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的干涉与衍射超经典.pdf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77521984 上传时间:2024-08-22 格式:PDF 页数:27 大小:1.3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光的干涉与衍射超经典.pdf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光的干涉与衍射超经典.pdf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光的干涉与衍射超经典.pdf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光的干涉与衍射超经典.pdf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光的干涉与衍射超经典.pdf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光的干涉与衍射超经典.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光的干涉与衍射超经典.pdf(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4 章第 14 章 干涉和衍射 干涉和衍射 14.1 波的叠加 .2 14.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4 例 14.1:双缝实验.6 14.3 光强分布 .6 例 14.2:三缝干涉的光强.8 14.4 衍射 .10 14.5 单缝衍射 .11 例 14.3:单缝衍射.12 14.6 单缝衍射的光强 .12 14.7 双狭缝衍射条纹的光强.15 14.8 衍射光栅 .16 14.9 总结 .17 14.10 附录:总电场的计算.18 14.11 解题.21 14.11.1 双缝实验.21 14.11.2 相位差.21 14.11.3 干涉增强.22 14.11.4 双缝干涉的光强.23 14

2、.11.5 二级亮条纹.23 14.11.6 双缝衍射的光强.24 14.12 概念题 .26 14.13 附加题 .26 14.13.1 双缝干涉.26 14.13.2 干涉-衍射条纹.26 14.13.3 三缝干涉.26 14.13.4 双缝干涉的光强.27 14.13.5 二级极大.27 14.13.6 干涉-衍射条纹.27 1干涉和衍射 干涉和衍射 14.1 波的叠加波的叠加 考虑两个或多个波同时经过的空间区域。按照叠加原理,净位移可用矢量或由各个位移的代数和给出。干涉是基于同样的原理,由两个或多个波叠加组成的复合波。叠加原理的概念见图 14.1.1。 图图 14.1.1 波的叠加原理

3、。(b) 干涉相长;(c) 干涉相消。 假定我们有两个波: 叠加后的波为 如果),(tx的振幅大于单个波的振幅(图 14.1.1(b)) ,则干涉加强;反之则干涉相消(图 14.1.1(c)) 。 作为例子,我们来考虑下述两个波在 t = 0 时刻的叠加: 叠加后的波为 这里我们用了 以及 。进一步运用恒等式 2 以及 从而得到 其中。波叠加的图像见图 14.1.2。 图图 14.1.2 两支正弦波的叠加。 我们看到,在1)sin(=+x时,或=2x时,波有最大振幅。这时干涉增强。反之,在61. 2=xrad 时,干涉相消,此时0sin=。 为了形成干涉条纹,入射光必须满足两个条件: (i)

4、光源必须是相干的。就是说,来自多个波源的平面波相互间必须保持固定的相位关系。例如,如果两支波完全不同相=,那么这个相位差就不可能随时间保持不变。 (ii) 光必须是单色的。就是说,光是由单一波长k/2=的波组成的。 白炽灯发出的光是不相干的,因为这种光由不同波长的波组成,它们之间无法保持固定的相位关系。因此观察不到干涉条纹。 图图 14.1.3 白炽灯光源 314.2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1801 年,托马斯杨做了一个实验用来揭示光的性质。这个双缝实验的示意图见图 14.2.1。 图图 14.2.1 杨氏双缝干涉实验 单色光源入射到装有狭缝S0的第一个屏。透射的光入射到装有两平行

5、狭缝S1和S2的第二个屏,它相当于两个相干光源。从这两个狭缝出来的光波发生干涉,并在观察屏上形成干涉条纹。亮条纹对应于干涉极大, 暗条纹对应于干涉极小。 图 14.2.2 显示了波叠加形成干涉增强和干涉相消的方式。 图图 14.2.2 干涉增强发生在 (a) P点和 (b) P1点;干涉相消发生在 (c) P2点。 双缝干涉的几何图像见图 14.2.3。 图图 14.2.3 双缝干涉实验 考虑落到屏上距O点距离为y的P点的光,双缝距屏的距离为 L,双缝间距为 d。由狭缝 2 出射的光在到达 P 时要比狭缝 1 出射的光的行程多出12rr =的距离。这个额外距离称为程差。由图 13.2.3,利用

