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详情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八戒
实名认证
店铺
DOCX
34.45KB
约27页
文档ID:595477551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_第1页
1/27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文言文专项训练《三峡》对比阅读(含答案) 备战2025年中考语文专项训练:《三峡》对比阅读 阅读下面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三峡》) 【乙】 此石经始禹凿①, 河中漱广②, 夹岸崇深③, 倾崖返捍④, 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 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 鼓若山腾⑧, 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⑩ (选自郦道元《孟门山》) 【注】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

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jùn)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流驶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1.加点字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沿潮阻绝 哀转久绝 C.故渔者歌曰 温故而知新 D.或王命急宣 而或长烟一空 2.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2)水流交冲,素气云浮 3.断句(段两处) 方知慎子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4.【甲】【乙】两文都写了水,试比较两文中水的特点的异同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山献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郦道元《三峡》) 【乙】 山川之美,古来共谈高峰入云,清流见底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选自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5.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略无阙处: _________(6)古来共谈: (2)夏水襄陵: _________(7)五色交辉: (3)沿溯阻绝: _________(8)四时俱备: (4)良多趣味: _________(9)实是欲界之仙都: (5)林寒涧肃: _________(10)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6.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沉鳞竞跃 7.两文都写到了“猿鸣”,【甲】文用猿鸣渲染三峡秋天___ 的气氛,【乙】文用猿鸣渲染了清晨___ 的气氛 8.两文都表达了作者对山水的赞美之情,【甲】文中直接抒发这种情感的句子是“___ ”,【乙】文则是“___ "。

【甲】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乙】 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南岸重岭叠起最外高崖间有石色①如人负刀牵牛人黑牛黄,成就②分明既人迹所绝,莫得究焉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③,犹望见此物故行者谣曰:“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三朝三暮,黄牛如故"言水路纡深,回望如一矣 (节选自《水经注》) 【注释】①色:形状②成就:轮廓③信宿:两三日 9.下列句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 溯:逆流而上 B.空谷传响 响:回声 C.迳黄牛山 迳:经过 D.犹望见此物 犹:好像 10.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自三峡七百里中 自非亭午夜分 B.绝巘多生怪柏 既人迹所绝 C.虽乘奔御风 虽途迳信宿 D.故渔者歌曰 三朝三暮,黄牛如故 11.乙文画线句有三处需要断句,请选出断句有误的一项( ) 南 岸 重 岭 叠 起A 最 外 高 崖 间 有 石B 形 如 人 负 刀 C牵 牛 D人 黑 牛 黄 1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此岩既高,加以江湍回,虽途迳信宿,犹望见此物 (2)江水又东,迳黄牛山,下有滩,名曰黄牛滩 13.(甲)文“朝发白帝,暮到江陵”,侧重写水的湍急,(乙)文“朝发黄牛,暮宿黄牛”,侧重写水的 _________________这在写法上都属于 描写甲)(乙)两文都抒发了作者 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甲】 送李少府贬峡中①王少府贬长沙 唐·高适 嗟君此别意何如,驻马衔杯问谪居② 巫峡③啼猿数行泪,衡阳④归雁几封书 青枫江⑤上秋帆远⑥,白帝城边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暂时分手莫踌躇 【注】①峡中:此指夔州巫山县(今属重庆)②谪(zhé)居:贬官的地方③巫峡:地名,在今重庆市巫山县东④衡阳:地名,今属湖南相传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飞之雁,至衡阳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这是由长沙想到衡阳,意思要王少府至长沙后多写信来⑤青枫江:地名,在花溪⑥秋帆:指秋风吹着小舟,送友人远去 此诗是诗人为送两位被贬官的友人而作,寓有劝慰鼓励之意,情感不悲观,也不消极 【乙】 《三峡》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丙】 《送天台陈庭学序》节选 宋濂 西南山水,惟川蜀最奇,然去中州①万里,陆有剑阁栈道之险,水有瞿塘、滟灏之虞跨马行,则篁竹间山高者,累旬日不见其巅际;临上而俯视,绝壑万仞,杳②莫测其所穷,肝胆为之悼栗③水行则江石悍利,波恶④涡诡⑤,舟一失势尺寸,辄糜碎⑥土沉,下饱鱼鳖其难至如此!故非仕有力者,不可以游;非材有文者,纵游无所得;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嗜奇之士恨焉! 【注】①中州:泛指今河南一带②杏:深邃朦胧的样子③悼栗:颤抖④波恶:形容波涛很大很凶⑤涡诡:指怪异的旋流⑥糜碎:粉碎砧,捣衣石 14.甲诗颔联上句写李少府被贬峡中,这里路途遥远,四野荒凉,郦道元曾经在《三峡》中引用古民谣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5.诗歌尾联劝勉二人尽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还,针对李、王二少府远贬惜别的 _____________,进行了语重心长的劝慰,对前景作了 的展望,显示了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 16.解释下列词在文中的意思 (1)良多趣味 良: (2)属引凄异 引: (3)惟川蜀最奇 惟: (4)嗜奇之士恨焉 恨: 17.翻译句子 (1)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2)非壮强者,多老死于其地 18.【乙】【丙】两个语段中三峡和川蜀的山水各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语段相关内容加以概括 19.为了突出山的特点,两文共同使用了哪种表现手法,结合【乙】【丙】文中的句子简要分析其作用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②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③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④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三峡》) 【乙】 此石经始禹凿①,河中漱广②,夹岸崇深③,倾崖返捍④,巨石临危,若坠复倚古之人有言水非石凿而能入石信哉!其中水流交冲,素气云浮,往来遥观者,常若雾露沾人,窥深悸魄⑤其水尚崩浪万寻⑥,悬流千丈,浑洪赑怒⑦,鼓若山腾⑧,浚波⑨颓垒,迄于下口方知慎子⑩下龙门,流浮竹,非驷马之追也 (选自郦道元《水经注·河水龙门》) 【注释】①经始:开始禹:治水的大禹②广:开阔③崇深:高深④捍:捍卫⑤深:深处悸:惊动魄:心魂⑥寻:古代八尺为一寻⑦浑洪:水势浩大赑(bì):传说中的一种动物,像龟⑧鼓:鼓荡山腾:像山腾起⑨浚波:大的波浪⑩慎子:慎到,战国时人,著有《慎子》,说:“河下龙门,其流,驶如竹箭,驷马追之不及" 20.“信”本义为言语真实,后引申出多种义项,请为【乙】文中“信哉"的“信”选择正确的义项 ) A.确实 B.讲信用 C.音讯,消息 D.相信 21.下列对《三峡》《河水龙门》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沿溯阻绝"哀转久绝”中的“绝"含义不同,前者意为断,后者意为消失。

B.甲文引用渔人歌谣,表达了景物带给人们的感伤情绪,突出了秋天的凄凉冷落 C.“信哉!”一句语气强烈,写出了作者对河水冲破岩石、具有非凡力量的惊叹 D.乙文画波浪线句运用夸张、对比等手法,表现河水临空泻落、奔腾向前的气势 2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两处 古 之 人 有。

下载提示
相似文档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