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版第十章神经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78461907 上传时间:2024-08-24 格式:PPT 页数:171 大小:8.1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版第十章神经_第1页
第1页 / 共171页
第二版第十章神经_第2页
第2页 / 共171页
第二版第十章神经_第3页
第3页 / 共171页
第二版第十章神经_第4页
第4页 / 共171页
第二版第十章神经_第5页
第5页 / 共1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版第十章神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版第十章神经(1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章第十章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第一节第一节 神经元神经元及反射活动及反射活动 的一般规律的一般规律 神经系统神经系统 1. 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整体内起主导作用的调节系统。2. 对对体体内内外外环环境境的的变变化化做做出出迅迅速速而而完完善善的的应应答答,维维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持体内各器官、系统的正常功能。 组成组成 - 中中枢枢神神经经系系统统脑脑与与脊脊髓髓,由由神神经经细细胞胞与与神神经经胶质细胞组成。胶质细胞组成。 外周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 由神经干与神经节组成。由神经干与神经节组成。 脑、脊髓脑、脊髓 脑、脊髓之外脑、脊髓之外神经系统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

2、统 + + 周围神经系统周围神经系统一、一、神经元神经元和神经纤维和神经纤维 1)基本结构基本结构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胞体胞体 有髓神经纤有髓神经纤维维神经元神经元 树突树突 神经纤维神经纤维 突起突起 无髓神经纤无髓神经纤维维 轴突轴突 v胞体:神经元功能活动的中心。胞体:神经元功能活动的中心。v树突:树突:一个或一个或多多个;个;短,逐步发出分支,愈分愈细。短,逐步发出分支,愈分愈细。v轴突:轴突:一个;一个;由轴丘分出,开始一段称始段,后具由轴丘分出,开始一段称始段,后具 有髓鞘;轴突的末梢分成许多分支。分支末梢部分有髓鞘;轴突

3、的末梢分成许多分支。分支末梢部分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膨大呈球状,称为突触小体。神经元基本功能神经元基本功能1 1、接受刺激、接受刺激 2 2、传递信息、传递信息2 2)轴轴突突外面包裹的髓鞘或神经膜构成外面包裹的髓鞘或神经膜构成神经纤维神经纤维。 1 1、功能:、功能:传导传导兴奋兴奋 神经冲动神经冲动2 2、传导兴奋具有的特征、传导兴奋具有的特征: 生理完整性生理完整性 绝缘性绝缘性 双向性双向性 相对不疲劳性相对不疲劳性 二二、神经元神经元间间的的 信息传递信息传递 (一一)突触突触的基本结构的基本结构突触突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神经元之间相接触并传递信息的部位。并传递信息的部位。v化

4、学突触(神经递质)化学突触(神经递质)v电突触(局部电流)电突触(局部电流)经典突触经典突触非定向突触非定向突触 化学性突触的种类和结构化学性突触的种类和结构 根据突触接触部位分为根据突触接触部位分为 轴突轴突 树突式树突式 ; 轴突轴突 胞体式胞体式 ; 轴突轴突 轴突式轴突式 。 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微细结构 突触前膜突触前膜 突触间隙突触间隙 突触后膜突触后膜经典的突触传递经典的突触传递突突触触的的分分类类突触的微细结构:突触的微细结构: 1 1、 突触小体:突触小体: (1 1)突触小体:)突触小体:线粒体、线粒体、内含内含神经递质神经递质的的大小形态不同的大小形态不同的突触突触囊泡囊

5、泡 (2 2)突触前膜较一般神经元的膜稍增厚,)突触前膜较一般神经元的膜稍增厚,约约7nm7nm。在前膜内侧壁上附着致密突起,形成。在前膜内侧壁上附着致密突起,形成囊泡栏栅。栏栅结构引导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囊泡栏栅。栏栅结构引导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内侧面接触,促进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内侧面接触,促进突触小泡内递质的释放。 2 2、突触间隙:、突触间隙: 宽宽20nm20nm,与细胞外液相通;神经递质经此间,与细胞外液相通;神经递质经此间隙扩散到后膜。隙扩散到后膜。3 3、突触后膜:、突触后膜: 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有与神经递质结合的特异受体受体、化学门、化学门控离子通道。后膜对电刺激不敏感(直

6、接电控离子通道。后膜对电刺激不敏感(直接电刺激后膜不易产生去极化反应)。刺激后膜不易产生去极化反应)。v(二)突触传递的机制 经典突触传递过程经典突触传递过程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突触前神经元兴奋 突触前膜突触前膜去极化去极化 Ca Ca2+2+通道开放通道开放 突触小泡释突触小泡释放神经递质放神经递质 突触后膜受体突触后膜受体 突触突触后膜去极化(超级化)后膜去极化(超级化) 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电电- -化学化学- -电传递电传递1 1、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1 1)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EPSP) ) 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前膜释放: 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 突触后膜:突触后膜:

7、 NaNa+ +(主)(主)、K K+ +通透性增大通透性增大2 2)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IPSP) ) 突触前膜释放:突触前膜释放: 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 突触后膜:突触后膜: Cl- 通透性增大通透性增大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突触后神经元的电活动变化(三)(三)神经递质和受体神经递质和受体 神经递质神经递质 1 1、概念:、概念: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梢处释放,经突触间隙扩散,特异性地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产生效应的化学物质。1、

8、外周递质外周递质1).乙酰胆乙酰胆碱碱胆碱能纤维胆碱能纤维2).去甲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能纤维肾上腺素能纤维2、中枢递质、中枢递质 种类多种类多1 1、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 毒蕈碱受体毒蕈碱受体 (M M受体)受体) 阻断剂:阻断剂:阿托品阿托品外周分布:外周分布: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大多数副交感神经节后纤 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少数交感神经节后纤 维。维。(二)受体(二)受体 M样作用:样作用:v 心血管功能抑制心血管功能抑制: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血管扩张、血压下降。v 平滑肌收缩平滑肌收缩:包括支气管、胃肠道及膀胱等平滑肌收缩,增加其收缩频率、收缩幅度和张力。v 瞳

