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结构房屋布置方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91543529 上传时间:2024-09-18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75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混合结构房屋布置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混合结构房屋布置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混合结构房屋布置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混合结构房屋布置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混合结构房屋布置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混合结构房屋布置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混合结构房屋布置方案(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混合结构房屋结构布置方案1B2.1.1 结构布置方案 1.概述(1) 混合结构 指屋盖、楼盖等水平承重结构的构件采用钢筋混凝土或钢木材料,而墙、柱、基础等竖向承重结构的构件采用砌体材料的房屋。(2) 墙体 具有承重和围护的作用,使承重与围护功能一体化。 (3)组成 由屋盖、楼盖、内外纵墙、横墙、基础等承重构件组成,构成承重空间体系。(4)分类 纵墙承重体系、横墙承重体系、纵横墙承重体系和内框架承重体系。2纵墙承重方案纵墙承重方案(1)定义 指由纵墙直接承受屋盖、楼盖等竖向荷载的结构布置方案。 a.楼板搁置在纵向承重墙上(图15-1a); b.楼板沿纵向铺设在大梁上,而大梁搁置在纵向承重墙上(图

2、15-b)。图151纵墙承重方案(2)竖向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屋(楼)面荷载 屋(楼)面板 屋(楼)面大梁(或屋架) 纵墙 纵墙基础 地基 (3)特点特点 a纵墙是主要的承重墙。房屋的划分比较灵活。b在纵墙上设门、窗洞口的大小及位置都受到一定的限制。c房屋的空间刚度不如横墙承重体系。d与横墙承重体系相比,楼盖材料用量相对较多,墙体材料用量较少。(4)适用适用 较大空间的房屋及常见的单层及多层空旷混合结构房屋等。 3横墙承重方案横墙承重方案(1)定义 指横墙直接承受屋盖、楼盖、竖向荷载的结构布置方案。图15-2为某学生宿舍楼标准层结构平面布置图。图152横墙承重方案 (2)竖向荷载传递路线)竖向荷

3、载传递路线 楼(屋)面荷载 楼(屋)面板 横墙 横墙基础 地基(3)特点)特点 a横墙是主要的承重墙。外纵墙的立面处理比较灵活。 b横墙间距较小,刚度大,整体性好。 c在横墙上放置预制楼板,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楼盖材料用量较少,但墙体用料较多。(4)适用)适用 宿舍、住宅、旅馆等居住建筑和由小房间组成的办公楼等,较高层的房屋。4纵横墙承重方案纵横墙承重方案(1)定义由纵墙、横墙混合承受屋盖、楼盖竖向荷载的结构布置方案(图15-3)。图153 横墙承重方案 图154 横墙承重方案(2)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 屋(楼)面荷载屋(楼)面板 (3)特点a.墙体与屋(楼)盖布置较灵活,房间可以有较大的空间。

4、b.空间刚度较好,兼有上述两种承重体系的优点。(4)适用在多层房屋中实际上多采用这种承重方案。在抗震区,选用以上承重体系时,必须严格执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关于房屋总高度和总层数等方面规定。v5内框架承重方案内框架承重方案v(1)定义v由内框架和外承重纵墙共同承担竖向荷载的承重方案。图15-4为某仓库结构平面布置。v(2)荷载的主要传递路线柱 柱基础外墙 墙基础v屋(楼)面荷载 屋(楼)面板 梁 地基v(3)特点va墙和柱都是主要承重构件。房屋获较大空间,平面布置较灵活,易满足使用要求。vb四周用砖墙承重,与框架结构比,节约钢材、水泥和木材。vc空间刚度较差,在抗震区一定要满足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

5、的有关规定。v(4)适用v层数不多、楼面荷载不大的多层工业厂房、仓库和商店等要求空间较大的房屋。v四种方案,应根据不同的使用要求、地质情况、抗震设计要求、材料和施工技术等条件,按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综合比较,选择比较合理的结构承重方案。1B2.1.2. 装配式楼盖布置装配式楼盖布置1.概述概述进行楼盖结构布置和预制构件的选型,处理好预制构件间的连接以及预制构件和墙、柱的连接。(1)装配式楼盖)装配式楼盖梁、板全部预制装配,梁现浇板预制的半装配和在预制楼板上做现浇钢筋混凝土面层的装配整体式三种。主要有铺板式、密肋式和无梁式等, (2)铺板式楼盖设计步骤)铺板式楼盖设计步骤a.根据建筑平

