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南开区南大奥宇培训学校2025学年语文高三上期末经典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考生要认真填写考场号和座位序号2.试题所有答案必须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第一部分必须用2B 铅笔作答;第二部分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作答3.考试结束后,考生须将试卷和答题卡放在桌面上,待监考员收回1.下列选项中,对寓言的寓意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黄鼠狼在养鸡场的山崖边立了块碑,上面写着:“抛弃传统的禁锢不勇敢地跳下去,你怎么知道自己不是一只鹰?”接下来,黄鼠狼每天就在崖底吃着摔下来的鸡……A.结合自身实际,谨慎地对待励志之语B.世上很多谎言,总是披着美丽的外衣C.人生需要立志,更要勇敢地锤炼自己D.正确对待传统,不能盲目地追求突破2.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 ▲ ▲ ▲ ▲ ,这有助于我们正视问题的严重性,从而积极地争取乐观的前景①当今教育和城市建设中的种种弊病有目共睹,已经引起广泛不满和批评②我们不妨听一听这个“反动派”的诤言③作为一个有责任心的教师和艺术家,作者并非在进行理论的分析,而只是直言不讳地把自己的亲身感受说了出来④因此,严格地说,某些基本的常识并不是被“遗忘”了,而是遭到了来自权力和金钱的蔑视⑤ 他对阻挡这一进程的可能性持悲观态度,自我定位为顽固的“反动派”A.①③④⑤② B.③⑤①②④ C.③①②⑤④ D.①④③⑤②3.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前,全球已迎来前所未有的新一轮科技与产业革命, 的数字经济给人类生产生活等都带来了深刻改变,并产生着深远影响 )区块链是一种由多方共同维护,使用密码学保证传输和访问安全,能够实现数据一致存储、难以 、防止抵赖的记账技术办理政务时,使用区块链技术实现身份信息数据共享,能节省重复填写个人信息的时间,业务办理将更加快捷利用区块链技术的公开透明,可以监测每一笔慈善资金的流向,确保款项最后到达受助者手中通过区块链,物流各方可以获得一个透明可靠的统一信息平台,实时查看状态, 物品生产和运送的整个过程, 提高供应链管理的效率当前,我国要不断加强对区块链相关基础技术理论的研究,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不断完善相关产业生态系统,保障区块链产业规范发展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蓬勃发展 篡改 追溯 从而B.方兴未艾 窜改 追踪 从而C.方兴未艾 篡改 追踪 进而D.蓬勃发展 窜改 追溯 进而2.下列填人文中括号内的语旬,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A.作为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重要构成,区块链愈加体现出重要的支撑作用B.区块链是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重要构成,它愈加体现出重要的支撑作用C.作为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重要构成,区块链重要的支撑作用愈加体现D.区块链是数字经济底层技术的重要构成,它重要的支撑作用愈加体现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囧妈》是“囧途”系列的最新作品,不过,徐峥这次并不满足于仅仅为观众提供笑声,而是想表达更多的对于母子亲情的思考。
B.教育部决定自2020年起实施“强基计划”,部分高校可制定单独的人才培养方案,对录取的学生进行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C.今天的中国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已经是制造业、货物贸易外汇储备的第一大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万多美元D.我国将加大对5G技术和相关基础设施投资的支持力度,推动企业抓住数字经济机遇加快发展,为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提供支持4.下列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嚣张跋扈(hù)的重庆保时捷女司机以一个耳光将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上,网友纷纷谴责或谩(màn)骂她,也有网友“人肉”其女儿并扬言要曝光,这样的做法却实在为人不耻B.请你牢记:与其在从人前出乖露(lù)丑,丢人现眼,惹人耻笑,还不如把自己的短项、可笑处隐藏起来,晦莫如深,毕竟藏拙(zhuō)固然不佳,却比露丑略胜一筹C.1978年始,亿万人民踏上了改革征程,汹涌澎湃的改革大潮席卷大江南北,四十年的砥砺前行,神州大地硕果累累(léi),四十年的光辉历程已然载(zǎi)入史册D.毋庸讳言,现代人的疏离感,部分源自被一些无良者蒙(méng)骗、讹诈的经历与听闻,以致人们面对陌生人时,首先选择警惕与畏葸(xǐ),而不是选择信任。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早秋夜作韦庄翠簟初清暑半销,撇帘松韵送轻飙莎庭露永琴书润,山郭月明砧杵遥傍砌绿苔鸣蟋蟀,绕檐红树织螨蛸①不须更作悲秋赋②,王粲③辞家鬓已凋注)①螨蛸:蜘蛛的一种,脚很长,俗称蟢子②悲秋赋:宋玉所作,开篇以万物逢秋而衰败,寄寓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之情后用为咏伤别离或咏伤秋寄悲怀之典③王粲:建安七子之一,依附曹操,一生感叹自己怀才不遇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翠簟初清,暑气半消,松风送爽,诗人感受着早秋的清凉,内心愉悦B.莎草满庭,露水侵庭,琴书湿润,这些景象营造了冷清、安静的意境C.明月在天,山村里月色清明,远处传来阵阵捣衣声,秋月秋声秋意浓D.宋玉悲秋,王粲辞家,诗人以此表达自己的怀才不遇之感和思乡之情2.颈联描绘了怎样的景象?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6.(1)仁以为己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亦远乎?