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水管网第3章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80454823 上传时间:2024-08-29 格式:PPT 页数:81 大小:239.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排水管网第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81页
排水管网第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81页
排水管网第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81页
排水管网第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81页
排水管网第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8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排水管网第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排水管网第3章(8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三 章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 内 容(1)雨量分析的几个要素,暴雨强度曲线,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径流系数的确定,设计重现期、地面集水时间、管渠内流行时间的确定;(3)雨水管渠平面布置的特点,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和水力计算方法;(4)雨水管渠的设计步骤与方法;(5)排洪沟的设计与计算。重 点 (1)雨量分析的几个要素,暴雨强度曲线,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径流系数的确定,设计重现期、地面集水时间、管渠内流行时间的确定;(3)雨水管渠平面布置的特点,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和水力计算方法;(4)雨水管渠的设计步骤与方法。难 点(1)暴雨强度曲

2、线,暴雨强度公式;(2)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径流系数的确定,设计重现期、地面集水时间、管渠内流行时间的确定;(3)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和水力计算方法。概 述 1、雨水管渠系统:收集并排除降雨径流和融雪径流的管渠系统。2、雨水排水系统的任务:及时地汇集并排除暴雨形成的地面径流,防止城市居住区与工业企业受淹,保障城乡居民的生命安全和生活、生产的正常秩序。3、暴雨:气象学概念,指一天降雨量超过50mm或1小时降雨量超过16mm的降雨。特点:在极短的时间内形成大量的地面径流,(如不及时地排除,便会造成巨大的危害)。4、雨水排水系统的组成:雨水口雨水管渠检查井出水口等构筑物所组成5、设计的主

3、要内容:确定当地的暴雨强度公式划分排水流域,雨水管渠定线,构筑物定位(如泵站、出水口、调节池等)根据当地气象与地理条件、工程要求等确定设计参数(主要有,P,t1等)设计流量计算,管渠水力计算(D,i管底标高,埋深等)绘制雨水系统平面图及纵剖面图第一节 雨量分析与暴雨强度公式一、一、雨量分析的几个要素雨量分析的几个要素雨量分析的目的:找出表示暴雨特征的降雨历时,暴雨强度与降雨量重现期之间的关系。1、降雨量:指降雨的绝对量,即降雨深度。一般用h表示,以mm计。也可用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l/ha)表示。年平均降雨量:多年观测所及的各年降雨量的平均值。月平均降雨量:多年观测所及的各月降雨量的平均值。

4、年最大日降雨量:多年观测所得的一年中降雨量最大一日的绝对量。2、降雨历时:指连续降雨的时段,可以指一场雨全部降雨的时间,也可以指其中个别的连续段。用t 表示,以min或h计。3、暴雨强度:某一连续降雨时段内的平均降雨量,即单位时间的平均降雨深度,用i表示。工程上,常用单位时间内单位面积上的降雨体积q来表示i,如常用l/(sha),q与i 仅仅是单位不同而已。q167i。暴雨强度是描述暴雨的主要指标,也是决定雨水设计流量的主要因素,一场暴雨中,i 是随t 变化的。(降雨过程线)瞬时暴雨强度i:降雨过程的任一瞬时的强度最大降雨量最大平均降雨强度4、降雨面积和汇水面积降雨面积:降雨所笼罩的面积汇水面

5、积:雨水管渠集雨水的面积5、降雨的频率和重现期P暴雨强度的频率暴雨强度的频率Pn等于或大于该值的暴雨强度i 出现的次数m与观测资料总项数n之比的百分数。 m 等于或大于某特定暴雨强度值的暴雨强度出现的次数,如将样本按从大到小排列的话,则共排成几项,M 即某一暴雨强度值所对应的序号。 n观测资料总项数,即降雨观测资料的年数N与每年选入的平均雨样数M 的乘积,n=NMa.经验频率经验频率b.年年频频率率式式:若每年只选一个雨样(年最大值法选样),则nN,c.次次频频率率式式:若M1,即每年选入M个雨样数(一年多个样法选样),则nNM, 因选择的年限是有限的,因此,不能保证样本中最后一项(即mNM)

