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2 与朱元思书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表格式)学科 中学语文 年级/册 八年级上册 教材版本 部编版 课题名称 与朱元思书 难点名称 理解与朱元思书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分析 从知识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本文是南朝梁文学家吴均写给友人的一封书信,生动形象地描绘了富春江富阳至桐庐一百多里间雄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本文与其说是写给朋友的一封信,不如看作一篇清词丽句的山水小品文,画面秀美奇绝,笔触鲜明生动,结构层次井然,句式骈散相间,清新隽永,历历如绘,表现出一种高雅的审美情趣。学生在理解作者情感方面有一定难度。 从学生角度分析为什么难 学生对于
2、富春江上的景色,可能没有对三峡那样熟悉,但本文与三峡同属写景的文章。有了三峡做铺垫,这篇文章应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学习的侧重点也转移到理解文章情景交融的写法。对于结语中的“鸢飞戾天两句的理解,以八年级学生现有的生活阅历尚有难度,但不必刻意求深求透,有所感悟即可。 难点教学方法 流水鸟鸣的音乐导入情境,使学生进入一个自然风景优美的情境当中感受文章中的山水之美; 通过讨论及问题探究,理解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鄙弃名利的思想,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导入 上课之前,请同学们闭上眼睛听一听流水的声音,听一听鸟鸣的声音,平复一下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当中纷纷扰扰的心。古人有云:仁者乐山,智
3、者乐水。乐在这里是喜爱的意思。仁义的人喜爱山,智慧的人喜爱水。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明山秀水数不胜数,南朝著名的文学家吴均在游览完富春江的风光之后,就情不自禁写下了一篇描绘富春江风光的文章与朱元思书。 这篇文章出自作者写给友人朱元思的一封书信。最早见于初唐人编的类书艺文类聚。现在我们读到的与朱元思书一般认为并非吴军与朱元思信的全文,而仅是作者描绘富春江上雄奇秀丽景致的一段。 知识讲解 (难点突破) 本文重在写景,直接抒情的句子很少,但自古以来优秀的诗文都讲究情景相生,水乳交融。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反复研读文章,看看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1)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这句话是本文
4、的中心句,是作者对富春江江景的概括和赞叹。从天下独绝,独绝这个词当中,我们就能看出。作者对此时眼前美丽的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 (2)风烟俱净,天山共色。从流飘荡,任意东西。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 整个第一段在总说自富阳到桐庐间的山水之美。文章一开头先勾画整体风貌,用风烟俱净,天山共色八个字大笔勾勒,将一副天高气爽,色彩清丽的整体图画推至读者面前。使人觉得天光山色宛然在目,既境界阔大,又画面清新,心情舒展。 此时乘船从流飘荡任意东西。又是多么舒畅惬意的事情啊!环境美好,怡情悦目。人的心情也是轻松闲适的。这一句写出了作者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的那种自由,解脱的情态。也流露了作者恬
5、静的心境,展现了作者旷达的情怀。 开头四句寥寥几笔就点出环境氛围。人物心情,观景位置等要点,最后以作者对这100多里山水的总体印象收束奇山异水,天下独绝。作者把自己对这雄奇秀丽的富春江山水的喜爱之情毫无隐藏的表达了出来。作者沉醉在这迷人风景当中无法自拔。 (3)水皆缥碧,千丈见底。游鱼细石,直视无碍。急湍甚箭,猛浪若奔。 第二段作者分写异水,即富春江水之美。由于是行舟观景,作者便先从近处的水写起,在他的笔下,不仅空气是明净的,江水也是明净的。水皆缥碧,而且千丈见底。缥碧是青白色,一种发亮的青色。水面泛着亮光,说明水是清澈透明的,水质清澈透明,所以千丈之深,人能见底。不仅如此,游鱼细石,直视无碍
6、,连倏忽往来的游鱼,细小的石块都能看的清清楚楚。这就进一步证明江水的清澈。急湍甚箭,猛浪若奔,湍急的江水超过离弦之箭。汹涌的浪又如飞驰的骏马,把江水急速奔涌的状态表现了出来。作者赋予了水生命,水在争相向前。表现了作者对自然自由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更进一步的体现出了作者对富春江水的细致观察。对富春江水的喜爱,热爱之情。 从这一段的描写中,我们感受到了一种清澈透明的静态美和一种气势磅礴的动态美。富春江水的清澈,使人的心灵仿佛也变得透明而无杂质了。富春江水的汹涌急流,不得不让人的心情随之澎湃!可以说作者不仅仅是用眼睛在观察美景,而是在用心灵去感受美景。对于水之“异”,作者不是空洞抽象的赞美,而是
