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国家流行病控制知识竞赛考核题库(附答案)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8903064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DF 页数:30 大小:4.7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国家流行病控制知识竞赛考核题库(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0页
2023年国家流行病控制知识竞赛考核题库(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0页
2023年国家流行病控制知识竞赛考核题库(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0页
2023年国家流行病控制知识竞赛考核题库(附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0页
2023年国家流行病控制知识竞赛考核题库(附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国家流行病控制知识竞赛考核题库(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国家流行病控制知识竞赛考核题库(附答案)(3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23年国家流行病控制知识竞赛考核题库( 附答案)1、简要回答人禽流感病例的诊断标准答 案 详 见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2 0 x x版 ) 根据流行病学接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可作出人禽流感的诊断。流行病学接触史包括: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有感染禽流感病毒的可能; 与被感染的家禽及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史者;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者有患病的可能。临床表现包括:潜伏期一般为1 3天,通常在7天以内。不同亚型的禽流感病毒感染人类后可引起不同的临床症状。感 染H 9 N 2亚型的患者通常仅有轻微的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部分患者甚至没有任何症状,感 染H 7 N 7亚型的患者主要

2、表现为结膜炎; 重症患者一般均为H 5 N 1亚型病毒感染。患者呈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 9 以上,热 程1 7天,一般为3 4天,可伴有流涕、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可出现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出血、胸腔积液、全血D减少、肾功能衰竭、 败血症、 休克及R e y e综合征等多种并发症。诊断标准为:(i )医学观察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与人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史,在1周内出现流感样临床表现者。对于被诊断为医学观察病例者, 医疗机

3、构应及时报告当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按预警病例报告),并对其进行7天医学观察。(2 )疑似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 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甲型流感病毒H亚型抗原检测阳性或核酸检测阳性者。(3 )确诊病例有流行病学接触史和临床表现, 从患者呼吸道分泌物标本中分离出特定病毒或采用R T - P C R法检测到禽流感H亚型病毒基因,且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抗禽流感病毒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者。2、假如为不明原因病例,或怀疑为人禽流感感染病例,经治医生应该做什么?答 案 详 见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和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 20 0 5版 ) 提示:从以下角度进行考虑( 1

4、)发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或怀疑为人禽流感感染病例后,( 乡镇、社区基层医疗机构必须立即将其转至县级以上医院进行诊治) ,应立即报告医院相关部门,由医院专家组进行会诊和排查,仍不能明确的,应立即填写传染病报告卡进行网络直报, 并电话报告当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 2)市、县专家组确认的预警病例应进行隔离治疗( 3 )病例的标本采集、上送EM郸y I负责标本采集并填写标本登记表, 采集标本时应按照有关规范做好个人安全防护。( 4 )协助CDC调查( 5 )污染物消毒处理( 6 )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3、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 1 )禽流感病或死禽密切接触者 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病禽或死禽的人员;

5、捕杀、处理病或死禽,未按相应规范采取防护措施的人员; 直接接触病或死禽及其排泄物、分泌物等其他相关人员。( 2 )人禽流感疑似病例或确诊病例的密切接触者现症状后的病例或疑似病例共同生活、居住、护理或直接接触过病例的呼吸道分泌物、排泄物和体液的人员。4、简要回答如何处理可能为人禽流感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答 案 详 见 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判定标准和处理原则参考答案:( 1)医学观察期限为7天 ( 参照人流感潜伏期,自最后接触病禽、死禽或确诊病例、疑似病例之日算起) ,观察期间不限制医学观察对象的活动, 但观察对象活动范围需在动物禽流感疫区范围内( 疫点周围半径3公里) 。(2)告知禽流感的临床特点、

6、传播途径及相关防治知识。( 3)观察期间,每日对密切接触者测试1次体温,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 填 写 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登记表( 附 表1) ,并 按 禽流感密切接触者医学观察统计日报表 ( 附表2) 每日上报到县级疾控机构。4,y I( 4 )对出现异常临床表现( 体温2 3 8 伴咳嗽或咽痛等症状) 的,应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见 人禽流感流行病学调查方案 ) , 并按照 人禽流感诊疗方案进行诊断治疗。( 5 )当出现禽流感疫情在人与人之间传播时,对密切接触者应进行隔离医学观察。5、简要回答人禽流感预警病例符合以下情况之一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可定为人禽流感预警病例:( 1 )接触禽类人员

