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单元知能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92847717 上传时间:2024-09-23 格式:PPT 页数:26 大小:13.4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 单元知能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单元知能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单元知能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单元知能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高中语文 单元知能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 单元知能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 单元知能整合(1)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3(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单元知能整合考点直击跟进训练鉴赏小说的情节与人物小说的情节是小说中用于表现人物性格发展变化的事件,它是生活片段的有机剪辑,又是矛盾发生、发展的过程。分析情节,要善于把握故事发生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四个环节,并能概括各部分的要义;同时,还须从情节的发展中把握人物形象。因为情节是人物性格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在事件发展的过程中,才能显现出人物灵魂深处的东西来,离开了情节,就不知道人物怎样做事,也就无法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要了解人物的性格,必须透过情节中发生的事情这种外在现象去剖析现象背后的本质。我们以本单元的祝福为例,简要分析人物与情节安排的艺术。祝福中,小说三次写到了“祝福”的情节,把祥林嫂的

2、人生悲剧串连起来,形成了清晰的故事发展脉络。考点直击跟进训练第一次(结局)是描写鲁镇上各家准备“祝福”的情景,交代人物活动的社会背景,暗示了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性,也预示了祥林嫂悲剧的必然性,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典型性。第二次(开端)是对鲁四老爷家祝福的情节进行描写,初到鲁四老爷家的祥林嫂还能“享有”豫备福礼的辛劳,可到了后来,就连这点辛劳的权利也都失去了,增强了人物形象的悲剧性与感染力。第三次(发展)是结尾通过“我”的感受来描写祝福的情节。祥林嫂死的惨象和天地圣众“豫备给鲁镇的人们以无限的幸福”的气氛,形成鲜明的对照,深化了小说对封建礼教吃人本质的揭露,也使小说的结构更臻于完善。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

3、,可以从理清小说的结构、寻找线索、抓住场面等几方面入手,要特别注意情节的设计如何有力地表现人物性格,情节的发展是否由人物性格的内在力量所推动,人物的行为和行为方式是否由其独特的性格决定等较为深层面的意义。考点直击跟进训练鉴于小说的情节在表现主题和刻画人物方面的重要性,命题者往往围绕情节构思及其作用命题。因此,阅读小说需要知道:1.情节的组成: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2.情节的安排:就全文说有一波三折式。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就结尾来说有戛然

4、而止,留下空白式。此外还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式、喜剧式,作用是引人思考、回味无穷。考点直击跟进训练3.贯串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阅读一篇小说,对其人物,一般可从四个方面揣摩:重视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为它们直接决定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通过人物的外貌、语言、行动、心理描写揭示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小说中的人物都是在一定的历史背景下活动的,所以分析人物就应把他们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下去理解。注意作者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考点直击跟进训练一碗幸福任黎明李正武最近迷上了古玩,跟着朋友学习了不少古玩知识,他经常游走于古玩市场,希望有一

5、天能慧眼识珠,捡个漏子,发上一笔横财。清明前夕,李正武接到乡下二叔打来的电话,说父亲的坟被雨水冲垮了半边,让李正武趁清明时回去垒垒。一转眼到了清明,李正武一大早就开着车回到了乡下,二叔和二婶早拿着工具等在那里了。垒好父亲的坟,已经是中午,二叔和二婶硬是拉着李正武到家里,说他难得回来一趟,要吃什么好吃的尽管说,二婶做给他吃。李正武想起小时候,自家条件不如二叔家好,二叔家做了好吃的,二婶总是盛上一大碗,端到他家来。自从李正武进城后,很少回老家,不知不觉间,二婶和二叔都老了。李正武想起二婶包的茴香饺子很好吃,便说:“二婶,小时候我最爱吃你包的茴香饺子,今天你就再给我做一顿吧!”考点直击跟进训练二婶答

6、应着,欢天喜地下了厨房。李正武在外屋同二叔说了会儿话,就进厨房去看二婶擀面。二婶家还是老样子,案板上方的墙壁上嵌着一个碗柜,碗筷整齐地摆在那里。李正武忽然发现,碗柜下方有只碗与别的碗不一样,直觉告诉他,这是个古董!趁二婶到灶间添柴的时候,李正武凑到碗柜前仔细看了看,又用手摸了摸,更加坚定了自己的猜测,这是一只上等的青花瓷碗。接下来的时间,李正武就在琢磨着怎么将那只碗带走。眼看着饺子包好上了蒸笼,李正武急中生智,有了办法。等二婶刚揭开蒸笼盖子,李正武的手机就响了,他拿着电话说了几句,做出一副心急火燎的样子,急匆匆地对二叔二婶说:“二叔,二婶,真不好意思,我临时有急事,得马上回去了。”二叔说:“雷

