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2024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解读(超强)

一***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2.19MB
约49页
文档ID:595873917
2024年高考历史选择题满分答题技巧解读(超强)_第1页
1/49

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分类及答题技巧高考历史选择题的常考题型可以分为以下几类:文字材料型、图画型、表格数据型、概念型、因果型、结论型、比较变化型、组合型不同类型的题目有相对独特的特征,同时,可以采用相对不同的解题技法来作答但做题的第一步是审好题如何审题?(1)审题干:要做到“四审”,有的放矢第一,要明确题目结构,找出关键词语,确定答题方向;第二,要界定题目涉及的时空范围,以明晰答题范围;第三,要弄清题目的基本类型,结合相应的答题方法进行思考和把握;第四,要明确涉题概念、理论和观念的内涵和外延2)审备选项:要“四推敲”备选项,对症下药第一,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史实、基本常识;第二,推敲备选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第三,推敲备选项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第四,推敲备选项之间是否存在并列、从属、对立、因果关系一)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1. 题型特征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材料解析题的扩展和延伸,具有形式多样、知识覆盖面广、命题灵活等特点,在新高考中频受青睐这类题目主要是以历史典籍、碑刻类(如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地方史志、名人文集或名言、报纸杂志、铭文碑刻等)、文学作品类(如诗歌、小说、剧本、楹联、歌谣、传说、名言警句)以及最新的考古发现报告等截取的文字材料作为载体而设计出来的题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材料获取历史信息,判断、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高考例题(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A. 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 王位世袭制度消亡C. 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战【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内容可知,分封制下诸侯获得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认可,根据“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为王的做法是对分封制的破坏,说明当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A项说法过于绝对,礼乐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袭制始终存在,并没有消亡,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法血缘关系,不能说明宗法关系开始解体,排除C故选D3. 解题技法(1)基本技法:阅读材料(题干)→抓立意(命题视角)→找关键词(求答项)→解读信息(材料内涵)→迁移知识(关联教材基础知识)→逐项分析(事实或结论是否与材料相符)→得出答案2)提取材料信息的方法——两个原则、三个关注两个原则:一是立足材料,读懂和透彻地理解材料;二是联系教材知识,注意迁移所学知识与材料的内在联系,运用所学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三个关注:首先是关注材料反映的时空限制,即历史时期或国别,注意材料所反映的特定历史阶段;其次是细读材料中出现的特定概念,分析材料信息的表象或本质;三是据材料所反映的历史阶段特征,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利用开头结尾法、标点符号法、总结性或转折性词等方法技巧抓住关键性、总结性词句。

3) 注意:①在审题时,一审时间、空间、角度、程度、范围等限制词,二审设问的中心词及方向(否定、肯定),三审与知识点有联系的关键词②充分利用括号里的信息!③留意材料出处,可帮助定位时间和考查方向④既要逐字逐句仔细分析材料,也要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核心信息,切忌只看局部⑤审材料型选择题时,务必从材料出发,根据材料提供的信息解题,切忌主观延伸材料的意思⑥注意关注选项中的程度性限定词!4.应用体验1. (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30)1949年5月,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只强调和资本家斗争,而不强调联合愿意和我们合作的资本家……这是一种实际上立即消灭资产阶级的倾向”“和党的方针政策是在根本上相违反的”这一指示有利于当时A. 在经济领域实行公私合营 B. 接管城市后生产的恢复发展C. 确立国营经济主导地位 D. 对新民主主义政策进行调整2. (2020·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4)据史书记载,角抵(摔跤)“盖杂技乐也,巴俞(渝)戏、鱼龙蔓延(百戏节目)之属也”秦二世曾在宫中欣赏汉武帝在长安举行了两次大规模的角抵表演,长安百姓“三百里内皆观”,他也曾用角抵表演欢迎来长安的西域人据此可知,当时角抵A. 促进了川剧艺术的发展 B. 拥有广泛的社会影响C. 推动了丝路文化的交流 D. 源于民间的劳作技能3. (2020·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9)中国共产党的一份告全党党员书指出:“国民党中央驱逐军队中的共产党党员,我们的党不得不秘密起来……这所谓国民政府是什么?他从革命的政权机关变成了资产阶级之反动的执行机关,变成了军阀的工具。

由此,中国共产党A. 阐明工农武装割据的必要性 B. 确定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方针C. 批判“左”倾错误的危害性 D. 动员工农红军进行战略性的转移4. (2020·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33)15世纪中叶,西尔维乌斯在《论自由教育》一文中,强调培养身心俱健的人,要求通过体育、军事训练与合理饮食来强健身体,通过文学、哲学和文艺的学习来丰富精神世界,使人拥有信仰、美德、知识和智慧这一主张A. 丰富了人文主义的教育思想 B. 重申了启蒙运动的思想内容C. 强调信仰对教育的决定作用 D. 奠定了宗教改革的理论基础5.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26) 唐代书法家张旭曾说:“始吾闻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得笔法之意后见公孙氏舞剑器,而得其神据此可知,张旭书法呈现出A. 书写结构的严整性 B. 书写气象的灵动性C. 书写笔画的繁杂性 D. 书写技法的内敛性6. (2019·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6)唐代之前,荆楚民间存在一种祈求丰收的“牵钩之戏”,至唐代称作“拔河”,广为流传唐玄宗《观拔河俗戏》诗云:“壮徒恒贾勇,拔拒抵长河欲练英雄志,须明胜负多……预期年岁稔,先此乐时和据此可知,在唐代A.江南文化成为主流 B.耕战结合观念深入人心C.阳刚与力量受到推崇 D.诗歌以描写宫廷生活为主7. (2020·天津·2)北朝民歌《木兰诗》在北宋时被收入《乐府诗集》。

