侵犯行为课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92768670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3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侵犯行为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侵犯行为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侵犯行为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侵犯行为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侵犯行为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侵犯行为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侵犯行为课件(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侵犯行为zhaoyufang侵犯行为课件侵犯行为的概念侵犯行为的概念侵犯的理论解释侵犯的理论解释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侵犯行为的影响因素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侵犯行为的预防与控制侵犯行为的预防与控制侵犯行为课件 第一节 侵犯行为的概念 v一、侵犯行为的概念一、侵犯行为的概念v1.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侵犯行为也称攻击或攻击行为,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指有意伤害别人且不为社会规范所容许的行为。所容许的行为。侵犯行为课件v2 侵犯的三个要素:侵犯的三个要素:v首先,侵犯必须是伤害性的。实际造成首先,侵犯必须是伤害性的。实际造成的伤害和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侵犯的伤

2、害和可能造成伤害的行为都是侵犯行为。行为。v其次,必须考虑行为者的动机,即行为其次,必须考虑行为者的动机,即行为的意图。的意图。v再次,侵犯是社会不容许的,违背社会再次,侵犯是社会不容许的,违背社会规范的。规范的。侵犯行为课件二、侵犯行为的分类v侵犯的方式侵犯的方式:v言语侵犯言语侵犯谩骂、讽刺、诽谤、嘲笑、谩骂、讽刺、诽谤、嘲笑、讥讽讥讽v动作侵犯动作侵犯使用身体某一部位或是武器使用身体某一部位或是武器进行的侵犯行为:踢打、撞击、砍杀、进行的侵犯行为:踢打、撞击、砍杀、枪击枪击侵犯行为课件v侵犯动机侵犯动机:v报复性侵犯报复性侵犯目的在于造成对方身心上目的在于造成对方身心上的痛苦或是伤害。的

3、痛苦或是伤害。帮派间的聚众斗殴帮派间的聚众斗殴v工具性侵犯工具性侵犯目的是通过侵犯对方达到目的是通过侵犯对方达到其他的目的。其他的目的。如抢劫犯杀人如抢劫犯杀人。侵犯行为课件三、侵犯行为的特点v(一)侵犯的普遍性 侵犯行为课件侵犯行为课件(二)侵犯的稳定性 v赫伊斯曼等人(赫伊斯曼等人(L.R.Huesmanm et al., 1984)对)对600名被试进行了历时名被试进行了历时22年的年的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追踪研究,结果发现,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性,8岁时的侵犯性记录能够很好的预岁时的侵犯性记录能够很好的预示他们成年以后(示他们成年以后(30岁)的侵犯性行为。岁)的侵犯性行为

4、。 侵犯行为课件v范瑞顿(范瑞顿(D.P.Farrington ,1989)做的)做的一项研究显示,在一项研究显示,在12岁到岁到14岁被老师评岁被老师评定为侵犯性定为侵犯性严重严重的学生中,的学生中,22.4的人的人后来因暴力行为而被定罪,在被老师评后来因暴力行为而被定罪,在被老师评定为侵犯性定为侵犯性弱弱的学生中,只有的学生中,只有7.2的人的人犯罪。犯罪。 侵犯行为课件v早年的侵犯行为与成年以后的侵犯早年的侵犯行为与成年以后的侵犯行为之间的一致性行为之间的一致性影响因素?影响因素?v成熟度,家庭教养方式,受教养的成熟度,家庭教养方式,受教养的环境环境 侵犯行为课件第二节 侵犯行为的理论解

5、释 v本能理论本能理论v侵犯的生物学理论侵犯的生物学理论 v挫折一侵犯理论挫折一侵犯理论v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 侵犯行为课件一、本能理论v侵犯的本能理论认为,侵犯是一种侵犯的本能理论认为,侵犯是一种本能。也就是说,侵犯是由遗传获本能。也就是说,侵犯是由遗传获得的,而非习得的。得的,而非习得的。 v代表人物代表人物:v 洛伊德(洛伊德(S.Freud)v 洛伦茨(洛伦茨(K.Lorenz) 侵犯行为课件(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观点 v本能本能:生的本能(性本能)和死的本:生的本能(性本能)和死的本能(侵犯本能)能(侵犯本能)v死的本能:是一种对内自我破坏的倾死的本能:是一种对内自我破坏的倾向

