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浙江省杭州市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卷01一、基础知识综合(★★★) 在地图上穿越杭州百年历史 人民网杭州9月25日电 今晚, 杭州市武林街道举办“强国复兴有我, 杭城图上绘梦”展厅揭牌仪式, 在武林路文明驿站里出示了杭州历年地图本次展览的初□(zhōng)是通过杭州历年的地图, 展示新中国成立以来杭城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一幅地图都记录了杭州近代社会的变迁, 呈现了杭州这座城市的生命力新中国成立75 年来, 杭州正 悄 ( )然发生变化, 杭州人民不□ (chuò )劳作, 是变化的见证者, 更是建设的参与者这些地图让观众看得眼花□ (liáo )乱, 让市民们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杭城的脉搏, 让孩子们更好地铭记杭州历史大家都坚信杭州未来的发展将“_______ !” 1. 在摘录新闻时, 小嘉同学遗漏了部分字音字形, 请你将其补充完整 ①初 ( ) (zhōng) ② 悄 ( ) 然 ③不 ( ) (chuò) ④眼花 ( ) (liáo)乱 2. 小懿同学发现文中划横线句存在语病, 但不知道怎么修改请你帮他改正。
3. 请结合语境, 在下列选项中选择一个合适的词语填入波浪线处 A. 锐不可当B. 一丝不苟C. 白手起家D. 振聋发聩 二、名句名篇默写(★★★) 4. 研读古诗文, 尝试从诗句中欣赏别样的天地大美, 体会古人情怀, 填写表格空白处 主题内容古诗文名句点评风土花草树木乱花渐欲迷人眼, ① 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花开烂漫, 蓬勃春意② _______ , 瑟瑟谷中风刘桢《赠从弟(其二)》)山松挺拔, 空谷风寒奇山异水③ _______ , 隐天蔽日郦道元《三峡》)高山峭壁, 甚是奇伟急湍甚箭, ④ _______ 吴均《与朱元思书》)浪急如箭, 似马奔驰晨夕之变晓雾将歇, 猿鸟乱鸣;夕日欲颓, ⑤ 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以动见静, 静谧幽美人情抒怀言志⑥ _______ , ⑦ _______ 李白《渡荆门送别》)拟人手法, 思乡深情⑧ _______ , 壮心不已曹操《龟虽寿》)⑨ _______ , 自强不息 三、选择题(★★★) 5. 小嘉同学在游览湖心亭时乘兴写下了一副对联, 请你将对联补充完整其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上联: 四围山独好, 抱_______, 翠岫遥分云上下。
下联: 何处景最奇, 隔一帘细雨, ____________ A. 几许晴光 青螺宛在水中央B. 八面风清 青螺宛在水中央C. 八面风清 佳人漱玉立湖心D. 几许晴光 佳人漱玉立湖心 四、现代文阅读(★★★) 百年风霜——革命老人沈知影小传徐浩宽 ①“国破尚如斯, 我何惜此头”, 男儿自以身许国, 毅然弃商从戎虽屡经磨难、身陷囹圄、蒙受冤屈, 但依然初心不改, 信仰不变一、少年求学 宣传革命 ②沈知影原名沈建新, 出生在浙江新昌县大市聚沈家的恒兴商行, 已经开了多年沈知影出生的时候, 父亲沈章甫正用心经营着恒兴商行 ③10岁那年开春, 在父亲的陪同下, 沈知影跨进梁氏宗祠的大门, 在这里上学读书很快, 他学会了做账, 经常做父亲的帮手后来沈知影在知新高级小学度过了两年幸福的读书时光早在1917年, 革命先驱梁柏台曾经求学于此, 并于此立下“以身许国”的凌云壮志九·一八”事变之后, 日寇入侵中华大地, 学校里有两个音乐老师时常带着学生唱抗战歌曲, 少年沈知影很快就学会了《义勇军进行曲》《松花江上》等歌曲, 并沿街传唱, 向民众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④晚年的沈老, 依然记得那种旋律, 时不时会哼上几句。