6、面图、墙、柱位置,确定楼盖结构布置方案,排列预制板、梁。b.选择预制板、梁的型号,并对个别非标准构件进行设计或局部采用现浇处理。c.绘制施工图,处理好楼盖构件的连接构造。2.预制板的型式预制板的型式有空心板,正(倒)槽形板,平板和夹心板等图15-5。(1)实心平板 适用于荷载及跨度较小的走道板,管沟盖板、楼梯平台板等。(2)空心板 截面孔型有圆形、方形、矩形和长圆形,孔数视板宽而定。在装配式楼盖中应用较为广泛,其缺点是板面不能任意开洞且自重较槽形板大。(3)槽形板有肋向下(正槽板)和肋向上(倒槽板)两种,但隔音、隔热性能较差。槽形板在工业建筑中采用较多。3.预制梁的型式预制梁的型式截面型式如图

7、15-6 。多为矩形,当梁较高时,做成花篮梁(十字梁)如图15-6(b),(c),可以做成叠合梁,图15-6(g)所示。还设计成形梁和倒形梁。图15-6(d),(e)所示。图15-6梁的截面形式 4结构布置结构布置 荷载确立后,根据图集选择预制构件。在确立布置方案时,用较宽的板,型号不宜过多,一般每层板型不宜超过四种。 5铺板布置中常见问题铺板布置中常见问题(1)预制板的尺寸)预制板的尺寸a.板厚应满足承载能力和刚度要求。 b.板宽:常用500、600、900、1200mm,宜采用较宽的板。 c.标志长度一般是房屋的开间或进深的尺寸。 (2)板缝的处理)板缝的处理排板时应尽量避免将板边嵌入墙内

8、,如图15-9(a);排板后的剩余宽度小于120mm时,可采用沿墙挑砖的方法处理,如图15-9(b);若剩余宽度较大,则可做成现浇板带,如图15-9(c)。图15-9 铺板式楼盖的局部处理(3)楼板穿管处理)楼板穿管处理a. 当有较大直径竖管穿越楼面时,可将有洞范围内部分楼板设为现浇。 b. 当楼盖水平面内需敷设较粗的动力、照明管道时: (a)可降低该房间的楼盖结构标高,加厚板面找平层,将管道埋设在找平层内 (b)也可采用加宽预制板 间隔的办法,待管道敷设后再灌以混凝土,图15-9(d)。(4)隔墙处理)隔墙处理a.当荷载较小或板跨也较小时,可将隔墙直接搁在楼板上,如垂直于板跨方向的普通半砖隔

9、墙,墙下宜加设构造钢筋(图15-10);b.当荷载较大或板跨也较大时,可在隔墙下设承墙梁或采取其它的有效措施。承墙梁多为予制的(图15-11),也可作成整浇或整浇板带。图15-10 半砖隔墙下的构造钢筋 图15-11 承重墙6.连接连接 包括板与板间、板与墙(梁)间以及梁与墙的连接。(1)非抗震区)非抗震区a.板与板板与板 采用不低于C20的细石混凝或不低于M15的水泥砂浆灌缝,图15-12(a)。图15-12 板与板及板与墙、梁的连接b.板与支承墙或支承梁板与支承墙或支承梁 支承处坐浆和一定的支承长度来保证。见图15-12(d)。c.板与非支承墙板与非支承墙 采用细石混凝土灌缝(图15-12

10、b),当预制板的跨度大于时,具体构造可参见图15-13。当横墙上有圈梁时,可将灌缝部分与圈梁连成整体(图15-13c)。图15-13 板底为圈梁时预制板侧边联结d.梁与墙梁与墙 梁的支承长度满足锚固和支承下砌体局部受压承载力的要求。局压不足,应置梁垫。预制梁的支承处应坐浆,必要时应在梁端设拉结筋。(2)抗震区)抗震区 多层砖房楼(屋)盖的连接应符合下列要求:a当圈梁未设在预制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伸进内墙的长度不宜小于100mm,且不应小于80mm,在梁上不应小于80mm;b当板的跨度大于,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与墙或圈梁拉结(图15-13),板缝用

