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学黄疸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84167251 上传时间:2024-08-30 格式:PPT 页数:38 大小:204.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内科学黄疸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医内科学黄疸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医内科学黄疸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医内科学黄疸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医内科学黄疸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内科学黄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内科学黄疸(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黄黄疸疸一、概述一、概述一、概述一、概述(一)定义:(一)定义:(一)定义:(一)定义: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黄疸是感受湿热疫毒、肝胆气机受阻,疏泄失常,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汁外溢所致,以目黄、身黄、尿黄为主要表现的常见肝胆病证。病证。病证。病证。(二)文献记载(二)文献记载(二)文献记载(二)文献记载战国时间内经:黄疸战国时间内经:黄疸战国时间内

2、经:黄疸战国时间内经:黄疸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五疸、湿邪、茵陈蒿汤:五疸、湿邪、茵陈蒿汤:五疸、湿邪、茵陈蒿汤:五疸、湿邪、茵陈蒿汤诸病源候论:黄疸二十诸病源候论:黄疸二十诸病源候论:黄疸二十诸病源候论:黄疸二十八属,其中有急黄八属,其中有急黄八属,其中有急黄八属,其中有急黄宋圣济总录:九疸三十六黄;宋圣济总录:九疸三十六黄;宋圣济总录:九疸三十六黄;宋圣济总录:九疸三十六黄;伤寒微旨论:阳证、阴黄证伤寒微旨论:阳证、阴黄证伤寒微旨论:阳证、阴黄证伤寒微旨论:阳证、阴黄证元卫生宝鉴:阳黄元卫生宝鉴:阳黄元卫生宝鉴:阳黄元卫生宝鉴:阳黄与阴黄

3、与阴黄与阴黄与阴黄清沈氏尊生书瘟黄。清沈氏尊生书瘟黄。清沈氏尊生书瘟黄。清沈氏尊生书瘟黄。文献中还有有关黄疸的治疗与预后的论述。文献中还有有关黄疸的治疗与预后的论述。文献中还有有关黄疸的治疗与预后的论述。文献中还有有关黄疸的治疗与预后的论述。(三)本病与西医病证的关系(三)本病与西医病证的关系本病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都本病与西医所述黄疸意义相同,都是指巩膜黄染的一类疾患。西医学把黄是指巩膜黄染的一类疾患。西医学把黄疸分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疸分为肝细胞性黄疸、阻塞性黄疸、溶血性黄疸。血性黄疸。二、证侯特征:二、证侯特征:目黄、身黄、小便黄。目黄、身黄、小便黄。阳黄、阴黄、急黄的区别

4、:阳黄、阴黄、急黄的区别: 阳黄:黄色鲜明阳黄:黄色鲜明+ +湿热之象湿热之象 阴黄:黄色晦暗阴黄:黄色晦暗+ +寒湿之象寒湿之象 急黄:黄色深黄急黄:黄色深黄+ +内陷心营之象内陷心营之象 阳黄与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阳黄与阴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相转化。相转化。三、病因病机:三、病因病机:感受时邪疫毒,蕴结中焦感受时邪疫毒,蕴结中焦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运化失常,湿热交蒸于肝胆其中湿热夹毒,热毒炽盛其中湿热夹毒,热毒炽盛伤及营血伤及营血饮食所伤,损伤脾胃,运化失职饮食所伤,损伤脾胃,运化失职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湿浊内生,郁而化热,熏蒸肝胆脾胃素虚,气血亏损,肝失所养脾胃素虚,气血亏损,

5、肝失所养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湿阻滞脾阳受伤,湿从寒化,寒湿阻滞 肝肝 失失 疏疏 下下 泄泄 注注 胆胆 膀膀 液液 胱胱 外外 溢溢 黄黄疸疸病因病机小结:病因病机小结:黄疸的发生,从六淫来看,以湿邪为黄疸的发生,从六淫来看,以湿邪为 主,而且有湿热与寒湿之分,外邪不主,而且有湿热与寒湿之分,外邪不 得泄越是发黄的重要因素。得泄越是发黄的重要因素。从脏腑来看,不外脾胃、肝胆,而且从脏腑来看,不外脾胃、肝胆,而且 往往由脾胃波及肝胆。往往由脾胃波及肝胆。至于黄疸是阳黄还是阴黄,则与脾胃至于黄疸是阳黄还是阴黄,则与脾胃 阳气盛衰有关。阳气盛衰有关。四、诊断四、诊断 1 1、证候特征、证候特征