6、。向。v生的本能阻碍死的本能生的本能阻碍死的本能攻击别人攻击别人侵犯行为课件v替代性侵犯替代性侵犯:社会运行人们以非破:社会运行人们以非破坏性的方式将侵犯冲动释放出来坏性的方式将侵犯冲动释放出来v如竞技、自由搏击、冒险如竞技、自由搏击、冒险 侵犯行为课件(二)洛伦茨的习性学观点 v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侵犯是具有生物保护意义的生的本能的体现。侵犯是一种本能,的本能的体现。侵犯是一种本能,被释放出来促进生存。被释放出来促进生存。v侵犯是动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侵犯是动物适应性的一种表现,有助于动物的物种延续,并控制有助于动物的物种延续,并控制动物的过度增长。动物的过度增长。v 侵犯也是人类生活

7、不可避免的侵犯也是人类生活不可避免的组成部分。组成部分。侵犯行为课件v人类要想避免战争,就需要多开展人类要想避免战争,就需要多开展冒险性的体育活动,耗散侵犯本能。冒险性的体育活动,耗散侵犯本能。 侵犯行为课件对本能论的评述 v质疑之一质疑之一:在动物身上,是否真的存在:在动物身上,是否真的存在侵犯本能。侵犯本能。 v三组小猫:第一组和母猫一起生活,第二组三组小猫:第一组和母猫一起生活,第二组独自生活,第三组和老鼠一起生活。独自生活,第三组和老鼠一起生活。v长大之后,与母猫一起生活的小猫之中,长大之后,与母猫一起生活的小猫之中,85有做出捕鼠的行为;而与老鼠一起生活的有做出捕鼠的行为;而与老鼠一

8、起生活的小猫中,只有小猫中,只有17做出捕鼠的行为。做出捕鼠的行为。侵犯行为课件v质疑之二:人类是否具有侵犯本能呢质疑之二:人类是否具有侵犯本能呢 ?侵犯行为课件二、侵犯的生物学理论 v观点:人类的侵犯来自于个体内部。观点:人类的侵犯来自于个体内部。v与侵犯有关的与侵犯有关的脑区脑区有:边缘系统;海马;有:边缘系统;海马;杏仁核;大脑皮层。杏仁核;大脑皮层。 v杏仁核与人类以及低等动物的侵犯行为杏仁核与人类以及低等动物的侵犯行为相关联。当该区域受到电击时,温和的相关联。当该区域受到电击时,温和的机体变得暴躁;当该区域的神经活动被机体变得暴躁;当该区域的神经活动被抑制时,暴躁的机体变得温和。抑制

9、时,暴躁的机体变得温和。侵犯行为课件血液成分分析:血液成分分析:发现自杀组和攻击组成发现自杀组和攻击组成员的血液成分中,有一种员的血液成分中,有一种神经传导复神经传导复合胺合胺与控制组的复合胺大相径庭,而与控制组的复合胺大相径庭,而这种复合胺的缺乏则降低了他们控制这种复合胺的缺乏则降低了他们控制攻击的能力。攻击的能力。v还有研究者发现因暴力犯罪的囚犯,还有研究者发现因暴力犯罪的囚犯,其其睾丸激素睾丸激素的自然水平远远高于因非的自然水平远远高于因非暴力犯罪入狱的囚犯。暴力犯罪入狱的囚犯。侵犯行为课件评述v脑区与侵犯行为一一对应吗?脑区与侵犯行为一一对应吗?v而化学物质在侵犯中的作用也非常不明而化