7、都不打吃饭人,怎么也得吃了饭再走啊!”李正武看着蒸笼,咂巴着嘴说:“我没福分,经常做梦都梦见二婶包茴香饺子给我吃,可这回真来不及了,二婶,我能带着路上吃吗?”考点直击跟进训练二婶赶紧点头,李正武趁机从碗柜里取出那只青花瓷碗,从蒸笼里夹了十来个饺子,抱着碗急急忙忙出了二婶家的门,溜进停在公路上的汽车,绝尘而去。回到城里后,李正武找到专家做了鉴定,这确实是一只康熙年间的青花瓷碗,价值大概在四五万。李正武心花怒放,将碗收藏好,只等联系买家,赚上一笔。一晃过了两三个月,李正武找到了一位买家,以五万元的价格卖出了那只青花瓷碗。这事没过几天,李正武就接到了二叔的电话,二叔在电话那头说,他和二婶明天要来城里

8、,想去一趟李正武家。放下电话,李正武左思右想都觉得事情暴露了,二叔肯定是知道了什么,明天上门,一定是来要回那只青花碗的。第二天,他故意关了手机,下班后也没有马上回家,而是去看了场电影,电影散场后又去下馆子,眼看到十点了,这才回到家。一到家门口,李正武愣住了,二叔和二婶正坐在他家门口呢!考点直击跟进训练看见李正武回来,两个人赶紧站起来。李正武赶紧打开门让他们进屋,并假装说:“二叔,真是不好意思,今天单位开会,要求关机,这不,忙到现在才回来,没想到你们还等在这里。”二婶一听李正武忙到现在,赶紧打开背包,从里面小心翼翼地拿出三个大饭盒,递给李正武,说:“孩子,这是我今儿早上起来给你包的茴香饺子,已经

9、蒸过了,快,上锅热着吃!”李正武打开盖子,里面果然都是蒸好的饺子。他饱得一口也吃不下了,倒是二叔二婶,估计等了他半天,还没顾得上吃饭呢,李正武说:“我拿去蒸蒸,你们也吃,一起吃。”二叔二婶连连摆手,二婶打开冰箱,将饺子冷冻起来,说:“上次你回来,也没能好好吃,这些饺子你冻着一个人慢慢吃吧,给我和你二叔下碗面就行了。”李正武去了厨房,二叔也跟去帮忙,李正武便装着没事一般随口问道:“二叔,你找我有什么事吧?”二叔半天没开口,李正武便觉得自己猜中了七八分。他已经想好了,要是二叔真问起那只碗,就说打碎了。考点直击跟进训练二叔终于开口了,他叹了口气,说:“没啥事,就是你二婶,上次听你说做梦都想吃她包的饺

10、子,专程给你送饺子来了。”李正武愣了,说:“真是送饺子?以后有的是机会,何必专程跑一趟?”二叔擦了擦眼睛,将李正武拉到一边,哽咽着说:“孩子,你不知道,前不久,你二婶查出患了子宫癌,医生说是早期,叫我们准备好钱做手术,可你二婶死活不愿意,我知道,她是不想拖累我她这次给你送饺子,是想让你吃个够,以后以后就没机会了。”李正武怔住了,他半天没有说一句话。吃完晚饭后,李正武将二叔二婶叫在一起,细细地问了病情,并让二婶安心去医院,钱由他来负责。不多久,二婶在省医院开刀做了手术,手术很成功。二婶出院时,紧紧抓住李正武的手,感谢他的救命之恩,说以后会将手术费还上。考点直击跟进训练李正武心里惭愧,说那钱不用还

11、。他将青花瓷碗的事如实跟二叔二婶讲了。讲完这事,李正武觉得心里轻松多了,二叔将头摇得像拨浪鼓,二婶眼里也泪花闪烁,李正武听见两个人轻轻感叹:“为了不让我们心里有负担,这孩子竟然编起了故事,说住院的钱原本就是我们的,一只碗能值几块钱?哎,真是个好孩子啊!”(摘自微型小说选刊2015第6期)考点直击跟进训练1.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情节。思路解析:此题考查概括小说的情节,可以按照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进行。参考答案:李正武在二叔家偶然发现一只青花瓷碗并认定是古董;他设法拿到了瓷碗并以五万元钱卖出;二叔二婶来李正武家送饺子,二叔把二婶的病情告诉了他;李正武被二婶的真情感动,毅然为二婶治病并说出

12、真情。考点直击跟进训练2.小说中的李正武是怎样一个形象?请结合有关内容简要分析。思路解析:对小说人物形象的概括分析,要抓住人物的身份、性格、品行,注意结合小说的情节。参考答案:小说中的李正武是一个迷恋古董、爱占便宜,精明但没有泯灭亲情和良知的小市民形象。他发现青花瓷碗是古董时,想方设法偷走;得知二叔二婶上门时,想方设法拖延。表现了他精明奸猾的一面。但当得知二婶病况和心情后,能担当为二婶治病的责任,并在事后说出了真情,又表现出有良知、勇于承担责任,能改正错误的一面。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本单元写作训练对应的是“表达交流”部分多思善想学习选取立论的角度。下面这篇文章在立论上就很有特色,我们以此为

