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感觉派小说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89379617 上传时间:2024-09-10 格式:PPT 页数:14 大小:4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感觉派小说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新感觉派小说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新感觉派小说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新感觉派小说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新感觉派小说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感觉派小说》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新感觉派小说(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节 “新感觉派”小说一、概述20世纪30年代,上海社会、经济的快速扩张和发展,推进了现代都市文化迅速繁荣。在这一背景下,催生了中国第一个现代派小说创作群体。他们出没于浮华喧嚣的十里洋场,享受现代都市的物质和商业文明,深受西方现代主义文学的熏陶,追求文学的先锋性。以无轨列车、新文艺、现代等杂志为中心,主要作家是施蛰存、穆时英、刘呐鸥、杜衡、徐霞村等。在创作上,直接受日本“新感觉派”的影响,把主观感觉融于创作客体,注重取材于现代都市光怪陆离的现实生活,反映都市物质文明、享乐主义和扭曲变形的心理状态。吸收弗洛伊德的心理分析理论,以及意识流、象征主义等西方哲学思潮和现代主义的各种艺术表现手法,没有

2、完全摈弃传统的现实主义创作方法,把现代主义与现实主义作了尝试性的融合,在艺术上呈现出一种综合性、多元性和复杂性的特征。1905年出生于台湾没落地主家庭的刘呐鸥,1920至1925年求学于日本,1926年带着他的创业梦来到上海,并结识了他的现代派同人施蛰存、戴望舒、杜衡、穆时英、叶灵凤、徐霞村等人。刘呐鸥把上海作为他事业的“将来的地”,他在上海搞创作、办书店、出杂志、拍电影、做房产,以多元的身份活跃于“十里洋场”,直到1940年9月遇刺身亡。二、二、现代派群体的都市文化身份代派群体的都市文化身份刘呐鸥在日记中写道:“吃大菜,坐汽车,看影剧,携女子,这是上海新人的理想的日常生活。” 在刘呐鸥的带动

3、下,他们一起谈文艺、办杂志、跳舞、游泳、看赛马、喝咖啡、看电影、逛妓院、打回力球等等,浸淫于都市的摩登生活。据施蛰存回忆,有一段时间他们一同住在刘呐鸥江湾路的花园洋房里,每天晚饭后就“到北四川路一带看电影,或跳舞。一般总是先看七点钟一场的电影,看过电影,再进舞场,玩到半夜才回家”。杜衡就是在这个时期迷恋上了回力球的,穆时英曾描述过杜衡对回力球的兴趣:“杜衡近来回力球兴趣绝浓,谈起拉摩司来,那眉飞色舞的样子,嗨,不得了!” 穆时英(19121940) ,现代小说家。笔名伐扬、匿名子。浙江慈溪人。父亲是银行家,自幼随父到上海求学。读中学时爱好文学。毕业于光华大学中国文学系。读大学时潜心研究外国新文

4、学流派。1929年开始小说创作。翌年在新文艺上发表第一篇小说咱们的世界及黑旋风,又有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1932年在现代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小说公墓,为创刊首篇作品,成为现代派健将,以其年少多产而风格独特,被人称为“鬼才”作家、“新感觉派圣手”。穆时英本人则更是耽溺于十里洋场的西式生活,很长一段时间,“他常常几乎是临近中午时分,才懒洋洋地从床上起来出门,去北四川路附近一家俄国人餐馆吃西餐,他喜爱面包、牛油和罗宋汤。下午,坐在书桌前,一面吸着一种名叫CRAVENA的烟,一面用钢笔尖蘸着墨水,在稿子上倾泻他的新感觉文字,直到夕阳西下”。穆穆时英(英(1912191

5、219401940)穆时英“总是在天黑后差不多同一时候才来月宫舞厅”,“一身西服,高高个子,风度翩翩的穆时英在舞池中是令人瞩目的,他和他的舞伴是所有跳舞的人中跳得最好的一对”。当时有些大学女生为了见他竟然不惜扮作舞女去舞场,他也最终迎娶了“月宫舞厅”的舞女仇佩佩而轰动一时。在给叶灵凤的信中,穆时英描述了他们志趣相投的情景:“这几天,我们这里很热闹,有杜衡,有老刘,有高明,有杨邨人,有老戴;白天可以袒裼裸裎坐在小书房里写小说,黄昏时可以到老刘花园里去捉迷藏,到江弯路上去骑脚踏车,晚上可以坐到阶前吹风,望月亮,谈上下古今。”“文化身份”(cultural identity)一词在英语中也可译为“文

6、化认同”,它包括自我认同、集体认同和社会认同。文化身份的构建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典型的选择过程,借助这个过程,只有某些特征、符号和群体经历得到注意,其他的被排斥在外”,正是在对上海都市文化和西方现代派文学的共同体认中,刘呐鸥、穆时英、施蛰存、戴望舒、杜衡等人具有了最初的群体意识。他们自称是“敏感的都市人”,他们的“作风的新鲜是适合于这个时代”的。 据时人回忆,穆时英他们在外表上“是个摩登boy型,衣服穿得很时髦,懂得享受,烟卷,糖果,香水,举凡近代都市中的各种知识,都具备”。施蛰存也曾坦言:“我们是租界里追求新、追求时髦的青年人。你会发现,我们的生活与一般的上海市民不同,也和鲁迅、叶圣陶他们不同

