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89994852 上传时间:2024-09-12 格式:PPT 页数:31 大小:51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上册 古代寓言二则课件 苏教版(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国寓言故事很多,我国寓言故事很多,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请同学选择一两个讲给同学们听听。同学们听听。寓言特征寓言特征一种文学体裁,在短一种文学体裁,在短小的故事里寄寓小的故事里寄寓较较深的道理,深的道理,进进行行劝喻劝喻或或讽讽刺,常用比刺,常用比喻喻、夸夸张张、拟拟人、象征等手法。人、象征等手法。韩非子韩非子郑郑人人买买履履(zhngrnmil)作家、作品作家、作品1、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韩非:战国后期哲学家,法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学派的代表人物,出身韩国贵族。曾与出身韩国贵族。曾与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李斯一起受学于荀子。因见韩国日益削弱,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弱,

2、上书韩王,力主修明法制,富国强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兵,韩王不听,退而著书十万余言。书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传至秦国,秦王大为赏识,于是发兵攻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韩,迫使韩国送韩非入秦,入秦后,因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李斯等人陷害,韩非被拘入狱,后被李斯毒死于狱中。斯毒死于狱中。2、郑人买履郑人买履出自出自韩非子韩非子外外储说左上储说左上。韩非子韩非子是战国韩国贵是战国韩国贵族韩非所著,是族韩非所著,是法家法家的重要著作,也是的重要著作,也是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先秦理论散文集大成者的著作。代表作代表作品有品有孤愤孤愤、五蠹五蠹等。等。指

3、导学习文言的基本方法:1、熟、熟读课读课文,分清句文,分清句读读(停(停顿顿)。)。2、把握重点、把握重点实实虚虚词词,根据,根据语语境境联联想想拆解。拆解。3、熟悉文言特有、熟悉文言特有现现象:象:通假字,一通假字,一词词多多义义、倒装句式、倒装句式等。等。4、逐字逐句翻、逐字逐句翻译译,适当增,适当增删删,表达,表达完整。完整。 初读课文初读课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自自度度其足()吾忘持其足()吾忘持度度()()遂遂不得不得履履()()()() 疏通文义疏通文义 : 四人小组结合书下注解,合作翻四人小组结合书下注解,合作翻译,划出含糊、有疑难的地方译,划出

4、含糊、有疑难的地方1,而而置之其坐置之其坐:连词,表承接,译为连词,表承接,译为“就就”,“然后然后”;1,而而忘操之忘操之:表转折,译为表转折,译为“却却”;2,至,至之之市:市:动词,到动词,到去去;2,置,置之之其坐:指其坐:指量好的尺寸量好的尺寸;2,而忘操,而忘操之之:代代词,指量好的尺寸;词,指量好的尺寸;3,市市:集市,交易物集市,交易物品的场所品的场所;4,“已得履已得履”之后语意有省略;之后语意有省略;5,持持:拿着拿着;6,取取:拿拿;7,罢罢:结束结束,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了。这里指集市的交易已经结束了。8,自自:自自己;己;代词在否定句中作宾语时,通常放在动代词在否

5、定句中作宾语时,通常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因此说词或介词的前面,因此说“无自信无自信”而不说而不说“无信自无信自”。(1)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置之其坐。有个郑国人,想去买双鞋,事先量有个郑国人,想去买双鞋,事先量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了自己的脚,把量好的尺寸放在自己的座位上。座位上。郑人有欲买履者,是郑人有欲买履者,是“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结构,结构,意思相当于有欲买履之(的)郑人。意思相当于有欲买履之(的)郑人。“定语后置定语后置”结构是为了突出中心词结构是为了突出中心词“郑郑人人”。特殊句式:特殊句式:(3)已得履,乃曰:)已得

6、履,乃曰:“吾忘持度。吾忘持度。”反反归取之。归取之。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忘了带尺寸)就对卖鞋子的人说:就对卖鞋子的人说:“我忘了带尺寸。我忘了带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就返回家拿尺寸。(2)至之市而忘操之。)至之市而忘操之。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上它。(4)及市,市罢,遂)及市,市罢,遂(su)不得履不得履等到他又返回到集市时,集市已经散等到他又返回到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了,终于没有买到鞋子(6)曰:)曰:“宁信度,无自信也。宁信度,无自信也。”他回答说: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我宁可相信尺

7、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相信自己的脚。”(5)人曰:何不试之以足?)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有人问:有人问:“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的大小呢?试鞋的大小呢?检查所学,及时巩固:检查所学,及时巩固:A重点实虚词解释:重点实虚词解释:B一词多义:一词多义:之、而、度之、而、度C通假字:通假字:坐、反坐、反D倒装句并翻译:倒装句并翻译:郑人有欲买履者郑人有欲买履者、何何不试之以足不试之以足、无自信也、无自信也1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最终这个郑国人也没有买到鞋,为什么没有买到?为什么没有买到?2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他回来没有买到鞋,就有人说他,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

