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小结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93483898 上传时间:2024-09-25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2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小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小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小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小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小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小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七单元燃料及其利用单元小结(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认知性目标:认知性目标:1、复习加深对燃烧概念的理解。、复习加深对燃烧概念的理解。2、巩固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巩固认识化学反应与能量的关系。3、加深理解化石燃料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加深理解化石燃料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意义。技能性目标:技能性目标: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控制物质燃烧与灭火。熟练应用所学知识控制物质燃烧与灭火。体验性目标:体验性目标:1、通过全面认识燃烧与灭火、使用化石燃料、通过全面认识燃烧与灭火、使用化石燃料意义与对环境的影响,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意义与对环境的影响,体会任何事物的两面性。2、通过对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了解,、通过对使用化石燃料对环境的污染了解,增强环境

2、保护意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3、通过了解能源危机,增强爱惜资源的危机、通过了解能源危机,增强爱惜资源的危机意识,培养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意识,培养节约资源的良好习惯。2请阅读课本请阅读课本P149中并思考如下问题:中并思考如下问题: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什么是燃烧?燃烧需要哪些条件? 灭火的原理是什么?灭火的原理是什么?3内因:内因: 可燃物可燃物外因:外因: 温度达到温度达到 助燃物助燃物 着火点着火点 (O O2 2)可燃物可燃物与与氧气氧气发生的一种生的一种发光、放光、放热的的剧烈的烈的 氧化反氧化反应。 至少破坏一个燃烧的条件。至少破坏一个燃烧的条件。 4 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

3、化学反应之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 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一,火善用之为福,不善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用之为祸。下面是一些常用的灭火方法: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熄灭液化气灶火焰时,关闭阀门;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木材着火时,用泡沫灭火器灭火;灭火;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油锅着火时,用锅盖盖灭;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熄灭酒精灯时,用灯帽盖灭;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房屋着火时,用高压水枪灭火;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森林着火时,将大火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砍掉前的一片树木砍掉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进行分类:请你从灭火原理角度,选择一种分类标准

4、进行分类:分类标准:(分类标准:(1) ;包括事例:(包括事例:(2) (填序号)。(填序号)。解析:解析:根据燃烧条件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灭火:一是隔绝可燃根据燃烧条件一般采用以下三种方法灭火:一是隔绝可燃物;二是隔绝氧气(空气);三是降低环境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物;二是隔绝氧气(空气);三是降低环境温度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分析本题给的灭火方法:下。分析本题给的灭火方法:属于隔离可燃物;属于隔离可燃物;属于隔属于隔绝空气(或氧气);绝空气(或氧气);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可中水受热变成水蒸气吸收热量使温度降到可燃物着火点以下。燃物着火点以下。隔绝氧气(或空气)隔绝氧气(或空气)

5、 5请阅读课本请阅读课本P149回顾并思考如下问题:回顾并思考如下问题: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化学反应中伴随着能量的变化,通常表现为 变化。人类使用燃料,就是利用燃料变化。人类使用燃料,就是利用燃料燃烧反应燃烧反应 应用于实际应用于实际 。 碳与其它物质的反应都是放出热量的反应吗碳与其它物质的反应都是放出热量的反应吗?请举例说明。?请举例说明。6 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化学反应在生成新物质的同时,还伴随着能量能量变化,变化,通常表现为通常表现为热量的变化热量的变化。放热反应:燃烧、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酸反应放热反应:燃烧、氧化钙与水反应、镁与酸反应吸热反应:碳与二

6、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吸热反应:碳与二氧化碳反应、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反应反应CaO+H2O=Ca(OH)2 【放出热量【放出热量】C+CO2 高温高温 2CO 【吸收热量【吸收热量】 7 (宜昌)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宜昌)关于化学反应与能量变化的叙 述不正确的是(述不正确的是( )A.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才能放出热量B.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物质的缓慢氧化均放出热量C.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的同时伴随着能量变化D.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人们使用化石燃料是利用它燃烧产生的热量解析:解析:在化学反应中燃烧能

