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政治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

上传人:人*** 文档编号:588317395 上传时间:2024-09-07 格式:PPT 页数:52 大小:9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政治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1页
第1页 / 共52页
高考政治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2页
第2页 / 共52页
高考政治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3页
第3页 / 共52页
高考政治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4页
第4页 / 共52页
高考政治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_第5页
第5页 / 共5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政治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政治 第一部分 第三单元 第七课 个人收入的分配配套课件 新人教版必修1(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单元 收入与分配第七课个人收入的分配分配制度:生产决定分配;按劳分配及其作用;我国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效率与公平: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提高效率,促进公平一、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按劳分配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1) 我 国 的 分 配 制 度 : _ 、_。生产生产资料所有制(2)按劳分配的客观必然性:根本原因:_决定分配。_决定分配方式。生产资料公有制(3)按劳分配的原因:是由我国现实的_决定的。前提:_。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经济条件制条件下_。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_。性质和特点(4)按劳分配的地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_地位。主体2多种

2、分配方式并存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生 产 要 素 按 贡 献 参 与 分 配:内 容 :包 括 _ 、_ 、_ 、_ 等。意义:有利于让一切_充分涌流,以增加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生产力的发展水平二、收入分配与社会公平1.社会公平的重要体现相对平等过于悬殊(1)收入分配公平的表现:收入分配的_,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_,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需要。(2)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收入分配公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是实现_的体现。共同富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3) 实 现 收 入 分 配 公 平 的 措 施 : 要 坚 持 和 完 善_的分配制度。要提高居民

3、收入在_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_中的比重。要通过再分配更加注重_来实现。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公平2.兼顾效率与公平(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致性:一方面,效率是公平的_。另一方面,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_。矛盾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_。物质前提保证矛盾(2)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_和_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反对_,也要防止收入差距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_ ;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_和_,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初次分配再分配平均主义奉献精神回报社会先富帮后富考点 1 分配制度1按劳分

4、配的客观必然性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必然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2按劳分配及其作用(1)性质: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中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基本原则。(2)基本内容和要求:在公有制经济中,在对社会总产品作了各项必要扣除之后,以劳动者向社会提供的劳动(包括劳动数量和质量)为尺度分配个人消费品,多劳多得,少劳少得。(3)原因:前提:生产资料公有制。物质基础:社会主义公有制条件下生产力的发展水平。直接原因:社会主义条件下人们劳动的性质和特点。(4)作用:体现效率:有利于充分

5、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劳动者努力学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技能,从而促进社会生产的发展。体现公平:是对以往几千年来不劳而获的剥削制度的根本否定,是消灭剥削和消除两极分化的重要条件,它体现了劳动者共同劳动、平等分配的社会地位。(5)地位:公有制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主体地位,决定了按劳分配在我国所有分配方式中占主体地位。要素表现劳动要素 在私营企业和外资企业中,劳动者所获得的工资、奖金、津贴资本要素私营企业主生产经营取得的税后利润,债权人取得的利息收入、股息分红,债券、股票交易收入,等等技术要素 技术入股,专利转让的收入管理要素企业的管理人才凭借其管理才能在生产经营中的贡献而参与分配的方式土地

6、要素 房屋的租金,土地的使用金信息要素 提供价格、供求等信息获得的收入3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1)内容:劳动、资本、技术、管理、土地、信息等。参与收益分配的生产要素及其表现:(2)意义:这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是对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所有权存在的合理性、合法性的确认。体现了国家对公民权利的尊重,对劳动、知识、人才、创造的尊重。有利于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以增强居民收入,推动经济发展。提示:按劳分配的实现形式.公务员、公有制企事业单位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国有控股的股份制企业中的职工的工资、奖金、津贴等。.农村经济中的“联产计酬”。【基础过关】1“分配的方

7、式本质上毕竟要取决于可分配的产品的数量。”这就是说()A.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分配方式的物质基础B.实行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C.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D.产品的多少直接决定产品的分配方式答案A2现阶段,我国的分配制度是()A坚持市场调节和国家宏观调控相结合B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C坚持效率优先、同时兼顾公平D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答案D3某位国有独资企业技术骨干的年收入,由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等构成。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B工资、奖金、股票投资收入都属于按劳分配C工资、奖金属于按劳分配,股票投