7、。我们的生活明显西化。那时,我们晚上常去Blue Bird(日本人开的舞厅)跳舞。穆时英的舞跳得最好。我对跳舞兴趣不大,多为助兴才去。和跳舞相比,我更爱日本咖啡和沙利文的西式牛排。”正是因为他们经常出入各种娱乐场所,又在作品中热衷于都市颓废生活的表现,因此鲁迅曾贬斥他们是“洋场恶少”,沈从文也说“都市”成就了他们,虽然看法有些偏颇,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外界对他们都市文化身份的认同。三、代表作家作品1、施蛰存(19052003),浙江杭州人,居松江,心理分析小说。都市书写:梅雨之夕:写一个年轻职员,在傍晚的雨天,送陌路相逢的女子回家。人物一路上的心理活动交织成小说的经纬线,梅雨暮色增添了小说凄

8、迷灰暗的色调,而主人公恍惚不宁的心情,在迷蒙昏溟的景色中也得到了复杂的表现。春阳:昆山的婵阿姨到上海,被繁华的大街和年轻的男女诱惑了压抑的欲望,又一次去银行偷窥那个年轻的男职员。施施蛰存存春阳春阳片段片段“昆山的婵阿姨一个儿走到了春阳和煦的上海的南京路上。来来往往的女人男人,都穿得那么样轻,那么样美丽,有那么样小玲玲的,这使得她感觉到自己底绒线围巾和驼绒旗袍的累坠”,“眼前一切都呈现着明亮和活跃的气象。每一辆汽车都刷过一道崭新的喷漆的光,每一扇玻璃窗上闪耀着各方面投射来的晶莹的光,远处摩天大厦底圆瓴形或方形的屋顶上辉煌着金碧的光”,她忽然“觉得身上又恢复了一种好像是久已消失了的精力,让她混合在

9、许多呈着喜悦的容颜的年轻人底狂流中,一样轻快地走”。 性欲表现周夫人:年轻寡居的周夫人在对一个相貌颇似亡夫的12岁男孩的注视中诱发了长期压抑的情欲。鸠摩罗什:西域高僧鸠摩罗什始终在佛家的清规与俗世的爱欲中痛苦挣扎。罗什先是被吕光灌醉了酒与表妹龟兹公主“犯下了奸淫”,然后是与妓女孟娇娘和宫女“生出关系来”。将军的头:率领唐兵去攻打本族吐蕃人的花惊定将军迷恋途中遇到的大唐少女。打仗时幻想着“自己的手正在抚摩着那少女的肌肤,自己的嘴唇正压在少女的脸上,而自己所突然感到的热气也就是从这个少女的裸着的肉体上传过来的”。最后,被砍了首级的花惊定坐在马背上屹立不倒,一路寻找少女,受到少女的羞辱,人头落地。石

10、秀:“用力在描写一种性欲心理”。“年少热情”的石秀,“通身发射出淫亵气息”的潘巧云,杨雄。2、穆时英(19121940) ,浙江慈溪人, “新感觉派圣手”。第一个短篇集南北极(1932年)多写城乡下层嫉恶如仇、粗豪嗜斗的流氓无产者。第二个小说集公墓(1933年),多写灯红酒绿的舞厅、夜总会、大旅馆等都市消费场所。上海的狐步舞: 描摹上海这个半殖民地都市的世态: 黑社会暗杀、后母与儿子乱伦、富豪嫖娼、婆婆为儿媳妇拉皮条展示了都市的没落疯狂。 “跑马厅屋顶上,风针上的金马向着红月亮撒开了四蹄。在那片大草地四周泛滥着光的海浪,罪恶的海浪,慕尔堂浸在黑暗里,跪着,在替这些下地狱的男女祈祷,大世界的塔尖

11、拒绝了忏悔,骄傲地瞧着这位迂牧师,放射着一圈圈地灯光”夜总会里的五个人把光怪陆离的夜总会化为黑白分明的感觉世界,舞厅里的狂乱气息和人物失意的情绪交织在一起,凸显出都市之夜的颓废和人物内心的孤独。 :“白的台布上面放着:黑的啤酒,黑的咖啡”,“黑的和白的一堆:黑头发,白脸,黑眼珠子,白领子,黑领结,白的浆褶衬衫,黑外褂,白背心,黑裤子”,“五个从生活里跌下来的人”感到好像“深夜在森林里,没一点火,没一个人,想找些东西来依靠,那么的又害怕又寂寞的心情侵袭着他们”。艺术上:感觉化描写,蒙太奇、意识流手法。刘呐鸥(19001939),原名刘灿波,台湾省台南人。都市风景线是中国第一本较多地采用现代派手法创作的小说集。两个时间的不感症者,男女主人公从赛马场到吃茶店,再到大街,最后到舞场,由艳遇到分手,前后三个小时,场景在不断变换,“故事”还没来得及展开,读者几乎跟“呆得出神”的男主人公一样还未明白过来,小说便在女主人公“我还未曾跟一个gentleman一块儿过过三个钟头以上”的嘲弄中结束了。风景:一对偶遇的男女主人在火车上相互对视和玩味中产生了性的冲动,那位本打算去县城陪丈夫度周末的摩登女士竟然主动邀请陌生的男主人公中途下车,二人在“直线的邀请”和“直线的从命”中一拍即合,在美妙的乡间风景中放纵野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