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地理 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邯郸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考试 地理 含解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4.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选择性必修1第一章至第四章。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普通的太阳能电池板都是固定的。某科技公司研发制造的“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可随太阳升落的轨
2、迹进行上下、左右“追日”旋转,保证电池板以最佳角度朝向太阳,以提高太阳能利用率。该设备可在我国光能资源丰富的地区广泛推广。下图为“追日型”太阳能光伏产业园景观图。据此完成12题。1.“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A.夏季的水平旋转角度小于冬季B.夏季的垂直旋转角度小于冬季C.夏季拉萨的垂直旋转角度比西宁更小D.夏季拉萨的水平旋转角度比西宁更小2.若新疆和田(37N,80E)的居民家安装了“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当北京时间12时时,太阳能电池板朝向A.东南方B.西北方C.东北方D.西南方澳大利亚亚洛克风电场是我国国家电力投资集团并购太平洋水电公司后在境外开发的首个绿地项目,这标志着国家电投品牌正式进入澳
3、大利亚能源市场。下图为澳大利亚亚洛克风电场位置及澳大利亚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34题。3.影响澳大利亚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状况的主导因素是A.大气环流B.纬度C.地形D.大气污染4.亚洛克风电场选址的自然优势有A.信风迎风地带B.狭管效应明显C.风速常年稳定D.输电成本较低居住在海边的人们,根据潮汐的规律,赶在适当时机到海岸的滩涂和礁石上打捞或采集海产品的过程,称为赶海。下图示意通过手机小程序查询到的2024年10月9日(农历九月初七)青岛港海域的潮汐表。据此完成56题。5.该日最适合赶海的时间段为A.2时4时B.6时8时C.13时15时D.20时22时6.与该日相比,10月17
4、日青岛港海域的潮汐A.高潮更高,低潮更低B.高潮更低,低潮更高C.高潮和低潮均更高D.高潮和低潮均更低影响海岸线位置的因素既有全球尺度因素(如海平面升降),又有区域尺度因素(如泥沙沉积、地壳运动、人类活动等导致的陆面升降)。最新研究表明,在冰盖消融形成的消融区内,冰盖重力导致的岩层形变缓慢恢复,持续影响着该区域的海岸线位置。距今约1.8万年,北美洲冰盖开始消融,形成广大的消融区。下图示意甲(位于太平洋北岸阿拉斯加州的基岩海岸区)、乙(位于墨西哥湾密西西比河的河口三角洲)两监测站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海平面的相对变化是陆面和海平面共同变化的结果。据此完成79题。 7.冰盖消融导致的海平面、消融区陆面
5、的垂直变化特征为A.海平面上升,陆面下降B.海平面下降,陆面下降C.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D.海平面下降,陆面上升8.甲监测站区域与乙监测站区域海岸线水平变化的方向及原因为甲向陆,陆面上升幅度海平面上升幅度甲向海,陆面上升幅度海平面上升幅度乙向陆,陆面上升幅度海平面上升幅度乙向海,陆面上升幅度乙,甲监测站区域受板块张裂影响B.甲乙,甲监测站区域为基岩海岸C.甲乙,乙监测站区域海浪侵蚀强烈D.甲乙,乙监测站区域流水沉积显著新石器时代以后,今洞庭湖地区一直在沉降。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为河网交错、局部有小湖分布的平原地貌景观。东晋至南朝期间,受长江荆江段兴筑堤坝等因素的影响,长江水分两股进入该地区,干