6、就是整个降雨历史中的最小值。所以: 水文计算中常采用的计算样本经验频率的公式: 计算年频率, 计算次频率。暴雨强度的重现期暴雨强度的重现期P某特定值暴雨强度的P是指该值的暴雨强度可能出现一次的平均间隔时间,单位以年(a)表示,重现期P与频率互为倒数,即年最大值法选样时,第m项暴雨强度组的重现期为: 年多个样法选样时,第m项暴雨强度组的重现期为:二、暴雨强度公式二、暴雨强度公式 表示暴雨强度i (或q)降雨历时t 重现期P 三者关系的公式,即暴雨强度公式。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的形式有: 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a)t降雨历时(min)A1,c,b,n地方参数,根据统计方法进

7、行计算确定。第二节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的确定一、一、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1.地面点上产流过程地面点上产流过程 降雨发生后,部分雨水被植物截流,然后,落至地面,刚开始,地面干燥,雨水渗入土壤的入渗率(单位时间内雨水的入渗量)较大,降雨起始时的强度还小于入渗率,此时,雨水被地面全部吸收。当降雨强度i入渗率u时,地面开始开始产生余水,待余水积满洼地后,开始形成径流,当降雨强度i入渗率u时,余水现象停止,但因地面积水一定深度,故仍产生径流,地面积水径流完毕,雨终时洼地积水成死水,慢慢渗完。2. 2. 流域上汇流过程流域上汇流过程 自然流域中,地面径流沿着坡面汇流至低处,通过沟

8、、溪汇入江河。城镇中,雨水径流由地面顺坡流至雨水口,经雨水管渠汇入江河。通常将雨水径流从流域的最远点流到出口断面的时间称为流域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图3-3(2)为一扇形汇水面积,a点为集流点。假定:汇水面积内坡度均等;均坡向a点,则以a点为圆心的圆弧线称为等流时线,即每条等流时线上点的雨水径流流达a点的时间相等,分别为1,2,3。流域边缘线bc上各点的雨水径流流达a点的时间0为这块汇水面积的集流时间或集水时间。由上分析可知:各条等流时线上的雨水不可能同时到达a点,离a点越近,则越早到达;反之,同时到达a点的雨水并不是同时降落的。那么,到达a点的雨水量何时达到最大?汇水面积内坡度均等,且坡向a

9、点;降雨强度随历时的增长而减小;汇水面积的增长与降雨历时t 成正比,而且面积随t 增长的速度比i 随t 增长而减小的速度更快。此时,只有当汇水面积达到最大,降雨历时等于集流时间T时,全面积径流,产生最大的径流量,这种方法称极限强度法。极限强度法:当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时,全面积产生汇流,雨水管道的设计流量最大;当降雨历时等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的雨水流达集流点的集流时间时,雨水管道需要排除的雨水量最大。3. 3. 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公式 QqF Q 雨水设计流量(l/s) 径流系数;1 F 汇水面积(ha) q 设计暴雨强度l/(sha),即在一定的重现期(P

10、 )下,汇水面积下的集流时间t 对应的暴雨强度。公式推求: 假定: 降雨在整个汇水面积上的分布是均匀的; 降雨强度在选定的降雨时段内均匀不变;汇水面积随集流时间增长的速度为常数。设tn-tn-1=t=t1,则有:W1=ho-1F11W2=ho-1F22+h1-2F11W3=ho-1F33+h1-2F22+h2-3F11Wn=ho-1Fnn+h1-2Fn-1n-1+h(n-1)-nF11 式中,h(n-1)n=(hn-hn-1),即时段(tn-1至tn)降落在各面积上的雨水量。取1=2=3=n,h(n-1)-n=h(n-2)-(n-1)=ho-1=h,则有: Wn=h (Fn+Fn-1+F2+F

11、1) =h F即在tn时段未,流达a点的雨水量为WnhF,全面积产生径流,集流点的雨水量最大,即为降雨时段t内总的降雨量h与整个汇水面积F 的乘积。假定各t 的降雨强度i 是相等,实际上是不相等的,取其中的最大值imax作为流到a点的流量为设计流量,即有对应于汇水面积F 的某一历时t下的设计雨水流量。 QFimax其中imax即某一降雨历时t 内的最大平均降雨强度,imax可用暴雨强度公式求出,即QFq4. 4. 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雨水管段的设计流量(图3-4)假定:假定A、B、C各处ABC各汇水面积的集水时间均为1汇水面积F 随降雨历时t的增加而均匀增加 则有:Q12FAq1 (l/s)q1

