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讲座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91876616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PT 页数:32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气安全技术讲座_第1页
第1页 / 共321页
电气安全技术讲座_第2页
第2页 / 共321页
电气安全技术讲座_第3页
第3页 / 共321页
电气安全技术讲座_第4页
第4页 / 共321页
电气安全技术讲座_第5页
第5页 / 共3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气安全技术讲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气安全技术讲座(3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安全技术讲座黄经文陈成义1.目录第一章概述第二章触电急救第三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第四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第五章电气防火防爆第六章防雷电第七章防静电第八章电磁辐射防护第九章手持式电动工具及移动式电气设备第十章电气安全管理2.第一章概述1.1电工知识1)电工基础2)电工专业知识3)电气安全技术3.1.2电气安全工作的主要任务1)研究各种电气事故,研究事故的机理、原因、构成、特点、规律、和防护措施。2)研究用电气的方法解决各种安全问题。即研究运用电气监测、电气检查和电气控制的方法来评价系统的安全性、获得必要的安全条件。4.1.3电气安全工作的主要内容 1)进一步完善传统的电气完全技术建立完整的电气完

2、全体系。2)使用先进的自动化技术和计算机技术。3)研究电气检测、监测技术在安全领域的应用。5.1.4电气作业人员的基本要求:1)电工须年满18岁,身体健康,精神正常,无妨碍电气工作的病症。每隔两年体检一次。2)具备必要的电气知识和业务技能,熟悉电气安全工作规程,并经考试合格。3)会紧急救护法,首先要学会触电现场解救法和“心肺复苏”技术。6.1.5参攷资料1)江苏省安全生产宣教中心组织编写的电工作业2)爆炸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设计规范GB50058-923)危险场所电气安全防爆规范AQ3009-20074)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6

3、)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7)安全电压GB3805-83注:已被特低电压(ELP)限值GB/T3805-2008取代7.8)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9)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95。10)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9211)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12)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13)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8.14)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0)16号15)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16)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17)

4、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8318)电气安全名词术语(GB4776-84)注:已被GB/T4776-2008取代19)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9.第二章触电急救2.1触电对人体的危害触电时人体通过电流,会对人体产生一定的生物效应,影响人体的功能,如产生热效应,热量大时可使人体温度升高,损伤人体组织;产生化学反应可使人体蛋白质代谢、细胞通透性变高发生电解,明显影响人体功能和反应性,严重时可损伤人体组织、危及人的生命。10.2毫安以下的电流通过人体,仅产生麻感,对机体影响不大。812毫安电流通过人体,肌肉自动收缩,身体常可自动脱离电源,除感到“

5、一击”外,对身体损害不大。但超过20毫安即可导致接触部位皮肤灼伤,皮下组织也可因此碳化。25毫安以上的电流即可引起心室起纤颤、导致循环停顿而死亡。11.2.2人体的电气参数 1)人体阻抗主要由体内电阻、皮肤电阻和体内电容、皮肤电容组成。2)人体皮肤电阻由表皮、真皮和皮下层组成最外层表皮又由角质层、粒层和生长层组成,电阻高达1000010000012.2.3触电伤害的种类 直接接触电击直接接触电击 电击电击 间接接触电击间接接触电击 触电伤害触电伤害 电灼(烧)伤电灼(烧)伤 电伤电伤 电烙印电烙印 皮肤金属化皮肤金属化 13.2.3.1电击电击是电流对人体内部器官的一种伤害,属内伤。1)直接接

6、触电击:是指触及带电运行中的设备和线路带电体发生的电击。(如电工作业时走错到带电的间隔或电柜等)2)间接接触电击:是指触及正常状态下不带电,而设备或线路故障时意外带电而发生的电击。(如触及漏电设备的金属外壳)14.2.3.2电伤电伤是电流的热效应、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对人体表面造成的局部伤害,包括电灼(烧)伤、电烙印和皮肤金属化等。1)电灼(烧)伤是电流热效应和机械效应对人体外部造成的局部伤害。分为:电弧灼伤、非电弧灼伤。15.1电弧灼伤(1)直接电弧灼伤:是电流经过人体的电弧灼伤。当人体某部位接近高压设备一定距离的瞬间,带电体对人体弧光放电,此时有较大的电流经过人体。(2)间接电弧灼(烧)伤:

7、是电流不经过人体的电弧伤害。但由于放电时电弧温度高达3000以上,常会造成比较严重的乃至大面积电弧烧伤,(如电路中带负荷拉隔离开关时)。16.2非电弧灼伤由于电弧的辐射热作用所造成的对眼睛的伤害,或衣物等燃烧引起的烧伤;或因电流熔化局部导电体所产生的熔化金属粉末飞溅引起的灼伤。而化纤等非棉织品着装在电弧高温辐射热作用下,极易造成人体表面皮肤被烧伤的大伤害。17.2)电烙印电烙印是人体触电后,由于电流的化学效应或机械效应在皮肤上应承的灼伤痕迹。伤痕一般呈圆形或椭圆形,有白色或灰色的边缘,一般不会使人感到疼痛,严重时会造成触电部位局部肌肉僵化,而不得不进行截除手术。3)皮肤金属化是由于电流的机械性

8、或化学作用,将熔化产生的炽热金属微粒,渗入皮肤层所引起的一般皮肤金属化是局部的,不会造成其他严重后果。是较轻的电伤。但有时电击和电伤同时发生,造成伤员丧失知觉,失去平衡,高处坠落。18.2.4电流对人体作用的因素当电流流经人体内部组织时,影响触电伤害的程度与通过人体的电流大小、持续时间、电流途径、电流的频率和种类、人体状况、电压高低等因素有关,并且各因素之间有着密切关系。19.2.4.1电流大小 1)感知电流是人体对开始通电有感觉的最小电流。会因人而异,因部位而异。5060Hz交流电,成年男性平均感知电流约为1.1mA,成年女性为0.7mA。直流电,男:5.2mA,女:3.5mA. 2)摆脱电

9、流是人触电后能自主摆脱触电电源(带电体)的最大电流。我国国标中也将交流摆脱电流定为10mA。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一部分:常用部分GB/T13870.192第3.2条20. 3)致命电流是指在较短时间内危及生命的最小电流。当人体发生触电,电流流过心脏,使心脏不仅不能正常搏动,还将引起心室纤维颤动,血液循环中止而死亡,这个使心室颤动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心室颤动电流的大小,与电流流过人体的途径、心室通电时间有关。21.心室纤维性颤动阈由生理参数(人体的解剖特点、心脏功能状态等)和电气参数(电流持续时间和通路、电流的种类等)决定。a.50Hz或60Hz正弦交流电流持续通电时间超过一个心搏周期,则纤维性

10、颤动阈显著降低;b.只有电击落在易致颤期内,持续时间不到0.1s500mA以上的电流就有可能引起纤维性颤动,电流达几安培时那就很可能发生纤维性颤动了。如此强度的电击持续时间超过一个心搏周期时,可引起可以恢复的心脏停跳。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一部分:常用部分GB/T13870.192第3.3条22.2.4.2触电时间电流对人体所造成的生理效应与触电时间长短有密切的关系。1)触电时间越长,能量积累增加,心室颤动电流减少。2)触电持续时间的长短与通过人体电流的大小对人体所产生的生理效应是不同的。3)通电时间与心室颤动电流有关。4)触电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因出汗等原因降低,导致流过人体电流进一步增大,触电

11、危险性也增加。23.人体通过电流的时间越长,人体电阻就越降低,流过的电流就越大,后果就越严重。另一方面,人的心脏每收缩、扩张一次,中间约有0.1秒间歇,这0.1秒对电流最敏感。如果电流在这一瞬间通过心脏,即使电流很小,(零点几毫安)也会引起心脏震颤;如果电流不在这一瞬间通过,即使电流较大,也不至于引起心脏麻痹。由此可知,如果电流持续时间超过0.1秒,则必然与心脏最敏感的间隙相重合而造成很大的危险。24. 2.4.3电流途径最危险的电流途径是胸至左手。电流通路心脏电流系数F左手到左脚、右脚或两脚1.0两手到两脚1.0左手到右手0.4右手到左脚、右脚或两脚0.8后背到右手0.3后背到左手0.7胸部

12、到右手1.3胸部到左手1.5背部到左手、右手或双手0.7电流通过人体的效应第一部分:常用部分GB/T13870.192第3.3条25.2.4.4电流种类25300Hz的交流电流对人体伤害最严重。直流电流比交流电流易于摆脱。2.4.5人体状况电击的危险性与性别、体重、健康状况、精神状态有关。26.2.5触电方式根据电流通过人体的路径和触及带电体的方式,一般可分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跨步电压与接触电压触电、感应高电压触电、雷击触电、静电触电和直流电触电。27.2.6触电事故的规律1触电事故季节性明显2低压设备触电事故多3携带式和移动式电器设备触电事故多4电气连接部位触电事故多5非专业电工和外用工触

13、电事故多6民营的工矿企业触电事故多7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造成的触电事故多28.2.7现场触电急救2.7.1迅速脱离电源“时间就是生命”。当触电时,人可能由于痉挛或失去知觉等原因而手紧抓带电体,不能自行摆脱电源。应尽快脱离电源。29. 1)低压触电事故(1)断开电源:拉开开关,拔出插销。(2)切断电线。(3)用木棒等绝缘物作攻击,挑开电线。(4)若触电者衣服干燥,可用一只手拉住衣服,将触电者拉离电源。(5)若触电发生在架空线上,应切断电源、防止坠落。30. 2)高压触电事故(1)若触电部位在进线侧,立即通知供电部门或有关单位停电。(2)若触电部位在本单位,立即按操作顺序拉开电源开关、隔离刀闸或高压

14、熔断器。(3)若发生在线路上,而线路是金属导线,用抛掷裸金属线使线路短路接地,同时考虑防坠落。31.2.7.2心肺复苏的内容现场心肺复苏1)正确的抢救体位是仰卧位2)人工(口对口或口对鼻)呼吸,每分钟12-16次,每次吹气量700-1100mL。3)胸外心脏按压,成人按压深度4-5cm,每分钟80-100次。按压和吹气之比为15:2。32.口对口人工呼吸是人工呼吸法中最有效的一种,在施行前,应迅速将触电者身上妨碍呼吸的衣领、上衣、裙带等解开,并电者口腔内脱落的假牙、血块、呕吐物等,使呼吸道畅通。然后使触电者仰卧,头部充分后仰,使鼻也朝上。1)一手捏紧触电者鼻孔,另一手将其下颌拉向前下方(或托住

15、其颈后),救护人深吸一口气后紧贴触电者的口向内吹气,同时观察胸部是否隆起,以确保吹气有效,为时约2秒钟。2)吹气完毕,立即离开触电者的口,并放松捏紧的鼻子,让他自动呼气,注意胸部的复原情况,为时约3秒钟。按照上述步骤连续不断地进行操作,直到触电者开始呼吸为止。33.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清口捏鼻手抬颌,深吸缓吹口对紧;张口困难吹鼻孔,五秒一次不放松。34.胸外心脏挤压法是触电者心脏停止跳动后的急救方法,其目的是强迫心脏恢复自主跳动,胸外心脏挤压法时,应该使触电者仰卧在比较坚实、平整、稳固的地方,保持呼吸道畅通(具体要求同口对口人工呼吸法),抢救者跪在病人胸腰部右侧。一只手用中指指尖对准病人颈部凹陶的

16、下缘,手掌按在胸部,另一只手压在该手的手背上,掌根用力向下压,使胸骨下段与相连的肋骨下陷34厘米,压迫心脏使心脏内血液流出。挤压后突然放松,掌根不必离开胸膛,依靠胸廓弹性,使胸骨复位,此进,心脏舒张,大静脉的血液回以心脏。按照上述步骤,连续有节奏地进行,每秒钟一次,一直到触电者的嘴唇及身上皮肤的颜色转为红润,以及摸到动脉搏动为止。35.胸外心脏挤压法掌根下压不冲击,突然放松手不离;手腕略弯压一寸,一秒一次较适宜。36.第三章直接接触电击防护绝缘屏护直接接触电击防护间距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37.3.1绝缘绝缘:用缘材料(陶瓷、环氧纤维、云母、工业塑料、电木、绝缘胶带等)把带电体封闭起来,以防止人

17、体触及带电体。电工绝缘材料的电阻率一般在107m以上。38. 3.1.1绝缘损坏1击穿:绝缘物在强电场等因素作用下失去绝缘性能的现象。2损伤:绝缘物在腐蚀性气体、蒸气、潮气、粉尘及机械等因素作用不会收到损伤而降低甚至失去绝缘性能。3老化:绝缘物在热、电等因素作用下电气性能和机械性能将逐渐劣化,这一现象称绝缘老化。39. 3.1.2绝缘指标1绝缘电阻测量绝缘电阻须注意:(1)额定电压500V以下者选用500-1000V兆欧表,额定电压500V以上者选用1000-2500V兆欧表。(2)测量前检查兆欧表。(3)被测设备或线路应停电、放电,测量结束再放电。(4)兆欧表每分钟转速120转。低压绝缘电阻

18、不应低于0.5M,35KV高压设备和线路的绝缘电阻不应低于1000-2500M。40.2吸收比:是从开始测量起第60S的绝缘电阻与第15S的绝缘电阻的比值。吸收比不应低于1.2。3耐压强度:耐压试验是检验电气设备承受过电压能力的试验。4泄漏电流:泄漏电流是设备在外加高电压作用下经绝缘部分泄漏的电流。5介质损耗:介质损耗试验是测量绝缘介质损耗的正切值tgS。41.3.2电气屏护屏护:采用遮拦、栅栏、护罩、护盖和箱匣等,使带电体与外界隔开。防止人触及带电体。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42.屏护装置安全要求:1遮拦:应具有永久性特征,必须使用钥匙或工具才能移开;障碍也必须

