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高考语文总复习 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含解析)第三部分 语言文字运用 专题七 语言文字运用 解读真题明考向 考情概览 真题体验 命题解析 真题体验 [考题一] [2023·新课标Ⅰ卷](改编)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10分) 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其实,我们更应该庆幸A _____________,因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而超强记忆力往往是以牺牲抽象、泛化能力为代价的从下面例子中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有一位记者,①拥有人们只能望其项背的超强记忆力②他虽然能轻松地记住一长串数字,③却发现不了其中的规律;④他脑海里充满各种孤立的事实,⑤却不能归纳出一些模式将它们组织起来⑥这促使他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⑦甚至复杂一点的句子⑧记忆大师奥布莱恩曾多次获得世界记忆锦标赛冠军,⑨虽然他的阅读理解能力比常人低很多,⑩听课的时候也很难集中注意力也许正是牺牲了一部分记忆,我们才有了独一无二的归纳和抽象思维能力 网络时代,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B _____________,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
不过我们也不能过于依赖互联网,像互联网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似的通过一些训练提升记忆力,也一直是我们孜孜以求的目标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答案]A.自己有遗忘的能力 B.记住所有的信息 [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补写句子能力指向根据语境和表达的目的、要求,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内容 [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整体把握语段,明确语段的中心及层次脉络;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文段主要说明记忆与遗忘的关系,属于社会生活情境 A处,情境信息是谈遗忘的作用前文说“因为忘记重要信息而懊恼,幻想着要是能过目不忘该多好啊”,接着用“其实”对前面的认识予以否定,指出“遗忘可以降低记忆带来的认知负荷,使认知系统能够更加高效地工作"综合分析可知,应补写“自己有遗忘的能力”之类的内容 B处,情境信息是谈网络时代记忆的特点此处所在的句子是在前文的基础上得出的结论,前文说遗忘是有好处的,再结合横线前的“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和后文“毕竟互联网随时可以帮我们查阅”,可知此处是说我们没有办法也没有必要记住所有的信息。
综合分析可知,应补写“记住所有的信息"之类的内容 19.文中第二段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6分) (1) ①“只能望其项背”修改为“难以望其项背" (2) ⑥“促使”修改为“导致" (3) ⑨“虽然”修改为“但是" [能力指向] 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能力指向发现语言运用中存在的问题,并能予以纠正 [思路点拨] 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整体把握句子,判断句意表达是否准确流畅和逻辑严密,再根据语法特点,合理修改筛选出的病句 (1)①处,“望其项背”指能够望见别人的颈的后部和脊背,表示赶得上或比得上(多用于否定式)只能望其项背"的表述不合文意,应将“只能”改为“难以" (2)⑥处,“不能理解隐喻等修辞手法”是这位记者拥有超强记忆力所付出的代价,此处用“促使"不当,“促使”指推动使达到一定目的,而“导致"是指一种事情、现象、活动使另一种事情、现象、活动出现,应将“促使”改为“导致" (3)⑨处,“虽然”用词不当虽然"是连词,用在上半句,下半句往往有“可是、但是”等跟它呼应,表示承认甲事为事实,但乙事并不因为甲事而不成立。
此处语句间构成转折关系,且位于下半句,应将“虽然"改为“但是” [考题二] [2022·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11分) 科学家栾恩杰当年高考时报考的是电机系,因为服从国家安排改学自动控制,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① _________________ 20世纪60年代,栾恩杰到第七机械工业部工作后参与的第一个重大任务就是我国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的研制,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② 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在没有国外技术援助、自身又缺乏技术力量的情况下,整个团队按照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的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这三步被称为“台、筒、艇",但每一步都失败过 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③ 的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的技术员到中国探月工程首任总指挥,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大到火箭里面的特殊装置出现问题,小到一个插头插错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栾恩杰认为:失败也是在给我们上课,当问题一一解决的时候,成功就在我们前面。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答案]不解之缘 秘而不宣 在所难免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成语填空能力指向根据语境和表达的要求,运用书面语言准确表达内容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首先把握空缺处的具体情境;再运用知识积累和语感填入恰当成语;最后多方验证,确定答案文段主要介绍科学家栾恩杰在国防和航天事业方面做出的贡献,赞扬他不惧失败的探索精神,属于学科认知情境 第①处,情境信息是“科学家栾恩杰……从此与国防和航天事业有了”,结合后文栾恩杰参与导弹研制的内容可知,第1段是说栾恩杰改学自动控制后与国防和航天事业产生紧密联系,此处应填一个表示“联系紧密"的成语,可联想到“联系”“缘分"等词,再根据前文“有了”可知,所填成语作“有"的宾语,故应填一个名词性质的成语可填“不解之缘”不解之缘:不能分开的缘分,指亲密的关系或深厚的感情 第②处,情境信息是“潜地导弹作为秘密武器"在欧美国家是……的国防项目”“鲜有资料可供借鉴",结合“秘密武器”可知,所填成语应强调该项目的隐秘性,再结合“鲜有资料可供借鉴"可知,所填成语应表达该项目公开信息较少的意思。