6、2 2、早期症状、早期症状 3 3、发病诱因、发病诱因 4 4、实验室指标、实验室指标五、鉴别诊断五、鉴别诊断 1 1、萎黄与黄疸、萎黄与黄疸 萎黄特征是双目不黄,往往伴有眩晕、气短、萎黄特征是双目不黄,往往伴有眩晕、气短、心悸等症。而黄疸病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心悸等症。而黄疸病证是目黄、身黄、小便黄。 2 2、黄胖与黄疸、黄胖与黄疸 鉴别要点一是目黄不黄;二是面部肿与不肿,鉴别要点一是目黄不黄;二是面部肿与不肿,三是病因病机有所不同。三是病因病机有所不同。六、辨证论治六、辨证论治(一)辨证要点(一)辨证要点1 1 1 1、辨阳黄与阴黄、辨阳黄与阴黄、辨阳黄与阴黄、辨阳黄与阴黄 表一表一分

7、类分类分类分类 病因病因病因病因 病性病性病性病性 起起起起 病病病病 黄疸黄疸黄疸黄疸 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全身症状全身症状 舌象舌象舌象舌象 脉象脉象脉象脉象 治疗治疗治疗治疗 预后预后预后预后 病机病机病机病机 病病病病 程程程程 色泽色泽色泽色泽阳黄阳黄阳黄阳黄 湿热湿热湿热湿热 实证实证实证实证 急急急急 短短短短 鲜明鲜明鲜明鲜明 发热口干发热口干发热口干发热口干 舌红舌红舌红舌红 弦数弦数弦数弦数 清热清热清热清热 良好良好良好良好 热证热证热证热证 如如如如 小便短赤小便短赤小便短赤小便短赤 苔苔苔苔 利湿利湿利湿利湿 橘色橘色橘色橘色 大便秘结大便秘结大便秘结大便秘结 黄腻黄腻黄

8、腻黄腻 为主为主为主为主阴黄阴黄阴黄阴黄 寒湿寒湿寒湿寒湿 虚证虚证虚证虚证 缓缓缓缓 长长长长 晦暗晦暗晦暗晦暗 脘闷腹胀脘闷腹胀脘闷腹胀脘闷腹胀 舌淡舌淡舌淡舌淡 濡缓濡缓濡缓濡缓 健脾健脾健脾健脾 不易不易不易不易 寒证寒证寒证寒证 如如如如 畏寒神疲畏寒神疲畏寒神疲畏寒神疲 苔苔苔苔 或或或或 化湿化湿化湿化湿 速愈速愈速愈速愈 烟熏烟熏烟熏烟熏 口淡不渴口淡不渴口淡不渴口淡不渴 白腻白腻白腻白腻 沉迟沉迟沉迟沉迟 为主为主为主为主2 2、阳黄宜辨湿热轻重、阳黄宜辨湿热轻重 表二表二 分类分类 黄疸黄疸 发热发热 口渴口渴 大便大便 小便小便 胸闷头重胸闷头重 舌苔舌苔 脉象脉象 深度

9、深度 恶心疲乏恶心疲乏 热重热重 深深 高高 口渴口渴 秘结秘结 短少短少 不明显不明显 黄腻黄腻 弦数弦数 于湿于湿 鲜明鲜明 引饮引饮 黄赤黄赤 湿重湿重 浅浅 身热身热 口粘口粘 稀溏稀溏 淡黄淡黄 明显明显 黄白黄白 弦滑弦滑 于热于热 不扬不扬 不渴不渴 腻腻 两者均是黄色鲜明,目黄、身黄、小便黄。两者均是黄色鲜明,目黄、身黄、小便黄。3 3、急、急 黄:黄: 其特点见其特点见“分证论治分证论治”节中节中“疫毒发黄疫毒发黄”证。证。(二)治疗原则(二)治疗原则1 1、祛邪。其中祛湿利小便是治疗黄疸的重要方法。、祛邪。其中祛湿利小便是治疗黄疸的重要方法。2 2、热重治疗时注意清热护阴;