10、学物质在侵犯中的作用也非常不明朗朗究竟哪些化学物质或说什么样的究竟哪些化学物质或说什么样的化学物质影响着侵犯性?化学物质影响着侵犯性?侵犯行为课件三、挫折一侵犯理论 v(一)最初的理论(一)最初的理论v1.挫折与侵犯挫折与侵犯v挫折即挫折即“对行为后果的阻碍对行为后果的阻碍”, “当当我们想要什么东西却又得不到的时候,我们想要什么东西却又得不到的时候,我们就会遭受挫折我们就会遭受挫折”。v侵犯是一种目的在于侵犯是一种目的在于“对指向的个体对指向的个体造成伤害造成伤害”的行为。的行为。侵犯行为课件v2.挫折与侵犯的关系挫折与侵犯的关系“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永远是挫折的一种后果”,“侵犯侵

11、犯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行为的发生,总是以挫折的存在为条件的”。侵犯只有一个原因(挫折),挫折只有一侵犯只有一个原因(挫折),挫折只有一个反应(侵犯)。而且挫折感越大,导致个反应(侵犯)。而且挫折感越大,导致的侵犯越强的侵犯越强侵犯行为课件v勒温的研究:勒温的研究:v实验组被试只能从窗外观看玩具,不能实验组被试只能从窗外观看玩具,不能进去玩(挫折组)。进去玩(挫折组)。v控制组的孩子则一开始就被允许玩那些控制组的孩子则一开始就被允许玩那些玩具(无挫折组)。玩具(无挫折组)。v结果:实验组比控制组的行为更具破坏结果:实验组比控制组的行为更具破坏性:将玩具摔在地上,往墙上砸,或是性:

12、将玩具摔在地上,往墙上砸,或是踩踏玩具。踩踏玩具。侵犯行为课件3.替代性侵犯 v替代性侵犯只要指由于种种原因使侵犯替代性侵犯只要指由于种种原因使侵犯并不能够直接实施在引发挫折感的对象并不能够直接实施在引发挫折感的对象身上,而转向对其他对象或方式的攻击。身上,而转向对其他对象或方式的攻击。 v替代性侵犯有两种类型:侵犯替代性侵犯有两种类型:侵犯对象对象的替的替代和侵犯代和侵犯类型类型的替代。的替代。 侵犯行为课件v发生的可能法则:发生的可能法则:相似性法则相似性法则替代性侵犯的对象应该和最初引发替代性侵犯的对象应该和最初引发挫折感的对象有某些相似之处。挫折感的对象有某些相似之处。 侵犯行为课件(

13、二)理论的修正 v1.侵犯线索侵犯线索-武器效应武器效应v伯克维茨伯克维茨(L Berkowitz,1965)认为,认为,挫折只是引发了个体做出侵犯行为的预挫折只是引发了个体做出侵犯行为的预备状态,以及被个体标定是备状态,以及被个体标定是“愤怒愤怒”的的情绪状态;只有当环境中出现能引发侵情绪状态;只有当环境中出现能引发侵犯的适当线索时,侵犯才会出现。犯的适当线索时,侵犯才会出现。侵犯行为课件v侵犯线索是指那些经常伴随着引发侵犯线索是指那些经常伴随着引发挫折的对象和侵犯行为出现的刺激物。挫折的对象和侵犯行为出现的刺激物。它可以是任何事物,比如它可以是任何事物,比如刀枪刀枪、人等,、人等,而且侵犯

14、线索具有个体差异性。而且侵犯线索具有个体差异性。 侵犯行为课件v实验助手故意制造挫折情境,激怒被试,实验助手故意制造挫折情境,激怒被试,然后使被试有机会对实验助手实施电击。然后使被试有机会对实验助手实施电击。v武器条件:桌子上除了放有电击设备外,武器条件:桌子上除了放有电击设备外,还有一杆还有一杆猎枪猎枪和一支和一支左轮手枪左轮手枪。v非武器条件:在电击设备旁边放置两副非武器条件:在电击设备旁边放置两副羽毛球拍。羽毛球拍。v结果:当被试愤怒时,他们在武器条件结果:当被试愤怒时,他们在武器条件下比在羽毛球拍条件下对实验助手实施下比在羽毛球拍条件下对实验助手实施了更多电击。了更多电击。 侵犯行为课

