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鲁教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89864475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13 大小:4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七年级语文下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鲁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鲁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鲁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鲁教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七年级语文下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鲁教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七年级语文下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鲁教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七年级语文下册 《归园田居》(其一)课件 鲁教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归归 园园 田田 居居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东晋(朝代)田园诗人,浔阳柴桑人。自称“五柳先生”。祖父、父亲曾做过太守、县令一类的官。他幼年时,家世衰落,家境贫寒。他青年时代曾有建功立业的大志,但未得重用,只做过几任小官。东晋末年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仕途充满风险,加之政治腐败,陶渊明对现实很失望。他不愿在纷乱黑暗的现实里随波逐流,曾几次退离仕途,最后,从彭泽令职位上隐退,这一年他41岁,以后终老农村,死后世人称他为“靖节先生”。陶渊明的作品大多写退隐后的生活,表现农村风物,劳动生活,表示对黑暗现实的不满。他的诗情感真实,风格平淡自然,诗味醇厚,语言清新,对后世有很大

2、的影响。陶渊明开创了田园诗一体,为古典诗歌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从此以后,田园诗不断得到发展,到唐代就已形成了田园山水诗派。 义熙元年(405)8月的一天,担任彭泽县令的陶渊明听说郡里派了督邮(代表太守督察各地的官员)来县巡视。县吏劝他穿戴整齐的官服去迎见督邮。陶渊明生平最恨那些狐假虎威,以督邮为名敲诈勒索的官员,气愤地说:“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 (晋书陶潜传)他推说在武昌的妹妹病故,要去奔丧;只当了八十多天的彭泽县令就挂冠解绶,辞官归田了。五五斗斗米米的的故故事事 归田之初,桃渊明家有僮仆,虽然他和妻子也参与耕作,但劳动余闲时间较多,温饱亦无忧虑。归园田居组诗,共五首,就创

3、作于这一时期。可惜好景不长,义熙四年六月,他家遭大火,林室尽尽焚,宅无遗宇。又由于农田常遭水、旱、虫灾,加上官府逼租催税,陶渊明一家的生活极为困苦,有时处于“夏日抱长饥,寒夜无被眠”的困境。生活尽管困苦,但他固守穷节,不改初衷。有一次,江州刺史檀道济登门拜访。陶渊明已几天揭不开锅,饿得起床也很困难。檀道济劝他再入仕途,陶渊明仍婉言辞谢,并对檀道济派人送来的米和肉,谢绝接受。 归归 园园 田田 居居少无少无适适俗俗韵韵,性本爱丘山。,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开荒南野际,守拙拙归园田。归园田。方宅十余亩,

4、草屋八九间。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榆柳荫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暧暧远人村,远人村,依依依依墟墟里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自然。 适:适应,迎合。适:适应,迎合。 韵:气质,本性。韵:气质,本性。羁鸟:笼中鸟。羁鸟:笼中鸟。 拙:愚拙。拙:愚拙。荫:遮盖。荫:遮盖。暧暧:昏暗、模糊。暧暧:昏暗、模糊。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依依,轻柔缓慢的上升。墟:集市墟:集市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既可理解为自然界,又可理解为田园生活。可理解为田园生活。 归归为何而归?

5、从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樊笼尘网比喻官场生活对官场生活的厌恶“尘网”一词,足见桃渊明对勾心斗角、尔虞我诈的官场的极端厌恶。“误”字显出诗人的悔恨之深。少无适俗俗韵韵,性本爱丘山“适俗”就是适应仕途中繁缛礼节的限制和尔虞我诈的权势之争,诗人说自己缺乏应酬官场的气质和情操,显示了不同流俗的高尚情操,第二句写自己流连山水喜爱田园,表明归隐田园的意向。“拙”,辞海解释为:“笨拙,与巧相对。老子云:“大巧若拙”。本诗中的“拙”有朴拙,朴质之义。归园田归园田守拙守拙保持自己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园田生活:方宅、草屋、榆柳、桃李、村庄、炊烟、狗吠、鸡鸣近远写景顺序:画面特点:优美宁静感情:自由、安逸、喜悦对以前误入尘网中的官场生活的形象的总结,也是对已经开始的新生活的欣喜。归园田居,主要写诗人摆脱污浊官场来到清新的农村后的自由生活和愉快心情。这种情绪,用一个词组来概括叫做第一是“真”,做人要真实正直不虚伪,具有人的本性;第二是“朴”,处世要朴实,不造作,不追求豪华富贵,而是自由自在潇洒之至。这是一种与污浊的官场生活相对立的生活方式,也是历代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至高至真的境界。“返朴归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