6、扰该地区水系,在该地区迅速形成大湖景观。之后洞庭湖不断扩张,在宋代达到历史最深水位。研究表明,宋代以来,长江含沙量持续增加。下列左图示意先秦汉晋时期该地区水系,右图示意明末清初该地区水系。据此完成1012题。 10.根据新石器时代与汉代遗址的分布状况,可推测该地区A.新石器时代河湖众多B.新石器时代聚落级别低,数量多C.汉代河网湖沼广布D.汉代聚落选址受河湖制约减弱11.荆江堤坝修筑致荆江河床相对堤外不断增高,其原因有荆江河段地处平原,河道宽阔 荆江河段筑堤束水,流速加快,内外高差增大 荆江河段多曲流,水流缓慢 荆江江水搬运能力增强,泥沙在堤内大量淤积A.B.C.D.12.宋代以后洞庭湖深度发
7、生变化,推测其原因为A.洞庭湖流域面积扩大B.筑堤导致入湖江水减少C.洞庭湖地区地壳沉降D.长江流域开发强度加大早期,广西境内右江断裂带受亚欧板块与印度板块影响形成盆地,后随着造山运动及高原的隆起,盆地经历多次抬升,逐渐形成多级河流阶地,同时构造运动将百色盆地与布兵盆地分开,形成了如今两个盆地的格局。研究发现,右江断裂带所在区域有湖相沉积物出露。下图示意布兵盆地地质构造。据此完成1314题。13.推测该区域湖相沉积物的形成及出露过程为A.板块挤压断陷地壳抬升湖泊沉积湖水外泄B.板块挤压断陷湖泊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外泄C.板块张裂湖泊沉积地壳抬升湖水外泄D.板块张裂地壳抬升盆地分离湖泊沉积14.两盆
8、地分开的直接原因可能是A.板块挤压B.右江分隔C.断层差异抬升D.河流阶地隆起风蚀强度是单位面积和单位时间内的土壤风蚀量。风蚀粗化是风蚀导致地表松散层中细颗粒物流失、粗颗粒物所占比例增加的现象,其过程如下图所示。某科研小组通过比较地表松散层表层和浅层的粗、细颗粒物含量,构建了风蚀粗化指数。该指数数值越大,说明表层相对于浅层粗颗粒物含量越高。据此完成1516题。15.风蚀强度与风蚀粗化指数之间的关系表现为风蚀强度增大,风蚀粗化指数增大 风蚀强度增大,风蚀粗化指数减小 风蚀粗化指数增大,风蚀强度增大 风蚀粗化指数增大,风蚀强度减小A.B.C.D.16.耕作导致风蚀粗化指数A.增大B.减小C.基本不
9、变D.先减小,后增大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伊犁河谷位于新疆西北部,北、东、南三面环山,素有“塞外江南”的美称,是我国西部最富饶的土地之一。伊犁河谷气候温和湿润,是新疆主要的小麦产区。伊犁河谷内花草遍布,生长其间的野百合又名顶冰花(下列左图),因顶着冰雪开放而得名。在伊犁河谷,顶冰花盛开预示着一个新季节的到来。下列右图示意新疆伊犁河谷及周边部分地区。 (1)说明地形对伊犁河谷小麦安全越冬的影响。(6分)(2)简述伊犁河谷花草遍布的地理条件。(4分)(3)推测在海拔低的伊犁河谷,欣赏顶冰花的最佳季节及原因。(6分)1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
10、8分)岱崮地貌是我国山东省西部沂蒙山区独有的一种特异地貌景观。其顶部平展开阔,峰巅周围峭壁如刀削,峭壁以下是逐渐平缓的山坡。崮的物质组成来源于寒武纪的厚层灰岩和页岩层。在后期的构造运动中,岩层内部产生断裂和节理。组成崮的地层露出地表后,不断受到外力的侵蚀,逐步形成了特有的伞状结构。崩塌是岱崮地貌最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研究发现,崮顶植被发育状况优于崮坡。下列左图为典型岱崮地貌景观图,右图为岱崮地貌崩塌形成示意图。 (1)指出形成岱崮地貌的沉积岩层应具备的条件。(6分)(2)在构造运动稳定的情况下,推测崮底规模的变化趋势,并描述演化过程。(6分)(3)推测崮顶植被发育优于崮坡的原因。(6分)19.
