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技术创新管理7827959

大米
实名认证
店铺
PPT
122.50KB
约34页
文档ID:601211168
企业技术中心建设与技术创新管理7827959_第1页
1/34

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文本样式,,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第五级,,单击此处编辑母版标题样式,,,,*,企 业 技 术 中 心 建 设 与 技 术 创 新 管 理,,,,,四川省技术创新促进会副秘书长 高级工程师,/,高级注册咨询师,1,,内 容 提 要,,一、前 言,,二、企业技术中心在企业的地位与作用,,三、企业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企业技术创新管理,,五、成都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指标体系解读,,,,2,,一、,前 言,,,1,、什么是核心竞争力,,技术创新是培育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础定义:,核心竞争力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3,,核心竞争力,4,,核心竞争力的特 征,说 明,技术创新对核心竞力,,的提升效应,价值性,具有充分的市场价值,能给消费者带来价值创造和价值增加,能够更好地,更全面地满足客户需要新技术的商业化,不断提供满足市场需要的具有市场价值的产品和服务。

独特性,企业独特的,难以模仿的技术技能、操作技巧、企业管理和文化特征等,其内容大部分是难于用语言和文字、符号表述的竞争优势效应:形成专利、技术壁垒等持久性,是经过长时间知识、技术和人才积累,逐渐形成的内部扩散效应:逐步形成核心技术延展性,能为企业打开多种产品市场提供支持,对企业一系列产品或服务的竞争力,都有促进作用辐射强化效应:强化企业在核心产品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对企业其他相关产品产生竞争力辐射2,、技术创新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效应,5,,1,、技术中心在企业的定位,,※,,是企业技术创新体系的核心;,,※,,是推进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的重要载体;,,※,是企业技术进步和技术创新的主要技术依托;,,※,以技术密集和人才密集为重要特征;,,※,,在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发挥着基础性的主导作用;,,※,技术中心追求的是企业的整体效益和长远效益二、技术中心在企业的地位与作用,6,,※,,不是单纯的技术组织,职能也不仅仅是研究开发;,,※,,还是技术创新战略及规划制定中心;,,※,还是产学研合作和对外交流中心;,,※,还是技术及市场信息研究中心;,,※,,还是人才凝聚和培养中心;,,※,,还是技术服务和辐射中心。

7,,,2,、企业技术中心的目标和职能,,,,2.1,目 标,,,整合企业内外技术创新资源,为企业的产品更新换代和核心竞争力的提升,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储备,提高企业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力,增强企业发展后劲,推动企业长期健康发展2.2,职 能,,,实施,6,大基本任务,形成,6,个业务中心8,,——,6,大基本任务,,,※,技术创新战略及规划制定,,,※,技术及产品开发,,,※,合作与交流,,,※,科技及市场信息研究,,,※,凝聚和培养人才,,,※,技术指导与服务,,,,,9,,——,6,个业务中心,,※,技术创新战略及规划制定中心,,※,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研发中心,,※,产学研合作和对外交流中心,,※,技术及市场信息研究中心,,※,人才凝聚和培养中心,,※,技术服务和辐射中心,10,,三、技术中心的主要任务,※,,重点做好支撑企业中长期发展需要的研究开发工作;,,※,要具备技术和市场信息的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要参与企业总体发展战略、承担企业技术创新战略规划,,,,的制定和实施;,,※,,要成为企业实施产学研合作的主要载体;,,※,,要成为推动产业技术升级换代的主要力量;,,11,,※,,要具备必需的先进的研究开发条件和手段;,,※,要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提高企业技术人员的整体素质;,,※,要具备承担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工作的能力;,,※,要对企业内不同层次的技术开发机构进行系统的指导、,,,咨询、评价;,,※,要与企业生产、市场、营销、物供、信息、规划、财务、,,,人力资源、企业文化、法务等部门紧密配合,合理衔接,,,,共同促进企业技术创新。

