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检测试卷第四单元 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本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山东菏泽期中)据考古发现,河南殷王武丁配偶“妇好”墓中出土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礼器、仪杖、日用器、装饰品等各类玉器756件,占出土器物总数的29.2%,这批玉器玉料基本上都产自新疆这说明了( )A.西域与内地之间的交往历史久远B.商品交换是联结东西方的重要纽带C.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原与西域联系D.早期的民族迁徙推动了东西方交流2.(2024·山东济宁质检)汉武帝时期,张骞两次前往西域,在此基础上,中国与西方国家交往的商业通道——丝绸之路得以开拓汉王朝在派遣使节通往西域时,赠礼一般都很丰厚汉使所需食物及牛马等,全部用币帛购买,并不采取无偿征派的形式这主要是因为汉朝( )A.与西域各国实行朝贡贸易B.经营西域重在政治目的C.生产力水平远高于西域D.经济繁荣国家财政充盈3.(2023·河南郑州期末)1968年在吐鲁番出土了北朝时期的《盘绦狩猎纹锦》,2000年西安市大明宫遗址也发掘出土了北周时期一幅彩绘狩猎图,二者都有狩猎骑士、狮子等形象,相似的狩猎图也存在于太原隋代虞弘墓中。
据此可知( )A.丝绸之路开辟有利于文化交流B.西域与中原文化的交流与融合C.魏晋时期政府重视贸易的发展D.社会动荡加速文明交流的进程4.(2024·安徽合肥期中)天马是乌孙、大宛、康居等西域的特产在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手工艺品中,天马的形象经历了从图1到图2的变化这一变化得益于当时( )A.手工业生产规模扩大B.社会风气日趋开放包容C.中西古文化开始交融D.丝绸之路促进文化交流5.(2024·河南洛阳联考)唐朝时,胡商遍布长安东西二市;北宋首都东京城的商业空间较长安大为扩展,而胡商的身影却大为减少这一变化折射出( )A.商品经济规模萎缩B.传统陆上商路受阻C.市坊分离制度解体D.外交政策趋向保守6.(2024·安徽蚌埠调研)在记录古代中外贸易交流的历史文献中,宋代以前最为多见的是“胡商”,而宋代及其之后则是以“蕃商”为主,甚至“蕃商”成为了专有名词这反映出宋代( )A.城市商业发展十分迅速B.对外贸易通道地位的变动C.藩镇割据问题依然严重D.海洋政策发生重大的调整7.(2023·福建南平期末)下表可以主要用来佐证宋元时期泉州地区( )记述出处“若欲船泛外国买卖,则自泉州便可放洋”《梦粱录·江海船舰》“自泉州至本国,顺风舟行二十余程”《诸蕃志·占城》泉州市舶司“掌蕃货、海舶、征榷、贸易之事,以来远人,通远物”《宋会要辑稿》元代,泉州“梯航万国,此其都会。
四海舶商,诸番琛贡,皆于是乎集”《泉州府志·城池》A.城市经济的发展B.海上丝路的兴起C.海洋贸易的繁盛D.航海技术的先进8.(2024·北京丰台期末)二十世纪,敦煌莫高窟出土一千多枚回鹘文木活字这些木活字中,既有类似汉字以词为单位的活字,又有类似西方文字的字母,每枚木活字表面均有墨迹和磨损,据推测其年代约为12到13世纪上半叶之间这些回鹘文木活字,可以佐证( )A.活字印刷术的准确发明时间B.丝绸之路有利于中西文化交流C.欧洲字母文字的起源与演进D.隋唐时期民族交往交流的方式9.下图是分别在埃及、阿富汗和中国出土的罗马搅胎玻璃瓶,有学者指出它们是罗马工匠制作的这可用于佐证( )A.大月氏成为丝绸之路的中心B.丝绸之路促进中西文化交流C.罗马搅胎玻璃瓶技术沿丝绸之路东传D.东汉与罗马帝国建立了官方直接往来10.(2023·安徽蚌埠期末)威支占姆港(印度半岛南端)和奎隆港(印度洋东海岸),分别见著于古罗马和中国史书,出土有9—15世纪的大量中国外销瓷器、钱币,同时出土有波斯湾流域常见的伊斯兰釉陶,奎隆港地区流传至今的一些日常用具、建筑结构的名称,仍见“China”一词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文明呈现出多元一体的特征B.文明交融是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C.中国文明影响遍及欧美各地D.世界不同文明因交流互鉴而丰富11.(2023·广东汕头期末)下图可用于说明( )A.中欧贸易中欧洲处于入超地位B.国际贸易促进科技文化传播C.工业革命冲击了中国对外贸易D.西方各国企图打开中国市场12.(2023·山东威海期末)最初,茶叶在欧洲不是被当作饮料,而是被视为药物放在药店出售。
但到17世纪末,欧洲很多人家专辟茶室品茗啜茶,并以此作为时尚消遣出现这一变化的原因是( )A.文艺复兴推动欧洲思想解放B.价格革命促进了社会消费C.东学西渐促进欧洲社会进步D.商品流动影响了习俗变迁13.(2024·安徽卷)18世纪末,东方的茶叶和西印度群岛种植园里的糖,成为英国人日常饮食的一部分茶叶为英国人的生活增添了诸多雅趣,他们将糖与牛奶加入红茶中,别具匠心地调制成英式红茶这表明( )A.全球联系的加强影响社会文化B.亚非拉地区成为欧洲经济附庸C.商品的流动加速资本原始积累D.工业革命加剧了社会阶层分化14.(2024·山东烟台期中)16世纪下半叶至19世纪初,从菲律宾的马尼拉起航驶往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的货运船只(木制帆船)的货源主要来源于中国,货物主要是中国生丝与丝绸这些贸易的发生主要缘于( )A.欧洲科技进步使人们相信地圆学说B.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C.西班牙开辟了连接亚美两洲的航线D.《马可·波罗行纪》对东方文明的宣传15.(2024·江苏南通期末)到1750年左右,红茶开始代替绿茶输入荷兰,同时也代替了一部分咖啡,成为早餐中的饮品这反映出( )A.荷兰生活方式日益东方化B.东西方贸易导致世界市场的形成C.茶叶贸易推动了文化交流D.饮茶从上流社会向普通民众普及16.(2024·山东肥城期中)观察下图,可以推知( )A.初级产品占世界贸易的比重持续下降B.国际组织成立促进世界贸易稳定增长C.技术革命使国际贸易结构发生了变化D.二战后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明显加剧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17.