12、管段12的设计暴雨强度,即t =1 时的最大平均降雨强度,由暴雨强度公式求及。Q23?分析:当t1时,Q12只流至雨水口1;同时由FB产生的FBq1和部分FA产生的部分雨水流量流达2断面。假设:雨水在管段12内的流进时间为t1-2 ,则当t =1 +t1-2 时,Q23达到最大。 Q23(FA+FB)q2 q2管段23的设计暴雨强度,即t1+t12时的q为什么不采用Q23=Q12+FBq2?二、径流系数二、径流系数的确定的确定1 1、径流系数、径流系数:径流量与降雨量的比值。2 2、影响、影响值的因素值的因素地面情况(覆盖情况、坡度、地貌、铺砌情况)建筑密度降雨历时、暴雨强度及暴雨雨型3 3、

13、值确定值确定 (加权平均法计算)方法1: Fi各种地面的面积(ha) i相应于各类地面的径流系数,参见表3-3 av平均径流系数方法2:无详细资料时,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重庆地区:一般=0.7,最大max=0.85三、暴雨强度公式中参数的选取三、暴雨强度公式中参数的选取 1. 1. 重现期重现期 P P选取P 值应考虑以下因素: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广场、干道、厂区、居住区等)地形汇水面积气象特点 一般取P =0.53a;重要地区(如重要干道;重要地区(天安门广场);或短期积水即能引起严重损失的地区)P =25a。2. 2. 集水时间集水时间t t的确定的确定集水时间:雨水从汇水面积上的最

14、远点流到设计的管道断面所需要的时间。管道某一设计断面上,t = t1+ mt2 t1 地面集水时间(即起点检查井处的t ) t2 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 m 折减系数,管道时m =2;明渠时m =1.2;陡坡地区m =1.22地面集水时间地面集水时间t1 的确定的确定地面集水时间t1:雨水从汇水面积上最远点流到第一个雨水口的时间,一般取t1515min。a.建筑密度大,地形陡,雨水分布密的地区或街区内设置的雨水暗管,t1可取58min。b.建筑密度小,汇水面积大,地形平坦,雨水口布置较稀疏的地区t1可取1015min。c.起点井上游地面流行距离以不超过120150m为宜。d.雨水管道的汇水面积7h

15、at1 的影响因素: 受地形坡度、地面铺砌、地面种植情况、水流路程、道路纵坡和宽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直接决定着水流沿地面或边沟的速度。此外,也与暴雨强度有关,因为暴雨强度大,水流时间就短。但在上述各因素中,地面集水时间主要取决于雨水流行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 的确定的确定 t2 是指雨水在管渠内的流行时间,即:式中L 各管段的长度(m);v 各管段满流时的水流速度(m/s);60 单位换算系数,1 min:60s。折减系数折减系数m 值的确定值的确定折减系数m 的值,是根据我国对雨水管道空隙容量的理论研究成果提出的数据。现说明如下:(1)取值:管道采

16、用2,明渠采用1.2,陡坡地区采用1.22(2)苏林系数与管道调蓄利用系数的乘积。苏林系数苏林系数按满流设计根据极限强度法,雨水管渠中的流量和流速是逐渐增大的,形成满流。所以会出现按满流时的设计流速计算所得的雨水流行时间小于管渠内实际的雨水流行时间的情况。 通过对雨水管渠的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发现大多数雨水管渠中雨水流行时间比按最大流量计算的流行时间大20%。建议用大于1(1.2)的系数乘以用满流时的流速算出的管内雨水流行时间t2 。这一系数即为苏林系数。 举例说明管道调蓄利用系数管道调蓄利用系数按极限强度法计算的重力流雨水管道存在空隙容量。由分析可知,当任一管段发生设计流量时,其他管段都不是满

17、流(特别是上游管段),所以可设想利用此上游管段存在的空隙容积,使一部分水量暂时贮存在此空间内,而起到调蓄管段内最大流量的作用,从而可以削减其高峰流量,减小管渠断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条件:压力流,水位差回水充满空隙实际流速。然而这种调蓄作用,只有在当该管段内水流处于压力流条件下,才可能实现。 为了利用这一因素产生的管道调蓄能力,可用大于1的系数乘以用满流时流速算得的管内流行时间t2。根据北京百万庄的实测资料,该系数为1.7左右。为利用此空隙容量起调节作用,以缩小管道通水的能力,达到减少投资的目的。折减系数折减系数m值的含义值的含义 因缩小了管道排水的断面尺寸使上游蓄水,就必然会增长泄水时间。因

