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92340677 上传时间:2024-09-20 格式:PPT 页数:68 大小:68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_第1页
第1页 / 共68页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_第2页
第2页 / 共68页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_第3页
第3页 / 共68页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_第4页
第4页 / 共68页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_第5页
第5页 / 共6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版初中数学课程标准1(6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2011年版)年版)初中数学初中数学思南县鹦鹉溪中学思南县鹦鹉溪中学何显清何显清关于修订工作的几点说明2001年,在国务院的直接领导下,教育部启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颁布了义务教育20个学科课程标准(实验稿)。按照改革工作的总体部署,2003年开始组织课程标准修订工作,2011年3月,基本完成了修订任务。2011年12月28日教育部正式颁布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与2001年版相比,数学课程标准从基本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到实施建议都更加准确、规范、明了和全面。 下面我们就2011修订版与2001版课标相比较所体现出的变化具体

2、的进行解读。 一、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总体框架结构的变化2001年版分四个部分:前言、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和课程实施建议。2011年版:前言、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实施建议,并有附录。把其中的“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前言部分由原来的基本理念和设计思路,改为课程基本性质、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三部分。前言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设计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前前言中:如何认识数学言中:如何认识数学2001年版:数学是人们对客观世界定性把握和定量刻画、逐渐抽象概括、形成方法和理论,并进行广泛应用的过程。数学作为一种普遍适用的技术,有助于人们收集、整理、描述信息,建立数学模型,进而解决问题,直接为社会创

3、造价值。2011年版:数学是研究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学作为对于客观现象抽象概括而逐渐形成的科学语言与工具。数学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素养是现代社会每一个公民应该具备的基本素养。一、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一、数学课程的基本性质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是培养公民素质的基础课程,具有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 前言中: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变化前言中:关于新课程理念的变化1、核心理念的表述由、核心理念的表述由“三句三句”变变“两句两句”2001年版“三句话”: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2011年版“两句话”: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

4、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前言中:新的课程基本理念表述由新的课程基本理念表述由“6条条”改改为为“5条条”原课标:原课标:数学课程数学数学学习数学教学评价信息技术修改后:修改后:数学课程课程内容(新增)教学活动(合并)学习评价信息技术 (1 1)、数学课程)、数学课程 数学课程数学课程应致力于实现义务教育阶段的培养目标,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主体是人人,所有人,是大众教育,是人人受益 人人成长的教育。良好的数学教育内涵丰富,是数学教育而不是数学,它表明,所倡导的数学

5、课程观的核心理念是超越学科逻辑自身而在数学育人上所作出的一种价值判断和价值追求。从下面四点来理解:1.良好的数学教育对于学生来说是适宜的,满足发展需求的教育.2.良好的数学教育是全面实现育人目标的教育.3.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公平注重质量的教育.4.良好的数学教育是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1是对人的主体性地位的回归与尊重2.需要正视学生的差异,尊重学生的个性3.应注重学生的自主发展. (2)、课程内容课程内容要反映社会的需要、数学的特点,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它不仅包括数学的结果,也包括数学结果的形成过程和蕴涵的数学思想方法。课

6、程内容的选择要贴近学生的实际,有利于学生体验与理解、思考与探索。课程内容的组织要重视过程,处理好过程与结果的关系;要重视直观,处理好直观与抽象的关系;要重视直接经验,处理好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课程内容的呈现应注意层次性和多样性。(3 3)、教学与学习)、教学与学习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鼓励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使学生掌握恰当的数学学习方法。( (一一) )对数学课程内容及选择的正确

7、认识对数学课程内容及选择的正确认识1.选择课程内容的依据2.针对性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需处理好几个关系数学课程内容的组织需处理好几个关系1.关于过程与结果2.关于直观与抽象3.关于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学生应当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经历观察、实验、猜测、计算、推理、验证等活动过程。教师教学应该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式和因材施教。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处理好讲授与学生自主学习的关系,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主动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

8、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与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一一) )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参与:态度 行为 数学思维 形式 收到的效果交往:师 生 文本交互关联的活动( (二二) )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教”与”学”两种行为在数学内容固有的逻辑运行轨道上达到一致教学活动才是有效的(三)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三)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集中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目标取向之下老师与学生之间应具有的关系一切都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必须强调

9、学生的主体地位老师的主导性加强,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4 4)、学习评价)、学习评价学习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和改进教师教学。应建立目标多元、方法多样的评价体系。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也要重视学习的过程;既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也要重视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信心。(5)、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发展对数学教育的价值、目标、内容以及教学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数学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要注意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注重实效。要充分考虑信息技术对数学学习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开发并

