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后日本经济史第五讲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93151372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16 大小:26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战后日本经济史第五讲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战后日本经济史第五讲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战后日本经济史第五讲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战后日本经济史第五讲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战后日本经济史第五讲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战后日本经济史第五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战后日本经济史第五讲(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4/9/231战后日本经济史第五讲高速经济增长期(1955年-1973年)受朝鲜战争带来的特需景气的影响,日本经济恢复的步伐不断加快。到1955年,各项经济指标都基本上达到或超过了战前的水平。日本从此走上了经济快速发展的高度经济增长期。并且在此后的将近20年的时间里,日本经济一直保持着10%左右的经济增长率,并一举跨入了发达国家的行列。高速经济增长指的是经济规模持续快速扩大的一种现象。日本取得的经济增长以其起步早、持续时间长等特点震动了世界,被称为日本奇迹。从这个意义上说,日本的高速经济增长可以称得上开创了亚洲经济快速发展的先河,并成为之后的亚洲四小龙以及东南亚国家经济发展的参考的模板。

2、战后日本的经济增长率景气循环在所有的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水平都不会总是直线地持续上升(或下降),而是呈现为上升过程与下降过程的交替出现。这种经济活动水平的波动,被称作为“景气变动”或“经济波动”,由于这种景气变动具有一定的循环性,呈现为萧条、复苏、繁荣、后退这样4 种局面的循环,因此又称为“景气循环”。衡量景气好坏的标准: 个人:收入 企业:收益 国家:生产,消费,国民收入,雇用状况等 上述各方面的统计称为“景气关联指标”日本高度经济增长期就处在这样的繁荣与萧条的几次交替的过程当中。神武景气(1954年11月1957年6月) 1955年由于美国景气回升,日本对美出口增加,形成了出口带动的景气

3、回升,接着,投资、消费也日趋活跃,使1956 年度民间设备投资比上年增长约40(已除去物价上涨因素),投资成为带动景气回升的新的动力。设备投资的增加也导致了生产的扩大以及经济规模的增加,使得内需不断扩大。这样,在出口、投资的相继推动下出现了空前的繁荣,被誉为“神武景气”。这期间的经济增长率由1954年的5.8%增加到了1957年的7.5%。锅底萧条(1957 年6 月1958 年6 月)然而,由于内需的迅猛扩大导致了物价的上涨和进口急速增加,国际经常收支恶化,出现了外贸的赤字。同时在生产能力方面,又遇到钢铁、电力、运输等基础产业跟不上的“瓶颈问题”。为此,政府和中央银行不得不紧缩银根,提高官定

4、利率。这样做虽导致经常收支改善,却导致民间的设备投资大幅度减少,工矿业生产也随之大幅度下降。1957 年6 月景气转为下降,这次景气不振被形容为“锅底萧条”。岩户景气(1958 年6 月1961 年12 月)在景气下降日趋深刻的形势下,政府的经济政策从紧缩转向缓和,调低了官定利率,增加了公共投资。随着景气的恢复,加上出口增加与技术革新的需要,特别是政府实施了贸易自由化与资本自由化等政策,民营企业增加了设备投资。同时,日本国内出现了不少生产耐用消费品的巨大型企业,这种旺盛的经济活动使得雇用形势一片大好,失业率处于超低水平。1960 年12 月,池田内阁发表了“国民收入倍增计划”,同时推出了一系列

5、积极的经济政策,使国民增加了投资的信心,促使设备投资进一步增长,这样,景气上升一直持续到1961 年12月,长达42 个月,大大超过了上一次“神武景气”。这一时期的实际经济增长率超过了10%。岩户景气后的景气下降(1961年12月1962年10月)在景气上升过程中,随着经济的迅速增长,原材料供给不足,使得从国外进口不断增加导致了国际经常收支的恶化。此外经济增长带来的劳动力供求从过剩转为不足,这也是导致物价上涨的一个原因(劳动力成本上涨)。面对经常收支状况的恶化,政府采取了提高官定利率、暂缓财政支出等紧缩措施,景气转入下降过程。奥林匹克景气(1962 年10 月1964 年10 月)1962 年

6、夏,经常收支转为顺差,紧缩政策开始缓和,景气于1962 年10月进入恢复局面。为了迎接预定于1964 年召开的东京奥运会,从1963 年就开始出现了建设投资热潮,推动宏观经济进入景气局面。总的来说,这次景气上升过程的持续时间不长。由于经常收支状况复又恶化,加上奥运会结束后的市场疲软,景气从上升转为下降。1965 年萧条(1964 年10 月1965 年10 月)奥运会后的景气下降导致出现战后第一次经济大萧条,被称为“昭和40 年萧条”(昭和四十年即1965 年)。民营企业的设备投资与个人消费均呈现十分呆滞的状态,同时整个经济状况出现一定程度的混乱,发生了山阳特殊钢公司倒闭、山一证券公司经营危机

7、等事件。为了克服萧条,进入1965 年后,政府采取了连续下调官定利率、提前执行财政支出乃至战后首次发行赤字国债等刺激景气的对策。伊弉诺景气(1965 年10 月1970 年7 月)由于采取积极的财政、金融政策,景气于1965 年10 月走出谷底。民间设备投资与个人消费日趋高涨,日本经济进入了战后最长的繁荣局面,这个时期被称为日本经济的黄金时期,整个景气上升过程持续到1970年7 月,其中19661969 年度的平均年增长率接近12。并在1969 年春至1970年7 月出现了“尽管经济迅速扩大,而经常收支仍呈现为盈余”这样的战后未曾有过的景气上升模式(过去总是呈现为经济一热,经常收支赤字就增大的模式)。这一时期的长期经济繁荣仍然得益于民间企业的大规模的设备投资以及政府的公共投资和大规模减税政策的实施。这些政策又进一步增加了工业企业的运行率导致了家庭消费的旺盛。伊弉诺景气后的景气下降(1970年7 月1971年12月)由于景气持续上升,国内供需关系日渐紧张,加上来自国外的通货膨胀压力,一起导致了物价的显著上升,政府被迫采取提高官定利率、抑制财政支出的紧缩政策,景气从上升转入下降过程。1971 年8 月发生了“尼克松冲击”,使经济形势更趋严峻。高速经济增长期中日本经济的景气循环2024/9/2316感谢您的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