9、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瞳孔括约肌和睫状肌收缩:瞳孔缩小,调节近视。v 促进唾液腺、汗腺、泪腺和消化道等腺体促进唾液腺、汗腺、泪腺和消化道等腺体的分泌。的分泌。M样作用(口诀):样作用(口诀):v血管扩血管扩 心率慢心率慢v血压降血压降 身出汗身出汗v肠胃痉肠胃痉 气管挛气管挛v瞳孔小瞳孔小 口流涎口流涎1 1、胆碱能受体:胆碱能受体: 烟碱受体(烟碱受体(N型受体)型受体) 化学门控通道化学门控通道 N1: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自主神经节突触后膜 (六烃季胺、筒箭毒碱)(六烃季胺、筒箭毒碱) N2:骨骼肌终板膜:骨骼肌终板膜 (十烃季胺、筒箭毒碱)(十烃季胺、筒箭毒碱) vN样作用:样作用:v胃肠

10、道、膀胱平滑肌收缩,胃肠道、膀胱平滑肌收缩,v腺体分泌增加,腺体分泌增加,v心脏兴奋,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心脏兴奋,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v* *:重症肌无力重症肌无力患患者,由于体内产生者,由于体内产生一种对抗和破坏骨一种对抗和破坏骨骼肌终板膜上骼肌终板膜上N N2 2受受体的抗体,使骨骼体的抗体,使骨骼肌不能接受运动神肌不能接受运动神经元释放的经元释放的AChACh的的调控而产生肌无力。调控而产生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疾病。 2 2、儿茶酚胺及其受体、儿茶酚胺及其受体(1 1)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去甲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肾上腺素能神经元肾上腺素能神经元 (2 2)

11、肾上腺素能纤维及)肾上腺素能纤维及分布:分布: 多数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交感神经节后纤维 (3 3)肾上腺素能受体)肾上腺素能受体 G G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蛋白和蛋白激酶途径 1 1)受体(受体( 1 1 2 2 ) 2 2)受体(受体( 1 1 2 2 3 3 ) 3 3)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的影响因素)肾上腺素能受体效应的影响因素受体的特性:受体的特性:兴奋效应兴奋效应受体(主)受体(主) 抑制效应抑制效应受体(主)受体(主)配体的特性:配体的特性:NENE:受体(受体( 主)主) E E:、受体受体 异丙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受体(受体( 主)主) 器官上两种受体的分布情况器官上两种受体

12、的分布情况: :平滑肌平滑肌肾上腺能受体的分布:肾上腺能受体的分布:v 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细胞膜大多数交感神经节后纤维所支配的效应细胞膜上上( (汗腺和受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的骨骼肌血管除外汗腺和受交感舒血管纤维支配的骨骼肌血管除外) )。但不一定都有。但不一定都有和和受体,有的仅有受体,有的仅有受体受体( (如如皮肤血管),有的仅有皮肤血管),有的仅有受体(如支气管平滑肌),受体(如支气管平滑肌),有的有的和和受体均有受体均有( (如心肌)。如心肌)。 4 4)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断剂 受体:受体: 酚妥拉明酚妥拉明1 1(主)、(主)、2 2 哌唑嗪哌唑嗪1

13、 1 育亨宾育亨宾2 2 受体:受体: 普萘洛尔普萘洛尔受体;受体; 丁氧胺丁氧胺2 2受体;受体; 阿阿替替洛尔洛尔1 1受体受体 3 3、中枢神经递质、中枢神经递质 1 1)乙酰胆碱:)乙酰胆碱: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 2 2)单胺类:)单胺类: NE、多巴胺、多巴胺、5-HE。 3 3)氨基酸类:)氨基酸类: 兴奋性递质:兴奋性递质:谷氨酸、天冬氨酸。谷氨酸、天冬氨酸。 抑制性递质:抑制性递质:r-r-氨基丁酸、甘氨酸。氨基丁酸、甘氨酸。 4 4)肽类:)肽类:阿片肽、脑阿片肽、脑- -肠肽、下丘脑调节性肽等肠肽、下丘脑调节性肽等 5 5)嘌呤类:)嘌呤类:腺苷、腺苷、ATP。 6 6)其

14、他递质:)其他递质:组胺、组胺、NO、CO。(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一)反射活动的中枢控制四四、反射活动反射活动的一般的一般规律规律(一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辐散和聚合式联系辐散和聚合式联系单单线线式式联联系系(一一)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中枢神经元的联系方式连锁状与环状联系连锁状与环状联系(二二)突触传递突触传递的特征的特征 1 1、单向传、单向传递递 2 2、中枢中枢延搁延搁 3 3、总和、总和 4 4、兴奋节律的改变、兴奋节律的改变 5 5、后发放、后发放 6 6、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对内环境变化敏感和易疲劳神经纤维与突触传递的比较神经纤维与突触传递的比较

15、第第二二节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功能 二、二、感觉投射系统感觉投射系统 (一一)特异投射系统:)特异投射系统: 丘脑的感觉接替核、联络核,丘脑的感觉接替核、联络核, (点对点点对点投射)投射) 功能功能:引起特定感觉,引起特定感觉, 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激发大脑皮层发出神经冲动。感觉投射系统示意图感觉投射系统示意图 (二二)非特异投射核)非特异投射核 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纤维脑干网状结构上行纤维 非特异投射核非特异投射核(多突触换元)(多突触换元) 大脑皮层大脑皮层 功能:功能:维持大脑皮层兴奋状态。维持大脑皮层兴奋状态。 2 2)非特异投射系统:)非特异投射系统: 非特异核群

16、非特异核群 (逆散投射)(逆散投射)功能功能:维持和改变维持和改变 大脑皮层的大脑皮层的 兴奋状态。兴奋状态。 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特异性投射系统与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区别三、三、大脑皮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质的感觉分析功能 (一)一)体表感觉代表区体表感觉代表区 1 1)第一体表感觉区)第一体表感觉区:中央后回中央后回 (3-1-23-1-2区)区) 人大脑皮层感觉区人大脑皮层感觉区 第一体表感觉区第一体表感觉区特点:特点: 交叉投射(头面部投射交叉投射(头面部投射 - - 双侧)双侧) 整体为倒置安排,头面部内部安排整体为倒置安排,头面部内部安排 为正立。为正立。 投射区越

