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共32张PPT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89820102 上传时间:2024-09-11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3.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共32张PPT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共32张PPT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共32张PPT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共32张PPT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共32张PPT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共32张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共32张PPT(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1 21 邹忌讽齐王纳谏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战国策一、新课引入 唐太宗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历代君主要成就一番霸业,身边没有几位敢进谏言的大臣是不成的;而劝谏能否奏效,一要看做君王的是否贤明,二要看谏者是否注意了进谏的艺术,使“良药”既“爽于口”,又“利于病”。战国时齐威王非常幸运遇到了这样一位贤臣邹忌。而这位以雄辩著称的谋臣的讽谏之法更是令人叫绝。今天,我们就欣赏选自战国策的历史散文邹忌讽齐王纳谏。二、新课讲解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的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国别体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最初有国策国事等名称,经过汉代刘向

2、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全书共33篇。主要记载的是战国时期策士们的言论和行动。刘向(约前77年前6年),字子政,沛县(今属江苏)人,西汉经学家、目录学家、文学家。战国策二、新课讲解时代背景:春秋战国之际,七雄并立,各国间的兼并战争、各统治集团内部新旧势力的斗争,以及民众风起云涌的反抗斗争,都异常尖锐激烈。在这激烈动荡的时代,“士”作为一种最活跃的阶层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他们以自己的才能和学识,游说于各国之间,有的主张连横,有的主张合纵,所以,史称这些人为策士或纵横家。他们提出一定的政治主张或斗争策略,为某些统治集团服务,并且往往利用当时错综复杂的斗争形势游说诸侯采纳,以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才干。

3、各国统治者也认识到人心的向背,是国家政权能否巩固的决定性因素。失去了民心,国家的统治就难以维持。所以,他们争相招揽人才,虚心纳谏,争取“士”的支持。二、新课讲解题目讲解你理解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中的“讽”、“谏”两个字意思吗?讽,这里是动词,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地规劝。谏,这里是名词,指批评意见。标题“邹忌讽齐王纳谏”巧妙地点明了文章内容的两个方面:邹忌劝说齐王,齐王采纳意见。二、新课讲解邹忌(约前385-前319),战国时政治家,齐国大臣。以鼓琴游说齐威王,被任相国,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称成侯。劝说威王奖励群臣吏民进谏,主张革新政治,修订法律,选拔人才,奖励贤臣,处罚奸

4、吏,并选荐得力大臣坚守四境。从此齐国渐强。邹忌其人二、新课讲解齐威王其人齐威王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王。据史载,他继位之初,好为淫乐,不理政事,后来谋士淳于髡进谏曰:“国中有大鸟,止于王庭,三年不飞不鸣,王知此鸟何也?”齐威王听后顿悟曰:“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从此,齐威王励精图治,修明政治,齐国大治。读准字音二、新课讲解昳窥间进期年谤讥朝服衣冠皆朝于齐y ykukuji ji n nj jb b ngjngjzhozhochch o o二、新课讲解朗读课文:朗读语气指导:第1自然段记叙十分生动,读时应注意表现人物的情态。第2自然段是邹忌讽谏齐威王的话,颇能表现邹忌的个性特

5、色,读时应注意以略带诙谐的方式说出严肃的内容。第3自然段记叙纳谏的举措及结果,要读得层次分明。重读“面刺寡人之过”“上书”“谤讥于市朝”“门庭若市”“时时而间进”“无可进者”“皆朝于齐”等词语。二、新课讲解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疏通文意第一段长光艳穿戴“有”通“又”,连接整数和零数早晨对说谁,哪一个极、很比得上,赶得上译文:邹忌身高八尺多,形体容貌光艳美丽。一天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着镜子,对他的妻说:“我同城北的徐公比,谁漂亮?”他的妻子说:“您漂亮极了,徐公哪里比得上您呢?二、新课讲解城北徐公,齐国之

6、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不相信自己,动宾倒置又,再“与相比,谁更”。孰:副词,谁第二天省略句。(邹忌)与(客)坐谈“与孰”,句式:“与相比,谁更”及、比得上译文: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丽),因而又问他的妾说:“我同徐公比,哪一个美?”妾说:“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邹忌同他坐着闲聊,邹忌又问他:”我同徐公比,谁漂亮?“客人说:”徐公不如您漂亮。“二、新课讲解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

7、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通假字,“熟”,仔细认为太远了在晚上以为美。(认为美)意动用法偏爱介词,对译文:又过了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他,自己觉得不如徐公漂亮;再照镜子看看自己,觉得自己远远不如徐公漂亮。晚上躺着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漂亮,是偏爱我;妾认为我漂亮,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漂亮,是想有求于我。”的原因二、新课讲解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

8、之蔽甚矣!”实在,确实认为比土地方圆国君旁边的近侍,近臣因受蒙蔽而不明译文: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可是我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想有求于我,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漂亮。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近臣没有谁不偏爱您,朝中的大臣没有谁不害怕您,全国范围内的人没有谁不有求于您:由此看来,大王您受蒙蔽很深啦!”第二段二、新课讲解第三段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好,

9、对名词作状语,当面指责过失议论使听到公共场合满一年即使译文:齐威王说:“好!”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和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得上等奖赏;书面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过失,并传到我耳朵的,得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门前庭院像集市一样;几个月后,有时偶而还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要说,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有时间或、偶尔二、新课讲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cho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第四段听说这件事动词朝见到介词,在译文: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二、新课讲解整体感知用简要的语言概括每段