(《论语·泰伯》)(2)生亦我所欲,________________,故不为苟得也《孟子二章》)(3)________________,青霭入看无王维《终南山》)(4)多情自古伤离别,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5)野芳发而幽香,________________欧阳修《醉翁亭记》)(6)________________,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7)仓廪实而知礼节,________________司马迁《史记》)(8)落红不是无情物,________________龚自珍《己亥杂诗》)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各题材料一:2018年,全国一多半的省份将从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开始,实行新的学业水平考试和高考制度所有省级行政区域均突破文理界限,由学生跨文理选科,均设置“3+3”的考试科目前一个“3”为必考科目,为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除个别省级行政区域仍执行教育部委托的分省命题任务外,绝大部分省级行政区域均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后一个“3”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简称“学考”)选考科目,由各省级行政区域自主命题浙江省外语种目和3门选考科目均一年两考,每个学生最多有两次机会;其他省目前对外语科目提供两次机会,很多省份均表示要创造条件增加提供两次机会的科目学考的具体安排和作用方面,浙江省实行高中学考与高考科目在同一次考试中相结合的办法同一科目命制两种试卷,一种为“必考题”,作为单纯的“高中学考”;一种为“必考题+加试题”,“一考两用”。
其中“必考题”的成绩作为“高中学考”成绩使用;“必考题+加试题”作为“高考选考”成绩使用两种试卷同时在不同试场开考,后一种试卷多半小时的考试时间,其中必考题试题相同两种试卷的考试均允许学生跨年级参加,每位考生最多有两次考试机会其他地区把高中学考区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分开组织考试合格性考试分散在高中三年安排,等级性考试一般安排在高三年级,仅限当年参加高考的学生参加,其中上海市对地理和生物两科分别在高二(下)和高三(下)提供两次机会,每位考生只能参加一次考试合格性考试是高中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等级性考试用于统一高考招生摘编自边新灿等《中国考试:全国30个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比较》)材料二:2017年高考中,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有500多所高校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各高校所有专业(类)中,54%不限选考科目,46%设限选考科目,其中设限范围为3门的占33%,2门的占8%,1门的占5%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组合的考生,可选考95%的专业;选择政治、历史、地理组合的考生,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可选考66%的专业,比现行高考34%的选择面,高出近一倍各高校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比例 各科目考生选考比例(摘编自“浙江省教育考试网”刊文《2017年浙江省高考选科组合报考统计》)材料三:国务院发布的《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提出,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改革后,学生在校成绩以及综合素质将成为重要的录取依据和参考根据河南省高考方案,高考招生录取基于“两依据、一参考”两依据”是指统一高考和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一参考”就是指把综合素质评价作为招生录取参考条件以河南为例,有专家指出,河南版的《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在评价内容上,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五大方面与教育部保持高度一致但也有其特色,例如在思想品德方面,增加了违规违纪和有无违法情况的评价内容,便于学校管理与记录不只河南,全国多省份都明确将综合素质纳入到学生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专家认为,综合素质评价是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培养个性特长、扭转“唯分数论”的重要举措摘编自“中国新闻网”刊文《27省份高考改革方案出炉综合素质成录取重要参考》)材料四:绝大多数省级行政区域均明确要逐步减少、合并乃至取消录取批次浙江从新高考首届学生毕业的2017年起,除特殊类型(自主招生、综合评价招生、定向招生等)提前录取外,统一高考招生取消所有录取学校批次,纳入统一高考招生的本科院校和专科(高职)院校同时填报志愿、投档录取按专业(类)还是按院校填报志愿和投档录取?志愿设置成为关注焦点各省级行政区域,基本上都明确高校按专业(类)提出选考科目范围,基本上确定了“1门对应即可”的机制。
但具体是按院校还是按专业投档,只有少数省份已经在改革方案中提及浙江在2014年即明确“考生志愿由‘专业+学校’组成”,实行基于专业的志愿运行模式,录取时直接投档到专业录取,充分尊重学生既要选学校又要选专业的选择权摘编自“南昌教育信息网”刊文《借读全国各省新一轮高考改革方案》)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_____)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两项是( )A.从已出台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上看,各省在突破文理界限、设置“3+3”的考试科目、外语科目一年两考上取得了共识B.改革后,试题命制将实行统一命题和自主命题相结合,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制必考科目试题,各省自主命制选考科目试题C.从浙江考生选考数据看,考生选考受高校各专业指定的选考科目、科目组合可选考专业比例的影响较大D.改革后,考试成绩不再是高考录取的唯一依据,考生的综合素质可以弥补考试分数的不足,从而打破“一考定终生”E.各省施行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后,录取方式也将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从投档到院校录取变为投档到专业录取,录取批次将逐步取消3.针对高考改革带来的变化,刚步入高一的同学需要在哪些方面做好准备?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认识。
8.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材料一:短视频是指播放时长在五分钟以下的网络视频,具有社交属性强、创作门槛低、播放时间短和场景便捷等特征,更加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碎片化内容消费习惯短视频产业链有三个核心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