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新型配电网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评价导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4新型配电网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评价导则(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新型配电网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评价导则目次前言II引言III1 范围12 规范性引用文件13 术语和定义14 总则1评价范围1评价原则15 评价内容2设备级碳排放评价指标2网络级碳排放评价指标36 评价流程3确定评价对象3选取评价指标3确定评价周期4收集评价信息4实施评价4附录 A(规范性) 评价指标5参考文献6IIII新型配电网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评价导则1 范围本文件为电网企业绿色低碳发展水平的评价提供了基本法则。本文件适用于具有下列需求的电网企业:a) 寻求建立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新型配电网;b) 改进和优化当前配电网的清洁能源消纳质量,增强电网可持续发展能力;c) 搭建源网荷储
2、友好互动平台,构建社会、企业和环境和谐发展的共同体,提高电网企业绿色发展水平,支撑新型能源体系安全稳定运转。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 19579-2012 卓越绩效实施指南GB/T 19580-2012 卓越绩效评价准则GB/Z 36046-2018 电力监管指标评价体系T/SEPA 2-2022 区域配电网碳排放核算规范3 术语和定义GB/Z 36046-2018和T/SEPA 2-2022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
3、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目标值 target value一项指标的最优值或理想值。失分率 lost rate单项指标失分占总失分的比例。观察性指标 observability index暂不计入评价结果,作为导引性、参考性的指标。触发值 triggering threshold需要启动相应监管措施的下限值或上限值。4 总则评价范围本导则的评价对象是110千伏及以下的有源配电网,无源配电网可参照执行。评价原则按照就近、就低、就地原则进行自下而上的逐层功率平衡:a) 功率平衡以电源接入点为边界计算条件;b) 按照电压等级由低到高的顺序进行功率平衡;c) 同一电压等级的新能源发电功率优先参与本电压等级的
4、用电功率平衡;6d) 同一电压等级的新能源发电出力大于用电需求时,剩余的新能源出力优先参与上一电压等级的功率平衡。5 评价内容设备级碳排放评价指标根据设备全寿命周期(LCC)管理要求,从设备运维、设备故障、设备退役等三个方面对设备级碳排放进行定量评价。5.1.1 设备运维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a) 使用 SF6 设备在运维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计算如下:式中:SF6 =i i 𝑆i 𝐺SF6 103(1)SF6 以 CO2 气体为基准的等效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i设备 i 的 SF6 容量,以铭牌数据表示,单位为千克(kg);𝑆i设备 i 的剩余 S
5、F6 容量,根据仪表指示计算,单位为千克(kg);𝐺SF6 SF6 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参照 IPCC 标准,取 23900。b) 使用混合气体设备运维过程产生的碳排放计算如下:式中:混合气体 =i i 𝑆i 𝐺混合气体 103(2)混合气体以 CO2 气体为基准的等效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i设备 i 的混合气体容量,以铭牌数据表示,单位为千克(kg);𝑆i设备 i 的剩余混合气体容量,根据仪表指示计算,单位为千克(kg);𝐺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根据混合气体具体比例,参照 IPCC 标准定义进行计算。
6、5.1.2 设备故障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设备故障过程中产生的碳排放计算如下:式中:故障气体 =i i 𝐺故障气体 103(1)故障气体以 CO2 气体为基准的等效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i设备 i 故障过程产生的气体排放量(如主变瓦斯继电保护动作产生的气体排放),单位为千克(kg);𝐺故障气体故障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根据故障气体具体比例,参照 IPCC 标准定义进行计算。5.1.3 设备退役过程中产生的排放a) 使用 SF6 设备退役过程中产生的排放计算如下:SF6 = 𝐻 𝐺SF6 103(1)式中:SF6 以 CO2 气体为基