10、湿重应注意化湿护、热重治疗时注意清热护阴;湿重应注意化湿护 阳;为防止转变为积聚、鼓胀,应注意疏肝健阳;为防止转变为积聚、鼓胀,应注意疏肝健 脾,活血化瘀;久病宜注意扶助正气。脾,活血化瘀;久病宜注意扶助正气。(三)分证论治(三)分证论治1 1、阳黄、阳黄(1 1)湿热兼表)湿热兼表症状症状目微黄或不明显;目微黄或不明显;湿热内困与下注的湿热内困与下注的 表现;表现;表证;表证;湿热之舌脉象。湿热之舌脉象。治法清热化湿,佐以解表。治法清热化湿,佐以解表。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方药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甘露消毒丹。(2 2)热重于湿)热重于湿症状见症状见“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表二。表二。治

11、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治法清热利湿,佐以通腑。方药茵陈蒿汤。方药茵陈蒿汤。(3 3)湿重于热)湿重于热症状见症状见“辨证要点辨证要点”表二。表二。治法除湿化浊,泄热除黄。治法除湿化浊,泄热除黄。方药茵陈四苓汤加味或甘露消毒丹。方药茵陈四苓汤加味或甘露消毒丹。(4 4)胆腑郁热)胆腑郁热症状症状黄疸鲜明,出现较快;黄疸鲜明,出现较快;气机阻滞症气机阻滞症 状;状;少阳胆经受病症状;少阳胆经受病症状;脾胃升降脾胃升降 失常症状;失常症状;肝胆郁热舌脉象。肝胆郁热舌脉象。治法治法泄热化湿,利胆退黄。泄热化湿,利胆退黄。方药方药大柴胡汤。大柴胡汤。(5 5)疫毒发黄)疫毒发黄症状症状发病急骤,黄疸迅速

12、加深;发病急骤,黄疸迅速加深;热毒炽热毒炽 盛症状;盛症状;热毒内陷心包症状;热毒内陷心包症状;热入热入 营血症状;营血症状;热毒炽盛舌脉象。热毒炽盛舌脉象。治法治法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清热解毒,凉血开窍。方药方药千金犀角散。千金犀角散。2 2、阴黄、阴黄(1 1)寒湿证)寒湿证症状症状黄色晦暗不泽;黄色晦暗不泽;寒湿阻遏、中寒湿阻遏、中 阳不足症状;阳不足症状;寒湿舌脉象。寒湿舌脉象。治法治法温中化湿,健脾和胃。温中化湿,健脾和胃。方药方药茵陈术附汤茵陈术附汤(2 2)脾虚证)脾虚证症状症状身目黄而不鲜萎黄色;身目黄而不鲜萎黄色;气气 血两虚症状;血两虚症状;气血虚舌脉象。气血虚舌脉象。治法

13、治法补养气血,健脾退黄。补养气血,健脾退黄。方药方药小建中汤。小建中汤。七、其它疗法七、其它疗法(一)验方(一)验方1 1、三根汤:、三根汤:六月雪根六月雪根6060克,白茅根克,白茅根3030克,山楂根克,山楂根3030 克,水煎服。克,水煎服。1010天为一疗程。治疗天为一疗程。治疗100100例急性黄疸例急性黄疸 型肝炎,痊愈型肝炎,痊愈9090例,好转例,好转9 9例,无效例,无效1 1例。例。2 2、鸭跖草方:、鸭跖草方:鸭跖草鸭跖草30306060克,水煎服,一日二次克,水煎服,一日二次 ,15-2015-20天为一疗程,治疗天为一疗程,治疗100100例急性黄疸型肝炎例急性黄疸型

