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辽宁省沈阳市联合体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 材料一: 眼下中国诗歌所遭遇的最为严重的生存困境, 无疑是社会大众整体上对新诗所持的淡漠乃至排斥的态度但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以为这是社会大环境变化导致的必然结果社会大环境的变化是一个原因, 更主要的原因是创作主体的变化诗歌要有发自内心的真实声音, 才能打动人, 引起人们的共鸣面对中国当代诗歌不景气的现实, 诗歌的创作不能孤芳自赏、闭门造车诗歌创作需要贴近生活、贴近时代、贴近读者 长期以来, 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 很多诗人的创作与社会变化、现实生活渐行渐远重提和倡导诗歌回归现实, 并不是要给诗歌设定规矩和限制任何诗人都不是生活在真空中, 而一个真正优秀的诗人应该责任和道义在肩, 他的写作应该与这个时代紧密相连现实生活为我们提供了无穷无尽的宝藏, 认识现实就是认识自己不仅要在习以为常、司空见惯中洞悉它的变化, 更需要用心去勘探社会形态、人们的观念与精神世界的演进现实不是空泛而虚假的概念, 不是简单的油盐酱醋, 而是我们生命与精神向外延展的重要基地。
诚然, 从文学概念上讲, 直接进入现实不太好把握, 需要沉淀和发酵但就诗歌而言, 需要及时敏感地介入现实诗人在个体精神承担的基础上, 要研究怎样才能够与社会和时代进行沟通和融入, 在现实中找到自己这种沟通和融入就是对现实的介入, 只有真正的介入, 才有真正的现实书写诗人不能在现实面前束手无策, 丧失了进入的能力 (摘编自梁平《让诗歌回归现实》) 材料二: 新世纪诗歌为什么需要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 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一个诗人的责任担当和历史使命, 更是一个诗人的精神支柱和信仰之源语言作为一个具有民族特质的书写符号, 本身就是记录时代、书写现实的重要载体, 也是我们切近时代、观照自身的情感纽带, 与民族的历史进程和时代特征密切相关, 更因其澄澈优美之特性, 承担着发现、记录和引领的使命古人说要“为天地立心, 为生民立命”, 要“文章合为时而著, 歌诗合为事而作”, 这应该也是我们当代诗歌所应当努力的方向其次, 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是优秀作品的应有之义和内在特征, 更是一部作品的实践场域和素材源泉诗歌伟大之处就在于其所体现的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 在于体察时代、观照现实, 发现和传播时代之精神、高尚之人格与生活之美好。
为了保证自己身份和书写的有效性, 我们需要紧扣时代脉搏, 紧扣当代现实, 才能既保证其成立, 又保证其有意义 我们如何有意识地培养这样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首先, 关于新世纪诗歌的写作姿态和文本立场, 我认为写诗就是自我的修炼, 诗人应当培养关心时代、关切人民的精神品质和责任担当诗人抒写时代、体察时代, 才可能在当代时空中拓展语言空间的充盈性, 其作品也才会具有更加深切的现实影响力和生命纵深感我们应该主动地深入现实、深入人民, 真正用脚步去丈量大地, 而不是一个人坐在书房勾勒想象其次, 关于新世纪诗歌对于时代关系和现实经验的处理, 我认为诗人要对此保持某种“随意而警醒”的“凝视”这段话的前半句来自张枣: “作为诗人, 最理想的状态是, 混迹在人群中, 内心随意而警醒后半句来自朵渔: “一个诗人与他的时代不能过分契合, 又不能过分脱节, 而是要保持一种‘凝视’关系这都告诉我们在处理与时代的关系时, 既要深入时代和现代内部, 去摸索和体察其内部的细微之处, 同时又要能跳出其外, 有距离地审视这个时代只有这样包含着接纳与对抗、切近与疏离的审视, 我们才既能保持审慎而清醒的认知, 又能完成诗歌写作必要的美学与思想的高度, 写出切入这个时代的诗篇。