11、C20细石混凝土填实。c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度时房屋的屋盖和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应与梁、墙或圈梁拉结(图15-14)。图15-14中(b)、(d)、(f)的构造用于7、8度区;图15-14(c)、(e)、(g)用于9度区。图15-14 板底为圈梁时预制板端头联结d如遇圈梁位于预制板边的情况,此时应先搁置预制板,然后再浇筑圈梁。当预制板的端头没有外伸的钢筋时,板端头的联结应符合图15-13、图15-14的要求,与砌体的联结参见图15-15,图中括号内数字用于9度区。 当圈梁位于预制板边,但预制板的端头有钢筋伸出,此时可不再设置锚拉钢筋,可直接将伸出的主

12、筋弯成直钩埋在后浇的混凝土中,见图15-16。图15-15 板边圈梁时的联结(一)图15-16 板边圈梁时的联结(二)e梁与圈梁、梁与砌体的锚拉可参考图15-17处理。图中括号内钢筋用于9度区。 当房屋虽然位于非抗震区,但需加强楼(屋)盖的整体性时,可参考上述构造措施处理。图15-17 梁的锚拉1B2.1.3 墙、柱构造要求墙、柱构造要求1.墙、柱的一般构造要求(1)块体和砂浆最低强度等级 六层及以上房屋的外墙,潮湿房屋的墙,及受振动或层高大于6m的墙、柱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为:砖MU10;砌块M5;石材MU20;砂浆。图15-27 防潮层示意(2)在室内地面以下,室外散水坡顶面以上的砌体内

13、,应铺设防潮层。防潮层位置见图15-27 。地面以下或防潮以下的砌体,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应符合表15-7的要求。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所用材料的最低强度等级 表15-7基土潮湿 的程度 粘 土 砖 混凝土 砌块 石 材 混合砂浆 水泥砂浆 严地区 一般地区 稍潮湿的 MU10 MU10 MU5 MU20 MU5 M5 很潮湿的 MU15MU10MU7.5MU20M5含水饱合的 MU20MU15MU7.5MU30M7.5注:(1). 石材的重力密度不应低于18KN/m3。 (2)地面以下或防潮层以下的砌体,不宜采用空心砖。当采用混凝土中、小型空心砌块砌体时,其孔洞应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C1

14、5的混凝土灌实。 (3)各种硅酸盐材料及其它材料制作的块体,应根据相应材料标准的规定选择采用。 (4)承重的独立砖柱,截面尺寸不应小于240mm370mm。 (5)砌体的转角处以及交接处应同时砌筑。 (6)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下列数值的梁, 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7)对墙厚h240mm的房屋,当大梁跨度6m(对于砖墙),其支承处宜加设壁柱或采取其他措施对墙体予以加强。(8)预制钢筋混凝土板的支承长度,在墙上不宜小于100mm;在钢筋混凝土圈梁上不宜小于80mm。钢筋混凝土梁在砖墙上的支承长度,当梁高h500mm,小不小于180mm;当h

15、500mm时,不小于240mm。(9)支承在墙、柱上的吊车梁、屋架,对砖砌体跨度9m,预制梁的端部,应采用锚固件与墙、柱上的垫块锚固。(10)骨架房屋的填充墙与围护墙,就分别采用拉结条和其他措施与骨架的柱和横梁连接。见图15-28。(11)山墙处的壁柱宜砌至山墙顶部。风压较大的地区,檩条应与山墙锚固,屋盖不宜挑出山墙。(12)砌块两侧宜设置灌缝槽,当无灌缝槽时,墙体应采用两面粉刷。 图15-28(13)砌块砌体应分皮错缝搭砌。(14)砌块墙与后砌隔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400800mm在水平缝内设置不少于24的钢筋网片图15-29。(15)混凝土中型砌块房屋,宜在外墙转角处,楼梯间四周的砌体孔洞

16、内设置不少于12的竖向筋,并用细石混凝土灌实。竖向钢筋应贯通墙高,并锚固于基础和楼、屋盖圈梁内。 图15 - 29 混凝土小型砌块房屋,宜将上述部位纵横墙交接处,距墙中心线每边不小于300mm范围内的孔洞,采用不低于材料强度的混凝土灌实,灌实高度应为全部墙身高度。(16)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墙体的下列部位,如未设圈梁或混凝土垫块,应采用不低于砌块材料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将孔洞灌实。 a)预制垫块;b)现浇垫块;c)壁柱上的垫块 按构造配筋。壁柱上垫块伸入翼墙内的长度不应小于120mm。规范规定:跨度大于6m的屋架和跨度大于一定数值的梁,其支承面下的砌体应设置混凝土或钢筋混凝土垫块,当墙中设有圈梁时,

