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价值最大化2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92713244 上传时间:2024-09-22 格式:PPT 页数:83 大小:1.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价值最大化2_第1页
第1页 / 共83页
教育价值最大化2_第2页
第2页 / 共83页
教育价值最大化2_第3页
第3页 / 共83页
教育价值最大化2_第4页
第4页 / 共83页
教育价值最大化2_第5页
第5页 / 共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育价值最大化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价值最大化2(8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怎样实现课堂教育价值最大化长沙教育学院 唐海川13707319528内容提要内容提要 专题产生的背景 实现课堂教育价值最大化的有效途径:一、从客观给定的文本内容中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二、让主观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其教育价值。三、从动态生成的偶发事件中充分把握其教育价值。专题产生的背景 一、活动特点 1、比赛性质-官方行为。 2、涉及科目-小学、初中、高中三个学段的语文、数学、英语。 3、荣誉性质-获金牌者(9人)颁发“五一”劳动奖章。 4、比赛内容及分值-20个教学设计(20)+片段教学(70)+教学反思(10) 二、选手来源-来自全省14个地州市和五家省直单位(171人) 三、长沙市应对策

2、略1、金牌目标 2、奖励措施 3、选手来源 4、成立专家指导团队 四、我的任务 五、比赛结果 问问 题题 什么样的课算是好课 ? (请用一句话概括) 学生收获大教育价值高关于好课,我有这样三个观点 关于好课的观点 第一、能使课堂教育价值最大化的课就是好课。 第二、好课是一个相对概念,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第三、从数学的角度看,好课是一个以课堂教育价值为自变量的“增函数”。 追求好课就是追求课堂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很多人认为,要找真传,就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但我的经验不是这样的。我读一本书就满头大汗,读几年都读不懂,最后才发现上当了,原来真传只需一案例。所以,我认为,假传万卷书,真传一案例。”

3、 -林群 探讨: 实现课堂教育价值最大化的途径和方法一、从客观给定的文本内容中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案例一】 课题:两小儿辩日(小学六年级的一篇文言文) 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 一儿曰:“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一儿以日初出远,而日中时近也。 一儿曰:“日初出大如车盖,及日中则如盘盂,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儿曰:“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孔子不能决也。 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思考题:如果请你来教这篇课文,你准备怎样教?请谈谈你的想法。传统教法 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试读课文,边读边对照课后注释,在教师的指导下,

4、力图弄懂 课文中的每一个字、每一个词、每一句话的意思。 2、教师范读课文。 3、学生练读课文,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二、精读课文,理解文意 1、分段理解段落大意。 2、全文概括中心思想。 三、分析写作手法 四、熟读成诵 学生收获:字、词、句、篇、写作手法。 教育价值:知识与技能。挖掘课文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资源挖掘课文中核心素养的培育资源 两小儿观察太阳时的行为体现了这样一种科学素养:(1)能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2)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3)能认真观察事物的变化,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 这种科学素养叫 。 两小儿辩斗时的行为体现了这样一种科学素养: 有较强的实证意识和言之有据、言

5、之有理的思维品质。 这种科学素养叫 。勇于探究理性思维两小儿关于“太阳何时离人近、何时离人远”这个问题的不同看法体现了这样一种科学素养: 不盲从、能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看问题。 这种科学素养叫 。“孔子不能决也”体现了孔子身上实事求是和“毋意、毋必、毋固、毋我”的科学精神和优秀品格。批判质疑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设计(自学指导法与问题教学法相结合) 一、自学指导,让学生初步理解文本内容。 操作流程:参考传统教法中的第一个环节。主要解决字、词、句方面的问题。 二、设计问题链,让学生在问题链的思考与探索中进一步理解文意,同时感受两小儿和孔子身上体现出来的核心素养。 问题一:对于太阳的

6、升起与降落这一种常见的自然现象,两小儿的态度与一般人的态度有何不同?体现了两小儿身上一种怎样的素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两小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对身边的事物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善于从平凡中发现不平凡;能认真观察事物的变化,探究其中的科学奥秘”等勇于探究的科学素养。问题二:两小儿观察太阳时各自发现了什么规律?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提取信息,提炼观点,培养学生收集信息、分析信息的能力。问题三:两小儿辩斗时是如何力图说服对方的?体现了两小儿身上一种怎样的素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两小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理性思维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实证意识和有理有据表达观点的思维品质。 问题四:为什么对于同样一