15、件v“武器效应武器效应” :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挫折导致的不是侵犯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本身,而是侵犯的情绪准备状态愤愤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景线索的影怒,侵犯行为的发生还受情景线索的影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响,与侵犯有关的刺激倾向于使侵犯行为得到增强。为得到增强。侵犯行为课件评述v挫折并不是侵犯的唯一原因,而且挫挫折并不是侵犯的唯一原因,而且挫折也不是总导致侵犯行为折也不是总导致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课件四、社会学习理论v代表人物代表人物:班杜拉:班杜拉v主要观点主要观点:儿童的侵犯行为并非生:儿童的侵犯行为并非生来就有,而是后天习得的。通过直来就有,而是后天习得的。通过直接

16、经验和观察学习。因此,侵犯是接经验和观察学习。因此,侵犯是直接经验和观察学习的结果。直接经验和观察学习的结果。侵犯行为课件v观察学习的过程:观察学习的过程:v注意注意保持保持复现复现强化强化侵犯行为课件(一)侵犯行为习得的机制v强化习得侵犯强化习得侵犯v 实验实验v观察学习或模仿习得侵犯观察学习或模仿习得侵犯 v 实验实验侵犯行为课件v观察学习的原则观察学习的原则v 同性别:同性别:v 行为后果(奖励还是惩罚):行为后果(奖励还是惩罚):v 理性:理性:侵犯行为课件第三节 观察学习或模仿 v个人因素个人因素v情境因素情境因素v社会因素社会因素侵犯行为课件一、个人因素 v(一)(一)A型人格型人

17、格vA型人格的人被描述为是非常有竞型人格的人被描述为是非常有竞争意识的、行事匆忙、遇事特别容争意识的、行事匆忙、遇事特别容易生气以及攻击性比较强的这样一易生气以及攻击性比较强的这样一类人。类人。侵犯行为课件v特点:特点:v竞争性强竞争性强,更能为成功而奋斗;,更能为成功而奋斗;v时间紧迫感时间紧迫感强;强;v在挫折情境中更容易产生在挫折情境中更容易产生攻击性攻击性和敌意和敌意。侵犯行为课件 (二)敌意归因偏差v敌意归因误差敌意归因误差 :在情境不明确:在情境不明确的状况下,个体有将对方的动机的状况下,个体有将对方的动机或意图视为有敌意的倾向。或意图视为有敌意的倾向。v恶意归因恶意归因侵犯行为侵

18、犯行为侵犯行为课件(三)性别差异(8岁始)女女男男侵犯数量侵犯数量少少多多侵犯方式侵犯方式语言侵犯,言侵犯,其他其他间接接侵犯侵犯身体侵犯身体侵犯侵犯行为课件v性别差异的原因性别差异的原因v 先天因素先天因素v 社会赞许性社会赞许性v 角色认同角色认同侵犯行为课件二、影响侵犯行为的情境因素v(一)高温(一)高温v热度效应热度效应 :温度越高,个体体:温度越高,个体体验到更多敌意,人们会出现更多验到更多敌意,人们会出现更多的侵犯念头。的侵犯念头。 侵犯行为课件(二)酒精和药物v1.酒精:酒精会使人们对周围环酒精:酒精会使人们对周围环境以及侵犯后果的意识程度降低,境以及侵犯后果的意识程度降低,以至

