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三摸底考试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 大地湾遗址位于甘肃省秦安县,这里出土了一套带有“权”的性质的古量器,分别是条形盘、铲形抄、箕形抄和四把深腹罐等专家们的实测表明这是一套二进制和十进制结合的古量器另外,出土的几件骨匕和铲形器上多见有等距离的圆点形钻窝刻度这些量具( )A. 体现出复杂的社会组织关系 B. 是长期生产生活实践的产物C. 表明该遗址以农耕文明为主 D. 折射出早期文明的地域特色【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新石器时代(中国甘肃)据题干“大地湾遗址出土了一套带有‘权’的性质的古量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些古量器和带有刻度的工具是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逐渐发明和使用的,它们适应了农耕文明的发展需求,是实践活动的产物,B项正确;题干中提到的量具和刻度并未直接反映出社会组织关系的复杂性,排除A项;仅从这些量具不能明确表明该遗址以农耕文明为主,排除C项;题干中的信息主要描述了量具的特点,并没有涉及到与其他地域文明的比较,排除D项。
故选B项2. 战国思想家慎到认为,国君可从“无事”(无为)而达到“事无不治”因为国君“未必最贤于众”,自己动手去干,决不能把各方面的事办好,如果由国君一个人去“为善”,臣下就不敢争先“为善”,结果国家大事办不好,“臣反责君,逆乱之道也”上述主张( )A. 重视统治者德行规范 B. 严厉批评了君主专制现象C. 表达下层民众诉求 D. 是对社会秩序重建的探索【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战国时期(中国)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慎到作为战国时期的思想家,他强调国君应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而不是事必躬亲,这一思想更是一种在动荡时代对如何构建稳定的社会秩序的探索,D项正确;材料强调国君应该采取无为而治的方式,没有涉及统治者是否具有德行,排除A项;战国时期并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制度,材料中慎到的思想是对国君统治方式的一种探索,排除B项;他的思想也是从国君的视角出发,提倡通过韬光养晦以达到治理效果,因此并未直接表达下层民众的诉求,排除C项故选D项3. 汉初一直强调“夷夏之防”汉武帝时期则多次问“德润四海”“施乎方外,延及群生”等问题;中大夫严助驳斥太尉田蚧反对救助东瓯时指出,“特患力不能救,德不能覆,诚能,何故弃之?”上述变化( )A. 受综合国力变化的影响 B. 表明解决边疆问题的条件成熟C. 得益于军政机构的设立 D. 推动了边疆与内地一体化进程【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原因题、影响题时空是:汉代(中国)汉初时期,由于综合国力较弱以及对外部力量的戒备,实行“夷夏之防”的政策,以确保自身安全,然而到了汉武帝时期,国家综合国力增强,具备了一定的实力和信心,因此更强调“德润四海”“施乎方外,延及群生”等观念,以展示其对外文化和德治的自信,严助的发言反映的是国家有能力进行对外援助和施加影响,表明这种变化与综合国力的提升密不可分,A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汉武帝时期对外和德治的自信,不能判断此时期汉武帝是否解决了边疆问题,排除B项;材料现象主要得益于综合国力的上升,而非军政机构,排除C项;汉朝时期,边疆地区没有和内地一体化,排除D项故选A项4. 下表反映了唐代户口数的变化情况据此推测,当时( )年度户数口数户均口数太宗贞观十三年(公元639年)3,041,87112,351,6814.31玄宗天宝十四年(公元755年)8,914,70952,919,3095.94代宗广德二年(公元764年)2,933,12516,920,3865.76宪宗元和十五年(公元820年)2,375,40015,760,0006.63移宗长庆元年(公元821年)2,375,80515,762,4326.63A. 赋役制度调整影响家庭结构 B. 国家加大了户籍管理力度C. 战乱频繁冲击小农经济发展 D. 世家大族的数量急剧增加【答案】AA【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表格反映出从公元639年到821年,唐代户数和口数虽有起伏,但户均口数整体上呈增长态势,结合所学可知,唐前期的租庸调制度下,户丁是征收赋税和征发劳役的主要依据,这促使农民分家析产、保持小规模家庭;而随着两税法的推行,以户等高低和资产多少为收税标准,“不分丁中,以贫富为差”,农户隐瞒户口的现象减轻,家庭规模不断扩大,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户籍管理的力度,排除B项;唐朝前期并未出现战乱频繁的现象,安史之乱对社会经济造成冲击是对表格中公元755-764数据的片面解读,排除C项;黄巢起义后,世家大族数量急剧减少,排除D项故选A项5. 《宋史·刑法志》记载,“宋兴,承五季之乱,虽宋太祖、太宗常用重典,以绳奸顽,但岁时躬自折狱虑囚,务底明慎,而以忠厚为本……其君一以宽仁为治,故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这反映出宋朝( )A. 基本沿用了唐朝的法律体系 B. 贯彻了崇文抑武治国方略C. 坚持“德主刑辅”治国思想 D. 程朱理学思想居统治地位【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