7、个问题两小儿的看法却完全不同呢?体现了两小儿身上一种怎样的素养?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感受两小儿身上所体现出来的批判质疑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多维反思,对比分析,多角度、辩证地分析问题的能力。 问题五:“孔子不能决也”是否说明孔子的名气是炒作出来的?体现了孔子身上一种怎样的素养? 设计意图:一是让学生感受孔子身上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优秀品格;二是让学生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问题六:对照两小儿和孔子的表现,你认为自己做得怎样?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使学生在自我教育中发展核心素养。 如果按照升级后的思路去教学,那么,不仅能够让学生真正读懂、读透文章,更重要的是还能使

8、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两小儿和孔子身上所蕴藏的核心素养:学会理性思维,尊重事实和证据,有实证意识,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不断批判质疑,有问题意识,能独立考;具有好奇心和想象力,勇于探究,实事求是 与传统教学相比,在这样的教学中,学生的收获就要丰盈、厚重许多,真正实现了教育价值的最大化。【案例一启示】 站在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和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度,充分挖掘文本中所藴涵的能力与素养培育资源并加以利用,是实现课堂教育价值最大化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让主观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其教育价值 【案例二】课题:有理数加法法则(初一数学内容)法则内容: 1、同号两数相加,结果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9、。 2、异号两数相加,结果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互为相反数的两数相加得零。 3、一个数同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教学过程设计教学过程设计(获全国一等奖)(一)新课导入 【问题1】大家知道,一场足球比赛是分上、下两个半场来完成的。基于对足球比赛的认知,请说说某队在两个半场可能出现的输赢情况(分别输几球或赢几球或不输不赢),并说出相应的比赛结果。(要求学生用文字描述各种情形) 教学流程:1、学生独立思考 就是要求学生利用已有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对问题1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2、小组交流讨论 就是要求学生带着独立思考之后的个人观点、见解和困惑参与小组的交流和讨论。3、学生

10、汇报展示 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的成果。与此同时,教师板书小组汇报成果。例如:(1)上半场赢2球,下半场赢1球,结果赢3球。(2)上半场赢3球,下半场输2球,结果赢1球。(3)上半场赢2球,下半场输2球,结果不输不赢。(4)上半场输2球,下半场输3球,结果输5球。(5)上半场不输不赢,下半场赢2球,结果赢2球。(6)上半场输4球,下半场赢2球,结果输2球。(7)上半场输3球,下半场赢3球,结果不输不赢。(8)上半场输3球,下半场不输不赢,结果输3球。 (二)新知探究 【问题2】 如果记赢球为正,输球为负,不输不赢为零。请将上述8种情形翻译成数学式子。 教学流程: 1、学生独立思考 就是要求学

11、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将实际问题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 2、小组交流讨论 就是要求学生带着独立思考之后的个人观点、见解和困惑参与小组的交流和讨论。 3、学生汇报展示 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的成果。与此同时,教师板书小组汇报成果: (1)(+2)+(+1)=+3 (2)(+3)+(-2)=+1 (3)(+2)+(-2)=0 (4)(-2)+(-3)=-5 (5)0+(+2)=+2 (6)(-4)+(+2)=-2 (7)(-3)+(+3)=0 (8)(-3)+0=-3 【问题3】 上述8个数学式子是两个有理数相加的8种情形。你能据此得到有理数加法的运算规律吗? 教学流程:1、学生独立思考 就是要求学生根

12、据题设条件对问题3进行独立的分析和思考。2、小组交流讨论 就是要求学生带着独立思考之后的个人观点、见解和困惑参与小组的交流和讨论。3、学生汇报展示 就是以小组为单位汇报交流的成果。 4、共同解难释疑 就是针对个人和小组中出现的错误、存在的问题和困惑进行点拨和引导。 引导1:根据两加数的符号你能将8个式子分为几类? 附根据两加数的符号,可将8个式子分为三类: 第一类:同号两数相加 (+2)+(+1)=+3 (-2)+(-3)=-5 第二类:异号两数相加 (+3)+(-2)=+1 (-4)+(+2)=-2 (+2)+(-2)=0 (-3)+(+3)=0 第三类:有一个加数为零 0+(+2)=+2

13、(-3)+0=-3 引导2:通过观察每一类式子中和的符号与两加数的符号的关系以及和的绝对值与两加数的绝对值的关系,你能得到什么猜想? 附通过观察第一类式子发现:和的符号与两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两加数的绝对值的和。 通过观察第二类式子发现:和的符号与绝对值较大的加数的符号相同,和的绝对值等于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当两加数互为相反数时,结果为零。 通过观察第三类式子发现:一个数与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于是猜想:(1)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2)异号两数相加,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少的绝对值。当两加数互为相反数时,结果为零。(3)一个数同