17、大,感觉分辨精细程度越高投射区越大,感觉分辨精细程度越高 (二)(二)本体感觉投射区本体感觉投射区(1 1)部位:)部位:中央前回(中央前回(4 4区)区)(2 2)特点:)特点:与第一体感区相似与第一体感区相似 第二体感区第二体感区 部位部位: :中央前回中央前回 与岛叶之间与岛叶之间 (人类)(人类) 特点特点 空间分布正立空间分布正立 定位不清晰定位不清晰 双侧投射双侧投射( (三三) )特殊特殊感觉投射区感觉投射区 1 1、视觉:、视觉:枕叶距状裂上下缘枕叶距状裂上下缘 2 2、听觉:、听觉: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颞叶的颞横回和颞上回 3 3、嗅觉:、嗅觉:边缘叶的前底部边缘叶的前底部

18、4 4、味觉:、味觉: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区的下部中央后回头面部感觉区的下部 四四、痛觉、痛觉 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且痛觉感受器为特感受器:游离神经末梢,且痛觉感受器为特异性,但不如别的感受器;异性,但不如别的感受器; 致痛物质:致痛物质:ATP、H+、K+、5-HT、组胺、组胺、乙酰胆碱、蛋白溶解酶、缓激肽等。乙酰胆碱、蛋白溶解酶、缓激肽等。 (一)痛的类型、及其性质(一)痛的类型、及其性质 (1) 体表痛体表痛 快痛:刺激后很快发生,消失也快,是一种快痛:刺激后很快发生,消失也快,是一种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尖锐而定位清楚的“刺痛刺痛”。 慢痛:一种定位不清楚的慢痛:一种定位不清楚的“烧灼痛烧灼

19、痛”,在刺,在刺激后激后0.51.0秒才能感觉到,持续时间长,并伴有秒才能感觉到,持续时间长,并伴有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变化。情绪反应及心血管和呼吸等变化。 (2)躯体深部痛)躯体深部痛:定位不明确,可伴有恶心、定位不明确,可伴有恶心、出汗和血压的改变。其机制可能是组织产生了出汗和血压的改变。其机制可能是组织产生了P物质的缘故。物质的缘故。(三三)内脏)内脏痛与牵涉痛痛与牵涉痛 1 1、内脏痛特点、内脏痛特点: 缓慢、持久缓慢、持久、定位不准确。定位不准确。 对牵拉、缺血、炎症敏感,对牵拉、缺血、炎症敏感, 对切割、烧灼、电刺激不敏感。对切割、烧灼、电刺激不敏感。 常伴常伴牵涉痛牵涉痛。

20、牵涉痛牵涉痛 概念:概念: 内脏疾病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内脏疾病引起身体的体表部位 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发生疼痛或痛觉过敏的现象。产生机制:产生机制:会聚学说;会聚学说; 易化学说。易化学说。v会聚学说:认为由于内脏和体表的痛觉传入纤维在脊髓同一水平的同一个神经元会聚后再上传至大脑皮质,由于平时疼痛刺激多来源于体表.因此大脑依旧习惯地将内脏痛误以为是是体表痛,于是发生牵涉痛。v易化学说:认为内脏传入纤维的侧支在脊髓与接受体表痛觉传入的同一后角神经元构成突触联系,从患痛内脏来的冲动可提高该神经元的兴奋性,从而对体表传入冲动产生易化作用,使微弱的体表刺激成为致痛刺激产生牵涉痛。常见内脏疾病牵涉

21、痛的部位和压痛区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和压痛区第第三三节节 神经系统对神经系统对躯体躯体运运动的调节动的调节 二、二、脊髓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脊髓脊髓 运动神经元的比较运动神经元的比较 类别类别会聚的会聚的信息源信息源发出纤维发出纤维及粗细及粗细支配及递质作用运动运动神经神经元元高高位位中中枢枢下下传传信信息息;脊脊髓髓后后根根传传入入信信息息;传出传出纤维纤维;粗粗梭外肌;梭外肌;Ach直直 接接 发发动动 肌肌 肉肉收缩收缩运动运动神经神经元元仅仅高高位位中中枢枢下下传传信息信息传出传出纤维纤维;细细梭内肌;梭内肌;Ach调调 节节 肌肌梭梭 感感 受受装装 置置 的的敏

22、感性敏感性(一一)牵张反射)牵张反射 1 1、定义:、定义: 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有神经支配的骨骼肌受到外力受到外力 牵拉牵拉而而伸长伸长时,时,反射性反射性引起受牵拉引起受牵拉 肌肉的肌肉的收缩收缩过程。过程。 2 2、类型:、类型:腱反射、肌紧张腱反射、肌紧张 肌梭感受器肌梭感受器 1 1)腱反射)腱反射 (位相性或动态性的牵张反射)(位相性或动态性的牵张反射) 定义:定义:快速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快速牵拉肌腱时引起的牵张 反射。反射。腱反射特点腱反射特点: 感受器:感受器:肌梭肌梭 中中 枢:枢:脊髓脊髓(单突触反射)(单突触反射) 效应器:效应器:同一快肌肉同一快肌肉快肌纤维快肌纤维 效

23、效 果:果:力量大的同步快速收缩力量大的同步快速收缩膝跳反射膝跳反射腱反射腱反射反射弧:反射弧: 牵拉肌肉牵拉肌肉 肌梭肌梭 a a纤维纤维 脊髓脊髓-MNs -MNs 快肌纤维收缩快肌纤维收缩常用的腱反射常用的腱反射名称名称检查方法检查方法 中枢部位中枢部位 效应效应膝反射膝反射扣击膑韧扣击膑韧带带腰腰 2-4小腿伸直小腿伸直肘反射肘反射扣击肱二扣击肱二头肌肌腱头肌肌腱颈颈 5-7肘部屈曲肘部屈曲 跟腱跟腱 反射反射扣击跟腱扣击跟腱 腰腰5-骶骶2脚向足底脚向足底方向屈曲方向屈曲腱反射的临床意义:腱反射的临床意义: 了解了解NSNS的功能状态的功能状态 腱反射减弱或消退:腱反射减弱或消退:

