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89874555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五四时期中国报业的发展 五四时期历史背景五四时期历史背景发生在100多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反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这场运动给中国带来了科学和民主的新思想,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五四运动虽然过去一百多年了,但其对当今社会的影响依然相当重要。五四运动作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同时也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经过五四运动,中国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发展道路,中国革命也因此进入了一个从未有过的时代。启蒙报刊的产生启蒙报刊的产生1911年辛亥革命后兴起的新文化运动,使中国的报刊事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批以反对封建思想、宣传新思潮为中心内容的报刊开始出现。有代表性

2、的是1915年在上海创办的青年杂志 (后改名新青年)。它提出 “民主” 和“科学” 的口号,发起对孔子思想的批判,倡导文学革命,推动了新文化运动的开展。1918年12月,新青年的主持人陈独秀和李大钊等又在北京创办每周评论。接着,北京国民社、新潮社也分别出版国民杂志和新潮月刊,与新青年相配合。同时,北京晨报、国民公报上海时事新报民国日报(上海)等,也出版支持新文化运动的副刊。五四运动中的报刊 五四运动促进中国报刊蓬勃发展,短时间内即涌现 500种左右。最为活跃的是学生报刊 。在爱国运动中 ,很多省、市都成立了学生联合会,纷纷出版报刊。著名的有湘江评论、天津学生联合会报、五七日刊(北京)、上海学生

3、联合会日报和学生周刊(武汉)等。 新青年中国现代新闻史上最重要的一份刊物,是新文化运动及五四时期思想文化革命运动的主要阵地。以五四运动为界,前期的新青年没有超出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范畴,但它为五四运动和马列主义在中国的传播,起到了奠基的作用。此外,它的创刊,正式揭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翻开了中国新闻事业现代史的新篇章。每周评论每周评论及五四时期的学生报刊及五四时期的学生报刊一战后,国家前途未卜;十月革命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了加强这一时期的政治宣传,及时报道时事和评论实际政治问题,陈独秀和李大钊决定创办每周评论,用以配合新青年更好地进行政治宣传、开展思想文化斗争。湘江评论湘江评论 湖南

4、学生联合会的机关报1919年7月4日创刊,由毛泽东负责筹办并任主编。湘江评论是一份4开4版的周刊,形式模仿每周评论,设有“东方大事述评”、“西方大事述评”、“湘江大事述评”等栏目。湘江评论以“宣传最新思想为主旨”。其发表的最重要的政治论文是毛泽东撰写的民众的联合。毛根据十月革命的经验,分析了五四运动后我国革命发展的状况,提出了组织民众大联合的主张,他指出辛亥革命失败的重要原因在于没有发动和联合群众的力量。湘江评论还热情洋溢地歌颂了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介绍世界革命形势,传播新思想,旗帜鲜明地进行了反帝反封的宣传。他的出版,受到了反动阶级的仇视。1919年8月,被湖南军阀用武力查封。天津学生联

5、合会报天津学生联合会报天津市五四时期北方学生运动的中心地区,天津学生所办的报刊在全国青年中也有一定影响。其中初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最具有代表性的是周恩来主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报该报创刊于1919年7月21日。对开4版。初为日报,两个月后,被天津当局查封。后经过斗争,该出三日刊。到1920年初停刊。发行量创当时学生报刊之最。该刊设“时评”、“评论”、“新思潮”、“新闻”等栏目,内容极其丰富,是五四时期宣传新思想的重要阵地。 在创刊之初,以周恩来为首的天津学生联合会成员就清楚地认识到报刊是革命运动的舆论工具。创刊号上,周恩来以革新、革心为题发表社论,提出要改造社会,也要在这种运动中改造自己的思想,

