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灸疗法毫针刺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针灸疗法毫针刺法(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用针灸疗法实用针灸疗法 针灸基础教研室针灸基础教研室 梁玉磊梁玉磊 助教助教第一篇第一篇 针灸操作技能针灸操作技能刺灸法刺法 灸法 使用不同的针具,通过一定的手法或方式刺激机体的一定部位(腧穴),以防治疾病的方法。刺法古称“砭刺” 又称“针法” 用艾火治病的方法。广义的灸法既是指采用艾绒等为主烧灼、熏熨体表的方法,又可包括一些非火源的外治疗法。 灸法古称古称“灸焫灸焫”又称又称“艾灸艾灸”防病、治病防病、治病刺法灸法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刺激人体的一定部位( (腧穴腧穴) )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阴阳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协调阴阳一、毫针的构造、规格、检查和保养(一)毫针的构造针尾针柄针根针身针
2、尖针的尖端,针的尖端,亦称针芒,亦称针芒,刺刺入腧穴入腧穴的的关键关键部部位位针柄与针身的连接处,观察针柄与针身的连接处,观察针身刺入穴位深度和提插幅针身刺入穴位深度和提插幅度的主要部位度的主要部位针的主体,针的主体,亦称针体,是毫亦称针体,是毫针刺针刺入穴位入穴位内相应深度内相应深度的的主主要要部部位位亦称针顶,亦称针顶,观察针刺角度,观察针刺角度,装置艾绒装置艾绒医者持针、运针的操作部位医者持针、运针的操作部位环柄花柄平柄管柄环柄 (二)毫针的规格 长度规格表粗细规格表寸0.5 1.01.52.02.53.03.54.04.55.0毫米mm15254050657590100115 125号
3、数号数262728293031323334直径直径( (毫米毫米) )0.450.420.380.340.320.300.280.26 0.24(三)毫针的检查 毫针在使用前,必须认真进行检查,不符合要求者,严禁使用。以免在针刺过程中,给病人造成不必要的痛苦,而影响疗效。检查针具时应注意以下几点:针根针根针身牢固,无锈蚀、伤痕牢固,无锈蚀、伤痕光滑挺直光滑挺直,圆正匀称,坚,圆正匀称,坚韧而富韧而富有弹性有弹性 ,无锈蚀、,无锈蚀、弯曲弯曲针柄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金属丝要缠绕均匀,牢固而不松脱或断丝而不松脱或断丝针尖端正不偏,光洁度高,尖中带端正不偏,光洁度高,尖中带圆,圆而不钝,形如圆,圆
4、而不钝,形如“松针松针” ,无钩、钝,无钩、钝 毫针检查(四)毫针的保藏 针具如需再次使用,应很 好地爱护保管,如保藏不善, 不仅容易遭致损坏,而且使用 时会增加患者的痛苦,甚至发 生事故。针具保藏的目的是为 了防止针尖受损,针身弯曲或 生锈、污染等。藏针的器具有 针盒、针管和藏针夹等。二、毫针刺法的练习 针刺练习,主要是对指力和手法的锻炼指力是指医者持针之手进针操作的力度 良好的指力是掌握针刺手法的基础,熟练的手法是运用针刺治病的条件指力练习 手法练习 自身练习 相互练习 持针姿势 (一)指力练习 持笔式持针,针持笔式持针,针身垂直于纸垫上,拇、身垂直于纸垫上,拇、食、中三指捻动针柄,食、中
5、三指捻动针柄,来回刺入纸垫内,同来回刺入纸垫内,同时手指向下渐加一定时手指向下渐加一定压力,待刺透纸垫后,压力,待刺透纸垫后,再捻动退针,另换一再捻动退针,另换一处如前再刺,如此反处如前再刺,如此反复练习。复练习。(二)手法练习 纸垫练针初始可用纸垫练针初始可用1.0寸短针,待有一寸短针,待有一定指力后,再逐渐使用定指力后,再逐渐使用1.5寸以上针具寸以上针具 棉团柔软,可棉团柔软,可做提插、捻转操作做提插、捻转操作手法的模拟动作手法的模拟动作指力、手法练习的要求指力、手法练习的要求 针体垂直,提插幅度上下一致,针体垂直,提插幅度上下一致,捻转角度来回一致,捻转角度来回一致,频率快慢一致频率快
