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78885558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44 大小:214.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实验室建设与管理培训第八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检测(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和任务事件中的作用和任务(微生物部分)(微生物部分)主主 要要 内内 容容1.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有害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主要有害 因素因素2. 2. 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的作用的作用3. 3. 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 的任务、应急检测技术、原则的任务、应急检测技术、原则1. 1.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 的主要有害因素的主要有害因素1.1 病原微生物 包括致病菌和病毒、细菌、螺旋体、真菌等。1.2 微生物产生的毒素 毒素是微生物体内的代谢产物。1.3 病原寄生

2、虫 由于各种寄生虫引起的寄生虫病。 1.4 病媒生物 如蚊子、蝇、虱、蟑螂等。2. 2. 实验室在突发实验室在突发 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作用 突发事件的处理,不仅是对疾控机构,甚至是对一个城市医疗管理水平和政府行政管理水平的严峻挑战。 疾控机构应在最短时间内采取规范、科学、符合标准要求的快速行动,以判断原因,采取有效的对策。 质量和速度是专业技术和管理水平等综合素质、反应能力的整体体现。 2.1.1 危险性评估 突发事件发生后,卫生行政部门应组织专家进行综合评估,初步判断事件类型,根据危害范围和程度进行分级。 危险性评估需要现代化的实验室、快速的危险性评价技术等作为支撑。2.1

3、.2 危险性评估 提出是否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建议。 建立实验室网络,快速识别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病因。2.2.1 实验室在传染病疫情中的作用 无论是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都离不开实验室的工作,这些工作主要包括病原学、检测与诊断、预防与控制(包括疫苗等)、药品研究等方面。 病原学研究包括病原的鉴定、病原体分子生物学、病原体可能的来源、病原体致病机理等。2.2.2 实验室在传染病疫情中的作用 传染病的诊断需要综合实验室检验结果,包括: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病史、体格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结果2.2.3 实验室在传染病疫情中的作用 病原体的检出是确诊传染病的主要依据。每一种传染病都有特异的病原体,病

4、原体的检出是确诊的重要依据,应尽一切可能分离到病原体。3. 3. 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实验室在突发公共卫 生事件中的任务、应生事件中的任务、应 急检测技术、原则急检测技术、原则3.1 统一指挥、 明确职责和分工 现场流调人员和实验室人员之间要紧密配合,相互沟通 3.2.1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 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应该具备的检测能力不一样,省、地、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建设指导意见规定了省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必须开展的项目和选做的项目;地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必须开展的项目和选做的项目;县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必须开展的项目和选做的项目。3.2.2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害

5、因子的鉴别应该形成一个自上而下的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 下级实验室鉴别不了的请示上级实验室支持,疾控机构解决不了的问题应邀请其他部门和研究机构加入公共卫生实验室网络,并建立经常性的联系。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也包括各网络内相关实验室检测能力等信息的收集、整理。项目。3.2.3 检验技术能力的储备 人员业务素质、仪器设备、技术资料、检测试剂等。3.3 实验室在处理 传染病疫情中的任务主要内容: a)现场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b)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 c)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包装和运送 d)病原学检测 e)血清学检测 f)免疫学检测 g)核酸检测和序列分析 h)现场快速检测a)现场病原微生物标本的采集 采

6、样计划;采样时生物安全考虑; 采样时间;采样容器、标识等。采样计划 根据暴发疫情和临床特点,首先制定周密的采样计划。采样时生物安全考虑 采样中避免污染对于人员和标本都是至关重要的,应采用防护措施,注意安全操作。基本的安全要求如下 采样戴手套;采样中尽可能穿防护服;消毒人员要穿戴防护服和厚橡胶手套;污染的或材料应先消毒后清洗或先消毒后废弃;使用口罩、护目镜、呼吸面罩,用于防止有高度传染力的可吸入病原;特殊情况下可搭建简易焚烧炉,焚烧后将废弃物深埋。采样时间 怀疑细菌感染时应尽量在急性发作期和使用抗菌素之前采集标本,进行细菌的分离、培养。病毒分离培养和抗原检测的标本应在发病初期(如 1-2天内)和