24、提示反射弧的损害或中断。提示反射弧的损害或中断。 腱反射亢进:腱反射亢进: 提示高位中枢病变。提示高位中枢病变。(2 2)肌紧张)肌紧张 : (紧张性或静态性牵张反射)(紧张性或静态性牵张反射) 定义:定义:缓慢持续缓慢持续牵拉肌腱时发生牵拉肌腱时发生 的牵张反射。的牵张反射。 直立直立重力重力关节弯曲关节弯曲牵拉牵拉抗重力肌抗重力肌伸肌伸肌反射性收缩反射性收缩维持直立维持直立 意义:意义: 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是维持躯体姿势最基本的 反射活动。反射活动。特点:特点: 感受器感受器:肌梭:肌梭 中中 枢:枢:脊髓脊髓(多突触反射)(多突触反射) 效应器:效应器:同一快肌肉同一快肌肉慢肌纤维慢

25、肌纤维 效效 果:果:不同运动单位交替收不同运动单位交替收 缩,力量小,无明显缩,力量小,无明显 动作。动作。腱反射和肌紧张比较腱反射和肌紧张比较内容内容腱反射腱反射肌紧张肌紧张相同点相同点牵张反射牵张反射不不同同点点牵拉方式牵拉方式快速快速缓慢持续缓慢持续传入神经传入神经IaIaIaIa、IIII收缩特点收缩特点同步快速同步快速持续交替持续交替中枢联系中枢联系单突触单突触多突触多突触生理意义生理意义协助诊断疾病协助诊断疾病维持姿势维持姿势 (二)(二)脊休克脊休克: :了解脊髓功能?了解脊髓功能?与高位中枢离断与高位中枢离断( (C5) )脊动物脊动物 无反应状态无反应状态脊休克脊休克 表现

26、:表现:骨骼肌紧张性骨骼肌紧张性;血压血压外周血管扩张;外周血管扩张;发汗反射消失;发汗反射消失;粪、尿积聚。粪、尿积聚。( (以以上上反射可恢复反射可恢复) )脊反射恢复速度:脊反射恢复速度:进化程度进化程度蛙蛙几分钟;几分钟;犬犬数天;数天;人人数周至数月数周至数月反射复杂程度反射复杂程度简单原始简单原始复杂复杂内脏反射:部分恢复内脏反射:部分恢复脊休克产生原因?脊休克产生原因?损伤本身损伤本身? 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调节脊髓突然失去高位中枢调节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脊休克的产生和恢复: 初级中枢初级中枢 受高位中枢控制受高位中枢控制屈肌反射屈肌反射抑制作用抑制作用伸肌反射伸肌反射易化作用易

27、化作用康复:康复:锻炼伸锻炼伸肌肌(三三)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的调节 1 1、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脑干对肌紧张的调节 电刺激脑干网状结构:电刺激脑干网状结构: 易化区和抑制区易化区和抑制区正常:正常:抑制区抑制区和和易化区易化区协调活动。协调活动。 不协调的表现不协调的表现: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中脑上、下丘之间切断脑干四肢伸直四肢伸直头尾昂起头尾昂起脊柱挺硬脊柱挺硬人去大脑人去大脑僵直现象僵直现象 去大脑僵直去大脑僵直本质:本质: 伸肌伸肌肌紧张亢进肌紧张亢进 产生机制产生机制: : 相对不平衡:相对不平衡:抑制区抑制区易化区易化区 四、四、小

28、脑的运动调节功能小脑的运动调节功能 小脑的分区小脑的分区前庭小脑功能前庭小脑功能 维持姿势的平衡和眼球运动维持姿势的平衡和眼球运动 受损表现:受损表现: 动物切除实验:动物切除实验: A A猴:不能保持身体平衡猴:不能保持身体平衡 B B犬:不再得运动病犬:不再得运动病 C C猫:位置性眼震颤猫:位置性眼震颤 患者的临床表现:患者的临床表现: A A平衡障碍平衡障碍 B B眼球运动异常眼球运动异常脊髓小脑功能脊髓小脑功能 调节肌紧张维持躯体平衡调节肌紧张维持躯体平衡 协调随意运动协调随意运动损伤:损伤: 小脑性共济失调:小脑性共济失调: a a意向性震颤意向性震颤 b b协同不能协同不能 c

29、c小脑步态小脑步态 d d肌张力减低肌张力减低写字过大写字过大皮层小脑功能皮层小脑功能 受受损:损: 不能做协调的精巧动作不能做协调的精巧动作皮层小脑功能皮层小脑功能 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参与随意运动的设计和程序编制 过程:过程: 开始阶段:不协调开始阶段:不协调 学习过程:逐步协调学习过程:逐步协调/ /小脑参与小脑参与 学习熟练:非常协调和精确学习熟练:非常协调和精确/ /小脑贮存小脑贮存 五、五、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能 基底神经节基底神经节 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之间神经回路基底神经节与大脑皮层之间神经回路 直接通路:直接通路: 新纹状体活动兴奋新纹状体活

30、动兴奋 大脑皮层兴奋大脑皮层兴奋间接通路间接通路: : 抑制直接通路对大脑皮层兴奋抑制直接通路对大脑皮层兴奋有关疾病:有关疾病:(1 1)震颤麻痹)震颤麻痹 (帕金森病(帕金森病 ):): 运动过少,肌紧张过强。运动过少,肌紧张过强。 症状症状 A A全身肌紧张性增高,肌肉强直;全身肌紧张性增高,肌肉强直; B B随意运动少,动作缓慢;随意运动少,动作缓慢; C C表情呆板;表情呆板; D D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 写字过小写字过小 病变部位及病因:病变部位及病因: 双侧黑质病变,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双侧黑质病变,多巴胺能神经元受损A A黑质黑质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受损多巴胺神经元功能受损a. a.