6、慢一致,动作协调,得心应手,运用自如,动作协调,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手法熟练。手法熟练。自身练习的要求自身练习的要求1 1、消毒:穴、手、针、消毒:穴、手、针2 2、腧穴:初期、腧穴:初期- -足三里足三里 继则继则- -曲池、合谷曲池、合谷指力与进针的关系指力与进针的关系(各部各部皮肤进针时皮肤进针时需要用力的大小需要用力的大小)得气感得气感医者的感觉医者的感觉患者的感觉患者的感觉角度与经络感传现象的关系角度与经络感传现象的关系针尖达到不同的组织结构的感觉针尖达到不同的组织结构的感觉(肌肌肉、血管、韧带等肉、血管、韧带等)3、体会、体会相互相互练习的要求练习的要求 自身练习较为成熟的基础自身
7、练习较为成熟的基础上,模拟临床实际,要求从实上,模拟临床实际,要求从实际出发,按照规范操作方法,际出发,按照规范操作方法,相互交替对练。相互交替对练。 三、毫针的选择和消毒 (一)毫针的选择(1)不锈钢针(2)优质针具 (针具各部经检查无损者)1. 针具的选择针具的选择 男性、体壮、形肥、病变部位较深者,可选粗且略长的毫针。 女性、体弱、形瘦,且病变部位较浅者,就应选用较短、较细的毫针。2.规格的选择原则 又云:又云:“病小针大,气泄太甚,病小针大,气泄太甚,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得泻,亦复疾必为害;病大针小,气不得泻,亦复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为败。失针之宜,大者泻,小者不移”灵
8、枢灵枢官针官针“九九针之宜,各有所为,针之宜,各有所为,长短大小,各有所施长短大小,各有所施也也” 此外,临床上选择毫针应长于腧穴应至的深度,针身应露在皮肤外少许为宜。选择针具长度的原则应刺深度0.5寸针具长度(二)消毒针具器械消毒医者手指消毒针刺部位消毒 针刺治疗前必须严格消毒!1针具器械消毒高压蒸气灭菌法 药液浸泡消毒法 煮沸消毒法 2.医者手指消毒 针刺前,一般须先用肥皂水洗刷干净,再用75乙醇棉球,或0.5的碘伏棉球涂擦,方可持针施术。3.针刺部位消毒 用75的乙醇棉球,或 0.5 的碘伏棉球拭擦 应从腧穴中心点向外绕圈拭擦4.治疗室内的消毒 包括治疗台上的床垫、枕巾、毛毯、垫席等物品
9、,要按时换洗、晾晒。治疗室也应定期消毒净化,应保持空气流通,环境卫生洁净。四、体位的选择 坐位卧位 选择原则选择原则 便于医生取穴、施术便于医生取穴、施术 便于留针、患者舒适便于留针、患者舒适 无意外事故发生无意外事故发生仰卧位俯卧位 适宜于取头、面、胸、腹部腧穴和上 、下肢部分 (前侧面) 腧穴 ,如印堂、百会、膻中、中脘、足三里等穴侧卧位 适宜取身体侧面手足少阳经腧穴。适宜取身体侧面手足少阳经腧穴。如头维、太阳、下关、肩髃、外关、风如头维、太阳、下关、肩髃、外关、风市、阳陵泉等穴市、阳陵泉等穴 适宜取头、项、脊背、腰尻部适宜取头、项、脊背、腰尻部腧穴和下肢背侧及上肢部分腧穴,腧穴和下肢背侧
10、及上肢部分腧穴,如背俞穴、命门、委中等穴如背俞穴、命门、委中等穴仰靠坐位 适宜取前适宜取前头、颜面和颈头、颜面和颈前等部位的腧前等部位的腧穴,穴,如上星、如上星、印堂、天突、印堂、天突、肩肩髃髃、曲池等、曲池等穴。穴。俯伏坐位 适宜取后适宜取后头和项、背部头和项、背部的腧穴,的腧穴,如风如风池、风府、大池、风府、大椎、肩井、天椎、肩井、天宗、背俞穴等宗、背俞穴等穴。穴。侧伏坐位 适宜头适宜头侧、面颊及耳侧、面颊及耳前后部位的腧前后部位的腧穴,如穴,如头维、头维、太阳、风池、太阳、风池、颊车、听宫等颊车、听宫等穴。穴。五、毫针刺法 刺手与押手(一)进针法 右手持针操作,主要是拇、食、 中指夹持针