(摘编自童作焉《新世纪诗歌写作的现实关怀和时代精神》) 材料三: 新诗的精神重建不是口号, 而是呼唤我们诗坛曾有的但已经缺失了的精神内涵诗歌有了精神有了内涵, 才有了新的面貌在当下困顿的诗坛重提现实主义精神, 其目的就是为新诗重建找一条道路, 使得新诗重建变为现实 这里所说的现实主义精神不同于现实主义后者是一种创作方法, 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的模仿说, 认为文学要忠实地反映现实, 强调的是冷静、客观地模仿现实世界, 要“按生活本来的面貌反映生活”;而前者更强调一种姿态——批判、介入、关怀现实和责任的承担因此, 二者不在一个层面上, 后者指的是一种创作方法, 前者指向的是创作的精神和态度现实主义创作方法属于叙事文学, 而现实主义精神属于一切文学和艺术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文学都离不开现实主义精神, 现实主义精神是一种独立的理性批判精神, 既不媚雅又不媚俗现实主义精神不一定必须采用现实主义的表现方式, 可以用暗示、反讽、象征等多种表现手法现实主义精神是超越一切创作方式的, 它的具体写作方式可以是现实主义, 也可以是浪漫主义、象征主义、现代主义等等无论何种表现方式的作品, 都必须以现实主义精神为精髓, 诗歌也莫能例外。
目前诗坛的困境与现实主义精神的缺失有着很大的关系而中国新诗要二次复兴, 走出目前的低谷, 必须进行精神重建, 而笔者认为现实主义精神就是其精神重建的方向现实主义精神不是歌功颂德, 要做到社会的关怀性与诗歌独立性相结合 (摘编自令狐兆鹏《中国新诗重建的方向: 现实主义精神》)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正确的一项是( ) A. 诗歌需要及时介入现实, 但作为文学概念的一种, 诗歌进入现实需要沉淀, 以至于诗歌与现实的关联越来越弱化B. 语言承担的使命是发现、记录和引领, 诗人运用语言进行创作, 创作的内容必须是关于当前的时代和生活的C. 材料二从“为什么”的角度进一步阐明材料一的观点, 并指出诗人要增强深入现实、关心时代和人民的主动性D. 针对材料二的观点, 材料三有不同意见, 其提出的“现实主义精神”概念与材料二中“现实关怀”的概念本质不同2. 根据材料内容,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优秀的诗人要清楚现实的表面变化和内在演进, 并及时介入;没有真正的介入, 就没有真正的现实书写B. 紧扣时代脉搏和当代现实, 才能将复杂深邃的生命体验和深刻永恒的现实关怀表现出来, 成就伟大的诗歌。
C. 我们倡导诗歌回归现实, 引导诗人走向当代诗歌的精神重建, 但这并不否定诗人主体和诗歌创作的独立性D. 现实主义精神比现实主义更强调积极介入的姿态, 因此当代诗歌创作需要的是现实主义精神而不是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3. 下列说法中, 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写什么’和‘怎么写’, 一个是写作立场和态度问题, 一个是写作技术问题要考虑‘怎么写’, 更要考虑‘写什么’B. “诗歌创作主体和接受主体能够通过诗歌使心灵安静, 抵抗现实生活中的压力, 增强社会认同, 这体现了诗歌具有社会稳定功能C. “坚守古典诗歌的传统, 坚守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传统, 坚守革命文学的传统, 面对传统的坚守姿态, 中国诗坛没有缺席D. “从现实生活中汲取鲜活且有生命的语言, 拒绝粗鄙低俗的诱惑, 拒绝官腔套话的侵蚀, 更能呈现诗人文化修养的成色4. 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5. 郭沫若《立在地球边上放号》体现出强烈的时代精神请简要概括 (★★★★)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小题琴痴刘怀远 民国时, 慈惠墩唯一的女裁缝叫肖爱枝她膝下三个女儿, 大女儿叫春花, 二女儿叫秋月, 唯独三女儿没有大名, 人称三丫头。
