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90406586 上传时间:2024-09-14 格式:PPT 页数:47 大小:2.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7页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5页
第5页 / 共4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8课 思想文化课件 华东师大版(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司马光本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本课我们要探究的问题:1.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的作者、生活时代、的作者、生活时代、体例、记史范围、特点及地位。体例、记史范围、特点及地位。2.2.佛教的教义、佛教在中国传播的佛教的教义、佛教在中国传播的原因及影响。原因及影响。3.3.道教的思想来源、主要教义、形道教的思想来源、主要教义、形成发展过程及影响。成发展过程及影响。司马光和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你知道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吗?你能从历史中找出值得我们借鉴的事吗?你能从历史中找出值得我们借鉴的事吗?资:帮助、供给资:帮助、供给治:治理,治国平天下通:治:治理,治国平天下通:贯通古今贯

2、通古今鉴:镜子、意为借鉴鉴:镜子、意为借鉴 以历代王朝盛衰兴亡的以历代王朝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有助于经验教训为借鉴,有助于治国平天下的道理。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年)年)资资治治通通鉴鉴书书影影 司马光是生活在司马光是生活在北北宋宋的著名的著名史学家史学家,主持主持编写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费,费时时19 年,是一部年,是一部编年编年体体通史,记述了从通史,记述了从战国战国到到 五代五代共共1300年历年历史,与史,与史记史记并列的并列的史学名著。史学名著。司马光和司马光和资治资治通鉴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书影书影司马光司马光(1019101910861086年

3、)年)北宋北宋时著名史学家,时著名史学家,主编了编年体通史主编了编年体通史巨著巨著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资治通鉴1 1、编年体通史;、编年体通史;2 2、战国到五代、战国到五代13001300多年历史。多年历史。阅读阅读P103,你能提出哪些问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 司马迁撰写我国第一部司马迁撰写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史记史记与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比较比较书名书名作者作者成书时成书时期期史书体史书体例例叙事范叙事范围围史学地史学地位位史史记记 资资治治通通鉴鉴西西汉汉北北宋宋司司马马迁迁司司马马光光通通史史纪纪传传体体通通史史编编年年体体汉汉武武帝帝黄黄帝帝至至五五代代战战

4、国国至至都都是是史史学学名名著著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中国化佛教佛教佛教的传入佛教的传入 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中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白马寺1 1、起源地:古印度。、起源地:古印度。2 2、传入时间:西汉末年。(东汉、传入时间:西汉末年。(东汉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初年,汉明帝派使臣到天竺求佛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法,促进了佛教在我国的传播。)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白马寺是我国第一座佛教寺院。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四大名山峨眉山峨眉山峨眉金顶峨眉金顶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峨眉山万年寺普贤金铜像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四大名山普陀山和普陀山和观音造观音造像像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四大名山九华山九华山九

5、华山地藏菩萨九华山地藏菩萨佛教四大名山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五台山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你知道佛教的教义吗?你知道佛教的教义吗?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生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生 ,认为人,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痛苦的世间一切都是痛苦的 ,这是前世造,这是前世造的因在现世结的果。只有皈依我佛,的因在现世结的果。只有皈依我佛,弃恶从善,虔诚修行,才能获得解弃恶从善,虔诚修行,才能获得解脱,在来世得到幸福脱,在来世得到幸福 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压迫这种教义要求人们放弃对现实压迫的斗争,是麻醉人民的鸦片。的斗争,是麻醉人民的鸦片。 佛教佛教中国化中国化原因:原因:佛教不少方面与佛教不少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冲突中国

6、传统文化相冲突 表现:(表现:(1)隋唐)隋唐:形成形成多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宗多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派 好好 (2)宋以后:)宋以后:佛教进佛教进一步融合佛、道二家,一步融合佛、道二家,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许多佛教思想许多佛教思想 1、佛教、佛教传入中国后传入中国后为何能不断为何能不断发展?发展? 2、如何、如何发展?发展?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中国化1、中国化;中国化;教义的吸引力;教义的吸引力;统治者支持。统治者支持。 2、 隋唐隋唐 宋宋 1 1、请用一个形体动作让别人知道、请用一个形体动作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佛家弟子。你是一个佛家弟子。 2 2、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来源于佛教、