18、而采用了增长管道中流行时间的办法,达到适当折减设计流量,进而缩小管道断面尺寸的要求。因此,折减系数m 实际是苏林系数与管道调蓄利用系数两者的乘积。按照我国大多数地区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及相应的各参数值:m 值为一变数,其变化范围为1.82.2。同时空隙容量的利用与地形坡度有密切关系,坡度过大地区,不能利用管道空隙容量。 为了使计算简便,我国室外排水设计规范建议折减系数的采用为:暗管m =2,明渠m =1.2。在陡坡地区,暗管m =1.22。四、特殊情况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四、特殊情况雨水设计流量的确定1、推理公式的基本假定只是近似概括:(1)暴雨强度在面积上的分布:均匀(2)暴雨强度在时间上的分布

19、:均匀(3)径流面积的增长:均匀2、特殊情况(1)汇水面积的轮廓形状不规则(2)汇水面积的地形坡度变化较大(3)汇水面积各部分径流系数有显著差异(4)最大流量发生在部分面积参与径流例:FAtA=25minFA=30ha=3575.8L/sFBtB=15minFB=15ha=2275.2L/s分情况讨论:(1)若tA+tAB=tBB点最大流量Q=QA+QB(2)若tA+tABtB已知tA+tAB=25+10=35mintB=15min又分两种更具体的情况讨论:a.全部FB参与径流面积At=tB-tA-B同理求FBtBb.全部FA参与径流五、雨水径流量的调节五、雨水径流量的调节1.目的:减小下游管

20、渠系统高峰排水流量,减小下游管渠断面尺寸,降低工程造价。2.方法:管渠容量调节法:能力有限,平坦地区,节省造价10%调节池法: 能力大,经济效益显著3.设置调节池场所:a.如有可供设置雨水调节池的天然洼地、池塘、公园水池等地点,其位置取决于自然条件;b.若考虑需筑坝、挖掘等方式建造调节池时,则要选择合理的位置,一般可在雨水干管中游或有大流量管道的交汇处;c.正在进行大规模住宅建设和新城开发的区域,在拟建雨水泵站前的适当位置设置人工的地面或地下调节池。4.调节池的设置形式: 调节水池常用的布置形式:一般常用溢流堰式或底部流槽式的调节池,以及泵吸式。溢流堰式 进出水管位置,进水管高,出水管低,为防

21、止倒流,有坡度或止回阀; 各种流量Q1Q5概念; Q1Q2Q4=Q1-Q2进入调节池设置位置,对效益和使用效果有重要影响。Q5的设计,要求Q5Q4,根据调节池的允许放空时间定。5.调节容积的计算:V=(1-)1.5Qmaxtc6.下游干管设计流量计算: Q=Qmax+Q六、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的其它方法六、雨水管渠设计流量计算的其它方法1、推理公式的改进法、推理公式的改进法结合本地区的气象条件等因素,对推理公式进行补充、改进,使计算结果更符合实际。如目前德国采用的时间系数法和时间径流因子法计算雨水管道的设计径流量,都是在推理公式的基础上产生的。2、过程线方法、过程线方法过程线方法较多,如瞬时单

22、线方法,典型暴雨法,英国运输与道路研究实验室(TRRL)水文曲线法等。3、计算机模型、计算机模型第三节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及计算一、雨水管渠系统平面布置的特点1.1.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充分利用地形,就近排入水体。2.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根据城市规划布置雨水管道。3.3.合理布置雨水口,以保证路面雨水排除通畅合理布置雨水口,以保证路面雨水排除通畅。4.雨水管道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雨水管道采用明渠或暗管应结合具体条件确定。5.设置排洪沟排除设计地区以外的雨洪径流。设置排洪沟排除设计地区以外的雨洪径流。二、二、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设计数据1、设计充满度设

23、计充满度a.管道设计充满度按满流考虑,h/D=1b.明渠应有等于或大于0.20m的超高 c.街道边沟应有等于或大于0.03m的超高2、设计流速设计流速满流时管道内最小设计流速为0.75m/s;明渠内最小设计流速为0.40m/s。对雨水管渠的最大设计流速规定为:金属管最大流速为l0m/s;非金属管最大流速为5m/s;明渠中水流深度为0.41.0m时,最大设计流速宜按表3-9采用。 vmin:管道vmin=0.75m/s明渠vmin=0.40m/s vmax:金属管vmax=10m/s非金属管vmax=5m/s3、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最小管径和最小设计坡度雨水管道的最小管径为300mm,相应的最