不知道是肖爱枝每天忙着剪布裁衣, 还是女儿多得违背了她的理想, 所以她不愿意再给三女儿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三丫头虽被妈妈忽略, 却心灵手巧, 八九岁时就能用碎布头做一些巴掌大的小衣服, 特别是一套小旗袍, 线条的拿捏, 让做了半辈子衣服的肖爱枝暗暗称奇: 这孩子生来就是一个上乘的裁缝! 如果不是跟着妈妈去了一次张百万家, 可能她真就一心一意长成了一个好裁缝 这天, 肖爱枝要把做好的几套衣服送去张百万家, 三丫头尾巴似的跟在她后面到了张家, 三丫头听见了叮叮咚咚的流水声, 从没听过的悦耳水声, 那水声淙动跳跃, 一下牵住了三丫头的耳朵 妈妈敲开一扇门, 三丫头眼前一下亮了: 一个洋学生模样的大姐姐坐在暗红宽大的桌案前, 微低着头, 左额前垂下一细绺黑发, 她拨弄一块乌亮的长条木头上的几根弦, 见她们进来, 纤巧的手指停下来, 那水声立刻消失了 大姐姐把额前的头发抿到耳后, 凑过来看新衣三丫头不知哪来的勇气, 问: “你拨的是什么?” 大姐姐笑盈盈地说: “我在弹琴啊 “那我怎么听到水声呢?” “我弹的就是《高山流水》呀!你也会弹琴吗?” 三丫头摇摇头。
肖爱枝说: “大小姐, 您别理她, 她什么都不懂 “能听懂我弹的曲子, 这孩子真是不得了!我教你弹琴好吗?” 肖爱枝忙拦下: “小孩子没轻没重的, 那么贵重的物件, 别给您拨弄坏了 “坏不了的, 来!” 大小姐拿着三丫头的小手在琴弦上拨弄, 三丫头的手指一动, 立刻听到一颗水珠叮咚滴落三丫头学着大姐姐的样子乱动起来, 惊得妈妈忙把她推到一边, 说: “拨坏了, 卖了你也赔不起!” 回到家, 三丫头的额前精心垂下了一绺头发, 不过她的头发是黄黄的她问妈: “明天还去大小姐家好吗?” 肖爱枝说: “人家不做衣服了, 还去干什么?” 三丫头说: “我要去和她学琴 肖爱枝把嘴撇一下: “别想些没用的, 你不能弹 “那她怎么能弹呢?给我也买个琴吧 肖爱枝搪塞道: “有了富余钱就买 三丫头满心欢喜, 帮妈妈做事更勤快了 肖爱枝的手艺好, 生意就很好, 每当面带微笑数钱的时候, 三丫头就凑过来问: “快够给我买琴了吧?” “快了, 快了 三丫头问: “还差多少钱?” 肖爱枝说: “再过几年就差不多了 一晃, 三丫头额前的一绺头发又黑又亮了, 真的成了妈妈的好帮手。
她和妈说: “我也能做衣服了, 我自己攒钱买琴可以吗?” 肖爱枝就生气了, 大声地说: “你多大了, 还尽做些小孩子的痴心梦, 你会弹吗?弹琴可以弹饱肚子吗?” 三丫头说: “没有琴我怎么会啊?” 肖爱枝说: “有那个钱给你做几件新衣服, 再买个银镯子戴上 三丫头说: “我不穿新衣服, 不戴银镯子, 只买琴 肖爱枝说: “天生受苦受累的命, 弄些没用的干什么?饿上几天看你还想不想弹!你要敢买, 我就先砸琴, 再砸断你的腿!” 三丫头像变了一个人, 整天和妈说不了一句话, 额前垂着的一绺头发倒越来越长了, 遮了眼睛, 她也不往后撩一下她多么想听到那淙淙流水的声音, 多想再看到大小姐那弹琴时优雅的身姿大小姐去东洋留学了, 再没有回来过 有户人家上门提亲, 肖爱枝满意, 三丫头悄悄拉住媒人提了个条件, 要求彩礼中有架琴 媒人把话带过去, 不想男方一口回绝, 说买牛买马可以, 没用的东西不置 三丫头成了街上茶余饭后的话题, 说这孩子模样挺俊的, 脑子却有问题还有人说, 这孩子闲下来时, 两把手指就不自觉地弹动, 别真有痴病 在人们眼里, 孤僻的三丫头成了一个病人。
三丫头成了大姑娘 三丫头成了老姑娘 突然有一天, 街上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