7、( 饲养、贩卖、屠宰、加工禽类的人员、兽医、以及捕杀、处理病、死禽及进行疫点消毒的人员等) 中发生的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2 )可能暴露于禽流感病毒或潜在感染性材料的人员中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 3 )已排除S A R S的不明原因的肺炎死亡病例。6、医疗机构在接诊过程中,如何进行传染病的预检和分诊&幄y I答 案 详 见 医疗机构传染病预检分诊管理办法参考答案:在接诊过程中,应当注意询问病人有关的流行病学史、职业史,结合病人的主诉、病史、症状和体征等对来诊的病人进行传染病的预检。经预检为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的, 应当将病人分诊至感染性疾病科或者分诊点就诊,同时对接诊处采取必要的消毒

8、措施。7、简要叙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的定义答 案 详 见 全国不明原因肺炎病例监测实施方案( 试行) 参考答案:同时具备以下4条不能作出明确诊断的肺炎病例:( 1 )发 热( 2 3 8 ) ;( 2 )具有肺炎或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 R D S )的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降低或正常,或淋巴细胞分类计数减少;(3)经抗生素规范治疗3-5天,病情无明显改善。7、请写出当地常见的5 种乙类传染病和5 种丙类传染病:乙类: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淋病、细菌性和阿米巴性痢疾、梅毒丙类:其它感染性腹泻病、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8、您作过传染病报告卡的订正报告吗?您在什么情

9、况下作订正报告?病例诊断变更、死亡或填卡错误;病原携带者或疑似病例诊断为确诊病例; 对于调查核实现住址查无此人的病例,由属地县区级疾控机构订正为地址不详; 实行专病报告管理的传染病,由相应的专病管理机构或部门对报告的病例进行追踪调查, 并对所发现的传染病报告卡错误信息或排除病例及时订正。EM郸9、慢性传染病的报告遵循以下原则:医疗卫生机构在做出乙肝、肺结核、艾滋病、血吸虫病等慢性传染病诊断时,如已知该病例曾经作出诊断并被报告过,则本年度可不再进行报告;如对该病例的报告情况不清楚,或在同年内多次接诊的该类病例( 包括复发病例) ,则仅对首次就诊进行一次报告, 再次就诊且诊断结果未发生变更时则可不

10、再进行报告。发现乙肝病原携带者,可不进行网络直报,但需进行登记,以周为单位报告至属地的县( 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传染病监测或管理部门。10、 死亡证明书死亡原因部分的填写要求一般填写要求( 1)必须由熟悉死者情况的医生填写第I部分按顺序填写直接死因第II部分按程度填写其他死因时间间隔应尽量填写每行只能填写一种死因(6)临死前的表现( 衰竭、衰老) 不要填写不明确情况及症状体征尽量不要填写填写更严重、更特异的疾病诊断( 9 )尽量报告疾病的分期及分型等11、解释第一类疫苗和第二类疫苗第一类疫苗,是指政府免费向公民提供,公民应当依照政府的规定受种的疫苗,包括国家免疫规划确定的疫苗,省级人民政府在

11、执行国家免疫规划时增加的疫苗, 以及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或者其卫生行政部门组织的应急接种或者群体性预防接种所使用的疫苗。第二类疫苗,是指由公民自费并且自愿受种的其他疫苗。12、叙述江苏省儿童计划免疫程序疫苗年 ( 月 ) 龄出生时2 月3 月4月5 月6 月8 月1 8 2 4 月4岁*6岁乙肝疫苗第 1 剂第 2 齐 !第 3 齐 J卡介苗1剂脊灰疫苗第 1 剂第 2 剂第 3 剂第 4 剂*百白破疫苗第 1剂第 2 齐 ij第 3 齐 ij第 4 剂*白破疫苗1齐 胜麻疹疫苗第 1 剂第 2 剂乙脑减毒活疫苗:12 24月龄初种1针,初种后1 年、6 年分别复种1针。流脑疫苗: 10 22月龄

12、初种2 针, 间隔15 30天, 初种后4年复种。如使用A+C群流脑疫苗时, 应按照的原则:( 1 ) 接种对象为2 岁以上的人群;( 2 ) 已接种过1 剂 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3 个月;( 3 ) 已接种2 剂或2 剂以上A群流脑疫苗者,接种A+C群流脑疫苗与接种A群流脑疫苗最后1剂的时间间隔不得少于1 年;(4)按以上原则接种A+C群流脑疫苗,3 年内避免重复接种。14、冰箱使用要求( 1 ) 冰箱内储存的疫苗要摆放整齐,疫苗与箱壁、疫苗与疫苗之间应留有1 2cm的空隙,并按品名和效期分类摆放。( 2 ) 冰箱门因经常开启,温度变化较大