7、急性期采集。采样容器、标识 采集标本应使用无菌容器,一个标本一个容器。对容器基本要求是选耐用材料制成,容器包装好后可防渗漏。能承受空中地面运送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温度和压力变化。 标本标签内容应齐全。在暴发调查中个案调查的信息应和标本同时收集,并且能够互相符合等。b)病原微生物标本的保存 为分离标本中病原细菌或病毒,应选择合适的培养基和保存液,并注意保存湿度。用于分离培养病毒的标本一般应放在0 4的容器内,不能超过48小时。如不能立即分离病毒或无条件立即运送时应冻存保存,长期保存的标本应放入-70。 用于检测抗原或抗体的标本可在4C8C保存2428h,在20C保存时间更长。检测抗体的血清可在4C保

8、存约一个星期,最长10天;超过一周必须在-20C下冷冻。c)病原微生物标本的包装和运送 根据国际空运和健康相关条例,菌毒种属于运输中的感染性材料,这类材料的包装和运输都必须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传染性物质和诊断性标本的安全运送指南 (WHO)1997。在运送过程中的感染性物质分为A、B类两大类。d)病原微生物的检测 直接涂片镜检 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病毒分离培养(动物接种、鸡胚培养、细胞培养)等直接涂片镜检 直接涂片染色后镜检适用于形态和染色上具有特征性的病原菌。 优点是方便快捷,缺点是适用范围小。细菌分离、培养和鉴定 为了查明暴发疫情的原因对采集的标本最好做病原分离和培养,并且要进行鉴定。 细

9、菌鉴定包括生化鉴定、血清鉴定与分型。病毒分离培养 动物接种是比较老的一种方法,如用于流行性出血热的病毒分离。 鸡胚的组织分化程度低,选择适应途径和部位接种病毒容易繁殖,操作简便。鸡胚本身无菌,对接种的病毒不产生抗体,最常用来分离流感病毒。 细胞培养是目前分离病毒中最常用的方法。常用和细胞来源有两种:一是原代细胞培养;二是传代细胞培养。e)血清学检测 用于病程较长的传染病的诊断,结果判断时一般需要取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标本。当恢复期血清抗体效价比急性期高4倍或4倍以上时才有诊断意义。f)免疫学检测 免疫学检测是感染病原检测的首选办法,简便快速,准确率也较高。 凝集反应包括直接凝集反应、间接

10、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和协同凝集反应。g)核酸检测和序列分析 核酸诊断主要用于检测难以培养的微生物、或目前培养方法不敏感、花费高或耗时太久的情况。 优点:省时,灵敏性高。在严格控制实验过程的条件下,对于病因诊断有很好的作用。缺点:实验过程控制不严格时可能产生假阳性结果。实验条件、经验和试剂成本要求高。 因此在应用时要考虑对疫情控制的需要,考虑必要性和可行性。 序列分析是测定核酸一级结构的方法,目前鉴定细菌或病毒特征的有效方法。 对已知的病原体,通过特定序列测定可以精确地鉴定出所属的亚型;对未知的病原体,通过序列测定可以确定其在生物分类学上的归属。h)现场快速检测 快速检测方法操作过程简单,结果判断不需借助仪器或只需要小型的仪器。 适合现场应用,要求灵敏度高、对特异度的要求相对低些,以便能进行初筛。 胶体金层析检测卡优点是方便快速,标本处理简单、无需仪器、肉眼判定结果、并且一般在15min内完成,适于现场使用。但结果的可靠性需要证实。 此外,还有ELISA法、直接涂片法等 。3.4.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原则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检验原则 快速准确 日常监测与突发应急检验相结合的原则 多种检测方法并用及与试验结果相结合的原则 检验结果与现场调查综合分析的原则 谢谢 谢谢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