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讲---电气工程学科概述PPT课件

上传人:汽*** 文档编号:584803081 上传时间:2024-09-01 格式:PPT 页数:63 大小:1.6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讲---电气工程学科概述PPT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63页
第1讲---电气工程学科概述PPT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63页
第1讲---电气工程学科概述PPT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63页
第1讲---电气工程学科概述PPT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63页
第1讲---电气工程学科概述PPT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6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讲---电气工程学科概述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讲---电气工程学科概述PPT课件(6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气工程导论朱义强二一三年九月教学安排o课程学时:18学时o课程性质:学科基础o课程目标:“导航” 在不涉及过多理论知识的前提下,使学生对本专业的概貌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o课程考核:出勤50%+课程论文50%主要内容o第一讲 电气工程学科概述o第二讲 电气工程专业概述o第三讲 电机与电器o第四讲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o第五讲 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o第六讲 高电压与绝缘技术o第七讲 电工理论与新技术o第八讲 电气测量学科与专业o学科的含义n含义1:学术的分类,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是与知识相联系的学术概念,是分化的科学领域。n含义2:高校教学科研的功能单位,是对高校人才培养、教师教学、科

2、研业务隶属范围的相对界定,是高校的细胞组织。世界上不存在没有学科的高校。o专业的含义n学校根据社会分工的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社会分工是其基础,学科知识时是其内核,教育结构为其表现形式。o学科与专业的关系学科专业概念知识体系的分类按社会分工划分的学业门类基本要素独特的研究对象;理论体系;方法论。培养目标;课程体系;专业人员。发展目标知识的发现和创新培养各级各类人才o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1年)o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2012)第一讲 电气学科概述 一、一、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 电气工程是研究电磁领域的客观规律及其应用的科学技术,是以电工科学中的

3、理论和方法为基础而形成的工程技术。 电气工程学科是一门历史悠久的学科,从世界范围来看,早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英、法、美等许多国家就已经开设了这一学科;对于我国来说,电气工程学科也已经有了近百年的历史。同时,电气工程学科是一门涉及范围很广,与其他学科联系较为密切的学科,其中电子信息、通信工程等许多学科都是由电气工程学科派生出来的。时间代表人物突出贡献历史地位1820安培电磁效应1831法拉第电磁感应奠定电磁学基础1832法:匹克斯直流发电机第一台1834雅可比15W棒状铁芯电动机第一台1866德:西门子自励式发电机第一台1873麦克斯韦电磁学通论预言电磁波存在与牛顿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相媲美;奠

4、定电工基础1885费拉里斯旋转磁场理论;两相异步电动机模型1886特斯拉两相异步电动机1889多勃罗沃尔斯基三相交流单双鼠笼异步电动机第一台时间电厂类型1875法国巴黎火车站第一座火力发电厂直流1882美国第一座水力发电站直流1885英国第一座单相交流发电站交流1892法国第一座三相交流发电站交流 电机制造技术的进步和电能的应用的扩展,促进了发电厂和发电站的建设。时间类型距离1873第一条直流输电线路2Km1882法国物理学家和电气工程师德普勒,实验高压直流输电线路57Km1876-1878俄国亚布洛契可夫实验成功单相交流输电技术1880英国费朗蒂改进了交流电机1882法:高兰德和英:吉布斯:

5、第一台使用价值的变压器1884英埃德瓦德和霍普金生发明封闭磁路变压器1891布洛:高压油浸变压器1891多勃罗沃尔斯基三相交流输电实验180Km 远距离输电图1-1 法拉第盘 (a) (b) 图1-2 雅可比电动机模型和实用电动机(a) 电动机模型;(b) 实用电动机 图1-3 特斯拉发明的二相异步电动机 图1-4 多里沃-多勃罗沃尔斯基三相电动机部件 图1-5 多里沃-多勃罗沃尔斯基三相电动机外观 图1-6 多里沃-多勃罗沃尔斯基的几种三相变压器 力主采用交流输电英国的费朗蒂、高登美国的威斯汀豪斯、特斯拉(18571943年)、斯普拉戈(18571934年)等反对交流输电,主张直流输电当时美

