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语文版上课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79943916 上传时间:2024-08-27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1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语十则语文版上课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论语十则语文版上课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论语十则语文版上课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论语十则语文版上课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论语十则语文版上课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论语十则语文版上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语十则语文版上课(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语文出版社九年级上册第2525课课1 1. .子曰: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 2. .子曰: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3 3. .子曰: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4 4. .子贡问曰: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文也?也?”子曰子曰“敏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文也。也。”5 5. .子曰: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2、何有于我哉!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6 6. .子曰: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善者而改之。” 在七年级上册第21课六则中,我们学习了从论语中节选有关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的六则论语。请大家一起朗读。 论论语语曾曾参参其其恕恕乎乎谋谋而不忠而不忠三三省省弘毅弘毅风乎舞风乎舞雩雩韶韶冠冠者者浴乎浴乎沂沂喟喟然然编编纂纂( (l l n n) )( (zngzng) )( (xngxng) )( (h h ngyngy ) )( (shsh ) )( (m m u u) )(zunzun)(gugu

3、 n n)(shsh o o)(kuku )(y y )(y y )研读课文(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孔子的学生,名参孔子的学生,名参(shnshn),字子舆。),字子舆。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对自己的言行反省与检查。检查。自己。自己。谋划,商量办法。谋划,商量办法。诚心诚意。诚心诚意。交往。交往。诚实。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老师传授的知识。 曾子说:“我每天三次反省自己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 “吾日三省吾身”,一个“日”字,强调了反省的经常性,即每天如此;“三”强调了反省是多方面的。一个破折号,

4、表明下文是反省的内容。曾子从三个方面来反省检查自己。从中可见古代治学人十分重视品德修养。(二)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指德、行优秀的人,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贤人。看齐。看齐。里面,引申为内部,里面,引申为内部,内心。内心。 孔子说:“看见德行优秀的人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优秀的人也要(对照着)检查自己。” 从正反两个方面提出要求,既勉励上进,又指出避免错误。“焉”是兼词,“向他”的意思。“见贤思齐”是流传至今的成语。(三)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遵守,奉行,使之遵守,奉行,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准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依据。则

5、与依据。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用自己的心来推想别人的心。这是孔子提出的一种处世准则,后面的“己所不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欲,勿施于人”就是对就是对“恕恕”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的具体解释,意思是自己不喜欢的言行,不要施加给别人。加给别人。 子贡问:“有一句话可以作为终身遵行的准则吗?”孔子说:“是用自己的心推想别人的心啊!自己不喜欢的,不要施加在别人的身上。” 用问答的形式说出儒家的恕道。这一则不仅强调了对人要宽容,要推己及人,而且借子贡的问话,突出了要“终身行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富于哲理,给人启迪,已成为广为传诵的成语。(四)曾子

6、曰:(四)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士不可以不弘毅弘毅,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宽宏坚毅。这里指抱负远大、意志坚强。 曾子说:曾子说:“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读书人不可以没有远大的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艰抱负和坚强的意志,承担的责任重大而艰险的道路还很长。险的道路还很长。” 曾子的话是一个因果复句,这里先说果,再说因,使“任重而道远”得到了强调;“士不可以不弘毅”这一分句采用双重否定句式,加强了语气,从而使前后两个分句所表达的内容都得到突出。(五)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方法。方

7、法。据有,取。据有,取。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这句话有两种解释:一种解释,认为“不以其道不以其道”的的“不不”为流传中多出来的字,句意为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为流传中多出来的字,句意为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就算是人人所不喜欢的,但君子照样安守贫贱;另一种就算是人人所不喜欢的,但君子照样安守贫贱;另一种解释是君子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这是不合道理的,但解释是君子行仁道却得到了贫贱,这是不合道理的,但君子却并不因此而抛弃仁道。去,背离,抛弃。君子却并不因此而抛弃仁道。去,背离,抛弃。 孔子说:“富裕和显贵是人们所追求的,不讲仁义之道去得到它,就不应该占有。贫穷和低贱是人们所厌恶的,讲仁义之道反