6、余弦定理,我们有 和 4 用方程(14.2.2)减去方程(14.2.1),得 在L d,即屏到狭缝的距离远大于缝间距离的极限情形下,r1与r2之和可以近似为,这样程差变成 rrr221+ 在此极限下,两束光r1与r2基本上可视为平行束(见图 14.2.4) 。 图图 14.2.4 在 L d 极限下,两束光之间的程差 两束光是同相位还是不同相取决于的值。当为零或是波长的整数倍时,屏上出现的是干涉增强: 这里 m 称作干涉级数。零级(m = 0)极大对应于0=的中央亮条纹,一级极大()是中央条纹两边的亮条纹。 1=m反之,当为半波长2/的奇整数倍时,到达 P 点的波相位相差 180,导致干涉相消

7、,因而屏上出现的是暗条纹。干涉相消的条件是: 在图 14.2.5 中,我们展示了2/=(m = 0)程差如何引起干涉相消,以及=(m = 1)如何引起干涉增强的图像。 图图 14.2.5 (a) 干涉相消;(b) 干涉增强 5为了确定条纹在屏上位置距 O 点的垂直距离,除了条件 L d 之外,我们还假定缝间距离 d 远远大于单色光的波长,d。这个条件意味着角非常小,故有 将上述两个表示干涉增强和干涉相消的条件分别代入方程(14.2.5)和(14.2.6), 即可得亮条纹和暗条纹的位置,分别为 和 例例 14.1:双缝实验:双缝实验 假定在双缝实验安排中,d = 0.150 mm,L =120

8、cm, = 833 nm,y = 2.00 cm。 (a) 光从双狭缝到屏上 P 点的程差是多少? (b) 用 表示这个程差。 (c) P 点对应的是光强极大值、极小值还是中等亮度值? 解: 解: (a) 程差由sind=给出。当时,yL 很小,近似有Ly/tan=。因此 (b) 由 (a) 的答案可得 或00. 3=。 (c) 由于程差是 的整数倍,故 P 点对应的是光强极大值。 14.3 光强分布光强分布 考虑如图 14.3.1 所示的双缝实验。 图图 14.3.1 双缝干涉 6屏上 P 点总的瞬时电场Er等于两个源的矢量和:21EEErrr+=。同时,坡印亭通量 S 正比于总电场的平方:

9、 取 S 的时间平均,可得 P 点的总光强 I 为 交叉项21EErr2表示两束光波之间的关联。对于非相干光源,由于1Er和2Er之间不存在确定的相位关系,故交叉项为零,因此非相干光源的光强只是两单独光强的简单相加: 对相干光源,交叉项不为零。事实上,对干涉增强,21EErr=,故叠加后光强为 即 4 倍于单个光源的光强。反之,当干涉相消时,21EErr=,1I21EErr,故总光强变为 正如所预料的那样。 假定狭缝出射的波为正弦平面波。令来自缝 1 和缝 2 的波在 P 点的电场分量分别为 和 这里假定波从狭缝出来时具有同样的振幅。为简单起见,我们将P点取为原点,这样波函数里kx的依赖性可忽

10、略。由于来自缝 2 的波到P点要多走额外的程差0E,故E2相对于来自缝 1 的E1有一个额外的相移。 对于干涉增强,程差=对应于2=的相移。于是有 或 假定两个电场指向相同的方向,则总电场即可由 13.4.1 节讨论的叠加原理获得: 7这里我们用了三角恒等式 光强 I 正比于总电场平方的时间平均值: 或 这里I0是屏上最大光强。代入方程(14.3.4),上述表达式变为 图图 14.3.2 光强与sind的函数关系 对于小角度,利用方程(14.2.5),光强可改写成 例例14.2:三缝干涉的光强:三缝干涉的光强 假定一个单色相干光源发出的光经过三个平行狭缝,相邻狭缝间的距离均为 d,如图 14.