17、垫块与圈梁宜浇成整体。2梁下设有刚性垫块 高度tb180mm,自梁侧边挑出长度tb的垫块,伸入墙内长度ab应a,见图14-7。图14-7 梁端刚性垫块(Ab=abbb)3.配筋砖砌体构造要求配筋砖砌体构造要求 (1)钢筋网直径宜采用34mm;连弯钢筋网直径不应大于8mm。 (2)钢筋网中钢筋的间距,不应大于120mm,并不应小于30mm。 (3)钢筋网的间距,不应大于五皮砖,并不应大于400mm。 (4)网状配筋砖砌体所用的砖,不应低于M10,其砂将不应低M5;钢筋网应设置在砌体的水平灰缝中,灰缝厚度在12mm左右。 此外,每一钢筋网中的钢筋应有一根露在砖砌体外面5mm,网的最外边一根要钢筋离

18、开砖砌体边缘为20mm。钢筋网不得用分离放置的单根钢筋代替,一般点焊而成。 4.防止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防止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1)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引起墙体裂缝的主要措施 a.房屋的基础应放在土质基本相同的地基上。如果性质相差较大,房屋各部分的高度、荷载、结构刚度不同,以及高低层的施工时间不同,宜用沉降缝将房屋划分几个刚度较好的单元。沉降缝的宽度见表15-8。 b.加强房屋的整体刚度。 c.在软土地区或土质变化较复杂的地区,利用天然地基建造房屋时,房屋体型力求简单,首层窗台下配置适量的通长水平钢筋。 房屋沉降缝宽度 表15-8 房屋层数 沉降缝宽度(mm) 二三 5080 四五 8012

19、0 五层以上 不小于120d.合理安排施工程序。(2)防止由于收缩和温度变形引起墙体开裂的主要措施 a.设置伸缩缝规范规定伸缩缝的最大间距见表15-9。 b.圈梁避免在房屋的中间部位中断或转折。c.预防顶层墙体开裂措施有:屋盖上宜设置保温层或隔热层;采用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屋盖和瓦材屋盖;窗洞口二侧和窗台下设构造钢筋等。d.对于非烧结硅酸盐和砌块房屋,严格控制块体出厂到砌筑时间, 并避免现场堆放时块体遭受雨淋。 砌体房屋温度伸缩缝的最大间距(m) 表15-9砌体类别屋盖或楼盖类别间距各种砌体整体式或装配整体式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无保温或隔热层的屋盖5040装配式无檩体

20、系钢筋混凝土结构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楼盖无保温或隔热层的屋盖 6050装配式有檩体系钢筋混凝土结构 有保温层或隔热层的屋盖无保温或隔热层的屋盖7560粘土砖、空心砖砌体 粘土瓦或石棉水泥瓦屋盖木屋盖或楼盖砖石屋盖或楼盖 100石砌体 80硅酸盐块体和混凝土砌块砌体 75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多层砌体结构抗震构造措施一、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设计一般规定1.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2.限制房屋最大高宽比3.合理布置房屋的结构体系二、多层砌体结构房屋抗震构造措施1.加强结构的连接2.钢筋混凝土构造柱3.合理布置圈梁4.楼梯间的构造要求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房屋总高度和层数的限制 原因:震

21、害表明,砌体结构房屋的破坏程度和倒塌率与房屋层数和总高度几乎成正比关系。故需限制房屋层数和总高度。见下表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房屋类别最小墙厚度(mm)烈度6789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高度层数多层砌体普通砖240248217186124多孔砖240217217186124多孔砖190217186155小砌块190217217186底部框架-抗震墙240227227196多排柱内框架240165165134 限制房屋最大高宽比 原因:保证足够的稳定性和整体抗弯能力,避免整体弯曲、倒塌。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烈 度6度7度8度9度最大高宽比2.52

22、.52.01.5注:单面走廊房间的总宽度不包括走廊宽度;建筑平面接近正方形时,其高宽比宜适当减小。圈梁 在房屋的檐口、窗顶、楼层、吊车梁顶等标高处,沿砌体墙水平方向设置按构造配筋的混凝土梁式构件,通常称为钢筋混凝土圈梁,简称圈梁。n n作用;n n圈梁的设置;n n圈梁的构造要求。10.5 多层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非抗震设防要求) 圈梁作用uu增强房屋的整体刚度,防止由于地基不均匀沉降或较大振动荷载对墙体的不利影响。uu圈梁的存在,可减小墙体的计算高度,提高墙体的稳定性;uu跨越门窗洞口的圈梁,若配筋不少于过梁或适当增配一些钢筋时,还可兼作过梁。10.5 多层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非抗震设防要求