7、请说出你所知道的来源于佛教的俗语或成语。这说明了什么?的俗语或成语。这说明了什么? 3 3、我国古代反映佛教的一部文学、我国古代反映佛教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这部作品还有哪一宗作品是什么?这部作品还有哪一宗教的影子?教的影子? 佛教佛教道道教教西游记西游记道教圣地道教圣地青城山青城山道教的兴盛道教的兴盛道教创始人道教创始人张道陵张道陵道教教主道教教主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老老子子太太上上老老君君神化神化1. 你知道道教的教义吗?你知道道教的教义吗?以以“道道”为最高信仰,宣称为最高信仰,宣称通过炼服丹药和修身养性,通过炼服丹药和修身养性,可以长生不老,得到成仙可以长生不老,得到成仙2、道教的思想来源

8、道教源于古代民间信仰、神仙方术和道教源于古代民间信仰、神仙方术和道家思想道家思想3. 特点特点其主张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其主张体现了中国文化注重现实人生的传统特色的传统特色4、形成、发展过程(1)形成:)形成:(2)完备:)完备:(3)兴盛:)兴盛:(4)发展:)发展:东汉后期东汉后期形成形成东晋、南北朝东晋、南北朝,道教的理论和组织形式,道教的理论和组织形式日益完备日益完备唐朝和宋朝唐朝和宋朝的皇帝又利用道教来加的皇帝又利用道教来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强自己的统治地位此后此后,道教进一步与,道教进一步与儒家、佛教儒家、佛教相相融合,修炼方式也转而注重融合,修炼方式也转而注重“内丹内丹”5、

9、影响:、影响:道教作为道教作为中国本土中国本土中国本土中国本土的宗教,在中国的宗教,在中国传统文传统文化化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的许多方面产生了深远影响全全真真教教全真教全真教道教的兴盛道教的兴盛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发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是如何发明之一火药是如何发明的吗?明的吗?你能否用一你能否用一形体动作表示你是道形体动作表示你是道家弟子?你能概述道家弟子?你能概述道教的发展吗?教的发展吗?东汉后期东汉后期东晋、南北朝东晋、南北朝唐宋唐宋佛教、道教异同比较佛教、道教异同比较主要不同点主要不同点主要相同点主要相同点起源起源地区地区主要教义主要教义政治政治 作用作用对文化对文化的影响的影响

10、佛教佛教道教道教印度印度中国中国因果报应,期因果报应,期盼来世幸福盼来世幸福修身养性,追修身养性,追求现世幸福求现世幸福都有利都有利于维护于维护现存的现存的统治秩统治秩序序都成为都成为中国传中国传统文化统文化重要组重要组成部分成部分(1 1)全书网络)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A A史记史记 B B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C C金刚经金刚经 D D窦娥冤窦娥冤(2 2)史记史记和和

11、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 B )( B )(4 4 4 4)连连看)连连看)连连看)连连看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佛教佛教佛教佛教 如如如如 来来来来 佛佛佛佛 八八八八 仙仙仙仙 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太上老君太上老君道教道教道教道教 孙孙孙孙 悟悟悟悟 空空空空 菩菩菩菩 萨萨萨萨( D )(3)在)在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是A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

12、世唐代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明代的戚继光抗倭第第18课课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一、司马光和一、司马光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司马光是生活在司马光是生活在 1 的著名的著名 2 主持编写主持编写 3 ,费时费时 4 年,是一部年,是一部 5 通史,记述了从通史,记述了从 6 到到 7 共共 8 年历史,与年历史,与 9 并列的史学名著。并列的史学名著。二、佛教中国化二、佛教中国化1、教义:、教义: 10 好好 2、中国化:、中国化:原因:原因: 11 好好 表现:隋唐表现:隋唐: 12 好好 宋以后:宋以后: 13 三、道教三、道教1、教义:、教义: 14 好好 2、兴盛:、兴盛:东晋南北朝:东

13、晋南北朝: 15 好好 唐唐 宋:宋: 16 好好 3、地位:、地位: 17 司马光(司马光(10191086年)年)资资治治通通鉴鉴书书影影 司马光是生活在司马光是生活在北北宋宋的著名的著名史学家史学家,主持主持编写编写资治通鉴资治通鉴,费,费时时19 年,是一部年,是一部编年编年体体通史,记述了从通史,记述了从战国战国到到 五代五代共共1300年历年历史,与史,与史记史记并列的并列的史学名著。史学名著。司马光和司马光和资治资治通鉴通鉴你知道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吗?你知道资治通鉴是什么意思吗?你能从历史中找出值得我们借鉴的事吗?你能从历史中找出值得我们借鉴的事吗?资:帮助、供给资:帮助、供给治

