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2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卷)

wo****o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714.87KB
约13页
文档ID:596287363
2022年天津市高考历史试卷(解析卷)_第1页
1/13

2022年天津市普通高中学业水平等级性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 考古研究表明,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这可用于说明( )A. 良渚文化的传承 B. 红山文化的传承C. 龙山文化的传承 D. 巴蜀文化的传承【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信息“在今渤海至泰山之间的海岱地区出土了具有代表性的鬻、觚等陶质酒器,这种器型的酒器后来也出现在五帝后期中原地区文化遗址中并结合所学可知,鬻、觚等陶质酒器是龙山文化的代表性器物,在中原地区的文化遗址中发现,体现出龙山文化的传承,C项正确; 良渚文化分布的中心地区在钱塘江流域和太湖流域,距今5300-4000年左右,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包含有璧、琮、冠形器、玉镯、柱形玉器等诸多器型,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A项;红山文化,发源于内蒙古中南部至东北西部一带,起始于五六千年前,是华夏文明最早的文化痕迹之一,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B项;巴蜀文化是指四川省、重庆市的文化,它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主要表现在对滇黔夜郎、昆明夷等文化的辐射,在金属器、墓葬形式等方面对东南亚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材料信息无关,排除D项。

故选C项2. 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人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A. 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 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 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 只重开源未能节流【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意可知,虽然汉武帝通过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等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这一时期由于对外用兵和汉武帝的巡游,依然造成了财政问题,说明汉武帝时期注重了开源,但并没有重视节流,D项正确;国家财政没有根本好转的原因是不重视节流,而不是朝廷过度干预经济和经济资源枯竭,排除AB项;就当时的情况来说,盐铁官营并不算是不合时宜,排除C项故选D项3. 北宋以紫色为尊贵颜色,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然“冒法者众”当时的人们以“巧制新妆,竞夸华丽”‘愈厌而好新,月异而岁殊”为荣这种好新求奇的风尚主要得益于宋代( )A. 中央集权日益加强 B. 社会环境相对宽松C. 海外贸易繁荣发展 D. 封建等级不复存在【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宋太宗曾下诏禁止民间服紫,但宋人“服紫”之俗在当时非常盛行,犯禁颇为普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当时宋朝社会环境相对宽松,B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中央与地方关系,排除A项;海外贸易繁荣发展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C项;封建等级不复存在说法错误,排除D项。

故选B项4. 辽都上京城由北部的皇城和南部的汉城组成,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这样的都城布局体现了( )A. 因俗而治的统治思想 B. 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C. 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 D. 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皇城是契丹皇帝和贵族理政、生活之地,皇城内除宫城外还有官署、孔庙和佛寺;汉城为汉人、商人、使节等居住之所”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采取汉人和契丹人分开治理的措施,体现因地制宜和因俗而治的特点,A项正确;游牧民族的生活方式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B项;儒家文化的全面影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称霸中原的强盛国力与材料信息不符,排除D项故选A项5. 1897年,因听闻科举欲求变新,浙江很多人纷纷购买主张维新的《时务报》,以备应试,但很少有人“真能潜研精讨以究中西治乱、强弱之故”;当年科举考试“犹然故辙”,购报者遂意兴索然此现象说明当时的科举( )A. 侧重选拨时务人才 B. 极大促进西学传播C. 尚未发生实质变化 D. 深刻推动制度革新【答案】C【解析】【详解】科举考试“犹然故辙”是指科举考试还是之前的内容,没有发生根本变化,这沉重打击了想要了解维新变法的群体,C项正确;此时的科举考试没有发生根本变化,因此不是侧重选拔实务人才,更不可能极大促进西学的传播和深刻推动制度革新,排除ABD项。

故选C项6. 我国很多省份出版过论述20世纪初某一历史事件的著作,其核心内容包括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武装斗争和各地新政府的建立等这些著作主要反映了( )A. 义和团运动的社会影响 B. 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C. 新文化运动的历史作用 D. 五四运动的重要意义【答案】B【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题干信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运动的风暴在中华大地上迅猛兴起资产阶级革命派成立同盟会等革命团体,宣传革命思想,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孙中山还组织了多次反清武装起义以徐锡麟、秋瑾等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党人前仆后继,给清政府以沉重打击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1911年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武昌起义胜利后的两个月内,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材料所述的“各省革命团体的民族民主革命宣传活动”指的是辛亥革命前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成立和革命思想的传播,材料所述的“武装斗争”指的是20世纪初资产阶级革命派举行的一系列反清武装起义一起,材料所述的“各地新政府的建立”指的是武昌起义后,各省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可见材料所述的著作主要反映了辛亥革命的发展特点,B项正确;义和团运动未进行民主革命宣传,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A项;新文化运动主要是思想文化运动,不涉及“武装斗争”,排除C项;五四运动是是一场以先进青年知识分子为先锋、广大人民群众参加的彻底反帝反封建的伟大爱国革命运动,没有爆发大规模的武装斗争,也没有在各地建立新政府,排除D项。

