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上传人:s****6 文档编号:595376046 上传时间:2024-11-14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815.5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物理】声现象复习题-2024-2025学年苏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声现象 一、单选题1宫、商、角、徵、羽是中国古乐五声音阶中五个不同音的名称,类似现在七声音阶中的do、re、mi、so1、la。如图所示是演奏者用古筝演奏中国古乐五声乐曲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古筝发出的中国古乐五声的音调不同C古筝发出的中国古乐五声的音色不同D古筝演奏的中国古乐五声乐曲一定不是噪声2通过对声现象的学习,你认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B“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C在校园内植树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在狭窄的空间里说话,回声可以加强原声3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

2、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听到的闹铃声是由于闹铃振动产生的B由实验推理可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C实验现象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听到闹铃声变小说明发声体振幅减小4有关课堂上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能听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B听MP3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改变声音的音调C老师的讲课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5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是为了研究()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音的大小62024年09月02日07时16分,新疆阿克苏沙雅县发生3.8

3、级地震,震源深度34千米。发生地震时,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来临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此声波()A响度较小B为超声波C频率太低D不具有能量7如图所示,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的波形。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甲和乙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B甲和乙响度相同,乙和丙音色相同C甲和丁音调相同,乙和丙响度相同D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都相同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B“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音调判断不同人发声的C声音在真空中传播速度最大D在公路两侧设置隔音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橾声9关于图中的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海底深度的B乙:在太

4、空中宇航员对话利用了真空能传声C丙: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D丁:甲、乙两个音叉相比,甲音叉发出声音的音调高10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及其解释不正确的是()A“轻声细语”是指降低声音的音调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C“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继续传播11海上发生风暴时会产生次声波。次声波在空气和海水中传播的速度比风暴移动的速度快,次声波接收处理设备就是利用这一特点提前感知、预报海上风暴。风暴产生的次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原因是次声波的()A速度太快B响度太小C振幅太大D频率

5、太低二、填空题12不同的介质中,声音传播的速度 (填“相同、“不同”),15时,声音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是 m/s。13从物理学角度看,噪声是指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声音,人耳刚好能够听到的最微弱的声音是 dB14“红日升在东方,其大道满霞光”校园广播站正在播放歌曲万疆,优美的歌声是由广播喇叭 产生的。有些同学在学习这首歌时却发出“歌曲好听但不好唱”的感慨,那是因为这首歌曲的 高(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5警犬训练时,训犬员常使用一种训犬笛(如图),训犬员对其进气口吹气,犬笛便发声音从而对警犬发号施令。将调节杆适当旋进或旋出并固定后,可改变笛声的 (选“音调”、“响度”或“音色”)。已

6、知人听到的声音的频率范围大约为20Hz到20000Hz,若将发声频率调至25kHz,此时犬笛发出的是 声波,这种笛声在较远的距离也能被警犬听到。16口琴是一种乐器,口琴上面一般有两行并列的小孔,里面装有多组铜制的簧片,用口对着小孔吹或吸便可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如图所示是将口琴拆开后其内部的琴芯结构,在琴芯的气孔边分布着长短、厚薄都不同的一排铜片,A区的较薄、较短,而C区的较长、较厚。(1)发声时,较厚、较长的铜片要比较薄、较短的铜片报动得 (选填“快”或“慢”)。图中A区是 (选填“高”“中”或“低”) 音区;(2)在同一小孔处用不同的力度吹琴时,发生变化的是声音的 (选“音调”“响度”或“音

7、色”);(3)用这种乐器在教室内演奏时,教室外的人也能听出是用口琴演奏的,这是依靠声音的 辨别的。17如图所示的是噪声监测装置,该装置显示了噪声的 (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18一般的常识告诉我们,雪花落水静悄悄、毫无声响。不过,在一期自然杂志上,几个科学家联名发表文章,雪花落水真的也能产生声波,这是因为声音是由于物体 产生的。三、实验题19如图所示,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面;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保持钢尺每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1)此实验用于探究声音的音调与 之间的关系;实验发现,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越 ,振动得越慢,发出的音调就越 (选填“

8、高”或“低”);(2)若要继续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保持 不变,实验时改变拨动钢尺的力度,注意钢尺振动幅度;发现力度越大振动的振幅越 ,发出声音的响度越 (选填“大”或“小”)。20小明注意到,爸爸在拉二胡前总要把二胡的两个手把来回扭动,仔细调试(如图甲所示)。爸爸说这是在调“音准”,小明结合本学期所学知识认为这是在调“音调”。影响琴弦音调高低的因素有哪些?小明通过观察思考,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1: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材料有关;猜想2: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长短有关;猜想3: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的粗细有关;猜想4: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可能与弦线

