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

上传人:j**** 文档编号:100128919 上传时间:2019-09-22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数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直线、射线、线段教学设计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七年级姓名朱智焕单位陆丰市大安中学课题名称直线、射线、线段一、学情分析1.教师主观分析、或通过访谈、提问、问卷调查、摸底测试、布置预习等方式了解学情;2.学生认知前提分析:主要分析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知基础(包括知识和能力基础等);3.学生认知障碍点: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可能存在非科学或前科学概念的干扰;4.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情感、态度、愿望、需求、重视等状况。学生已经初步感知线段,为学生学习本堂课提供了基础。这节课对学生来说,通过课件形象感知直线、射线以及线段的特征,进行分类整理,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分类思想的培养。通过典型的感知材料,及

2、教师根据概念的特点组织感知活动,对学生而言,重要的是形成以上概念。整堂课目标设定合理,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学生学会了根据三线各自的特征区分直线、射线、线段。知道了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是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也是以后系统学习几何所必需的知识,线段的得出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同时,直线、射线的表示法是由线段延长而得到的。二、教材分析教材分析要点:知识结构或新旧知识的关联,重点、难点、关键点等。直线、射线、线段是最简单、最基本的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这节课学生第一次接触几何语言,第一次使用几何符号表示几何图形,因此这节课对于几何的学习起着奠基的作用。通

3、过生活中的实际情景抽象出三种图形,让学生经历了由感性到理性,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在三种图形的学习中学生还感受了类比的数学思想。三、教学目标1.尽可能含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2.知识能力表述要求:主语是学生(可隐去);谓语是知识能力目标的动词(了解或知道,理解或领会,能够或掌握等);3.目标所要达到的结果尽可能是可以检测的,例如:理解某个概念,能够举例说明。1知识与技能:(1)能在现实情境中,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理解并掌握直线的性质,能用几何语言描述直线性质(2)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2过程与方法:(1)能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抽象的数学思

4、考,提高抽象概括能力(2)经历画图的数学活动过程,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与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通过实验获得数学猜想,得到直线性质的过程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理解并掌握直线性质,会用字母表示图形和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 难点: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多媒体、直尺、三角板六、教学过程与方法(从导入到结课的步骤,含所采用的教学方法、信息技术手段,以及教具、学具、资源等)一、欣赏图片,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图片 二、活动中学习,探究新知活动一: (一)、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外(或直线不经过点)2、点在直线上(或直线经过点 )(二)、探究1、画一画(1)经过一点O可

5、以画几条直线? O(经过一点可以画无数条直线)(2)经过两点A、B可以画直线吗?可以画几条?BA (经过两点能画直线,只能画一条。)2、做一做如果你想将一根小木条固定在木 板上,至少需要几个钉子? 3、猜想如果将细木条抽象成直线,将钉子抽象为点,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我们将得到的结论是: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简述为:两点确定一条直线。还可以简述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4、应用(1)、建筑工人在砌墙的时候经常在两个墙角分别立一根标志杆,在两根标志杆之间拉一根参照线,这根参照线就是直的。这其中的道理是: 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 。(2)、 每年的3月12日是植

6、树节,你用什么方法可以使植的树都在同一条直线上?活动二:(一)、观察生活中有很多物体给我们以直线、射线、线段的形象。1、绷紧的琴弦、人行横道都可以近似地看做线段。2、探照灯的灯光给我们以射线的形象。3、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的铁轨给我们以直线的形象。细心的你还能发现生活中有哪些物体可以近似地看作线段、射线和直线?(二)、发现你发现直线、射线、线段有什么联系吗?又有什么区别呢?1、联系:已知线段AB,你能由线段AB得到射线AB和直线AB吗?BA(线段是射线的一部分;线段和射线都是直线的一部分.)2、区别:名称端点个数延伸方向可否度量直线无端点向两个方向无限延伸不可度量射线有1个端点向一个方向无限延伸