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题干“立法之制严,而用法之情恕”,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古代法律的特点:礼法结合、德主刑辅,深受儒家思想影响,C项正确;宋朝法律以唐律为蓝本,但材料并未强调宋律和唐律的相似性,排除A项;宋朝推行崇文抑武的治国方略,但材料侧重法律层面,并未涉及崇文抑武的相关举措,排除B项;程朱理学确立统治地位是在宋朝后期,排除D项故选C项6. “凡捍丸时用五人相次,人又铁砧,椎三五百下初椎成光剂,为硬剂,又过硬剂为热剂,每一剂传毕五人为熟剂,乃人匠手丸捍宋代《墨经》中的上述记载主要反映了( )A. 官营手工业技术先进 B. 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C. 全新的生产关系产生 D. 手工业者的工匠精神【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代(中国)根据题干描述,《墨经》记载了制墨过程中的严格分工和工序,这种分工和流程化的操作反映了宋代手工业生产过程的细致分化和专门化特征五人分工操作,强调了不同工序之间的连接和专业化程度,这与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密切相关,B项正确;材料没有表明该手工业技术属于官营还是私营,排除A项;宋代没有出现新的生产关系,排除C项;材料仅仅强调手工业生产的专业化,没有强调手工业者的工匠精神,排除D项。
故选B项7. 清代,殿试策问一直是科举考试中的重要环节顺康雍三朝科举曾行之以策论,皇帝往往以制试诏阐述问策宗旨,问答之间涉及多方面的问题,如吏治、民生民食、风俗教化及河患与漕运等清前期的殿试策问( )A. 利于鉴别官员道德品质 B. 使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C. 能够激发士人关注现实 D. 意在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影响题、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清代(中国)据本题材料信息得出主要结论是:清代顺康雍三朝科举策论,涉及吏治、民生民食、风俗教化及河患与漕运等,可见三朝注重民生、注重社会现实,这有利于激发士人对现实的关注,C项正确;材料中殿试策问涉及民生、吏治与社会治理,侧重社会现实并非鉴别官员道德品质,排除A项;中枢决策过程发生异变应表现为宦官专权、外戚干政与此题材料无关,排除B项;殿试策问涉及民生、吏治与社会治理,其目的是培养务实人才巩固封建统治,而非打造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排除D项故选C项8. 1853年,东王杨秀清颁布《安抚四民诰渝》,要求“士农工商,各力其业自谕之后,尔等务宜安居桑梓,乐守常业,圣兵不犯秋毫”。
该政策后来在安庆、镇江等地推行此外,太平天国还创办了公营商业,经营各种贸易太平天国此举( )A. 带有一定的空想色彩 B. 为扩充财源提供了切实保障C. 基于巩固政权的需要 D. 成为我国经济近代化的开端【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的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目的题、影响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853年(晚清中国)根据材料“圣兵不犯秋毫”、“士农工商各力其业”、“创办了公营商业,经营各种贸易”及所学知识可得,这些措施有利于发展经济,为太平天国政权的巩固提供物质保证,C项正确;材料中的这些经济措施都是务实的,不带有空想色彩,排除A项;材料信息不足以说明为扩充财源提供了切实保障,排除B项;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的近代化,排除D项故选C项9. 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官僚对西方先进机器技术开始大规模移植此外,我国还存在一条通过对传统工业生产力改造而形成的“嫁接型”渐进化道路下列对此现象解释合理的是( )A. 源于企业经营理念的差异 B. 现实需求影响工业发展路径C. 洋务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 D. 民间资本的投向发生了变化【答案】B【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根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正向题根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9世纪70年代的中国根据材料概括可知:19世纪70年代,面对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洋务派官僚主张学习西方,尤其是在军事、经济方面进行改革,引进先进的机器技术而在传统工业生产领域,逐步改进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时的社会和经济条件,显示了不同领域的需求对工业发展路径的影响因此,现实需求是选择大规模移植技术还是渐进改造的重要原因,B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都是向西方学习,企业在经营理念上没有差异,只是学习的方式不同,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二者经营成果的比较,不能得出洋务企业丧失了竞争优势,排除C项;材料涉及的是中国企业向西方学习的问题,未涉及民间资本投向的问题,排除D项故选B项10. 下表为民国初年《女子修身教科书》的部分目录,该表主要反映出当时( )第五册第六册第七册为学、专一、惜阴、整理衣服、整理居室、勤补、诚实、戒迷信、孝亲、友爱、恤亲族、敬客、睦邻、治生、待仆、忠勤养生、公共卫生、立志、廉洁、知足、慎言语、整仪容、戒嫉妒、爱人、爱物、自立、合群、公德、公益、勇敢、爱国家政、家法、家计、中馈、孝亲、事舅姑、婉顺、姑嫂、娣姒、公平、内助、规过、安贫、去妄、守节、尚义A. 女性的社会地位提升 B. 民主思想得到普遍认可C. 民众的参政意识增强 D. 新旧价值观的冲突与统一【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
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民国初年(中国)从《女子修身教科书》的目录中可以看到,内容既包括传统的伦理道德观,如孝亲、事舅姑、婉顺等,也涉及一些新的思想观念,如自立、勇敢、爱国等这显示出在民国初年,社会对于女子修身的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