8、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D工资属于按劳分配,奖金、股票投资收入属于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答案C考点 2 效率与公平1收入分配方式对效率、公平的影响(1)效率含义:指经济活动中产出与投入的比率,它表示资源有效利用的程度。分配方式对效率的影响:如果分配方式有利于调动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就会提高效率,促进生产发展;反之则会降低效率,阻碍生产发展。(2)公平含义:A.“合理”。公平不在于差距的大小,而在于差距是否合理。所谓“合理”就是差别既不能影响社会稳定,又能给人以激励,促进效率。B.收入分配的公平,主要表现为收入分配的相对平等,即要求社会成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不能过于悬殊,要求保证人们的基本生活

9、需要。收入分配公平的意义:A.从社会角度看,公平的收入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原则(即共同富裕)的体现。B.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它有助于协调人们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实现经济发展、社会和谐。C.从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关系看,它有利于理顺国家、企业和个人三者的分配关系,维护劳动者利益,也有利于合理调整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健康发展。如何实现社会分配公平:A.宏观上(制度保证):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B.微观上(重要措施):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

10、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2提高效率,促进公平(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一致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与公平具有一致性。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矛盾性:效率与公平分别强调不同的方面,二者又存在矛盾。次分配,其个人收入与其在经济活动中的贡献挂钩,既要提高效率,也要促进公平。B.国家的财政、税收和社会保障属于再分配,再分配可以控制收入差距,防止两极分化,更加注重公平。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防止收入悬殊;既要落实分配政策,也要提倡奉献精神;在鼓励人们创业致富的同时,倡导回报社会和先富帮后富,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正确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初次分

11、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既要提高效率,又要促进公平。A.按劳分配、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属于初【基础过关】4.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六部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中央企业负责人薪酬管理的指导意见 ( 被称为“限薪)令”)。对中央企业高管发出“限薪令”的依据在于(A.国有企业员工收入应贯彻按劳分配原则B.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不利于实现社会公平C.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D.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答案C5下列对右边漫画所反映的现象理解正确的是(反映了初次分配领域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反映了分配领域需要注重社会公平说明需要整顿分配秩序,抑制垄断行业高收入需要政府保护合法收入ABCD答案A6在我国现

12、阶段的收入分配中,既要反对平均主义,也要)B兼顾公平D既要有效率,又要注重公平防止收入悬殊。这体现了(A效率优先C同步富裕答案D维护社会公平的经济意义 (1)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生产力发展,提高经济效率,增加社会财富。(2)分配与消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升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缩小行业之间、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收入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4)科学发展观:维护社会公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统筹兼顾的要求。(5)经济发展方式:社会公平的维护,有利于协调投资与消费的关

13、系,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维护社会公平的具体措施(1)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看,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所以维护公平的根本措施在于推动生产力的发展。(2)从分配制度角度看,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促进居民收入来源的多样化。(3)从初次分配领域看,要保证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占合理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要着力提高低收入者的收入,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建立企业职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支付保障机制。(4)从再分配领域看,要更加注重公平。A.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B.强化税收调节,特别是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整顿分配秩

14、序,防止两极分化。C.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体系和医疗卫生体制的支出力度,改善人民生活。误区 1:公有制范围内只有按劳分配。注意:在公有制下,存在着按劳分配和非按劳分配两种方式。公有制下非按劳分配方式有:在公有制经济中,对劳动者生活起保障作用的福利性分配;从社会保障中取得的各种收入,如:社会保险、社会救济、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等所得收入。误区 2:劳动收入一定是按劳分配收入。注意:劳动收入未必都是按劳分配收入。如:个体劳动收入就不是按劳分配收入,因为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是生产资料公有制。误区 3:个体劳动者的分配方式属于按劳分配;私营企业中的工人获得的工资收入属于按劳动成果分配。注意:前者是按个体劳动

15、者劳动成果分配;后者是按劳动要素分配。误区 4:公平就是消灭差别。注意:公平不在于没有差别,而在于差别是否合理。如果差别能给人以激励,使经济具有活力和效率,又不影响社会稳定,就是公平。误区 5:共同富裕就是指同时富裕、同步富裕。注意:共同富裕是指先富帮后富,后富促先富,最终实现共富,而不是大家同时、同步、同等程度富裕。 真题体验 1(2013 年海南卷)2011 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1 809.78 元,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为 6977.29 元,两者之比为 3.131。为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我国政府可采取的再分配措施有()提高农产品的补贴标准提高进城务工人员的最低