31、患者脑内多巴胺患者脑内多巴胺;b. b. 利血平利血平动物动物震颤麻痹;震颤麻痹;c. c. 左旋多巴左旋多巴动物动物症状好转。症状好转。B B纹状纹状体体AChACh神经元功能亢进神经元功能亢进a. ACha. ACh苍白球苍白球对侧症状对侧症状;b. b. 阿托品阿托品苍白球苍白球对侧症状对侧症状病变机制病变机制静止性震颤静止性震颤: 丘脑外侧腹核丘脑外侧腹核 破坏破坏/ /切断苍白球至丘脑外侧腹核切断苍白球至丘脑外侧腹核纤维纤维静止性震颤消失。静止性震颤消失。 治疗:治疗: 左旋多巴左旋多巴; M 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受体阻断剂:阿托品、 东莨菪碱等东莨菪碱等 (2 2) 舞蹈病舞蹈病

32、 运动过多,肌紧张不全运动过多,肌紧张不全 症状:症状: A A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不自主的上肢和头部舞蹈样动作 B B肌张力降低肌张力降低 病变部位及病因:病变部位及病因: 双侧新纹状体病变,其双侧新纹状体病变,其GABAGABA神经元受损神经元受损基底神经节功能基底神经节功能: 尚不清晰尚不清晰 运动设计和程序编制运动设计和程序编制 随意运动产生和稳定随意运动产生和稳定 调节肌紧张调节肌紧张 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处理本体感觉传入信息v蹒跚步态佝偻病,大骨关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双侧髋关节脱位。v 醉酒步态小脑疾病,酒精及巴比妥中毒。v 共济失调步态脊髓痨患者。v 慌张步态震颤

33、麻痹患者。v 跨阈步态腓总神经麻痹。v 剪刀步态脑性瘫痪与截瘫患者。v 间歇性跛行高血压,动脉硬化六、六、大脑皮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的调节 (一)一)大脑皮层运动区:大脑皮层运动区: 1 1)主要运动区)主要运动区 中央前回、运动前区中央前回、运动前区 (4 4区、区、6 6区)区) 主要运动区功能特征主要运动区功能特征主要运动区主要运动区功能特征功能特征 交叉性:交叉性:倒置性:倒置性:空间定位呈身体倒影,但头空间定位呈身体倒影,但头 面部仍正立。面部仍正立。不均一性:不均一性:代表区愈大,运动精细复代表区愈大,运动精细复 杂程度愈高。杂程度愈高。单一性:单一性:精细的功能定

34、位精细的功能定位2 2、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运动传导系统及其功能(1 1) 发起随意运动的通路:发起随意运动的通路: 皮层脊髓束:皮层脊髓束: 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内囊、脑干内囊、脑干 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 皮层脑干束皮层脑干束: : 皮层运动区皮层运动区内囊内囊脑神脑神 经核运动神经元。经核运动神经元。皮皮层层脑脑干干束束运动通路损伤运动通路损伤v“软瘫”是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所支配的肌肉力量减弱,肌肉松弛,并逐渐萎缩,同时腿反射减弱消失,故此类瘫痪又称“弛缓性瘫痪”。v“硬瘫”是上运动神经元,即大脑的神经细胞和它发出的纤维受到损害。由于高级中枢失去对低级中枢的控制,

35、肌肉无法随意动作,感觉减退或消失,但肌肉张力增大,摸上去发硬,对刺激极为敏感,很容易发生不自主收缩。此类瘫痪称痉挛性瘫痪。脑瘫或高位截瘫便属这类。临床特点临床特点硬瘫硬瘫(上运动(上运动神经元麻痹)神经元麻痹)软瘫软瘫(下运动神经(下运动神经元麻痹)元麻痹)分布范围分布范围较广,偏瘫、较广,偏瘫、单瘫和截瘫单瘫和截瘫范围局限,以肌群范围局限,以肌群为主为主肌紧张肌紧张张力张力张力张力反射反射腱反射亢进,腱反射亢进,浅反射消失浅反射消失腱反射减弱消失,腱反射减弱消失,浅反射消失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病理反射巴彬斯基征巴彬斯基征(+ +)巴彬斯基征巴彬斯基征(- -)肌萎缩肌萎缩轻度,废用性轻度,废用

36、性萎缩萎缩显著,早期出现显著,早期出现运动通路损伤运动通路损伤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区别上、下运动神经元麻痹的区别巴彬斯基征(巴彬斯基征(+)巴彬斯基征(巴彬斯基征(- -)v巴宾斯基征巴宾斯基征v 损伤人类皮层脊髓束损伤人类皮层脊髓束v 巴宾斯基征阳性巴宾斯基征阳性 婴儿的锥体束未发育完全婴儿的锥体束未发育完全 v 成人在深睡或麻醉状态成人在深睡或麻醉状态v 意义:检查皮层脊髓侧束功能是否正常。意义:检查皮层脊髓侧束功能是否正常。 第第四四节节 神经系统对内脏神经系统对内脏 功能功能的调节的调节 一、一、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自主神经系统的功能(一)自主神经的(一)自主神经的功能功能 1 1、自

37、主神经由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组成。、自主神经由节前神经元和节后神经元组成。 节后纤维:节后纤维: 交感交感(长)(长)递质递质(NENE) 副交感副交感(短)(短)递质递质(AchAch) 节前纤维:节前纤维: 交感交感(短)(短)递质递质(AchAch) 副交感副交感(长)(长)递质递质(AchAch) 2 2、作用效应、作用效应 交感交感广泛,副交感广泛,副交感局限。局限。 交感几乎支配所有内脏器官,交感几乎支配所有内脏器官, 副交感副交感局限。局限。 交感节前与节后神经元的突触联系交感节前与节后神经元的突触联系 辐散度高,辐散度高, 副交感副交感低。低。自主神经的主要功能自主神经的主要