6、革除一切旧的传统观念和影响。另外,其尖锐明确地“打倒反动政府”主张,在当时学社报刊中所见不多。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业务的发展状况五四时期我国新闻业务的发展状况1.政论在报刊中再现辉煌政论在报刊中再现辉煌政论是中国近代报刊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我国国人自办报刊的兴起而发展。人们将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时期称作报纸的政论时代。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民国初年,政论报刊一度衰退,新闻报刊渐渐发展。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新青年为首的刊物,从文化角度,以大胆言论,发时代绝响,从而在思想、政治、文学上一新时人耳目,产生了振聋发聩的作用,于是,政论重新受到时人的青睐。2.文言变白话,文学革命大获成功文言变白话,文学革命大获成

7、功新青年创办前,文化界还几乎全部盛行使用文言文写作。自新青年始,才逐渐用白话做文章。白话在报刊中的应用,首先在杂志类的刊物上,以后逐渐波及报纸的副刊,然后发展到社论。新文化运动所提倡的文学革命,使报刊文体变为大众易读易懂的白话,扩大了读者群,由此也扩大了报刊的影响力。与白话文的使用相适应的,是新式标点的运用。新青年从第4卷起开始采用新式标点,并公布了供统一使用的标点符号13种,此后报界相继使用。3.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副刊传播新思想新文化的副刊长期以来,我国报纸副刊格调不高。新文化运动时期,报纸的副刊有了重大改革,从形式到内容,从作者群到读者群都有了根本的变化。过去的副刊,常登载消遣性的、低级无

8、聊的文章,此时的副刊成了先进知识分子宣传新思想、新文化,传播新思潮的真谛;过去的副刊读者是城市小市民、旧式的无聊文人,改革后的副刊读者大多是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这一时期最有影响的副刊是时事新报的学灯副刊、民国日报的觉悟副刊、晨报的晨报副镌副刊、京报的京报副刊。前两个在上海出版,后两个在北京出版,时人共称“四大副刊”。4.通讯社有了较大的发展通讯社有了较大的发展1916年后,全国出现了一次创办通讯社的热潮。邵飘萍的新闻编译社是办得较出色、也较具独立性的。新闻编译社既编采本国新闻,也选译外电向北京各报发稿,由于此社能及时报道北京消息,其常常提供独家新闻,故而影响很大。其他比较著名的有国闻通讯社、申

9、时通讯社、华俄通讯社。5.商业性大报向企业化方向发展商业性大报向企业化方向发展企业化报纸的产生,必须具备主客观两方面条件,从主观来看,资本雄厚与办报人才缺一不可;从客观来看,报纸所在地应当是人口密集且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商业网点众多、交通发达的商业化都市。新文化运动时期,全国具备上述条件的上海、北京等城市的商业性大报注重增强自身竞争实力,注重新闻的质量与实效,注重广告与报刊发行,管理趋渐现代化。大报企业化是我国近代报纸向现代化报纸转变的重要标志之一。五四时期这类报纸以上海的申报和新闻报最具代表性。6.新闻教育的开创和新闻研究的发展新闻教育的开创和新闻研究的发展 北京大学文科教授徐宝璜和京报社长邵

10、飘萍一起受聘为“北京大学新闻学研究会”的老师,这个学会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新闻学研究团体,它的成立代表了我国的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研究的开端,也是标志着新闻学在我国作为一个独立学科的开端。 五四时期的新闻学研究主要集中在三方面: 新闻学理论,新闻业务和新闻史。五四时期新闻报业发展启示:五四时期新闻报业发展启示: 我认为“言论自由”、“新闻本位”、“社会公器”、“商业经营”、“职业范型”是“五四”新闻理念的突出要点,并认为这些理想追求在新时期新闻改革的不同层面有所承续,表现在以人为本,构建公民的知情权、表达权、参与权、监督权;坚持新闻本位,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方针;张扬公共性,为公众提供最广泛的表达渠道;肯定商品属性,走传媒事业化与产业化并举之路;培育新闻职业精神,塑造现代新闻职业理想和新闻队伍等方面。历史的车轮不断前行,只有不断发展不断完善,有所继承有所创新,保持活力,才能一直走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