19、稳固,并不得被无意移开。2栅栏:应悬挂警示牌。3必要的信号装置和联锁装置信号:用灯光或仪表指示有电。联锁:当人体有可能越过屏护装置时,被屏护装置自动断电。被屏护带电部分停电后,只有屏护装置恢复时才能恢复送电。43.3.3电气间距和安全距离间距:是使带电体与人体保持一定安全距离,防止人体触及或接近带电体而触电。间距的大小决定于电压高低、设备类型、环境条件以及安装方式等因素。44.3.3.1架空线路的安全要求:(同杆架设)1)架空线路电力线路在通讯线路上面,高压线路在低压线路上方;2)通讯线路与低压线路之间的距离不得小于1.5m;3)低压线路之间不得小于0.6m;4)低压线路与10KV高压线路之间

20、不得小于1.2m;5)两回路10KV高压线路之间不得小于0.8m。45.3.3.2检修间距:为了防止人接触带电体,必须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1)在带压操作中,人体或其所携带的工具与带电体距离不应小于0.1m。2)在高压无遮拦操作中,人体或其所携带的工具与带电体之间的距离不应小于10KV及以下0.7m20-35KV1.0m46.3.4安全电压和安全电流安全电压:是指在各种不同环境条件下,人体接触到带电体后各部分组织(如皮肤、心脏、呼吸器官和神经系统等)不发生任何损害的电压。 47.安全电压相当于国际电工委员会出版物中的安全特低电压(safetyextralowvoltage)安全电压(GB3805-

21、83)注:安全电压GB3805-83已被特低电压(ELP)限值GB/T3805-2008取代48.具有安全电压的设备属于类设备。安全电压值等于人体允许电流和人体电阻的乘积。它是制定安全措施的依据。但不要把安全电压理解为绝对没有危险的电压。安全电压的上限值:交流不超过50V,直流不超过120V。我国一般采用的安全电压为36V和12V。当工作环境潮湿,工作地点狭窄、行动困难以及周围有大面积接地体等环境(如金属容器内、隧道内、矿井内),应采用12V安全电压。49.安全电压为防止触电事故而采用的由特定电源供电的电压系列。这个电压系列的上限值,在任何情况下,两导体间或任一导体与地之间均不得超过交流(50

22、500Hz)有效值50V。注除采用独立电源外,安全电压的供电电源的输入电路与输出电路必须实行电路上的隔离。工作在安全电压下的电路,必须与其它电气系统和任何无关的可导电部分实行电气上的隔离。安全电压(GB3805-83)1.150. 电压限值环境状况正常电压限值V交流直流1002163533370特低电压(ELP)限值GB/T3805-2008第6.1条51. 环境状况环境状况1:皮肤阻抗和对地电阻均可忽略不计(例如人体浸没条件)环境状况2:皮肤阻抗和对地电阻降低(例如潮湿条件)环境状况3:皮肤阻抗和对地电阻不降低(例如干燥条件)环境状况4:特殊状况(例如电焊、电镀)特低电压(ELP)限值GB/

23、T3805-2008第5条52.安全电压额定值的等级为42,36,24,12,6V。当电气设备采用了超过24V的安全电压时,必须采取防直接接触带电体的保护措施。安全电压(GB3805-83)2.1-2.253.安全隔离变压器的安全要求:1)安全隔离变压器应用双圈变压器,严禁使用自耦变压器。2)安全电压回路的带电部分必须与较高电压回路保持电气隔离,并不得与大地、保护零(地)线或其他电气回路连接。3)安全电压插销不应带有接零(地)插头或插孔,不得与其他电压的插销座插错。4)原副边均应装设短路保护。5)安全隔离变压器的初级、铁芯、外壳均应可靠接地(零)。54.第四章间接接触电击防护保护接地保护接零双

24、重绝缘间接接触电击防护电气隔离等电位环境不导电环境漏电保护装置安全电压55.保护接地和保护接零IT小电流接地系统保护接地系统TTTN-C大电流接地系统保护接零系统TNTN-STN-C-S保护系统供电系统56.4.0三种供电系统1)中性点不接地系统2)中性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系统以上统称小电流接地系统IT保护接地系统3)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TT保护接地系统称大电流接地系统TN-CTN保护接零系统TN-STN-C-S57.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发生对地短路的情况58.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发生弧光接地的情况c59.电源中性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的系统发生对地短路时可避免发生弧光接地,所以该高阻抗(电感线圈L)

25、被称为“消弧线圈”。60.电源中性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的系统发生对地短路的情况Lc61.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三相四线系统)L1 L2L3N62.4.1保护接地4.1.1IT系统IT系统:是电源中性点不接地或通过高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当设备金属外壳意外带电时,因有保护接地系统的存在,大大限制了其对地电压,从而减少或消除了电击的危险。63.电源中性点不接地的系统64.电源中性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的系统L65.等电位环境IT系统中不同相同时漏电的情况LRARC66.等效电路UAUCRAIRCURA=RAIURC=RCI或URA+URC=UA+UC67.IT系统中每台用电设备都有

26、合格的保护接地,但各自的接地装置是互相独立的。当不同相同时漏电的情况下,如果开关不跳闸,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都带上了危险的对地电压,都能给人以致命的电击。所以,必须进行等电位连接,这时,当不同相同时漏电的情况下,短路电流将使开关跳闸,迅速切断电源,保证安全。如确有困难,不能进行等电位连接,则应安装触电保护装置。68.等电位连接LRARC69.4.1.2TT系统TT系统:是在三相四线制配电网中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直接接地的保护系统,称为保护接地系统。当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带电(相线碰壳或设备绝缘损坏而漏电)时,由于有接地保护,可以大大减少触电的危险性。70.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TT系统71.TT系统

27、某相漏电的情况RNUR72.等效电路UCRNIRU73.TT系统中,当某相漏电的情况下,如果开关不跳闸,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带上了危险的对地电压,能给人以致命的电击。RU=UCRN+R或U=IR所以,必须安装触电保护装置。74.当系统接地的形式采用TT系统时,应在各级电路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进行保护,并且各级保护应具有选择性。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第6.11条75.4.2保护接零4.2.1TN系统TN系统:是将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与工作零线相接的保护系统称作接零保护系统。在TN系统中,当某一相线直接连接设备金属外壳时,即形成单相短路。短路电流促使短路保护装置迅速动作,在规定时间内将

28、故障设备断开电源,消除电击危险。但应注意:TN系统中依靠回路阻抗分压将漏电设备故障对地电压限制在安全范围以内一般是不可能的。这些分电压均超过安全电压。故障时迅速切断电源是保护接零第一位的安全作用。76.1TN-C系统:是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完全共用的系统。(三相四线系统)77.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三相四线系统)L1 L2L3N78.2TN-S系统:是有专用保护零线(PE线),即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N线)完全分开的系统。(三相五线系统)79.TN-S系统(三相五线系统)L1L2L3NPE80.3TN-C-S系统:是干线部分保护零线与工作零线前部共用(构成PEN线),后部保护零线(PE线)与工

29、作零线(N线)分开的系统。81.TN-C-S系统L1L2L3PENNPE82.4.2.2注意: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配电网中,不允许采用TT、TN的混合系统。因为故障电流是不太大的接地电流,一般的过电流保护不能实现速断,危险状态将长时间存在。83.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配电网中,采用TT、TN的混合系统N保护接零(TN) 保护接地(TT)RRN84.等效电路UCNRNIRUN=RNI或UC=UN+UR=(RN+R)I85.4.2.3接地和接零装置的安全要求1导电的连续性;2连接可靠;3足够的机械强度;4足够的导电能力和热稳定性;5防止机械损伤;6防腐蚀;7必要的地下安装距离;8接地支线或接零支线不得

30、串联。86.4.2.4采用保护接零注意:1任何时候都应保证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的畅通。2中性点直接可靠接地,工作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3工作零线、保护零线应可靠重复接地,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重复接地的次数不小于3次。4保护零线和工作零线(单相用电设备除外)不得装设熔断器或断路器。87.5在相线截面大于25mm2时,三相四线或五线供电线路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的截面不得小于相应线路相线截面的1/2,并必须具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热稳定性。6为了保证漏电时能产生足够大的单相短路电流,使保护装置动作,线路阻抗不宜太大,因此,要求单相短路电流不得小于线路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4倍,或者不得小于线路中低

31、压断路器瞬时或延时动作电流的1.5倍。7保护接零系统中,不允许有些电气设备采用保护接地。即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配电网中,不允许采用TT和TN的混合系统。88.4.3重复接地在TN系统中,保护中性导体上一处或多处通过接地装置与大地再次连接的接地称为重复接地。作用:在保护接零电网中,重复接地起着降低漏电设备对地电压,减弱零线断线触电的危险,缩短切除故障时间和改善防雷性能等的作用。重复接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10。89.4.4工作接地工作接地:为了电路或设备达到运行要求的接地(如变压器低压中性点的接地),称为工作接地或配电系统接地。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4。90.4.5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剩余电流

32、动作保护装置又称为漏电保护装置、漏电开关、触电保安器(RCDResidualCurrentOperatedProtectiveDevice)是一种低压安全保护电器,将其安装在低压电路中,当发生漏电和触电,且达到保护装置所限定的动作电流值时,就立即在限定的时间内动作自动断开电源进行保护。91.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2005年12月1日取代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92.4.5.1RCD的作用1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单相电击事故;2用于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和设备烧毁事故;3用于检测和切断各种一相接地故障;4有的漏电保护装置还可用于过载、过压、欠压和缺相保

33、护。93.4.5.2RCD的分类:1漏电保护继电器。漏电保护继电器由零序互感器、脱扣器和输出信号的辅助接点组成。它可与大电流的自动开关配合,作为低压电网的总保护或主干路的漏电、接地或绝缘监视保护。2漏电保护开关。3漏电保护插座。是具有对漏电检测和判断并能切断回路的电源插座。4零序电流互感器+空气开关。94.4.5.3RCD的工作原理当被保护电路发生漏电或有人触电时,由于漏电电流的存在,通过TA一次侧各项负荷电流的相量和不再等于零,即IL1+IL2+IL3+IN0,产生了剩余电流,TA二次侧线圈就有感应电动势产生,此信号经中间环节进行处理和比较,当达到预定值时,使主开关分励脱扣器线圈TL通电,驱

34、动主开关GF自动跳闸,迅速切断被保护电路的供电电源,从而实现保护。95.剩余电流RCD的工作原理示意图RCDPENL1L2L396.在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中,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只作为直接接触电击事故基本防护措施的补充保护措施。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4.1.1条特别强调:安装漏电保护器不得拆除或放弃原有的安全防护措施,漏电保护只能作为电气安全防护系统中的附加保护措施。97.4.5.4RCD的主要技术参数1额定漏电动作电流2额定漏电动作时间3额定漏电不动作电流4其他参数:电源频率、额定电压、额定电流等98.4.5.5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选用1)RCD的技术条件应符合

35、有关标准的规定,并通过国家强制性产品认证。2)RCD的技术参数额定值,应与被保护线路或设备的技术参数和安装使用的具体条件相配合。3)按电气设备的供电方式选用RCD4)RCD的额定动作电流要充分考虑电气线路或设备的对地泄漏电流值5)采用分级保护方式要保证其动作特性协调配合6)根据电气设备的工作环境条件选择RCD99.7)正确选择RCD的动作参数a)手持电动工具、移动电器、家用电器等设备应优先选用剩余动作电流不大于30mA、一般型(无延时)的RCDb)单台电气机械设备,可根据其容量大小选用剩余动作电流30mA以上、100mA及以下一般型(无延时)的RCDc)电气线路的电源端,必要时应选用动作电流可

36、调和延时型的RCDd)在采用分级保护方式时,上下级RCD的动作时间差不得小于0.2Se)选用RCD的额定不动作电流,应不小于被保护设备的正常运行时泄漏电流最大值的2倍100.8)对特殊负荷和场所按其特色点选用RCDa)医用设备应优先选用剩余动作电流为10mA、一般型(无延时)的RCDb)安装在潮湿场所的电气设备应选用剩余动作电流为16-30mA一般型的RCDc)在金属物体上工作,操作手持式电动工具或使用非安全电压的行灯时,应选用剩余动作电流为10mA,一般型(无延时)的RCDd)对弧焊变压器应采用专用的防电击保护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5节101.4.5.6

37、必须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设备和场所1)在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防护中,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只作为直接接触电击事故基本防护措施的补充措施(不包括对相与相、相与N线间形成的直接接触电击事故的保护。2)当电路发生绝缘损坏造成接地故障,其故障电流小于过电流保护装置的动作电流值时,应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3)TT系统的电气线路或电气设备必须装设剩余电流保护装置作为防止电击事故的保护措施。(详见4.1.2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4.1-4.2节102.必须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设备和场所1)末端装置a)属于类的移动式电气设备及手持式电动工具b)生产用的电气设备c)施工工地的电

38、气机械设备d)安装在户外的电气装置e)临时用电的电气设备f)-j)(略)2)线路保护低压配电线路根据具体情况采取二级或三级保护时,在总电源端、分支线首端或线路末端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4.5节103.必须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设备和场所 1)建筑施工场所、临时线路的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 2)手持式电动工具(除类外)、移动式生活日用电器(除类外)、其它移动式机电设备,以及触电危险性大的用电设备,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0)16号第十二-十三条 104. 3)潮湿、高温、金属占有系数大的场所及其它导电良

39、好的场所,如机械加工、冶金、化工、船舶制造、纺织、电子、食品加工、酿造等行业的生产作业场所,以及锅炉房、水泵房、食堂、浴室、医院等辅助场所,必须安装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0)16号第十四条 105.4.5.7可不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情况具备下列条件的电气设备和场所,可不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a)使用安全电压供电的电气设备;b)在一般环境下使用的具有加强绝缘(双重绝缘)的电气设备;c)使用隔离变压器且二次侧为不接地系统的电气设备;d)具有非导电场所的电气设备;e)在没有间接接触电击危险的电气设备。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4.7节106.4.5

