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

ligh****329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66.81KB
约13页
文档ID:595787462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语文 含答案_第1页
1/13

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学情调研高一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冬至,又称日南至、冬节、亚岁等,既是二十四节气中一个重要的节气,也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冬至是四时八节之一,被视为冬季的大节日,在古代民间有“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习俗因地域不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太阳黄经达270°,于每年公历12月21-23日交节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冬至这天太阳光直射南回归线,太阳光对北半球最为倾斜冬至是太阳南行的转折点,这天过后它将走“回头路”,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23°26′S)向北移动,北半球(我国位于北半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冬至日是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并且越往北白昼越短冬至日的白昼虽短,但是冬至日的温度并不是最低;冬至之前不会很冷,因地表尚有“积热”,真正寒冬是在冬至之后;由于我国各地的气候悬殊,这天文意义上的气候特点对于我国多数地区来说,显然偏迟时至冬至,标志着即将进入寒冷时节,民间由此开始“数九”计算寒天(民谚:夏至三庚入伏,冬至逢壬数九)。

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在安居乐业之余择日拜神祭祖便有了各种定期节日,拜神祭祖丰盛祭贡品发展出节日宴饮活动,也渐渐形成一些约定俗成的庆祝方式,即所谓节庆民俗早期的节日文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的祭祖节日天地者,生之本也;先祖者,类之本也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祭祖是一种传承孝道的习俗冬至祭祖、宴饮活动,相沿成习,遂成冬至风俗在我国南方部分地区广泛流传着“冬至大如年”的讲法,冬至又被称为“亚岁”、“小年”,一是说明年关将近,二是表示冬至的重要性冬至一到,新年就在眼前,所以古人认为冬至的重要程度并不亚于新年很多地方至今仍保持着冬至祭天祭祖的传统习俗 (纪录片《时节》) 材料二: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传说蚯蚓是阴曲阳伸的生物,此时阳气虽已生长,但阴气仍然十分强盛,土中的蚯蚓仍然蜷缩着身体;麋与鹿同科,却阴阳不同,古人认为麋的角朝后生,所以为阴,而冬至一阳生,麋感阴气渐退而解角;由于阳气初生,所以此时山中的泉水可以流动并且温热。

据记载,周秦时代以冬十一月为正月,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汉书》有云:“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也就是说,人们开始过冬至节是为了庆祝新的一年的到来古人认为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作渐强,代表下一个循环开始,大吉之日所以,后来一般春节期间的祭祖、家庭聚餐等习俗,往往选在冬至 (百度百科) 材料三: 我国是文明古国,每一个节日习俗,都赋有它特定的意义,冬至扫墓也不例外,蕴涵着独特的民族情感和精神内核,代表着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情结,充满着激昂的家国情怀祭扫坟墓,是中华民族的孝道美德,世人通过修缮坟茔、清除杂草、培添新土或烧些纸钱等形式,以表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和对祖宗的敬畏我国的祭扫活动,最为广泛、盛行的是在清明节前后而冬至扫墓,则源自于周代据说是某一年,为了躲倭寇,家乡的人跑到别的地方去了,等倭寇走后,父老乡亲回家,错过了清明扫墓时间,又接近冬至,所以就在冬至这一天扫墓由此而得知,冬至祭扫习俗的形成,主要是由倭寇外侵所致二千五百多年来,尽管时代变迁,社会发展,可冬至祭扫习俗却传扬至今,经久不衰,并成为我国孝道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冬至祭扫习俗再次告诫人们,落后要挨打,软弱被人欺;只有国家强盛了,方能国泰民安,万物生灵因此,窃以为,冬至祭祀,不仅是传承习俗,而且也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在倡行文明祭祀的同时,应利用冬至祭祀习俗,对广大民众,尤其是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引导大家在冬至祭祀中感悟家国情怀,进一步认识到,我们每一个人的命运,是与国家的命运紧紧相连,息息相关;只有把国家建设强盛了,才能抵御和抗击一切外来势力的侵扰和破坏,人民才能过上幸福安宁的好日子从而,更进一步激发广大民众爱国主义热情,牢固确立国家利益至上的高尚思想情操,坚定紧跟中国共产党走的信念冬至祭祀习俗,承载着浓浓的民族情感,厚厚的文化沉淀和长长的精神血脉传承冬至祭祀习俗,感悟家国情怀,为实现中国梦,聚集中华民族不竭的文化力量、精神力量、道德力量、情感力量、智慧力量、创新力量、发展力量和创造力量东方网 :在冬至祭祀习俗中感悟家国情怀)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冬至是太阳南行的极致,这天北半球的太阳高度最小太阳直射点开始从南回归线向北移动,地球白昼将会逐日增长B.古代农耕社会的人们选择在冬至这天拜神祭祖,反映的是古人自然崇拜、天人合一、慎终追远、固本思源的人文精神。