14、肝炎 患者,平均住院患者,平均住院4242天,均达临床治愈标准。天,均达临床治愈标准。3 3、赤芍退黄汤:、赤芍退黄汤:生地生地1515克、丹参克、丹参1515克、葛根克、葛根3030克、克、 赤芍赤芍6060克、丹皮克、丹皮1515克,水煎服。治疗克,水煎服。治疗2727例瘀胆型例瘀胆型 重症肝炎,消退黄疸效果明显。重症肝炎,消退黄疸效果明显。(二)中成药举例:(二)中成药举例:1 1、鸡骨草冲剂、鸡骨草冲剂 由鸡骨草、茵陈、地耳草、桃金娘根、由鸡骨草、茵陈、地耳草、桃金娘根、 鸭脚艾、鹰不泊等组成。功能舒肝、清鸭脚艾、鹰不泊等组成。功能舒肝、清 热利湿、祛黄。用于阳黄,每次热利湿、祛黄。用

15、于阳黄,每次1515克,克, 一日二次。一日二次。2 2、溪黄草冲剂、溪黄草冲剂 由溪黄草、蛇舌草、茯苓等组成。功能由溪黄草、蛇舌草、茯苓等组成。功能 清热利湿、健脾消滞。用于阳黄。每次清热利湿、健脾消滞。用于阳黄。每次 20 20克,一日三次。克,一日三次。 八、转归预后八、转归预后 阳黄、阴黄、急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阳黄、阴黄、急黄在一定条件下可互 相转化。相转化。 阳黄预后良好,急黄预后多不良。阳黄预后良好,急黄预后多不良。 阳气渐复,黄疸渐退,预后较好;阳气渐复,黄疸渐退,预后较好; 阴黄阴黄 久治不愈,黄疸加深,预后不良。久治不愈,黄疸加深,预后不良。九、预防与调摄九、预防与调摄( (

16、一一) )预防预防黄疸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应积极预防。黄疸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应积极预防。黄疸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应积极预防。黄疸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应积极预防。1 1、对黄疸病人应进行隔离,从发病开始,至少隔离、对黄疸病人应进行隔离,从发病开始,至少隔离、对黄疸病人应进行隔离,从发病开始,至少隔离、对黄疸病人应进行隔离,从发病开始,至少隔离 30403040天。天。天。天。2 2、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应煮沸消毒。尤其是从事饮食业、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应煮沸消毒。尤其是从事饮食业、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应煮沸消毒。尤其是从事饮食业、注意饮食卫生,餐具应煮沸消毒。尤其是从事饮食业工作人员,一旦发现黄疸,应立即隔

17、离。工作人员,一旦发现黄疸,应立即隔离。工作人员,一旦发现黄疸,应立即隔离。工作人员,一旦发现黄疸,应立即隔离。3 3、用过的刺血针、注射器、针头等均应销毁,使用一次、用过的刺血针、注射器、针头等均应销毁,使用一次、用过的刺血针、注射器、针头等均应销毁,使用一次、用过的刺血针、注射器、针头等均应销毁,使用一次性用品。性用品。性用品。性用品。4 4、患过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不宜作献血员。、患过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不宜作献血员。、患过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不宜作献血员。、患过病毒性肝炎的患者,不宜作献血员。5 5、中药预防:中药预防:中药预防:中药预防:茵陈茵陈茵陈茵陈3030克、栀子克、栀子克、栀子克、

18、栀子1010克、甘草克、甘草克、甘草克、甘草5 5克。水煎克。水煎克。水煎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草河车草河车草河车草河车2020克、金钱草克、金钱草克、金钱草克、金钱草2020克、甘草克、甘草克、甘草克、甘草3 3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克,水煎服,每日一剂,连服一周。板蓝根冲剂每次板蓝根冲剂每次板蓝根冲剂每次板蓝根冲剂每次1 1包,每天包,每天包,每天包,每天2-32-3次,连服一周。次,连服一周。次,连服一周。次,连服一周。 ( (二二)

