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脑梗死护理查房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85102260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8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出血性脑梗死护理查房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出血性脑梗死护理查房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出血性脑梗死护理查房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出血性脑梗死护理查房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出血性脑梗死护理查房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出血性脑梗死护理查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出血性脑梗死护理查房(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血性脑梗死的护理查房 相关概念相关概念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指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占脑卒中的60%80%。临床上最常见的有脑血栓形成和脑栓塞。出血性的脑梗死是指脑梗死后由于梗死区血液灌注时发生的继发性出血。出血性梗死多发生在大面积梗死后,也是直接影响病人生命的严重并发症。出血性脑梗死发生越早,预后越差。病因及发病机制病因及发病机制动脉粥样硬化是脑血栓形成最基本病因,高血压常和动脉粥样硬化并存、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可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导致管腔狭窄和血栓形成。脑栓塞最常见风湿性心瓣膜病伴房颤,细菌性心内膜炎。 相关检查相关检

2、查CT:为首选检查 MRI:即核磁共振,超早期脑梗死最好的检查方法。 DSA:即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可诊断脑血管瘤及脑动脉畸形,也可诊断及治疗脑血管闭塞。其他:其他:颈部彩超 TCD治疗1】用药治疗:用药治疗:改善循环、抗凝、降脂、保护营养脑细胞、护胃、降低铁蛋白、纠正贫血。 2】康复治疗:康复治疗:平衡训练、偏瘫肢体综合训练、运动治疗、中频脉冲治疗。病情介绍病情介绍 51床: 王英 住院号:199976 ; 女性,65岁,因言语不清、左侧肢体无力45天,于2014年10月11日轮椅推送入院,入院时神志清醒,精神差,心情焦虑,睡眠差,大小便正常,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左上肢肌力1级,左下肢肌力4级

3、,ADL评分45分。 头颅CT提示:考虑右侧基底节区及右侧大脑半球出血性大面积脑梗塞。头颅MRI提示:右侧基底节、右侧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塞(急性期)轻度脑萎缩。血常规示:HGB65g/L。 诊断:1.出血性脑梗死(右侧大脑半球)左侧偏瘫,2.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3.血色病(继发性)立即于完善相关检查后,遵医嘱给予改善循环、抗凝、调节血脂、抗抑郁、营养神经、护胃等治疗,同时给予康复评定,制定康复计划,指导康复训练。 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1、有跌倒/坠床的危险与贫血、肢体活动障碍有关护理措施:a.床头挂跌倒/坠床警示标志;b.患者卧床时上好床栏;c.指导患者在有人陪护时下床活动;d.嘱家属给患者穿合

4、脚、防滑的鞋子、长短合适的裤子;e.有头晕时应卧床休息;f.呼叫铃放在病人宜取得位置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2.躯体移动障碍与左侧肢体活动障碍有关护理措施:a.偏瘫肢体保持功能位;b.协助并指导家属床椅转移的正确方法;c.指导患者用健侧带动患侧进行主动运动;d.与康复治疗师一起指导家属予患者四肢肌肉的按摩及关节的被动运动。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3.恐惧、焦虑与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有关:护理措施:a.多与患者沟通交流,说明疾病的病因、发展过程及转归,鼓励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患者能主动配合治疗和护理;b.按医嘱使用抗焦虑的药物。护理诊断及护理措施4.睡眠型态混乱护理措施:a.调整患者作息时间,嘱家属与患者

5、交谈、给患者坐轮椅散步、看电视等减少白天睡眠的时间;b.夜间按医嘱使用促进睡眠的药物;c.取舒适体位,保持室内温度适宜、保持睡眠环境适宜。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1)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疾病知识和康复指导 应指导病人和家属了解本病的基本病因、主要危险因素和危害,告知本病的早期病状和就诊时机,掌握本病的康复治疗知识与自我护理方法,帮助分析和消除不利于疾病康复的因素,落实康复计划。床上正确体位的摆放: 在床上肢体置于抗挛体位能预防和减轻偏瘫典型的屈肌或痉挛模式的出现和发展,避免上肢屈曲、下肢外展、外旋、足下垂以及足内翻的异常模式。体位护理体位护理患者仰卧位患者仰卧位 要点要点要点要点(图中阴影(图中阴影

6、代表偏瘫侧)代表偏瘫侧)1.1.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双侧肩关节:抬高向前,固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定于枕头上,预防后缩2.2.患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患侧上肢:固定于枕头上, ,保保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持伸肘,腕背伸,手指伸展3.3.患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患侧臀部:固定于枕头上,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预防骨盆后缩及下肢外旋4.4.患侧下肢:下肢伸直,膝下患侧下肢:下肢伸直,膝下可置一小枕;踝关节须保持可置一小枕;踝关节须保持90 90 度,以免引起足下垂度,以免引起足下垂体位护理体位护理患患者者患患侧侧卧卧位位要要要要点点点点:(图图中中阴阴影影代代表患侧)表患侧)1.1.躯干稍为后仰躯