7、不可度量线段有2个端点不向任何一方延伸可度量活动三:a(一)、 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OAbBA 表示:线段 AB(或线段BA)、或线段 aA 表示:射线 OA或射线blB 表示:直线 AB(或直线BA)、或直线 l归纳:线段:用两个端点的字母来表示,无先后顺序.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射线:用端点及射线上一点来表示,注意端点的字母写在前面.用一个小写字母表示.直线:用直线上两个点来表示,无先后顺序.用一个小写字母来表示.(二)、你能行吗?请用两种方式表示图中的两条直线。mnOBA第一种:直线 AO、直线 BO 第二种:直线 m、直线 n归纳:当两条不同的直线有一个公共点时,我们就称这两条直

8、线相交;这个公共点就是它们的交点。(三)、你会数吗?指出下图中线段、射线、直线分别有多少条?ACB答:有3条线段,是线段 AB、线段 AC、线段 BC;有6条射线;只有一条直线,是直线 AB或直线 BC或直线AC。归纳:当直线a上标出n个点时,可得到2n条射线, 条线段。三、活动中练习,巩固新知活动四:(由学生板演后,老师再点评)按语句画图:1、直线EF经过点C2、点A在直线a外;3、经过点O的三条线段a、b、c4、线段AB、CD相交于点B活动五:(一)、辨一辨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1、画一条2cm的直线. ( )2、如图,直线 AB和直线AC表示的是同 一条直线. ( )BCA 3、如上图,射

9、线AB和射线AC表示的是同一条射线. ( )(二)、操作A如图,已知三点A、B、C。 (1)画线段AB; (2)画射线AC; (3)画直线BCCB活动六:挑战:你能用线段、射线或直线创造出美丽的图案吗?发挥自己的想象,课后完成自己的创作。四、课堂小结谈谈本节课的收获。1.进一步认识了线段、射线和直线的概念,知道了它们的表示方法。会用字母表示直线、射线、线段,会根据语言描述画出图形。2、探索出“经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的性质,并了解其在生活中的运用,体会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3.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 4.利用线段、射线和直线可以创造出很多美丽的图案,用它们可以美化我们的生活。 五、作业

10、及练习布置 1作业:课本132页第2、4题; 2.练习:七巧板同步练习第1至6、10、11、12题七、板书设计4.2.1直线、射线、线段一、点与直线的位置关系:1、点在直线外;2、点在直线上二、直线的性质:经过两点有一条直线,并且只有一条直线。三、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四、线段、射线、直线的表示方法。 八、教学评价设计贯彻落实数学课程标准,建立新的数学教学理念,实施课程教学民主化,促进开放式教学的深入研究,结合我校的课题研究活动,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充分暴露和展示学生的数学思维过程,使学生经历一个再发现的学习过程,向学生提供探究和交流的空间

11、,紧紧抓住“数学思维活动的过程”这条主线,主动探索并获取知识,将面向全体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九、自我评价1.这堂课我觉得比较满意的地方(1)、对教材的处理、设计衔接比较自然,学生学习不感到吃力,让学生先通过线段的特征总结方法,过渡到学习射线、直线,进而总结射线、直线的特征,学会三线的异同点,从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同时自己又对单元教材进行了系列化的研究,有助于对教材的进一步理解。(2)、课中给学生提供了主动探索的时间、空间。多次让学生参与实践活动,做到手、脑、口并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既可以使学生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又可以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有意识培养学生的数

12、学能力,启发学生积极的思维,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抽象、概括等学习的能力和良好的思维习惯。(3)、能培养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思维。学生先从线段、直线、射线去分类思考,感悟到了端点在其中的重要性。把书本上原本凝固的概念激活了,使数学知识恢复到那种鲜活的状态。实现了书本知识与学生发现知识的一种沟通,增强学生对几何图形的敏感性,这也是新教材教育数学教学中所一直倡导的。2.值得反思的地方:(1).整堂课因为内容设计较多,怕教学时间不够,加快了整个教学节奏,有些地方就显得有些匆忙,不够从容。最后总结全课后就正好下课了,机动的拓展题目可以不出现,拖延的那几分钟时间出现思维拓展题学生的注意力已经不够集中,没达到预期效果。(2).气氛不够活跃。由于是公开课,学生有些紧张,所以我们配合的不是很默契,不过在我的调动下,后半节课有所改观。(3).课件要和动手实践相结合。这是使用课件教学的不足之处,特别是讲授几何课,更要再使用课件的同时动手画出图形,让学生看到作图的全过程,有助于学生更深刻把握重点内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