14、:治理,治国平天下治:治理,治国平天下通:贯通古今通:贯通古今鉴:镜子、意为借鉴鉴:镜子、意为借鉴 以历代王朝盛衰兴亡以历代王朝盛衰兴亡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有的经验教训为借鉴,有助于治国平天下的道理。助于治国平天下的道理。 司马迁撰写我国第一部司马迁撰写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纪传体通史史记史记史记史记与与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比较比较书名书名作者作者成书时成书时期期史书体史书体例例叙事范叙事范围围史学地史学地位位史史记记 资资治治通通鉴鉴西西汉汉北北宋宋司司马马迁迁司司马马光光通通史史纪纪传传体体通通史史编编年年体体汉汉武武帝帝黄黄帝帝至至五五代代战战国国至至都都是是史史学学名名著著佛教的中国化佛教的中

15、国化佛教佛教二、二、佛教佛教中国化中国化1、教义:、教义:宣扬因果报应、轮回宣扬因果报应、轮回转生转生 ,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痛苦,认为人世间一切都是痛苦的的 ,这是前世造的因在现世结的,这是前世造的因在现世结的果。只有皈依我佛,弃恶从善,果。只有皈依我佛,弃恶从善,虔诚修行,才能获得解脱,在来虔诚修行,才能获得解脱,在来世得到幸福世得到幸福 好好 2、中国化:、中国化:原因:原因:佛教不少方面与中国传统佛教不少方面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冲突文化相冲突 表现:(表现:(1)隋唐)隋唐:形成多个具有形成多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宗派中国特色的宗派 好好 (2)宋以后:)宋以后:佛教进一步融合佛教进一步融合佛、道

16、二家,中国传统文化也吸佛、道二家,中国传统文化也吸收了许多佛教思想收了许多佛教思想 1 1、请用一个形体动作让别人、请用一个形体动作让别人知道你是一个佛家弟子。知道你是一个佛家弟子。 2 2、四大名著中反映佛教的一四大名著中反映佛教的一部文学作品是什么?这部作品还部文学作品是什么?这部作品还有哪一宗教的影子?有哪一宗教的影子? 佛教佛教道道教教西游记西游记道教的兴盛道教的兴盛 你知道我你知道我国的四大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火药明之一火药是如何发明是如何发明的吗?的吗? 1、教义:、教义:以以“道道”为最高信为最高信仰,宣称通过炼服丹药和修仰,宣称通过炼服丹药和修身养性,可以长生不老,得身养性,可以

17、长生不老,得到成仙到成仙2、兴盛:、兴盛:东晋南北朝:东晋南北朝:道教的理论和道教的理论和组织形式日益完备组织形式日益完备唐唐 宋:宋:皇帝利用道教加强自皇帝利用道教加强自己的统治地位,空前兴盛己的统治地位,空前兴盛3、地位:、地位:中国的本土宗教中国的本土宗教全全真真教教全真教全真教(1)全书网络)全书网络“善可为法,恶可为戒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以与历的历史事实,以与历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代朝政兴衰得失相关的政治、军事、民族为主要内容,这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该著作是A史记史记 B资治通鉴资治通鉴 C金刚经金刚经 D

18、窦娥冤窦娥冤(2)史记史记和和资治通鉴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是我国古代两部著名的史学著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作。下列示意图中,哪一字母所代表时期的史实在这两部书中都能查阅到都能查阅到(3)在)在资治通鉴资治通鉴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中你不可能看到的历史是A三国鼎立三国鼎立 B楚汉之争楚汉之争 C唐代的开元盛世唐代的开元盛世 D明代的戚继光抗倭明代的戚继光抗倭(4)连连看)连连看 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佛教佛教 如如 来来 佛佛 八八 仙仙 太上老君太上老君道教道教 孙孙 悟悟 空空 菩菩 萨萨( B )( B )( D )佛教、道教异同比较主要不同点主要不同点主要相同点主要相同点起源起源地区地区主要教义主要教义政治政治 作用作用对文化对文化的影响的影响佛教佛教道教道教印度印度中国中国因果报应,期因果报应,期盼来世幸福盼来世幸福修身养性,追修身养性,追求现世幸福求现世幸福都有利都有利于维护于维护现存的现存的统治秩统治秩序序都成为都成为中国传中国传统文化统文化重要组重要组成部分成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