可填“秘而不宣”秘而不宣:守住秘密,不肯宣布 第③处,情境信息是“失败在航天领域的研发过程中是"栾恩杰从导弹研究……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由“经历过各种各样的失败"可知,此处应是说失败很常见,不能避免可填“在所难免”在所难免:指由于某种限制而难于避免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答:①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②第一步在陆上发射台发射,③第二步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④第三步进行潜艇发射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句式变换,具体为长句变短句能力指向根据表达的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语言表达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首先提取句子的主干;再将剩余的句子独立出来,成为分句;最后把以上句子组织在一起,并使语句符合逻辑画波浪线的部分是对潜地导弹“巨浪一号”研制规划的阐释根据语境,先找出长句的主干句主干句为“整个团队按照规划开始了‘巨浪一号’的研制攻关"再依据主干句的思路,在用顿号隔开的部分前添加合适的代词、关联词等,使其重新组合成其他句子即将“先在陆上发射台发射、再把导弹装进发射筒以模拟水下发射环境、最后进行潜艇发射”拆分为三个短句,并用“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进行连接。
最后将以上分析形成答案,检查语句是否顺畅,逻辑是否合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答:①设问:先用“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提问,然后自己作答,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②排比: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了出来 [能力指向]本题考查修辞表达效果的分析能力指向结合具体语境品味语言 [思路点拨]解答此类题,首先分析画线句的结构与意义;其次运用修辞手法的知识,分析画线句的句式特点;最后分析修辞手法在文本表意与语言表达上的作用画横线的句子是对失败严重后果的阐述,题干要求对其使用的设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进行效果分析根据语境,须明确画横线的句子有两个部分:“这些失败意味着什么”是提问;“意味着多少个日夜的辛苦付之一炬,意味着接下来的工作更加艰苦卓绝,意味着你在世界的航天格局中可能突然之间换了赛道"是回答,是对严重后果的阐释结合设问和排比的相关知识,可知句子整体上采用自问自答的形式,为设问;回答部分连用三个“意味着……”的语句,句式整齐,为排比分析句中使用设问和排比在文本表意与语言表达上的作用,即设问“有提请注意、引导思考、强化回答内容的效果",排比“形式整齐,节奏感强,把失败带来的严重后果有层次地表达了出来”。
命题解析 [选材特点] (1)选材语体多元化,兼顾文学性、说明性、议论性等语段 (2)选材内容偏重文化既有体现当代文化的材料,又有体现传统文化的材料;既有关于社会科学的材料,又有关于自然科学以及科技进步的材料近年来尤其重视选取美育与身心健康方面的材料 (3)两则材料的字数一般都控制在300—500字之间 [命题特点] (1)2023年新高考卷(新课标Ⅰ卷和新课标Ⅱ卷)的语言文字运用有五道小题,采用“一拖二"加“一拖三”的方式灵活组合成“语言文字运用Ⅰ"和“ 语言文字运用Ⅱ”两组题,其中新课标Ⅰ卷“语言文字运用Ⅱ"的第22题联合“语言文字运用Ⅰ”的材料共同考查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含义,体现了高考命题综合化、应用性、情境化要求2023年全国甲卷采用“一拖五"的方式命题,新增了一个变数,这意味着新高考也很有可能采用此方式命题 (2)语言文字运用包含考点较多,具有因文设题、因境命题的特点,加上近年来高考命题反押题猜题、机械刷题的意向越来越明确,所以在命题上灵活性强,考点以及命题角度变数较大 (3)命题更偏重于主观题型,增加了考查难度。
2022年新高考Ⅰ卷在语言文字运用板块只有一道单选题,2023年新课标I卷全部为主观题,新课标Ⅱ卷也只有一道单选题主观题增加已成为一种新趋势 (4)从趋势来看,词语使用、病句修改、补写句子、句式变换、语段压缩、语句表达效果等主观题型都是考查的热点 [考查指向] (1)我们要明确课程标准对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要求:“通过主动的积累、梳理和整合,逐步掌握祖国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形成个体言语经验,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2)我们要研究语言文字运用的命题特点,把握其命题指向近年来,语言文字运用命题的特点非常鲜明,即以鲜活的文段材料为载体,设置具体的情境任务,旨在综合考查考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和学科素养如词语(含成语)运用题由原来的词语辨析客观题变为填写成语的主观题,它对考生的语文能力与素养要求更高,不仅要求考生能读懂语言材料,还要求考生能结合具体语境准确推知空缺处词语的含义;不仅要求考生有丰富的成语积累,还要求考生能理解和正确使用成语词语辨析客观题,考生做题可以带入原文进行二选一,再根据四个空缺处词语的含义进行综合排查,尽管也涉及信息获取与加工、逻辑推理与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