40、.8报警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应用对一旦发生剩余电流超过额定值切断电源时,因停电造成重大经济损失及不良社会影响的电气装置或场所,应安装报警式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如:a)公共场所的应急电源、通道照明;b)确保公共场所安全的设备;c)消防设备的电源,如消防电梯、消防水泵、消防照明等;d)防盗报警的电源;e)其他不允许停电的特殊设备和场所。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4.6节107.4.5.9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安装1)安装漏电保护器后,不能撤掉或降低对线路、设备的接地或接零保护要求及措施。2)安装时应注意区分线路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3)工作零线应接入漏电保护器,并应穿过漏电

41、保护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4)经过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零线,不得重复接地或接设备的外壳。线路的保护零线不得接入漏电保护器。108.特别重复强调,漏电保护器(RCD)安装的注意事项:1)工作零线(N线)应穿过RCD,否则,一旦三相电流不平衡,RCD将误动作。2)保护零线(PE线)不得穿过RCD,否则,一旦漏电,RCD将拒动作。3)穿过RCD的中性线不得作为保护线,否则,一旦漏电,RCD将拒动作。4)工作零线在RCD的负荷侧不得重复接地,否则,RCD将不能正常工作。109.案例锡山区某塑料厂2008年10月10日发现泡沫塑料切割机漏电,(机器钢结构麻电)请来村电工,在机器旁打了一根接地极

42、,接好接地线,(事后检查该接地极不规范,且打在水泥地上,接地不良)14日发生触电死亡事故。工厂介绍当时有进行现场抢救。该设备使用的触电保护开关是50ma,0.2s。事故原因:1)泡沫塑料切割机漏电,未修复;2)设备三相四线供电,未接零保护;3)重复接地不良;4)触电保护开关未动作。110.NL1L2L3错误接线RCD50mA0.2S剩余电流111.NL1L2L3错误接线RCD112.NL1L2L3正确接线RCDR=10113.在TN系统中,必须将TN-C系统改造为TN-C-S、TN-S系统或明局部TT系统后,才可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在TN-C-S系统中剩余电流保护装置只允许使用在N线与PE线

43、分开部分。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4.2.2.1节之b)114.PENL1L2L3接地母线正确接线RCD115.NL1L2L3错误接线RCD116. 安装漏电保护器后,不能撤掉或降低对线路、设备的接地或接零保护要求及措施。安装时应注意区分线路的工作零线和保护零线。工作零线应接入漏电保护器,并应穿过漏电保护器的零序电流互感器。经过漏电保护器的工作零线不得作为保护零线,不得重复接地或接设备的外壳。线路的保护零线不得接入漏电保护器。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安字(1990)16号第二十七条 117.RCD安装时,必须严格区分N线和PE线,三级四线式或四级四线式RCD的N

44、线应接入RCD。通过RCD的N线,不得作为PE线,不得重复接地或接设备外露可接近导体。PE线不得进入RCD。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6.3.4条118.4.5.10RCD的施工要求1)RCD标有电源侧和负荷侧时,应按规定安装接线,不得反接2)安装RCD时,应按要求,在电弧喷出方向有足够的飞弧距离3)组合式RCD其控制回路的连接,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5mm2的铜导线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6.3条119.安装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施工要求1)RCD标有电源侧和负荷侧时,应按规定安装接线,不得反接2)RCD安装后的检验项目a)用试验按钮试验3次,

45、应正确动作b)RCD带额定负荷电流分合3次均应可靠动作3)RCD的安装必须由经技术考核合格的电工负责进行4)产权所有者应保存RCD的安装及试验记录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第6.3条120.4.5.11剩余电流保护装置的运行和管理1)应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动作记录2)必须定期操作试验按钮,检查其动作特性是否正常3)用于手持电动工具和移动式电气设备和不连续使用的RCD,应在每次使用前进行试验4)电子式RCD工作年限一般为6年5)RCD动作后,经检查未发动作原因时,允许试送电一次。如再次动作,应查明原因找出故障,不得强行送电。经检查确认RCD故障时,应立即更换。严禁退出运行、私自撤除

46、或强行送电6)发生电击伤亡事故,应检查RCD的动作情况,分折原因,在未调查前,不得拆动RCD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13955-92第7节121.4.5.12漏电保护器的故障误动作:1接线错误2绝缘恶化3冲击过电压4不同步合闸5大型设备起动6偏离使用条件7保护器质量低劣8附加磁场拒动作:1接线错误2动作电流选择不当3产品质量低劣4线路绝缘阻抗降低或路线太长122.4.6等电位环境等电位的含义也就是“将设备等外壳或金属部分与地线联结”。一般用于配电室内作重复接地用,也用于住户的带洗浴设备的卫生间内,用于洗浴设备及相关插座的接地。123.4.6.1等电位连接的定义GB50057-94定义:“将分开

47、的装置、诸导电物体等用等电位连接导体或电涌保护器连接起来以减小雷电流在它们之间产生的电位差。”GB50343-2004定义:“设备和外露可导电部分的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GB50054-95定义:“使各外露导体可导电部分和装置外可导电部分电位基本相等的电气连接。”124.4.6.2接地和等电位连接安全接地也是等电位连接,它是以大地电位为参考电位的大范围的等电位连接。125.4.6.3飞机的等电位连接飞机飞行中极少发生电击事故和电气火灾,但飞机并没有接大地。飞机中的用电安全不是靠接大地,而是靠等电位连接来保证在飞机内以机身电位为基准电位来作等电位连接。126.4.6.4住宅的等电位连接住宅内

48、作总等电位连接可消除或降低这种故障电压,其效果胜过单纯的接地。因此国际电工标准IEC60364441和发达国家电气标准以及我国电气标准都将它规定为电气安全的基本要求。127.卫生间宜作局部等电位联结。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652目前在建的宾馆和高级住宅楼,卫生间必须作等电位联结对普通住宅的卫生间若有洗澡设备亦应作花费不多的等电位联结128.等电位联结端子箱129.等电位联结端子箱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物电气装置,防间接接触电击和防接地故障引起的爆炸和火灾的等电位联结、建筑物防雷和电子信息。设备防瞬态过电压及干扰等。等电位联接端子箱将建筑物(如高层住宅、医院、泳池等)内的钢筋网,配

49、电盘中的PE线端子、插座、上下水管、暖气管道,煤气管道,卫生间的金属浴盆、浴架、淋浴器扶手、电冰箱、空调、导电地板的金属网络将其联接到各自的等电位联接端子箱内的端子板上,从而构成各自的等电位体,保护人和设备的安全。130.TD-28等电位联结端子箱131.4.6.5浴室的等电位连接浴室被国际电工标准列为电击危险大的特殊场所。在我国浴室内的电击事故也屡屡发生。这是因为人在沐浴时遍体湿透,人体阻抗大大下降,沿金属管道导入浴室的1020V电压即足以使人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而致死。为此在浴室内还要按上述要求作一次等电位连接。由于如此小范围内的等电位作用,其故障时的电位差微不足道,有效地保证了人身安全。1

50、32.4.6.5浴室的等电位连接浴室被国际电工标准列为电击危险大的特殊场所。在我国浴室内的电击事故也屡屡发生。这是因为人在沐浴时遍体湿透,人体阻抗大大下降,沿金属管道导入浴室的1020V电压即足以使人发生心室纤维性颤动而致死。为此在浴室内还要按上述要求作一次等电位连接。由于如此小范围内的等电位作用,其故障时的电位差微不足道,有效地保证了人身安全。133.浴室内实施局部等电位联结的通常方式是在便于检验的位置离地约300400mm处的墙上,装一个嵌墙的内有铜质等电位联结端子板的小箱,端子板上有若干接线端子,箱面装有可上锁或用工具才能开启的小门。上述需联结的管道、构件则用卡子、抱箍、焊接等方法接出带

51、黄绿相间色标、线芯截面积不小于4mm2的铜芯绝缘导线暗敷或明敷至端子板上。134.第五章电气防火和防爆5.1概述5.1.1电气火灾和爆炸的原因1危险的温度2电火花或电弧3有可燃物4有助燃物135.在爆炸气体环境中产生爆炸必须同时存在下列条件:一、存在易燃气体、易燃液体的蒸气或薄雾,其浓度在爆炸极限以内;二、存在足以点燃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火花、电弧或高温。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12条三、有助燃物。136.(一)电气设备和导体过热1短路2过载3接触不良4铁芯发热5散热不良137.(二)电火花和电弧电火花是电极间的击穿放电现象,一般电火花的温度都很高,特别是电弧,温

52、度可达30006000,会引起燃烧。还能使金属熔化、飞溅,构成危险的点火源。(1)工作火花(2)事故火花138.5.1.2电气设备发生火灾和爆炸的原因(一)电动机发生火灾的原因1)违反操作规程及维修保养不夠2)线圈的匝间、相间或对地短路3)绝缘受损、受潮,遇到过电压时绝缘被击穿4)过负荷运行,电流增大,温度升高,绝缘损坏5)缺相运行6)转子电刷火花7)轴承损坏、发热起火或转子碰定子139.(二)油浸变压器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1)线圈的绝缘层在安装、检修时被碰坏2)油受潮或变质,漏油、油面太低3)线圈的匝间、相间、层间或对地短路4)过负荷运行,引起线圈发热燃烧5)绝缘套管(裂纹或污秽)发生闪络或电

53、弧引起着火6)小动物跨接引起短路7)分接开关动触点跨接引起线圈短路140.(三)油开关发生火灾爆炸的原因1)油面过高或过低2)油受潮、老化或变质,漏油、油面太低3)绝缘套管(裂纹或污秽)发生闪络或电弧引起着火4)小动物跨接引起短路(四)照明灯具发生火灾的原因(五)电热器具发生火灾的原因141.5.1.3供电线路电缆发生火灾的原因1短路2过载3接触不良4绝缘损坏5散热不良142.5.2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的划分气体、蒸气爆炸0区1区2区危险环境粉尘、纤维爆炸10区11区危险环境火灾危险环境21区22区23区143.爆炸危险场所划分类爆炸气体环境0区1区2区可燃性粉尘环境20区21区22区危险场所电

54、气防爆安全规范AQ3009-2007第4.2.2条注:本课件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编写144.5.2.1气体、蒸气爆炸危险环境爆炸性气体环境应根据爆炸性气体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一、0区: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二、1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三、2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注:正常运行是指正常的开车、运转、停车,易燃物质产品的装卸,密闭容器盖的开闭,安全阀、排放阀以及所有工厂设备都在其设计参数范围内工作的状态。爆炸和火

55、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2.1条145.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一、没有释放源并不可能有易燃物质侵人的区域;二、易燃物质可能出现的最高浓度不超过爆炸下限值的10;三、在生产过程中使用明火的设备附近,或炽热部件的表面温度超过区域内易燃物质引燃温度的设备附近;四、在生产装置区外,露天或开敞设置的输送易燃物质的架空管道地带,但其阀门处按具体情况定。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22条146.1)0区(0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连续出现或长时间出现或短时间频繁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除有危险物质的封闭空间(如密闭容器内部空

56、间、固定顶液体贮罐内部空间等)以外,很少存在0区。147.2)1区(1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预计周期性出现或偶然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和薄雾的区域。3)2区(2级危险区域)指正常运行时不出现,即使出现也只是短时间偶尔出现爆炸性气体,蒸气或薄雾的区域。148.5.2.2粉尘、纤维爆炸危险环境爆炸性粉尘环境应根据爆炸性粉尘混合物出现的频繁程度和持续时间,按下列规定进行分区。110区(10级危险区域)连续出现或长期出现爆炸性粉尘环境;211区(11级危险区域)有时会将积留下的粉尘扬起而偶然出现爆炸性粉尘混合物的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321条149.符合下列条件之

57、一时,可划为非爆炸危险区域:一、装有良好除尘效果的除尘装置,当该除尘装置停车时,工艺机组能联锁停车;二、设有为爆炸性粉尘环境服务,并用墙隔绝的送风机室,其通向爆炸性粉尘环境的风道设有能防止爆炸性粉尘混合物侵入的安全装置,如单向流通风道及能阻火的安全装置;三、区域内使用爆炸性粉尘的量不大,且在排风柜内或风罩下进行操作。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323条150.5.2.3火灾危险区域的划分:1)21区:具有闪点高于环境温度的可燃液体,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的环境2)22区:具有悬浮状、堆积状的可燃粉尘或可燃纤维,虽不可能形成爆炸混合物,但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

58、环境3)23区:具有固体状可燃物质,在数量和配置上能引起火灾危险的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2.1条151.在火灾危险环境中能引起火灾危险的可燃物质宜为下列四种:一、可燃液体:如柴油、润滑油、变压器油等。二、可燃粉尘:如铝粉、焦炭粉、煤粉、面粉、合成树脂粉等。三、固体状可燃物质:如煤、焦炭、木等。四、可燃纤维:如棉花纤维、麻纤维、丝纤维、毛纤维、木质纤维、合成纤维等。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1.2条152.5.3防火防爆措施5.3.1在爆炸性气体环境中应采取下列防止爆炸的措施:一、首先应使产生爆炸的条件同时出现的可能性减到

59、最小程度。二、工艺设计中应采取消除或减少易燃物质的产生及积聚的措施:1工艺流程中宜采取较低压力和温度,将易燃物质限制在密闭容器内;2工艺布置应限制和缩小爆炸危险区域的范围,并宜将不同等级的爆炸危险区,或爆炸危险区与非爆炸危险区分隔在各自的厂房或界区内;3在设备内可采用以氮气或其它惰性气体覆盖的措施;4宜采取安全联锁或事故时加入聚合反应阻聚剂等化学药品的措施。153.三、防止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形成,或缩短爆炸性气体混合物滞留时间,宜采取下列措施:1工艺装置宜采取露天或开敞式布置;2设置机械通风装置;3在爆炸危险环境内设置正压室;4对区域内易形成和积聚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地点设置自动测量仪器装置,当

