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PPT

上传人:ni****g 文档编号:589821818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45 大小:656.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45页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4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之文言文复习PPT(4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考文言复习一、步骤一、步骤 第一步:整体阅读。第一步:整体阅读。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第二步:细读题目要求。1 1、看题干中要求的字、词、句、段所在,充分利、看题干中要求的字、词、句、段所在,充分利用所给选项,用用所给选项,用比较法、代入法、排除法比较法、代入法、排除法,并联系,并联系已有知识。已有知识。 第三步:重读全文。第三步:重读全文。 明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勾画地名、人名、官名。明了何时、何地、何人、何事。勾画地名、人名、官名。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添加省略成分。明确选段梗概。弄清人物间的关系,添加省略成分。明确选段梗概。 2 2、充分利用、充分利用最后最后那道题,能了解全文很多信

2、息。那道题,能了解全文很多信息。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步骤 推断文言实词推断文言实词(虚词虚词)意义的方法意义的方法三三、语法推断法、语法推断法七七、代入排除法、代入排除法一、字形推断法一、字形推断法二二、字音推断法、字音推断法四四、结构推断法、结构推断法五五、语境推断法、语境推断法六六、联想推断法、联想推断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1.1.能够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准能够以理解实词和虚词为基础,准确把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确把握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古今异义、通假现象、常用虚词、特殊句式义、通假现象、常用虚词、特殊句式等。等。 2. 2.能够前

3、后联系,整体理解,推敲能够前后联系,整体理解,推敲判定。判定。能力要求能力要求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翻译标准翻译标准“信、达、雅信、达、雅”译文做到译文做到“信信”“”“达达”“”“雅雅” “ “信信”:译文:译文准确准确,不歪曲、不遗漏、不随,不歪曲、不遗漏、不随意增加原文的意思;意增加原文的意思; “ “达达”:译文:译文通畅通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符合现代汉语表述习惯,没有语病;没有语病; “ “雅雅”:译文:译文优优美,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美,用词造句比较考究,能体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有文采和表现力。现原文的语言特色,富

4、有文采和表现力。 把握句意的考查重点文言翻译二原则文言翻译二原则 1 1、必须坚持必须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词不离句,句不离篇”的原的原则则即翻译时必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要符合作者的即翻译时必须把句子放到全文中去理解,要符合作者的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基本观点和感情倾向。2 2、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直译:即即“字字落实字字落实”,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要求原文字字在译文中有着落,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译文字字在原文中有根据,要尽量译出原文用词造句的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特点,甚至在表达方式上也要能同原文保持一致

5、。意译: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意译意译”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是一种辅助手段,只在难以直译或直译时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才酌情采用。翻翻译译的的具具体体方方法法人人名名地地名名官官名名物物名名帝帝号号年年号号国国号号朝朝代代度量衡度量衡单位单位和和数量词数量词等专有名词可保留。等专有名词可保留。(1 1)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府不就。(2 2

6、)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3 3)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德祐二年二月十九日,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丞相兼枢密使。( (指南录后序指南录后序) ) 留留翻翻译译的的具具体体方方法法删除删除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句首发同义连用的实词,某些虚词(句首发语词、衬音助词、表停顿的助词等),偏语词、衬音助词、表停顿的助词等),偏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义复词中的陪衬词等。(1)宫中之事,事无大小)宫中之事,事无大小(2 2)噫吁嚱,危乎高哉!)噫吁嚱,危乎高哉!(3)夫战,勇气也)夫战,勇气也(4 4)师道之不传也久矣!)师道之不传也久矣!(5 5)顷之,烟炎张天。)顷之,烟炎

7、张天。(6 6)昼夜勤)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伶俜萦苦辛。删删翻翻译译的的具具体体方方法法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补出省略的语句或成分(1 1)竖子不足与谋。)竖子不足与谋。(2 2)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3 3)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项王则受璧,置之坐上。 补补之之相如相如于于把古汉语倒装句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调整为现代汉语为现代汉语的句式。的句式。翻翻译译的的具具体体方方法法(1 1)古之人不余欺也。)古之人不余欺也。(2 2)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3 3)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 之间。之间。(

8、)()调调()翻翻译译的的具具体体方方法法有时连用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文中恰有时连用两个单音词,在现代文中恰好是双音词。对此,需好是双音词。对此,需拆拆成两个单音成两个单音词来进行翻译。词来进行翻译。拆拆属予作文以记之属予作文以记之( (岳阳楼记岳阳楼记) ) 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吾社之行为士先者( (五人墓碑记五人墓碑记) ) 把古把古代的单音词以及古今异义词代的单音词以及古今异义词换换成与之成与之对应的现代词语。对应的现代词语。翻翻译译的的具具体体方方法法1.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2.2.邹忌修八尺有