19、于他们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以至于他们表现出更多的侵犯行为。为。侵犯行为课件v2.药物:药物:v酒精:酒精激怒或是被威胁,酒精:酒精激怒或是被威胁,v大麻:大麻的作用与酒精并不相大麻:大麻的作用与酒精并不相同,在服用大剂量的大麻后表现同,在服用大剂量的大麻后表现出较少的侵犯性。出较少的侵犯性。侵犯行为课件(三)唤醒水平v情绪唤起会增加侵犯行为情绪唤起会增加侵犯行为:v一般性的情绪唤起一般性的情绪唤起v特异性的情绪唤起:如性唤起特异性的情绪唤起:如性唤起侵犯行为课件(四)拥挤v指一个主观量度,指一种没有足够指一个主观量度,指一种没有足够空间的主观体验。动物研究表明,空间的主观体验。动物研究表明,关在

20、一个小空间里的许多动物,具关在一个小空间里的许多动物,具有高度的攻击性。公寓建筑层数越有高度的攻击性。公寓建筑层数越高,抢窃的频率越高。高,抢窃的频率越高。侵犯行为课件(五)服从权威v有时候,个人的攻击行为并不是由有时候,个人的攻击行为并不是由受害者引起的,而是因为特殊的条受害者引起的,而是因为特殊的条件需要他这样做。件需要他这样做。v社会角色的影响社会角色的影响侵犯行为课件(六)暴力年代v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暗杀和蓄意美国在越南战争期间暗杀和蓄意杀人增加了一倍。如果一个国家杀人增加了一倍。如果一个国家的元首突然死亡,很可能在一个的元首突然死亡,很可能在一个时期内会导致一系列的攻击对抗。时期内会

21、导致一系列的攻击对抗。侵犯行为课件三、社会因素v去个性化去个性化v媒体暴力媒体暴力侵犯行为课件(一)去个性化v“去个性化去个性化”是指个人在群体中自身是指个人在群体中自身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同一性意识下降,自我评价和控制水平降低的现象。水平降低的现象。v在群体中,一旦去个性化状态出现,在群体中,一旦去个性化状态出现,个人的行为会较少受自己的个性支个人的行为会较少受自己的个性支配,责任意识会明显丧失,而倾向配,责任意识会明显丧失,而倾向于跟随整个群体的状态。于跟随整个群体的状态。侵犯行为课件v津巴多的实验津巴多的实验侵犯行为课件v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降低去个性化状态使人最大限度地

22、降低了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意识,降低了了自我观察和评价的意识,降低了对于社会评价的关注。对于社会评价的关注。侵犯行为课件(二)媒体暴力 v“媒体暴力媒体暴力” 是指大众媒体(包括是指大众媒体(包括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传达电影、电视、报刊、网络等)传达的暴力内容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的暴力内容对人们的正常生活造成负性影响的现象。负性影响的现象。侵犯行为课件v1.媒体暴力与侵犯性的关系媒体暴力与侵犯性的关系v宣泄说宣泄说:如果让人们观看暴力电:如果让人们观看暴力电视从而替代地宣泄出侵犯性,宣视从而替代地宣泄出侵犯性,宣泄出积聚的负性能量,减少自己泄出积聚的负性能量,减少自己想要侵犯他人的念头,那么

23、他们想要侵犯他人的念头,那么他们将来的侵犯行为就可能会减少。将来的侵犯行为就可能会减少。 侵犯行为课件v社会学习理论社会学习理论:媒体上的暴力会被观媒体上的暴力会被观众所认同,当作榜样来模仿;众所认同,当作榜样来模仿;v武器线索理论武器线索理论:媒体上的暴力则是诱媒体上的暴力则是诱发观众出现侵犯行为的线索,引发发观众出现侵犯行为的线索,引发人们做出侵犯行为。人们做出侵犯行为。 侵犯行为课件v电视暴力电视暴力侵犯性之间的关系侵犯性之间的关系v电视暴力电视暴力造就造就了侵犯者还是侵犯了侵犯者还是侵犯者者选择了选择了电视暴力?电视暴力?侵犯行为课件v2.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媒体暴力对儿童的影响v(1