23、)圈梁的构造要求圈梁的构造要求n n应连续、封闭、设在同一水平面上应连续、封闭、设在同一水平面上 否则,上部否则,上部设设附加圈梁附加圈梁。附加圈梁与圈梁搭接长度:。附加圈梁与圈梁搭接长度: 2 2倍垂倍垂直间距,且直间距,且 1m1m;n n圈梁在纵、横墙圈梁在纵、横墙交接处交接处,应设置附加钢筋予以加,应设置附加钢筋予以加强;强;n n圈梁截面宜与墙厚相同,墙厚圈梁截面宜与墙厚相同,墙厚h h240mm240mm时:时: 2h2h3 3,高度,高度 120mm120mm, 纵筋:纵筋: 410410,搭接长度,搭接长度按受拉钢筋确定,箍筋间距按受拉钢筋确定,箍筋间距 300mm300mm;

24、n n圈梁兼做过梁时,过梁部分钢筋应按计算单独配圈梁兼做过梁时,过梁部分钢筋应按计算单独配置。置。10.5 多层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非抗震设防要求)10.5 多层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非抗震设防要求)H图10-31圈梁的搭接2H10002H1000门窗洞口圈梁附加圈梁10.5 多层砌体结构的构造措施(非抗震设防要求)图图10-32 现浇圈梁的连接构造现浇圈梁的连接构造钢筋混凝土构造柱l l作用:构造柱能对墙体起到约束作用,提高其抗剪能力,提高其变形性能。l l构造柱设置要求l l构造要求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构造柱设置要求设置部位:应符合表10-15要求;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的多层房屋,应

25、按增加一层后的层数设置,且单面走廊两侧的纵墙均应按外墙对待;对教学楼、医院等横墙少的房屋,应按增加一层后的层数设置;当为外廊式和单面走廊式房屋时,应按再增加一层的原则设置构造柱;当6度4层、7度3层、8度2层时按增加二层后的层数对待。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房 屋 层 数设 置 部 位6度7度8 度9度四、五三、四二、三外墙四角,错层部位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大房间内外墙交接处,较大洞口两侧7、8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隔15m或单元横墙与外纵墙交接处六、七五四二隔开间横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山墙与内纵墙交接处;79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八六、七五、六三、四

26、内墙(轴线)与外墙交接处,内墙的局部较小墙垛处;79度时,楼、电梯间的四角;9度时内纵墙与横墙(轴线)交接处表表10-15 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砖房构造柱设置要求构造柱构造要求构造柱构造要求n n最小截面:最小截面:240mm180mm240mm180mm;纵向钢筋:宜;纵向钢筋:宜412412;箍筋间距:;箍筋间距: 250mm250mm,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且柱上下端宜适当加密;7 7度度6 6层、层、8 8度度5 5层和层和9 9度时:纵筋宜度时:纵筋宜414414,箍筋间距,箍筋间距 200mm200mm;房屋四角构造柱;房屋四角构造柱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可适当加大截面及配筋。n

27、n构造柱与墙连接:应先砌墙后浇柱,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构造柱与墙连接:应先砌墙后浇柱,砌成马牙槎,沿墙高每隔隔500mm500mm设设262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 1m1m。n n构造柱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构造柱与圈梁连接:构造柱纵筋应穿过圈梁,保证构造柱纵筋上下贯通。筋上下贯通。n n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构造柱可不单独设置基础,但应伸入室外地面下500mm500mm,或,或锚入埋深锚入埋深500mm500mm的基础圈梁内。的基础圈梁内。n n当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抗震规范规定的限值时,横墙内当房屋高度和层数接近抗震规范规定的限

28、值时,横墙内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层高的二倍,下部1/31/3楼层的构造柱间楼层的构造柱间距应适当减小;当外纵墙开间大于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距应适当减小;当外纵墙开间大于时,应另设加强措施;内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纵墙的构造柱间距不宜大于。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合理布置圈梁l l作用l l设置原则l l构造要求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 圈梁作用uu增强房屋的整体性;uu对楼屋盖起约束作用,提高其水平刚度,保证有效地传递水平地震作用;uu与构造柱联合,对墙体在竖向平面内起约束作用,阻止墙体剪切变形的发展,改善墙体乃至整个房屋的延性。10.6