9、余邹忌修八尺有余3.3.朝服衣冠朝服衣冠4.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丈夫亦爱怜其少子乎?换换1 1、对句中的、对句中的通假通假、一词多义一词多义、偏义同偏义同义复词义复词、古今异义古今异义、专有名词专有名词、词类活用词类活用、固定结构固定结构和和特殊句式特殊句式等各种文言现象以等各种文言现象以及及重要的实词虚词重要的实词虚词要认真辨析,落实知识点。要认真辨析,落实知识点。 2 2、注意、注意知识迁移知识迁移,联想学过的相关知,联想学过的相关知识。识。特别提醒:特别提醒:解题步骤解题步骤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先将首先要审清文言文句中的语法要点。先将语法要点一一标出,引起自我注意。语法要点一

10、一标出,引起自我注意。2.切:切:将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前将文句以词为单位逐一切分开来,然后用前面介绍的方法逐一加以解释。面介绍的方法逐一加以解释。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按照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将逐一解释出来的词义连缀成句。的词义连缀成句。4.誊:誊:3.连:连:“三清三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晰。“三不三不”: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不写潦草字,不写繁体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或不规范的简化字,不写错别字。前提:前提:整体把握语脉(主要内容)整体把握语脉(主要内容)1.审:审:常见文言句式判断句判断句 判断句是对事物的

11、性质、情况、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事物之间的关系做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的句子。 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判断句应满足以下三个条件: :1.1.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涉及事物的性质、情况或事物之间关系。关系。2.2.要作出判断。要作出判断。3.3.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是个句子(表肯定或否定)。 现代汉语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用现代汉语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词判断词“是是”来表判断的,但古汉语中,来表判断的,但古汉语中,“是是”一般做代词,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一般做代词,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古汉语是借助语气来表示判断的,下,古汉语是借助语气来表

12、示判断的,常见的一般有以下情况:常见的一般有以下情况:1. 1. 有标志的判断句有标志的判断句 (1 1)主语后用)主语后用“者者”,表示提起和停,表示提起和停顿,在谓语后用顿,在谓语后用“也也”表判断,即表判断,即“者,者,也也”。如:如:南冥者,天池也。南冥者,天池也。 今言今言“华华”如如“华实华实”之之“华华”者,盖音者,盖音谬也。谬也。 (2 2)在谓语后面,语气词)在谓语后面,语气词“者者”“”“也也”连用连用表示判断。表示判断。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之被逮,激于义而死焉者也。焉者也。

13、 (3 3)主语后用)主语后用“者者”,表示提起和停顿,在,表示提起和停顿,在谓语后不加谓语后不加“也也”表判断,即表判断,即“者,者,”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4 4)主语后不用)主语后不用“者者”表示提起和停顿,在表示提起和停顿,在谓语后用谓语后用“也也”表判断,即表判断,即“,也也”。如:此寡人之罪也。如:此寡人之罪也。 今所谓慧空禅院,褒之庐冢也。今所谓慧空禅院,褒之庐冢也。 (5 5)用动词)用动词“为为”表判断,即表判断,即“,为,为”如: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如: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6 6)用)用“乃、即、则、

14、皆、耳乃、即、则、皆、耳”等副词表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示肯定判断,用“非、莫、无非、莫、无”等表示否定判等表示否定判断。断。如:昔尧遭洪水九年者,如:昔尧遭洪水九年者,乃乃此子一怒也。此子一怒也。 即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此此则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之大观也。夫六国与秦夫六国与秦皆皆诸侯。诸侯。 此亡秦之续此亡秦之续耳耳。 六国破灭,六国破灭,非非兵不利,战不善兵不利,战不善 保民而王,保民而王,莫莫之能御也。之能御也。 蚓蚓无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7 7)用)用“是是”表判断,出现得较晚,这表判断,出现得较晚,这种情况少见。种情况少见。 如:萍水相逢

15、,尽如:萍水相逢,尽是是他乡之客。他乡之客。 2. 2. 无标志的判断句无标志的判断句“者者”“”“也也”都不用,即都不用,即“,”式。式。 如:秦,虎狼之国。如:秦,虎狼之国。 燕王,吾所立燕王,吾所立。省略句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的现象,是古今共有的。不过,文言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文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代汉语里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最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1 1省略主语。省略主语。2 2省略谓