19、 )调摄调摄 1 1、精神调摄、精神调摄 2 2、饮食有节、饮食有节 3 3、起居有常、起居有常 4 4、急黄的调摄与护理、急黄的调摄与护理 5 5、善后调理、善后调理湿热留恋湿热留恋茵陈四茵陈四 苓散;苓散;肝脾不调肝脾不调柴胡疏肝柴胡疏肝 散;散;气滞血瘀气滞血瘀逍遥散合鳖逍遥散合鳖 甲煎丸。甲煎丸。十、结语十、结语1 1、定义:包括病因病机,主要表现、病位。、定义:包括病因病机,主要表现、病位。2 2、特征:、特征:“三黄三黄”。3 3、范围:西医黄疸分三类。、范围:西医黄疸分三类。4 4、病因病机:、病因病机:4 4点(包括急黄)。点(包括急黄)。5 5、诊断:症状特征、早期症状、诱因

20、、实验室检查。、诊断:症状特征、早期症状、诱因、实验室检查。6 6、鉴别诊断:萎黄、黄胖。、鉴别诊断:萎黄、黄胖。7 7、辨证要点:区分阳黄、阴黄、急黄;辨别阳黄、辨证要点:区分阳黄、阴黄、急黄;辨别阳黄 之湿热轻重。之湿热轻重。8 8、分证论治:阳黄五型、阴黄二型。、分证论治:阳黄五型、阴黄二型。9 9、其它疗法:验方、中成药。、其它疗法:验方、中成药。1010、转归预后。、转归预后。1111、预防与调摄。、预防与调摄。十一、研究进展十一、研究进展1 1、退黄以中医药的疗效为好,西医院也采用。、退黄以中医药的疗效为好,西医院也采用。2 2、注意到活血祛瘀法的应用,可提高疗效。、注意到活血祛瘀

21、法的应用,可提高疗效。3 3、急黄如重症黄疸型肝炎等以中医药治疗为、急黄如重症黄疸型肝炎等以中医药治疗为 主或加用中医药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主或加用中医药治疗,死亡率明显下降。4 4、实验研究证实了中药的作用机理。、实验研究证实了中药的作用机理。 十二、临床体会十二、临床体会1 1、治湿问题:湿是黄疸的病机基础;注重舌脉;不治湿问题:湿是黄疸的病机基础;注重舌脉;不 能过用苦寒之药;中满忌甘。能过用苦寒之药;中满忌甘。2 2、二便通利问题:二便通利,邪有出路。二便通利问题:二便通利,邪有出路。3 3、顾护脾运问题:清热利湿宜选用甘淡微寒之品;顾护脾运问题:清热利湿宜选用甘淡微寒之品; 需用大

22、剂苦寒清热解毒药时,宜佐以健脾护中需用大剂苦寒清热解毒药时,宜佐以健脾护中 之品;补益脾胃以平补运补取胜,配以辛芳醒脾之品;补益脾胃以平补运补取胜,配以辛芳醒脾 之药。之药。4 4、用药原则:疏泄不宣太过、补脾不宜壅滞、祛湿用药原则:疏泄不宣太过、补脾不宜壅滞、祛湿 不宜过燥、养阴不宜过腻、活血不宜过破、清热不宜过燥、养阴不宜过腻、活血不宜过破、清热 不宜过寒过久。功夫在选药用药中。不宜过寒过久。功夫在选药用药中。5 5、活血与化痰法的应用:、活血与化痰法的应用:对黄疸胶固难化,对黄疸胶固难化,不易消退的类型,大多是由于湿热日久,煎不易消退的类型,大多是由于湿热日久,煎熬成痰,痰阻血络,造成湿

23、热瘀阻难以通达熬成痰,痰阻血络,造成湿热瘀阻难以通达的关系。此时必须使用化瘀散结,活血通络的关系。此时必须使用化瘀散结,活血通络的药物,以祛除胶结凝滞的湿热,也就是所的药物,以祛除胶结凝滞的湿热,也就是所谓的谓的“痰痰”,痰滞得化,则瘀热易清,黄疸,痰滞得化,则瘀热易清,黄疸也易于消散。常用药物有:杏仁、橘红、莱也易于消散。常用药物有:杏仁、橘红、莱菔子、瓜萎、半夏、川贝等,并须选用郁金、菔子、瓜萎、半夏、川贝等,并须选用郁金、泽兰、红花、赤芍、丹参等加以配合。泽兰、红花、赤芍、丹参等加以配合。6 6、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来选用药物。、根据现代药理研究成果来选用药物。能降低谷丙转氨酶的药物有:

24、能降低谷丙转氨酶的药物有:五味子、垂盆五味子、垂盆草、败酱草、田基黄、龙胆草、黄柏、栀子、草、败酱草、田基黄、龙胆草、黄柏、栀子、大黄、半枝莲、蒲公英。大黄、半枝莲、蒲公英。降低胆红素,有退黄作用的药物有:降低胆红素,有退黄作用的药物有:茵陈、茵陈、金钱草、栀子、郁金、溪黄草、鸡骨草、田基金钱草、栀子、郁金、溪黄草、鸡骨草、田基黄。黄。提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调节蛋白倒置及提高白蛋白,降低球蛋白,调节蛋白倒置及促进蛋白合成,改善肝功能的药物:促进蛋白合成,改善肝功能的药物:党参、黄党参、黄芪、白术、山药、黄精、当归、鸡血藤。芪、白术、山药、黄精、当归、鸡血藤。能软化缩小肝脾肿大的药物:能软化缩

25、小肝脾肿大的药物:丹参、鳖丹参、鳖甲、桃仁、红花、山甲片、泽兰、郁金、甲、桃仁、红花、山甲片、泽兰、郁金、田七。田七。有升提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药物:有升提血小板及红细胞的药物:何首乌、何首乌、阿胶、龟板胶、鹿角胶、桑椹子、当归、阿胶、龟板胶、鹿角胶、桑椹子、当归、熟地、黄芪、大枣。熟地、黄芪、大枣。有抑制肝炎病毒作用的药物:有抑制肝炎病毒作用的药物:板蓝根、板蓝根、蚤休、蛇舌草、虎杖、贯众、鱼腥草、大蚤休、蛇舌草、虎杖、贯众、鱼腥草、大黄、黄柏、何首乌、蚕砂、地榆、当归、黄、黄柏、何首乌、蚕砂、地榆、当归、赤芍、丹参、土茯苓、郁金。赤芍、丹参、土茯苓、郁金。7 7、适当应用饮食疗法。、适当应用饮

26、食疗法。 利用食物预防和治疗疾病,不但经各代医家肯定,利用食物预防和治疗疾病,不但经各代医家肯定,而且也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尤其是中药,有而且也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尤其是中药,有“药食同药食同源源”的特色。的特色。 黄疸的食疗方其中有:黄疸的食疗方其中有:茅根猪肉羹:茅根猪肉羹:鲜茅根鲜茅根150150克(或干茅根克(或干茅根5050克)剪段克)剪段 ,洗净,与瘦猪肉丝,洗净,与瘦猪肉丝250250克,加水适量煮熟。酌加克,加水适量煮熟。酌加 食盐佐料少许,分次食用,喝汤吃肉,可用于黄疸食盐佐料少许,分次食用,喝汤吃肉,可用于黄疸 恢复期。恢复期。茵陈蚬肉汤:茵陈蚬肉汤:蚬肉蚬肉100-15010

27、0-150克,茵陈克,茵陈3030克,煎汤饮克,煎汤饮 用,蚬肉可吃。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用于用,蚬肉可吃。有清热、利湿、解毒的功效,用于 黄疸期。黄疸期。田基黄煲鸡蛋:田基黄煲鸡蛋:鲜田基黄鲜田基黄120120克(干品克(干品30-6030-60克)克),鸡蛋,鸡蛋2 2个,加清水适量同煎,蛋熟后去壳再煎个,加清水适量同煎,蛋熟后去壳再煎煮片刻,得汤一碗时,饮汤吃蛋,每日一次,连煮片刻,得汤一碗时,饮汤吃蛋,每日一次,连服服5-75-7天。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天。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的功效,可用于黄疸期。可用于黄疸期。水果鲜汁,水果鲜汁,如西瓜汁,绿豆芽汁,可用于黄疸如

