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5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三章货币政策 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三、货币政策工具三、货币政策工具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本章学习要求本章学习要求 在这一章中,我们将讨论中央银行的如何执行货币政策的有关问题。学完本章后,应当知道:什么是货币政策; 如何执行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如何影响经济。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概念广义:货币政策包括政府、中央银行和其他有关部门所有有关货币方面的规定和采取的影响货币数量的一切措施。狭义
2、: 一国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经济目标,针对货币供给量及信用量调控所制定、采取的各种方针、措施。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组成部分货 币 政 策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货币政策的传导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工 具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工 具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主要特征 1.一种宏观经济政策而非微观经济政策 2. 一种较长期的经济政策而非短期经济政策 3.一种调整社会总需求的政策而非调整社会 总供给的政策: : 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
3、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内涵稳定货币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国际收支:通常指一国居民在一定时期内与非居民之间的全部经济交易的系统记录。国际收支平衡表,指一国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的格式,把一定时期(通常为一年)所有的对外经济交易活动系统记录、分类的表式。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原则上,国际收支平衡表全部项目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总量相等,其净差额为零。这是对外汇资金来源与运用之间相互关系的客观反映。 由于一
4、个国家的商品进口和出口、劳务的收入与支出、资本的输入、输出不可能完全相等,因此,国际收支平衡表各个项目的借方总额和贷方总额经常会出现失衡。一般而言,各国编制的国际收支平衡表都包括了经常项目、资本与金融项目、平衡项目。 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 (二)货币政策最终目标间的关系1.1.稳定货币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菲利普斯曲线(见下一页)2.2.稳定货币与经济增长之间的矛盾3.3.稳定货币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4.4.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的矛盾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76543210-1-2-31098765432101 2 3 4 5 6 7P/PP/PW
5、/WW/W(物价上涨率)通货膨胀率工资增长率失业率菲利普斯曲线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选择相机选择:根据具体经济情况决定和选择货币政策目标。临界点原理选择:结合本国社会对某一问题所能承受的限度,找出临界点来选择和实施货币政策目标。轮番突出选择:根据不同时期的经济状况,轮番采取不同类型的货币政策,以实现其政策目标,这是当代各国普遍采用的方法之一。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一)建立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意义它是联系货币政策工具和最终目标的桥梁,也是判断货币政策力度和效果的重要指示变量。(二)选择标准: 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三)主要
6、的货币政策中间目标: 利 率、货币供给量、 基础货币、超额准备金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三、货币政策工具(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 : (1 1)再贴现政策(2 2)公开市场业务(3 3)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一)、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特点在于调控总信用量,并不局限于特定部门。. .再贴现政策概念:中央银行制定调整再贴现利率以左右 市场利率及市场货币供求金融政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三种效果的作用机制图示(1 1)借款成本效果:再贴现率商业银行借款成本商业银
7、行向中央银行的票据贴现商业银行对企业和个人的贷款货 币供应量社会经济紧缩扩张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2 2)宣示效果:中央银行再贴现率预示着货币供应量社会经济紧缩扩张意味着市场利率投资和消费 需 求企业和个人调整信用量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3 3)结构调节效果:中央银行限制贴现票据种类实行差别再贴现率支持短线部门限制长线部门实现国民经济结构调整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再贴现政策的缺点当再贴现利率被确定时,市场利率的变动将不可避免地引起再贴现利率与市场利率之间的差额频繁波动,从
8、而导致贴现贷款和货币供给量波动,结果使得货币供给难于控制。中央银行不能完全控制贴现贷款的数量变动。“宣示效应”对中央银行有利也有弊,因为中央银行变动贴现利率的行动可能被市场错误理解。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概念:中央银行为了影响货币供给量、市场利率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的政策措施。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公开市场业务调节经济金融(1 1)对利率的影响:社会经济扩张紧缩中央银行购进卖出有价证券证券价格证 券收益率公 众 调 整金融资产结构金融资产收益率及市场利率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