9、的松紧有关。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小明使用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将琴弦的一端固定在桌腿上,另一端绕过桌边的小滑轮,挂上钩码,使琴弦在桌面上拉紧。再用a、b两个小木块将琴弦支起,拨动琴弦发出声音。(1)小明将正在发声的的琴弦用手按住,则琴弦 (立即停止/继续)振动。(2)小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逐步右移b的位置,进行多次实验,小明这是在验证猜想 (选填“1”“2”“3”“4”);若想要验证猜想4,利用图示现有器材可以通过仅改变 来进行实验。(3)小明通过反复实验,发现对于弦乐器,音调的高低跟弦的材料、长短、粗细、松紧都有关,爸爸“把二胡的两个手把仔细调试”是通过改变琴弦的 来改变音调;弹

10、奏时,用不同大小的力拨动同一根琴弦的相同部位,是为改变声音的 ;弦乐器分别采用尼龙丝、钢丝做弦,用相同的力度弹奏相同的曲子时,听者轻易就能分辨,这是由于不同材料做成的弦所发出声音的 不同。试卷第5页,共5页学科网(北京)股份有限公司参考答案:1B【详解】A古筝发出的声音是由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古筝发出的中国古乐五声,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正确;C振动的材料相同,古筝发出的中国古乐五声的音色相同,故C错误;D古筝演奏的中国古乐五声乐曲若干扰了人们工作、生活、学习,就是噪声,故D错误。故选B。2D【详解】物体振动一定发声,但不一定能听到,因为不一定有传播声音的介质或频率不一定在人耳的听觉范

11、围内,A错;“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B错;在校园内植树是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C错在狭窄的空间里说话,回声和原声相差时间间隔小于0.1s,人耳辨别不出,但回声可以加强原声,D正确选D3D【详解】A物体的振动产生声音,闹铃的振动产生闹铃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BC玻璃罩内有空气时,能听到闹铃声,空气逐渐抽出时,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到,空气增多,声音又增大,这说明空气能传声,真空时,声音不能传播,所以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BC正确,不符合题意;D闹铃声变小是空气减小造成的,整个过程中闹铃的振动幅度不变,响度不变,故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4A【详解】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所以能听

12、到老师的讲课声是由于空气能够传声,故A正确;B听MP3时,调节音量按钮,实质上是改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C老师的讲课声是由老师喉结振动产生的,故C错误;D关闭门窗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5B【详解】拿一张硬纸片,让它在木梳齿上划过,一次快些,一次慢些,纸片振动的频率不同,故探究的是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B正确。故选B。6C【详解】一些动物能感觉到地震来临前发出的声波,而人耳却听不见,这是因为地震时地壳的振动频率很低,产生的是频率很低的次声波,此声波的频率低于人耳的听觉下限,但是在这些动物的听觉频率范围之内,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7A【详解】A甲和乙频率相

13、同,音调相同;乙和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A正确;B甲和乙振幅不同,响度不相同;乙和丙波形相同,音色相同;故B错误;C甲和丁频率不同,音调不相同;乙和丙振幅相同,响度相同;故C错误;D由ABC分析可知,甲、乙、丙、丁音调和响度不可能都相同,故D错误。故选A。8A【详解】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故A正确;B不同发声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一般不同,与其材料及发声方式等有关,“闻其声知其人”是通过音色判断不同人发声的,故B错误;C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C错误;D在公路两侧设置隔音墙阻碍了声音的传播,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减弱橾声,故D错误。故选A。9A【详解

14、】A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探测海底深度的,故A正确;B在太空中宇航员对话利用了电磁波能传递信息,真空不能传声,故B错误;C声音可以在声源处、传播过程中、人耳处减弱,公路旁设置声音屏障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故C错误;D由波形图可知,乙音叉振动快,乙音叉比甲音叉发声的音调高,故D错误。故选A。10A【详解】A“轻声细语”是指说话的声音小些,指的是降低声音的响度,故A不正确,符合题意;B“响鼓也要重锤敲”,说明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敲鼓的力度越大,鼓的声音越大,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C发声体的结构和材料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依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D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回声是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形成的,“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指声音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继续传播,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1D【详解】人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Hz20000Hz,声音频率低于20Hz的是次声波,声音频率高于20000Hz的是超声波。次声波无法被人耳听到,主要是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课件 > 初中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