7、干稍为后仰, ,背后和头部放一枕背后和头部放一枕头固定头固定2.2.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患侧上肢:患肩前伸,将患肩拉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出,避免受压和后缩,肘关节伸直,前臂外旋前臂外旋3.3.患侧下肢:髋关节患侧下肢:髋关节 伸展,膝关节伸展,膝关节微曲微曲4.4.健侧下肢: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健侧下肢:屈曲向前置于体前支撑枕上撑枕上体位护理体位护理健侧卧位健侧卧位要点要点要点要点(图中阴影代(图中阴影代表患侧)表患侧)1.1.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头位要固定,和躯干呈直线线2.2.躯干略为前倾躯干略为前倾3.3.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患侧上肢:患肩前伸,肘、腕、指各关节伸

8、展,放在胸腕、指各关节伸展,放在胸前的枕上和躯干呈前的枕上和躯干呈100100度角度角4.4.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患侧下肢:膝关节、臀部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略为弯曲;腿和脚均放枕头上上健康宣教和出院指导2)饮食指导)饮食指导 做好饮食护理,给予易消化、低盐、低脂饮食,有糖尿病者给予低糖饮食,多食绿色蔬菜及含纤维素多的食品,保持大便通畅,预防便秘。对进食呛咳者,喂食速度要慢,宜食糊状食物,避免呛咳,预防吸入性肺炎发生,对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进食,保证能量的供给。卧床期的训练方法包括桥式运动、抱膝运动、双手叉握的自我运动。握拳姿势(Bobath握拳)主动辅助运动搭桥活动躯干活动训练(肩髋反相

9、活动)康复护理4)床下训练床下训练 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下床活动时首先让病人站立, ,并稳立于床沿并稳立于床沿, ,双手扶床栏双手扶床栏, ,进行站立锻炼进行站立锻炼, ,当病人能站立当病人能站立15 min15 min20 min 20 min 时可逐渐短步走时可逐渐短步走, ,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行走时注意纠正侧踝关节的反屈关节的反屈, ,以免形成以免形成“内屈脚内屈脚”, ,在病人练习独在病人练习独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立步行时指导其学会使用手杖、拐杖、轮椅等, ,使使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其最终能借助支具和辅具完成日常活动, ,重返社会。重返社会。坐起与

10、坐稳训练坐起与坐稳训练 适用对象为从仰卧位坐起有一定困难及不稳的偏瘫患者。目的是通过训练使患者容易坐起来,且能坐稳、提高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为步行等下一步训练打好基础。具体方法包括患者在帮助下坐起、自己坐起和坐稳训练三种。站立与行走训练 适用对象为偏瘫侧下肢有一定的运动功能,但站起来和行走有困难或姿势异常者。目的是使患者能从坐位站起来,增加下肢肌力,并能站稳、改善平衡能力,纠正异常步态,提高步行能力,尽可能达到正常行走。具体方法包括站起的训练、患侧下肢负重训练、训练患腿向前迈步、在侧方帮助患者行走、在后方帮助患者行走等。 传统康复治疗一.针灸疗法针灸疗法 1) 1) 体针体针 2 2)头针)头针

11、 3 3)艾灸)艾灸二二. .推拿推拿三三. .拔罐拔罐一.针刺疗法针刺疗法 针刺能改善脑组织的灌流量,有关局部肢体组织细胞针刺能改善脑组织的灌流量,有关局部肢体组织细胞的营养,对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电生理的的营养,对促进患肢功能的恢复有一定的作用。电生理的研究显示针刺能使肌电幅度升高,减少异常脑波的出现,研究显示针刺能使肌电幅度升高,减少异常脑波的出现,改善大脑皮层活动。针刺有体针、耳针、头针等方法,其改善大脑皮层活动。针刺有体针、耳针、头针等方法,其中以体针应用最广泛。中以体针应用最广泛。1 1)体针)体针针具:针具:人体经络穴位图二)头针中风由脑出血引起者,在急性期有昏迷,发

12、热、血压过高等,暂不用头针治疗。应待病情稳定时针治。对急性炎症、高热及心力衰竭的病人,一般慎用头针治疗。 三)艾灸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灸法是用艾绒为主要材料制成的艾炷或艾条点燃以后,在体表的一定部位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在体表的一定部位熏灼,给人体以温热性刺激以防治疾病的一种疗法。疾病的一种疗法。“针所不为,灸之所宜。” 灵枢官能“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 医门法律二.推拿按摩按摩按摩疗法疗法是运用医护人员的双手,在病员身上推穴道,循经络,并结合有关部位进行按摩,达到散寒止痛、健脾与胃、疏通经络、滑利关节、强筋壮骨、扶正祛邪的目的。 对患侧肢体是一种运动感觉刺激,并可促进血液和淋巴回流。对防治废用性或营养性肌萎缩,深静脉血栓形成有一定作用。按摩动作应轻柔、缓慢而有规律。推拿按摩常用手法三.拔罐拔罐具有温通经络,行气活血,祛湿逐寒,散瘀消肿止痛的作用,常用于中风后遗症,痹证(如腰腿痛、肩背痛),胃肠道疾患(如胃痛、腹痛),肺部疾患(如咳嗽、哮喘)。禁忌:1)皮肤有溃疡、水肿及大血管的部 位不宜拔罐;2)高热抽搐者,不宜拔罐;3)孕妇的腹部和腰骶部也不宜拔罐。 4)有出血倾向者不宜拔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