38、功能v“交感神经兴奋的典型场景是什么交感神经兴奋的典型场景是什么”?v就是战场上,战士杀敌的场面:他们手就是战场上,战士杀敌的场面:他们手握冲锋枪,大喊一声:握冲锋枪,大喊一声:“冲啊!冲啊!”然后然后向敌人阵地冲去。向敌人阵地冲去。v此时,人体的变化就是交感神经兴奋的此时,人体的变化就是交感神经兴奋的功能功能v循环循环 :HR、心缩力 只有心潮澎拜,热血沸腾才能杀敌!v 肌肉血管舒张 只有这样才能拿好枪!v 呼吸呼吸: 支气管平滑肌舒张冲锋时,当然喘着粗气!v 消化消化:分泌粘稠唾液 一声“冲啊”,唾沫横飞! v 胃肠蠕动 、胆囊活动、括约肌收缩 杀敌时不可能想到肚子饿了,要吃饭了! v泌尿

39、泌尿:逼尿肌舒张、括约肌收缩杀敌时不可能想到上厕所! v有孕子宫收缩,无孕子宫舒张女兵打仗时当然顾不上肚子里的命根子了!v眼眼:瞳孔扩大两眼圆瞪!恨不得吃下敌人 v皮肤皮肤:竖毛肌收缩,汗腺分泌 怒发冲冠,大汗淋漓v代谢代谢:血糖(糖原分解,胰岛素)只有血糖升高才有精力冲锋,否则只能躲在猫耳洞里!v 肾髓质分泌(交感-肾髓质-糖皮质激素) 这就是应激反应这就是应激反应!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在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在安静时作用较强。安静时作用较强。 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恢复、促进消化、蓄积能量、加

40、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生殖功能等方面。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瞳孔缩小、消化功能增强以促进营养物质瞳孔缩小、消化功能增强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能量的补充等。的吸收和能量的补充等。v交感交感- -肾上腺系统肾上腺系统:动员贮备能量,适应环境:动员贮备能量,适应环境的急剧变化。的急剧变化。v应急反应应急反应:心跳加强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心跳加强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增高、支气管舒张、缩、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增高、支气管舒张、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糖原分解加速和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糖原分解加速和血糖升高等现象。血糖升高等现象。v迷走迷走- -胰岛素系统胰岛素

41、系统: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促进消化、积蓄能量以及加强排泄和生殖等。加强排泄和生殖等。 ( (一一) )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脊髓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 1脊髓是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脊髓是内脏反射的初级中枢: 脊休克过去后,一些反射如血管张力反脊休克过去后,一些反射如血管张力反射、发汗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可以恢复,射、发汗反射、排便排尿反射等可以恢复,二、二、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内脏活动的中枢调节2 2这种反射调节的功能是初级的,不能很这种反射调节的功能是初级的,不能很好地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好地适应生理功能的需要: 如截瘫患者,虽血管张力反射恢复,但如截瘫患者,虽血管张力反射恢复,但体位性体位性

42、BpBp调节反射能力调节反射能力 ,患者由平卧位变,患者由平卧位变为直立位时感到头晕,因为外周阻力血管不为直立位时感到头晕,因为外周阻力血管不能及时发生改变;排便反射虽恢复,却不能能及时发生改变;排便反射虽恢复,却不能受意识控制。受意识控制。( (二二) )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脑干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1 1延髓:延髓: 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如:呼吸、循是生命中枢所在部位,如:呼吸、循环系统等的基本中枢;延髓受损可迅速引起环系统等的基本中枢;延髓受损可迅速引起死亡。死亡。 延髓发出的传出纤维支配头面部的全延髓发出的传出纤维支配头面部的全部腺体、心脏、支气管、食管、胰腺、胃、部腺体、心脏、支气管、食

43、管、胰腺、胃、肝脏和小肠等。肝脏和小肠等。 2 2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许多与内脑干网状结构:存在着许多与内脏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维支配脏功能有关的神经元,其下行纤维支配脊髓,调节脊髓的自主神经功能。脊髓,调节脊髓的自主神经功能。 3 3中脑: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中脑:中脑是瞳孔对光反射中枢所在部位,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提示病所在部位,瞳孔对光反射消失提示病变侵犯到中脑,预后不良。变侵犯到中脑,预后不良。 (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三)下丘脑对内脏活动的调节 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下丘脑是调节内脏活动的较高级中枢 1体温调节:体温调节:下丘脑是体温调节的基本中枢。下丘脑是体温调

44、节的基本中枢。 2调节摄食活动调节摄食活动下丘脑存在摄食中枢和饱中枢下丘脑存在摄食中枢和饱中枢# 。 3。调节水平衡:调节水平衡:下丘脑某睦部位存在饮水中枢,下丘脑某睦部位存在饮水中枢,主要是能过主要是能过ADH的分泌来控制。的分泌来控制。¥ 4对腺垂体分泌的调节对腺垂体分泌的调节:下丘脑分泌多种调节性下丘脑分泌多种调节性多肽,通过垂体门脉来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多肽,通过垂体门脉来调节腺垂体激素的分泌。% 5参与情绪反应:参与情绪反应:间脑以上切断大脑出现间脑以上切断大脑出现“假假怒怒” * ? 6。对生物节律的影响对生物节律的影响: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是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是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

45、。生物节律的控制中心。* &7。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对免疫功能的影响:与下丘脑释放与下丘脑释放ACTH有有关。关。1 1体温调节:体温调节: 只有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的只有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的完整动物才有恒定体温的能力。完整动物才有恒定体温的能力。 下丘脑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及其既能感下丘脑存在体温调节中枢及其既能感受温度变化,又能对传入温度信息进行整受温度变化,又能对传入温度信息进行整合的温度敏感神经元。合的温度敏感神经元。 2 2摄食行为调节:摄食行为调节: 摄食中枢摄食中枢 饱中枢饱中枢所所在部位:下丘脑外侧区所所在部位:下丘脑外侧区 下丘脑腹内侧核下丘脑腹内侧核给给予刺激:动物

