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78873169 上传时间:2024-08-2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556.6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害生物田间调查》PPT课件.ppt(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章第三章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有害生物田间调查与预测预报与预测预报3.1 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3.2 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3.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3.4 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的流行3.1 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有害生物的田间调查3.1.1田间调查的意义与原则田间调查的意义与原则意义:病虫害防治常需掌握病虫发生的时期,发生意义:病虫害防治常需掌握病虫发生的时期,发生的数量、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及防治效果等,这的数量、对农作物的危害程度及防治效果等,这些都必须进行田间调查。通过调查,获得准确的些都必须进行田间调查。通过调查,获得准确的

2、数据资料,经过分析,做出正确判断,为制订防数据资料,经过分析,做出正确判断,为制订防治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调查积累治工作的策略和措施提供依据。同时,调查积累的资料,也可以为植保工作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的资料,也可以为植保工作进一步开展科学研究、制定防治规划及长期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制定防治规划及长期预测预报提供参考。原则:明确任务、对象和目的,根据病虫发原则:明确任务、对象和目的,根据病虫发生特点和调查内容,写出调查计划;调查生特点和调查内容,写出调查计划;调查时要实事求是,防止主观片面、弄虚作假,时要实事求是,防止主观片面、弄虚作假,必须正确反映客观实际,弄清病虫害发生必须正确反映

3、客观实际,弄清病虫害发生的具体情况。的具体情况。3.1.2 有害生物田间调查方法有害生物田间调查方法3.1.2.1 调查时期和次数调查时期和次数调查时期依目的而定调查时期依目的而定 对于病虫害一般发生和为害情况的调查,对于病虫害一般发生和为害情况的调查,可在作物不同生育期或规定适当时期进行调查;可在作物不同生育期或规定适当时期进行调查;对某一病虫发生危害程度的调查,应在病虫发对某一病虫发生危害程度的调查,应在病虫发生盛期进行;生盛期进行;对对对对某种病虫发生规律某种病虫发生规律某种病虫发生规律某种病虫发生规律调查,必须调查,必须调查,必须调查,必须从播种到收获,定从播种到收获,定从播种到收获,

4、定从播种到收获,定点定期进行系统调查,点定期进行系统调查,点定期进行系统调查,点定期进行系统调查,一般每隔一般每隔一般每隔一般每隔3-53-5天调查一次;天调查一次;天调查一次;天调查一次;对对对对储藏期发生储藏期发生储藏期发生储藏期发生的病虫,的病虫,的病虫,的病虫,定期取样观察定期取样观察定期取样观察定期取样观察,或结合查仓,或结合查仓,或结合查仓,或结合查仓查窖进行检查;查窖进行检查;查窖进行检查;查窖进行检查;调查药剂防治的效果调查药剂防治的效果调查药剂防治的效果调查药剂防治的效果,则应事先确定处理区和对照,则应事先确定处理区和对照,则应事先确定处理区和对照,则应事先确定处理区和对照区

5、,在施药前和放药后的一定间隔期进行调查,区,在施药前和放药后的一定间隔期进行调查,区,在施药前和放药后的一定间隔期进行调查,区,在施药前和放药后的一定间隔期进行调查,最后测产,确定防治效果。最后测产,确定防治效果。最后测产,确定防治效果。最后测产,确定防治效果。n n3.1.2.2 调查取样方法调查取样方法n n田间取样常用方法:大五点式、对角线式、田间取样常用方法:大五点式、对角线式、棋盘式、平行线式和棋盘式、平行线式和Z字形取样。字形取样。n n 前三者适用于病虫田间分布均匀情况,前三者适用于病虫田间分布均匀情况,后两者在边行发生较严重或点片发生的病虫后两者在边行发生较严重或点片发生的病虫

6、多有采用。多有采用。n n3.1.2.3 3.1.2.3 取样单位和数量取样单位和数量取样单位和数量取样单位和数量n n取样单位依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发生特点而定取样单位依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发生特点而定取样单位依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发生特点而定取样单位依据作物种类和病虫发生特点而定n n(1 1)面积单位:调查土壤害虫和密植作物的病虫害)面积单位:调查土壤害虫和密植作物的病虫害)面积单位:调查土壤害虫和密植作物的病虫害)面积单位:调查土壤害虫和密植作物的病虫害n n(2 2)长度单位:生长密集的条播作物)长度单位:生长密集的条播作物)长度单位:生长密集的条播作物)长度单位:生长密集的条播作物n n(3

7、3)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全株性病虫以株为单位,)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全株性病虫以株为单位,)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全株性病虫以株为单位,)植株或植株的一部分:全株性病虫以株为单位,叶部病害以叶片为单位。叶部病害以叶片为单位。叶部病害以叶片为单位。叶部病害以叶片为单位。n n(4 4)诱集物为单位)诱集物为单位)诱集物为单位)诱集物为单位n n(5 5)网捕单位:活动性大的害虫)网捕单位:活动性大的害虫)网捕单位:活动性大的害虫)网捕单位:活动性大的害虫3.1.2.4 病虫调查数据记载方法病虫调查数据记载方法表表表表3-1 3-1 棉田蚜虫调查表棉田蚜虫调查表棉田蚜虫调查表棉田蚜虫调查表调调查查日

8、日期期调调查查地地点点棉棉田田类类型型棉棉株株生生育育期期调调查查株株数数有有蚜蚜株株数数卷卷叶叶株株数数有有翅翅成成蚜蚜数数有有翅翅若若蚜蚜数数无无翅翅蚜蚜数数总总蚜蚜数数百百株株蚜蚜量量防防治治情情况况气气象象要要素素备备注注n n对田间植株发病程度不一致的病害,除记对田间植株发病程度不一致的病害,除记载调查总样本数及有病样本数外,还应该载调查总样本数及有病样本数外,还应该根据发病程度的轻重将样本分级加以记载,根据发病程度的轻重将样本分级加以记载,计算病情指数,以表明其发病程度。计算病情指数,以表明其发病程度。表表3-2 纹枯病病情调查表纹枯病病情调查表调调查查日日期期调调查查地地点点稻稻

9、田田类类型型生生育育阶阶段段调调查查丛丛数数病丛病丛调调查查总总株株数数病株病株丛丛数数丛丛率率株株数数株株率率严重度严重度病病情情指指数数肥肥水水管管理理备备注注0 0 1 1 2 2 3 3 4 43.1.3 调查数据的计算调查数据的计算 一般调查资料用被害率、虫口密度、病一般调查资料用被害率、虫口密度、病情指数及损失率等项目的计算结果来表示情指数及损失率等项目的计算结果来表示3.1.3.1 被害率的计算被害率的计算被害率主要反映病虫危害程度。根据不同调被害率主要反映病虫危害程度。根据不同调查对象,采取不同的取样单位。查对象,采取不同的取样单位。对于病害,有病株率、病果率、病叶率;对于病害

10、,有病株率、病果率、病叶率;对于虫害,有被害率和有虫株率、白穗率、对于虫害,有被害率和有虫株率、白穗率、卷叶率等。卷叶率等。n n计算公式:计算公式:n n被害率被害率=被害株(叶或果)数被害株(叶或果)数100% 调查总株(叶或果)数调查总株(叶或果)数发病率发病率=病叶(株或穗)数病叶(株或穗)数100%调查总叶(株或穗)数调查总叶(株或穗)数n n3.1.3.2 虫口密度的计算虫口密度的计算n n 虫口密度表示一定数量植株上或面积虫口密度表示一定数量植株上或面积内的害虫数量,一般用百株虫数或每亩虫内的害虫数量,一般用百株虫数或每亩虫数表示。数表示。计算公式计算公式百株虫口数百株虫口数=查