13、,门内搁架不宜放置疫苗。( 3 ) 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每台冰箱应配有温度监记录表,每天记录冰箱内的温度及其运转情况。15、冷藏箱和冷藏包使用要求( 1 ) 运送和储存疫苗时,冷藏箱( 包) 内应按照要求放置冻制好的冰排。疫苗安甑不能直接与冰排接触,防止冻结。(2 )运送和储存疫苗时, 应在冷藏箱( 包) 的底层垫上纱布或纸,以吸水和防止疫苗破碎。( 3 ) 每次使用冷藏箱( 包) 后,应清洗擦干后保存。16、冰排使用要求(1)冻制冰排程序:冰排内注入清洁水,注水量为冰排容积的90%。( 2 ) 注水后冰排直立放置在低温冰箱或普通冰箱的冷冻室,冻制时间应不少于24小时。(3)在冻

14、制冰排时, 冰排与低温冰箱箱壁之间应留有3 5cm的间隙。( 4)冰排应在低温条件下冻制至结露( “ 出汗” )状态后, 放入冷藏箱( 包)内。(5)每次冷链运转结束后, 应将冷藏箱( 包 ) 内冰排的水倒出, 清洗干净、晾干后与冷藏箱( 包 )分开存放。17、儿童预防接种证、卡 ( 簿)的使用管理要求( 1)接种单位对适龄儿童在实施预防接种时, 应当查验预防接种证,并按规定做好记录。( 2)预防接种证、卡 ( 簿)由实施接种工作的人员填写。书写工整、文字规范、填写准确、齐全,时 间 ( 日期)栏 ( 项)填写均以公历为准。( 3)儿童迁移时,原接种单位应将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的证明交给儿童家长

15、或其监护人, 转入迁入地接种单位;迁入地接种单位应主动向儿童家长或其监护人索查儿童既往预防接种史证明; 无预防接种证、卡或接种证明的要及时补建、补种。献 生 、 CM %( 4 )接种单位至少每半年对责任区内儿童的预防接种卡( 簿) 进行一次核查和整理,剔出迁出、死亡或失去联系1年以上的儿童预防接种卡片,由接种单位另行妥善保管。( 5 )儿童居住地承担预防接种工作的接种单位,根据托幼机构、学校对儿童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的报告,发现未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受种的儿童,应会同托幼机构、学校督促其监护人在儿童入托、入学后及时到接种单位补种。( 6 )预防接种证由儿童监护人长期保管。预防接种卡页由接种单

16、位保管。预防接种卡页的保管期限应在儿童满7周岁后再保存不少于1 5年。1 8、在接种场所显著位置应公示相关资料, 包括:( 1 )预防接种工作流程;( 2 )第一类疫苗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立以及注意事项等;( 3 ) 第二类疫苗( 包括第一类疫苗的同品种自费疫苗) 的品种、免疫程序、接种方法、作用、禁忌症、不良反应以及注意事项、接种服务价格等;(4 ) 接种服务咨询电话;( 5 ) 宣传资料。19、常用疫苗的接种部位、途径和剂量疫苗接种部位接种途径接种剂量/ 剂次黄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肌内注射新生儿5 u g / 0 . 5 m l卡介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中部附着处皮内注射

17、0 . 1 m l脊灰疫苗口服1 粒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或臀部肌内注射0 . 5 m l白破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附着处肌内注射0 . 5 m l麻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乙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 . 5 m lA 群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 . 5 m lA + C 流脑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1 0 0 u g / 0 . 5 m l .风疹疫苗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附着处皮下注射0 . 5 m l2 0、预防接种一般反应定义及处理方法:预防接种一般反应,是指在预防接种后发生的,由疫苗本身所固有的特性引起的, 对机体只会造成一过性生理功能障

18、碍的反应,主要有发热和局部红肿,同时可能伴有全身不适、倦怠、食欲不振、乏力等综合症状。轻度局部反应一般不需任何处理。较重的局部反应可用干净的毛巾热敷, 每日数次, 每 次1 0 1 5分钟。心 J卡介苗的局部反应不能热敷。 对特殊敏感的人可考虑给予小量镇痛退热药,一般每天2 3次,连 续1 2天即可。发生轻度全身反应时加强观察, 一般不需任何处理, 必要时适当休息,多喝开水,注意保暖,防止继发其它疾病。全身反应严重者可对症处理。高热不退或伴有其它并发症者,应密切观察病情,必要时送医院观察治疗。2 1、急性弛缓性麻痹( A F P)监测病例定义所 有1 5岁以下出现急性弛缓性麻痹( A F P)