(2023·安徽安庆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4分)材料一 以古丝绸之路为媒介,中医药也是中印在物质文化交流过程中的一个重要载体川滇地区道地药材种类繁多,对印度地区由于热带高温气候等诸多因素所引起的痢疾、疟疾都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因此,中印之间依靠滇缅古道进行了大量的药材贸易,以此满足彼此的生活和医疗需求魏晋以来,佛学东渐,在此过程中,他们在印度的所观所见所记及对中医药的所用所传则构成了中医药在印度传播的另一条主线中印之间一直存在着民间文化交流往来及大批的民众迁徙现象,在这过程中往印度地区带去了中国传统的看病治病方法;印度遣使来华进贡,我国各朝皇帝回赠印度遣使丝绸、瓷器、药材等各种物品——摘编自滕金聪《古丝绸之路视域下中医药在印度的传播及现代意义》材料二 秦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随着中央王朝对西南夷的开发而日趋繁荣,伴随而来的中印文化交流也日益丰富正如方国瑜先生所言:“云南与印度缅甸之交通,盖以贸易为主,往还既密,则不免有移民至者,故永昌郡境内,有住居之印度人与缅族这些人中或有僧侣,佛教也极有可能随之传入佛教的传入,对中国的思想文化艺术和社会生活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摘编自李桂芳《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与中印交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丝绸之路下中医药在印度传播的具体途径。
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秦汉时期的南方丝绸之路带来的影响6分)18.(2024·河北保定调研)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材料一 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绸之路的贸易因战乱中断——整体渐趋衰落当时中外交往和通商已经全方位化,尤其是海路与草原交通都已大有发展,所以外贸的总体活跃程度是超过汉朝的——摘编自秦晖《古商路上的贸易逆差(上)》材料二中国传统丝绸之路兴衰历史周期——摘编自周阳敏《“一带一路”深化专题研究:创新合作与融合发展——传统丝绸之路兴衰历史周期研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中期以后陆上丝路渐趋衰落的原因6分)(2)请选取材料二中丝绸之路任一兴盛时期的情况,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与经济、政治、战争或全球意识的联系8分)19.(2024·福建南平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一 16世纪中叶,欧洲机械钟表通过商贸途径传入我国东南沿海地区明清时期,我国士人对机械钟表计时性能有所关注,这一定程度上是延续了我国古代以漏壶为核心的守时传统机械钟表在明清时代主要局限于天文学领域,清代钦天监则已多用机械钟表计时;装饰功能的“玩具”或许是清代机械钟表最常见的社会身份。
明清钟表那些精致、复杂的自动显时功能是会让人心旷神怡、兴趣盎然的礼品则是明清时期钟表另一个重要的社会功用,无论是在国际外交场合,还是君臣间的贡献、赏赐,乃至亲友间的馈赠,机械钟表都扮演着一个重要角色晚清时代,伴随着西洋钟表的大量流入,西方式的hms(时、分、秒)制在中国进一步流传开来,与此同时,很多中国人开始放弃十二时辰制中的专名到了19世纪后半叶,钟表在社会中层已达到了一定的普及率——摘编自任杰《中国近代时间计量探索》材料二 我国早期国产表设计均仿自外国表,以瑞士表为主1966年,天津手表厂设计研发出我国第一只摆脱仿制机芯手表——“东风牌”手表这一时期民用表设计的装饰题材多取自体现民族特色,爱国爱党,反映人民当家作主以及向往新生活的内容,阳刚、健康、粗犷的工人、农民、战士形象主导了这一时期社会主流审美至20世纪70年代民用表的用户群开始迅速扩大,民用表已然成为大众化的日用工业品四大件之一在短缺经济和计划体制的背景下,如何降低生产成本、如何延长使用寿命,以充实市场上民用表的数量供应,及降低用户民用表更新频率,成为该时期的民用表功能设计需要突破的首要问题民用表初创期的积累为我国民族制表业在下一阶段的成功调整转型突破打下了坚实基础。
——摘编自黄舟子《建国以来国产民用表的设计发展研究》(1)根据材料一,简述中国近代计时方面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机械钟表在近代不断涌入中国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国产民用表在初创时期的设计特点,并简析国家大力发展民用表的时代价值6分)20.(2023·山东滨州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 以下为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的目录摘编第22章 跨文化交流(1000—1500)(一)远距离贸易和旅行远距离贸易的类型政治和外交旅行传教活动(二)危机和复兴腺鼠疫中国的复苏:明朝西欧的复兴:国家建设西欧的复兴:文艺复兴(三)探险与殖民中国人对印度洋盆地的勘察欧洲人在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探险作者为何以“跨文化交流”作为本章的标题?请结合史实加以阐释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3 文化交流与传播第四单元检测试卷·教师版 (本卷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2024·山东菏泽期中)据考古发现,河南殷王武丁配偶“妇好”墓中出土随葬器物1928件,其中礼器、仪杖、日用器、装饰品等各类玉器756件,占出土器物总数的29.2%,这批玉器玉料基本上都产自新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