11、得总活虫数查得总活虫数100% 调查总株数调查总株数亩虫数(以面积计算)亩虫数(以面积计算)亩虫数(以面积计算)亩虫数(以面积计算)=查得总活虫数查得总活虫数查得总活虫数查得总活虫数667m667m2 2 调查面积调查面积亩虫数(以稻丛计算)亩虫数(以稻丛计算)亩虫数(以稻丛计算)亩虫数(以稻丛计算)=查得总活虫数查得总活虫数查得总活虫数查得总活虫数亩稻丛总数亩稻丛总数亩稻丛总数亩稻丛总数 调查总丛数调查总丛数3.1.3.3病情指数的计算病情指数的计算首先按病情轻重定出分级标准,每一级用一个数字首先按病情轻重定出分级标准,每一级用一个数字表示,一般分表示,一般分4或或5级。级。以以5级为例,级

12、为例,04,0级代表无病,级代表无病,4级代表最严级代表最严重的发病程度,代入病情指数公式,即可算出病重的发病程度,代入病情指数公式,即可算出病情指数。情指数。病情指数病情指数=各级病叶(株)数各级病叶(株)数各级病叶(株)数各级病叶(株)数该级级数该级级数该级级数该级级数 100%100%调查总叶(株)数调查总叶(株)数调查总叶(株)数调查总叶(株)数最高级级数最高级级数最高级级数最高级级数n n例:稻瘟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分为:例:稻瘟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分为:例:稻瘟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分为:例:稻瘟病严重程度分级标准,以叶片为单位,分为:n n

13、0 0级:无病级:无病级:无病级:无病n n1 1级:叶片病斑少(少于级:叶片病斑少(少于级:叶片病斑少(少于级:叶片病斑少(少于5 5个)而小(小于个)而小(小于个)而小(小于个)而小(小于1cm1cm)n n2 2级:叶片病斑小而多(多于级:叶片病斑小而多(多于级:叶片病斑小而多(多于级:叶片病斑小而多(多于5 5个)或大(大于个)或大(大于个)或大(大于个)或大(大于1cm1cm)而少而少而少而少n n3 3级:全叶病斑大而多级:全叶病斑大而多级:全叶病斑大而多级:全叶病斑大而多n n4 4级:全叶枯死级:全叶枯死级:全叶枯死级:全叶枯死n n害虫方面也可用此分级记录统计计算危害指数,害

14、虫方面也可用此分级记录统计计算危害指数,危害指数一般用在总结经验、制定防治指标、危害指数一般用在总结经验、制定防治指标、比较不同品种的抗虫性等方面。比较不同品种的抗虫性等方面。n n危害指数危害指数= 该级虫害数该级虫害数该级虫害数该级虫害数该级级数该级级数该级级数该级级数 100%100%调查总数调查总数虫害最高级数虫害最高级数3.1.3.4 损失率计算损失率计算一般病虫用病情指数和被害率都不能完全说明一般病虫用病情指数和被害率都不能完全说明损失程度,损失主要表现在产量或经济收益损失程度,损失主要表现在产量或经济收益的减少,即指的减少,即指用生产水平相同的受害田和未用生产水平相同的受害田和未

15、受害田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的对比来计算,受害田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的对比来计算,也可用防治区与未防治区的产量或经济总产也可用防治区与未防治区的产量或经济总产值的对比来计算值的对比来计算。n n(1 1)通过调查)通过调查)通过调查)通过调查 (2 2)通过试验: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防治与不防)通过试验: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防治与不防)通过试验: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防治与不防)通过试验:进行田间试验,采用防治与不防治两种处理。治两种处理。治两种处理。治两种处理。(3 3)通过产品比较:因病虫害导致作物产品品质)通过产品比较:因病虫害导致作物产品品质)通过产品比较:因病虫害导致作物产品品质)通过产品比较:因

16、病虫害导致作物产品品质下降也是一种损失,以经济价值衡量。下降也是一种损失,以经济价值衡量。下降也是一种损失,以经济价值衡量。下降也是一种损失,以经济价值衡量。(4 4)采用调查分级法)采用调查分级法)采用调查分级法)采用调查分级法 将受害植株先行分级,定出各级将受害植株先行分级,定出各级将受害植株先行分级,定出各级将受害植株先行分级,定出各级损失率,然后再计算。损失率,然后再计算。损失率,然后再计算。损失率,然后再计算。如水稻穗颈瘟的分级标准是:如水稻穗颈瘟的分级标准是:如水稻穗颈瘟的分级标准是:如水稻穗颈瘟的分级标准是:0 0级:无病级:无病级:无病级:无病1 1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级:

17、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5%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以下(个别枝梗发病)以下(个别枝梗发病)以下(个别枝梗发病)2 2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20%20%左右(左右(左右(左右(1/31/3左右枝梗发病)左右枝梗发病)左右枝梗发病)左右枝梗发病)3 3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50%50%左右(穗颈或主轴发病)左右(穗颈或主轴发病)左右(穗颈或主轴发病)左右(穗颈或主轴发病)4 4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70%70%左右(穗颈发病,大部瘪谷)左右(穗颈发病,大部瘪谷)左右(穗颈发病,大部瘪谷)左右(穗颈发病,大部瘪谷)5 5级:

18、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级:每穗损失90%90%左右(穗颈发病,造成白穗)左右(穗颈发病,造成白穗)左右(穗颈发病,造成白穗)左右(穗颈发病,造成白穗)计算公式:计算公式:计算公式:计算公式:3.1.3.53.1.3.5药剂试验结果的计算药剂试验结果的计算药剂试验结果的计算药剂试验结果的计算(1 1)杀虫剂药效试验结果计算)杀虫剂药效试验结果计算)杀虫剂药效试验结果计算)杀虫剂药效试验结果计算 一般用虫口减退一般用虫口减退一般用虫口减退一般用虫口减退率来表示。率来表示。率来表示。率来表示。以此式计算的害虫死亡数包括药剂作用死亡数和自以此式计算的害虫死亡数包括药剂作用死亡数和自以此式计算

19、的害虫死亡数包括药剂作用死亡数和自以此式计算的害虫死亡数包括药剂作用死亡数和自然死亡数,一般情况下,自然死亡数很少,此式基然死亡数,一般情况下,自然死亡数很少,此式基然死亡数,一般情况下,自然死亡数很少,此式基然死亡数,一般情况下,自然死亡数很少,此式基本上反应出正常药剂效果;但是当自然死亡数较高本上反应出正常药剂效果;但是当自然死亡数较高本上反应出正常药剂效果;但是当自然死亡数较高本上反应出正常药剂效果;但是当自然死亡数较高时,此式反应不实,应用校正计算,即设不施药时,此式反应不实,应用校正计算,即设不施药时,此式反应不实,应用校正计算,即设不施药时,此式反应不实,应用校正计算,即设不施药处

20、理作对照,从而计算出校正死亡率或校正虫处理作对照,从而计算出校正死亡率或校正虫处理作对照,从而计算出校正死亡率或校正虫处理作对照,从而计算出校正死亡率或校正虫口减退率,公式:口减退率,公式:口减退率,公式:口减退率,公式:对于蚜虫和螨类,有时候还应考虑它们在为害对于蚜虫和螨类,有时候还应考虑它们在为害期间繁殖力很强,施药后,如果药剂的作用期间繁殖力很强,施药后,如果药剂的作用缓慢或较差,则害虫还可能繁殖,对照区蚜缓慢或较差,则害虫还可能繁殖,对照区蚜虫数在处理后要比处理前增加。有些药剂对虫数在处理后要比处理前增加。有些药剂对害虫无杀卵作用,施药后卵继续孵化为幼螨,害虫无杀卵作用,施药后卵继续孵