9、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2 2)对商业银行准备金的影响: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有价证券买进卖出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货币供给量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公开市场操作具有如下优势:中央银行进行公开市场操作能完全控制交易量。可以进行灵活、精确的交易。在公开市场操作中,中央银行可以容易地改变交易方向。公开市场操作可以迅速执行。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概念: 中央银行凭借法律授权规定,调整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率以变动货币乘数,左右商业银行信贷规模、信贷构成,间接调控社会货币供给量,进而影响一国
10、经济的金融政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2 2)主要内容: 确定准备金的构成; 规定法定准备率; 规定存款准备金计提基础; 规定存款准备金提取时间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作用机制:中 央 银 行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社会经济紧缩扩张商业银行信用量社会货币供给量派生存款量市场利率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二)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 主要用于调节影响某些特殊信用活动领域。 包括: 消费者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
11、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三)补充性货币政策工具1.1.直接信用控制包括:信用分配、直接干预、流动性比率、 利率限制2.2.间接信用控制包括: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四、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有关货币政策工具通过怎样的途径和作用机理发挥效用,最终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问题。 它是中央银行确定了政策目标后,从选用一定的政策工具并付诸实施开始,到实现其最终目标之间,所经过的各种中间环节相互之间的有机联系及其因果关系的总和。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的两条基本传导途径: 一条基本途径是商业银行; 另一条基本途径
12、是金融市场。 (请见下图-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中央银行决策商业银行融资成本、准备金变动金融市场货币供求变化经济主体消费储蓄投资货币政策工具信贷规模、利率、期限金融资产收益、价格总支出量和收入、就业、总产出量、物价、国际收支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一)凯恩斯学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 Ms r I E YMs r I E Y在这一传导过程中,利率变动起着最关键的作用。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二)货币学派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Ms Ms Ms Ms E E E E I I I I Y Y Y Y
13、 Ms Ms Ms Ms E E E E I I I I Y Y Y Y Ms E I Y Y/P PMs E I Y Y/P PMs E I Y Y/P PMs E I Y Y/P P 在货币政策的传导中,起主要作用的是货币供给量,而不是利率。货币供给量能够不通过利率而直接影响收入的变动。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上的主要分歧 凯恩斯学派货币学派十分重视利率在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中的作用货币政策直接地影响到社会支出和货币收入投资对产量、就业、国民收入产生直接影响,货币对国民收入等因素的影响是间接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动与名义国民收入的变动有直
14、接联系。传导机制在金融资产方面进行调整(在货币市场),引起资本市场的变化,投资增加,通过投资乘数的作用,增加了消费和国民收入,最后影响到商品市场;传导机制可以同时在货币市场和商品市场发生作用,受其影响的资产包括金融资产与真实资产。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时滞货币政策时滞,指货币政策从研究、制定、实施到实现其全部效应的时间过程。货币政策时滞一般由内部时滞、外部时滞所组成。 外部时滞传导时滞决策时滞作用时滞内部时滞认识时滞行动时滞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MdrIr扩张性货币政策效果
15、 凯恩斯学派的理论认为,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效果究竟有多大,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 一是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 ); 二是投资需求的利率弹性( )。 扩张性货币政策只有在货币需求利率弹性较小和投资需求利率弹性较大的情况下,才能收到比较好的效果。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紧缩性货币政策效果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合理预期:人们对未来的经济变量的变动能够作出合乎理性的,从而也是正确的预期。合理预期对货币政策效果的影响表现为:当中央银行币政策推出后,各经济主体立刻会根据所获取的各种信息来预测政策的后果,并很快作出对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的协
16、调配合两种政策的共性:通过作用总需求以影响宏观经济政策。 主要的组合形式: “ “双紧”、“双松”、 “ “松货币紧财政”、“紧货币松财政”第四节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五、中国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一)货币政策最终目标2002年11月8日,江泽民同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 “要要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把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物价,保持国际收支平衡作为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调控的主要目标。” ”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第十三章第十三章 货币政策货币政策中国