24、小坡度为0.003,雨水口连接管最小管径为200mm,最小坡度为0.01。4、最小埋深与最大埋深最小埋深与最大埋深具体规定同污水管道。5、管道衔接管道衔接 一律采用“管顶平接”。三、雨水管渠水力计算的方法 按均匀流考虑,其水力计算公式与污水管道相同,但按满流计算。在实际计算中,通常采用根据公式制成的水力计算图(见附录2-2)或水力计算表(如表3-10所示)。四、雨水管渠系统的设计步骤和水力计算 1、收集资料收集资料a.地形图、城市或工业区的总体规划资料、水文、地质、现状情况等b.暴雨强度公式或降雨资料(10a以上)2、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划分排水流域和管道定线(平面布置平面布置) 根据城市的

25、总体规划图或工厂的总平面图,按实际地形划分排水流域。3、划分设计管段划分设计管段(方法类似污水管道方法类似污水管道),每一设,每一设计管段长度计管段长度L200m一般把流量没有变化且预计管径D 和i 也不变的检查井间的管段作为设计管段,并从上游往下游按顺序编号。 也即在管道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有支管接入处或两条以上管道交汇处以及超过一定距离的直线管段上都应设置检查井。4、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划分并计算各设计管段的汇水面积F各设计管段汇水面积的划分应结合地形坡度、汇水面积的大小以及雨水管道布置等情况而划定。a.地形平坦时,就近排入附近雨水管道b.地形坡度大时,按雨水径流方向划分汇

26、水面积注意:注意: 包括街坊面积和街道面积(即所有面积) 每块汇水面积一般为12ha,10ha(规划阶段) 面积编号、计算5、确定各流域的确定各流域的通常根据排水流域内各类地面的面积数或所占比例,计算出该排水流域的平均径流系数;也可根据规划的地区类别,采用区域综合径流系数。6、确定确定P和和t1及及m结合该地区的地形特点、汇水面积的地区建设性质和气象特点选择设计重现期。各个排水流域雨水管道的设计重现期可选用同一值,也可选用不同的值。 根据该地建筑密度情况,地形坡度和地面覆盖种类,街区内设置雨水暗管与否等,确定雨水管道的地面集水时间。7、求单位面积径流量求单位面积径流量q0 q0是暴雨强度q与径

27、流系数的乘积,称单位面积径流量,即q0=q。8、列表进行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列表进行雨水管渠的水力计算计算时需先定管道起点的埋深或是管底标高。9、绘制雨水管渠平面图及纵剖面图绘制雨水管渠平面图及纵剖面图 参见图3-18和表3-19。五、雨水管渠设计计算举例1、说明说明2、水力计算注意的事项水力计算注意的事项起点埋深:Hs1m,一般11.5m全部为管顶平接v下游v上游若Q下游Q下游,则取上游设计流量 注意校核覆土厚度Hc0.7m,特别是大管径时,埋深2.3m,但D1.8m,此时Hc0.5m六、立体交叉道路排水立体交叉道路排水主要解决降雨在汇水面积内形成的地面径流和必要排除的地下水。(1)要尽量缩小

28、汇水面积,以减小设计流量(2)注意地下水的排除(3)排水设计标准高于一般道路(4)雨水口布设的位置要便于拦截径流(5)管道及断面选择(6)对于立交地道工程,当最低点位于地下水水位以下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第四节排洪沟的设计与计算一、概述二、设计防洪标准三、设计洪峰流量的计算四、排洪沟的设计要点五、排洪沟的水力计算六、设计计算示例思考题 1、暴雨强度与最大平均暴雨强度的含义有何区别?2、暴雨强度公式是哪几个表示暴雨特征的因素之间关系的数学表达式?推求暴雨强度公式有何意义?我国常用的暴雨强度公式有哪些形式?3、计算雨水管渠的设计流量时,应该用与哪个历时t相应的暴雨强度q?为什么?4、