11、3.3 所示。 图图 14.3.3 三狭缝干涉 8各狭缝透过的波具有相同的振幅E0和角频率,且到达P点时的位相差sin2d=固定。 (a) 证明:P 点光强为 这里I0是中央主极大的最大光强。 (b) 主极大与次极大的光强比是多少? 解: 解: (a) 令三波在 P 点的电场振幅分别为 利用三角恒等式 E1和E3的和为 P 点的总电场振幅为 其中sin2d=。光强正比于2E: 这里我们用了2/1)(sin2=+t。当1cos=时有最大光强。因此, 即是说 (b) 干涉条纹见图 14.3.4。 9 由图可见,极小光强为零,出现在2/1cos=位置上。主极大的条件是1cos+=,由此给出。此外,在

12、1/0=II1cos=位置上还有第二级极大。这个条件意味着) 12(+=m或,.2, 1, 0),2/1(sin=+=mmd故光强比为9/1/0=II。 14.4 衍射衍射 波除了干涉之外, 还有另一个特性衍射, 一种波在经过障碍物或小孔时表现出的弯曲现象。衍射现象可用如下的惠更斯原理来说明。 波前上每个无阻碍的点都是下一级球面波的波源。 新的波前是一个与所有下一级球面波相切的曲面。 波前上每个无阻碍的点都是下一级球面波的波源。 新的波前是一个与所有下一级球面波相切的曲面。 图 14.4.1 展示了基于惠更斯原理的波的传播。 图图 14.4.1 基于惠更斯原理的波的传播 按照惠更斯原理,入射到

13、两缝上的光波会扩散开来并在附近区域显示出干涉图案(图 14.4.2a) 。这种图案称为衍射条纹。另一方面,如果不出现绕射,光波将沿直线前进,这时不会出现任何衍射条纹(图 14.4.2b) 。 我们主要讨论所谓夫琅和费衍射这样一种特殊情形。在此情形下,由狭缝出来的所有光线近似于彼此平行。为使衍射条纹出现在屏上,我们在屏缝间放置一个凸透镜以使光线聚焦到屏上。 图图 14.4.2 (a) 光线散开形成衍射条纹;(b) 如果光波路径是直线,就不存在衍射条纹。 1014.5 单缝衍射单缝衍射 在杨氏双缝干涉实验中,我们假定缝宽很小,这样每个狭缝都可视为一个点光源。在本节里,我们将缝宽看成是有限的,并观察

14、夫琅花费衍射是如何形成的。 令单色光入射到缝宽为 a 的狭缝上,如图 14.5.1 所示。 图图 14.5.1 光经过缝宽为 a 的狭缝形成的衍射 在夫琅和费衍射中,穿过狭缝的所有光线都是彼此平行的。不仅如此,按照惠更斯原理,狭缝的每个点都是一个光源。为简单起见,我们将狭缝分成两个半狭缝。在第一级极小位置上,来自上狭缝的每条光线均与来自下狭缝的对应光线有 180的相位差。例如,假定有 110 个点,前 50 个点位于下狭缝,51 到 100 位于上狭缝。源 1 与源 51 间距为,程差2/a2/=。源 2 与源 52 间距也是,以此类推。这样,第一极小的条件是 2/a 或 对等间距 a / 4

15、,程差4/sina=的四个点形成的波前做同样的操作,干涉相消的条件是 将这种讨论一般化,我们可以证明,干涉相消将出现在 图 14.5.2 给出了单狭缝衍射的光强分布。这里0=是极大值。 图图 14.5.2 单狭缝衍射的光强分布 11通过比较方程(14.5.4)和(14.2.5),我们看到,如果将单狭缝的缝宽 a 换成双狭缝的缝间距 d,单狭缝衍射的极小值条件变成了双狭缝干涉的极大值条件。其原因是因为在双狭缝情形下,缝宽被认为小到只是一个单个的光源,同一缝中光线间的干涉可忽略不计。而在单狭缝情形里,单狭缝衍射的极小条件考虑的恰恰是同一缝中光波间的干涉。 例例14.3:单缝衍射:单缝衍射 波长nm