8、而受穷而卑微,也不应离开它。” “富与贵不处也”先用一个判断句,肯定了富与贵是人们追求的,表明并不反对追求富贵,接着一转,指出“不以其道得之”就不应该占有,从而突出了“仁道”重要。“贫与贱不去也”在上一句的基础上,又从“贫与贱是人之所恶”这一方面论述,论述全面,语意周全,表述严密,使“仁道”的重要性得到了突出的强调。(六)子贡问君子。子曰:“先行其言而后从之。”意思是意思是“子贡请教子贡请教怎样才能做一个君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子。”意思是意思是“对于你要说对于你要说的话,先实行了,再的话,先实行了,再说出来。说出来。” 子贡问怎样才能做一个君子。孔子说:“先行动,有关行动的话以后再发表。” 孔

9、子心目中的君子要做到先行而后言。这句话用了一对反义词“先”“后”,来强调“做”的重要;表承接的连词“而”,表明“行”与“言”的先后顺序,强调了实践的地位。(七)子曰:“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小人反是。”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意思是君子成全别人的好事,不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的。恶,促成别人的坏事。美,好的。恶,坏的,不好的。坏的,不好的。 孔子说:“君子应该成就别人的好事,不应该促成别人的坏事。小人与此相反。” 既从正面提出君子应该怎样做,又从反面指出不应该怎样做,表达全面,观点鲜明,语气肯定。先说君子,再说小人,形成对比,从而强调“成人之美”是一个人品德高尚的重要方面。(八)子曰:

10、“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如不可求,从吾所好。”如果,表假设。如果,表假设。求得,追求。求得,追求。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这里意为低微的官职。 孔子说:“做官如果能够通过修养仁德而求得,即使是低微的官职,我也尽力而为。如果不能获得,我就从事所爱好的事业。” “富而可为之”中的“富”指做官,“而”表假设,是“如果”的意思,“求”是指要通过修养仁德来得到的官职。这句话用“虽也”这对关联词,表达了做事要尽职尽责;用“求”强调了要通过修养仁德来获得官职。前面说“可求”时该怎样做,后面说“不可求”时怎样做,全面地展示了自己的思想。(九)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即即韶

11、乐韶乐,虞舜时的,虞舜时的乐曲名。乐曲名。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没想到对音乐的欣赏竟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图,料想。为,作,这高的境界。图,料想。为,作,这里指欣赏。里指欣赏。 孔子在齐地听了韶乐,三个月吃肉都吃不出肉味,感叹道:“没有想到对音乐的欣赏达到如此高的境界。” 先用夸张手法极言韶乐之美;再写孔子之言,其赞叹之情,跃然纸上。这一则不仅表明孔子对音乐有着很高的鉴赏能力,也主张人应该有多方面的爱好和才能。(十)(点)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欲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孔子的学生,姓曾名孔子的学生,姓曾名点,曾参的父亲。点,曾参的父

12、亲。即暮春,农历三月。即暮春,农历三月。莫,通莫,通“暮暮”。春天穿的单夹衣服。春天穿的单夹衣服。在沂河边洗澡。在沂河边洗澡。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在舞雩台上吹吹风,舞雩,鲁国当时的祭坛。鲁国当时的祭坛。叹息。叹息。赞赏。赞赏。歌唱。歌唱。 (曾点)说:“到了暮春三月,春天的衣服已经做好了(穿上),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洗澡,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孔夫子叹了口气说:“我赞赏曾点说的啊!” 曾点的这段话,形象地描画出一幅阳光和煦,春回大地,一群活泼的青年说说笑笑、载歌载舞的游春图,刻画精细,诗意盎然。“喟然叹曰”是对夫子的细节描写,十分生动形象。不仅写出孔子对曾点的赞

13、赏,也表明孔子提倡亲近自然。吾日三省吾身吾日三省吾身见贤思齐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闻闻韶韶,三月不知肉味,三月不知肉味吾与点也吾与点也任重而道远任重而道远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富贵取之有道富贵取之有道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成人之美富可求,吾亦为之富可求,吾亦为之不可求,从吾所好不可求,从吾所好(一)文言现象汇总 莫春者 “莫”通“暮”。解释下列句中的“道”:1、任重而道远。 道路2、不以其道得之。 仁道解释下列句中的“与”:1、吾与点也。 赞赏2、与吾父居者。 和解释下列句中的“去”:1、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背离,抛弃2、蓬山此去无多路。 距离解释下列句中的“士”:

14、1、士不可以不弘毅。 指读书人2、虽执鞭之士。 小官解释下列句中的“成”:1、春服既成。 做好2、成人之美。 成全1、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 厌恶2、不成人之恶。坏的,不好的事解释下列句中的“恶”:解释下列句中的“行”:1、终身行之者。 遵守,奉行,使之成为自己的行遵守,奉行,使之成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与依据。为准则与依据。2、先行其言。 实行解释下列句中的“而”:解释下列句中的“为”:1、与朋友交而不信乎。 表承接2、富而可求也。 表假设1、为人谋而不忠。 替,给2、吾亦为之。 做3、不图为乐 为,作,指创作1、传不习乎2、见贤思齐焉3、成人之美4、不成人之恶5、风乎舞雩6、吾日三省吾身动词作名词

15、,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传授的知识。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形容词作名词,指德行优秀的人、贤人。秀的人、贤人。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好事。事。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形容词作名词,坏的,不好的事。好的事。名词作动词,吹风。名词作动词,吹风。名词作状语,每天。名词作状语,每天。1 1、不、不去去也也 古:背离、抛弃。古:背离、抛弃。 今:到某一地方。今:到某一地方。2 2、虽虽执鞭之士执鞭之士 古:即使。古:即使。 今:虽然。今:虽然。3 3、吾、吾与与点也点也 古:赞赏。古:赞赏。 今:和。今:和。1 1、倒装句、倒装句1 1、欲乎沂。、欲乎沂。 即即“乎沂欲乎沂欲”,状语后

16、置,状语后置2 2、风乎舞雩。、风乎舞雩。 即即“乎舞雩风乎舞雩风”,状语后置,状语后置3 3、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 “五六五六”“”“六七六七”定语后定语后置置2 2、判断句、判断句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 3、省略句、省略句小人反是小人反是 “是是”前面省略介词前面省略介词“于于”。勿施于人勿施于人 “于于”前面省略宾语前面省略宾语“之之”“也也”表判断语气。表判断语气。(二)概括文章大意与中心思想 本文通过师徒对话或借题发挥,着重阐释了儒家思想的修身之道。对儒家的做人标准、理想追求、道德行为以及人际关系、

17、人与自然关系,都有所涉及,这些真知灼见,千百年来影响着我们,是东方思想文化的精髓。(三)成语溯源见贤思齐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任重道远成人之美你能用这些成语造句吗?(四)写作特色1、言简意赅,富于哲理,启人心智;2、语言朴实简洁,人物形象鲜明; 深刻而精辟的语言,是论语最突出的特点,我们在以后的写作中要注意语言的简洁。独立成段,每一段表达一种观念,十则论语表达各自不同的思想,这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你能举例说明吗?想一想想一想 “三省”指哪三方面?请用现代汉语回答。为别人谋划不诚心诚意吗?与朋友交往不诚实吗?老师传授的知识不去复习吗?想一想想一想 第7则是从哪个方面对人的思想道德进行教育的?人不但要

18、正己,还要帮助别人成就美德。想一想想一想 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什么?有什么现实意义?孔子心目中君子的标准是先行其言而后从之。孔子所说的重视实践,勇于实践,先行后言的精神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想一想想一想 如何贯彻“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这一处世原则?联系实际说说。如同学交往中不能意气用事,对朋友的过错不能视而不见,要勇于批评改正等。 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十则论语,今天我们又学习了十则论语,加上初一学的六则,我们初中共学习了加上初一学的六则,我们初中共学习了1616则论语,有的关于学习态度,有的关则论语,有的关于学习态度,有的关于学习方法,有的关于个人修养,还有于学习方法,有的关于个人修养,还有的关于理想抱负。论语是近几年中考文的关于理想抱负。论语是近几年中考文言文的重点,比如言文的重点,比如20062006年安徽省中考就年安徽省中考就考到了考到了4 4则论语,所以大家一定要熟练掌则论语,所以大家一定要熟练掌握这握这1616则论语,先要熟练背诵,再疏通则论语,先要熟练背诵,再疏通大意,最后深入理解。希望大家继续努大意,最后深入理解。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成绩更上一层楼!力,成绩更上一层楼!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