29、试述地面集水时间的含义。一般应如何确定地面集水时间?5、为什么在地面坡度大于0.03地区的雨水管道计算设计流量时,折减系数m不能采用2而只采用1.2?6、设计降雨历时确定后,设计暴雨强度q是否也就确定了?为什么?7、进行雨水管道设计计算时,在什么情况下会出现下游管段的设计流量小于上一管段设计流量的现象?若出现应如何处理?8、雨水管渠平面布置与污水管道平面布置相比有何特点?9、从表2-9可看出,圆形管道的最大流速和最大流量均不是在h/D=1时出现?那为什么圆形断面的雨水管道要按h/D=1设计呢?10、排洪沟的设计标准为什么比雨水管渠的设计标准高得多?习 题 1、从某市一场暴雨自记雨量记录中求得5

30、、10、15、20、30、45、60、90、120min的最大降雨量分别是13、20.7、27.2、33.5、43.9、45.8、46.7、47.3、47.7mm。试计算各历时的最大平均暴雨强度i(mm/min)及q(L/(sha)值。2、北京市某小区面积共22ha,其中屋面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30%,沥青道路面积占16%。级配碎石路面的面积占12%,非铺砌土路面占4%,绿地面积占38%。试计算该区的平均径流系数。当采用设计重现期为P=5a、2a、1a及0.5a时,试计算:设计降雨历时t=20min时的雨水设计流量各是多少?3、雨水管道平面布置下图所示。图中各设计管段的本段汇水面积标注在图上,单

31、位以ha计,假定设计流量均从管段起点进入。已知当重现期P=1a时,暴雨强度公式为:经计算,径流系数=0.6。取地面集水时间t1=l0min,折减系数m=2。各管段的长度以m计,管内流速以m/s计。数据如下:L1-2=120,L2-3=130,L4-3=200,L3-5=200;v1-2=1.0,v2-3=1.2,v4-3=0.85,v3-5=1.2。试求各管段的雨水设计流量为多少L/s?(计算至小数后一位)雨雨 水水 管管 道道 平平 面面 布布 置置雨水管渠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坡度以最短的距离靠重力流排入附近的池塘、河流、湖泊等水体中。(1)地形坡度变化大时,雨水干管宜在低处或溪谷线上(2)地

32、形平坦时,雨水干管可布置在排水流域中间,以便支管接入(3)按地形划分流域出水口设计:出水口设计:(1)当雨水排入池塘或小河时,出水口构造简单,造价低可用分散出水口式的布置;(2)当河流水位变化较大,出水口构造复杂,造价高,可采用集中出水口式的管道布置;(3)当地面标高低于河流常年的洪水位标高时,需设雨水泵站,宜将出水口适当集中,在出水口前设泵站,洪水期间的暴雨雨水经提升后排入水体,同时宜在雨水进泵站前的适当地点设置调节池。应根据建筑物的分布,道路布置及街区内部的地形等布置雨水管道。街道边沟最好低于相信街区地面标高,尽量利用道路的侧边沟排除地面径流。雨水管道应:(1)平行道路布设;(2)且宜布置

33、在人行道或草地带下,而不宜布置在快车道下;(3)若道路宽度大于40m时,可考虑在道路两侧分别设置雨水管道。雨水干管的平面和竖向布置应考虑与其它地下构筑物(包括各种管线及地下建筑物等)在相交处相互协调,雨水管道与其它各种管线(构筑物)在竖向布置上要求的最小净距见附录2-3。 在有池塘、坑洼的地方,可考虑雨水的调蓄。在有连接条件的地方,应考虑两个管道系统之间的连接。(1)雨水口布置应根据地形及汇水面积确定,一般在道路交叉口的汇水点,低洼地段均应设置雨水口;(2)雨水口间距宜为2550m;连接管串联的雨水口个数3,不宜超过3个;(3)雨水口连接管长度25m;当道路坡度ig0.02时,L可50m;(4)低洼和易积水地段,应根据需要适当增加雨水口。(1)在城市市区或工厂内,由于建筑密度较高,交通量较大,雨水管道一般应采用暗管;(2)在地形平坦地区,埋设深度或出水口深度受限制地区,可采用盖板渠排除雨水。(3)在城市郊区,当建筑密度较低,交通量较小的地方,可考虑采用明渠;(4)此外,在每条雨水干管的起端,应尽可能采用道路边沟排除路面雨水。(5)雨水暗管和明渠衔接处需采取一定的工程措施,以保证连接处良好的水力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