21、化为幼螨,不仅对照区螨的数量比防治前增加,处理区不仅对照区螨的数量比防治前增加,处理区数量也可能增加,此时药效计算:数量也可能增加,此时药效计算:(2)杀菌剂药效试验结果的计算)杀菌剂药效试验结果的计算 应根据应根据病害种类、为害性质而异。病害种类、为害性质而异。如:防治苗期立枯病,可取样,检查一定数如:防治苗期立枯病,可取样,检查一定数量苗株内的病株或死株数,计算发病率,量苗株内的病株或死株数,计算发病率,根据防治前、后发病率,计算病害减退率根据防治前、后发病率,计算病害减退率或防治效果。或防治效果。防治花生叶斑病等病害时,可分别检查药剂防防治花生叶斑病等病害时,可分别检查药剂防治区和未施药

22、对照区的各级病叶数,计算防治区和未施药对照区的各级病叶数,计算防治区和对照区的病情指数,再用病情指数来治区和对照区的病情指数,再用病情指数来计算防治效果:计算防治效果:除草剂药效试验结果的计算除草剂药效试验结果的计算 施药后,在药效施药后,在药效高峰期分别在对照区和处理区,以对角线取高峰期分别在对照区和处理区,以对角线取样,各取样,各取3-5点,每点面积点,每点面积1平米,统计各点平米,统计各点内杂草株数,平均后按下面公式统计除草效内杂草株数,平均后按下面公式统计除草效果:果:3.1.4 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调查资料的整理和分析为了反映不同年份或不同条件下病虫情况变为了反映不同年份或不同条件下

23、病虫情况变化,可以列成比较表。化,可以列成比较表。例:在多次调查不同类型棉田第二代棉铃虫例:在多次调查不同类型棉田第二代棉铃虫的卵量和虫量后,把调查资料整理成表:的卵量和虫量后,把调查资料整理成表: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调查表不同类型棉田棉铃虫调查表棉田类型棉田类型调查地块调查地块每株平均每株平均蕾花数蕾花数有卵株率有卵株率/%/%有虫株有虫株率率/%/%一类田一类田8 812.712.746.046.017.617.6二类田二类田9 96.46.419.219.211.311.3三类田三类田9 90.50.512.112.10.90.9通过比较,越是长势好、发育早、蕾花多的通过比较,越是长势好、

24、发育早、蕾花多的田块,棉铃虫的卵和虫数也就越多。田块,棉铃虫的卵和虫数也就越多。3.2 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有害生物的预测预报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根据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有害生物预测预报是根据有害生物发生发展规律,以及生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以及生物的物候、气象预报等资料,进行全面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分析,作出其未来的发生期、发生量、危害程度等估计,预测有害生物未来的发生动态,并度等估计,预测有害生物未来的发生动态,并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植保工作人提前向有关领导、植物保护部门、植保工作人员等提供虫情、苗情报告。员等提供虫情、苗情报告。3.2.1 预测预报

25、的类别预测预报的类别3.2.1.1按预测内容分:按预测内容分:发生期预测:预测发生期预测:预测病虫发生时间病虫发生时间发生量预测:预测发生量预测:预测病虫发生数量病虫发生数量扩散蔓延预测:预测扩散蔓延预测:预测病虫扩散蔓延情况病虫扩散蔓延情况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预测灾害程度预测及损失估计:预测病虫发生程病虫发生程度(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度(可能造成的产量损失)3.2.1.2 按预测时间长短分按预测时间长短分短期预测:期限大约在短期预测:期限大约在20d以内,从上一虫态预以内,从上一虫态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情况。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情况。中期预测:中期预测:20d到一个季度,从上一世代预测下到一个

26、季度,从上一世代预测下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一个世代的发生情况。长期预测:期限在一个季度以上。一般是根据越长期预测:期限在一个季度以上。一般是根据越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的越冬有效虫口基数及气冬后或年初某种害虫的越冬有效虫口基数及气象预测资料作出其全年的发生动态展望。象预测资料作出其全年的发生动态展望。3.2.2 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方法有害生物预测预报的方法统计法:田间调查统计统计法:田间调查统计实验法:室内试验观察确定病虫发生进度实验法:室内试验观察确定病虫发生进度观察法: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观察法:直接观察害虫的发生和作物物候变化,明确其虫口密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明确其虫口密

27、度、生活史与作物生育期的关系,应用物候现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系,应用物候现象、发育进度、虫口密度和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虫态历期等观察资料进行预测。3.2.3有害生物发生期预测有害生物发生期预测3.2.3.1 3.2.3.1 发育进度预测法发育进度预测法发育进度预测法发育进度预测法(1 1)有关概念)有关概念)有关概念)有关概念始见期:该虫态开始出现的日期始见期:该虫态开始出现的日期始见期:该虫态开始出现的日期始见期:该虫态开始出现的日期始盛期:始盛期:始盛期:始盛期:20%20%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高峰期:

28、高峰期:高峰期:高峰期:50%50%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盛末期:盛末期:盛末期:盛末期:80%80%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的害虫进入某一虫态的时期终见期:最后发生该虫态的日期终见期:最后发生该虫态的日期终见期:最后发生该虫态的日期终见期:最后发生该虫态的日期3.2.3.2 历期预测法历期预测法历期: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历期:昆虫完成一定发育阶段所经历的天数。根据某种害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历期,根据某种害虫完成某一发育阶段所需的历期,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期

29、。预测下一虫态的发生期。通过田间对某种害虫前一二个虫态发生的情通过田间对某种害虫前一二个虫态发生的情况的调查,查明其发生进度,如化蛹率、况的调查,查明其发生进度,如化蛹率、羽化率并确定其发育百分率达始盛期,高羽化率并确定其发育百分率达始盛期,高峰期和盛末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加上峰期和盛末期的时间,在此基础上,加上当地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即可推当地气温下,各虫态的平均历期,即可推算后一虫态发生的相应日期。算后一虫态发生的相应日期。 3.2.3.3 期距预测法期距预测法期距:昆虫两个发育阶段之间相距的时间。期距:昆虫两个发育阶段之间相距的时间。根据历年两个高峰期之间的时间距离,来预根据历年

30、两个高峰期之间的时间距离,来预测下一个高峰期。测下一个高峰期。3.2.3.4 有效积温预测法有效积温预测法有效积温:害虫的每一个阶段发育都需要的一有效积温:害虫的每一个阶段发育都需要的一定的有效温度的积累。定的有效温度的积累。有效温度:害虫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有效温度:害虫发育起点温度以上的温度。发育起点温度:害虫开始发育的最低温度。发育起点温度:害虫开始发育的最低温度。根据根据积温积温公式可推算,如已知害虫某一虫期公式可推算,如已知害虫某一虫期的有效积温和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即的有效积温和该虫期的发育起点温度,即可根据近期气温的实测值或预测值,计算可根据近期气温的实测值或预测值,计算该

31、虫期所需时间。该虫期所需时间。 3.2.3.5 3.2.3.5 物候预测法物候预测法物候预测法物候预测法利用害虫与其他环境条件的物候关系来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利用害虫与其他环境条件的物候关系来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利用害虫与其他环境条件的物候关系来预测害虫的发生期。利用害虫与其他环境条件的物候关系来预测害虫的发生期。棉红蜘蛛预测:棉红蜘蛛预测:棉红蜘蛛预测:棉红蜘蛛预测:“ “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 ”棉叶螨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在棉叶螨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在棉叶螨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

32、系密切,气温在棉叶螨的发生与气候条件关系密切,气温在20202828之间时,随温度之间时,随温度之间时,随温度之间时,随温度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雨量是影响棉花叶螨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雨量是影响棉花叶螨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雨量是影响棉花叶螨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的升高,生长发育加快。雨量是影响棉花叶螨田间种群消长的重要因素之一,天旱少雨则利于其发生,大雨或田间温度过高,则对棉叶螨素之一,天旱少雨则利于其发生,大雨或田间温度过高,则对棉叶螨素之一,天旱少雨则利于其发生,大雨或田间温度过高,则对棉叶螨素之一,天旱少雨则利于其发生,大雨或田间温度过高,则对棉