8、就买到鞋了?如果这个人早些告诉他不就买到鞋了?讨论:讨论:分析郑人形象分析郑人形象固执、迂腐固执、迂腐 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说明做事迷信教条而不顾客观实际,是不会成功的。不会成功的。 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实际得人不能墨守成规,而要重视根据实际得出的体会和结论。出的体会和结论。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合作探究要从实际出发要从实际出发灵活运用灵活运用朗读朗读: 点拨:不读破句,读出语气、点拨:不读破句,读出语气、语速的变化。读出郑人语速的变化。读出郑人“忘持度忘持度” 和回答别人时的和回答别人时的 。的懊恼的懊恼执迷不悟执迷不悟另外还要表现别人问话时的应另外还要表现别人问

9、话时的应表现出的表现出的疑惑之情疑惑之情。背诵全文背诵全文刻舟求剑刻舟求剑吕氏春秋作作 者者吕吕不不韦韦的的门门客,客,战战国末年著名商人、政国末年著名商人、政治家、思想家、目治家、思想家、目录录学家和学家和经经学家,学家,卫卫国国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濮阳(今河南濮阳西南)人。吕吕不不韦韦是阳是阳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翟(今河南省禹州市)的大商人,他往来各地,以低价各地,以低价买进买进,高价,高价卖卖出,所以出,所以积积累累起千金的家起千金的家产产。他以。他以“奇奇货货可居可居”闻闻名于世,名于世,曾曾辅辅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佐秦始皇登上帝位,任秦朝相国,并组织

10、门组织门客客编编写了著名的写了著名的吕吕氏春秋氏春秋,也,也是是杂杂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本文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本文选选自自吕吕氏氏春秋春秋察今察今初读课文初读课文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并解释涉涉江者()江者()坠坠于水()于水()遽遽契契其舟()()不亦其舟()()不亦惑惑乎乎()sh q hu j 疏通文义疏通文义 : 四人小组结合书下注解,合作翻四人小组结合书下注解,合作翻译,划出含糊、有疑难的地方译,划出含糊、有疑难的地方1.涉涉-本指徒步过河,这里指搭船渡过本指徒步过河,这里指搭船渡过。2.其其剑自舟中:他的剑自舟中:他的;3.自自-从从。4.遽遽-急忙,立刻,

11、匆忙急忙,立刻,匆忙。5.遽契遽契其其舟:舟:那,那个,指示代词那,那个,指示代词;6.是吾剑是吾剑之之所从坠:结构助词,不译。所从坠:结构助词,不译。7,所从坠所从坠:剑坠落之处;剑坠落之处;8,止止:停止,船到江边而止停止,船到江边而止;9.从从其其所契者:他所契者:他。10.入水求入水求之之-代词,代代词,代“剑剑”。11.求求-寻找,探求。寻找,探求。12.若若-像。像。翻译刻舟求剑(1)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j)契契(q)其舟,曰: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是吾剑之所从坠。”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从船中掉到了有个楚国人渡江,他的剑

12、从船中掉到了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水里。他急忙在船边上刻下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2)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船停了,从他刻下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船停了,从他刻下记号的地方下水找剑。(3)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舟已行矣,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船已经前进了,但是剑(落在江底)不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会随船前进,像这样找剑,不是很糊涂吗吗?1,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哪句话告诉了我们故事的起因?2,为什么没找到剑?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为什么

13、没找到剑?文中哪句话告诉了我们原因。们原因。3,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文中哪句话表达了作者对这件事有何看法?件事有何看法?4,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么道理?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原因是他不知道船和剑的关系是一动一静,而把两者都看成静的了。静,而把两者都看成静的了。讨论:讨论: 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变化,人们想问题、办事情,都应当考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虑到这种变化,适合于这种变化的需要。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应该懂得: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变化而变

14、更自己说明不懂得随着情势变化而变更自己的观念和想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的观念和想法,就不会获得预期的结果。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这启示我们要尊重实际,用发展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化的观点来看问题。朗读朗读: :要要读读出同船人催他出同船人催他时时的的语语气和那个掉气和那个掉剑剑人人的的语语气气.着急怀疑着急怀疑不慌不忙不慌不忙,十分自信十分自信综综合合题题这这两两则则寓言中的寓言中的“郑郑人人”和和“楚人楚人”有什么共同点?你有什么共同点?你认为现实认为现实生活生活中中还还有有这样这样的人的人吗吗?如果有,?如果有,请请举举出例子出例子说说明。明。两人都思想僵化,因循守旧,固两人都思

15、想僵化,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实际采取灵活对策。因此,事情就做不成:采取灵活对策。因此,事情就做不成: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郑人买不到鞋,楚人找不到剑。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联系实际举例,可以举死搬教条,硬套框框,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硬套框框,而不顾客观实际的人,也可举一味凭主观想像从事,无视变化可举一味凭主观想像从事,无视变化了的客观实际的人。了的客观实际的人。拓展练习拓展练习一、根据意思写成一、根据意思写成语语1、没有真、没有真实实本本领领的的 人,混在里面凑数,人,混在里面凑数,或比或比喻喻以次充好。以次充好。2、比、比喻喻自己言行前后相互抵触。自己言行前后相互抵触。3、画蛇、画蛇时给时给蛇添上脚,比蛇添上脚,比喻喻多此一多此一举举,不,不但无益,反而有害。但无益,反而有害。4、塞住耳、塞住耳朵朵去去偷偷盗,比盗,比喻喻不能欺不能欺骗别骗别人,人,只能欺只能欺骗骗自己。自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