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93172926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20 大小:3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练习题中央的三省中书、门下和尚书,分别负责决策、审议和执行,三省的长官都是宰相,相权分散,这样三省相互牵制和监督,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故A、B、C项正确。在宋代,设立中书门下作为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虽然三省名义上始终存在,但是已经混同为一省,同时由于枢密院、三司的设立,宰相的军权、财权被剥夺,三省制度名存实亡,故D项错误,但符合题意。(2015江苏无锡期末考试)有一首童谣这样唱道:“隋唐制度集大成,中央官制有三省。尚书、中书、门下省,下有六部去分工。分相权,互牵制,君主专制有保障。”下列有关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不准确的是()A三省长官都是宰相,相权一分为三

2、B加强了皇权,削弱了相权C三省分工明确,相互配合,互相牵制D隋唐以后历朝都沿袭了这种制度D D中央集权制下,有两对基本矛盾,其一是相权与君权的矛盾,发展趋势是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材料反映的就是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从“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皇帝法驾亲至问疾”“无栏,不设铃,不警鼓”等说明丞相位高权重,因此,最有可能出现在西汉,A项正确;隋宋元都不同程度地限制了相权,排除B、C、D。(2015武汉调研)史载:“丞相进,天子御坐为起,在舆为下。丞相有病,皇帝法驾亲至问疾。丞相府门无栏,不设铃,不警鼓,言其深大阔远,无节限也。”这种现象最有可能出现在()A西汉B隋朝C宋朝D元朝A A秦朝灭亡

3、的主要原因是暴政,故不正确;秦始皇设郡无定数,所以不正确,故答案为D。秦统一后郡县制遂遍行全国,司马迁说秦始皇分天下为三十六郡,晋书以为统一后又有所增设,可达四十郡之多。对郡县制的认识正确的是()废分封、行郡县是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郡县制代替分封制是历史的进步司马迁记载与秦始皇所设郡的数量一致废分封、行郡县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ABCDD D本题考查秦朝郡县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秦朝郡县制的长官由皇帝任免,定期对(丞相)宰相述职,也就形成了中央对地方的垂直管理,取代了周朝以来的以血缘关系为主的贵族政治,形成了官僚政治,加强了中央集权制,正确。皇权的加强,相权的削弱,才能加强君主专制,故排除。正确

4、答案为A项。(2015兰州一中期中考试)下列关于秦朝郡县制的叙述,正确的有()郡县长官一概由皇帝任免形成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的形式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ABCDA A依据材料的信息可知,周朝禁止同姓贵族通婚,要求各等级的贵族与同等级贵族的异姓通婚以维护贵族的地位,这符合宗法制保证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的要求,所以选择B项。A项与题目的要求不符;C、D两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2015山西学业联考)史载:周代贵族禁止同姓通婚,但是各等级的贵族又必须在同等级之内迎娶异姓女子,天子、王姬则可与诸侯通婚。其主要目的是()A贯彻周代宗法制度,防止政权旁落B维护宗法制度,

5、保证贵族血统纯正高贵C使嫡长子继承制度得到全面贯彻执行D完善等级制度,为周王授官提供参考B B从材料中“嫡长子自然承袭”“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可判断这与宗法制有关。(2015新疆乌鲁木齐一模)“君王自命天子,龙种高贵,君王驾崩,君统不辍,由其嫡长子自然承袭,如是者不绝。父家长在家庭内是一把手,君王是国家的一把手,是全国子民的严父,且各级地方政权的首脑亦被视为百姓的父母官。”这段材料所表达的主旨是()A君权神授,皇位世袭B君父同伦,家国同构C强干弱枝,中央集权D男尊女卑,君父一体B B材料强调诸侯的嫡长子是下一代的诸侯,害怕其余的儿子过于分散而没有统属,所以制定了大宗、小

6、宗的规定,明显强调了宗法制对维护政权稳定和家族的作用,故选择D项。A、B两项说法错误;C项与材料信息不符。(2015河南洛阳模拟)清初经学家万斯大在宗法中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宗法制度中都没有血缘关系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国家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和家族的纽带D D西周分封的对象不包括平民,不正确,故选A项。(2015湖南师大附中期末)西周时期,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实行了分封制度,其分封的对象包括()王族功臣古代帝王的后代平民ABCDA A根据引文意思分析,秦国有卫

7、鞅,被分封于商地。西周时期的分封制规定功臣、先朝后代、王室子弟有接受分封的可能。商鞅由于主持秦国变法,使秦国强盛,立下功劳,被分封于商地。(2015广东江门调研)商鞅一人多姓。据姓纂载:“秦有卫鞅,受封于商,子孙氏焉。”其中“商”姓来源于()A所任官职名B所在地方的地名C母亲的族姓D因功得到的封地D D 1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弟召公奭于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周王可在燕国直接任免官吏B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大宗C召公奭领有燕国土地和人口D燕国物产全部归召公奭所有本题考查周代政治制度。在分封制下,周天子具有至尊权威。不过,受封的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享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如设置官员、建立武装、征派赋役

8、等,因此A不正确。召公奭在周王室中属于小宗,故B不正确。分封制规定,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诸侯有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因此D不正确。故选C。C C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分封制、宗法制主要是西周时期的政治制度,A项错;作者认为“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C、D两项与题意不符;B项中的三公九卿制、三省六部制分别是秦朝和唐朝的制度创新,符合题意(2015长春外国语学校期中试题)“论中国政治制度,秦汉是一个大变动。唐之于汉,也是一大变动。但宋之于唐,却不能说有什么大变动,一切因循承袭。有变动的,只是迫于时代,迫于外面一切形势,改头换面,稍有变动而已”。材料中两次“大变动