7、准的等效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i设备 i 的 SF6 容量,以铭牌数据表示,单位为千克(kg);𝐻i设备 i 的 SF6 实际回收容量,单位为千克(kg);𝐺SF6 SF6 的全球变暖潜能值,参照 IPCC 标准,取 23900。b) 使用混合气体设备退役过程产生的排放计算如下:式中:混合气体 = 𝐻 𝐺混合气体 103(2)混合气体以 CO2 气体为基准的等效碳排放量,单位为吨(t)i设备 i 的混合气体容量,以铭牌数据表示,单位为千克(kg);𝐻i设备 i 的混合气体实际回收容量,单位为千克(kg);
8、19866;混合气体混合气体的全球变暖潜能值,根据混合气体具体比例,参照 IPCC 标准定义进行计算。网络级碳排放评价指标配电网网络级碳排放主要来自于配电网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线圈类、线路类设备产生的电能损耗引起的等效二氧化碳(CO2)排放:式中:传输 = 𝐷网损 𝐸 𝐺 102(1)传输配电网电能传输损耗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单位为吨二氧化碳(tCO2);𝐷网损配电网传输过程电量损耗,单位为亿千瓦时(亿 kWh);𝐸配电网平均碳排放系数,单位为克二氧化碳每千瓦时(gCO2/kWh);𝐺二氧化碳的全球
9、变暖趋势,取值为 1。配电网电能传输电量损耗计算如下:𝐷网损 = 𝐿供电 𝐿用电(2)式中:𝐷网损配电网传输过程电量损耗,单位为亿千瓦时(亿 kWh);𝐿供电配电网供电量,单位为亿千瓦时(亿 kWh);𝐿用电配电网售电量,单位为亿千瓦时(亿 kWh)。配电网平均碳排放系数计算如下:𝐸 = i 𝐿i 非清洁能源 𝐷 /𝐿总需求(3)式中:𝐸配电网平均碳排放系数,单位为克二氧化碳每千瓦时(gCO2/kWh);𝐿
10、;i 非清洁能源配电网分区 i 非清洁能源供电量,单位为亿千瓦时(亿 kWh);𝐷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单位为克每千瓦时(gCO2/kWh),以评价周期内最新公布值为准;标准煤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的等效折算系数;𝐿总需求配电网电量总体需求,单位为亿瓦时(亿 kWh)。6 评价流程确定评价对象以具备独立网络功能的110千伏及以下的有源配电网作为基础评价对象,可采用全样本或抽样方法,无源配电网可参照执行。选取评价指标根据评价对象的属性,选择对应的评价指标。确定评价周期根据评价需求,确定评价周期。评价周期一般为月度、季度和年度。收集评价信息可通过信息系统自动采集或由
11、地方政府公开披露的方式收集信息。可由第三方直接评价或先自行评价后,再对自评结果进行评价。实施评价6.5.1 指标评分指标评分采用百分制,最大值为100分,最小值为0分。评价者应根据附录A中评价指标的定义、数学模型、基准值、评分办法和评分模型,计算出分值。6.5.2 权重计算采用专家打分法确定指标权重。6.5.3 评价结果6.5.3.1 根据确定的权重,对每个指标的得分进行加权平均,得到最终评价得分。6.5.3.2 评价者根据评价对象的失分率确定重点改进领域,依据排名情况和触发情况确定重点改进对象。6.5.3.3 依据评价对象各指标失分比例,分析该指标失分对总失分的影响程度,从而确定评价对象的薄
12、弱环节;参考评价对象的得分偏离度,分析不同类型评价对象在同类型对象中的差距。6.5.3.4 在多次评价基础上,分析一定时间段内重点区域和重点指标的变化情况,预测下一周期的评价重点。A.1 指标评分计算模型:附 录A(规范性)评价指标新型配电网在电能传输过程中的碳排放评价得分Q:d = min100, e(1传输/(𝐿总需求(1)100DXdB)(A.1)式中:D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g/kWh);Qd碳排放评价指标 j 基准得分,暂设定为 60 分,可根据需要适当调整;传输配电网电能传输损耗引起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tCO2);𝐿总需求评价区域配电网电量总体需
13、求(亿 kWh);Y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建议的评价周期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D全国火电机组平均供电煤耗,单位为克每千瓦时(gCO2/kWh),以评价周期内最新公布值为准;X标准煤转化成二氧化碳排放的等效折算系数;Z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域综合线损率标准值,暂取 5.48%(国家电网发展战略纲要(2022 年版),可根据线损水平及需要适时调整。A.2 电力规划设计总院建议的评价周期内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Y:表 A.1年度200520102015202020252030203520402045205020552060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7.49.412.015.92025334050607080A.3 观察性指标:设备级碳排放评价指标建议设定为观察性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