60、气体或蒸气浓度接近爆炸下限值的50时,应能可靠地发出信号或切断电源。四、在区域内应采取消除或控制电气设备线路产生火花、电弧或高温的措施。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3.8条第213条154.5.3.2有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设备选择1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1)隔爆型电气设备:标志“d”(2)增安型电气设备:标志“e”(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标志“i”(4)正压型电气设备:标志“p”正压通风型正压补偿型(5)充油型电气设备:标志“0”(6)充砂型电气设备:标志“q”(7)无火花型电气设备:标志“x”(8)特殊型电气设备:标志“s”155.2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应符合

61、下列规定:一、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电力设计宜将正常运行时发生火花的电气设备,布置在爆炸危险性较小或没有爆炸危险的环境内。二、在满足工艺生产及安全的前提下,应减少防爆电气设备的数量。三、爆炸性气体环境内设置的防爆电气设备,必须是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产品。四、不宜采用携带式电气设备。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1条156.3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设备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一、根据爆炸危险区域的分区、电气设备的种类和防爆结构的要求,应选择相应的电气设备。二、选用的防爆电气设备的级别和组别,不应低于该爆炸性气体环境内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级别和组别。当存在有两种以上易燃物质形成的爆炸性

62、气体混合物时,应按危险程度较高的级别和组别选用防爆电气设备。三、爆炸危险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应符合周围环境内化学的、机械的、热的、霉菌以及风沙等不同环境条件对电气设备的要求。电气设备结构应满足电气设备在规定的运行条件下不降低防爆性能的要求。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2条157.4当选用正压型电气设备及通风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通风系统必须用非燃性材料制成,其结构应坚固,连接应严密,并不得有产生气体滞留的死角;二、电气设备应与通风系统联锁。运行前必须先通风,并应在通风量大于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容积的5倍时,才能接通电气设备的主电源;三、在运行中,进入电气设备及

63、其通风系统内的气体,不应含有易燃物质或其它有害物质;四、在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运行中,其风压不应低于50Pa。当风压低于50Pa时,应自动断开电气设备的主电源或发出信号;五、通风过程排出的气体,不宜排入爆炸危险环境;当采取有效地防止火花和炽热颗粒从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吹出的措施时,可排入2区空间;六、对于闭路通风的正压型电气设备及其通风系统,应供给清洁气体;七、电气设备外壳及通风系统的小门或盖子应采取联锁装置或加警告标志等安全措施;八、电气设备必须有一个或几个与通风系统相连的进、排气口。排气口在换气后须妥善密封。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4条158.5.3.3火

64、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1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装置1)火灾危险环境的电气设备和线路,应符合周围环境化学的、机械的、热的、霉菌及风沙等环境条件对电气设备的要求。2)在火灾危险环境内,正常运行时有火花和和外壳表面温度较高的电气设备,应远离可燃物质。3)在火灾危险环境内,不宜使用电热器。当生产要求必须使用电热器时,应将其安装在非燃材料的底板上。4)在火灾危险环境内,应根据区域等级和使用条件,选择相应类型的电气设备。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3条159.2火灾危险环境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1)为防止电气设备或线路因绝缘损坏形成接地故障引起电气火灾,应装设当接地故障电流超过预定值时

65、,能发出报警信号或自动切断电源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2)为防止电气火灾而安装的剩余电流动作电气火灾监控系统时,应对建筑物内防火区域作出合理的分布设计,确定适当的控制保护范围。3)为防止电气火灾而安装的剩余电流动作电气火灾监控系统,其剩余动作电流的预定值和预定动作时间,应满足分级保护的动作特性相配合的要求。剩余电流动作保护装置安装和运行GB13955-2005第4.3节160.5.3.3变、配电所和控制室应符合下列要求1气体爆炸环境一、变电所、配电所(包括配电室,下同)和控制室应布置在爆炸危险区域范围以外,当为正压室时,可布置在1区、2区内。二、对于易燃物质比空气重的爆炸性气体环境,位于1区、2区

66、附近的变电所、配电所和控制室的室内地面,应高出室外地面06m。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7条161.2电压为10kV及以下的变电所、配电所,不宜设在有火灾区域的正上面或正下面。若与火灾危险区域的建筑物毗连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电压为110kV配电所可通过走廊或套间与火灾危险环境的建筑物相通,通向走廊或套间的门应为难燃烧体的。二、变电所与火灾危险环境建筑物共用的隔墙应是密实的非燃烧体。管道和沟道穿过墙和楼板处,应采用非燃烧性材料严密堵塞。三、变压器室的门窗应通向非火灾危险环境。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3.5条162.3露天安

67、装的变压器或配电装置的外廓距火灾危险环境建筑物的外墙在10m以内时,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火灾危险环境靠变压器或配电装置一侧的墙应为非燃烧体的;二、在变压器或配电装置高度加3m的水平线上,其宽度为变压器或配电装置外廓两侧各加3m的墙上,可安装非燃烧体的装有铁丝玻璃的固定窗。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3.7条163.4采用架空电力线路进出厂区的总变配电所,应布置在厂区边缘。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第4.2.9条164.5布置在装置内的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所、化验室、办公室等的布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控制室宜设在建筑物的底层;2.平面布置位

68、于附加2区的办公室、化验室室内地面及控制室、机柜间、变配电所的设备层地面应高于室外地面,且高差不应小于0.6m;3.控制室、机柜间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应为无门窗洞口、耐火极限不低于3h的不燃烧材料实体墙;4.化验室、办公室等面向有火灾危险性设备侧的外墙宜为无门窗洞口不燃烧材料实体墙。当确需设置门窗时,应采用防火门窗;5.控制室或化验室的室内不得安装可燃气体、液化烃和可燃液体的在线分析仪器。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第5.2.18条165.6压缩机或泵等的专用控制室或不大于10kV的专用变配电所,可与该压缩机房或泵房等共用一幢建筑物,但专用控制室或变配电所的门窗应

69、位于爆炸危险区范围之外,且专用控制室或变配电所与该压缩机房或泵房等的中间隔墙应为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第5.3.7条166.7集中控制室设置非防爆仪表及电气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位于爆炸危险范围以外。2含有甲、乙类油品、可燃气体的仪表引线不得直接引入室内。仪表控制间设置非防爆仪表及电气设备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在使用或生产天然气凝液和液化石油气的场所,仪表控制间室内地坪宜比室外地坪高0.6m。2含有甲、乙类油品和可燃气体的仪表引线不宜直接引入室内。3当与甲、乙类生产厂房毗邻时,应采用无门窗洞口的防火墙隔开。当必须在防火墙上开窗时,应设固定甲

70、级防火窗。石油天然气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183-2004第6.1.26.1.3条167.5.3.4电气线路防火防爆措施1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线路(1)电缆、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500V(2)低压电缆、导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负载额定电流的125%(3)爆炸危险场所,禁止使用绝缘导线明敷设(4)工作零线应与相线同样绝缘,并穿在同一护套或管子内(5)在1区内电缆线路严禁有中间接头,在2区内不应有中间接头。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10条168.2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电气线路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1当易燃物质

71、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措施。2当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宜在较低处敷设或电缆沟敷设。3电气线路宜在有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的墙外敷设。二、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和钢管,所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三、当电气线路沿输送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栈桥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沿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2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在管道上方;比空气轻时,在管道的下方。四、敷设电气线路时宜避开可能受到机械损伤、振动、腐蚀以及可能受热的地方,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五、在爆炸性气体环境

72、内,低压电力、照明线路用的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必须不低于工作电压,且不应低于500V。工作中性线的绝缘的额定电压应与相线电压相等,并应在同一护套或管子内敷设。六、在1区内单相网络中的相线及中性线均应装设短路保护,并使用双极开关同时切断相线及中性线。七、在1区内应采用铜芯电缆;在2区内宜采用铜芯电缆,当采用铝芯电缆时,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有可靠的铜铝过渡接头等措施。八、选用电缆时应考虑环境腐蚀、鼠类和白蚁危害以及周围环境温度及用电设备进线盒方式等因素。在架空桥架敷设时宜采用阻燃电缆。九、对310kV电缆线路,宜装设零序电流保护;在1区内保护装置宜动作于跳闸;在2区内宜作用于信号。爆炸和火灾危

73、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8条(以下四页重复)169.2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电气线路应在爆炸危险性较小的环境或远离释放源的地方敷设。1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电气线路应在较高处敷设或直接埋地;架空敷设时宜采用电缆桥架;电缆沟敷设时沟内应充砂,并宜设置排水措施。2当易燃物质比空气轻时,电气线路宜在较低处敷设或电缆沟敷设。3电气线路宜在有爆炸危险的建、构筑物的墙外敷设。170.2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二、敷设电气线路的沟道、电缆和钢管,所穿过的不同区域之间墙或楼板处的孔洞,应采用非燃性材料严密堵塞。三、当电气线路沿输送易燃气体或液体的管道栈桥

74、敷设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沿危险程度较低的管道一侧;2当易燃物质比空气重时,在管道上方;比空气轻时,在管道的下方。171.2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四、敷设电气线路时宜避开可能受到机械损伤、振动、腐蚀以及可能受热的地方,不能避开时,应采取预防措施。五、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内,低压电力、照明线路用的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必须不低于工作电压,且不应低于500V。工作中性线的绝缘的额定电压应与相线电压相等,并应在同一护套或管子内敷设。六、在1区内单相网络中的相线及中性线均应装设短路保护,并使用双极开关同时切断相线及中性线。172.2爆炸性气体环境电气线路应符合下列要求:七、在1区内应采

75、用铜芯电缆;在2区内宜采用铜芯电缆,当采用铝芯电缆时,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应有可靠的铜铝过渡接头等措施。八、选用电缆时应考虑环境腐蚀、鼠类和白蚁危害以及周围环境温度及用电设备进线盒方式等因素。在架空桥架敷设时宜采用阻燃电缆。九、对310kV电缆线路,宜装设零序电流保护;在1区内保护装置宜动作于跳闸;在2区内宜作用于信号。173.3除本质安全系统的电路外,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内电缆配线的技术要求,应符合有关规定。明设塑料护套电缆,当其敷设方式采用能防止机械损伤的电缆槽板、托盘或桥架方式时,可采用非铠装电缆。在易燃物质比空气轻且不存在会受鼠、虫等损害情形时,在2区电缆沟内敷设的电缆可采用非铠装电

76、缆。铝芯绝缘导线或电缆的连接与封端应采用压接、熔焊或钎焊,当与电气设备(照明灯具除外)连接时,应采用适当的过渡接头。在1区内电缆线路严禁有中间接头,在2区内不应有中间接头。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10条174.4除本质安全系统的电路外,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内电压为1000V以下的钢管配线的技术要求:1)钢管应采用低压流体输送用镀锌焊接钢管。2)为了防腐蚀,钢管连接的螺纹部分应涂以铅油或磷化膏。3)在可能凝结冷凝水的地方,管线上应装设排除冷凝水的密封接头。4)与电气设备的连接处宜采用挠性连接管。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

77、11条175.5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内钢管配线的电气线路必须作好隔离密封,且应符合下列要求。一、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内,下列各处必须作隔离密封:1当电气设备本身的接头部件中无隔离密封时,导体引向电气设备接头部件前的管段处;2直径50mm以上钢管距引入的接线箱450mm以内处,以及直径50mm以上钢管每距15m处;3相邻的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之间;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与相邻的其它危险环境或正常环境之间。进行密封时,密封内部应用纤维作填充层的底层和隔层,以防止密封混合物流出,填充层的有效厚度必须大于钢管的内径。二、供隔离密封用的连接部件,不应作为导线的连接或分线用。爆炸和火灾危险

78、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12条176.6在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2区内,绝缘导线和电缆截面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导体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熔断器熔体额定电流的125倍,和自动开关长延时过电流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25倍(本款2项情况除外)。二、引向电压为1000V以下鼠笼型感应电动机支线的长期允许载流量,不应小于电动机额定电流的125倍。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13条177.7火灾危险环境电气线路的设计和安装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在火灾危险环境内,可采用非铠装电缆或钢管配线明敷设。在火灾危险环境21区或23区内,可采用硬塑料管配线。在火灾危

79、险环境27区内,当远离可燃物质时,可采用绝缘导线在针式或鼓形瓷绝缘子上敷设。沿未抹灰的木质吊顶和木质墙壁敷设的以及木质闷顶内的电气线路应穿钢管明设。二、在火灾危险环境内,电力、照明线路的绝缘导线和电缆的额定电压,不应低于线路的额定电压,且不低于500V。三、在火灾危险环境内,当采用铝芯绝缘导线和电缆时,应有可靠的连接和封端。四、在火灾危险环境21区或22区内,电动起重机不应采用滑触线供电;在火灾危险环境23区内,电动起重机可采用滑触线供电,但在滑触线下方不应堆置可燃物质。五、移动式和携带式电气设备的线路,应采用移动电缆或橡套软线。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3.8

80、条178.8倒杆距离:lOkV及以下架空线路严禁跨越爆炸性气体环境,架空线路与爆炸性气体环境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杆塔高度的15倍。在特殊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后,可适当减少距离。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14条10kV及以下架空线路严禁跨越火灾危险区域。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3.8条地区架空电力线路,严禁穿越生产区。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第416条179.架空电力线路(中心线)与液化烃罐组(罐外壁),甲、乙类液体罐组(罐外壁),甲、乙类工艺装置或设施(外缘)的防火间距为1.5倍塔杆高度;与可能携带可燃