9、”分别指的是()A.秦朝分封制、宋朝宗法制B.秦汉的三公九卿制、唐朝三省六部制C.秦汉郡县制、宋朝行省制D.唐朝三省六部制、宋朝二府三司B B解题关键在于正确理解行省制度形成的史实。行省制度源于魏晋时的行台,故B项错误,但符合题意。从题干材料“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可知A项正确。明朝废行省设三司,以布政使为地方行政长官,行省设置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故C、D两项正确。史学家钱穆在国史大纲中指出:“元人所谓行中书省,即中枢政权之流动分布。其意唯恐一个中央政权不足控驭此广土众民,乃专为蒙古狭义的部族政权而设此制度。明人不能彻底涤荡,清代则有意利用。”以下各项的说法不正确

10、的是()A元代的行省俨然是一个“流动的中书省”B行省制度源于蒙古部族的地方管理制度C明朝废行省后设布政司管理地方的行政D行省制度有利于调整中央与地方的关系B B(2015湖北襄阳四校期中考试)汉朝实行的察举制度,有各种名目,有的叫孝廉,有的叫茂才异等(才学出众),有的叫贤良方正,有的叫孝悌力田(孝父母,爱兄弟,勤恳种田)。由此可见,察举制度选官的主要标准是()A品行、才学B家庭背景C个人声望D考试成绩A A材料中包拯力劝皇帝,并最终使皇帝收回成命,可以看出在古代监察体系下,监察体制一定程度上起到监督皇权的作用。(2015黄冈模拟)宋代著名清官包拯先后任御史、枢密副使等官职,常常发挥谏官的作用。

11、宋仁宗有一项任命,他认为不合适,反反复复进谏,距离很近,喷了宋仁宗一脸的唾沫星,宋仁宗不但没有发脾气,反而接纳了他的意见,收回成命。这最能说明()A古代谏官制度的施行取决于皇帝B古代的监察体制对权力的监督起到了一定作用C包拯性格强势,宋仁宗性格懦弱D监察体制是维护专制制度的工具B B由“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等可知,“尊师相,抑君权”是符合历史趋势的。由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废除丞相,张居正所代表的内阁均强化了君权,均是不符合这一潮流的,故C项符合题意。A、B两项的理解与题意不符;D项中的“有效抑制”夸大了相权的作用,与史实不符。.(2015嘉兴一中模拟题)钱穆在国史大

12、纲中指出:“宋儒于科举制度下发挥以学术领导政治之新精神。尊师相,抑君权,虽亦有流弊,要不失为历史之正趋。明太祖、张居正则皆此潮流下反动也。”钱穆意在强调()A.科举制度具有积极的作用B.宋朝理学洋溢着革新精神C.废除宰相与历史趋势相悖D.宰相制度能有效抑制君权C C由材料“无定员”“以赞上治机务”可知,军机大臣秉承皇帝的旨意办理军政事务,即其只是协助皇帝处理政事,A、C两项与此信息不符;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军机处的设置没有扩大官吏的来源,D项错误(2015鄂州中学模拟题)“办理军机处大臣(满汉大学士、尚书、侍郎、京堂内特简,无定员),掌书谕旨,综军国之要,以赞上治机务”。这段史料表明军机处(

13、)A.位高权重,办事效率高B.适应了加强皇权的需要C.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D.扩大了清朝的统治基础B B从材料当中“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通过同僚之间的相互制约来防止在行省内一人权力独大,以此加强对地方的控制,A项符合题意。易出错的是B项,分化地方权力,这一项是措施而非目的。C项,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与题干无关;D项,提高行政效率,说法错误。故应选A项。(2015武汉三中模拟题)元代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行省处理政务实行的是群官负责,各官员之间既有所分工、互相配合又互相牵制,

14、每个行省官员都不可能独立行使权力,而要受到其他同僚的协助或制约。元代行省实行这种权力运行机制的主要目的是()A.加强中央集权B.分化地方权力C.妥善处理各民族之间关系D.提高行政效率A A本题可采用排除法。宗法制度是加强统治秩序、解决贵族内部关系的制度;秦朝的御史大夫协助丞相管理监察事务,但其并不是专门监督、管理地方官员的制度;特务机构是一种在正常制度之外的极端措施,由此排除A、C、D三项。故答案为B项。.(2015武汉三中模拟题)作为党内监督主要手段之一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巡视制度,在建立十余年之后,伴随着中共十八大之后的反腐高潮,成为中央反腐行动的利剑。我国古代真正用制度监督、管理地方主要官员

15、开始于()A.西周时的宗法制度B.汉武帝创设的刺史制度C.秦朝设置的御史大夫D.明朝的特务机构B B本题考查宋代科举制的发展,糊名、誊录使主司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目的就是防止考试舞弊,弄虚作假,反映了宋代科举考试的程序更加的完善,从而体现了公平竞争的原则,故选C项(2015山西省康杰中学调研试题)欧阳修说:“窃以国家取士之制,比于前世,最号至公又糊名、誊录而考之,使主司莫知为何方之人,谁氏之子,不得有所憎爱厚薄于其间。”这表明宋代对科举制的发展主要表现在()A.增加录取数量,巩固中央集权制度B.降低报考要求,扩大官吏人才来源C.完善考试程序,体现公平竞争原则D.革新考试内容,提高官员文化素质C 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