6、国电气界最负盛名发明家爱迪生对电气化作出了重要贡献的著名英国物理学家威廉汤姆生(即开尔文勋爵)罗克斯克隆普顿(18451940年)等 随着输电技术的发展,交流电很快取代了直流电。 这场关于交、直流输电方式的争论,最终以力主交流输电派的暂时取胜而告结束。 目前,交直流并存。争论远距离输电问题的根本解决是三相交流理论的形成与技术发明的结果。 其主要发明者是在德国、瑞士工作的俄国电工学家多里沃-多勃罗沃尔斯基。他在1889年制成最早的一台功率为100 W的三相交流异步发电机。1891年又制成了75 kW的三相交流异步电动机(见图1-4和图1-5)和150 kW的三相变压器(见图1-6)。正是他的发明

7、,人们在电能应用中广泛采用了三相制。 1891年,多里沃-多勃罗沃尔斯基在德国法兰克福的电气技术博览会上,成功地进行了远距离三相交流输电实验。他将180 km外三相交流发电机发出的电能用8500V的高压输送,输电效率达到75%,在当时的条件下,如此高的传输效率是直流输电所不能办到的。从此,高压交流输电的有效性和优越性得到了公认。 电力的作用已不仅仅是用于照明,而开始成为新兴工业的动力和能源。电力的应用和输电技术的发展,促使一大批新的工业部门相继产生。 首先是与电力生产有关的行业,如电机、变压器、绝缘材料、线路器材等电力设备的制造、安装、维修和运行等生产部门; 其次是以电作为动力和能源的行业,如

8、照明、电镀、电解、电车、电梯等工业交通部门; 另外还有各种与生产、生活有关的新的电器生产部门也相继出现了。 这种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发电和高压输电技术的提高。 随着电力的应用和发电、输电、配电技术的发展,不但有力地促进了电机、电器、照明、电力电子技术、电车等行业的发展,同时反过来又促进了电气工程学科研究内容的丰富。 电气工程学科与其他学科相互交叉,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现已形成了相对独立的电机与电器、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电工理论与新技术5门分学科。 电气工程正进一步从广度和深度上向前发展,客观世界也在不断提出新的挑战。例如:到处存在的工频电磁场对人体机

9、能影响的研究;太阳活动周期所引起的地磁暴对电力设施的破坏作用;新型柔性输电技术和电动汽车技术所提出的多学科协同研究的新需要;人类从总体上对能源和环境的宏观评估,向更有效地利用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可再生能源方向发展而提出的新技术要求;CDM(温室气体减排)项目、电力驱动、电气节能和储能技术的新发展等。此外,电磁兼容技术、电工环境技术可能发展为新的共性分学科,信息管理自动化技术也在迅速发展。 二、二、 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内涵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与内涵 1 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电气工程学科的知识体系电气工程学科除具有各分支学科的专业理论外,还具有本学科的共性基础理论(电路理论、电磁场理论、

10、电磁测量理论等),它与基础科学(物理、数学等)中的相应分支具有密切的关系,但又具有明显的差别。因为基础科学的主要任务是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其内在规律,而技术科学的目的则在于改造客观世界以达到人们的预定要求。所以,电气工程的基础理论所研究的对象是经过人类加工改造后出现的新现象,而不是自然界固有存在的现象; 另外,不能只限于对现象的分析,还应包括实现所需现象的综合技术以及为此所付出的代价,从而使方法和途径也占有重要的地位。例如:近年来电磁场理论中提出的广义能量、伴随场方法等,对场的分析、边值计算等大有益处,从而对产品优化设计产生了重要作用;在电路理论中应用了状态空间、拓扑图论、混沌理论之后,对系统