81、液体的高架火距(火距中心)的防火间距为80米。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表4.1.9甲类厂房、甲类仓库,可燃材料堆垛,甲、乙类液体储罐,液化石油气储罐,可燃、助燃气体储罐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1.5倍,丙类液体储罐与架空电力线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电杆(塔)高度的1.2倍。35kV以上的架空电力线与单罐容积大于200m3或总容积大于1000m3的液化石油气储罐(区)的最近水平距离不应小于40.0m,当储罐为地下直埋式时,架空电力线与储罐的最近水平距离可减小50%。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第11.2.1条180.5.3.4爆炸性气体环

82、境接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按有关电力设备接地设计技术规程规定不需要接地的下列部分,在爆炸性气体环境内仍应进行接地:1在不良导电地面处,交流额定电压为380V及以下和直流额定电压为440V及以下的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2在干燥环境,交流额定电压为127V及以下,直流电压为1lOV及以下电气设备正常不带电的金属外壳;3安装在已接地的金属结构上的电气设备。181.二、在爆炸危险环境内,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爆炸性气体环境1区的所有电气设备以及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内除照明灯具以外的其它电气设备,应采用专门的接地线。该接地线若与相线敷设在同一保护管内时,应具有与相线相等的绝缘。此时爆炸

83、性气体环境的金属管线,电缆的金属包皮等,只能作为辅助接地线。爆炸性气体环境2区内的照明灯具,可利用有可靠电气连接的金属管线系统作为接地线,但不得利用输送易燃物质的管道。182.三、接地干线应在爆炸危险区域不同方向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四、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与防止直接雷击的独立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应分开设置,与装设在建筑物上防止直接雷击的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可合并设置;与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亦可合并设置。接地电阻值应取其中最低值。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2515条183.火灾危险环境接地设计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在火灾危险环境内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应可靠接地。二、接地干线应

84、不少于两处与接地体连接。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892第4.3.9条184.5.3.5保持电气设备正常运行1保持电压、电流、温升等不超过允许值2保持电气设备绝缘良好3保持各导电部分连接可靠接触良好。4保持电气设备清洁185.5.4电气灭火:5.4.1电气火灾的特点:1)着火后电气设备和线路可能是带电的,如不注意,即可能引起触电事故;2)有些电气设备(如电力变压器、多油断路器等)本身充有大量的油,可能发生喷油甚至爆炸事故。186.5.4.2带电火灾的危险:1)触电危险;2)电气设备短路;3)电气线路断路,使金属构架、地面带电,导致触电危险。187.5.4.3电气火灾的断电:

85、1)电气火灾的断电宜远方操作;2)着火后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下降,手动拉闸时应使用绝缘工具操作3)先操作开关,后操作闸刀;4)应防止断电影响灭火工作;5)剪断电线时,剪断位置应靠近电源端支持物,非同相电线应在不同部位剪断。188.5.4.4带电灭火的安全要求:1)使用不导电灭火剂的灭火器:二氧化碳、四氯化碳、干粉;采用喷雾水枪;2)人体与带电体保持必要的安全距离用不导电灭火剂的灭火器灭火:35KV应大于1m,10KV应大于0.6m3)如遇导线断落地面,要划出8m警戒区以防跨步电压伤人。189.5.4.5充油设备灭火的安全要求:1)设备外部起火,使用不导电灭火剂的灭火器,应站在上风侧;2)喷油燃

86、烧、火势较大,应切断电源,坑内、储油池、地面油火可用泡沫灭火,要防止燃烧的油流入电缆沟而顺势蔓延;3)电缆沟内油火只能用泡沫覆盖扑火。190.5.4.6旋转电器灭火的安全要求:发电机、电动机等旋转电器着火时,为防止轴和轴承变形,可令其缓慢转动,用喷雾水灭火,使其均匀冷却。也可用不导电灭火剂的灭火器或蒸汽灭火。不宜用干粉、黄沙等灭火,以免损坏设备的绝缘。191.第六章防雷雷击是一种自然放电现象,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因云层分别带有正、负电荷,当累积到一定程度,其电场强度2530kv/cm时,发生激烈的放电,出现强烈的闪光。放电时,温度高达20000,空气受热急剧膨胀,发生爆炸的轰鸣声,形成闪电与雷鸣

87、。192.6.1雷电的种类1直击雷若雷云较低,周边无异性电荷的雷云,使与地面凸出物上感应出异性电荷,造成雷云与地面凸出物之间的放电,称为直击雷。193.2感应雷:(1)静电感应:积云接近地面时,地面凸出物顶部感应出大量异性电荷,在积云与其他部位或其他雷云放电后,凸出物顶部电荷失去束缚,以雷波的形式高速传播形成的。(2)电磁感应:发生雷击后,雷电流在周围空间产生迅速变化的强磁场在附近的金属导体上感应出很高的电压形成的。194.3球形雷:是由特殊的带电气体形成的。在雷电时形成发红光或白光的火球,其直径约为20cm(也有达10m的)其运动速度约为2m/s。在雷雨季节,它可能从门、窗、烟囱等通道侵入室

88、内。195.4雷电侵入波:由于雷击而在架空线路或空中金属管道上产生的冲击电压,沿线路或管道的两个方向迅速传播的雷电波,其传播速度为300m/us;在电缆中为150m/us。它常常危及到人身安全和损坏电气设备。196.6.2雷电的危害由于雷电具有极高的冲击电压与强大电流,破坏力很大雷电造成的人员伤亡,已使其成为中国仅次于暴雨洪涝、气象地质灾害之后名列第三的气象灾害,中国每年因雷电造成的经济损失高达亿元以上。197.1电效应:(1)冲击电压能击毁绝缘,烧断电线,劈裂电杆,造成大面积停电;绝缘损坏引起短路,导致火灾或爆炸事故。(2)反击:接地导体因雪地而导致电位升高,向带电导体或与绝缘的其他金属物放

89、电的现象。会引起绝缘破坏,造成高压窜入低压系统,可能直接导致接触电压或跨步电压触电事故,可使金属管道烧穿,甚至造成易燃易爆物品着火和爆炸。(3)电磁效应:雷电流会在它的周围空间产生强大而变化的磁场,处于这种电磁场中的导体就会感应出很高的电动势。这种强大的感应电动势可以使闭合回路的金属导体产生很大的感应电流,引起发热及其他破坏。198.2热效应:巨大的雷电流(几十至几百千安)通过导体,在极短的时间内转换成大量的热能。雷击点的发热量约为5002000J,造成易爆物品燃烧,或造成金属熔化、飞溅而引起火灾或爆炸事故。3机械效应:当巨大的雷电流通过被击物时,物体缝隙中的气体剧烈膨胀,缝隙中的水分也急剧蒸

90、发为大量气体,在物体内部出现强大的机械压力,致使被击物体遭受严重破坏或发生爆炸。上述现象是综合出现的,尤以引发爆炸、火灾最为严重。199.6.3防雷措施6.3.0建筑物的防雷分类第一类防雷建筑物: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200.第二类防雷建筑物: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

91、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五、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六、具有2区或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20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二、预计雷击次数大

92、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2

93、.0.22.0.4条202.6.3.1防直击雷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3.1.1条装设避雷针、避雷线、避雷网、避雷带是防直击雷的主要措施。203.第二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其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按本规范附录二的规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井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10m10m或12m8m的网格。所有避雷针应采用避雷带相互连接。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并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18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

94、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18m。每根引下线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防直击雷接地宜和防雷电感应、电气设备等接地共用同一接地装置,并宜与埋地金属管道相连;当不共用、不相连时,两者间在地中的距离不应小于2m。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3.3.13.3.3条204.第三类防雷建筑物的防雷措施1)第三类防雷建筑物防直击雷的措施,宜采用装设在建筑物上的避雷网(带)或避雷针或由这两种混合组成的接闪器。避雷网(带)应定沿屋角屋脊、屋檐和檐角等易受雷击的部位敷设。并应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20m20m或24m16m的网格。平屋面的建筑物,当其宽度不大于20m时,可仅沿

95、周边敷设一圈避雷带。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3.4.1条205.2)建筑物宜利用钢筋混凝士屋面板、梁、柱和基础的钢筋作为接闪器、引下线和接地装置。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3.4.3条引下线不应少于两根,但周长不超过25m且高度不超过40m的建筑物可只设一根引下线。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应大于25m。当仅利用建筑物四周的钢柱或柱子钢筋作为引下线时,可按跨度设引下线,但引下线的平均间距不应大于25m。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3.4.7条206.6.3.2防雷电感应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部分(本规范第203条四、五、六款所

96、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施。装有防雷装置的建筑物,在防雷装置与其它设施和建筑物内人员无法隔离的情况下,应采取等电位连接。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3.1.13.1.2条将建筑物内的金属设备、金属管道、结构钢筋等接地。207.第一类防雷建筑物防雷电感应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建筑物内的设备、管道、构架、电缆金属外皮、钢屋架、钢窗等较大金属物和突出屋面的放散管、风管等金属物,均应接到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上。金属屋面周边每隔1824m应采用引下线接地一次。现场浇制的或由预制构件组成的钢筋混凝士屋面,其钢筋宜绑扎或焊接成闭合回路,并应每隔1824m采用引下线接

97、地一次。二、平行敷设的管道、构架和电缆金属外皮等长金属物,其净距小于100mm时应采用金属线跨接,跨接点的间距不应大于30m;交叉净距小于100mm时,其交叉处亦应跨接。当长金属物的弯头、阀门、法兰盘等连接处的过渡电阻大于003时,连接处应用金属线跨接。对有不少于5根螺栓连接的法兰盘,在非腐蚀环境下,可不跨接。三、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应和电气设备接地装置共用,其工频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防雷电感应的接地装置与独立避雷针、架空避雷线或架空避雷网的接地装置之间的距离应不小于3m。屋内接地干线与防雷电感应接地装置的连接,不应少于两处。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3.2.2条208.6

98、.3.3防雷电侵入波1变配电装置的保护:装设避雷器2低压线路终端保护:接地保护架空线路的终端应装设一组避雷器有电缆进线的架空线路,架空线路终端装设避雷器;在电缆两端,其金属外皮均应接地3架空管道上雷电侵入波的保护:接地保护209.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应符合下列要求:一、对电缆进出线,应在进出端将电缆的金属外皮、钢管等与电气设备接地相连。当电缆转换为架空线时,应在转换处装设避雷器;避雷器、电缆金属外皮和绝缘子铁脚、金具等应连在一起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二、对低压架空进出线,应在进出处装设避雷器并与绝缘子铁脚、金具连在一起接到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当多回路架空进出线时,可仅在母线或总配

99、电箱处装设一组避雷器或其它型式的过电压保护器,但绝缘子铁脚、金具仍应接到接地装置上。三、进出建筑物的架空金属管道,在进出处应就近接到防雷或电气设备的接地装置上或独自接地,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宜大于30。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3.4.9条210.6.3.4人身防雷措施雷雨时,雷云对人体放电和二次放电都可能造成电击1应尽量少在户外或野外逗留2宜进入有防雷设施的建筑物3应离开建筑物或高大树木的树干8米4应尽量远离小山、水边、金属杆塔5在户内应拔掉家用电器电源,离开电器设备、线路1.5米6应关闭门窗,防止球型雷进入室内211.6.3.5石油化工企业的防雷措施工艺装置内露天布置的塔、容

100、器等,当顶板厚度等于或大于4mm时,可不设避雷针、线保护,但必须设防雷接地。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第9.2.2条可燃气体、液化烃、可燃液体的钢罐必须设防雷接地,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甲B、乙类可燃液体地上固定顶罐,当顶板厚度小于4mm时,应装设避雷针、线,其保护范围应包括整个储罐;2.丙类液体储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应设防感应雷接地;3.浮顶罐及内浮顶罐可不设避雷针、线,但应将浮顶与罐体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mm2的软铜线作电气连接;4.压力储罐不设避雷针、线,但应作接地。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第9.2.3条212.6.4防雷装置完整的一套

101、防雷装置都是由接闪器、引下线、接地装置三部分组成。1)接闪器接闪器是专门直接接受雷击的金属导体。利用其高出被保护物的突出地位,把雷电引向自身,并通过引下线和接地装置,把雷电流泻入大地。213.避雷针宜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其直径不应小于下列数值:针长1m以下:圆钢为12mm;管为20mm。针长12m:圆钢为16mm;钢管为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20mm;钢管为40mm。避雷网和避雷带宜采用圆钢或扁钢,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4.1.14.1.2条214.2)引下线引下线宜采用圆

102、钢或扁钢,宜优先采用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8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48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引下线应沿建筑物外墙明敷,并经最短路径接地;建筑艺术要求较高老可暗敷,但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80mm2。建筑物的消防梯、钢柱等金属构件宜作为引下线,但其各部件之间均应连成电气通路。采用多根引下线时,宜在各引下线上于距地面03m至18m之间装设断接卡。当利用混凝士内钢筋、钢柱作为自然引下线并同时采用基础接地体时,可不设断接卡,但利用钢筋作引下线时应在室内外的适当地点设若干连接板,该连接板可供测量、接人工接地体和作等电位连接用。当仅利用钢筋作引下线并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

103、,应在每根引下线上于距地面不低于03m处设接地体连接板。采用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接地体时应设断接卡,其上端应与连接板或钢柱焊接。连接板处宜有明显标志。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4.2.14.2.4条215.3)接地装置埋于土壤中的人工垂直接地体宜采用角钢、钢管或圆钢;埋于土壤中的人工水平接地体宜采用扁钢或圆钢。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0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2,其厚度不应小于4mm:角钢厚度不应小于4mm:钢管壁厚不应小于35mm。在腐蚀性较强的土壤中,应采取热镀锌等防腐措施或加大截面。接地线应与水平接地体的截面相同。人工垂直接地体的长度宜为2.5m。人工垂直接地体间的距离及