14、零相加仍得这个数。 引导3:如何验证上述猜想? 附 任举一例,例如:(+5)+(-2)=?根据猜想,(+5)+(-2)=+3,对不对呢?还原成实际问题进行检验:将+5视为某队上半场赢5球,-2视为该队下半场输2球,根据常识可知,结果该队赢3球。可见猜想与实际相符,因此,猜想是正确的。这个猜想就叫做有理数加法法则。 5、概括提炼成果 就是呈现上述研究成果(有理数加法法则)。 (三)训练迁移 1、题组训练 题组一(1) 计算: 8+(-5)=?(-7)+(-2)=? 3.5+(-3.5)=?(2)某电路检修小组在东西路上检修线路,先向东走了5千米,接着向西走了6千米。问这时他们在出发点的什么位置?

15、 题组二(1) 计算: (-3)+5+(-7)=? 6+(-8)+12=?(2)某城市一天早晨气温为22度,中午比早晨上升6度,夜间又比中午下降了10度,请问这天夜间气温是多少度? 2、组织学生开展命题比赛活动(四)总结反思 1、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分享活动经验。 2、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1)有理数加法法则。 (2)两个有理数相加求和的方法。 (3)多个有理数相加求和的策略。 思考题: 请分析这个教学过程的设计特征和教育价值。 教学过程设计分析 1、教学过程结构分析 明确教学过程结构是教学过程设计的思维起点“四环”:新课导入、新知探究、迁移训练、总结反思表层结构 四个环节背后的本质意义:

16、(1)新课导入: (2)新知探究: (3)迁移训练: (4)总结反思: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认知状态。帮助学生解决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是什么”强调要“说得明白”。 “为什么” 强调要“解释得清楚” 。帮助学生解决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什么用”的问题。“有什么用” 强调能“学以致用”和“拓展创新” 。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布卢姆的认知层级理论 帮助学生解决所学知识“是什么”“为什么” 和“有什么用”等问题的实质: 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四帮”可整合为“三帮”: 一是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认知状态; 二是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三是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 本质结构表层

17、结构表层结构本质结构本质结构“四环”“四帮”“三帮”教学过程结构新课导入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认知状态。 帮帮助助学学生生进进入入良良好好的的认认知状态。知状态。新知探究帮助学生解决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帮助学生实现帮助学生实现深度深度学习学习。迁移训练帮助学生解决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什么用”的问题。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知结构。 上述教学过程的结构特征: “三帮四环” 陶行知:“各种学科的教学都一样,无非是教师帮着学生学习的一串过程”“一串过程” =“三帮”过程 对于“三帮”的理解: (1) (2) (3) “三帮

18、”可理解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完成的三项任务;“三帮”可理解为教学环节设置的理论依据;“三帮”是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而根据“三帮”任务所设置的若干个教学环节则是教学过程的可变结构。 2、教学方法分析 妥善选择教学方法是设计教学过程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教学环节教学环节教学任务教学任务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新课导入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认知状态。新知探究帮助学生解决有理数加法法则“是什么”和“为什么”的问题。迁移训练帮助学生解决有理数加法法则“有什么用”的问题。总结反思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情境导入法问题教学法题组教学法和学生命题教学法系统归纳法共同特点:(1)能引发学生思维; (2)能充分体现学生的

19、主体性; (3)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的过程。-现代教学方法基本特征 3.教学问题分析 布鲁纳:教学的最佳经验是教师将要讲的内容转化为学生主动探究的问题。 现代教学理论:要通过问题引领学生学习,帮助学生解决所学知识“是什么”“为什么”和“有什么用”等方面的问题。 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问题也是教学过程设计时所必须考虑的因素 在上述教学过程的四个教学环节中:(1)每个环节所设计的教学问题都能紧扣该环节的教学任务,且层次梯度清楚、功能指向明确。(2)针对每个问题的教学流程几乎都是:学生先学小组讨论汇报展示解难释疑总结提升。 “五步”活动教学法-“问题解决”的教学方法 学生先学小组讨论汇报展

20、示解难释疑总结提升:【学生先学】是指先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独立的思考。【小组讨论】是指学生带着独立思考之后的个人观点、见解和困惑参与小组的交流和讨论。【汇报展示】就是以小组为单位,展示各小组的思维成果和存在的困惑。【解难释疑】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解决小组内无法解决的困难和问题。也是一个发现学生优势智能、暴露与解决学生“相异构想”的过程。 “优势智能”、“相异构想” 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每个人都拥有8种主要智能,并且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但每个人的优势智能不尽相同。人与人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为各自优势智能上的差异。 学生观:学生是一群拥有不同优势智能的孩子,他们之间的差异无非是各自优势智能之