11、柄,如持笔状刺手押手 左手爪切按压所刺部位或辅助针身掌握针具,进行手法操作固定腧穴,协助进针,减轻疼痛,调节针感持针法二指持针法二指持针法多指持针法多指持针法二指持针法 三指持针法 四指持针法 进针方法 单手进针法 双手进针法 针管进针法 针具刺入皮下的方法 多用于较短的毫针1.单手进针法 用刺手的拇、用刺手的拇、食指持针,中指指端食指持针,中指指端紧靠穴位,指腹抵住紧靠穴位,指腹抵住针身下段针身下段, ,当拇、食指当拇、食指向下用力按压时,中向下用力按压时,中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指随之屈曲将针刺入,至欲达深度。至欲达深度。 用拇、食指挟持针体,中指用拇、食指挟持针体,中指尖抵触穴位,拇、食指
12、所挟持的针尖抵触穴位,拇、食指所挟持的针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沿中指尖端迅速刺入 ,不施捻转。,不施捻转。针入穴位后,中针入穴位后,中指即离开应针之指即离开应针之穴,此时拇、食、穴,此时拇、食、中指可随意配合,中指可随意配合,施行补泻。施行补泻。 2.双手进针法指切法 挟持法 舒张法 提捏法 (1)指切进针法 以押手拇或食指之爪甲切按在穴位旁,刺手持针紧靠指甲缘刺入腧穴。又称“爪切进针法” 适宜于短针的进针,骨骼和血管旁的穴位。(2)夹持进针法 押手拇、食两指夹住针身下段,露出针尖,将针尖对准穴位,刺手拇、食指挟持针柄, 双手配合将针刺入。又称“骈指进针法” 适用于长针的进针,及肌肉丰厚处的穴位。
13、 (3)舒张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或食、中两指将腧穴部位皮肤向两侧撑开使之绷紧,刺手持针于其中间将针刺入。 主要用于皮肤松弛部位,如腹部腧穴及老年人。(4)提捏进针法 用押手拇、食两指将所刺腧穴部位的皮肤捏起,刺手持针从捏起部之一端刺入。 主要用于皮肉浅薄部位,特别是面部腧穴的进针。材料材料:玻璃、塑料、金属等制成玻璃、塑料、金属等制成的针管。的针管。要求:针管一般比针短要求:针管一般比针短3 3分左右,分左右,直径约为针柄的直径约为针柄的2-32-3倍。倍。针具:以平柄针为宜。针具:以平柄针为宜。3.针管进针法 将针插入针管内,放在穴位皮肤上,左手压紧针管,右手食指对准针柄一击,使针尖迅速
14、刺入皮肤,然后将针管去掉,再将针刺入穴内。 方法进针不痛,多用于儿童和惧针者进针时掌握的原则稳、准、快无痛快速刺入皮下 (一次用力向下刺入34毫米)(二)针刺的角度和深度 针刺过程中,掌握正确的针刺角度和深度,是增强针感、提高疗效、防止意外事故发生的重要环节。 根据施术腧穴所在的具体位置、病人体质、病情需要和针刺手法等实际情况灵活掌握 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医者针刺时所要达到的目的。1.角度含义: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含义:进针时针身与皮肤表面所形成的夹角成的夹角决定因素决定因素根据腧穴所在位置的解剖特点;根据腧穴所在位置的解剖特点;分类分类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90角垂直刺入。 直刺 适用
15、于人体大部分腧穴 针身与皮肤表面呈45角左右倾斜刺入。斜刺 适用于肌肉浅薄处或内有重要脏器,或不宜直刺、深刺的腧穴。 即横刺、沿皮刺。针身与皮肤表面呈15角左右或沿皮以更小的角度刺入。平刺 适用于皮薄肉少部位的腧穴,如头部的腧穴。浅浅 刺刺深深 刺刺年龄年龄 年老、小儿、体弱、 中青年、身强体壮体质体质形瘦体弱形盛体强病情病情阳证、新病阴证、久病部位部位 头面、胸腹及皮薄肉少处 四肢、臀、腹及肌肉丰厚处2.深度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针身刺入人体内的深浅度数。 毫针刺入穴位后,为了使患者产生针刺感应,或进一步调整针感的强弱,以及使针感向某一方向扩散、传导而采取的操作方法,称为“行针”,亦称“