二、____________________ ⑤1942年5月17日, 是新昌县大市聚镇有史以来最黑暗的一天, 对沈知影来说, 是刻骨铭心的一天他在手稿中这样写道: “5月17日那天, 日军流窜到大市聚镇, 先是抢掠街店, 然后是放火烧房屋镇上唯一的机器碾米厂被捣毁, 街头两旁几十家商店的粮食和值钱的财物洗却一空, 然后将房屋烧毁, 以掩盖其掠夺抢劫的罪证 ⑥大火, 从下街烧到上街, 从中街烧到横街, 百余间商铺和周边的民房被烧成一片废墟A.那天夜里, 沈家的煤油灯一直亮着沈家因一道高高的石墙, 幸免遭遇火灾 ⑦当沈知影亲眼目睹了日寇的凶残暴行之后, 革命的火苗彻底在心中已被点燃沈知影的心中涌动着一种强烈的愿望, 如同火山要爆发一般: 我决不做“亡国奴”, 决不苟且偷生, 我要参加革命, 拿起枪杆子, 把日本鬼子赶出中国去 ⑧沈知影看到一些同学朋友无家可归, 统统把他们请到家里这些年轻人惺惺相惜, 互相安慰, 彻夜长谈, 发誓要报仇雪恨, 要去抗战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沈家成了“避难所”, 也成了宣传抗战思想的阵地三、____________________ ⑨距离大市聚不足一百公里的四明山上, 有一支抗日武装——浙东游击队三五支队, 新昌县内不少热血青年赶往四明山, 参加了抗日队伍。
⑩1943年4月的一天, 沈知影和几位青年一起, 在父母双亲的目送下, 踏上了去四明山的征程 ⑪沈知影在四明山的时间不足2个月在这50多天的时间里, 沈知影受到了关于革命知识的教育, 经历了革命意志的磨炼, 拥有了成为游击队员的基本素质, 他完全可以留下来, 像其他战士那样, 穿梭丛林, 英勇歼敌可是, 组织要求沈知影返回大市聚镇, 以恒兴商行为据点, 以采购销售农副产品为掩护, 去宣传党的政策、传播抗日思想, 动员更多的青年加入四明山三五支队 ⑫沈知影曾这样说: “去的时候, 我可是打算要与小鬼子好好厮杀一番的, 这回被告知要做地下工作, 不禁有些失望, 但是转念一想, 这也是在为革命服务, 而且确实我的家庭背景更适合这份工作, 于是也就释怀了”四、秘密战线 更改姓名 ⑬1943年下半年, 沈知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也正式转入地下工作沈知影察言观色的能力很强, 非常适合这份地下工作, 在家可以恒兴商行作为掩护, 出门可以收购货物为幌子 ⑭如果有纸条、信件、重要文件, 一旦被敌人搜到, 那是难逃一劫的当沈知影接到送信任务时, B.他总是把纸条捏成一小块, 放在麻袋的最底端, 挑着麻袋, 捏着杆秤, 戴上草帽, 穿上草鞋, 以收购茶叶、烟叶作掩护, 把信件纸条一一送出去。
⑮据沈知影回忆, 有一次, 他要将一份信涵交给王群同志, 途径城门口有日本人站哨, 必须有良民证才可通行沈知影机灵一动, 赶到拔茅的一位表兄那里, 借来良民证才完成任务 ⑯这时期, 他决定将自己“沈建新”的名字改为“沈知影”知”, 含有知识、知道的, 要知道自己怎样做事;“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五、____________________ ⑰1945年5月, 地下党组织因叛徒告密, 遭到破坏, 沈知影被列入通缉名单之中, 他不得不逃离了老家出逃在外, 度日如年, 他每时每刻都在担心他的家人和战友是否安全 ⑱一次他返回家中, 谁知早已被暗哨盯上, 被捕入狱沈知影受尽折磨, 面对敌人的蛊惑引诱、辱骂毒打, 他不低头、不畏惧、不妥协他的嘴舌是坚的, 他的脊梁是直的, 他的骨头是硬的, 他的意志是刚强的 ⑲沈知影回忆说: “在两次审讯中, 我没有暴露党员身份和组织秘密, 也无损害党的言行沈知影被抓后, 父亲心急如焚, 买通牢头, 送去衣被饭食, 同时想尽办法, 到处托人, 才把沈知影保释出来出来以后, 沈知影又投入到了战斗。