33、叶螨发生不利,因此发生不利,因此发生不利,因此发生不利,因此“ “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天热少雨发生快,南洋风起棉叶红” ”是气候影响棉是气候影响棉是气候影响棉是气候影响棉叶螨发生的总结。叶螨发生的总结。叶螨发生的总结。叶螨发生的总结。 小地老虎:小地老虎:小地老虎:小地老虎:“ “榆钱落,幼虫多;桃花一片红,发蛾到高峰榆钱落,幼虫多;桃花一片红,发蛾到高峰榆钱落,幼虫多;桃花一片红,发蛾到高峰榆钱落,幼虫多;桃花一片红,发蛾到高峰” ”蝗虫:蝗虫:蝗虫:蝗虫:“ “先涝后旱,蚂蚱成片先涝后旱,蚂蚱成片先涝后旱,蚂蚱成片先涝后

34、旱,蚂蚱成片” ”因为因为因为因为 先涝先涝先涝先涝 有利于蝗虫喜欢啃食的芦苇、稗草、茅草和水葱有利于蝗虫喜欢啃食的芦苇、稗草、茅草和水葱有利于蝗虫喜欢啃食的芦苇、稗草、茅草和水葱有利于蝗虫喜欢啃食的芦苇、稗草、茅草和水葱等湿生和半湿生植物生长。等湿生和半湿生植物生长。等湿生和半湿生植物生长。等湿生和半湿生植物生长。 后旱后旱后旱后旱 一方面抑制了蝗虫天敌一方面抑制了蝗虫天敌一方面抑制了蝗虫天敌一方面抑制了蝗虫天敌的繁殖,另一方面天气晴朗温度高、湖沼河滩的水位下降,的繁殖,另一方面天气晴朗温度高、湖沼河滩的水位下降,的繁殖,另一方面天气晴朗温度高、湖沼河滩的水位下降,的繁殖,另一方面天气晴朗温

35、度高、湖沼河滩的水位下降,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场地,炎热干旱的环境还利于虫卵的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场地,炎热干旱的环境还利于虫卵的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场地,炎热干旱的环境还利于虫卵的为蝗虫的繁殖提供了场地,炎热干旱的环境还利于虫卵的孵化和发育。如果持续低温多雨,蝗虫卵的孵化期将延长,孵化和发育。如果持续低温多雨,蝗虫卵的孵化期将延长,孵化和发育。如果持续低温多雨,蝗虫卵的孵化期将延长,孵化和发育。如果持续低温多雨,蝗虫卵的孵化期将延长,幼虫死亡率也相应地上升,同时湖沼河流的水位上涨,虫幼虫死亡率也相应地上升,同时湖沼河流的水位上涨,虫幼虫死亡率也相应地上升,同时湖沼河流的水位上涨,虫幼虫死亡率也相应

36、地上升,同时湖沼河流的水位上涨,虫卵将被水淹没,一般不会出现蝗灾。卵将被水淹没,一般不会出现蝗灾。卵将被水淹没,一般不会出现蝗灾。卵将被水淹没,一般不会出现蝗灾。3.2.4 有害生物发生量预测(1 1)有效基数预测法)有效基数预测法)有效基数预测法)有效基数预测法P P为繁殖量,即下一代的发生量;为繁殖量,即下一代的发生量;为繁殖量,即下一代的发生量;为繁殖量,即下一代的发生量;P0P0为上一代虫口为上一代虫口为上一代虫口为上一代虫口基数;基数;基数;基数;e e为每头雌虫产卵数;为每头雌虫产卵数;为每头雌虫产卵数;为每头雌虫产卵数;f f为雌虫数;为雌虫数;为雌虫数;为雌虫数;mm为雄为雄为

37、雄为雄虫数;虫数;虫数;虫数;MM为死亡率,为死亡率,为死亡率,为死亡率,%某地秋蝗密度为每公顷450头,雌虫占总数的45%,雌虫产卵率为90%,每头雌虫产卵240粒,越冬死亡率为55%,预测来年夏蝗的密度。n n解:P=P0e*f*(1-d)/(f+m)n n=450X240X45%X45%X90%n n=19683头/公顷(2)气候图预测法)气候图预测法 昆虫种群数量受气候影昆虫种群数量受气候影响较大,因此可利用昆虫与气候的关系对响较大,因此可利用昆虫与气候的关系对昆虫发生量进行预测。将害虫相连许多代昆虫发生量进行预测。将害虫相连许多代实际发生的数量与各代气候图的特点比较,实际发生的数量与

38、各代气候图的特点比较,找出与害虫大发生有关的气候图的特点,找出与害虫大发生有关的气候图的特点,据以预测害虫数量的消长。据以预测害虫数量的消长。(3 3)经验指数预测法)经验指数预测法)经验指数预测法)经验指数预测法 如天敌指数、蚜情指数、病情如天敌指数、蚜情指数、病情如天敌指数、蚜情指数、病情如天敌指数、蚜情指数、病情指数、危害指数、温湿系数等。指数、危害指数、温湿系数等。指数、危害指数、温湿系数等。指数、危害指数、温湿系数等。 (4 4)形态指标预测法)形态指标预测法)形态指标预测法)形态指标预测法 根据害虫适应环境所起的形根据害虫适应环境所起的形根据害虫适应环境所起的形根据害虫适应环境所起

39、的形态及生理变化,预测害虫数量,如蚜虫在不良环境态及生理变化,预测害虫数量,如蚜虫在不良环境态及生理变化,预测害虫数量,如蚜虫在不良环境态及生理变化,预测害虫数量,如蚜虫在不良环境下便产生有翅蚜。因此,统计有翅蚜的多少,便可下便产生有翅蚜。因此,统计有翅蚜的多少,便可下便产生有翅蚜。因此,统计有翅蚜的多少,便可下便产生有翅蚜。因此,统计有翅蚜的多少,便可预测蚜虫的动态。此外,成虫颜色的变化,越冬虫预测蚜虫的动态。此外,成虫颜色的变化,越冬虫预测蚜虫的动态。此外,成虫颜色的变化,越冬虫预测蚜虫的动态。此外,成虫颜色的变化,越冬虫期脂肪体的发育程度及含量都可作为预测指标。期脂肪体的发育程度及含量都

40、可作为预测指标。期脂肪体的发育程度及含量都可作为预测指标。期脂肪体的发育程度及含量都可作为预测指标。 (5)数学回归分析法)数学回归分析法 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利用回归分析的方法,对有害生物发生量与温度、湿度、上一代对有害生物发生量与温度、湿度、上一代的发生基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模型,的发生基数等进行统计分析,建立模型,对害虫进行数量预测。对害虫进行数量预测。(6)专家系统预测法)专家系统预测法 综合治理专家系统是综合治理专家系统是针对以作物为中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针对以作物为中心的病虫害预测预报和防治决策支持系统。治决策支持系统。3.3 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

41、环3.3.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3.3.2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的流行3.3.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病原物的侵染过程和病害循环环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是寄主植物与病植物侵染性病害的发生与流行是寄主植物与病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原物在一定环境条件影响下相互作用的结果。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侵染过程病原物的侵染过程 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寄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寄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寄指病原物从与寄主接触、侵入寄主到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简称病程。主到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简称病程。主到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简称病

