小时的我,在爸爸的鼾声中入 睡,而那鼾声也总会在我调皮的坏 笑中停止,随之而来的就是爸爸慈 爱地捏着我的鼻子捉弄我。时间慢 慢流逝,我已经长大,现在的我也 已不是那个听话的乖乖女,回家以后与父母的沟通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我一次次的任性和犟嘴。然而爸爸对我的爱始终没变,人人都说“父爱如山,,为我撑起一片快乐的天空”,而我 却说“父爱如海,宽容地包容我的 一次次过错,默默地给我他最深沉 的爱”。 父亲的爱,让我品尝到了生活 的美好。,总评:本文的精妙在于文笔细腻,情感真挚。考生避开了写母亲、写关爱的题材,巧妙地选取了爸爸的“鼾声”,并且以“我”对爸爸鼾声态度的转变为切入点而获得新的立意。本文有丰富的动作、神态、心理描写,形象地传递出小作者真挚的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