诗中描写木兰“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其中“策勋十二转”是唐代对军功的奖赏由此能够确定《木兰诗》A. 记载了古代政治制度的变迁 B. 属于宋代文人创作的诗歌C. 在流传中融入新的历史内容 D. 没有研究历史的史料价值8. (2019·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8)1898年,一份英文报纸报道:光绪皇帝已经遇害,“太后现在正维持着光绪名义上统治的滑稽剧,一到适当的时候,便公开宣布他的死讯”这则报道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君主立宪受到社会的广泛支持 B.清政府加强排外活动力度 C.列强寻找干涉中国内政的借口 D.部分西方人赞同变法活动9. (2019·新课标全国III卷文综·29)1916年1月,陈独秀在《青年杂志》撰文称:“个人之人格高,斯国家之人格亦高个人之权巩固,斯国家之权亦巩固而吾国自古相传之道德政治胥(皆)反乎是陈独秀意在A.主张国家至上 B.批判封建伦理 C.反对西方民主 D.传播马克思主义10. (2019·新课标全国III卷文综·30)20世纪30年代中期,《新中华》载文:“现在你随便拉住一个稍稍留心中国经济问题的人,问他中国经济性质如何,他就毫不犹豫地答复你:中国经济是半殖民地性半封建性经济。

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A.知识界对中国社会性质的认识相同 B.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迅速膨胀C.经济理论问题引起民众的普遍关注 D.马克思主义思想方法得到传播(二)图画型选择题1. 题型特征图画型选择题是以历史图画作为载体而命制的一种重要题型具有试题新颖直观、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形象理解与抽象思维巧妙结合等特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画历史信息、判断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一般有人物图、文物图、艺术画、照片图、漫画、地图(形势图、布局图、分布图、疆域图、交通路线图)等类型2. 高考例析(2020·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25)图4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图4 步辇图A.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C.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答案】C【解析】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既描绘了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场景,也展现了唐代美术发展水平,承载着史学研究和艺术审美双重价值,C项正确;西域指新疆以及更西的地方,《步辇图》的画面上没有反映西域风情,A项错误;《步辇图》中没有体现市民生活和市井风情,B项错误;《步辇图》中唐太宗接见吐蕃使者的情景,没有体现浪漫主义重视想象、突出情感等特点,D项错误。

3. 解题技法(1)人物图类:解答此类试题,一要平时多注意教材图片的掌握;二要通过图片所体现的人物特点,去判定人物所在的时代,并联系其主要事迹,明确此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2)漫画图类:解答历史漫画题的关键是准确判定主题喻意学生要能通过画面上的文字、人物形态、画面事物构成及相关事物的异同对比等,准确判读出其所含的真实信息,并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出漫画的本质、主题喻意3)照片绘画作品类:照片、美术作品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或反映,因而解答此类选择题,应注意据图中信息或题干的提示,判断照片或绘画所反映的时代特征、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确定照片或绘画的主题及体现的正确或者错误的方向,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判断备选项,得出符合题意的史实或结论4)地图类:地图是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也是图片类选择题的重要类型在解题过程中,要首先关注地图的图名、地图中的地名;其次关注图例;第三,关注地图中的箭头和箭头指向结合地理的知识和所学过的历史知识,得出结论总之,解答图片类题目一定要关注题干中、图片中、图片外的文字![规律总结]图片类试题,一般观察规律是“先看整体,再看局部,再由局部到细节”,另外,对于题干中的关键时间、人物、地点、图片的文字描述等内容也需要重点关注。

4. 应用体验1. (2020·新课标全国II卷文综·25)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图7 敦煌壁画中的“大佛光之寺” 图8 五台山佛光寺A. 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 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C. 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 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2. (2020·浙江·2)中国古代劳动人民以非凡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兴修了许多著名的工程观察下图(局部),对图中所示区位,命名及标注正确的是( )A. ①—秦始皇长城 B. ②—灵渠 C. ③—郑国渠 D. ④—都江堰3. (2020·新课标全国Ⅲ卷文综·34).图片为西方绘画作品《第一步》,其代表的绘画流派图 第一步A. 注重内心的“自我感受” B. 强化了直观印象的作用C. 强调素描的准确性 D. 追求画面严整和谐4. (2020·江苏·13)下图是创作于1964年的宣传画该作品旨在( )A. 宣传党开展合作化运动的方针政策 B. 表达农业服务国家工业建设的诉求C. 倡导投身社会主义建设的社会风尚 D. 说明青年成为农村建设的主导力量5. (2020·天津·6)在中国工农红军长征途中,中共中央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正确路线在党中央。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