46、多食给给予刺激:动物多食 动物拒食动物拒食 破破坏中枢:动物拒食破破坏中枢:动物拒食 动物食欲增加而肥胖动物食欲增加而肥胖饥饥饿状态:放电频率增多饥饥饿状态:放电频率增多 放电频率较低放电频率较低局注葡萄糖:放电频率局注葡萄糖:放电频率 放电频率放电频率血血糖水平:血糖血血糖水平:血糖时,兴奋时,兴奋 血糖血糖,兴奋,兴奋此另外,饱中枢活动加强时,可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此另外,饱中枢活动加强时,可抑制摄食中枢的活动。 3 3水平衡调节:水平衡调节: 下丘脑存在控制摄水的区域:下丘脑存在控制摄水的区域: 位于外侧区,摄食中枢尾侧。刺位于外侧区,摄食中枢尾侧。刺激该区,饮水激该区,饮水;毁损该区,

47、饮水;毁损该区,饮水 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下丘脑存在渗透压感受器: 可感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反可感受血浆晶体渗透压的变化,反射性地调节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射性地调节下丘脑视上核和室旁核ADHADH的分泌,调节肾脏水的排出量。的分泌,调节肾脏水的排出量。 4. 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对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 (1 1)下丘脑内存在神经原分泌)下丘脑内存在神经原分泌9 9种调节肽种调节肽影响腺影响腺 垂体垂体7 7种激素的分泌,如种激素的分泌,如TRHTRH对对TSHTSH,CRHCRH对对ACTHACTH等。等。 (2 2)下丘脑内还存在觉察细胞,监视血中)下丘脑内还存在觉察细胞,监视血中

48、激素的浓度,起负反馈作用。激素的浓度,起负反馈作用。5 5对情绪反应的调节对情绪反应的调节: : 间脑以上去大脑猫出现间脑以上去大脑猫出现“假怒假怒”现现象,正常时,由于下丘脑的这种活动受象,正常时,由于下丘脑的这种活动受到大脑皮层的抑制而表现不出来,提示到大脑皮层的抑制而表现不出来,提示下丘脑与情绪反应有关;下丘脑与情绪反应有关; 下丘脑存在防御反应区:位于近中下丘脑存在防御反应区:位于近中线两侧的腹内侧区。刺激该区出现线两侧的腹内侧区。刺激该区出现交感交感N N活动亢进现象和防御反应;活动亢进现象和防御反应; 下丘脑腹内侧区与边缘前脑杏仁下丘脑腹内侧区与边缘前脑杏仁 核有联系,杏仁核皮质内

49、侧核群核有联系,杏仁核皮质内侧核群 可抑制腹内侧区活动。可抑制腹内侧区活动。 下丘脑疾病患者常发生情绪异常。下丘脑疾病患者常发生情绪异常。6 6对生物节律的控制:对生物节律的控制: 生物节律按频率高低分为:生物节律按频率高低分为: (1) (1) 高频节律:低于一天,如心动周期、高频节律:低于一天,如心动周期、呼吸周期等;呼吸周期等; (2) (2) 中频节律:即日周期,如体温变中频节律:即日周期,如体温变化、某些激素的分泌等;化、某些激素的分泌等; (3)(3) 低频节律:长于一天,如月经周期。低频节律:长于一天,如月经周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生物节律日周期下丘脑视交叉上核可能是生物节律

50、日周期的控制中心。的控制中心。(四)大脑皮(四)大脑皮质对质对内脏活动的调节内脏活动的调节 1新皮层:新皮层:电刺激新皮层某些区域可引起内脏电刺激新皮层某些区域可引起内脏活动的变化。活动的变化。 2边缘叶:边缘叶:边缘叶为内脏活动调节的重要中枢,边缘叶为内脏活动调节的重要中枢,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属于边缘系统的一部分。 边缘系统包括:边缘系统包括:边缘前脑边缘前脑 ,边缘中脑,边缘叶,边缘中脑,边缘叶 。 边缘前脑主要参与摄食行为、性行为、情绪反应、边缘前脑主要参与摄食行为、性行为、情绪反应、学习记忆及内脏活动等调节,还参加了嗅觉调节。学习记忆及内脏活动等调节,还参加了嗅觉调节。 第第五五节

51、节 脑脑的高级功能的高级功能 一、一、条件反射条件反射以狗的唾液分泌为例:以狗的唾液分泌为例:A.A.食物食物粘膜粘膜中枢中枢唾液腺唾液腺唾液唾液 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为非条件刺激这是非条件反射,食物为非条件刺激B.B.铃声刺激铃声刺激不分泌唾液。不分泌唾液。 此时铃声为无关刺激。此时铃声为无关刺激。 C.C.铃声铃声食物食物( (两者多次结合后两者多次结合后) ): 铃声一出现铃声一出现动物就分泌唾液。动物就分泌唾液。 此时,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或此时,铃声已成为进食的信号或 条件,因而把铃声称为信号刺激或条条件,因而把铃声称为信号刺激或条 件刺激;件刺激; 条条件件刺刺激激所所引引起起的的

52、反反射射则则称称为为条条件件反反射。射。 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首要基本条可见,形成条件反射的首要基本条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件是无关刺激与非条件刺激在时间上的多次结合的多次结合, ,这个过程称为这个过程称为强化强化 条件反射的建立条件反射的建立非条件刺激非条件刺激 非条件反射非条件反射无关刺激无关刺激 无反无反射射条件刺激条件刺激 条件反条件反射射强化!强化!2 2条件反射的消退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条件件反反射射建建立立起起来来之之后后,如如果果反反复复应应用用条条件件刺刺激激而而不不给给非非条条件件刺刺激激的的强强化化,条条件件反反射射就就会会逐逐渐渐减减弱弱,以以致致完完全全不不出