28、西瓜汁,绿豆芽汁,可用于黄疸高热、口渴、烦躁、尿少的时候;西瓜番茄汁,高热、口渴、烦躁、尿少的时候;西瓜番茄汁,除适用于黄疸发热、口渴、烦躁外,亦可用于黄除适用于黄疸发热、口渴、烦躁外,亦可用于黄疸恢复期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五汁饮(鲜疸恢复期之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五汁饮(鲜芦根、梨、生荸荠、鲜藕、鲜麦冬榨汁)可用于芦根、梨、生荸荠、鲜藕、鲜麦冬榨汁)可用于黄疸发热、口渴、咽干、烦躁等症。黄疸发热、口渴、咽干、烦躁等症。参枣汤:参枣汤:党参党参1515克,大枣克,大枣2020枚,洗净,以汽水适量泡枚,洗净,以汽水适量泡发后,以小火煎煮。半小时为一煎,共煎两次,合并煎发后,以小火煎煮。半小时

29、为一煎,共煎两次,合并煎出液,每日分二次服用,吃枣喝汤。可用于黄疸后期身出液,每日分二次服用,吃枣喝汤。可用于黄疸后期身体虚弱,消瘦无力,气短等症。体虚弱,消瘦无力,气短等症。甜浆粥;鲜豆浆甜浆粥;鲜豆浆500500毫升,加淘净的大米适量,煮烂毫升,加淘净的大米适量,煮烂成粥,调白糖少许。每日食用,可作为黄疸期的主要饮成粥,调白糖少许。每日食用,可作为黄疸期的主要饮食。食。鲜地粥:鲜地粥:鲜生地鲜生地5050克(或干生地克(或干生地15-2015-20克)洗净,加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一小时,捞去药渣,加入洗净的大米适量,水适量煎煮一小时,捞去药渣,加入洗净的大米适量,煮烂成粥。一日内分顿食用

30、,连续用。可用于黄疸伴有煮烂成粥。一日内分顿食用,连续用。可用于黄疸伴有衄血、吐血、便血等有出血症状时服用。衄血、吐血、便血等有出血症状时服用。茅根赤豆粥:茅根赤豆粥:鲜茅根鲜茅根200200克(或干品克(或干品5050克)洗净,克)洗净,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捞去药渣,将淘净的加水适量,煎煮半小时后,捞去药渣,将淘净的大米、赤小豆共大米、赤小豆共400400克,继续煮至粥成豆烂为止。克,继续煮至粥成豆烂为止。一日内分顿服用。可用于黄疸,小便不利明显,一日内分顿服用。可用于黄疸,小便不利明显,或伴有浮肿,腹水时,做主要餐食。或伴有浮肿,腹水时,做主要餐食。八宝粥:八宝粥:芡实、山药、茯苓、莲

31、肉、薏苡仁、芡实、山药、茯苓、莲肉、薏苡仁、白扁豆、党参、白术各白扁豆、党参、白术各6-106-10克。先煎党参、白术,克。先煎党参、白术,煎煮煎煮4040分钟后,捞出药渣,将淘净的大米适量,分钟后,捞出药渣,将淘净的大米适量,与芡实等六味继续煮烂成粥。分顿调糖食用,连与芡实等六味继续煮烂成粥。分顿调糖食用,连吃数日。可用于黄疸恢复期,体虚乏力,脾虚便吃数日。可用于黄疸恢复期,体虚乏力,脾虚便溏、泄泻等症。溏、泄泻等症。十三、病例分析十三、病例分析 杨杨,女,女,4848岁,番禺人。岁,番禺人。 主主 诉:诉:发热四天,面目俱黄一天。发热四天,面目俱黄一天。 现病史:现病史:患者发热四天,恶寒未解,口渴,小患者发热四天,恶寒未解,口渴,小便黄赤,大便干结,泛泛欲吐,右胁作痛,今晨便黄赤,大便干结,泛泛欲吐,右胁作痛,今晨发现面目俱黄,苔白腻,脉弦数而滑。发现面目俱黄,苔白腻,脉弦数而滑。 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ALT250ALT250,AST167AST167,总胆红素,总胆红素42umol42umolL L。直接胆红素。直接胆红素9.6umol9.6umolL L。总胆汁酸。总胆汁酸26umol26umolL L。尿胆原。尿胆原12umol12umolL L。尿胆红素。尿胆红素16umol16umolL L。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