10、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3 3、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理念中新增加了一些提法 重新表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重新表述了数学课程基本理念(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明确了明确了“四基四基”课程目标课程目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强调教学过程中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1) 是面向全体学生与关注个体差异的关系 ; (2) 是“预设”与“生成”的关系; (3) 是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的关

11、系; (4) 是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手段多样化的关系。 提出了培养学生提出了培养学生“四个问题四个问题”能能 力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设计思路三、设计思路1、对数学课程作整体性 贯通式设计阶段性和整体性之间的关系整体就是九年一贯的整体特征,淡化了传统意义上的小学与初中的区别。 划分为三个学段:2、关于数学课程目标的设计(1)课程目标的定位()课程目标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的目标体系。()数学课程的目标陈述的基本方式关于数学课程内容的设计三、“设计思路”的修改1对“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四个方面的课程内容做了明确的阐述。2将“空

12、间与图形”改为“图形与几何”、“实践与综合应用”改为“综合与实践”。确立了“数感”、“符号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思想”、“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等八个关键词,并给出具体描述。并专门阐述了“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五、关于课程目标五、关于课程目标的变化的变化1、“双基双基”变变“四基四基”2001年版:“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2011年版“四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并把“四基”与数学素养的培养进行整合:掌握数学基础知识,训练数学基本技能,领悟数学基本思想,积累数学基本活动经验。2.数学课程目标包括结果目标和过程目标。结果目

13、标使用“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行为动词表述,过程目标使用“经历”“体验”“探索”等行为动词表述(行为动词解释见附录1)3提出了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在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培养学生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4完善了一些具体目标的描述:比如对于学习习惯,明确指出使学生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5规范了课程目标的若干术语。并在学段目标中使用这些术语。增加“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的原因:双基从53年提出,到56年写出之后,一直成为中国数学教育的核心。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功不可没,使得中国数学基础教育在世界是影响很大,我们的孩子掌握基础知识和

14、基本技能非常扎实。但是我们缺少了创造性的东西6.基本思想核心思想:演绎和归纳;数形结合;等量代换。(1)演绎: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他的基本思想有两个,第一个说话要有出发点,有公认的前题,后来演变到公理化体系。第二个,它的推理逻辑是有大前提、小前提。(2)归纳:培根的新工具论。在这一类物体中,很多都有了这个结论,那么我们是否可以推想。归纳中含有类比思想:凡是有性质A、B、C的,都有性质D,我发现了一个新的东西,它有性质A、B、C,那么它是否可以想像它有性质D?(3)两者的关系:归纳思想需要通过演绎来证明是不是对的,但无论如何,归纳思想可以用于发现新的结果。7.基本活动经验帮助学生思考经验积累,问

15、题提出的经验的积累,创新性活动的积累。8.数学课程的具体目标的四个方面: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是课程改革纲要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观”三维目标在数学课程中的体现,也是总目标的三点内容的具体化。(1 1)、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经历数与代数的抽象、运算与建模等过程,掌握数与代数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图形的抽象、分类、性质探讨、运动、位置确定等过程,掌握图形与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经历在实际问题中收集和处理数据、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获取信息的过程,掌握统计与概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参与综合实践活动,积累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技能和方法等解决简单问题的数学活

16、动经验。(2)、数学思考建立数感、符号意识和空间观念,初步形成几何直观和运算能力,发展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体会统计方法的意义,发展数据分析观念,感受随机现象。在参与观察、实验、猜想、证明、综合实践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能力,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会独立思考,体会数学的基本思想和思维方式。(3 3)问题解决)问题解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应用意识,提高实践能力。获得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体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发展创新意识。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初步形成评价与反思的意识(4 4)情感与态度)情感与态度积极参与数

17、学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在数学学习过程中,体验获得成功的乐趣,锻炼克服困难的意志,建立自信心。体会数学的特点,了解数学的价值。养成认真勤奋、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反思质疑等学习习惯。形成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总目标的这四个方面,不是相互独立和割裂的,而是一个密切联系、相互交融的有机整体。在课程设计和教学活动组织中,应同时兼顾这四个方面的目标。这些目标的整体实现,是学生受到良好数学教育的标志,它对学生的全面、持续、和谐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数学思考、问题解决、情感态度的发展离不开知识技能的学习,知识技能的学习必须有利于其他三个目标的实现。 六、关于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六、关于

18、数学课程内容的变化1、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四个领域名称的变化2001年版: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2011年版: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2、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1)删除的内容)删除的内容-数与代数数与代数数与代数数与式(1)能对较大数字的信息作出合理的解释与推断(2)了解有效数字的概念.方程与不等式(1)能够根据具体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列出一元一次不等式组,解决简单的问题。(2)利用一次函数的图象,求方程组的近似解.2、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2)删除的内容)删除的内容-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图形与

