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 整理与复习【课题名称】第9课时 第一单元 生活中的数 整理与复习【课型、课时】复习课 1课时【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27页~28页教学目标】1.了解整理的一个单元学习内容和方法的过程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2.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3巩固所学内容,掌握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进一步理解所学内容,初步养成整理所学知识和自我反思的意识教学难点】结合所学内容尝试提出自己感兴趣的问题,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前准备】1.教师准备:教学课件:《七彩课堂》课件2.学生准备:课前预习:《七彩课堂素养提升手册预习卡》教学过程】 一、整体回顾师:这一单元我们都学习了什么呢?预设:这单元我们学习了以下知识:数数,1~10的认识与写法,0的认识与写法,比较师:下面我们就进行一下具体的知识梳理吧!(板书课题:第一单元整理与复习)【设计意图】问题导入,回顾单元知识,导入单元整理与复习二、知识梳理知识点一:用点数的方法数数1.什么是“点数的方法”?数物体的个数时,要按一定的顺序点数,说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是几,就用几来表示物体的个数。
2.(展示课件)一些苹果一个个排在一起,我们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数,从1数到8 ,就知道这些苹果一共有8个知识点二:“几”与“第几”1.含义:“几”表示物体的数量;“第几”表示物体的排列顺序,指的是总数中的某一个2.(展示课件)师:一共有几节车厢?预设:一共有7节车厢师:小狗在第1节车厢,小兔在第几节车厢?小羊在第几节车厢?预设:小兔在第4节车厢,小羊在第6节车厢小结:第(1)题,是“几”的问题,是表示车厢的总共数量;第(2)是“第几”的问题,是总数中的某一个知识点三:1~10的认识及写法 1~10正着数:1,2,3,4,5,6,7,8,9,101~10倒着数:10,9,8,7,6,5,4,3,2,1知识点四:0的认识及写法0的含义:0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没有,也可以表示起点,还可以表示分界点等0的书写:知识点五:比较的方法1.比较的方法①用一一对应的方法进行比较,谁有剩余谁就多,没有剩余就一样多;②用点数法数出各物体的个数,再根据数的大小进行比较6……………52.(展示课件) 松鼠有6只,勺子有5把,所以,我们说松鼠比勺子多 知识点六:认识“=”“>”“<”两个数相等时用“=”连接;两个数不相等时用“>”或“<”连接,符号的开口朝向较大的数。
设计意图】通过单元知识点的梳理,结合实例,加深对知识的梳理和深入理解 三、我的收获1.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出示课件,展示教材第27页“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师:你能说说图中都有哪些物品吗?预设:图中有杯子、勺子、碗、筷子、盘子师:杯子、勺子、碗、筷子、盘子分别有多少个?哪个最多?哪个最少?预设:杯子有7个,勺子最多,有10个盘子最少,有3个 碗有8个,筷子有4双2.我的问题师: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和同桌讨论一下吧!预设1:古代人是怎么记数的?预设2:古代人有结绳记数的方法设计意图】“数一数,比一比,说一说”,梳理点数的方法数数,再用比较的方法,回顾古人结绳记数的方法四、跟进练习、巩固提升1.综合运用出示课件,展示教材第27~28页“巩固应用”第1~6题(1)说一说,填一填我排第1 一共有()只动物?大象排第()?小兔排第()? 先引导学生用点数的方法数数,再按照从前往后的顺序,找出大象的位置和小兔的位置 (2)看一看,填一填先仔细看图,想一想每只毛毛虫身上的数字,缺少哪些?可以用点数的方法,正着数数,把缺少的数字填上3)喜欢的食物先用点数的方法数出三种食物喜欢的人数,填在方框中,再比较一下3个数字,就可以知道喜欢哪种食物的人最多,喜欢哪种食物的人最少了。
4)数一数,连一连分别用点数的方法数出四组图片每组的数量,再分别数出下面四堆圆圈每堆的数量,最后把数量相同的图片和圆圈连起来5)杯子和小棒哪个多?先圈一圈,再数一数,填一填用点数的方法分别数出两组中杯子和小棒的数量,再把方框中的数字填上,再把多的图片圈出来6)说一说,你是怎样数的?我们可以分别把相同形状的物体数一数,用点数的方法,再把数的数字分别记录下来2.变式训练(1)按顺序填数变式训练第1题课件展示)有两组数字,上一行是正着数,下一行是倒着数,在数的过程中,把缺少的数字填上2)找一找,写一写变式训练第2题课件展示)从10、7 、0 、6 、9 、3 、1 、8几个数中,找出比5大的数和比5小的数,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先圈出比5大的数,剩下的就是比5小的数设计意图】通过训练,把学到的方法学以致用,进一步巩固本单元知识点五、回顾整理,反思提升师: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呢?(1)数量是0~10的事物都可以用0~10各数表示0,1,2,3,4,5,6,7,8,9,102)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可以用数学符号“=”“<”或“>”表示3)如果这两个数相等,用“=”表示;如果这两个数不相等,用“>”或“<”表示。
课后作业】1. 教材整理与复习中选取;2.从课时练中选取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数学来源于生活,更服务于生活,学习数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本节课的教学注重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迷径培养学生自觉主动地用数学眼光看世界的能力教师教学时要关注学生以往的学习经验,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出发,通过有序地合作交流,自主地思考探究,让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