104、人工水平接地体间的距离宜为5m,当受地方限制时可适当减小。人工接地体在土壤中的埋没深度不应小于05m。接地体应远离由于砖窑、烟遣等高温影响使土壤电阻率升高的地方。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第4.3.14.3.3条216.6.4.1石油设备的防雷装置石油设备应采用防雷接地。防雷接地、防静电接地和电气设备接地宜共用同一接地装置。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95第3.5条液体石油产品静电安全规程GB13348-92第4.1条金属油罐必须作环型防雷接地,其接地点不应少于两处,其间弧形距离不应大于30m。接地体距罐壁的距离应大于3m,当罐顶装有避雷针或利用罐体作接闪器时,每

105、一接地点的冲击接地电阻不应大于10。浮顶金属油罐可不装设防直击雷设备,但必须用两根截面不小于25mm2的软铜绞线将浮船与罐体作电气连接。其连接点不应小于两处,连接点沿油罐周长的间距不应大于30m。浮顶油罐的密封结构,宜采用耐油导静电材料制品。金属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等金属附件必须保持等电位连接。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95第4.1.3-4.1.5条217.6.4.2非金属油罐的防雷装置贮存易燃、可燃油器的非金属油罐应装设独立避雷针(网)或半导体消雷器等防直击雷设备。独立避雷针与被保护物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3m,并应有独立的接地电阻,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得小于1

106、0。避雷网应用直径不小于8mm的圆钢或截面不小于244mm的扁钢制成,网格不宜大于66m;避雷网引下线不得少于2根,并沿四周均匀或对称布置,其间距不得大于18m,接地点不得少于两处。非金属油罐必须装设阻火器和呼吸阀。油罐的阻火器、呼吸阀、量油孔、人孔、透光孔、法兰等金属附件必须严密并作接地。它们必须在防直击雷装置的保护范围内。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15599-95第4.2条218.6.4.3输油管路的防雷装置输油管路可用其自身作接闪器,其法兰、阀门的连接处,应设金属跨接线。当法兰用5根以上螺栓连接时,法兰可不用金属线跨接,但必须构成电气通路。管路系统的所有金属件,包括护套的金属包覆层必

107、须接地。管路两端和每隔200-300m处,以及分支处、拐弯处均应有一处接地,接地点宜设在管墩处,其冲击接地电阻不得大于10。可燃性气体放空管路必须装设避雷针,避雷针的保护范围应高管口不小于2m,避雷针距管口的水平距离不得小于3m。石油与石油设施雷电安全规范GB 15599-95 第 4.6 条219.6.4.4电子设备雷电防护电涌保护器(SurgeprotectionDevice)是电子设备雷电防护中不可缺少的一种装置,过去常称为“避雷器”或“过电压保护器”英文简写为SPD.电涌保护器的作用是把窜入电力线、信号传输线的瞬时过电压限制在设备或系统所能承受的电压范围内,或将强大的雷电流泄流入地,保

108、护被保护的设备或系统不受冲击而损坏。220.6.5雷电的研究和应用6.5.1“风筝试验”1752年6月,本杰明.富兰克福在费城完成了著名的“风筝试验”。从实验知道了雷暴云带有电荷。此后,许多科学家投身于雷电研究,发展出一套雷电观测、研究、防范的科学体系。221.6.5.2火箭引雷通过一枚小型火箭将雷电人为引到地面,从而近距离的研究雷电。1974年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用防爆小火箭进行人工引雷尝试。2005年起中国科学院引雷试验小组在滨州开展试验。目前,只有法国、美国、中国、日本和巴西拥有这项技术。222.6.5.3雷电的能量地球上每天有800万次雷电。一次闪电,云层和大地之间的电压可达1亿伏,

109、电流强度可达10万安培,闪电的长度可达1万米。雷电是一种强大的能源。但闪电持续的时间很短,一般是1秒左右。一次闪电的能量并不多。223.6.5.4引雷蓄电?能否将雷电的能量安全地引导到地面上来,在人工可控的状态下服务于人类?现在,人类有这样的设想:通过火箭引雷蓄电!然而,真要让雷电服务于人类,还任重道远。224.第七章防静电7.1静电的起因两个物质之间存在运动或摩擦,会产生静电。静电荷通过多种途径产生、积累、泄漏以至消失。静电荷积累到一定的程度就会引起静电放电,产生危害。225.液体电阻率对静电产生量的影响电阻率为1011.m的液体最容易产生静电。电阻率小于108.m的液体,由于其静电容易泄漏

110、,因此不容易积累静电。电阻率大于1013.m的液体,由于所含离子少,不容易产生静电。226.7.2静电的危害1)爆炸和火灾2)电击、二次伤害3)妨碍生产227.7.3防静电措施1接地和泄漏2静电中和法(1)感应中和器(2)高压中和器(3)放射线中和器(4)离子流中和器3防止静电放电和人体带电228.7.3.1减少静电荷产生a.对接触起电的有关物料,应尽量选用在带电序列中位置较邻近的,或对产生正负电荷的物料加以适当组合,使最终达到起电最小。b.在生产工艺的设计上,对有关物料应尽量做到接触面积、压力较小,接触次数较少,运动和分离速度较慢。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第6.1.1条2

111、29.7.3.2使静电荷尽快对地泄漏a.在静电危险场所,所有属于静电导体的物体必须接地。对金属物体应采用金属导体与大地做导通性连接,对金属以外的静电导体及亚导体则应作间接接地。230.b.静电导体与大地间的总泄漏电阻值在通常情况下均不应大于106。每组专设的静电接地体的接地电阻值一般不应大于100;在山区等土壤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其接地电阻值也不应大于1000。c.对于某些特殊情况,有时为了限制静电导体对地的放电电流,允许人为地将其泄漏电阻值提高到11061108,但最大不得超过1109。d.局部环境的相对湿度宜增加至50%以上。231.e.生产工艺设备应采用静电导体或静电亚导体,避免采用静电非

112、导体。f.对于高带电的物料,宜在接近排放口前的适当位置装设静电缓和器。g.在某些物料中,可添加少量适宜的防静电添加剂,以降低其电阻率。h.在生产现场使用静电导体制作的操作工具,应予接地。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第6.1.2条232.b.采用法兰及螺栓联接的配管系统,一般不必另设跨接线,对于室外的架空配管系统,则应按有关国家防雷规程执行。(见6.4.3节)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90第4.2.1条之b注:该导则已被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取代,未见这一条233.金属设备与设备之间,管道与管道之间,如用金属法兰连接时,可不另接跨接线。但必须有两个

113、以上的螺栓连接。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HG/T23003-92第5.1.2条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范HGJ28-90第2.7.5条(已被HG/T20675-1990取代)234.油罐汽车在装卸过程中应采用专用的接地导线(可卷式),夹子和接地端子将罐车与装卸设备相互联接起来。接地线的联接,应在油罐开盖以前进行;接地线的拆除应在装卸完毕,封闭罐盖以后进行。有条件时可尽量采用接地设备与启动装卸用泵相互间能联锁的装置。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第6.2.4条235.236.SA-RL即时定位自动收线静电接地报警器237.SP-E1固定式静电接地报警器(本安防爆)238.SP-E3经

114、济型静电接地报警器(本安防爆)239.当用软管输送易燃液体时,应使用导电软管或内附金属丝、网的橡胶管,且在相接时注意静电的导通性。在使用小型便携式容器灌装易燃绝缘性液体时,宜用金属或导静电容器,避免采用静电非导体容器。对金属容器及金属漏斗应跨接并接地。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第6.3.11-6.3.12条240.7.3.3防止静电放电和人体带电(1)控制易燃物料流速(2)在易燃环境中最好不要穿化纤织物;在有爆炸粉尘混合物、氢气和乙炔等工作场所,应穿用导电纤维制成的防静电工作服、工作鞋和手套(3)在人体必须接地的场所,应装设消电装置241.(3)在人体必须接地的场所,应装设消

115、电装置使用本产品能够将人体本身所积累的静电电荷安全地泄放掉,避免因人体静电而引发的火灾爆炸事故和人体电击现象的发生。242.防爆人体静电释放仪243.目前,国内的部分企业已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采用金属导体直接接地放电的方式来消除人体静电。此方式虽能消除人体静电,但是,因为采用的是导体间放电的方式泄放静电电荷,就不可避免地存在静电放电能量较大,从而导致人体电击和引发火灾爆炸事故的可能性。因此,在易燃、易爆危险场所使用接地金属导体泄放人体静电,本身就是一个不安全隐患。而防爆人体静电释放仪克服了现行人体静电释放器的不足,防爆型人体静电释放仪材料通过了GB10686-89的铜合金无火花测试,安全可靠,

116、导电系数快,效果好,外观美观大方。为企业安全生产提供了有效的保障。完全符合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则GB12158-2006的要求。244.人体静电的防护措施1)当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或1区,且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在0.25mJ以下时,工作人员需穿防静电鞋、防静电服。当环境相对湿度保持在50%以上时,可穿棉工作服。2)在爆炸危险场所工作的人员,外露穿着物(包括鞋、衣物)应具防静电或导电功能,各部分穿着物应存在电气连续性,地面也应配用导电地面。3)禁止在爆炸危险场所穿脱衣服、帽子或类似物,并避免剧烈的身体运动。4)在气体爆炸危险场所的等级属0区和1区工作时,应佩戴防静电手套。防止静电事故通用导

117、则GB12158-2006第6.5.16.5.4条245.用增湿法消除静电的岗位,其相对湿度应保持在50%以上。属0区、1区的防火防爆岗位(场所),且其可燃物的最小点燃能量在0.25mJ以下,操作人员(包括进入岗位的其他人员)应按要求穿着好防静电鞋和防静电服。严禁在岗位上穿、脱衣、裤。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HG/T23003-92第6.6.56.6.7条246.第八章电磁辐射防护8.1概述电离辐射电磁辐射非电离辐射247.电磁“频谱”包括形形色色的电磁辐射,从极低频的电磁辐射至极高频的电磁辐射。两者之间还有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和紫外光等。电磁频谱中射频部分的一般定义,是指频率约由3

118、千赫至300吉赫的辐射。电磁辐射所衍生的能量,取决于频率的高低:频率愈高,能量愈大。248.(1)电离辐射频率极高的X光和射线可产生较大的能量,能够破坏合成人体组织的分子。事实上,X光和射线的能量之巨,足以令原子和分子电离化,故被列为“电离”辐射。这两种射线虽具医学用途,但照射过量将会损害健康。X光和射线所产生的电磁能量,有别于射频发射装置所产生的电磁能量。249.(2)非电离辐射射频装置的电磁能量属于频谱中频率较低的那一端,不能破解把分子紧扣一起的化学键,故被列为“非电离”辐射。250.电离辐射作用在机体分子里面可以把有机分子正负电荷给拉开,然后就会产生不可恢复的器质性病变。非电离辐射就是一

119、般讲的无线电类的辐射,它的量子携带能量很小,不足以把分子正负电荷分开,在去掉外部作用场或者在场强低的情况下还可以恢复到有机分子。251.8.1.1电磁辐射频段的划分工频50-60Hz电磁波频率提高频率60-1000Hz(交流电频率)中频1000-10000Hz高频10000Hz以上高频电磁场有较强的辐射特征,常称为射频电磁场。252.射频电磁场的频段和波段频段高频超高频特高频频率0.1-0.3-3-30-300-MHz0.3330300300000波长30001000100101-m-1000-100-10-10.001波段长波中波短波超短波微波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第1.1节2

120、53.8.1.2常见的电磁辐射源雷达系统、电视和广播发射系统、射频感应及介质加热设备、射频及微波医疗设备、各种电加工设备、通信发射台站、卫星地球通讯站、大型电力发电站、输变电设备、高压及超高压输电线、地铁列车及电气火车、大多数家用电器等都可以产生各种形式、不同频率、不同强度的电磁辐射源。254.8.1.3电磁辐射的计量单位(1)对大于300MHz的微波频段,采用平均功率密度uW/cm2。(2)对小于300MHz的频段,采用电场强度V/m;磁场强度A/m。(3)在进行电磁环境测量时,干扰场强国家计量标准采用uV/m,用分贝表示时1uV/m=0dB。255.8.1.4电磁辐射场区(1)近场区近场区

121、电磁场的辐射强度较大。应注意防护:对处在近场区环境内人员的防护;对近场区内各种电子、电气设备的防护。(2)远场区远场区对人的危害较小,主要考虑对信号的保护。256.8.2电磁场对人体的危害电磁场是电场与磁场的总体。电场与磁场在空间的传播即电磁波。电磁辐射已成为第四大污染(水、大气、噪声、电磁辐射)。257.8.2.1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危害(1)热效应:人体70%以上是水,水份子受到电磁辐射后相互磨擦,引起机体升温,从而影响体内器官的正常工作。(2)非热效应:人体的器官和组织都存在微弱的、稳定有序的电磁场,一旦受到外界电磁场的干扰,处于平衡状态的微弱电磁场将受到破坏,人体也会遭受损伤。(3)累积效

122、应:以上伤害尚未自我修复时,再次受到电磁辐射,其伤害程度就会发生积累,久而久之会成为永久性病态,甚至危及生命。258.2000年11月22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召开的第五届全国科学大会统计显示,全国每年出生的两千多万新生儿中,接近120万为缺陷儿,专家指出,导致婴儿缺陷因素中,电磁辐射危害最大。电磁辐射是造成孕妇流产,不育,畸胎等病变的诱发因素。1至3月为胚胎期,受到强电磁辐射可能造成肢体缺陷或畸形。4至5月胎儿形成期,受到电磁辐射可能引起智利不全,甚至造成痴呆。6至10月为胎儿形成期,受电磁辐射可能导致免疫功能低下,出生后体制弱,抵抗力差。259.8.2.2影响人体危害程度的因素(1)电磁场强度