11、分析、网络计算、现象判断等起了重要作用。 电气测量技术在电气工程各分支学科的技术发展中具有“耳目”和“神经”的作用,它是定量研究电气工程技术问题的手段,且随着各分支学科的发展而迅速发展。电气测量技术及其仪器的自动化、智能化、多功能化等发展趋势,已深深渗透到电气工程各分支学科。新原理、新技术和新仪器日新月异,例如测量、监视、控制等多功能新型装置以及现场测试或实时监测技术对整体系统精确度的改进等,都对电气工程分支学科的发展起了重要作用。 人类社会发展到任何时候也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永恒的研究对象,电能是利用最为方便的能源形式。 在现代人类生产、生活和科研活动中一刻也离不开电。许多情况是先将初始能

12、量转换成电能,然后再转换成所需要的其他能量形式,电已经成为能量转换的枢纽。 不仅如此,信息的处理和传输也要依靠电,计算机、通信网和无线电等无不以电作为信息的载体。 现代高科技的发展也离不开电,从探索物质粒子的加速度到发射宇宙飞船和卫星,从研究微型电机、机器人到可作为未来能源技术的受控核聚变装置,都需要电气科学与技术的支撑。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主要研究电能的产生、传输、转换、控制、储存和利用。 电磁理论是电气工程的理论基础,而电磁理论是从物理学中的电学和磁学逐步发展而成的。 其中电信息的检测、处理、控制等技术在电能从产生到利用的各个环节中都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按照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

13、分委会的专业规范,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专业范围主要包括电工基础理论、电气装备制造和应用、电力系统运行和控制3个部分。 电工理论是电气工程的基础,主要包括电路理论和电磁场理论。这些理论是物理学中电学和磁学的发展和延伸。而电子技术、计算机硬件技术等可以看成是由电工理论的不断发展而诞生的,电工理论是它们的重要基础。 电气装备制造主要包括发电机、电动机、变压器等电机设备的制造,也包括开关、用电设备等电器与电气设备的制造,还包括电力电子设备的制造、各种电气控制装置、电子控制装置的制造以及电工材料、电气绝缘等内容。电气装备的应用则是指上述设备和装置的应用。 电力系统主要指电力网的运行和控制、电气自动化

14、等内容。 在专业内容和知识结构上,以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应用、计算机语言与程序设计、信号分析与处理、自动控制原理课程作为专业基础,以电气工程导论、电机学、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系统基础作为专业课,以电力系统分析、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电机设计、电机控制、电器学、高电压工程、电气绝缘、电力拖动作为专业方向课程,达到掌握电机学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基础相关知识,掌握电工技术、电子技术、计算机与网络、控制原理、信号分析与处理等专业类的基础理论与技术,掌握电机理论、电力电子技术和电力系统基础专业知识与相关理论,掌握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电机电器及其控制、高电压与绝缘技术、电力电

15、子与电力传动专业方向之一的相关知识内容与理论。 2 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电气工程学科的内涵 电气工程学科包含电能科学与技术、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等两个知识领域,它们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和相互支撑,共同的理论基础是电网络理论、电磁场理论、电磁测量技术。 电能科学与技术领域主要研究:电能与机械能、热能、声能、光能、化学能、风能、磁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直接和间接转化的原理、方法及其与信息控制组成的一体化系统的过程建模、行为控制和结果仿真,电磁能量储存的新原理、新介质、新器件及其控制技术,大型电力系统及特种电力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安全稳定控制和灾变性事故的防治,以及考虑经济、环保、能源布局、市场机制等多种因素

16、的电力系统最优规划、建设及运行的理论和方法;电力电子新材料和新器件的基础理论和基础技术,电力电子变流、控制、应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电磁能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压缩形成功率脉冲的原理、器件、方法和技术。 电磁场与物质相互作用领域主要研究:电介质材料的宏观特性与微观结构的相互关系,微观带电粒子的输运、极化与松弛、老化与破坏、空间电荷效应,电介质微观结构设计与改性的原理和方法;高电压的产生、测量和控制原理及方法,高压绝缘结构中气、液、固不同介质分界面、介质组合体放电击穿及老化的特性和机理,雷电及过电压的防护理论和方法,绝缘检测及故障诊断的原理和方法;气体放电的理论模型与仿真,特种条件下的放电规律,特种放