16、运针”。 六、行针手法行针手法基本手法辅助手法(一)基本手法提插法捻转法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上提下插的操作手法。 1.提插法反复地做上下纵向运动针由浅层向下刺入深层插从深层向上引退至浅层提插(进)插(进)提(退)提(退) 提插法的指力要均匀一致,幅度不宜过大,一般以35分为宜,频率不宜过快,每分钟60次左右。保持针身垂直不改变针刺角度、方向 针在腧穴内反复前后来回旋转的行针手法。2.捻转法 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用向前向后的捻转动作。 捻转时,指力要均匀,角度要适当,一般应掌握在180左右。 不能单向捻针,否则针身易被肌纤维等缠绕,引起局部疼痛和导致滞针而使出针困难。操作依据操作依据
17、 提插幅度的大小、捻转角提插幅度的大小、捻转角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度的大小,频率的快慢,时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的间的长短,根据患者的体质体质、病情病情、腧穴部位腧穴部位、针刺目的针刺目的等灵活掌握。等灵活掌握。 毫针刺入腧穴一定深度后,施以提插或捻转等行针手法,使针刺部位获得的经气感应。 七、得气古称“气至”又称“针感”(一)含义(一)含义酸!麻!胀!重!患者局部沿着一定的方向和部位传导或扩散(二)针刺的感觉反应(二)针刺的感觉反应沉、紧、涩沉、紧、涩 医者针下元窦默标幽赋 “轻滑慢而未来,沉涩紧而已至” “气之至也,如鱼吞钩饵之浮沉;气未至也,如闲处幽堂之深邃” (三)得气与疗效的关系(三
18、)得气与疗效的关系关系针刺治疗效果关系针刺治疗效果 判断疾病的预后判断疾病的预后针灸大成针灸大成“针若得气速,针若得气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若气来迟,则病易痊而效亦速;若气来迟,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则病难愈而有不治之忧。”灵枢九针十二原刺之要,气至而有效 明徐凤金针赋“气速效速,气迟效迟”得气迅速得气较慢不得气者疗效好疗效差无疗效经气通畅、气血调和、正气充沛、反应敏捷经气通畅、气血调和、正气充沛、反应敏捷正气不足,经气虚弱正气不足,经气虚弱正气虚损,经气衰竭正气虚损,经气衰竭腧穴定位不准针刺角度深浅有误手法运用不当(四)影响得气的因素1、与医者的关系、与医者的关系重新调整,再次重新调整,再次
19、行针,多可得气。行针,多可得气。2、与患者的关系、与患者的关系主要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和病主要取决于患者体质的强弱和病情的变化情的变化病久体虚,正气虚惫病久体虚,正气虚惫-经气不足经气不足或其他病理因素导致感觉迟钝、或其他病理因素导致感觉迟钝、丧失、阻滞丧失、阻滞-不得气不得气(五)促使得气的方法(五)促使得气的方法 可采用间歇运针,施以提插、捻转等手法。 1.候气针刺不得气时,留针以待气至针灸大成用针之法,以候气为先静留针动留针留针候气,要有耐心,不可操之过急通过各种手法,催促经气速至2.催气神应经用右手大指及食指持针,细细动摇、进退、搓捻,其针如手颤之状,是谓催气刮柄、弹柄、循法都有催气作
20、用 针灸大成针灸大成“只只以得气为度,如此终以得气为度,如此终不(止)至者,不可不(止)至者,不可治也。治也。”对已得气者,应注意守气对已得气者,应注意守气 只有守住针下之气,才能在此基础上施以不同手法,使针刺对机体继续发生作用。 守气素问宝命全形论经气已至,慎守勿失 针刺得气后,医者守住针下经气,以保持感应持久八、留针与出针1、含义:将针刺入腧穴并施行手法后,使针留置穴内。(2)便于继续行针施术(一)留针2、作用目的、作用目的:(1)加强针刺的作用 小儿、虚弱者、或感冒、发热一般病证急性腹痛,顽固性疼痛或痉挛性病证不留针留针1020分钟 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有时留针达数小时,以便在留针过程中