7、通过具体事物游鱼细石来表现的,显得格外有力。 (3)夹岸高山,皆生寒树,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泉水激石,泠泠作响;好鸟相鸣,嘤嘤成韵。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 横柯上蔽,在昼犹昏;疏条交映,有时见日。 第三自然段作者还是在分写,写富春江的奇山。包括富春江两岸的高山泉水草木鸟兽。以及人在此景物中的感受。 作者立足点仍在江中船上,这段景物应该是仰视远观所见,山景显得高而奇。首先写山本身,两岸的高山皆生寒树。山高林密令人见而心生寒凉之意。而山也很奇特,附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一座座山凭借高峻的地势争着往上走,往高远处伸展,仿佛要
8、脱离人间直上天空,结果千百成峰,呈现出千姿百态的奇景。这里作者运用神奇的想象力。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雄奇的高山,把群山的静态美转化成动态美。负势竞上,互相轩邈,争高直指千百成峰。不仅写出了山的形貌,而且赋予生命活力。使他们显得生龙活虎,使人感受到大自然那种强烈的生命力。 接下来写山上的景物,泉水冲击在山岩上。泠泠作响,美丽的鸟儿相互应和着,嘤嘤鸣叫,和谐动听。蝉是千转不穷,猿是百叫无绝。古诗文中,蝉是寒蝉,往往叫声凄切。猿常啼啸,叫声凄异,哀转久绝。但这二者在吴军耳中却是动听的天籁。 清泉的吟唱、好鸟的欢歌、知了的鸣叫、猿猴的啼鸣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部大自然的协奏曲,这是一首生命的颂歌,一个
9、热闹、和谐、欢乐、祥和的世界。多么令人心旷神怡! 美丽的自然风景往往有净化心灵的作用,所以,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陶醉在这样的美景中,追名逐利的人也许会停息物欲之心。俗务缠身的人也会窥谷忘反。 这两句不仅从侧面着笔,通过衬托的手法,强化了山水诱人的力量,更用大自然的幽静安闲与世俗社会的喧闹繁杂做对比,含蓄地否定了世俗社会,表达了对大自然的向往,也传达出作者对功名利禄的鄙弃,对官场政务的厌倦,使政治失意的作者产生退隐之心和寄情山水的思想感情。这几句采用了对偶的句式从内心感受来写富阳美景对人的心灵的净化,真可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2.为什么作者会产生这样的心理呢?作者遭遇
10、了什么,令他不禁想回归自然,消极遁世呢? 背景资料:吴均生活在政治黑暗的南北朝时期,他的一生如同中国古代众多的知识分子,出身寒门,虽满腹诗书,才气过人,但仕途多舛,抱负难施,终未显达。梁武帝曾经斥责吴均,“吴均不均”活化出他的性格。不仅越职私撰写历史,而且偏实录梁武帝的痛处,文如其人,虽用当时盛行的骈体,但是却别具一格,骈中带散,一任性气自成一体,谓之曰“吴均体。后受到佛、道家思想的影响,萌生了拂袖绝尘的隐居志趣。 吴均在与顾章书中说:“仆去月谢病,还寻薜萝,”表明自己辞官隐退后,将要到石门山中去隐居。 从这里我们也可以看出正是因为有这样复杂的社会背景,当吴均徜徉于富春江的奇山异水、险峰幽谷时
11、,他才能心境平和,随缘而适,忘记了自己的存在,也忘记了荣辱毁誉,进入了绝对自由的最高精神境界。正是“息心”,以致“心静”;因为“心静”,才能“任意”;因为“任意”,方能“从流”;所见山水,才会澄清。 3.课堂小结:作者在描写景物时流露出了怎样的情感和志趣? 整篇文章表现作者高雅的志趣,情感的抒发与文中的景物相得益彰,作者用大自然的美景与社会世俗相比,更加反映出桐庐山水惊人之美,具有一种移情易志的巨大魅力。 抒发了作者对世俗官场和追求利禄之徒的蔑视之情,含蓄地流露出爱慕美好的大自然、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细细品味作者的这种志趣,既不同于“知其不可而为之的积极入世,又不同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2、”的消极避世,它是一种对自然的崇尚、对自由和谐的向往、对欢乐生命的礼赞。它比前者少了一份严肃,多了一份潇洒;比后者少了一份悲观,多了一份开朗,因而更具有一种常人心态,也更容易使人感到亲切。 课堂练习 (难点巩固) 看到富春江的奇山异水,作者发出了怎样的感慨?你怎么理解他发出的这些感慨? 作者发出了“鸢飞戾天者,望峰息心;经纶世务者,窥谷忘反”的感慨。 表现了作者爱慕美好自然,鄙弃名利的思想,以及避世退隐的高洁志趣。 小结 读与朱元思书如读一首好诗,因为它不仅有词采隽永、音节和谐的诗一般的语言,更洋溢着清新淡雅的诗情。读与朱元思书,如赏一幅山水写意画,因为它不仅有特色鲜明的景物,更有明朗洒脱的画意。当我们手捧书卷,领略这些美景的时候,我们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眼观自然之象,耳听天籁之音。希望有一天,我们真的能背起行囊,踏遍祖国的青山绿水。饱览大自然的旖旎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