24、)媒体暴力影响孩子对于暴力的)媒体暴力影响孩子对于暴力的认知认知v孩子很可能就会对孩子很可能就会对“暴力行为是解暴力行为是解决问题的方式决问题的方式”这一观点产生认同这一观点产生认同 v索马里海盗索马里海盗侵犯行为课件v(2)媒体暴力改变孩子关于暴力的)媒体暴力改变孩子关于暴力的态度态度v对暴力的免疫对暴力的免疫v认为电视中常出现的枪战和武打场认为电视中常出现的枪战和武打场面在现实的生活中是真实的面在现实的生活中是真实的侵犯行为课件v(3)媒体暴力引发孩子对暴力的模)媒体暴力引发孩子对暴力的模仿仿v孩子们看到电视上看似真实、没有孩子们看到电视上看似真实、没有受到惩罚的暴力行为,很可能模仿受到惩

25、罚的暴力行为,很可能模仿这种行为而在学校、家里实施侵犯这种行为而在学校、家里实施侵犯 侵犯行为课件第四节日常生活中的侵犯行为v家庭暴力家庭暴力v校园欺负校园欺负侵犯行为课件一、家庭暴力v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内部出现的家庭暴力是指在家庭内部出现的侵犯家庭成员人身,精神方面的侵犯家庭成员人身,精神方面的暴力行为。暴力行为。v受害者一般为妇女儿童受害者一般为妇女儿童v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侵犯行为课件v身体暴力身体暴力是指用手、工具等对受害是指用手、工具等对受害者进行侵犯,造成其身体损伤;精者进行侵犯,造成其身体损伤;精v精神暴力精神暴力是指采取冷落疏远、当众是指采取冷落疏远、当众羞辱、威胁

26、恐吓等手段对受害者的羞辱、威胁恐吓等手段对受害者的心理造成伤害;心理造成伤害;v性暴力性暴力是指在受害者不愿意的情况是指在受害者不愿意的情况下,以要挟、打骂等强制性手段迫下,以要挟、打骂等强制性手段迫使受害者与之发生性行为使受害者与之发生性行为。侵犯行为课件v柏国平等人(柏国平等人(1998)报告的)报告的112例家庭例家庭暴力虐待案例主要是身体暴力案件,拳暴力虐待案例主要是身体暴力案件,拳脚致伤有脚致伤有90例,占例,占80.3% ;v杨世昌等人调查了杨世昌等人调查了286名受虐儿童,筛名受虐儿童,筛选出选出86名在近一年内受过虐待的儿童并名在近一年内受过虐待的儿童并对其受虐方式进行分析。发

27、现,儿童受对其受虐方式进行分析。发现,儿童受到多种形式的虐待,受到两种及以上虐到多种形式的虐待,受到两种及以上虐待方式的儿童有待方式的儿童有52人,占人,占60.5% 侵犯行为课件v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家庭暴力发生的原因:v(1)施虐者的个人特点:)施虐者的个人特点:v错误的暴力观点错误的暴力观点v人格缺陷人格缺陷v如受过或目睹过虐待行为如受过或目睹过虐待行为侵犯行为课件v(2)受虐者的特点)受虐者的特点v受虐者可能具有受教育程度低受虐者可能具有受教育程度低v无职业或固定收入无职业或固定收入v经济处境困难经济处境困难v不愿意求助不愿意求助侵犯行为课件v(3)家庭社会、文化价值观等方面)家庭社会、

28、文化价值观等方面的影响的影响v传统的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男主外、女主内”生活模生活模式和传统的女子忠贞观式和传统的女子忠贞观 侵犯行为课件v解决家庭暴力解决家庭暴力v(1)使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暂时从压抑)使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暂时从压抑的家庭环境中脱离出来,接受专业的心的家庭环境中脱离出来,接受专业的心理咨询和辅导;理咨询和辅导;v(2)对所有的家庭成员进行辅导和治)对所有的家庭成员进行辅导和治疗,找出暴力的来源,制定出解决问题疗,找出暴力的来源,制定出解决问题的方案;的方案;v(3)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实施这一方案。)全体家庭成员共同实施这一方案。 侵犯行为课件二、校园欺负v(一)欺负行为的特点(一