42、程。主到引起寄主发病的过程,简称病程。一般将其分成四个阶段:一般将其分成四个阶段:一般将其分成四个阶段:一般将其分成四个阶段:一、侵入前期一、侵入前期一、侵入前期一、侵入前期二、侵入期二、侵入期二、侵入期二、侵入期三、潜育期三、潜育期三、潜育期三、潜育期四、发病期四、发病期四、发病期四、发病期3.3.1.1病原物的侵染过程一、一、侵入前期侵入前期 也称接触期,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也称接触期,指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并形成某种侵入机构的时期接触并形成某种侵入机构的时期 病原物通常借助气流、雨水、虫媒、农事病原物通常借助气流、雨水、虫媒、农事操作等达到寄主感病部位,当然还有其他方式操作等达到寄主感病部

43、位,当然还有其他方式(如:土壤中的病原线虫和一些真菌的游动孢子(如:土壤中的病原线虫和一些真菌的游动孢子可主动向感病点移动,还有植物表面有水滴时,可主动向感病点移动,还有植物表面有水滴时,寄主伤口或自然孔口附近病原细菌可以向其主动寄主伤口或自然孔口附近病原细菌可以向其主动移动,但这些主动移动距离有限);移动,但这些主动移动距离有限);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后并不立即侵入寄主,而病原物与寄主植物接触后并不立即侵入寄主,而是在植物表面有一生长阶段是在植物表面有一生长阶段;此期病原物与寄;此期病原物与寄主相互识别,表现出亲和或是非亲和,以示寄主相互识别,表现出亲和或是非亲和,以示寄主植物是否能接受病原

44、物的接触。主植物是否能接受病原物的接触。二、二、侵入期侵入期 指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寄指从病原物侵入到与寄主植物建立寄生关系所经历时期生关系所经历时期1.侵入途径和方式侵入途径和方式侵入途径:侵入途径:细菌细菌多通过多通过自然孔口自然孔口和和伤口伤口侵入;侵入;病毒病毒能从寄主细胞的能从寄主细胞的轻微伤口轻微伤口侵入;侵入;线虫和寄生性植线虫和寄生性植物物可以直接从可以直接从表皮表皮侵入寄主;侵入寄主;真菌侵入途径较多真菌侵入途径较多,自然孔口、伤口、表皮、角质层等。自然孔口、伤口、表皮、角质层等。 直接侵入直接侵入 病原物病原物直接穿透角质层和细胞壁直接穿透角质层和细胞壁 自然孔口侵

45、入自然孔口侵入 自然孔口自然孔口如气孔、皮孔等,可如气孔、皮孔等,可 作为病原物侵入途径作为病原物侵入途径 伤口侵入伤口侵入 植物植物表面伤口表面伤口如虫伤、机械伤等外如虫伤、机械伤等外界因素造成的伤口以及叶片脱落后的叶痕和侧界因素造成的伤口以及叶片脱落后的叶痕和侧根穿过表皮层时所形成的伤口等都可作为病物根穿过表皮层时所形成的伤口等都可作为病物侵入途径侵入途径2.侵入所需时间和数量侵入所需时间和数量 病原物侵入所需时间通常很短;病原物侵入所需数病原物侵入所需时间通常很短;病原物侵入所需数量因种类和侵入部位不同而不同。量因种类和侵入部位不同而不同。病原物侵入寄主后需要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突破病原

46、物侵入寄主后需要获得必要的营养物质和突破寄主的防御才能迅速生长并建立寄生关系,而病寄主的防御才能迅速生长并建立寄生关系,而病原物侵入后建立起寄生关系才能引致植物发病。原物侵入后建立起寄生关系才能引致植物发病。一般来说,病原物的侵入量大、繁殖较快,就容易一般来说,病原物的侵入量大、繁殖较快,就容易突破寄主的防御并引起发病突破寄主的防御并引起发病3.3.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侵入与环境条件的关系:湿度湿度湿度湿度 引起病原物侵入的湿度主要是植物体表的水滴、水引起病原物侵入的湿度主要是植物体表的水滴、水引起病原物侵入的湿度主要是植物体表的水滴、水引起病原物

47、侵入的湿度主要是植物体表的水滴、水膜、空气湿度膜、空气湿度膜、空气湿度膜、空气湿度。病原细菌病原细菌病原细菌病原细菌只有在水滴水膜覆盖伤口或充润伤口时,才能侵只有在水滴水膜覆盖伤口或充润伤口时,才能侵只有在水滴水膜覆盖伤口或充润伤口时,才能侵只有在水滴水膜覆盖伤口或充润伤口时,才能侵入;入;入;入;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绝大多数真菌真菌真菌真菌孢子萌发都需要吸收水分,植物体表形成的孢子萌发都需要吸收水分,植物体表形成的孢子萌发都需要吸收水分,植物体表形成的孢子萌发都需要吸收水分,植物体表形成的水滴和水膜是其侵入的必要条件;水滴和水膜是其侵入的必要条件;水滴和水膜是其侵入的必要条件;水滴和水膜

48、是其侵入的必要条件;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土壤湿度适中有利于线虫线虫线虫线虫侵入;侵入;侵入;侵入;病毒侵入对湿度要求不十分严格;病毒侵入对湿度要求不十分严格;病毒侵入对湿度要求不十分严格;病毒侵入对湿度要求不十分严格;土壤湿度过高,影响氧气供应不利于土壤中病原菌孢子的土壤湿度过高,影响氧气供应不利于土壤中病原菌孢子的土壤湿度过高,影响氧气供应不利于土壤中病原菌孢子的土壤湿度过高,影响氧气供应不利于土壤中病原菌孢子的萌发萌发萌发萌发温度温度 温度主要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对温度主要影响孢子萌发和侵入速度。对真菌的侵入的影响尤为明显,见表真菌的侵入的影响尤为明显

49、,见表3-1。光照光照 对侵入也有影响,它可以影响气孔开闭对侵入也有影响,它可以影响气孔开闭程度,从而影响病原真菌侵入。程度,从而影响病原真菌侵入。如:禾本科植物的气孔在黑暗条件下是完全关如:禾本科植物的气孔在黑暗条件下是完全关闭的,禾柄锈菌的夏孢子尽管在黑暗条件下闭的,禾柄锈菌的夏孢子尽管在黑暗条件下萌发较好,但由于其侵入途径多是由孔口侵萌发较好,但由于其侵入途径多是由孔口侵入,因此也不能侵入寄主。入,因此也不能侵入寄主。4.寄主的抗侵入寄主的抗侵入 病原物侵入寄主前和侵入后,病原物侵入寄主前和侵入后,寄主植物可以凭原有的或诱发产生的组织和生理寄主植物可以凭原有的或诱发产生的组织和生理生化方

50、面的障碍阻止病原物侵入或侵入后建立寄生化方面的障碍阻止病原物侵入或侵入后建立寄生关系生关系。角质层或蜡质层是植物表面最外一层,可使病原物角质层或蜡质层是植物表面最外一层,可使病原物难于侵入或不能侵入;植物分泌体外的对微生物难于侵入或不能侵入;植物分泌体外的对微生物有毒性的物质如酚类,有机酸等,能抑制病原真有毒性的物质如酚类,有机酸等,能抑制病原真菌孢子萌发。菌孢子萌发。三、三、潜育期潜育期 指病原物从侵入和建立寄生关系,指病原物从侵入和建立寄生关系,到植物表现明显症状所经历时期,即病原物在到植物表现明显症状所经历时期,即病原物在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时期寄主体内繁殖和蔓延时期不同植物病害的潜育期长