16、600=的单色光通过一个缝宽为 0.800 mm 的单狭缝。 (a) 如果衍射条纹的第一级极小在屏上的位置距中心 1.00 mm,那么屏缝间的距离是多大? (b) 计算中央条纹的宽度。 解: 解: (a) 干涉极小的一般条件是 对于小,有近似关系Ly/tansin=,因此有 第一级极小对应于 m = 1,如果,则 mm00. 11=y (b) 中央主极大的宽度为(见图 14.5.2) 14.6 单缝衍射的光强单缝衍射的光强 我们怎么来确定单狭缝衍射产生的条纹的光强分布呢?要作此计算,必须先求出狭缝处每一点光源在屏上某点的总电场。 我们将单狭缝分割成 N 个等宽Nay/=的小区域,如图 14.6

17、.1 所示。凸透镜将平行光束聚焦到屏上 P 点。我们假定y,这样来自同一给定区域的所有光线均同相位,而相邻两个区域的相对程差为siny=。于是相对相移由如下比值给出: 12 图图 14.6.1 单狭缝夫琅和费衍射 假定第一个点(从上往下数)的波前到达屏上 P 点时的电场为 来自与点 1 相邻的点 2 的电场有相移,其电场为 由于每个相邻的分量相对于前一个均有相同的相移,故第 N 个的电场为 总电场是这些单个贡献的加和: 注意,点 N 与点 1 之间的总相移是 此处ayN=。利用代数和三角几何关系, 方程(14.6.5)给出的总电场的表达式可简化。用其他方法来简化方程(14.6.5)见附录。为此

18、我们有, 将各项相加,并注意到除两项之外左边的所有项相消: 左边剩下的两项相加有 13 因此有结果 故总电场为 光强正比于2E的时间平均值: 我们将光强表示为 这里引入因子N2是为了保证对应于中央主极大的光强0I)0(0=。在0的极限情形下, 于是光强变为 在图 14.6.2 中,我们给出了光强比关于0/II2/的函数图。 图图 14.6.2 单狭缝夫琅和费衍射的光强 从方程(14.6.15),我们立刻可知极小光强的条件是 14 或 图 14.6.3 画出了=a和2=a两种情形下光强与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我们看到, 随着比值/a的增长,峰变得越来越窄,光强更多地集中在中央主峰内。这里没给出I0

19、随缝宽a的变化关系。 图图 14.6.3 =a和2=a两种情形下单狭缝衍射光强与角之间的函数关系 14.7 双狭缝衍射条纹的光强双狭缝衍射条纹的光强 在前几节,我们已经看到单缝衍射和双缝干涉的光强分布: 假定现在我们有两个狭缝,每个的宽为 a,缝间距为 d。这样双缝干涉的条纹将包括单缝衍射条纹。条纹的总光强就是两个函数的乘积: 上述方程的第一项和第二项分别表示“干涉因子”和“衍射因子” 。前者产生的是干涉亚结构,而后者则形成干涉峰的数目趋于极限时的包络线(见图 14.7.1) 。 15 图图 14.7.1 具有单狭缝衍射的双缝干涉 我们已经看到,当md=sin时,干涉出现极大值。另一方面,衍射

20、第一极小的条件是=sina。因此,第 m 级干涉极大有可能正好与衍射的第一极小相重合。m 值可由下式获得: 或 由于第 m 级条纹不可见,故中央条纹两边每边的条纹数是1m。因此中央衍射极大内的条纹数是 14.8 衍射光栅衍射光栅 衍射光栅由数目很大的 N 条缝宽为 a 缝间距为 d 的平行狭缝组成,见图 14.8.1。 图图 14.8.1 衍射光栅 如果入射的光是平面光,且衍射使得每条狭缝出射的光具有很大的衍射角,以致所有狭缝的出射光相互间均发生干涉。与双狭缝情形类似,每一对相邻狭缝的光在到达屏上某一点时的相对程差是sind=。如果这个程差等于波长的整数倍,那么所有的狭缝出射的光在到达屏上该点

21、时将彼此干涉极大,屏上角的地方将出现亮点。因此主极大的条件是 如果光的波长和第 m 级极大的位置已知,则这个缝间距离 d 很容易推导出来。 光强极大的位置不依赖于狭缝的数目 N。 但极大值的明锐程度随 N 的增大明显上升。 可以证明, 16极大值的宽度反比于 N。 在图 14.8.2 中, 我们显示了 N = 10 和 N = 30 的衍射光栅的光强分布与2/的函数关系。注意,随 N 的增大,中央主极大变得越发明亮和狭窄。 图图 14.8.2 衍射光栅的光强分布 (a) N = 10;(b) N = 30 这一观察结果可作如下解释:假定如果只有两个狭缝,并假定给出中央主极大的角(已知/sin2