123、。(2)照射时间。(3)频率和波形。(4)照射面积和部位。(5)人体状况。(6)环境情况。260.8.2.3电磁场安全标准(1)对于职业工作者,在每天8小时工作时间内,任意连续6min照射,全身平均比吸收功率应低于0.1W/kg。(2)对于公众,在一天24小时内,任意连续6min照射,全身平均比吸收功率应低于0.02W/kg。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261.在1988年由国家环保总局起草了电磁辐射国家标准电磁辐射防护规定GB8702-88。其中第一次提出了SAR(也就是比吸收功率,指单位质量生物体所吸收的电磁功率,单位为mW/g或W/kg)的概念,但由于操作性比较差,所以该标准根本实

124、现不了。262.8.2.4非电离(射频)辐射卫生标准1)生产工艺过程有可能产生微波或高频电磁场的设备应采取有效的防止电磁辐射能的泄漏措施。2)工作地点微波(300MHz-300GHz)电磁辐射强度不应超过波型平均功率密度(uW/cm2)日总计量(uW/cm2)连续波50400脉冲波固定辐射25200非固定辐射5004000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第5.2.4.1-2节263.3)短时间接触时卫生限值不得大于5mW/cm2,同时需要使用个体防护用具。4)高频电磁辐射(30MHz-300MHz)工作地点辐射强度卫生限值不应超过波型日接触时间功率密度hmW/cm2v/m80.0514连

125、续波40.101980.02510脉冲波40.05145)产生非电离辐射的设备应具有良好的屏蔽措施。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第5.2.4.3-5节264.8.2.5工频超高压电场的防护1)产生工频超高压电场的设备应有必要的防护措施。2)产生工频超高压电场的设备安装地址应与居住区、学校、医院、幼儿园等生活、工作区保持一定的距离。达到上述地区的电场强度不应超过1kv/m。3)从事工频高压作业场所的电场强度不应超过5kv/m。4)超高压输电设备,在人通常不去的地方,应当用屏蔽网、罩等设备遮挡起来。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02第5.2.5节265.8.2.6电磁场分级标准环境电

126、磁波容许辐射强度标准分为二级。(1)一级标准为安全区,长期居住、工作,均不会受到任何有害影响。(2)二级标准为中间区,可能引起潜在性不良反应;可建造工厂和机关,不许建造居民住宅、学校、医院和疗养院等。超过二级标准的地区,对人体可带来有害影响,可作绿化或种植农作物,禁止建造住宅及公共设施。环境电磁波卫生标准GB9175-88第1.3节266.8.3电磁场防护措施1屏蔽屏蔽多用铜、铝制成,微波屏蔽可用铁、钢制成。板状或细密的网状。电磁波进入导体衰减很快,一般1mm即可满足要求。屏蔽边角要圆滑,尽量避免不必要的开孔。2吸收吸收装置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屏蔽装置,吸收辐射能量。3高频接地包括高频设备接地和

127、屏蔽接地。屏蔽接地能提高屏蔽效能。高频接地线不宜太长,最好小于波长的1/4,如不能满足这一要求,亦应避开波长的1/4的奇数倍;屏蔽装置不宜多点接地,以免可能的不平衡电流。4抑制辐射合理选择或调整辐射源的布置和方位抑制高频设备对外辐射。5电磁辐射的人员防护措施见下页267.5电磁辐射的人员防护措施(1)危险区域应设警告标志、围墙。场强超过50W/cm2的区域,不允许人员在未采取防护措施的情况下进入(2)应防止大功率信号发生器在试验过程中放电(3)应利用劳动防护用品使辐射危害降至最小(4)禁止身上带有金属移植件、心脏起搏器的人员进入电磁辐射区(5)维修设备前关闭高频源(6)有关人员进行医疗保健、定

128、期观测并记录、定期体检268.8.4个人电磁场防护建议尽管低强度环境电磁辐射生物学效应机制尚未阐明,但不能就此排除低强度环境电磁辐射能够产生有害的健康影响。同时由于电磁辐射无所不在,几乎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暴露于电磁辐射,因而即便其对人类健康影响十分轻微,也将会对人类的公共卫生产生巨大的冲击;如果其中某种健康影响是不可逆的(如肿瘤),那么其所造成的经济健康损失必将是沉痛的。269.1、不要把家用电器摆放得过于集中,或经常一起使用,以免使自己暴露在超剂量辐射的危害之中。特别是电视、电脑、冰箱等电器更不宜集中摆放在卧室里。2、各种家用电器、办公设备、移动电话等都应尽量避免长时间操作。如电视、电脑等电

129、器需要较长时间使用时,应注意至少每1小时离开一次,采用眺望远方或闭上眼睛的方式,以减少眼睛的疲劳程度和所受辐射影响。3、当电器暂停使用时,最好不要让它们处于待机状态,因为此时可产生较微弱的电磁场,长时间也会产生辐射积累。4、对各种电器的使用,应保持一定的安全距离。如眼睛离电视荧光屏的距离,一般为荧光屏宽度的5倍左右;微波炉在开启之后要离开至少1米远,孕妇和小孩应尽量远离微波炉;手机在使用时,应尽量使头部与手机天线的距离远一些,最好使用分离耳机和话筒接听电话。270.5、消费者如果长期涉身于超剂量电磁辐射环境中,应注意采取以下自我保护措施:a电视、电脑等有显示屏的电器设备可安装电磁辐射保护屏,使

130、用者还可佩戴防辐射眼镜,以防止屏幕辐射出的电磁波直接作用于人体。b手机接触瞬间释放的电磁辐射最大,为此最好在手机响过一两秒后或电话两次铃声间歇中再接听电话。c电视、电脑等电器的屏幕产生的辐射会导致人体皮肤干燥缺水,加速皮肤老化,严重的会导致皮肤癌,所以,在使用完上述电器后及时洗脸。d多食用一些胡萝卜、豆芽、西红柿、油菜、海带、卷心菜、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和蛋白质的食物,以利于调节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射的能力。WHO环境健康标准2007专论极低频电磁场271.第九章手持式电动工具及移动式电气设备按IEC标准,“手握式设备”是在正常使用时要用手握住的移动式设备;“移动

131、式设备”是在工作时移动的设备,或在接有电源时容易从一处移至另一处的设备。请注意,没有搬运把手且重量又使人难以移动的设备(规定这一重量为18kg),应归入固定式设备。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50055-93条文说明第2.5.1条272.9.1手持式电动工具手持式电动工具是运用小容量电动机或电磁铁,通过传动机构驱动工作头的一种手持或未固定的机械化工具。所使用的电动机:单相串励或交直流两用电动机;三相工频和中频(150-400Hz)笼型异步电动机;永磁直流电动机等。273.9.1.1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分类手持式电动工具按电气安全防护方法分为三类:类:即普通电动工具。绝缘结构中全部或多数部位只有基本

132、绝缘。类:双重绝缘工具。绝缘结构由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组成。类:由安全电压电源供电的的工具,并能确保在工具内不产生高于安全电压的电压。274.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包含一个附加的安全预防措施。其方法是将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与已安装的固定线路中的保护(接地)导线连接起来,以这样的方法来使可触及的可导电的零件在基本绝缘损坏的事故中不成为带电体。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保护方面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而且它还提供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附加安全预防措施和没有保护接地或依赖安装条件的措施。类工具分绝缘外壳类工具和金属外壳类工具,在工具的明显部位标有类结构符号。类工具工具在防止触电的

133、保护方面依靠由安全特低电压供电和在工具内部不会产生比安全特低电压高的电压。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83第1条275.0类设备(class0equipment)依靠基本绝缘进行防触电保护,即在易接近的导电部分(如果有的话)和设备固定布线中的保护导体之间没有连接措施,在基本绝缘损坏的情况下便依赖于周围环境进行防护的设备。类设备(classequipment)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进行电击保护,而且还包括一个附加的安全措施,即把易触及的导电部分连接到设备固定布线中的保护(接地)导体上,使易触及导电部分在基本绝缘失效时,也不会成为带电部分的设备。类设备(classeq

134、uipment)不仅依靠基本绝缘进行防触电保护,而且还包括附加的安全措施(例如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但对保护接地或依赖设备条件未作规定的设备。类设备(classequipment)依靠安全特低电压供电进行防触电保护,并且在其中产生的电压不会高于安全特低电压的设备。电气安全名词术语(GB4776-84)3.3.23.3.5276.0类设备只能在非导电场所中使用,在其他场所不应使用0类设备。类设备使用时,应先确认其金属外壳或构架已可靠接地,或已与插头插座内接地效果良好的保护接地极可靠连接,同时应根据环境条件加装合适的电击保护装置。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第6.196.20条277.

135、9.1.2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要求:1外壳完整,无裂纹,破损等缺陷。铭牌上各项参数清晰可见;2机械防护装置(防护罩、防护盖、手柄防护装置)完整,无脱落破损、裂纹、松动、变形。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和尖锐棱角,否则会成为新的危险源。3电源开关动作灵活、不卡涩、无缺损、裂纹、松动。4工具的工作状态(旋转、往复、冲击)灵活无障碍。5工具上的电源应满足要求。6工具的定期检查和测试记录完整,工具未超过检查周期,测定绝缘电阻的数值应不低于下列数值:类工具2M;类工具7M;类工具1M。278.9.1.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合理选用1)在一般场所,为保证使用的安全,应选用类工具。如果使用类工具,必须采用其他安全保护措施

136、,如漏电保护电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否则,使用者必须戴绝缘手套,穿绝缘鞋或站在绝缘垫上。2)在潮湿的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类或类工具。如果使用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毫安、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的漏电保护电器。3)在狭窄场所如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应使用类工具。如果使用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毫安,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的漏电保护电器。类工具的安全隔离变压器,类工具的漏电保护电器及、类工具的控制箱和电源联接器等必须放在外面,同时应有人在外监护。4)在特殊环境如湿热、雨雪以及存在爆炸性或腐蚀性气体的场所;使用的工具必须符合相应的

137、防护等级的安全技术要求。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787-83第5条279.9.2移动式电气设备280.9.2.1移动式电气设备的安全要求:1设备外壳完整,无破损,裂纹。铭牌上参数清晰。配电箱、电源箱的门(盖)完好,关闭紧密。锁头完好,上锁后不能任意开启。专用接地端子完好不松动。2配电箱、电源箱、外壳必须是非易燃材料,内部元器件完好。开关(闸刀)盖完整,无破损裂纹,操作灵活正确。熔丝(包括旋入式)与额定值相配,禁止用铜、铁、铝等金属丝代替熔丝,确保用电设备故障时能切断电源,保证操作者安全。3用于室外的移动设备有防雨措施,并且不影响设备的通风散热。4电气接线盒完整不

138、破裂,安装螺栓完好。接线柱不松动,安装好的接线盒应使带电接线柱不外露。281.5对电焊机增加的安全要求:1)二次侧宜采用长度不大于30m的橡皮绝缘多股铜芯软电缆;2)一次侧电源线必须绝缘良好,长度不宜大于5m;距离电源较远时,可在5m处使用耦合器。电源联接器进行联接,连接处应有闸刀、空气开关等断电装置,以便因作业需要就近断开(合上)电源。3)绝缘电阻不低于:冷状态一次侧1M、二次侧0.5M,热状态0.4M;4)一次侧、外壳、铁芯可靠接地(零);二次侧不宜接地(零);5)移动电焊机前应先切断电源。282.9.2.2配套的安全设备、安全装置和安全器具的要求:1接地装置或接零线2安全隔离变压器3隔离

139、变压器4漏电保护器5弧焊变压器防触电装置6电力安全器具的安全要求283.9.2.3移动式电动工具的电源线临时用电应经有关主管部门审查批准,并有专人负责管理,限期拆除。用电安全导则GB/T13869-2008第10.6条当电源距离作业点较远而电源线长度不够时,不得将电源线任意接长或拆换,应采用耦合器。电源联接器进行联接,连接处应有闸刀、空气开关等断电装置,以便因作业需要就近断开(合上)电源。移动工具时严禁手拎电源电缆线移动工具,必要时应先断开电源。284.9.2.4使用移动式电源箱(动力箱、配电箱)的安全技术措施1进出线电缆如果在地面上,应采取防止被重物压坏的措施;2箱体接地(或接零)应牢固可靠

140、。严禁利用输送可燃液体,可燃气体或爆炸性气体的金属管道作为保护接地体。3一个动力分路只能接一台设备,设备有名称牌。动力与照明回路应分开。4箱门应加锁,只有指定人员可以开门进行操作或停电拆接出线电缆。5除了合格电工外,严禁其他任何人员进行带电作业。285.9.2.5使用移动式电动工具的安全技术措施1应装有单独的双刀电源开关和漏电保护器,并装在便于操作的地方,通道无障碍物。一台开关只能接一台设备。2使用插座电源时,插座及插头应匹配,插拔操作无卡涩。严禁不装插头直接用导线头塞入插座。3电源电缆应避开热源。如无法架空时,应采取防止重物压坏电缆的措施。4电源接线盒完好,电气接线柱不外露;286.5金属外

141、壳的接地端子应牢固地接好接地线或接零线。几台设备的接地(零)线不应串联;6移动前应先切断电源,将电源电缆整理好,让出移动通道,防止压坏电缆;7使用人因故要离开作业点或遇突然停电时,应断开电源开关;8使用完毕后,应先从电源点断开电源,然后整理作业现场;9发现工具的压力、电流表指示异常或有异声,应先切断电源再检查原因。287.第十章电气安全管理288.10.1电气安全管理的基本要求(一)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如:安全生产责任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作业规程;电气安装规程;管理和维护检修制度等。(二)事故分析“四不放过原则”:事故责任人没有得到处理不放过;事故原因不清不放过;事故责任人和群众受不到教育不放