19、几何图形的认识(1)关于梯形、等腰梯形的相关要求。(2)探索并了解圆与圆的位置关系。(3)善于影子、视点、视角、盲区等内容,以及对雪花曲线和莫比乌斯带等图形的欣赏等。(6)计算圆锥的侧面积和全面积.图形与变化善于镜面对称的要求。图形与证明等腰梯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2、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3)删除的内容)删除的内容-概率与统计概率与统计统计与概率统计1).会计算极差2).会画频数拆线图2、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4)增加的内容)增加的内容-数与代数数与代数必学内容选学内容数与式1)知道a的含义(这里a表示有理数)2)了解最简二次根式(根号下仅限于

20、数)和最简分式的概念。3)能进行简单的整式运算(一次式与二次式相乘)方程与不等式能用一无二次方程根判别方程是否有实数根和两个否相等。*能解简单的三元一次方*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函数1)会利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解析表达式2)体会一次函数与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关系*知道给定不共线三点的坐标可以确定一个二次函数2、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5)增加的内容)增加的内容-图形与几何图形与几何必学内容选学内容图形的认识1).会比较线段的长短,理解线段的和、差、以及中点的意义,2).了解平行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3).会按照边长的关系和角的大小对三角形进

21、行分类。4).了解并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对角互补。5).了解正多边形的概念及正多边形与圆的关系。6).过一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7).已知一直线边和斜边作直角三角形。8).作三角形的外接圆、内切圆。9).作圆的内接正方形和正六边形。*了角平行线性质定理的证明。*探索并证明垂径定理:垂直于弦的直径平分弦以及弦所对的两条弧。*探索并证明切线长定理:过圆外一点所画的两条切线长相等。*了解相似三角形判定定理的证明。2、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第三学段课程内容的变化(6)增加的内容)增加的内容-统计与概率统计与概率必学内容选学内容统计理解平均数的意义,能计算中位数、众数。1、“了解整式的概念,会用简单的整式

22、加、减运算”的要求”,修改成“理解整式的概念,掌握合并同类项和去括号的法则,能进行简单的整式加法和减法运算”。2、能在同一角直角坐标系中,感受图形变换后的坐标的变化”的要求,修改成“在直角坐标系中,以坐标轴为对称轴,能写出一个已知顶点坐标的多边形的对称图形的顶点坐标,并知道对应顶点坐标之间的关系”等四句话来阐述。其它变化:其它变化:在“图形与几何”的内容中,确定9条“基本事实”作为演绎证明的基础3、“了解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体会两点间所有连线中线段最短,知道两点间的距离”,修订为需要的2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和“两点之间的距离最短”。4、“知道过一点有且只仅有一条直线垂直于已知

23、直线”和“知道过直线外一点有且仅有一条直线平行于已知直线”的两条要求,修订为两条“基本事实”:“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其它变化:其它变化:在图形的相似部分,增加了1条基本事实:5、“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其它变化:其它变化:6、数学公理”改名叫“数学基本事实”,并明确了9条基本事实.两点确定一条直线两点间直线段最短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如果同位角相等,那么两直线平行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

24、角形全等两条直线被一组平行线所截,所得的对应线段成比例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综合与实践)综合与实践统一了三个学段的名称,进一步明确了其目地和内涵。“综合与实践”是一类以问题为载体,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活动,是帮助学生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应用意识与创新意识的重要途径。对三个学段的差异作了进一步的明确,一方面突出了创新的核心是“发现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另一方面突出了不同学段的特点。强调”尝试发现和提出问题”,强调“会反思参与活动的全过程,将研究的过程和结果形成报告或小论文,并能进行交流,进一步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这样,就使得综合与实践的学习更具有操作性。六、新的主要关键

25、词六、新的主要关键词(10个核心关键词)2001版:版:数感、符号感、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推理能力2011版:版:数感、符号意识(修改)、运算能力(增加)、模型思想(增加)、空间观念、几何直观(增加)、推理能力、数据分析观念(增加)、应用意识、创新意识。1、数感数感数感主要是指关于数与数量、数量关系、运算结果估计等方面的感悟。建立数感有助于学生理解现实生活中数的意义,理解或表述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2、符号意识符号意识符号意识主要是指能够理解并且运用符号表示数、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知道使用符号可以进行运算和推理,得到的结论具有一般性。建立符号意识有助于学生理解符号的使用是数学表达和进