21、间的差异。学生之间不应当有优劣之分。 反思:常常把学生之间的差异狭义地理解为就是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教师:不仅要对自己的学生平等相待,而且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智能,并加以科学的引导和培养,这是我们每一个教师的重要职责。例:有一名学生在教师节那天写给他的数学老师的祝福语: 叶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相异构想:是指与常理相悖、偏离科学本质的想法和思维方式,它是导致学生解题出现困难的根本原因。 灌输与启发0.9与1谁大? 0.999 9 0.999 9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如果仅仅知道什么是正确的,而不知道自己错在哪里,那么,过一段时间,学生就会把正确的忘记,而留下来的还是原来那个错误的想法。

22、.【总结提升】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对问题解决过程中的基本活动经验进行总结提升。这是一个引导学生论法、论道,提升思维品质的过程。 “总结提升”三境界: 就题论题; 以题论法; 以题论道。“以题论道以题论道”举例举例 例:大家知道,解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方法是“消元法(包括加减消元和代入消元)。反思这种方法不难发现,其背后所蕴含的数学思想是“转化思想”。这个“转化思想”就是我们教师要论的“道”。 上述解多元问题的思路: 解多元问题=转化方法(“消元”) + 一元问题。 推而广之 : 解复杂问题=转化方法+基本问题 怎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解复杂问题=转化方法+基本问题” 掌握转化方法,同时又会解基本问

23、题。 要求教师:研究基本问题、复杂问题、转化方法 怎样设计中、高考复习教学? 培养学生的解题能力 第一轮,扫清与各考点相关的基本问题; 第二轮,引导学生掌握将各类复杂问题转化为基本问题的方法; 培养学生适应考试的能力 第三轮,综合、强化、模拟训练。 怎样整体推进同一年级的教学? 首先集体研究:“基本问题”、“复杂问题”、“转化方法”。 然后“五个统一”:统一教学进度、统一基本问题、统一复杂问题、统一转化方法、统一课后作业。 可见,利用“转化思想”不仅可以帮助学生解决数学方面的问题,还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未来工作或生活中可能遇到的许多问题。 教学过程价值分析 课堂教学的价值取向: 基本价值取向:

24、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高质量学习; 核心价值取向:利用“知识与技能”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未来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关键能力与核心素养。(一)“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价值 通过探究发现式学习,学生不仅能够知道所学知识“是什么”,还知道“为什么”。 通过“迁移训练”, 学生还知道所学知识“有什么用”。 可见,学生关于“有理数加法法则”的学习是一种高质量学习。 从而可知,上述教学过程较好地体现了“知识与技能”方面的教育价值。(二)“能力与素养”方面的教育价值 1、“新课导入”环节 (1)问题1背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去解决他们感兴趣的实际问题,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引导

25、学生挖掘“问题1”中所隐含的数学成分,可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看问题、用数学思维分析问题的数学素养。 (2)问题1的教学过程能体现出的教育价值 利用“学生独立思考”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利用“小组交流讨论”可培养学生共同解疑的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人文精神,还可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辩论、说服等方面的能力。 利用“汇报展示”可培养学生的信息提炼、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2、“新知探究”环节(1)问题2、问题3背后所隐含的教育价值 利用“问题2”的数学化过程可培养学生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和转化能力。 利用“问题3”的三次引导,能有效地培养学生化繁为简的分类思想和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思想

26、,同时还能让学生体验“观察发现猜想验证”的科研方法。(2)两个问题的教学过程能体现出的教育价值 两个问题的教学过程均可归结为:“学生先学小组讨论汇报展示解难释疑总结提升”。 利用“学生先学”可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利用“小组讨论”可培养学生共同解疑的合作精神,互帮互助的人文精神,还可培养学生的思考、分析、辩论、说服等方面的能力。 利用“汇报展示”可培养学生信息提炼、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利用“解难释疑”可培养学生的思辩能力和创新精神。 利用“总结提升”可帮助学生积累解题经验,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可见,利用两个问题的教学过程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和素养。 3、“迁移训练

27、”环节 (1)利用“题组训练”: 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 可引导学生掌握“解复杂问题=转化方法+基本问题”的解题策略; 可培养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利用“学生命题比赛”: 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4、“总结反思”环节 利用“总结反思”环节: (1)可培养学生的学习感悟能力; (2)可优化学生的认知结构,培养学生的系统化、结构化思维。可见, 每一个教学环节都能使学生收获他们未来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诸多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因此,这个教学过程在“能力与素养”方面所体现出来的教育价值是丰盈厚重的。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上述教学过程既