51、短不一,一般不同植物病害的潜育期长短不一,一般10天左天左右;右;水稻白叶枯病的潜育期,在适宜条件下不过水稻白叶枯病的潜育期,在适宜条件下不过3天,天,而小麦散黑穗病潜育期可达近一年。而小麦散黑穗病潜育期可达近一年。潜育期长短受温度影响最大(见表潜育期长短受温度影响最大(见表3-2),湿度),湿度也有辅助作用也有辅助作用 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寄生部位不病原物在植物体内繁殖和蔓延的寄生部位不同,有的仅局限在侵染点附近的细胞和组织,同,有的仅局限在侵染点附近的细胞和组织,形成局部的点发性感染,称为局部性侵染;形成局部的点发性感染,称为局部性侵染; 有的病原物则在侵入寄主细胞和组织后,从有的

52、病原物则在侵入寄主细胞和组织后,从侵染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感染,侵染点向各个部位蔓延,甚至引起全株性感染,即系统侵染。即系统侵染。 一般来说,局部侵染的病害潜育期短,再侵一般来说,局部侵染的病害潜育期短,再侵染次数多,发生流行严重;系统侵染病害潜育染次数多,发生流行严重;系统侵染病害潜育期长,不易引起严重发生与流行。期长,不易引起严重发生与流行。 有些病害有隐症现象,即植物虽已发病,有些病害有隐症现象,即植物虽已发病,但由于环境条件不适,而不表现症状,待条件但由于环境条件不适,而不表现症状,待条件适宜时又可以发病。有些病害有潜伏侵染现象,适宜时又可以发病。有些病害有潜伏侵染现象,即

53、寄主有高度的忍耐力,病原物虽已侵染并潜即寄主有高度的忍耐力,病原物虽已侵染并潜伏在寄主体内,但也不引起发病。伏在寄主体内,但也不引起发病。四、四、发病期发病期 指植物受侵染后,经过一定的指植物受侵染后,经过一定的潜育期,从显症出现到生长季节结束为止潜育期,从显症出现到生长季节结束为止所经历时期。所经历时期。指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指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指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指侵染性病害从寄主植物的前一个生长季节开始发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病到下一个生长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病到下一个生长

54、季节再度发病的过程。主要涉及主要涉及主要涉及主要涉及(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二)病原物的越冬越夏(三)病原物的传播(三)病原物的传播(三)病原物的传播(三)病原物的传播3.3.1.2病害循环病害循环(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一)病原物的初侵染和再侵染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以后引越冬或越夏的病原物,在植物开始生长以后引起最初的侵染称为起最初的侵染称为初侵染初侵染;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发病后,病原物在植物体外受到初侵染的植物发病后,

55、病原物在植物体外或体内产生大量繁殖体,通过传播又可侵染或体内产生大量繁殖体,通过传播又可侵染更多的植物,这种重复侵染称为更多的植物,这种重复侵染称为再侵染再侵染根据再侵染的有无将侵染性病害分为:根据再侵染的有无将侵染性病害分为:多循环病害多循环病害 在一年或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在一年或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有多次再侵染,如小麦锈病、稻瘟病等有多次再侵染,如小麦锈病、稻瘟病等单循环病害单循环病害 在一年或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在一年或一个生长季节中只有初侵染和再侵染,如禾谷类作物黑穗病侵染和再侵染,如禾谷类作物黑穗病*还有一些再侵染次数不多的少循环病害,如棉还有一些再侵染次数不多的少循环病害,如棉花

56、枯萎病、花生青枯病等花枯萎病、花生青枯病等n n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皆可发生,具有为害时间长、侵稻瘟病在水稻整个生育阶段皆可发生,具有为害时间长、侵染部位多和症状多样性等特点。按其为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染部位多和症状多样性等特点。按其为害时期和部位的不同,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稻颈瘟和谷粒瘟。稻瘟可分为苗瘟、叶瘟、节瘟、叶枕瘟、稻颈瘟和谷粒瘟。稻瘟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罹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病菌主要以菌丝体在罹病稻草和种子上越冬。以分生孢子作为初侵染与再侵染的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从寄主表皮直接为初侵染与再侵染的接种体,借气流传播,从寄主表皮直接侵入致病。侵入致病。n n病

57、菌以散落在土中、混入粪肥或黏附于种子表面的冬孢子越冬、成为翌年的初浸染源,又以土壤带菌为主。该病也无再浸染。当种子发芽,病菌也萌发,浸染幼苗,随植株的生长,最后破坏穗部,成为黑粉,该菌在高梁发芽长15毫米前浸染高梁,则引致高梁丝黑穗病n n棉花枯萎病的病原是尖抱镰刀菌种的萎蔫专化型是一种专化性很强的病菌。病菌在土壤内可存活10年之久,棉籽带菌是远距离传播的主要菌源(二)(二)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病原物的越冬或越夏 指其度过寄主休眠指其度过寄主休眠期而引起下一季节初侵染的现象,病原物经过期而引起下一季节初侵染的现象,病原物经过越冬或越夏后就成为初侵染来源越冬或越夏后就成为初侵染来源1.越冬或越夏方

58、式越冬或越夏方式 休眠、腐生、寄生休眠、腐生、寄生如:病原真菌有的只能在如:病原真菌有的只能在病株内病株内越冬越夏,有的越冬越夏,有的可以休眠孢子或其他休眠体在可以休眠孢子或其他休眠体在寄主体外寄主体外存活,存活,有的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以有的可在病株残体或土壤中以腐生腐生方式长期存方式长期存活。活。2.主要越冬和越夏的场所主要越冬和越夏的场所田间病株田间病株 病原物可在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病原物可在一年生、二年生或多年生植物体内越冬越夏。植物体内越冬越夏。如小麦叶锈病,在冬小麦收割后,转移到田间自生如小麦叶锈病,在冬小麦收割后,转移到田间自生麦苗上寄生越夏,秋天再转回冬苗上寄生,冬季麦苗上

59、寄生越夏,秋天再转回冬苗上寄生,冬季又以菌丝体在麦叶内潜伏越冬。小麦秆锈病菌的又以菌丝体在麦叶内潜伏越冬。小麦秆锈病菌的夏孢子在春麦地区通常不能越冬,翌年发生的小夏孢子在春麦地区通常不能越冬,翌年发生的小麦秆锈病菌源,是来自在南方越冬的秆锈病菌麦秆锈病菌源,是来自在南方越冬的秆锈病菌病残体病残体 许多病原菌都可以病株残体作为主要越许多病原菌都可以病株残体作为主要越冬场所。但是,当作物残体分解后,多数病原物冬场所。但是,当作物残体分解后,多数病原物就会死亡。就会死亡。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此中存活,绝大部分非专性寄生的真菌和细菌都能在此中存活,因此这些病原物能在其中越冬越夏。因此这

60、些病原物能在其中越冬越夏。专性寄生的病毒,有的也能在残体中存活一定时间。专性寄生的病毒,有的也能在残体中存活一定时间。病原物的休眠机构一般都是先存活在病株死体内,病原物的休眠机构一般都是先存活在病株死体内,残体分解后,又会散落在土壤中。残体分解后,又会散落在土壤中。十字花科的根肿菌休眠孢子囊产生在根部肿大组十字花科的根肿菌休眠孢子囊产生在根部肿大组织内,根组织腐烂后,再散落在土壤中。织内,根组织腐烂后,再散落在土壤中。土壤土壤 病原物越冬越夏主要场所。病原物越冬越夏主要场所。水稻纹枯病主要是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水稻纹枯病主要是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成为次年或下季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年或下季的

61、主要初侵染来源。粪肥粪肥 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的粪肥上常带有未经腐熟的带有病残体的粪肥上常带有大量病原物。大量病原物。玉米黑粉菌就主要是由肥料传播的,其冬孢子可玉米黑粉菌就主要是由肥料传播的,其冬孢子可以在肥料中存活。以在肥料中存活。种子、苗木及其他无性繁殖材料种子、苗木及其他无性繁殖材料 病原物可以病原物可以休眠机构与种子混杂在一起,或是附着在其上,休眠机构与种子混杂在一起,或是附着在其上,或可潜伏在种子苗木繁殖材料内部或可潜伏在种子苗木繁殖材料内部 ,常成为翌,常成为翌年初侵染最有效来源,如在块根中越冬的甘薯年初侵染最有效来源,如在块根中越冬的甘薯黑斑病菌,在块茎中越冬的马铃薯病毒。棉花黑