C.世人通过修缮坟茔、清除杂草、培添新土或烧些纸钱等形式,以表示对逝去亲人的哀思,揭示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民族迷信心理D.冬至扫墓源于周代,是当时最为广泛、盛行的祭扫活动,如今在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仍保留着冬至扫墓的传统习俗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冬至是“二十四节气”中第22个节气,此时太阳黄经达270°,北半球各地白昼时间最短、黑夜最长、温度最低的一天,时间上处于公历12月21—23日B.天地是生命的根本,祖先是人类的根本拜神祭祖是从古代农耕社会传承下来的习俗,一系列的祭祀活动,则蕴含着祗敬感德、礼乐文明的深邃文化内涵C.冬至扫墓的传说与倭寇入侵有关,它告诫我们只有国家强盛了,方能国泰民安,万物生灵当代年轻人冬至祭祀,不仅是传承习俗,也是感悟家国情怀的好时机D.冬至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自冬至开始,天地阳气开始兴盛,下一个循环开始,所以古人往往在这一日举行祭祖活动,周朝时甚至以冬至为岁首过新年3.下列诗句中描述的和冬至节气无关的一项是(3分)( )A.西北风袭百草衰,几番寒起一阳来白天最是时光短,却见金梅竞艳开B.十一月中长至夜,三千里外远行人。

若为独宿杨梅馆?冷枕单床一病身C.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D.黄钟应律好风催,阴伏阳升淑气回葵影便移长至日,梅花先趁小寒开4.民谚俗语是老百姓积累的宝贵经验,“冬至大如年”这一俗语包含哪些意思?请结合材料一加以分析4分)5.现在很多年轻人认为,像冬至这样的传统节日习俗已经过时,现代人要更新观念,与世界接轨,像圣诞节、情人节这些西方的节日,更有现代意义,更值得我们积极参与对此,你怎么看?请结合三则材料写一段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不超过100字6分)(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白洋淀边的一次小斗争孙 犁有一天,我送一封信到同口镇去,在那漫天漫地的芦苇里穿过,芦苇正好一人多高,还没有秀穗,我用两手拨开一条小道,脚下的水也有半尺深走了半天,才到了淀边,拨开芦苇向水淀里一望,太阳照在水面上,白茫茫一片,一个船影儿也没有,我吹起暗号,吹过之后,西边芦苇里就哗啦啦响着,钻出一只游击小艇来,撑船的还是那个爱说爱笑的老头儿他一见是我,忙把船靠拢了岸我跳上去,他说:“今天早啊我说:“道远他使竹篙用力一顶,小艇箭出弦一般,窜到淀里四周没有一只船,只有我们这只小艇,像大海上漂着一片竹叶,目标很小,就又拉起闲话来。