28、能帮助学生实现“知识与技能”的高质量学习,又能使学生收获他们未来成长和发展所需要的诸多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所以,这个教学过程是一个优质的教学过程。 三大核心学习能力: 阅读能力 思考能力 表达能力【基于案例二的研究成果】 1、关于教学过程结构 “三帮”( 帮助学生进入良好的认知状态;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系统的认知结构)是教学过程的稳定结构,而根据“三帮”任务所设置的若干个教学环节则是教学过程的可变结构。 一节课的教学过程结构可能表现为“三帮四环”,也可能表现为“三帮五环”、“三帮六环”、“三帮七环”2、关于教学方法选择原则是:(1)要有利于本环节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2)要有利于

29、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3)要注重多种教法的综合使用。(4)要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5)要使教师的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6)要充分体现“学为中心、教为学服务”的现代教学理念。 3、关于教学问题设计(1)每个环节所设计的教学问题都要紧扣该环节的教学任务,且层次梯度清楚、功能指向明确。(2)基于每个问题的教学流程都应当是:学生先学小组讨论汇报展示解难释疑总结提升。 4、“四环四化”教学模式环 节 内 容特 点新课导入创设情境问题(生活中学生所熟悉的实际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新课导入情境化新知教学教师首先将教学内容转化为

30、问题或问题链,然后组织学生按照“学生先学小组讨论汇报展示解难释疑总结提升”的流程开展探究活动、获取所学知识。新知教学问题化迁移训练(1)教师首先紧扣所学知识预设若干个层次梯度清楚、功能指向明确的巩固、应用型题组,然后组织学生按照“学生先学小组讨论汇报展示解难释疑总结提升”的活动流程进行迁移训练。(2)学生命题比赛活动。迁移训练题组化总结反思(1)组织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分享活动经验。(2)引导学生就学习过程中所涉及的概念、原理,所出现的规律、方法,所蕴含的思想、理念等进行系统的总结、提炼和挖掘。总结反思系统化 三、从动态生成的偶发事件中充分把握其教育价值 【案例三】“哇,老师-” 2017年,长

31、沙教育学院与常宁市教育局共同承担了一个国培项目,我担任这个项目的首席专家。有一天,我带领专家团队去常宁市一所偏远的农村学校听课,参与听课的还有来自其他兄弟学校的几十位老师。执教者是常宁市的一位青年骨干教师(刘老师)。课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刘老师将写有题目的小黑板悬挂在大黑板的上沿,挂上去之后转身准备跟学生讲这些题目。这时,只听得坐在前排的一名学生一声惊叫:“哇,老师-”,同时用手指向小黑板。原来是小黑板没挂稳妥,眼看就要掉下来砸到老师了。刘老师身手很敏捷,听到学生的叫声之后随即转身用手接住了小黑板。重新挂好后紧接着就给学生讲题目思考题:你怎样看待课堂上的这一偶发事件? 评课环节,发言的老师对刘

32、老师的课赞美有加。但我还是给他指出了美中不足的地方。 首先,我说:今天你欠了XXX同学两样宝贵的东西。 第一,欠了对他道一声“谢谢!” 第二,欠了对他的一个表扬。 然后,我又说:今天课堂上的这一偶发事件本是一个鲜活的道德品质教育和人文、社会素养培养的优质资源,可惜你没利用上,从而使得这堂课的教育价值打了折扣。 最后,我指出: 多年来,功利主义和唯分数论导致学校、教师和学生只盯着考试和分数,而忽视道德品质教育,导致学生 心理荒漠化越来越严重。许多学生唯我独尊,以自我为中心,对自己以外的任何人和事都缺乏爱心和责任心。正因为如此,所以才会出现云南大学学生马加爵连杀同寝室4名同学的事件,才会出现沅江三中班级排名第一的学生连刺班主任26刀至死的事件。因此,加强道德品质教育,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刻不容缓!【案例三启示】 习近平总书记在很多场合都强调,要把立德树人工作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那么,怎样才能让立德树人这种教育思想在课堂中落地落实呢?案例三告诉我们,课堂上的偶发事件往往是很好的载体和抓手。实现课堂教育价值最大化的三条途径:途径之一:从客观给定的文本内容中充分挖掘其教育价值。途径之二:让主观设计的教学过程充分体现其教育价值。途径之三:从动态生成的偶发事件中充分把握其教育价值。 由知识立意 走向能力立意、 走向素养立意。实现课堂教育价值的最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