26、行数学思考的重要形式3、空间观念空间观念空间观念主要是指根据物体特征抽象出几何图形,根据几何图形想象出所描述的实际物体;想象出物体的方位和相互之间的位置关系;描述图形的运动和变化;依据语言的描述画出图形等。4 4、几何直观几何直观几何直观主要是指利用图形描述和分析问题。借助几何直观可以把复杂的数学问题变得简明、形象,有助于探索解决问题的思路,预测结果。几何直观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数学,在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5 5、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数据分析观念包括:了解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问题应当先做调查研究,收集数据,通过分析做出判断,体会数据中蕴涵着信息;了解对于同样的数据可以有多种

27、分析的方法,需要根据问题的背景选择合适的方法;通过数据分析体验随机性,一方面对于同样的事情每次收集到的数据可能不同,另一方面只要有足够的数据就可能从中发现规律。数据分析是统计的核心。6、运算能力运算能力运算能力主要是指能够根据法则和运算律正确地进行运算的能力。培养运算能力有助于学生理解运算的算理,寻求合理简洁的运算途径解决问题。7 7、推理能力推理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应贯穿于整个数学学习过程中。推理是数学的基本思维方式,也是人们学习和生活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推理一般包括合情推理和演绎推理,合情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出发,凭借经验和直觉,通过归纳和类比等推断某些结果;演绎推理是从已有的事实(包括定义

28、、公理、定理等)和确定的规则(包括运算的定义、法则、顺序等)出发,按照逻辑推理的法则证明和计算。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两种推理功能不同,相辅相成:合情推理用于探索思路,发现结论;演绎推理用于证明结论。8 8、模型思想模型思想模型思想的建立是学生体会和理解数学与外部世界联系的基本途径。建立和求解模型的过程包括:从现实生活或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用数学符号建立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表示数学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求出结果并讨论结果的意义。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初步形成模型思想,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应用意识。应用意识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

29、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涵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在整个数学教育的过程中都应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综合实践活动是培养应用意识很好的载体9 9、应用意识1010、创新意识创新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育的基本任务,应体现在数学教与学的过程之中。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是创新的基础;独立思考、学会思考是创新的核心;归纳概括得到猜想和规律,并加以验证,是创新的重要方法。创新意识的培养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八、用修订课标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八、用修订课标规范我们的课堂教学1.提纲挈领,领悟课

30、标。提纲挈领,领悟课标。(1)理解课标理念(2)明确“四基”要求(3)正确处理“四个关系”(4)掌握四个领域内容调整(5)提高“四个问题”能力(6)领悟10个核心关键词的内涵和外延2.2.依据课标,找出差距。依据课标,找出差距。(1 1)改变教学中的)改变教学中的“十多十少十多十少“现象现象课程理念知道多,理解落实比较少;关注教学情景多,创设有效情景少;关注教学形式多,关注教学实效少;操作实践活动多,有效探究活动少;师生互动废话多,启发引导语言少;课堂无效活动多,学生必要练习少;教学设计拼凑多,个性创新设计少;现代媒体运用多,优化整合运用少;关注表面知识多,领悟思想方法少;学生参与活动多,积累

31、活动经验少。(2 2)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克服课堂教学中的“四个满堂四个满堂”满堂问满堂动满堂放满堂夸(3 3)避免教学中的)避免教学中的“四个虚假四个虚假“虚假地自主学习虚假地合作交流虚假地自主探究虚假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渗透3.结合教学,有效指导。结合教学,有效指导。以新理念规范教学设计以新理念规范教学设计以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以课标要求确定教学目标以以“四基四基”衡量基本要求衡量基本要求以以“四个关系四个关系”改进教学方法改进教学方法以以“四个问题能力四个问题能力“检验基本目标的达成检验基本目标的达成以个性创新体现教学的特色以个性创新体现教学的特色以全面发展评价是否有效以全面发展评价是否

32、有效九、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九、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1、标准和大纲有什么不同、标准和大纲有什么不同传统的大纲是关于教学和教育内容的规定。它适应以传统的大纲是关于教学和教育内容的规定。它适应以知识传授为核心、为本质的教育,它最关心的是这些知知识传授为核心、为本质的教育,它最关心的是这些知识你教了没教,这些知识学生是否掌握了。识你教了没教,这些知识学生是否掌握了。课程标准不一样。大概是建立在整个教育理念的改变,课程标准不一样。大概是建立在整个教育理念的改变,就是说我们传统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逐渐过渡到人就是说我们传统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育逐渐过渡到人的成长,以人为本,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孩子的未来的的

33、成长,以人为本,孩子们未来的发展,孩子的未来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这样,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传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这样,不仅仅是知识内容的传授,一定还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授,一定还要关注孩子们的成长。2、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落实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落实。这三维目标是什么呢?就是三维目标的理解和落实。这三维目标是什么呢?就是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知识技能目标、过程性目标和情感态度目标。情感态度: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生情感态度:第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良好的学习习惯、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身心素质3、需要思考新的教学方法、需要思考新的教学方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