老头儿爱交朋友,干抗日的活儿很有瘾,充满胜利情绪,他好打比方,证明我们一定胜利,他常说:“别看那些大事,就只是看这些小事,前几年是怎样,这二年又是怎么样啊!”过去,是放鱼鹰捉鱼的,他只养了两只鹰,和他那个干瘦得像柴禾棍一样的儿子,每天从早到晚在淀里捉鱼而且父子两个是全凭那两只鹰来养活的,那是心爱的东西,可是为了多打鱼多卖钱,就得用一种东西紧紧地卡住鱼鹰的嗓子,使它吞不下它费劲捉到的鱼去老头儿是最心疼那两只鹰的,他说,别人就是拿二十只也换不了去老头儿说,这两只鹰,每年要给他拾上一千斤鱼鬼子第一次进攻水淀,在淀里抢走了他那两只鱼鹰,带到端村,放在火堆上烧吃了于是,儿子去参加了水上游击队,老头儿把小艇修理好,做交通员老头儿乐观,好说话,可是总好扯到他那两只鹰上这一天,他又扯到这上面,说:“要是这二年就好了,要在这个时候,我那两只水鹰一定钻到水里逃走了,不会叫他们捉活的去可是这一回,他一扯就又扯到鸡上去,他说:“你知道前几年,鬼子进村,常常在半夜里,人也不知道起床,鸡也不知道撒窠,叫鬼子捉了去杀了吃了,这二年就不同了,人不在家里睡觉,鸡也不在窠里宿有一天,在我们镇上,鬼子一清早就进村了,一个人也不见,一只鸡也不见,鬼子和伪军们在街上,东走走西走走,一点食也找不到。

后来有一个鬼子在一株槐树上发现一只大红公鸡,他高兴极了,就举枪瞄准公鸡见他一举枪,就轻蔑地看了他一眼,哇的一声飞起来,跳墙过院,一直飞到村外那鬼子不死心,一直跟着追,一直追到苇垛场里,那只鸡就钻进了一个大苇垛里没到过水淀的人,不知道那苇垛有多么大,有多么高一到秋后霜降,几百顷的芦苇收割了,捆成捆,用船运到码头旁边的大场上,垛起来,就像有多少高大的楼房一样,白茫茫一片这些芦苇在以前运到南方北方,全国的凉棚上的,炕上的,包裹货物的席子,都是这里出产的老头儿说:“那公鸡潇洒地钻进苇垛里,那鬼子也跟上去,攀登上去,他忽然跳下来,大声叫着,笑着,往村里跑一时他的伙伴们从街上跑过来,问他什么事,他叫着,笑着,说他追鸡,追到一个苇垛里,上去一看,里面藏着一个女的,长得很美丽,衣服是红色的五六个鬼子饿了半夜找不到个人,找不到东西吃,早就气坏了,他们正要撒撒气,现在又找到了这样一个好欺侮的对象,他们向前跃进,又嚷又笑,跑到那个苇垛跟前追鸡的那个鬼子先爬了上去,刚爬到苇垛顶上,刚要直起身来喊叫,那姑娘一伸手就把他推下来鬼子仰面朝天从三丈高的苇垛上摔下来,别的鬼子还以为他失了脚,上前去救护他这个时候,那姑娘从苇垛里钻出来,咬紧牙向下面投了一个头号手榴弹,火光起处炸死了三个鬼子。

人们看见那姑娘直直地立在苇垛上她才十六七岁,穿一件褪色的红布褂,长头发上挂着很多芦花我问:“那个追鸡的鬼子炸死了没有?”老头儿说:“手榴弹就摔在他的头顶上,他还不死?剩下来没有死的两三个鬼子爬起来就往回跑,街上的鬼子全来了,他们冲着苇垛架起了机关枪,,扫射,扫射,苇垛着了火,一个连一个,漫天的浓烟,漫天的大火,烧起来了火从早晨一直烧到天黑,照得远近十几里地方都像白天一般从水面上远远望过去,同口镇的码头就在前面,广场上已经看不见一堆苇垛,风在那里吹起来,卷着柴灰,凄凉得很我想,这样大火,那姑娘一定牺牲了老头儿又扯到那只鸡上,他说:“你看怪不怪,那样大火,那只大公鸡像个机灵鬼,一看势头不好,它从苇子里钻出来,三飞两飞就飞到远处的苇地里去了我追问:“那么那个姑娘呢,她死了吗?”老人说:“她更没事她们有三个女人躲在苇垛里,三个鬼子往回跑的时候,她们就从上面跳下来,穿过苇垛向淀里去了最后老头儿说:“同志,,咱这里的人不能叫人欺侮,尤其是女人家,那是情愿死了也不让人的可是以前没有经验,这二年就不同了啊!要不我说,假如是在这二年,我那两只水鹰也不会。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