16、工资标准增加对农民的专项贷款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ABCD解析B该题问的是再分配注重公平的角度采取的措施。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初次分配注重公平的措施,错误。增加对农民的贷款,不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错误。可采取的措施有:提高农产品补贴标准,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保障水平,这有利于提高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差距。正确,该题选 B。A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标志着治理贫困成效的大小B扶贫对象数量的增加,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使经济发展成果惠及更多人口D扶贫标准的提高,促成了合理有序分配格局的形成对应的扶贫对象数量的柱形图。对该图的正确解读是()2(2012

17、年天津卷)下图是我国对农村人口的扶贫标准以及解析C衡量治理贫困成效大小应该结合具体阶段的主要任务具体分析,不能简单用扶贫对象数量的多少为标准,排除 A 项。扶贫对象数量增加,但还未达到整个社会的全覆盖,由此不能说实现了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B 项说法错误。合理有序的分配格局到现在也没有形成,只能说扶贫标准的提高,有利于这一格局的形成,D 项说法错误。我国的经济发展形势逐年向好,因此国家可以逐年提高扶贫标准,帮助更多的人摆脱贫困,C 项正确且符合题意。3(2012 年新课标全国卷)2011 年 1 月,R 市以居住证制度取代暂住证制度,300 余万生活在该市的流动人口告别“暂住”状态,在劳动就业

18、、医疗卫生、教育等 12 个方面开始享受与市民同等的权益。这一举措()促进了社会公平正义消除了收入再分配的差距有利于协调城乡统筹发展AC减少了城市管理支出BD解析B流动人口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了贡献,理应与该市市民享有同等权益,入选。说法错误,消除收入再分配差距说法过于绝对。说法正确,这是协调城乡统筹发展,贯彻科学发展观的体现。从现实看,流动人口与市民享受同等权益,与原来相比,只会增加城市管理支出而不是减少,说法也错误。故选 B。4(2013 年江苏卷)材料一:有人对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为了说明收入分配发生的变化,首先将样本中的居民分为五个收入组,每组各占总调查人口的 20%,然

19、后将各组 1985 和 2008 两年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如下图。材料二:基尼系数是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基尼系数下降,意味着收入分配趋于公平。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2008 年我国的基尼系数达到最高点0.491,以后开始逐步回落,2012 年降为 0.474。2008 年我国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如下图所示。(1)材料一反映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具有哪些特征?请利用材料一图中的数据分别加以说明。(2)根据材料二,从图中选取三个点连接起来表示我国 2012年的实际收入分配曲线。同时,从下表中选择两项能够使我国基尼系数下降的政策,并分别说明理由。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施宽松的货币

20、政策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金覆盖对新兴产业提供资金支持出台措施增强企业创新能力解析本题以城镇居民收入为视角,以基尼系数为研究对象,主要考查收入分配、财政作用等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描述和阐释事物、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分析时要耐心提取和比较经济数据以及基尼系数的内涵。第(1)问要结合城镇居民收入分配状况抽样调查结果,主要从收入增长速度、不平衡性以及收入差距三个角度概括我国城镇居民收入变化的特征。解答第(2)问,首先根据基尼系数公式并结合材料二中的具体数据,可以看出 2012 年的基尼系数要比 2008 年的低,说明收入分配有所改善,故作图时应该选择 O、Q 点以及 A 面积内部的一个

21、点进行连线。然后根据基尼系数下降、收入分配进一步改善的结果中,寻找相应的政策原因,只有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推进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全覆盖与之有联系,接着说明其对应的理由。答案(1)收入增长速度快;各组收入增长速度最低都在 10倍以上。收入增长不平衡;2008 年最低、中等、最高收入组的收入分别约为 1985 年的 14 倍、21 倍、33 倍。收入差距拉大(或收入分配不公);最高收入组与最低收入组之间的收入差距从1985 年的 2.3 倍扩大到 2008 年的 5.6 倍。(2)作图(见下)选项:,理由: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选项:,理由: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