7、放出热量,除此之外缓慢氧化、中和在化学反应中燃烧能放出热量,除此之外缓慢氧化、中和反应等都可以放出热量,故反应等都可以放出热量,故A错,错,B、C正确;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热正确;化石燃料燃烧放出热量供给取暖、发电等,故量供给取暖、发电等,故D正确。正确。A8请阅读课本请阅读课本P149、回顾并思考如下问题:、回顾并思考如下问题:煤、石油、天然气分别是煤、石油、天然气分别是纯净物纯净物还是还是混合混合物物? 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主要成分分别是什么?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沼气、可燃冰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煤、石油的加工原理相同吗?为什么?煤、石油的加工原理相同吗?为什么?9煤是复杂的煤是复杂的混

8、合物混合物,主要含有,主要含有碳碳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元素。此外,还含有氢元素和少量的量的氮、硫、氧氮、硫、氧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等元素以及无机矿物质石油中主要含有石油中主要含有碳碳和和氢氢两种元素。(是混合物)两种元素。(是混合物)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将煤隔绝空气加热,可分解为焦炭、煤焦油、煤气等(化学化学变化过程变化过程)利用石油中各成分利用石油中各成分沸点沸点不同,可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不同,可将它们分离得到不同的产品。天然气主要是由天然气主要是由碳碳和和氢氢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组成的气态碳氢化合物,其中最主要的是是甲烷(甲烷(CH

9、4)。)。沼气中常含有甲烷沼气中常含有甲烷 甲烷具有可燃性甲烷具有可燃性 CH4+2O2点燃点燃CO2+2H2O一是燃料燃烧时要有充足的空气一是燃料燃烧时要有充足的空气 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二是燃料与空气要有足够大的接触面10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人类目前所消耗的能量 主要来自化石燃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1)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石油加热炼制得到的产品中,常用作汽车燃料的是 (写一种即可)。(写一种即可)。(2)煤燃烧时排放出)煤燃烧时排放出 、 等污染物,溶于等污染物,溶于雨水会形成酸雨。雨水会形成酸雨。(3)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 ,它燃

10、烧时将化学能主,它燃烧时将化学能主要转化为要转化为 能。能。解析:解析: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加热石油可以炼制出三大化石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加热石油可以炼制出汽油、柴油、润滑油等,其中汽油、柴油都可以用作汽车燃料;煤汽油、柴油、润滑油等,其中汽油、柴油都可以用作汽车燃料;煤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形成二氧的主要成分是碳,还含有少量的硫、氮等元素,燃烧时会形成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它们溶于雨水还会形成酸雨;天然气的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它们溶于雨水还会形成酸雨;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它燃烧时放出大量的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主要成分是甲烷,它燃烧

11、时放出大量的热,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汽油(或柴油)汽油(或柴油) SO2NO2CH4 热热11请阅读课本请阅读课本P144-145、回顾并思考如下问题:、回顾并思考如下问题:人类目前利用的能源有人类目前利用的能源有 , 等,等,还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还正在利用和开发的其他能源有 、 、 和和 等。等。 由于燃烧时,热值高,由于燃烧时,热值高,产物不水产物不水 污染,被称污染,被称为最为最 的的 能源。能源。12关于能源开发和节约,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关于能源开发和节约,你认为下列观点不正确的是( )A.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担心能源枯竭实在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表现根据能量守恒定律,担心能源

12、枯竭实在是一种杞人忧天的表现B.能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同时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能源的开发利用,必须要同时考虑其对环境的影响C.通过核聚变和平利用核能是目前开发新能源的一项有效途径通过核聚变和平利用核能是目前开发新能源的一项有效途径D.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常规能源(如石油等),是一种短能源是有限的,无节制地利用常规能源(如石油等),是一种短期的盲目行为期的盲目行为 解析:解析:自然界中能量守恒,能量转化后虽然能量没有消失,但是自然界中能量守恒,能量转化后虽然能量没有消失,但是再利用很困难。如化石燃料用了不会再生,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会存再利用很困难。如化石燃料用了不会再生,所以在不久的将来会存在严重的能源危机。在严重的能源危机。A131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