19、症状的病例,和任何年龄临床诊断为脊髓灰质炎的病例均作为A F P病例。A F P病例不是一个单一的疾病种类,而是以急性起病、肌张力减弱、肌力下降和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为主要特征的一组征候群。常见的A F P病例包括以下疾病:( 1 )脊髓灰质炎;EM郸( 2 ) 格林巴利综合征( 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神经炎,G B S ) ;( 3 ) 横贯性脊髓炎、脊髓炎、脑脊髓炎、急性神经根脊髓炎;( 4 ) 多神经病( 药物性多神经病,有毒物质引起的多神经病、原因不明性多神经病) ;( 5 ) 神经根炎;( 6 ) 外伤性神经炎( 包括臀肌药物注射后引发的神经炎) ;( 7 ) 单神经炎;( 8 ) 神经丛炎

20、;( 9) 周期性麻痹( 包括低钾性麻痹、高钾性麻痹、正常钾性麻痹) ;( 1 0 ) 肌病( 包括全身型重症肌无力、中毒性、原因不明性肌病) ;( 1 1 ) 急性多发性肌炎;1 2 ) 肉毒中毒;(1 3 )四肢瘫、截瘫和单瘫( 原因不明) ;(1 4 )短暂性肢体麻痹。22、(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 散发的概念;分析疾病分布出现散发的原因:散发:发病率呈历年一般水平,各病例间在发病时间和地点方面无明显联系,表现为散在发生。疾病分布出现散发的原因( 1 )该病在当地常年流行或因预防接种的结果使人群维持一定的免疫水平。( 2 )有些以隐性感染为主的疾病。( 3 )有些传播机制不容易实现的一些传

21、染病也可出现散发。( 4 )某些长潜伏期传染病。CM %23、( 描述疾病流行强度)暴发的概念:爆发:是指在一个局部地区或集体单位中,短时间内突然有很多相同的病人出现。这些人多有相同的传染源或传播途径。大多数病人常同时出现在该病的最长潜伏期内。24、描述疾病三级预防1、一级预防:又称病因预防,是在疾病尚未发生时对病因采取的措施,也是预防、控制和消灭疾病的根本措施。健康促进它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健康促进和健康保护。2、二级预防:又称三早预防,是在疾病的潜伏期( 亚临床期)为了阻止或减缓疾病的发展而采取的措施。 它包括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发现的主要手段是筛检。献 生 、 CM %y I3、

22、三级预防:又称临床预防,是在疾病的发病期( 临床期)为了减少疾病的危害而采取的措施。它包括对症治疗康复治疗。25、扩大免疫规划( EP I )定义:7 0年 代W H O提出的,其规划要求坚持免疫方法与流行病学监督计划相结合,防制天花、白喉、百日咳、破伤风、麻疹、脊髓灰质炎和结核等传染病,其中心内容,一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覆盖面,使每个儿童在出生后都有获得免疫接种机会; 二是要求不断扩大免疫接种的疫苗种类。26、防止传染病扩散针对传染源应采取的措施:病人一般要求做到“ 五早” ,使其尽快达到临床或病原学治愈。对甲类传染病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及乙类传染病中艾滋病和肺炭疽病人和病原携带者,必须隔离治

23、疗。如拒绝或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可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病原携带者EM郸应做好登记、随访,指导他们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在饮食、服务行业及托幼机构工作的病原携带者应暂时脱离工作岗位; 久治不愈伤寒或病毒性肝炎的病原携带者不应再从事威胁性职业;艾滋病、乙型肝炎和疟疾的病原携带者严禁做献血员。接触者根据接触传染病类型不同, 可分别采取留验或医学观察等检疫措施及实施应急接种或药物预防等保27、防止传染病扩散针对传播途径应采取的措施:主要针对疫源地的环境采取消毒、杀虫等措施,以切断传播途径。疫源地消毒( 杀虫) ,一般分为两种:随时消毒:即对传染源的排泄物,分泌物或被其污染的物品、场所进行及时消毒

24、,以迅速将致病微生物杀灭。终末消毒:指传染源已痊愈、死亡或已离开住所后,对其疫源地进行一次彻底消毒。 一般对外界抵抗力较强的病原体引起的疾病,才需要进行终末消毒。28、防止传染病扩散针对易感者应采取的措施:免疫预防包括被动免疫和自动免疫;药物预防某些传染病流行时,给以药物预防,可降低发病率或减轻症状。个人防护戴口罩、手套和使用避孕套都可起到个人防护作用。29、简述潜伏期的流行病学意义?根据潜伏期:可推测病人暴露( 感染)日期,以追踪传染源,确定传播途径;确定接触者留验和医学观察期限; 可确定接触者应急接种时间;可评价预防措施的效果。潜伏期的长短,还可影响疾病的流行特征。30、留验定义:是检疫措施之一,对染疫嫌疑者,将他们收留在指定场所进行观察,限制活动范围,实施诊察检验。一般对甲类传染病的接触者应进行留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