12,,,四、加强企业技术中心建设,强化技术创新管理,1,、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建立和完善“ 以技术中心为核心,四个系统、三个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13,,,——,,四个系统:,,决策咨询管理系统,——,由,技术中心决策机构、技术中心咨询机构、,,,,技术中心日常管理机构,构成研究开发实施系统,——,,由技术中心自建研究机构,;,共建研究机构构成企业内部协作系统,——,由企业生产、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物供、信息、规划、企业文化建设、法务等部门等构成企业外部支持系统,——,由各级政府的相关部门;相关金融机构;,,,国内外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构成14,,,——,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体现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核心技术、,,重大产业技术的研发;重大前瞻性技术的研究开发第二层次,——,满足即期或近期市场需要的新产品、新技术的研究开发第三层次,——,产品生产过程的技术创新15,,,2,、不断推进技术中心创新机制建设,,,投 入 机 制,,,——,企业是技术创新投入主体,,,——,逐步实现独立核算、纳入预算管理,,,——,投入比例,,——,多渠道筹资,如融资、创收等,,——,争取政府资助,,,16,,,激 励 机 制,,,——,效绩考评,,,逐步建立研发人员效绩考核体系;,,,逐步建立单独的研发人员分配制度。

——,激励制度,,完善逐步技术创新各项奖励制度,,,——,人才培养,,,逐步建立研发人员成长发展通道;,,,逐步建立技术带头人及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制度17,,模 式,主要特征,典 型 案 例,“,三位一体,”,紧密结合模式,以企业为体,以高校、科研院所为技术依托,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产学研联合实体,可将技术成果委托上级企业或科技中介转化为生产力,利益分享基于股份在大学建立工程研究中心、大学和企业合作技术中心、行业(产业)技术中心,“,技术,-,市场,”,双驱动模式,以技术开发和市场开发为重点,抓两头带中间的开发经营型,出售具有知识产权的新技术产品和知识产品联合建立中试基地,科研机构、共用设备设施,共享信息,贝尔实验室模式,利用大企业、大集团的优势,一般性技术以国外先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再创新为主,集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前沿性技术发挥企业技术中心、博士后工作站等的作用立足企业自主研发在企业大量投入,自建研发平台的基础上,组建各类专业研究中心(研究所),建成引领行业发展的重要创新平台,国际化,,模 式,利用跨国公司的全球性技术资源和本地发展战略需求,整合国外大企业、大集团的资本、技术、市场,实现技术、商品、利益的共享。

以在本土企业或跨国公司建立研发机构和培训中心的方式,与跨国公司合作,技术交易主导模式,政府搭台,通过各种交易会,洽谈会、信息发布会等形式,双方通过技术市场交易行为,以技术转让、技术合作、技术入股等方式合作,将技术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通过计算机信息网络开展虚拟合作和虚拟经营,3,、企业技术中心创新运作模式,18,,4,、努力构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企业持续发展依靠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源于管理,管理最终依靠的是企业文化创新文化的核心价值,,科学研究,——,,求真务实、诚实公正、怀疑批判、协作开放,,技术创新,——,崇尚竞争、打破常规、敢冒风险、追求卓越,,创新环境,——,变革意识、超越精神、宽容失败、人文关怀,,,,,19,,,,,,5,、努力提升技术中心的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创新战略制定和实施能力,,,——,外部资源利用能力,,,——,市场把握与分析能力,,,——,技术创新研发能力,20,,,5.1,技术创新战略的制定和实施:,,,——,自主创新、突出重点、支撑发展、以人为本,,,,,自主创新:,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突出重点:,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重点突破21,,,支撑发展:,着力突破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技术问题,,,重点做好企业核心技术的研发工作,支撑,,,企业的未来发展以人为本:,尊重人才,关心人才,爱护人才,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核心作用22,,,5.2,外部资源的利用能力 :,,,通过产学研联合,使技术创新资源利用重点,逐步由省内转向省内、省外和国际三种资源的综合利用,实现高层次、多元化的合作,推动技术开发方式转为消化、吸收和自主创新相结合的方式,使竞争焦点向拥有核心人才和技术竞争转变产学研合作的模式,,第一层次 技术咨询服务,项目合作,,第二层次 共建研发机构,,第三层次 共同投资经济实体,共享人才和科技资源,,等高层次多元化合作,23,,,5.3,市场把握与分析能力 :,,,具备技术信息、市场信息获取、分析和判断能力 ,要在深入分析和准确把握市场的基础上,从技术机会和市场机会相结合的角度,对企业技术创新决策提供咨询24,,,引入竞争情报:,,,竞争情报的意义,竞争情报被列为继资本、,,技术、人才,,之后,关系到企业生死存亡的第四种要素。