142、过;没有制定出防范措施不放过。289.(三)在高压设备上工作,有很大的危险性,必须严格遵守下列各项:(1)必须慎用工作票或得到口头、电话命令;(2)至少应有两人在一起工作,其中一人必须起到监护监督作用,以防万一;(3)完成保证工作人员安全的组织措施和技术措施的实施,以确保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290.10.2电气作业安全管理的组织措施电气作业安全管理的组织措施包括:工作票制度;工作许可制度;工作监护制度;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等。291.电气作业安全管理的组织措施(一)工作票制度高压设备上需停电或部分停电的工作填用第一种工作票带电作业、不停电的工作填用第二种工作票(二)工作许可制度(三)工作监

143、护制度(四)工作间断、转移和终结制度292.10.3电气作业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电气作业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包括:停电、验电、接地、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围栏)等。293.电气作业安全管理的技术措施(一)停电(二)验电(三)接地(四)悬挂标示牌和装设遮拦294.10.4变配电所的安全运行管理10.4.1变配电所的运行制度和安全要求295.1变配电所应制定的制度(1)值班人员岗位责任制;(2)交接班制度;(3)倒闸操作制度;(4)巡视检查制度(5)检修工作票制度;(6)工作器具保管制度(包括安全用具管理制度等);(7)设备缺陷管理制度;(8)安全保卫制度。296.2变配电所的记录(1)抄表记录(2)

144、值班记录(3)设备缺陷记录(4)设备试验、检修记录(5)设备异常及事故记录297.3运行基本要求(1)变配电所等作业场所必须设备安全遮拦,悬挂相应的警告标示牌,配置有效的灭火器材及通讯设施。(2)为电气作业人员提供符合电压等级的合格绝缘用具及防护用具,配备一定数量的熔断器。(3)变配电所的电气设备,应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试验报告应存档保管。(4)变配电所的绝缘靴、绝缘手套,绝缘棒及验电器的绝缘性能,必须定期检查试验。安全帽等安全防护用具应整齐放在干燥、明显的地方,须配有巡检电气连接头温度的红外点温仪。(5)无人值班的变配电所必须加锁。高、低压配电装置的开关室通至室外的电缆沟应用防火材料封堵,做

145、好防火和防止小动物事故的措施。298.10.4.2值班人员安全基本要求1大、中型变配电所值班,一般应有两人以上。单人值班的变配电所,其高压设备应符合下列条件:(1)室内高压设备的隔离室设有遮拦,遮拦的高度在1.7m以上,安装牢固并加锁者;(2)室内高压断路器(开关)的操作机构(操作机构)用墙或金属板与该断路器(开关)隔离或装有远方操动机构(操作机构)者。299.2无论高压设备是否带电,值班人员不得单独移开或越过遮拦对设备进行任何操作和巡视等工作;若有必要移开遮拦时,应有监护人在场,并符合规定的安全距离。310(6)KV、20KV、35KV配电装置的裸露部分在跨越人行过道或作业区时,若导电部分对

146、地高度分别小于2.7m、2.8m、2.9m,该裸露部分两侧和底部须装设固定护网。4单人值班人员不得参加修理工作。5巡视检查架空线路、变压器台时,禁止随意攀登电杆、铁塔或变压器台。300.6在雷雨、雪、雾天巡视及检查接地故障时,必须穿绝缘靴,雷雨天气不得靠近避雷器和避雷针(一般应5m),以防跨步电压伤害。7电气设备停电后,即使是事故停电,在未拉开有关刀闸和采取安全措施以前,不得触及设备或进入这栏内,以防突然来电。8高压设备发生接地故障时,巡查值班员应与故障点保持一定的距离。室内不得接近故障点4m以内,室外不得接近8m以内。进入上述范围应穿绝缘靴。接触设备外壳和构架时,应戴绝缘手套。9巡视配电装置

147、,进出高压室,应随手关门。301.10.4.3交接班制度1值班人员在值班前和值班时间内严禁饮酒。接班人员必须按时提前到岗,交班人员应在办理交接手续签字后方可离岗。2正在倒闸操作时、正在办理许可工作时、正在处理事故或发生异常情况是,原则上应由交班人员负责处理,接班人员应主动协助处理。当告一段落操作结束后,可进行交接班。302.3交接班应交接检查以下的内容:(1)设备、系统运行方式,设备异常和变动情况及处理经过。(2)设备的检修、扩建和改造等工作情况,安全运行上应注意的问题。(3)巡查中发现的缺陷、隐患和处理情况。(4)继电保护、自动装置、运动装置的运行及变更情况。(5)许可的工作票、接地线和接地

148、刀闸使用情况,以及已完成的检修、维修工作、定期检验情况。(6)工具备配材料、钥匙等变动情况。(7)上级指示、预发令操作任务等情况。303.4接班人员认真听取交接班内容后,可会同交班人员进行现场检查,检查内容:(1)核对模拟图版或屏幕上一次接线图与实际位置相符情况。(2)查看存在的主要缺陷情况和处理情况。(3)检查继电保护的运行和变更情况,对信号及自动装置,按规定进行试验。(4)查看预发操作令情况。(5)查看直流系统运行方式和蓄电池浮充电的情况。(6)了解检修工作情况和现场安全措施情况304.5接班后,开好运行人员碰头会,提出本运行中应注意的事项和事故预想。305.10.4.4巡回检查制度1巡回

149、检查中应遵守的安全规定(1)巡视高压配电装置一般应两人一起巡视。允许单独巡视高压设备的人员应经考试合格后,由单位领导批准。值班电工应具备单人巡视高压设备的条件。(2)巡视高压设备时人体与带电导体的安全距离;在带红外线测温仪或望远镜进行巡回检查时,人体和带用仪器与带电导体保持的距离不得小于规定的安全距离。306.(3)巡回检查时,不得打开遮拦或进行任何工作。同时应按设备巡回检查路线进行巡视,以防设备漏巡。(4)进入高压室巡回检查时,应随手将门关好,以防小动物进入室内。离开高压室时应将有关门窗和照明灯关好。(5)巡回检查后,应将查巡的缺陷和发现的问题立即记入记备记录簿和运行日志中。(6)对恶劣天气

150、和夜间以及特殊任务巡查时,应注意安全防护。(7)巡查时,要精力集中,认真仔细地发挥眼、鼻、耳、手的作用,分析设备运行是否正常,并注意周围的安全。307.2巡视周期(1)有人值班变电所一般每日巡视一次,35KV及以上配电装置应毎班巡视一次。(2)每周要进行夜巡一次。(3)要进行季节性和节日期间的特巡。(4)无人值班变电所,应每周至少巡查一次,对35KV及以上配电装置要五天巡视一次。(5)在恶劣天气时(如大风、暴风雨、雨雪、浓雾、沙尘等天气),应对室外设备作特殊巡查;暴风雨天气要检查室内门窗、屋顶漏雨水情况,巡查可随天气情况增加。(6)所长、技术员、检修班组长应每周监督巡回检查一次。308.3正常

151、巡视检查内容(1)注油设备的油温;油面高度应正常,油色应透明。本体外壳、油面指示器、阀门和闷头等处应清洁,无渗漏油。(2)设备的套管、瓷绝缘部分无裂纹、掉瓷和破碎,应无闪络、放电痕迹和严重的电晕现象。瓷表面无污垢应清洁,合成绝缘子无放电痕迹和龟裂现象。(3)各部件的电气连接点应接触良好,应无氧化、过热现象,示温蜡片或变色漆无异常变化。导线无松骨、断股和过紧、过松现象。红外监测无过热现象。(4)变压器上层油温,外壳温度是否超过允许值,温升是否正常。变压器有无异声,冷却装置运行情况是否正常。呼吸器内干燥剂的潮解情况,防爆隔膜应无破损,瓦斯继电器应无漏油。干式变压器瓷绝缘应完好,绝缘是否有变色、裂纹

152、、有无异声,温升是否正常。(5)电容器外壳有无胀鼓变形,有无异声,示温蜡片有无熔化,保护熔丝有无熔断,三相电流是否平衡,电压有无超过允许值,放电装置是否良好。309.(6)断路器的分合指示器和红绿灯指示是否正常,内部应无异声。油断路器的油面、油色应正常,无渗油现象。油动操作机构有无渗漏油,油压是否正常。真空断路器屏蔽罩内壁应无红色或乳白色辉光。隔离开关分合是否正常,连杆部件有无异常。(7)避雷器应无异声,接地引下线和放电记录器应良好。(8)电缆终端盒有无放电痕迹和异常情况,油浸电缆有无渗漏绝缘油。(9)设备的接地引下线有无松动、折断及严重锈蚀现象。(10)高、低压侧的电压,电流指示是否正常,各

153、路负荷是否超出允许值,信号显示是否正常,各路开关、熔断器是否良好,有无异常声音。310.(11)直流电源装置有无过热、异声。蓄电池浮充电流应正常,无渗漏电液和过热现象,铅酸蓄电池液面、比重和温度应正常。直流母线电压应正常。(12)继电器、自动装置的外壳应无裂纹,破损,内部无异声。二次回路各压板放置应正确。感应式继电器的铅盘转动是否正常。(13)中央信号装置及音响装置是否正常。(14)安全用具是否安放合理,是否齐全有效。(15)开关室门窗、孔洞等是否关严,有无小动物进入的痕迹。311.4特殊巡视检查内容(1)大风时检查室外配电装置的各引线接头有无松动、异常,摆动是否过大,周围有无易刮起的杂物;有

154、阻波器的是否摇动异常;避雷针有无倒伏的异常。(2)阴雨、雾天气应检查套管、瓷绝缘有无严重放电现象。(3)雷雨后应检查套管,瓷绝缘有无破裂、闪络放电痕迹,避雷器放电计数器的动作情况。暴雨前应检查室外开关箱、端子箱等关闭情况和开关室门窗关闭情况。暴雨时还应检查开关室等有无渗漏水,电缆沟的积水情况。312.(4)下雪及雾天气时检查室外设备和各接头及导体有无过热、异常以及溶雪情况。(5)冰雹后检查瓷绝缘部分有无破损、导线有无伤痕,室外跌落式熔断器有无损伤,油位计有无损伤。(6)高温季节检查变压器和注油设备的油面是否过高,导线是否过松,通风降温设施运行是否正常。(7)冷空气侵袭降温后检查变压器和注油设备

155、的油面是否过低,导线是否过紧,套管等设备是否有骤冷而变形。(8)夜间特巡检查时,应检查导线各接头和瓷绝缘、合成绝缘部件有无闪络、放电和过热发红现象。313.10.4.5设备缺陷管理制度1缺陷分类(1)紧急缺陷(即一类缺陷)性质严重,情况危机,必须立即处理者,一般发现后24小时内应对其进行处理。未处理前应加强监视采取有效措施,以防止发生事故。(2)重要缺陷(即二类缺陷)性质重要,情况严重,虽尚可继续运行,但不能满足正常运行,需限制或降低出力,或降低电流运行者。尽可能及时处理,如不能立即处理,应不超过一周处理。(3)一般缺陷:性质一般、情况轻微,对安全运行影响不大,可列入计划进行处理。314.2发

156、现缺陷后的汇报(1)紧急缺陷运行人员发现后立即向当值调度和设备运行主管部门汇报,严重时可直接向单位领导汇报。(2)重要缺陷运行人员发现后立即向设备运行主管部门汇报,对影响出力,容量的同时也应向单位调度员汇报。(3)一般缺陷:运行人员发现后在本月内向设备运行主管汇报,能立即消除的安排处理,或安排在计划检修中处理。对35KV及以上的设备缺陷应及时向当值调度员汇报。3运行人员发现任何缺陷都应记入运行日志和缺陷记录中,处理后在检修记录中记录处理结果。315.10.5倒闸操作(一)电气设备的状态(1)运行状态(2)热备用状态(3)冷备用状态(4)检修状态(5)试验状态316.(二)倒闸操作基本要求和安全

157、措施1变配电所的倒闸操作必须以下达操作任务命令和接受命令为依据,认真填写专用操作票。2操作任务和项目应使用双重名称、并且名词、动词、设备编号不得涂改。3一张操作票以不超过一个设备操作状态的任务为准。4倒闸操作由变配电所的值班电工或专职电工按操作票的顺序进行,操作时应由两人同时进行,应一人监护(对设备较为熟悉者),一人操作,特别重要和复杂的倒闸操作应由电气负责人进行监护。实行单人操作的设备项目及值班员或专职电工,需经主管运行部门的领导批准并通过专项考核。317.5操作中应认真执行唱票复诵制,监护人唱票,操作人复诵,正确无误后立即执行操作。6高压操作须戴绝缘手套,室外操作应戴安全帽、穿绝缘靴。7携

158、带操作需要使用的安全用具及工具。8使用高压绝缘夹钳装卸高压熔断管时,应戴防护眼镜和绝缘手套,并站在绝缘垫或绝缘台上。9如遇雨、雪、大雾等天气在室外操作,禁止使用特殊装置的绝缘棒、绝缘夹钳和验电器。雷雨天气时禁止室外操作。10操作过程中不能中断或做其他的事,如发生意外应立即停止操作。318.(三)倒闸操作的安全技术(1)同一个回路的开关和刀闸操作:送电时,先合上刀闸。后合上开关;停电时顺序相反,防止带负荷拉、合刀闸。(2)一个回路的刀闸和接地刀闸操作:送电时,先拉开接地刀闸和拆除短路接地线后合上刀闸,以防止带接地线合闸事故;停电时顺序相反,以防止带电合接地事故。(3)送电时,先合上母线侧刀闸,再合上线路侧刀闸;合上母线侧开关,再合上线路侧开关。停电时顺序相反,严禁带负荷拉、合刀闸。319.谢谢大家!谢谢大家!320.相色标志配电装置各回路的相序排列宜一致,硬导体应涂刷相色油漆或相色标志。色别应为L1相黄色,L2相绿色,L3相红色。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第3.1.2条(GB5005394)32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自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