13、例,分析写作这类文章要注意的问题。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作文,不少于800字。有一首诗这样写道:“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不气馁/有召唤/爱自由。”请以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为题,写一篇作文,文体自选。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范文分析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同一道作文题,同一段材料,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用不同思维方式进行观察、分析、想象、联想,就会“成岭成峰”,而不至于千篇一律。所以,构思立意时,要从不同角度思

14、考这道作文题目可以从哪几个方面去写,然后列出可以写的若干方面,再选出最适合自己写的那个方面。多角度立意,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1.全方位扫描,找出最佳角度。全方位扫描,就是运用发散思维,以写作对象为中心,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地向四面八方想开去。上面的作文材料选自南方周末专栏作家刘瑜博士的送你一颗子弹,材料主体部分为一首诗,诗歌里的形象(活得像一支队伍的人)内蕴丰富,诗句进行了诠释性拓展,所以对“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不宜孤立地理解,而应着眼全诗,推敲字句,整体理解。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2.浅表现象的深层思考,挖掘最新角度。浅表现象的深层思考,就是运用联想思维,由表象联想到其本质意义,再

15、由其本质意义联想到与其相关的事物,这样,可以丰富表达的内容,挖掘出新的立意角度。如可以围绕“一个人是不是要活得像一支队伍?为什么一个人要活得像一支队伍?哪些人活得像一支队伍?”这三个问题追问。可以从生命的本质和生活态度的总体角度立意,可以从“队伍”的总体内涵来立意,可以围绕“招兵买马”的具体内涵,从为什么要在这些方面“招兵买马”的角度立意。3.抽象概念的具体细化,找寻具体角度。如“对着自己的心灵招兵买马”,可以是心灵的特质优势的加强,比如,更加聪慧、独立、忠厚、睿智;可以是性格弱点的克服弥补,比如克服狭隘、怯懦、偏执、孤僻、依附、嫉妒、极端;可以是精神意志的强化,比如更加坚强、隐忍、进取;可以

16、是情感特质的孕育滋养,比如学会关爱、孝顺、感恩;可以是人格的完善,比如懂得自尊、自信、自强、包容、欣赏、奉献等。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钝感力”一词是日本作家渡边淳一的发明,他解释为:迟钝的力量。当今社会,生活节奏明显加快,各种信息扑面而来,特别是我们青少年,“正处在特定年龄阶段”,敏感的心灵会使我们对外界变化迅速做出反应,这些反应是否都是正确的呢?在你的生活当中,有没有需要“钝感力”的地方?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自定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写作提示:对材料的审读是作文的第一步。

17、审读这则材料要抓住关键词、关键句。在材料中“迟钝的力量”“敏感的心灵做出反应是否都是正确的”“有没有需要钝感力的地方”等是关键。从这些词句中,我们可以知道,作文的话题是“迟钝与敏感”,应有的观点可以赞同“敏感正确”,也可以正面回答“需要钝感力”;但从材料的指向看,应该以后者为佳。这样完成了审题这一关。至于作文选用的文体,最好写议论文。内容上,相关材料很多:抱朴守拙、敏于事更要慎于言、颜回的“迂”、爱因斯坦的实验等。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2.请以走过季为题写一篇文章,可在“春”“夏”“秋”“冬”四字中选择一个补入题内,补全题目后作文。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自定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

18、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写作提示:这是一个半命题作文,既有限制性,又有灵活性。审题的重点是把握硬性限制,灵活对待可选内容。题目给出的硬性限制是“走过”,据此可知要写一种“过往”,这种“过往”是“走”生活过、实践过、历经过的情形或情感;可选内容是“春”“夏”“秋”“冬”四季之一,既可以写具体的某一季节,也可以由这一季节引申开去,写与这一季节相似的某种生活或情感。如“走过冬季”,既可写如何度过严冬,也可以写如何度过了类似于严冬的生活或情感的困难时期。从文体的选择上看,以散文或记叙文为佳。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3.阅读下面的文字,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1)人在身处逆境

19、时,适应环境的能力实在惊人。人可以忍受不幸,也可以战胜不幸,因为人有着惊人的潜力,只要立志发挥它,就一定能渡过难关。卡耐基(2)生活是不公平的,你要去适应它。比尔盖茨(3)去适应环境,别叫环境去适应你。陈鹏(4)人不可能生活在自己的意愿之中,只能生活在对环境的适应之中。美国科学家要求:立意自定,角度自选。自定标题,文体不限。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得抄袭。范文赏评技法指津写作训练写作提示:这是一个多则材料作文题,这类作文的审题是对所给的若干则材料采取求同或求异的分析。如有相同的话题,则围绕这个话题立意;如有不同的见解,则看相异之处,哪一方更有道理。这四则材料有一个共同的话题“适应”,故应围绕“适应”立意,四则材料的指向也一致,都强调要适应环境或生活。在文体选择上,可以写议论文,如写适应的重要性;也可以记叙,如写一个关于如何适应某种生活或环境的故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幼儿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