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分)材料一 波斯湾是北印度洋高盐水团的生成源地。霍尔木兹海峡连接波斯湾和阿曼湾。霍尔木兹海峡海水运动受密度流的影响,海峡两侧海水的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从而导致海水流动。下列左图为霍尔木兹海峡及周边地区示意图。材料二 为研究密度流的形成机制,某学校地理研究小组进行了实验探究,模拟因密度差异而形成的洋流。实验器材:自来水、透明水槽、塑料隔板、食盐、红墨水、蓝墨水。实验步骤:抽掉隔板,观察表层与深层水体的运动方向,记录现象并分析。下列右图为实验记录单中的模拟实验示意图。 (1)分析波斯湾成为北印度洋高盐水团生成源地的原因。(6分)(2)指出霍尔木兹海峡海水
12、运动的方向,并说明理由。(6分)(3)利用准备好的实验器材设计实验,补充必要的模拟实验步骤,并在实验示意图中的合适位置用箭头标注出密度流的流动方向。(6分)高二年级期中考试地理参考答案1.D 【解析】“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的水平旋转受太阳视运动方位及白昼运转角度影响,昼长越长,水平旋转角度越大;夏季昼长水平旋转角度大于冬季;夏季拉萨昼长短于西宁,水平旋转角度小;“追日型”太阳能电池板的垂直旋转受太阳高度影响,正午太阳高度越大,垂直旋转角度越大;夏季正午太阳高度较大,垂直旋转角度大于冬季;夏季拉萨正午太阳高度大于西宁,垂直旋转角度大于西宁。故D选项正确。2.A 【解析】当北京时间12时时,和田地
13、方时大约为9:20,此时太阳位于当地东南天空,即太阳能电池板朝向东南方。故A选项正确。3.A 【解析】澳大利亚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分布特征为自北、东、南向西降低,与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相似,日照时数受大气环流控制下的降水条件影响。故A选项正确。4.B 【解析】据图可知,亚洛克风电场位于大分水岭南段山区,可能受地形影响,狭管效应明显。当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冬半年受西风控制。故B选项正确。5.C 【解析】赶海的最佳时机为落潮水位最低时段。故C选项正确。6.A 【解析】10月17日为农历十五,此期间受日、月引潮力共同影响,形成天文大潮,潮汐的涨落幅度大,即高潮与低潮的潮差大。故A选项正确。7.C 【解析】冰
14、盖消融后入海,海平面上升;消融区因冰盖重力导致岩层形变恢复,即陆面上升。故C选项正确。8.D 【解析】据上题分析可知,冰盖消融导致相应区域海平面上升,陆面上升。若陆面上升幅度大于海平面上升幅度,则海岸线向海洋方向变化,即发生海退。若陆面上升幅度小于海平面上升幅度,则海岸线向陆地方向变化,即发生海侵。据图可知,甲站海平面相对下降,即海退;乙站海平面相对上升,即海侵。故D选项正确。9.D 【解析】甲监测站区域为基岩海岸,坡度较大,因此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小。乙监测站区域为三角洲海岸(沉积海岸),坡度较小,因此海岸线水平变化幅度大。故D选项正确。10.C 【解析】该地区新石器时代遗址广布,表明适宜人类
15、居住的范围较广。若河湖众多,则会影响聚落的广泛分布。仅从分布状况来看,无法确定当时的聚落级别。而汉代仅见少量遗址散布于西部,表明河网湖沼广布,导致居住范围缩小。故C选项正确。11.C 【解析】荆江河段地处平原,曲流多,河道展宽,江流缓慢,属沉积河段,河床淤积抬高,导致荆江段逐步形成“地上河”,与堤外高差增大。一般情况下,筑堤束水会导致水流加快,侵蚀增强,不利于河床抬升;材料显示,修筑堤坝可促进洞庭湖的形成,改变了原本河网交错的景观,是因为堤坝修筑未改变荆江泥沙淤积的状况,且约束了江水,缩小了洪水期长江泛滥的范围。在上述原因的综合作用下,荆江河床抬高,增大了上下游落差,江水顺利注入洞庭湖,扩展了湖面面积。荆江流水搬运能力越强,泥沙淤积量越小。故C选项正确。12.D 【解析】据材料可知,宋代以后,洞庭湖水深变浅。湖水变浅应综合考虑泥沙沉积和湖盆沉降两方面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