故选B项7. 如表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初期部分活动这说明该时期中国共产党( )时间部分活动1922年1月组织并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1922年2月开办上海平民女校,培养妇女运动的骨干1922年5月在上海、北京、天津等地建立起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1922年7月在广东海丰县成立第一一个秘密农会1922年9月组织并领导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A. 坚持贯彻扶助农工政策 B. 积极参与国民革命运动C. 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斗争 D. 教育发动群众进行革命【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通过组织工人罢工,开办女校,组建青年团,成立农会等方式,发动工人、农民、妇女、青年等广大群众开展革命运动,D项正确;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实际上通过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材料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部分活动集中在1922年,与扶助农工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项;国民革命运动1924年以后才开始,排除B项;材料所述中国共产党的革命活动涉及多个方面,不仅限于发动农民,排除C项故选D项8. 1843年,黄河特大洪水造成河南中牟县大堤决口,23州县被洪水浸淹;1933年,河南、河北等地的黄河堤防因特大洪水决口数十处,30县遭受洪灾;1958年发生的特大洪水安全人海。

上述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是( )A. 治理能力的强弱 B. 社会制度的差异C. 经济水平的高低 D. 自然因素的影响【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结合所学可知,1843年处于封建社会清朝晚期,地主阶级为执政者,维护地主阶级的利益为主;1933年处于中华民国时期属于资本主义社会,资产阶级为执政者,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为主;1958年处于新中国初期属于社会主义,共产党为执政党,代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因此,三次特大洪水的结果截然不同,其根本原因统治阶级不同或社会制度的差异,B项正确;治理能力和经济发展水平属于重要的人文因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AC项;自然因素属于重要的自然原因,而非根本原因,排除D项故选B项9. 20世纪80年代,一批时代楷模的事迹广为人知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军人朱伯儒奉献自我、温暖别人,被誉为“80年代新雷锋”对这些人物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我国( )A 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 B. 立足法治加强思想道德建设C.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效巨大 D. 崇德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蒋筑英研制出我国第一台光学传递函数测试装置,甘做追光路上的铺路石”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改革开放以来,加大了对时代楷模事迹的宣传,反映了这一时期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活动,A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法治建设,排除B项;C项与材料主旨无关,排除C项;材料没有反映向善成为核心价值标准,排除D项。

故选A项10. 如图中包含了近年打捞出的一艘沉船的重要信息这些信息可以印证( )A. 世界市场已基本形成 B. 海上丝绸之路开辟C. 印度洋贸易往来活跃 D. 欧洲早期殖民扩张【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10世纪中后期”、“中国的陶瓷”、“南亚的珍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期,印度洋地区海外贸易兴盛,C项正确;A项出现在19世纪末,排除A项;B项材料无从体现,排除B项;16世纪后,早期殖民扩张开始,排除D项故选C项11. 1935年8月,苏联某煤矿采煤工斯达汉诺夫与上级指派的两名助手分工合作,使用普通风镐,创造了当时采煤量的世界纪录,矿场给予他按采煤数量计算的工资奖励,而不是通常的计时工资此后全苏掀起“斯达汉诺夫运动”,领取计件工资的工人比例上升到90%左右从中可以认识到( )A. 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 B. 先进技术的应用创造生产奇迹C. 劳动竞赛支撑经济的不断发展 D. 市场经济助力生产积极性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分工合作和按采煤数量计算工资奖励的做法,激发了广大工人的工作热情,体现了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A项正确;材料中斯达汉诺夫与两名助手使用普通风镐进行采煤,不属于先进技术的应用,排除B项;材料强调企业生产管理合理化至关重要,C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市场经济的影响,排除D项。

故选A项12.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英国官方称,正在进行的是一场保卫民主的战争据此,有些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于1943年底召开了“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要求将煤炭、钢铁和银行收归国有,给予印度独立地位等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 )A. 英国空前尖锐的阶级矛盾 B. 世界大战导致的政治革命C. 政府宣传引发的社会对立 D. 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驻扎在开罗的英国士兵召开“普通士兵的模拟议会”,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埃及处于封建君主时期,一九五三年六月十八日,埃及政府正式宣布永远废除君主政体,成立埃及共和国,并未建立资产阶级代议制度,此时英国士兵召开“模拟议会”,是顺应资产阶级制度确立的大趋势,属于进步意识,符合世界历史的发展潮流,所以普通士兵的行动可以用来说明正义战争唤醒的进步意识,D项正确;材料未涉及“英国的阶级矛盾”,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断埃及此时是否进行了“政治革命”,排除B项;材料未涉及“社会对立”问题,排除C项故选D项13. 有学者指出,1950年至1985年,世界人口增长了1.9倍,世界谷物产量增长了2.8倍;但能源消耗量增长了3.7倍,全球粮食作物的种植面积自1981年后逐年下降。

由此可见( )A. 经济全球化的迫切性 B. 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C. 南。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