17、电形式与放电等离子体的产生方法及控制技术,放电等离子体与物质相互作用的现象、机理及应用技术;脉冲功率作用下物质的电磁特性及其对功率脉冲生成的影响,脉冲功率作用下的新现象及其在高技术领域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 超导强磁体的制造及其在高科技领域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超导电机、超导储能、超导输电、超导故障限流技术及其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理论和方法;生命活动中电磁现象的规律、产生机理、测量方法及其应用电磁场和电网络理论进行分析和建模,电磁场对生物体作用的现象、规律、机理及其在医学诊断与治疗中的应用;电磁污染的产生、危害、评估方法及防护技术,利用电磁场效应或放电等离子体处理废水、废气、废渣等环境污染的原理、方

18、法和技术;电磁干扰产生的原因、传输及耦合机理,设备在共同的电磁环境中能一起执行各自功能而不产生降低功能的相互影响的预测方法、评估手段及防护技术。 共同基础主要研究:电磁场在介质域内及边界上的变化规律,电磁力和能量特性,以及相关问题分析与综合的解析计算和数值计算方法;电路元件特性及基于基尔霍夫定律和特勒根定理、基于电路拓扑理论和其他相关现代数学理论的复杂电网分析、综合及故障诊断的方法;材料、元件、设备及系统电磁参数及电磁特性测量的原理、方法及其信息化结合技术。 电气工程学科专业是一个基础性强、派生能力活的专业。电气工程和生命科学的交叉已经产生了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对生命中电磁现象的研究产生了一门生

19、物电磁学。电气工程和材料科学的交叉形成了超导电工技术和纳米电工技术。电气工程和电子科学以及控制科学的交叉产生了电力电子技术。电力电子技术不但给电气工程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活力,同时电力电子技术也成为电气工程的重要分支。 3电气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电气工程与其他学科的关系其他专业普遍需要电气工程知识。 建筑工程领域涉及的电气内容主要包括供电电源及电压的选择、电力负荷的计算、短路电流计算、高压接线、低压配电线路设计、电气设备选择、继电控制与保护、电力管理、变配电所设计、电梯、照明系统、安全用电等电气知识。多电飞机系统的电气装备,包含了电气领域的诸多技术,如电力系统技术、电力电子技术、电力传动技术和电

20、气装置自动控制技术等。多电飞机用电磁悬浮轴承取代发动机机械轴承,用电磁执行器代替液压和气动执行器,其所需的电气装置如图1-7所示。 图1-7 多电飞机系统的电气设备构成 图1-8 电驱动战车电气装备 图1-9 机电一体化系统各单元技术构成 o电气工程已经经渗透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o与土木工程、机械工程、化学工程和管理工程称为现代五大工程。o是电力和电工制造所依靠的技术科学。o是能源、电信、交通、铁路、冶金、化工、机械等基本工业的技术基础。三、电气工程的战略地位三、电气工程的战略地位 电气工程是21世纪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国防安全、科学技术创新的重要支撑学科领域。 四、四、电气工程及其自动

21、化的发展前景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前景2005年中国人均拥有的装机容量只有0.25W,人均用电只有1064kWh,平均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一半,仅为发达国家的1/61/12,远不能适应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 相比世界电力工业大发展时期,中国电力工业正处于持续高速发展时期,未来十几年,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产业将迎来一个前景广阔的市场发展时期。 在2010年至2020年期间,我国将初步形成除新疆、西藏、台湾地区之外的全国统一联合电网。这一电网的形成将实现我国水电“西电东送”和煤电“北电南送”的合理能源流动格局。 未来15年,我国年均用电增长1.61011 kWh,而资源分布的不均