17、人民银行货币政策目标(二)货币政策中间目标:货币量、贷款量、利率(三)货币政策工具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贷款与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操作 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04年以来央行历次调整利率时间及调整后股市表现一览次数调整时间调整内容公布第二交易日股市表现(沪指) 122008年10月15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 112008年9月16日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下调0.27个百分点9月17日,开盘:1971.94点,收盘:1929.05点,跌2.90% 102007年12月21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12月21日,开盘:5017.19
18、点,收盘:5101.78点,涨1.15%92007年09月15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9月17日 开盘:5309.06点,收盘:5421.39点,涨2.06% 82007年08月22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8月23日 开盘:5070.65点,收盘:5107.67点,涨1.49% 72007年07月20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个百分点 7月23日 开盘:4091.24点,收盘:4213.36点,涨3.81% 62007年05月19日一年期存款基准利率上调0.27个百
19、分点;一年期贷款基准利率上调0.18个百分点 5月21日 开盘:3902.35低开127.91 报收4072.22 涨幅1.04% 52007年03月18日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0.27% 3月19日,开盘:2864.26 报收3014.442 涨幅2.87% 42006年08月19日一年期存、贷款基准利率均上调0.27% 8月21日,沪指开盘1565.46,收盘上涨0.20% 32006年04月28日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调0.27%,到5.85% 沪指低开14点,最高1445,收盘1440,涨23点,涨幅1.66 22005年03月17日提高了住房贷款利率 沪综指下跌0.961200
20、4年10月29日一年期存、贷款利率均上调0.27% 沪指大跌1.58,报收于1320点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存款准备金率历次调整次数时间调整前调整后调整幅度2708年10月15日16.5%16%-0.5%2608年09月25日17.5%16.5%-1%2508年06月25日17%17.5%0.5%2508年06月15日16.5%17%0.5%2508年05月20日16%16.5%0.5%2408年04月25日15.5%16%0.5%2308年03月25日15%15.5%0.5%2208年01月25日14.5%15%0.5%2107年12月25日13.5%14.5%1%2007年11月26
21、日13%13.5%0.5%1907年10月25日12.5%13%0.5%1807年09月25日12%12.5%0.5%1707年08月15日11.5%12%0.5%1607年06月5日11%11.5%0.5%1507年05月15日10.5%11%0.5%1407年04月16日10%10.5%0.5%1307年02月25日9.5%10%0.5%1207年01月15日 9%9.5%0.5%1106年11月15日 8.5%9%0.5%1006年08月15日8%8.5%0.5%906年07月05日 7.5%8%0.5%804年04月25日 7%7.5%0.5%703年09月21日6%7%1%699年1
22、1月21日8%6%-2%598年03月21日13%8%-5%488年9月12%13%1%387年10%12%2%285年 央行将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统一调整为10% 184年央行按存款种类规定法定存款准备金率,企业存款20%,农村存款25%,储蓄存款40%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本章小结本章小结 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责是通过货币政策的实施来实现若干经济目标,其中稳定货币是与中央银行作为货币当局关系最为密切的经济目标。但现代中央银行在稳定货币之外,还需着眼于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货币政策的成功实施不仅依赖于中介目标的选择,还需要考虑一系列传递机制的利用,以及与
23、财政政策的配合。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本章复习思考题本章复习思考题 货币政策的一般工具有哪些?这些货币政策工具是如何进行传导的?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选择题-1中央银行对金融机构的信用进行直接控制时通常采用下列手段()。A信用配额B规定商业银行的流动性比率C直接干预D规定存贷款利率高限E窗口指导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选择题-2选择货币政策中介指标的依据有()。A可控性B可测性C相关性D灵活性E抗干扰性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选择题-3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矛盾关系的有()。A稳定物价与经济增长B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C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D经济增长与国际收支平衡E充分就业与国
24、际收支平衡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选择题-4愿意接受现行的工资水平和工作条件,但仍然找不到工作的是()。A.充分就业B.非自愿失业C.自愿失业D.摩擦性失业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选择题-5下列()不是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A.充分就业B.经济增长C.物价稳定D.国际收支顺差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选择题-6菲利普斯曲线反映()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A.通货膨胀率与失业率B.经济增长与失业率C.通货紧缩与经济增长D.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选择题-7目前,西方各国运用比较多而且十分灵活、有效的货币政策工具为()。A.法定存款准备金B.再贴现政策C.公开市场业务D.窗口指导货币银行学-第十三章货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