16、语。省略谓语。3 3省略宾语。省略宾语。4 4省略介词。省略介词。 1.1.省略主语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十分常见,原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十分常见,原因之一,是文言文中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因之一,是文言文中第三人称代词一般不独立做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面的独立做句子的主语,句子若是重复前面的话就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情况自然就话就罗嗦,这样,省略主语的情况自然就多了。常见有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三多了。常见有承前省、蒙后省、对话省三种。种。 (1 1)承前省。后一句的主语与前一句)承前省。后一句的主语与前一句的主语一致,这样后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的主语一致,这样后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

17、 如:廉颇为赵将如: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伐齐,大破之。(廉颇)(廉颇) (2 2)蒙后省。前一句的主语与后面句子的主)蒙后省。前一句的主语与后面句子的主语一致,这样前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语一致,这样前句的主语就可以省略。如:如: 夜闻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夜闻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 (3 3)对话省。)对话省。如:如: 孟子对曰: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王好战,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 曰:曰:“不不可,直不过百步耳,是亦走也。可,直不过百步耳,是亦走也。” ” 曰: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18、(”(寡寡人之于国也人之于国也) )(项王)(项王)(王)(王)(孟子)(孟子) 2. 2.省略谓语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中很重要的成分,无论是谓语是句子中很重要的成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不多的。古代还是现代省略谓语的情况还是不多的。不过在文言文里,省略谓语也不是个别现不过在文言文里,省略谓语也不是个别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省略的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如: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

19、竭。而竭。 3. 3.省略宾语省略宾语 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的宾语是比较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的宾语是比较常见的,所省略的宾语用代词常见的,所省略的宾语用代词“之之”来表示。来表示。 (1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于是王召见如:于是王召见(之)(之),问蔺相如:,问蔺相如:“秦王以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 私见张良,具告私见张良,具告(之)(之)以事。以事。 (2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传以如:传以(之)(之)示美人及左右。示美人及左右。 4. 4.省略介词省略介词 在古汉语句子中,介词在古汉语句子

20、中,介词“于于”“”“以以”可以可以省略。省略。如:今君乃亡如:今君乃亡(于)(于)赵走赵走(于)(于)燕。燕。 与尔与尔(以)(以)三矢三矢 5. 5.省略兼语省略兼语如:如:(老臣)(老臣)愿令愿令(之)(之)得补黑衣之数(省略得补黑衣之数(省略主语与兼语)主语与兼语) (太后)(太后)不及今令不及今令(之)(之)有功于国(省略有功于国(省略主语与兼语)主语与兼语)1 1、用、用“者者”或或“也也”表判断表判断2 2、用副词、用副词“乃乃”“”“则则”“”“即即”“”“皆皆”“”“耳耳”等表判断。等表判断。3 3、用动词、用动词“为为”“”“是是”表判断。表判断。4 4、用否定副词、用否定

21、副词“非非”、“莫莫”、“无无”等表等表示否定的判断。示否定的判断。5 5、直接判断、直接判断判判断断句句小结:省省略略句句1 1、省略主语、省略主语2 2、省略谓语、省略谓语3 3、省略宾语、省略宾语4 4、省略介词、省略介词5 5、省略兼语、省略兼语被动句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分为有标志和无标志两种。分为有标志和无标志两种。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些被动词来表示; 二

22、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二是无标志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被动句。 1. 1. 有标志的被动句有标志的被动句(1 1)用介词)用介词“见见”“”“被被”表示被动,构成表示被动,构成“见见+ +谓语谓语”或或“被被+ +谓语谓语”的形式的形式如:信而如:信而见见疑,忠而疑,忠而被被谤,能无怨乎?谤,能无怨乎? 百姓之不百姓之不见见保保(2 2)用)用“于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构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构成成“谓语谓语+ +于于”的格式的格式如:暴见如:暴见于于王。王。 不能容不能容于于远近远近 而智勇多困而智勇多困于于所溺。(困扰迷惑)所溺。(困扰迷惑) 此非曹孟德困此非曹孟德困于

23、于周郎者乎?周郎者乎? (3 3)用)用“见见于于”“”“受受于于”表被动。构成表被动。构成“见见+ +谓语谓语+ +于于”“”“受受+ +谓语谓语+ +于于”的形的形式。式。如:今是溪独如:今是溪独见见辱辱于于愚。愚。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受制制于于人,吾人,吾计决矣。(赤壁之战)计决矣。(赤壁之战) (4 4)用)用“为为”“”“为所为所” “” “为为所所”表表被动。被动。如:而身死国灭,如:而身死国灭,为为天下笑者,何也?天下笑者,何也? 不者,若属皆且不者,若属皆且为所为所虏!虏! 夫婿乐逸,夫婿乐逸,为为婢仆婢仆所所惑,日以厌薄。惑,日以厌薄。