29、)欺负行为的特点v当一个学生长时间反复被一个或更当一个学生长时间反复被一个或更多的同伴以负面的行为对待,这个多的同伴以负面的行为对待,这个学生就是受欺负的学生就是受欺负的 。v身体、言语、心理身体、言语、心理v张文新的研究张文新的研究侵犯行为课件v属于侵犯行为或故意伤害行为;属于侵犯行为或故意伤害行为;v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行为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v欺负行为的双方在力量上以不均欺负行为的双方在力量上以不均衡为特点衡为特点 侵犯行为课件(二)欺负行为的影响因素v(1)欺负行为参与者的人格特质)欺负行为参与者的人格特质 v人格特质:人格特质:v自我发展不完善:自我发展不完善:v缺乏基本的自控能

30、力:缺乏基本的自控能力: 侵犯行为课件v(2)欺负被欺负者(即指既欺负别人,又遭到他人欺负者)的特点。v身体强壮,做事武断,欺负别人的同时,常抱怨受到别人欺负;v神经质与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显著高;v社会接受性或同伴地位远低于其他儿童;v 侵犯行为课件v(3)影响欺负行为的环境因素)影响欺负行为的环境因素 v幼年曾生活在严厉、苛刻、压力大幼年曾生活在严厉、苛刻、压力大及有暴力倾向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及有暴力倾向的家庭环境中的儿童,很可能在日后成为群体欺负的对象;很可能在日后成为群体欺负的对象;v受欺负者的家长在放任性、拒绝性受欺负者的家长在放任性、拒绝性和专制性上明显较低,而在溺爱性和专制性上明

31、显较低,而在溺爱性和期望性上较高;和期望性上较高;侵犯行为课件(三)欺负行为产生的影响v对欺负者的影响:对欺负者的影响:v对被欺负者的影响:对被欺负者的影响:侵犯行为课件第五节 侵犯行为的预防与控制v社会因素v个人因素侵犯行为课件一、社会公平的建立v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包括权利公完整的社会公平体系包括权利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社会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社会保障公平等方面。保障公平等方面。 v相对剥夺感相对剥夺感侵犯行为课件二、宣泄v基本假设:侵犯性的精神能量是基本假设:侵犯性的精神能量是一个常数,能量聚集越多,其发一个常数,能量聚集越多,其发生侵犯性行为的可能性愈大生侵犯性行为的可能性愈大

32、 v宣泄是针对已经产生了对一定对宣泄是针对已经产生了对一定对象的侵犯准备而言的象的侵犯准备而言的 侵犯行为课件三、移情能力培养v移情:移情:v一是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一是识别和感受他人的情绪、情感状态感状态v二是能在更高级的意义上接受他二是能在更高级的意义上接受他人的情绪、情感人的情绪、情感 侵犯行为课件v研究表明,小学生在移情能力上得分高,则教师评定其出现的侵犯行为很少;移情能力得分低的则表现出很高的侵犯性 侵犯行为课件v方法方法:v角色扮演角色扮演侵犯行为课件四、成熟个性的培养v(1)有)有道德道德责任意识和成熟的敏感性;责任意识和成熟的敏感性;v(2)关心别人的福利和得失;)关心别人的福利和得失;v(3)不保留敌意与怨恨;)不保留敌意与怨恨;v(4)不歪曲现;)不歪曲现;v(5)自我认识客观;)自我认识客观;v(6)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对自己的行为负责;v(7)懂得自己的角色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懂得自己的角色是权利和责任的统一。 侵犯行为课件侵犯行为课件侵犯行为课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