22、衡性需要发展特高压电网。预计2020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4.61012 kWh左右,需要装机容量约109 kW。这意味着未来15年间,我国年均新增装机超过3.3107 kW,年均用电增长达到1.61011 kWh。 美国能源部信息管理局发布的国际能源展望2006报告预计,至2020年,中国用电量将达5.61012 kWh,发电总装机容量预计达到1.186109 kW,届时中国的用电量和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报告称,到2030年,全世界的用电量将是2003年的两倍,其中发达国家将占全世界总增长量的29%,发展中国家占71%。至2030年,发展中国家用电量的年均增长将达

23、到3.9%,发达国家为1.5%。 从2003年至2030年,中国和美国的用电量将分别增加4.31012 kWh和1.951012 kWh。 未来20年,我国电力工业和电工制造业将持续高速度发展。受此拉动,我国设置电气工程专业的高等学校也将持续高速度发展。 正像我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成为世界工厂一样,我国也必将成为世界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中心。 2020年,我国发电机装机容量将稳居世界第一。未来20年,中国将是全球电力工业和电工制造业的最大市场。我国电气工程领域集中了一批最优秀的人才。我国将成为世界电气工程高等教育的中心。我国也将成为世界电气工程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的中心

24、。 五、五、 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和未来研究热点 1 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电气工程学科的主要研究领域传统的电气工程定义为用于创造产生电气与电子系统的有关学科的总和。但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今天的电气工程涵盖了几乎所有与电子、光子有关的工程行为,是现代科技领域中的核心学科之一,更是当今高新技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关键学科。例如,正是电子技术的巨大进步才推动了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的信息时代的到来,并将改变人类的生活工作模式等。 1)电机与电器学科电机与电器学科本学科专业主要从事有关电机理论、运行、设计及其控制方面的研究工作和技术开发。电机是实现机电能

25、量转换和控制的关键设备,除大容量发电设备外,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和家用电器等现代科技需要各种微特电机以及电机的调速和控制系统。由于引入电力电子、微机控制、计算机技术、信号监测等新技术手段,开辟了新的研究方向。 (1) 电机在线运行监测、参数辨识;(2) 电机中各种物理场的研究;(3) 新型电机及其控制系统;(4) 大型电机的设计运行理论和关键技术;(5) 可再生能源转换中的关键技术;(6) 电动汽车驱动系统;(7) 电机的节能与智能控制技术;(8) 新型机电一体化能量转换装置与系统;(9) 新电磁材料的开发应用研究;(10) 大容量超高、低转速电机设计和制造技术。 2)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电力

26、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主要研究电力系统规划设计、特性分析、电网品质校正、运行管理、控制保护等理论和方法。随着电力系统的发展、电压等级的提高,电网容量越来越大,自动控制和微波通信等先进技术的应用,电力系统对大气过电压防护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研究电力系统仿真计算、运行特性分析、接地参数的测量和计算、控制和保护的新理论和新方法,研究和运用各种新型的输配电技术和分布式发电技术,研究区域稳定控制系统、电网能源管理、调度自动化,开发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也是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科的研究方向。现阶段,该学科主要有如下几个研究方向: (1) 电力系统分析和仿真;(2) 电力系统调

27、度自动化;(3) 电力系统运筹学与电力市场;(4) 电力系统稳定监测与控制;(5) 电厂自动化;(6) 电力系统规划;(7)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8) 新型输配电技术与分布式发电;(9) 电力系统节能与储能技术;(10) 新型能源开发和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技术。 3)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高电压与绝缘技术学科 高电压是针对强电应力条件下电磁现象的一种相对物理概念,在电压数值上没有确定的界限;绝缘的作用是分隔不同电位的导体,使其能保持不同的电位。高电压的产生、测量与控制技术,高电压设备技术、电介质放电与绝缘击穿理论、过电压及其防护技术、绝缘监测与诊断技术等构成了高电压与绝缘学科的学科体系。 高电压的