10、的内容。第1节:写邹忌从妻、妾、客谬赞自己比徐公美这件事中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第2节:本段是邹忌用现身说法、亲身体验讽劝齐王。第3节:写齐王纳谏的三赏,悬赏求谏之后的三变,及取得的成果。研读赏析分析第一段1、文章开头怎样描写邹忌的外貌和行动?这些反映了什么?外貌:“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映丽”一句话,写出了邹忌外形魁梧、美丽。行动:“朝服衣冠,窥镜”写邹忌窥镜见貌,自觉其美,逼真地刻画出他自我欣赏的心理。二、新课讲解二、新课讲解2、针对邹忌“我孰与城北徐公美?”的问题,妻、妾、客的回答有什么异同?并进行分析。相同点:赞扬邹忌比徐公美。不同点:妻子热情赞扬邹忌,反映了妻的偏爱(如“君美甚,徐公何

11、能及君也?”)。妾在家中的地位卑微,因为怕,回答较敷衍(如“徐公何能及君也?”)。客的目的是有事相求,所以回答用了一个陈述句,比妾的反问句语气更轻(如:“徐公不若君之美也。”)二、新课讲解3.面对妻、妾、客的不同程度的赞美,邹忌从“不自信”到“暮寝而思之”,反映出他怎样的品质?不盲目轻信,对别人的褒奖能理智判断、冷静思考,能正视自己。二、新课讲解第二段 1.邹忌认为“王之蔽甚矣”的原因是什么?分别用文中的句子和自己的话回答。 “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齐王身边的人阿谀奉承(私王、畏王、有求于王),不可能听到真实的情况。二、新课讲解2.邹忌是如何讽谏齐王的?

12、以家事喻国事的办法。 以“臣之妻私臣”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相比;以“臣之妾畏臣”与“朝廷之臣莫不畏王”相比;以“臣之客欲有求于臣”与“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相比,劝说齐王除蔽纳谏。最后恳切指出“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二、新课讲解1.“王曰:善。”请你结合文意品析“善”字的表达作用。一是说明邹忌艺术的进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二是说明齐威王善于纳谏。2.齐威王下令后,进谏者由“门庭若市”到“时时而间进”再到“无可进者”,这种变化说明了什么? 齐王纳谏后,朝政的弊端越来越少。(或齐王纳谏后,需要改进的地方越来越少)二、新课讲解第四段“此所谓战胜于朝廷”中的“此”指代什么?“战胜于朝廷”的意思是

13、什么?“此”指代“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这种情况。“战胜于朝廷”是指内政修明,不必用兵就能使别的国家畏服。二、新课讲解总结一下,邹忌能够劝谏成功的原因有哪些?1.语言委婉,巧妙设喻,以小见大(由生活小事推及治国大事)推己及人。2.进谏的内容有针对性,符合当时的政治需要。3.善于揣摩国君心理,使国君乐于接受。4.齐威王是个开明的君主,他善于纳谏。二、新课讲解评价人物结合文章内容分析邹忌和齐威王各是怎样的人?邹忌:善于思考,实事求是,能推己及人,忠君爱国。齐威王:勇于面对自己的过失,鼓励天下人评说自己的是非,这种开阔的胸襟在天子唯我独尊的朝代实属难能可贵。 本文生动地记叙了邹忌讽齐威王纳谏

14、,使齐威王广开言路、修明政治的故事,说明了国君必须广泛采用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同时,告诉人们:不要被一些表面现象蒙蔽,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三、归纳小结四、强化训练1.本文的题目是邹忌讽齐王纳谏,而作者却用占全文二分之一的篇幅去写邹忌和徐公比美,这是不是详略不当?不是。写比美,是为后文做铺垫,是设喻手法。从全文来看,设喻、讽谏写得详,而齐王纳谏除蔽写得略。这种详略得当的手法,值得我们学习。四、强化训练2.邹忌成功地说服齐威王,他的劝说方式对我们今天的人际交往有什么启示? 邹忌是用委婉劝说的方式成功说服齐王的。委婉劝说的优点在于充分尊重被劝说者,使之

15、受到启发,明白道理,从而愉快地接受意见。 在今天的人际交往中仍然可以借鉴这种做法,启示我们说话要注意对象,要讲究方式方法,要委婉得体。五、拓展延伸 晏子辞幕僚春秋时的齐相晏子,门下有众多幕僚。其中有个名叫高缭的,平日里,他对晏子十分尊敬,百依百顺,交给他做的事均能完成,与同僚间也相处融洽。转眼间,三年过去,高缭虽没什么大功劳,也无什么过错。同僚们都认可他的工作能力,看好他,认为他会得到晏子的提拔重用。可是,出乎意料的是,高缭竟被辞退了。五、拓展延伸 同僚们十分不解,有的还为高缭喊冤,并有几人相约去见晏子,要为高缭讨说法。晏子知道幕僚们的来意后,真切地说:“我之所以辞退他,是因为几年内他从来没有向我提过意见我之所以任用你们,就是为了让你们给我挑毛病、提建议,以利于我不断改正错误、不断进步啊!”六、布置作业 试用课文中的话给本文另拟一个标题,或发挥想象力,以邹忌或齐王为第一人称改写这个故事。 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