62、斑病菌,在块茎中越冬的马铃薯病毒。棉花炭疽病、黑斑病、角斑病、红腐病等都是种子炭疽病、黑斑病、角斑病、红腐病等都是种子带菌为主的病害。带菌为主的病害。传播媒介昆虫传播媒介昆虫 某些昆虫可以传播多种持久性某些昆虫可以传播多种持久性病毒,寄主收割后,病毒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病毒,寄主收割后,病毒可在传毒昆虫体内越冬。冬。水稻黄矮病毒就在传毒昆虫黑尾叶蝉体内越冬。水稻黄矮病毒就在传毒昆虫黑尾叶蝉体内越冬。(三)病原物的传播(三)病原物的传播传播方式有以下传播方式有以下3种种1.自然动力传播自然动力传播 2.主动传播主动传播3.人为因素传播人为因素传播1.自然动力传播自然动力传播 主要包括气流传播、雨水

63、传主要包括气流传播、雨水传播、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等播、昆虫及其他介体传播等气流传播气流传播 传播距离较远,覆盖面积大常易引传播距离较远,覆盖面积大常易引起病害流行。起病害流行。雨水传播雨水传播 病原细菌和真菌中某些种类的分生病原细菌和真菌中某些种类的分生孢子传播,这些病原体之间大多都有胶质,遇孢子传播,这些病原体之间大多都有胶质,遇水膨胀溶化后,病原体才能从子实体或植物组水膨胀溶化后,病原体才能从子实体或植物组织上散出,随着水滴飞溅而传播织上散出,随着水滴飞溅而传播*风雨结合更容易引起病原物在田间较大范围传风雨结合更容易引起病原物在田间较大范围传播,如水稻白叶枯病在暴风雨后田间发病面积播,如水

64、稻白叶枯病在暴风雨后田间发病面积迅速扩大。迅速扩大。昆虫及螨类传播昆虫及螨类传播 与病毒病害关系密切。与病毒病害关系密切。小麦黄矮病的传毒介体小麦黄矮病的传毒介体麦二叉蚜麦二叉蚜小麦丛矮病小麦丛矮病灰飞虱灰飞虱小麦土传花叶病小麦土传花叶病禾谷多黏菌禾谷多黏菌2.主动传播主动传播 病原物依靠病原物依靠自身动力自身动力进行传播。进行传播。如线虫在土壤中可作一定范围的移动,菟如线虫在土壤中可作一定范围的移动,菟丝子茎蔓可以攀缘。丝子茎蔓可以攀缘。3.人为因素传播人为因素传播 各种病原物都能以多种方式通各种病原物都能以多种方式通过人为因素传播,如繁殖材料流通和移栽、整枝、过人为因素传播,如繁殖材料流通

65、和移栽、整枝、施肥等农事操作。施肥等农事操作。 以带病种子、苗木和其他无以带病种子、苗木和其他无性繁殖材料的流动最为重要性繁殖材料的流动最为重要。烟草花叶病毒可通过移苗、打顶去芽传染,烟草花叶病毒可通过移苗、打顶去芽传染,棉花枯、黄萎病可通过耕地扩大病区,马铃薯环腐棉花枯、黄萎病可通过耕地扩大病区,马铃薯环腐病可在播种前通过切薯从病薯传至健薯。病可在播种前通过切薯从病薯传至健薯。 人为传播往往都是远距离的,而且不受自人为传播往往都是远距离的,而且不受自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也不像自然传播有然条件和地理条件的限制,也不像自然传播有规律,因此有时候人为因素更容易造成病源传规律,因此有时候人为因素

66、更容易造成病源传播和病区扩大。播和病区扩大。3.3.2 植物病害的流行植物病害的流行3.3.2.1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3.3.2.2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3.3.2.3植物病害的流行动态植物病害的流行动态3.3.2.1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植物病害的流行类型(一)单年流行病害(二)积年流行病害(三)中间型病害(一)单年流行病害(一)单年流行病害 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指在一个生长季节中,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菌量积累、传播、扩只要条件适宜,就能完成菌量积累、传播、扩展的过程,并造成严重流行的病害展的过程,并造成严重流行的病害特点:特点:此类病害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能

67、够此类病害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能够连续繁殖多代,病原物传播迅速、传播距离较远、连续繁殖多代,病原物传播迅速、传播距离较远、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再侵染频繁、潜育期短; 多通过气流、雨水传播,也有少数由昆虫多通过气流、雨水传播,也有少数由昆虫传播;传播; 病害发展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病害流行病害发展受环境条件影响较大,病害流行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流行速率的高低与否主要取决于其流行速率的高低此类病害预测重要因子:气象因素、寄主抗逆性、此类病害预测重要因子:气象因素、寄主抗逆性、栽培措施栽培措施防治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以农业措施和防治措施:以种植抗病品种为主,以农业措施和药剂防治为辅,以降低其

68、流行速率药剂防治为辅,以降低其流行速率(二)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二)积年流行病害(单循环病害、单利病害)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病原物积累过程,才能造成严需要经过连续几年的病原物积累过程,才能造成严重发生和流行的病害重发生和流行的病害特点:此类病害一般无再侵染,或次数较少,在病特点:此类病害一般无再侵染,或次数较少,在病害流行中作用不大;潜育期较长,多为种传或土害流行中作用不大;潜育期较长,多为种传或土传;此类病害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侵染传;此类病害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侵染数量数量预测因子:种植材料上和土壤中病原物的数量预测因子:种植材料上和土壤中病原物的数量防治:以控

69、制初侵染数量和初始病情为主防治:以控制初侵染数量和初始病情为主(三)中间型病害(三)中间型病害兼有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的某些特点,兼有单年流行病害和积年流行病害的某些特点,介于两类病害之间介于两类病害之间此类病害能再侵染,次数少,作用不大,但它此类病害能再侵染,次数少,作用不大,但它也有从次要病害转为主要病害的危险也有从次要病害转为主要病害的危险对此类病害应加强监测对此类病害应加强监测3.3.2.2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植物病害的流行因素 导致病害流行必须同时具备导致病害流行必须同时具备3个因素,即,病个因素,即,病原物致病性强繁殖量大、感病寄主植物的大面原物致病性强繁殖量大、感病寄主植物的

70、大面积集中种植、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侵入繁殖积集中种植、环境条件有利于病原物侵入繁殖传播传播(一)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一)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二)引起病害流行变化的主导因素(二)引起病害流行变化的主导因素(一)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一)病害流行的基本因素1.寄主植物寄主植物感病寄主植物,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和流行感病寄主植物,种植感病品种是病害发生和流行的先决条件的先决条件感病品种栽培面积及分布,病害流行及为害程度感病品种栽培面积及分布,病害流行及为害程度与此因素密切相关,大范围单一种植某一感病品与此因素密切相关,大范围单一种植某一感病品种,会导致某些病害在短期内迅速流行,造成极种,会导致某些

71、病害在短期内迅速流行,造成极其严重的后果。其严重的后果。1960年后,高感锈病小麦品种年后,高感锈病小麦品种“碧玛一号碧玛一号”在我在我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国西北和华北地区大面积种植,1964年前后气年前后气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流行,河北等七省损失小麦候条件有利于条锈病流行,河北等七省损失小麦达达10亿多公斤。亿多公斤。2.病原物病原物病原物致病力,病害的流行与病原物的致病力病原物致病力,病害的流行与病原物的致病力正相关,致病力强的菌系存在时,容易造成病正相关,致病力强的菌系存在时,容易造成病害流行害流行病原物大量繁殖与传播。病原物大量繁殖与传播。病害流行有赖于病原物群体的迅速增长,具高