53、出现。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现。这种现象称为条件反射的消退。 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不强化的条条件反射的消退是由于在不强化的条件下,条件刺激转化成了引起中枢发生件下,条件刺激转化成了引起中枢发生抑制的刺激。抑制的刺激。(一)脑电图(一)脑电图(EEG) 自发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 脑电图:脑电图: 头皮表面头皮表面自发脑电活动自发脑电活动 意义:意义:诊断疾病(癫痫、脑肿瘤)的诊断疾病(癫痫、脑肿瘤)的一个参考依据。一个参考依据。 1 1)各波参数及意义)各波参数及意义 频率频率( (次次/s) /s) 幅值(幅值(VV) 意义意义波:波:0.53 0.53 慢慢 20200 20200

54、高高 睡眠、疲劳睡眠、疲劳波:波: 47 100150 47 100150 困倦困倦波:波: 813 20100 813 20100 清醒安静闭眼清醒安静闭眼波波: 1430: 1430快快 520 520 低低 紧张活动紧张活动2 2)波梭形和波梭形和波阻断波阻断1 1、脑电图波形、脑电图波形分为分为4 4种基本波形种基本波形( (二二) )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睡眠的时相和产生机制 慢波睡眠(慢波睡眠(SWS):): 同步化慢波同步化慢波 快波睡眠(快波睡眠(FWS)或称异相睡眠:)或称异相睡眠: 去同步化快波去同步化快波 1 1、慢波睡眠、慢波睡眠 分分5 5期期 二、二、觉醒与睡眠觉醒与

55、睡眠 觉醒与睡眠是机体必需的觉醒与睡眠是机体必需的 觉醒觉醒 适应环境变化适应环境变化 睡眠睡眠 促进精神和体力恢复促进精神和体力恢复 正常成年人整夜睡眠两个时相交替的示意图正常成年人整夜睡眠两个时相交替的示意图 表现表现: : 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脑电图呈同步化慢波; 视、嗅、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视、嗅、听、触等感觉功能暂时减退; 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减弱; 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占优势。副交感神经功能活动占优势。 意义:意义: 生长素分泌增加,促进生长、体力恢复。生长素分泌增加,促进生长、体力恢复。2 2、快波睡眠、快波睡眠 表现:表现: 脑电图脑电图- -

56、波。波。 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提高;各种感觉功能进一步减退,唤醒阈提高; 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骨骼肌反射活动和肌紧张进一步减弱, 几乎完全松弛。几乎完全松弛。 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 如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如眼球快速运动、部分躯体抽动、 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等。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呼吸不规则等。 做梦做梦 意义:意义: 是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是必需的生理活动过程 此期间生长素分泌减少,但脑内蛋白质此期间生长素分泌减少,但脑内蛋白质 合成加快,合成加快,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有利于幼儿神经系统的成熟, 新突触的建立,促进精力的恢复。新突

57、触的建立,促进精力的恢复。 此期间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此期间有间断的阵发性表现,易致某些易致某些 疾病疾病( (心绞痛、哮喘、脑血管病等心绞痛、哮喘、脑血管病等) )的发作的发作 1 1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两者对同一效应器的双重支配,两者的作用是拮抗的:的作用是拮抗的:心脏:心脏: 迷走迷走N N起起(-)(-)作用,交感作用,交感N N起起(+)(+)作用;作用;小肠平滑肌:小肠平滑肌: 迷走迷走N N 其运动,交感神经其运动,交感神经 其活动;其活动; 使使NSNS从正反两方面调节效应器官的活动,从正反两方面调节效应器官的活动,使之保持适合机体需要的工作状态。使之保持适合机体需要的工作

58、状态。 有时交感有时交感N N和副交感和副交感N N的作用是一致的:的作用是一致的: 如,在唾液腺两者均促进唾液分泌如,在唾液腺两者均促进唾液分泌, , 但但交感交感N N引起唾液分泌的量少而粘稠,副交感引起唾液分泌的量少而粘稠,副交感N N引起唾液分泌的量多而稀薄。引起唾液分泌的量多而稀薄。 2 2紧张性支配:紧张性支配: 例:切断心迷走例:切断心迷走N N心率加快,切断心率加快,切断心交感心交感N N,心率减慢;,心率减慢; 切断支配虹膜的副交感切断支配虹膜的副交感N N,瞳孔,瞳孔 散大,切断交感散大,切断交感N N,瞳孔缩小;,瞳孔缩小;中枢紧张性的原因:中枢紧张性的原因: 反射因素:

59、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反射因素:如颈动脉窦和主动脉弓压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维持心迷走力感受器的传入冲动对维持心迷走N N中枢中枢紧张性起重要作用;紧张性起重要作用; 体液因素:如中枢内体液因素:如中枢内COCO2 2 浓度对维持浓度对维持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起重要作用。交感缩血管中枢紧张性起重要作用。3 3效应器功能状态的影响:效应器功能状态的影响: 如:刺激交感神经,可使有孕子宫收缩如:刺激交感神经,可使有孕子宫收缩(1 1受体受体) ),无孕子宫舒张,无孕子宫舒张(2 2受体受体) ); 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处于收缩状态的胃刺激迷走神经,可使处于收缩状态的胃幽门舒张,使处于舒张状态的收缩幽门

60、舒张,使处于舒张状态的收缩。4.4.对机体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对机体整体生理功能调节的意义: 交感交感NSNS的活动比较广泛,常作为的活动比较广泛,常作为一个整体起作用,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一个整体起作用,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调动机体的潜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变,于调动机体的潜能以适应环境的急变,维持内环境的稳态。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尤其在应急状态下表现更为突出:尤其在应急状态下表现更为突出:出现心跳加强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出现心跳加强加快、皮肤内脏血管收缩、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增高、支气缩、循环血量增加、血压增高、支气管舒张、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管舒张、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增多、糖原分解加速和血糖升高等现象。糖原分解加速和血糖升高等现象。 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在副交感神经系统的活动比较局限,在安静时作用较强。安静时作用较强。 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整个系统的活动在于保护机体、休整恢复、促进消化、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恢复、促进消化、蓄积能量、加强排泄和生殖功能等方面。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生殖功能等方面。如,心脏活动的抑制、瞳孔缩小、消化功能增强以促进营养物质瞳孔缩小、消化功能增强以促进营养物质的吸收和能量的补充等。的吸收和能量的补充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基础医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