竞争情报的流程,规划与定向、信息收集、加工、分析、,,使用25,,,5.4,技术创新研发能力 :,,,支持企业技术创新战略实现的产品创新能力和工艺创新能力的,,,耦合,及由此决定的系统的整体研发功能创新能力条件建设,,,,创新平台建设,----,研发,实验室、综合测试分析中心、中试车间、,,,,工程实验与验证车间创新手段建设,----,信息化创新平台建设:,,ERP,、,CAD,(,计算机辅助设计),/CAM,(,计算机,,,辅助制造,),PDM,(,产品数据管理,)技术储备能力,----,基础性研究和中长期项目研究、共性技术研究、,,前沿技术研究26,,,五、成都市级企业技术中心评估,,指标体系解读,,,,27,,,,(一)、,,评价指标及评价基本要求,评价指标名称,指标数值,,基本要求,科技活动人员占从业人员人数的比例,≥,5%,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占从业人员人数的比例,≥,3%,技术中心的研究与发展人员数占从业人员人数的比例,≥,1%,技术中心具有博士学位人员数,≥,1,科技活动经费筹集额占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比例,≥,3%,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比例,≥,3%,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额占企业产品销售额的比例,≥,1%,28,,(一)、,评价指标及评价基本要求(续),,全部科技项目数,≥,5,研究与试验发展项目数,≥,3,与大学研究所合办的开发机构数,≥,1,设在海外的开发机构数,≥,1,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产品销售收入的比例,≥,16%,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企业产品销售利润的比例,≥,12%,专利申请数,≥,1,发明专利申请数,≥,1,发明专利授权数,≥,1,研究与试验发展设备原值(万元),≥,500,产学研合作的研发项目数,≥,1,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研发项目数,≥,1,29,,技术中心人员国内外培训费(万元),≥,10,技术中心人员参加一个月以上培训的人数,≥,5,技术中心人员大专及以上学历的人数,≥,20,技术中心人员年龄在,40,岁及以下的人数,≥,10,技术中心高中级技术职称人数,≥,2,技术中心年人均收入为企业年人均收入的倍数,≥,1.3,技术中心年最高收入为技术中心人均收入的倍数,≥,2,聘请国外技术专家一个月以上的数量,≥,1,研发经费支出额(万元),≥,300,新产品销售收入(万元),≥,1500,新产品销售利润(万元),≥,500,技术中心研发人数,≥,10,,(一)、,评价指标及评价基本要求(续),,30,,,行,,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产品销售收入的比重,新产品销售利润占,,产品销售利润的比重,,船舶,0.8,0.4,0.8,,电子,0.6,0.4,0.4,,航空,0.8,0.6,0.6,,纺织,1.0,1.0,1.0,,化工,1.2,1.0,0.8,,机械,1.0,0.6,0.6,,建材,1.0,0.8,0.6,,轻工,I,0.6,0.4,0.4,,轻工,II,1.0,1.0,1.0,,石化,3.0,1.2,1.2,,铁道,1.2,0.6,0.4,,冶金,1.2,1.4,1.4,,医药,0.8,0.8,0.6,,有色,1.0,1.4,1.4,,其他,3.0,3.0,3.0,,(二),、,,行业系数,31,,,(三)、限定性指标的最低标准,,1,、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额:,,特大型企业:不低于,900,万元。

大型企业:不低于,600,万元中型企业:不低于,300,万元,2,、企业专职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数,,,特大型企业:不低于,80,人大型企业:不低于,50,人中型企业:不低于,30,人,32,,3,、企业技术开发仪器设备原值,,,特大型企业:不低于,800,万元大型企业:不低于,500,万元中型企业:不低于,300,万元,33,,,谢谢大家!,,The End!,34,,。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