24、2. 2. 无标志的被动句无标志的被动句辨析这样的被动句,应充分注意主谓之间的关系。辨析这样的被动句,应充分注意主谓之间的关系。如:王之如:王之蔽蔽甚矣甚矣(受蒙蔽)(受蒙蔽) 戍卒叫,函谷戍卒叫,函谷举(被攻占)举(被攻占)倒装句倒装句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为“主主谓谓宾宾”、“定(状)定(状)中心词中心词”,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成

25、分的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 主要有四类:主要有四类:1.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2.2.宾语前置宾语前置3.3.定语后置定语后置4.4.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1. 1. 主谓倒装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句主要是出于修辞的考虑,强调谓主谓倒装句主要是出于修辞的考虑,强调谓语,在文言文中不多见。语,在文言文中不多见。如:甚矣,汝之不惠。如:甚矣,汝之不惠。 2. 2. 宾语前置宾语前置 (1 1)动词宾语前置动词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要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否定句,凡句中有否定副词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否定句,凡句中有否定副词“不

26、、弗、未、非、否、毋不、弗、未、非、否、毋”,表示否定的动词,表示否定的动词“无无”或不定代词或不定代词“莫莫”,这种句子叫否定句。,这种句子叫否定句。二是作宾语的是代词。二是作宾语的是代词。如:保民而王,如:保民而王,莫莫之能御也。之能御也。(莫能御之也)(莫能御之也) 然而不王者,然而不王者,未未之有也。之有也。(未有之也)(未有之也)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包括疑问代词包括“何、谁、孰、安、焉、胡、奚、何、谁、孰、安、焉、胡、奚、曷曷”等。等。如:胡为乎遑遑欲如:胡为乎遑遑欲何何之?之? 而今而今安安在哉在哉 乐夫天命复乐夫天命复

27、奚奚疑?疑? 强调性提宾强调性提宾 用用“之之”作标志作标志如:句读如:句读之之不知,惑不知,惑之之不解。不解。 何后之有?何后之有?有何后?有何后? 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表示动作对象的单一性和强调宾语,往往用用“唯唯是是” ” 。如:如: 唯才是举唯才是举 惟兄嫂是依惟兄嫂是依( “ “何之何之”即即“之何之何”)(“在安在安”)(“疑奚疑奚”) (2 2) 介词的宾语前置介词的宾语前置 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宾语前置。如:长安君如:长安君何以何以自托于赵?自托于赵? 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强调它,介词宾语不是疑问代词,但为强调它,也放到介词前

28、面,最常见的是介词也放到介词前面,最常见的是介词“以以”的宾的宾语前置。语前置。如:余如:余是以是以记之。记之。 一言以一言以蔽之。蔽之。 3. 3. 定语后置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限制名词的,一般应放在中心定语是修饰限制名词的,一般应放在中心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里,定词之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里,定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语后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1 1)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用“者者”煞尾,煞尾,格式为:格式为:中心词中心词+ +定语定语+ +者者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如: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29、(2 2)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之”,用用“者者”煞尾,格式为:煞尾,格式为:中心词中心词+ +之之+ +定语定语+ +者者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3 3)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在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加“之之”,格式为:格式为:中心词中心词+ +之之+ +定语定语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如: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4. 4.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前,现代汉语中,介词结构一般放在动词前,但在古汉语中,介词结构常放在动词后面,但在古汉语中,介词结构常放在动词后

30、面,构成了介词结构后置。构成了介词结构后置。如:如:师不必贤于弟子。师不必贤于弟子。 以其无礼于晋以其无礼于晋 夫祸患常积于忽微夫祸患常积于忽微 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 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申之以孝悌之义申之以孝悌之义小结:1.1.主谓倒装主谓倒装2.2.定语后置定语后置3.3.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4.4.宾语前置宾语前置倒倒装装句句1 1、用、用“见见”表示。表示。2 2、用、用“于于”表示。表示。3 3、用、用“见见于于”“”“受受于于”表表被动。被动。4 4、用、用“为为”“”“为所为所” “” “为为所所”表表被动。被动。5 5、无标志被动句(意念被动句)。、无标志被动句(意念被动句)。被被动动句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