29、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圈梁的设置原则圈梁的设置原则设置应符合下表要求。设置应符合下表要求。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墙 类烈 度6、789外墙和内纵墙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屋盖处及每层楼盖处内横墙同上;屋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15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屋盖处沿所有横墙,且间距不应大于7m;楼盖处间距不应大于7m;构造柱对应部位同上;各层所有横墙 圈梁构造要求圈梁构造要求n n 圈梁的构造要求同节中相关要求;圈梁的构造要求同节中相关要求;n n圈梁的配筋见下表圈梁的配筋见下表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配筋烈 度6、789最小纵筋410412414最大箍筋间

30、距(mm)250200150楼梯间的构造要求楼梯间的构造要求n n8 8度和度和9 9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度时,顶层楼梯间横墙和外墙宜沿墙高每隔500mm500mm设设2626通长筋;通长筋;9 9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度时其他各层楼梯间墙体应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在休息平台或楼层半高处设置60mm60mm厚的钢筋混凝土厚的钢筋混凝土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带或配筋砖带,其砂浆 ,纵筋,纵筋 210210; n n8 8度和度和9 9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时,楼梯间及门厅内墙阳角处的大梁支承长度度 500mm500mm,并应与圈梁连接;,并应与圈梁连接;

31、n n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装配式楼梯段应与平台梁可靠连接;不应采用墙中悬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挑式踏步或踏步竖肋插入墙体的楼梯,不应采用无筋砖砌拦板;砖砌拦板;n n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至顶部,并与顶突出屋面的楼、电梯间,构造柱应伸至顶部,并与顶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部圈梁连接,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500mm设设262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 1m1m。 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 合理布置房屋的结构体系合理布置房屋的结构体系u应优先采用空间刚度大、整体性较好的横墙承重应优先采用

32、空间刚度大、整体性较好的横墙承重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或纵横墙共同承重的结构体系。u纵横墙的布置应对称均匀,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纵横墙的布置应对称均匀,沿平面内宜对齐,沿竖向应上下连续;窗间墙宽度宜均匀。竖向应上下连续;窗间墙宽度宜均匀。u设置防震缝。防震缝是减轻地震对房屋破坏的有设置防震缝。防震缝是减轻地震对房屋破坏的有效措施之一,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处效措施之一,防震缝应沿房屋全高设置(基础处可不设),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一般采用可不设),缝两侧均应设置墙体,缝宽一般采用50100mm。u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楼梯间不宜设置在房屋的尽端和转角处。u烟道、风道、

33、垃圾道等不应削弱承重墙体,否则烟道、风道、垃圾道等不应削弱承重墙体,否则应对被削弱的墙体采取加强措施。如必须做出屋应对被削弱的墙体采取加强措施。如必须做出屋面或附墙烟囱时,宜采用竖向配筋砌体。面或附墙烟囱时,宜采用竖向配筋砌体。u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不应采用无锚固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挑檐。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加强结构的连接uu纵横墙的连接uu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纵横墙的连接uu后砌非承重隔墙,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筋与承重墙或柱拉结,每边伸入墙内500mm。8度、9度时:长度5m的后砌非承重隔墙的墙顶,应与楼板或梁拉结。uu7度时长

34、度的大房间及8度和9度时,外墙转角及内、外墙交接处,应沿墙高每隔500mm设26拉结筋,每边伸入墙内1m。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楼(屋)盖与墙体的连接n n现浇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墙体内的长度现浇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伸进墙体内的长度 120mm120mm。n n装配式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装配式混凝土楼板或屋面板,当圈梁未设在板的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同一标高时,板端伸进外墙 120mm120mm,伸进内墙,伸进内墙 100mm100mm,伸进梁上,伸进梁上 80mm80mm。 n n当板跨度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当板跨度并与外墙平行时,靠外墙的预制板侧边应与墙或梁拉结。边应与墙或梁拉结。n n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房屋端部大房间的楼盖、8 8度时房屋的屋盖、度时房屋的屋盖、9 9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预度时房屋的楼(屋)盖,当圈梁设在板底时,预制板应相互拉结,并与梁、墙或圈梁拉结。制板应相互拉结,并与梁、墙或圈梁拉结。10.6 多层砌体结构抗震要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