72、繁病害流行有赖于病原物群体的迅速增长,具高繁殖力的病原物在短期内可以形成大量的后代,殖力的病原物在短期内可以形成大量的后代,为病害的流行提供大量的病原物,在一个为病害的流行提供大量的病原物,在一个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繁殖的代数与代时的长生长季节中,病原物繁殖的代数与代时的长短,与病原物数量的增长有关,一般来说,短,与病原物数量的增长有关,一般来说,病原物越冬菌量多、初侵染发生早、再侵病原物越冬菌量多、初侵染发生早、再侵染次数多、环境条件适宜,病害会提早和染次数多、环境条件适宜,病害会提早和严重流行;严重流行; 病原物传播需要借助介体或动力完成,病原物传播需要借助介体或动力完成,如气流、雨水、昆虫

73、等介体动力与病害流如气流、雨水、昆虫等介体动力与病害流行有密切关系,它们不仅可以直接造成病行有密切关系,它们不仅可以直接造成病原物的传播,而且还可使植株产生出一些原物的传播,而且还可使植株产生出一些伤口,会可利于某些病原物的侵入伤口,会可利于某些病原物的侵入3.环境条件环境条件 影响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影响病害流行的环境条件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及土壤因素、生物因素、耕湿度光照等气象因素及土壤因素、生物因素、耕作和栽培因素等作和栽培因素等温度和湿度会对病原物产生重大的影响,且气候条温度和湿度会对病原物产生重大的影响,且气候条件不利会引起寄主植物抗性下降加重病害流行件不利会引起寄主植物

74、抗性下降加重病害流行棉花与水稻喜温植物,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容易棉花与水稻喜温植物,遇持续低温阴雨天气,容易诱发棉苗立枯病、黑斑病及水稻穗颈瘟病;高湿诱发棉苗立枯病、黑斑病及水稻穗颈瘟病;高湿对马铃薯晚疫病流行有利;春季低温易诱发小麦对马铃薯晚疫病流行有利;春季低温易诱发小麦根腐病根腐病土壤土壤和和栽培条件栽培条件是影响病害局部流行的重要因素是影响病害局部流行的重要因素砂质土壤利于多种线虫病发生;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砂质土壤利于多种线虫病发生;十字花科植物根肿病在酸性土壤中发生严重病在酸性土壤中发生严重水稻密植高肥条件下,纹枯病发生重;水肥管理不水稻密植高肥条件下,纹枯病发生重;水肥管理不当,稻瘟

75、病发生就重;水稻生育后期氮肥不足或当,稻瘟病发生就重;水稻生育后期氮肥不足或土壤状况不良,胡麻斑病就容易流行;温室蔬菜土壤状况不良,胡麻斑病就容易流行;温室蔬菜栽培常因光照不足且湿度高,易造成白粉病,灰栽培常因光照不足且湿度高,易造成白粉病,灰霉病等发生严重霉病等发生严重(二)引起病害流行变化的主导因素(二)引起病害流行变化的主导因素以上所介绍的三个因素任一因素都可以造成病害流以上所介绍的三个因素任一因素都可以造成病害流行的变化,通过对病害流行的变化的分析,可锁行的变化,通过对病害流行的变化的分析,可锁定引起其变化的主导因素。定引起其变化的主导因素。根据病害流行程度和频率,将病害流行区划分为常

76、根据病害流行程度和频率,将病害流行区划分为常发区、易发区、偶发区发区、易发区、偶发区根据流行程度和损失情况的年度波动可划分为大流根据流行程度和损失情况的年度波动可划分为大流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不流行行、中度流行、轻度流行、不流行大流行常与某一流行因素的剧烈变动有关大流行常与某一流行因素的剧烈变动有关当寄主植物与病原物都具备时,气象条件波动成为当寄主植物与病原物都具备时,气象条件波动成为主导因素。主导因素。寄主抗病力的变化,可引起病害流行程度的变化。寄主抗病力的变化,可引起病害流行程度的变化。耕作栽培措施对病害流行有很大的作用。耕作栽培措施对病害流行有很大的作用。3.3.2.3 植物病害的流

77、行动态植物病害的流行动态植物病害的流行实质是病害与病原物的消长的动植物病害的流行实质是病害与病原物的消长的动态过程,描述此动态过程启用时间动态和空间态过程,描述此动态过程启用时间动态和空间动态两个概念动态两个概念(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一)病害流行的时间动态指病害从开始发生,随着时间推移,使寄主群体中指病害从开始发生,随着时间推移,使寄主群体中发病普遍率和严重度不断增加,直到病害衰退的发病普遍率和严重度不断增加,直到病害衰退的过程过程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对病害进行定期系统调查,以在整个生长季节中,对

78、病害进行定期系统调查,以调查时间为横坐标、病害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调查时间为横坐标、病害数量为纵坐标,绘制成病害随时间推移而消长的曲线,即季节流行曲线。病害随时间推移而消长的曲线,即季节流行曲线。 病害流行过程分病害流行过程分3个阶段:始发期、盛发个阶段:始发期、盛发期、衰退期,一般期、衰退期,一般始发期始发期较长,这个时期最为较长,这个时期最为重要,是病原物数量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病重要,是病原物数量积累的关键时期,也是病害预测和防治的重要时期害预测和防治的重要时期(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二)病害流行的空间动态指病害发生后,由于病原物不断繁殖与传播,随着指病害发生后,由于病原物不断繁殖与传

79、播,随着传播距离的延伸,发病范围不断扩大,直到病害传播距离的延伸,发病范围不断扩大,直到病害停止发展的过程停止发展的过程1.病害在田间的扩展和分布形式病害在田间的扩展和分布形式中心传播中心传播 指病原物早期侵染的植株在田间形成指病原物早期侵染的植株在田间形成发病中心,病害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然后再发病中心,病害呈聚集分布的空间格局,然后再由发病中心向外扩展的一种传播方式。一般是由发病中心向外扩展的一种传播方式。一般是近距离田块内或田块间传播,初侵染来源一般来自近距离田块内或田块间传播,初侵染来源一般来自本地菌源(种苗传带或存于土壤病残体的病原物)本地菌源(种苗传带或存于土壤病残体的病原物)。

80、弥散式传播弥散式传播 由病原物的初侵染即可引起病害全由病原物的初侵染即可引起病害全田普遍发病的传播方式。通常是由气流远距离传田普遍发病的传播方式。通常是由气流远距离传播且菌量大时的病害分布形式,病害在田间形成播且菌量大时的病害分布形式,病害在田间形成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随机分布或均匀分布2.病害的传播病害的传播 病害传播的量变规律,因病原物病害传播的量变规律,因病原物种类及其传播方式而异种类及其传播方式而异气传病害气传病害 自然传播距离相对较大,其变化主要受自然传播距离相对较大,其变化主要受气流影响气流影响土传病害土传病害 自然传播距离较小,主要受田间耕作灌自然传播距离较小,主要受田间耕作灌溉生物介体等的影响溉生物介体等的影响虫传病害虫传病害 距离和效能主要取决于传病昆虫介体距离和效能主要取决于传病昆虫介体的种群数量活动能力以及病原物与介体昆虫的相的种群数量活动能力以及病原物与介体昆虫的相互关系。互关系。作业作业31.何谓病害循环,它包括哪几个环节何谓病害循环,它包括哪几个环节2.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有哪些植物病害发生的基本因素有哪些3.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有哪些病原物的越冬和越夏场所有哪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