22、、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或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 考题预测 1(广东茂名 2013 届高三一模)有人认为我国当前社会“不患寡而患不均”,“分好蛋糕促和谐”。从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来理解,此观点()指出效率与公平的矛盾性看到公平是提高经济效率的保证没看到效率是公平的物质前提认为再分配要更加注重公平ABCD解析B“不患寡而患不均”只认识到公平的重要性,忽视了效率对公平的作用,符合题意。均与题意无关。故选 B。2(2013 年安庆三模)下图反映的是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根据下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有()效率优先是加快经济发展速度的重要举措当收入差距扩大到一定程度时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在收

23、入分配中要处收入差距过大,不利于社会总体消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费水平的提高ABCD解析C图中反映的信息是刚开始收入差距和经济发展速度之间是正相关关系,也就是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经济发展速度也在提高,但后来,收入差距与经济发展又变成了负相关关系,即随着收入差距的拉大,经济发展速度出现了倒退,这说明当收入差距达到一定程度后,不利于经济的发展,正确。因此这要求我们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为保持经济发展的速度要将收入差距控制在一定范围之内,正确。图中反映的信息,要求我们不能片面强调效率,而要兼顾公平,排除。材料没有体现收入差距对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影响,排除。3 ( 广东 “ 十二校”20132014

24、 学年度高 三 第 2 次 联考)2013 年 5 月起,广东公布各市最低工资标准,全省月最低工资标准分为 1550 元(广州市)、1310 元(珠海、佛山、东莞、中山四市)、1130 元(汕头、惠州、江门、肇庆四市)、1010 元(韶关、阳江、湛江、茂名、清远等十一市)四类,平均增幅 19.1%。提高最低工资标准是()A获得劳动权益的基础C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B初次分配重视公平的措施D再分配更注重效率的体现解析B员工的工资属于初次分配范畴,B 项符合题意,D 项错误。自觉履行劳动者义务是获得劳动权益的基础,A 项错误。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C 项错误。4(广东梅州 2014 届高

25、三一模)如果一个人的境况由于变革而变好,因而它能够补偿另一个人的损失而且还有剩余,那么整体的效益就改进了,这就是福利经济学著名的“卡尔多改进”准则。下列措施符合该准则的有(鼓励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健全转移支付能力增加对低收入人群的专项贷款完善社会保障机制ABCD解析C本题考查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材料说明了公平对效率的作用,是促进公平的措施,符合题意。提高效率,不符合题意。贷款不是促进公平的措施。5(广东“十二校”20132014 学年度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图 1 19782012 年广东三次产业结构变动趋势图 1图 2 19782012 年广东居民收入

26、变动情况图 2注:在 1978 年,Y 轴百分比最大是第二产业(工业),最小是第三产业(服务业)。广东三次产业结构由1978 年的29.846.623.6 逐步调整为 2012 年的 5.048.546.5。材料二: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抉择,开启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新篇章。广东毗邻港澳,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30 多年来,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诸多风险挑战,始终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牢把握主题主线,把中央精神和本地实际相结合,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1)结合材料一,阐述图 1 和图 2 中蕴含的经济信息。(2)结合材料一、二,运用分配公平与市

27、场经济等经济知识,说明改革开放以来广东取得巨大成就的措施。解析第(1)问,解答图表题要注意图和注。图 1 从农业、工业、服务业三大产业来概括基本情况,从注中观察,要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方面来概括经济信息。图 2 从居民收入大幅提高、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人均纯收入对比来概括经济信息。第(2)问,首先明确“分配公平与市场经济”知识定位,从分配公平分析,可以从分配的基本制度、初次分配、再分配等方面作答;从市场经济分析,可以从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等方面作答。答案(1)图 1 表明 19782012 年广东三次产业在调整中取得

28、长足发展,农业基础稳固、工业核心竞争力增强、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图 2 表明 35 年来,广东居民收入大幅提高(或呈上升趋势),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远高于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或城乡收入差距较大)。这说明广东努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积累社会财富,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2)发展社会生产力,增加广东居民收入。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提高广东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努力实现广东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举措。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健全以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为主要手段的再分配调节机制,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与公平。坚持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调动生产要素为广东社会服务。坚持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升级;统筹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缩小广东城乡差距,努力建成全面小康社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