⑳在解放战争期间, 身为共产党员的沈知影主动与国民党反动势力展开斗争, 做了大量的工作, 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六、夕阳丹心 百年不渝 ㉑今年100岁的沈知影, 身体健朗, 精神矍铄, 每天读报看新闻, 还一直做着捐款希望工程、帮助困难群众等社会公益 ㉒ 沈老好比一坛陈年好酒, 不能一干而尽, 而要一口口品尝, 才能品出味儿来;沈老好比一首经典古诗, 百读不厌, 永久流传这就是沈知影先生的百年人生缩影 选自2024年10月1日《钱江晚报》, 有删改)6. 【革命轨迹】借助以下思维导图, 梳理沈知影的革命成长轨迹, 拟写小标题和补充时间点 ① _________ ② _________ ③ _________ ④ _________ 如何更好地拟定小标题?1.合乎逻辑: 小标题之间要有逻辑性, 不能彼此包容或者相互交叉2.短小精悍: 好的标题应该短小精悍, 让人印象深刻3.匀称和谐: 各个小标题在形式上要整齐匀称, 讲究布局上的美感7. 【生活剪影】请结合文章AB两句和表格提示, 赏析与传主沈知影相关的细节描写 品读典型细节例句品读角度我的赏析A.那天夜里, 沈家的煤油灯一直亮着。
副词“一直”(1) ________ B他总是把纸条捏成一小块, 放在麻袋的最底端, 挑着麻袋, 捏着杆秤, 戴上草帽, 穿上草鞋, 以收购茶叶、烟叶作掩护, 把信件纸条一一送出去动作描写(2) _______ 我的发现《国行公祭, 为佑世界和平》的作者是“钟声”, “钟声”是“中国之声”的简称, 含有“警世钟声”之意, “中”和“钟”谐音沈知影”给自己的名字取“影”, 请结合上下文并参照“钟声”的取名法, 推测“影”包含的意思就是: (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 【写作特点】请借助第二单元导语和传记的文体特点, 结合本文 第五部分 的具体语句, 分析传记作品真实性和生动性的特点 时间、地点、事件、资料引用……第二单元写作: 学写传记传记要求真实……但是, 传记又不是枯燥的生平简介或履历表, 作者可以发挥想象, 以填补事实的空隙, 生动传神地表现人物发挥想象、细节描写、修辞手法……第二单元导语学习本单元, 要了解回忆性散文、传记的特点, 比如 内容真实 、 事件典型 、 注重细节描写 等9. 【人物光辉】品读第六部分划波浪线句, 请结合沈知影的 具体事迹 和 人物形象 , 谈谈你对这两个比喻句的理解。
10. 【作品联读】小懿同学想将本学期名著阅读中的革命纪实性作品和《百年风霜》进行联读, 决定给书中的人物制作一张“红色山水书签”, 将“山水自然之景”的要素和这些红军队伍中的革命人士组合在一起, 传递红色精神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任务 书名作者书签人物物象选择物象《红星照耀中国》 _____ 毛泽东彭德怀朱德麦子、树木、花鸟、野草、水、明月……色彩: 金色、绿色……状态: 高大、宽广……《 _____ 》王树增《百年风霜》徐浩宽沈知影太阳大山色彩: 红色状态: 光芒万丈任务描述: 请从毛泽东、彭德怀、周恩来三位革命领导人物中选择一位作为你的书签人物, 借助象征手法寻找适合的一个物象, 设计一张人物书签并用语言描绘你设计的书签字数100字左右)书签示例: 沈知影站在画面的中央, 脸上露出微笑, 在他的背后画着一座绿色大山, 这就是四明山, 山顶一轮新生的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