28、产生、测量与控制是研究绝缘材料和结构在各种形式高电压下物理现象的手段。目前,传统的高电压测量技术正面临新的发展契机,基于瞬态电磁测量、光电测量、非接触测量以及数字化测量等高电压测试新理论和新技术正成为重要的研究方向。 高电压设备技术是研究变压器和高电压电器等高电压设备的绝缘理论与技术。随着超、特高压输电等级的相继出现,尤其是特高设备技术方面,国际上还没有成熟的经验可借鉴,急需解决相应设备的绝缘理论和关键技术问题,因而对高电压与绝缘学科的基础研究更具有实际的紧迫性。 电介质放电与绝缘击穿包括气体、液体、固体介质和复合绝缘介质的放电、界面放电和局部放电等,其物理现象不仅与电极的电场结构和介质本身的

29、特性有关,而且还与外加电压的种类、参数以及环境状态和条件等密切相关。随着超、特高压输电系统、超导技术的发展和太空探索的需要,极端环境(如强辐射和低温)下的绝缘技术也是本学科面临的新问题。 研究雷电过电压、内部过电压的产生、传播及其防护,对电力行业和国民经济其他行业的安全运行与防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大规模交直流互联网络的形成,其过电压的产生和传播机理将更加复杂,需要研究基于全波过程的电力系统电磁暂态过程理论和分析方法。 绝缘监测与诊断是本学科近十几年来的研究热点,目的是通过在线监测获得运行中的高电压设备绝缘的状态信息,提取其特征参量并诊断绝缘状态,以便及时发现绝缘的缺陷及其发展趋势,实现状态

30、评估,以提高设备及系统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研究的重点是:新型传感技术、监测装置及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强电磁环境中的信号处理与智能化故障诊断技术、监控装置及系统的抗干扰能力和故障诊断的准确性、大型高电压设备绝缘状态评估模型等,为实施高电压设备状态维修体制提供理论依据。 总之,本学科一直围绕国家建设和学科发展的需要,围绕发、输、配电中的重大技术难题,形成了很多新的研究领域方向。例如:(1) 高电压测试技术;(2) 电力设备诊断及状态监测技术;(3) 新型绝缘材料与绝缘结构;(4) 电力系统过电压与绝缘技术;(5) 高压电器及其智能化;(6) 气体放电及高电压大功率脉冲技术及其应用; (7) 电

31、磁环境技术;(8) 电磁生物学;(9) 接地技术;(10) 电介质材料及其应用;(11) 配电自动化技术。 4)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学科是一门集电力、电子与控制于一身,综合了电能变换、电磁学、自动控制、微电子及电子信息、计算机等技术的新成就而迅速发展起来的交叉学科。该学科涉及各种大功率的能量变换和控制、最新的自动控制技术、电子信息科学中的检测技术、信息处理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和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工业应用新技术等。 该学科主要研究新型电力电子器件、电能的变换与控制、功率源、电力传动及其自动化等理论技术和应用,稀土永磁电机设计及控制、新型电力电子装置及控制

32、、电力传动及自动化、检测技术与仪表,新型节能电机制造理论、技术及调速控制技术,开关电源技术、电能质量管理、电力电子系统集成等。它对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和社会进步具有广泛的影响和巨大的作用。其主要研究方向有: (1) 电力电子元器件及功率集成电路;(2) 全数字化开关变流理论和控制技术;(3) 电力电子系统集成与仿真;(4) 高效电力电子电源和装置;(5) 高性能电力传动与控制系统;(6) 电力系统无功补偿和滤波技术;(7) 电力电子与传动系统模型与仿真;(8) 电力电子系统的电磁兼容技术;(9) 电力驱动系统及控制技术;(10) 新型能源开发及节能技术;(11) 电气储能技术及高效储能系统。 5