21、作间歇性行针,以增强、巩固疗效。 3、时间及原则、时间及原则 又称起针、退针;在施行针刺手法或留针达到预定针刺目的和治疗要求后,即可出针。(二)出针 十 、 异 常 情 况 的 处 理 和预防(一)晕针 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 原 因 体质虚弱精神紧张疲劳饥饿大汗大泻大出血体位不当患者医者针刺手法过重 患者突然出现精神疲倦,头晕目眩,面色苍白,恶心欲吐,多汗,心慌,四肢发凉,血压下降,脉象沉细症状 或神志昏迷,仆倒在地,唇甲青紫,二便失禁,脉微细欲绝3. 饮温开水或糖水处理1.立即停止针刺,全部出针2.使患者平卧,或头低脚高 位,注意保暖静卧片刻恢复正常症状较轻者:1.在上述处理基
22、础上,可刺人中、素髎、 内关、足三里,灸百会、关元、气海等穴,即可恢复。2.若仍不省人事,呼吸细微,脉细弱者,可考虑配合其他治疗或采用急救措施。症状较重者:强心剂呼吸兴奋剂预防医者做好解释工作消除患者对针刺的顾虑舒适持久的体位选穴宜少,手法要轻进食、休息、饮水片刻之后医者操作时精神专一 在行针时或留针后医者感觉针下涩滞,捻转、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而病人则感觉剧痛。(二)滞针原因滞针患者精神紧张行针手法不当留针时间过长 若病人精神紧张,局部肌肉过度收缩时,可稍延长留针时间,或于滞针腧穴附近进行循按或叩弹针柄,或在附近再刺一针,而缓解肌肉的紧张。处理 若行针不当,或单向捻针而致者,可向相反方向将针捻
23、回,并用刮柄、弹柄法,使缠绕的肌纤维回释,消除滞针。预防做好解释工作避免单向捻转(三)血肿 针刺部位出现皮下出血而引起的肿痛。出针后,针刺部位肿胀疼痛,继则皮肤呈现青紫色。针尖弯曲带钩原因刺伤血管 局部肿胀疼痛较剧,青紫面积大而且影响活动功能时,可先作冷敷止血后,再做热敷或在局部轻轻揉按,促使局部瘀血消散吸收。 处理 微量的皮下出血而局部小块青紫时,不必处理,可以自行消退。预防仔细检查针具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按压针孔十一、针刺注意事项过于饥饿疲劳精神过度紧张时不宜立即进行针刺身体瘦弱气虚血亏 针刺时手法不宜过强,并应尽量选用卧位1.身体状况三阴交合谷昆仑至阴通经活血孕期禁刺经期慎
24、用2.妇女怀孕3个月以内者怀孕3个月以上者不宜针刺小腹部腧穴腹部、腰骶部腧穴皆不宜针刺5.皮肤有感染、溃疡、瘢痕或肿瘤的部位,不宜针刺。4.常有自发性出血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针刺。3.小儿囟门未合,头顶的腧穴不宜针刺。6.防止刺伤内脏及组织器官胸、背、腋、胁、缺盆等部位的腧穴肝脾肿大、肺气肿患者胸部腹部不能直刺过深眼区和项部风府、哑门等腧穴脊椎部的腧穴尿潴留患者小腹部的腧穴 不宜大幅度提插、捻转和长时间留针 掌握针刺的方向、角度、深度防止创伤性气胸创伤性气胸原因胸部背部锁骨附近穴位针刺过深刺穿了胸腔和肺组织气体积聚于胸腔而导致气胸 患者突感胸闷、胸痛、气短、心悸,严重者呼吸困难、紫绀,冷汗、烦躁、恐惧症状体征血压下降,出现休克 肋间隙变宽,外胀,叩诊呈鼓音,听诊肺呼吸音减弱或消失,气管可向健侧移位。 X线胸透可见肺组织被压缩现象。处理立即起针采取半卧位休息嘱患者心情平静,切勿因恐惧而反转体位少量慢速输氧 要密切观察,随时对症处理。如给予镇咳、抗感染药物;防止肺组织因咳嗽扩大创口,加重漏气和继发感染。一般漏气量少者,可自然吸收 对严重病例需及时组织抢救,如胸腔穿刺排气预防 针刺时要集中思想,选好适当体位,胸背部腧穴应掌握进针深度,宜斜刺、横刺,施行提插手法的幅度不宜过大。! ! !持持 针针 必必 肃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