33、)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电工理论与新技术学科本学科主要研究电磁场理论及其应用、电路理论及其应用、电磁测量技术及仪器等。研究领域包含生物电磁场、生命科学仪器、超导磁体技术、超导磁悬浮与磁屏蔽、脉冲功率技术、电力系统电磁干扰与电磁兼容、电力系统通信、大型电力设备的电磁暂态与故障分析、电力设备的辅助设计、非线性电路与系统的稳定及控制、混沌信号处理、供电系统的谐波检测与治理、无功补偿技术、电磁场数值计算、智能控制与仿真、智能计算、微机化仪器等。随着电气工程新原理、新技术与新材料的发展,出现了一些包括超导电工技术、受控核聚变技术、可再生能源 2 电气工程学科的未来研究热点电气工程学科的未来研究热点以应用性

34、基础研究为主的电气工程学科,随着支撑技术的迅猛发展,将在与信息科学、材料科学、生命科学以及环境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和融合中获得进一步发展。超导材料、半导体材料与永磁材料的最新发展对于电气工程领域有着特别重大的意义。21世纪电气工程学科的发展趋势是:电气工程学科将与工程和近代数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材料科学以及系统科学、信息科学的前沿技术相融合,加强从整体上对大型复杂系统的研究,加深对微观现象及过程规律性的认识,同时利用信息科学的成就提升本学科并开创新的研究方向。 电气工程学科将在电能高效安全转换传输及集约利用、工程电介质与高电压技术、脉冲功率与放电等离子体、电磁场理论与生物电磁学等几个优先技

35、术领域,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更进一步的研究工作。(1) 电力大系统、电力传动及电力电子变流系统中的非线性、复杂性问题;(2) 生物、医学与健康领域中的电磁方法与新技术;(3) 气体放电及多相混合体放电问题;(4) 基于新材料、新原理开拓新应用领域的电机、电器; (5) 反映各类电气设备电气或绝缘性能演变的多因子规律及其观察和测量技术;(6) 电能质量的理论及其测量、控制;(7) 可再生能源发电、电能存储和电力变换技术;(8) 现代测量原理及传感技术;(9) 脉冲功率技术与低温等离子体应用基础;(10) 电力电磁兼容问题以及复杂电力系统的经济安全运行、控制理论及其应用等。 六、六、影响电气工程

36、发展的主要因素影响电气工程发展的主要因素 今后若干年内对电气工程发展影响较大的主要因素包括:(1)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技术广泛的定义为包括计算机、世界范围高速宽带计算机网络及通信系统,以及用来传感、处理、存储和显示各种信息等相关支持技术的综合。信息技术对电气工程的发展具有特别大的支配性影响。信息技术持续以指数速度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电气工程中众多学科领域的持续技术创新。反过来,信息技术的进步又为电气工程领域的技术创新提供了更新更先进的工具基础。 (2) 与物理科学的相互交叉面拓宽。由于三极管的发明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发展,固体电子学在20世纪的后50年对电气工程的成长起到了巨大的

37、推动作用。电气工程与物理科学间的紧密联系与交叉仍然是今后电气工程学科的关键,并且将拓宽到生物系统、光子学、微机电系统(MEMS)。21世纪中的某些最重要的新装置、新系统和新技术将来自上述领域。 (3) 相关技术与方法的快速变化。技术的飞速进步和分析方法、设计方法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必须每隔几年对工程问题过去的解决方案重新进行全面思考或审查。这对电气工程领域的科技工作者而言,必须不断学习新的设计方法和新的技术手段。(4) 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电力电子技术是利用电力电子器件对电能进行控制和转换的学科。它包括电力电子器件、变流电路和控制电路三个部分,是电力、电子、控制三大电气工程技术领域之间的交叉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电子技术和现代控制理论、材料科学、电机工程、微电子技术等许多领域密切相关,已逐步发展成为一门多学科相互渗透的综合性技术学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PPT模板库 > PPT素材/模板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