22、 a=)只是稍许增大一点点,那么这两束波仍将几乎是同相的,并产生宽大的极大值条纹。但在有大量刻槽的光栅情形,即使角对产生极大值条纹位置哪怕有一星半点的偏离,都会使相邻较远的两条光波间彼此不同相。由于光栅产生的峰要比双缝干涉的峰明锐得多,因此它能更精确地测量光的波长。 14.9 总结总结 干涉干涉是两个或多个波按照叠加原理合成形成的复合波。 在杨氏双缝实验杨氏双缝实验中,缝间距为 d 的两狭缝出射的单色相干光形成干涉增强干涉增强的条件是 这里 m 称为级数级数。反之,形成干涉相消干涉相消的条件是 双缝干涉条纹的光强是 这里I0是屏上的最大光强。 衍射衍射是当波经过某个障碍物或小孔时发生的弯曲现象

23、。在单狭缝夫琅和费衍射中,发生干涉相消的条件是 17这里 a 是缝宽。干涉条纹的光强为 这里/sin2 a=是单缝上端的波与下端的波之间的总相位差,I0是0=时的光强。 对于缝宽为 a 缝间距为 d 的双缝,干涉条纹中也包括单狭缝的衍射条纹,其光强是 14.10 附录:总电场的计算附录:总电场的计算 在 14.6 节,我们用三角公式得到了单缝衍射的总电场。下面我们用另外两种方法来简化方程(14.6.5)。 (1) 复数方法 总电场 E 可以写成几何级数。由欧拉公式 我们可以写出 这里“Im”表示虚部。因此我们有 这里我们用了 于是总电场变为 这就是方程(14.6.12)。 18(2) 矢量图法

24、 另外,我们还可以用矢量图法来得到总电场中与时间无关的部分。在进行之前,我们先来看看两个波函数是如何进行矢量相加的。 图图 14.10.1 矢量相加 令sin101EE=,)sin(202+=EE,则总电场为 运用矢量图法,E1和E2分别由二维矢量1Er和2Er表示,其和21EEErrr+=见图 14.10.1。 这种几何处理的概念是基于这样一个事实:当两个矢量相加时,结果矢量的分量等于各矢量相应分量之和。而Er的垂直分量,它等于1Er和2Er的垂直投影之和,就是要求的总电场 E。 如果两个场具有相同的振幅,则矢量图变成 2010EE= 图图 14.10.2 等幅度的两个矢量相加 由上图我们看

25、到,=+,=+ 2。由此给出 19此外, 合并两个方程,我们有 故总电场为 利用方程(14.3.18)的三角函数恒等式,你也可以得到这个总电场。 现在我们回到 14.6 节里计算单狭缝衍射光强的有 N 个光源的情形。在方程(14.6.5)中令 t = 0,总电场中与时间无关的部分为 相应的矢量图见图 14.10.3。我们注意到,所有矢量都处于半径为 R 的圆上,相邻矢量间的相位差为。 图图 14.10.3 确定 E 的时间无关部分的矢量图 由图可见, 由于弧长是RNE=10,因此我们有 其中N=。这个结果与用代数法算得的方程(14.6.11)完全一致。光强正比于,重写如下: 20E 它给出方程

26、(14.6.15)的结果。 2014.11 解题解题 14.11.1 双缝实验双缝实验 在杨氏双缝实验中,假定缝间距 d = 0.320 mm。一束 500 nm 的光照在缝上形成干涉条纹。在范围内极大值有几个? oo0 .450 .45解: 解: 在观察屏上,当两波干涉增强时光强极大,此时有 这里是光的波长。在时,因此有 o0 .45=m1020. 34=dm105009= 就是说,在范围内有 452 个极大值。根据对称性,在范围内也有 452个极大值,加上 m = 0 的中央极大,总的极大值有 o0 .45000 .45 d 的屏上干涉极小的位置近似为 这里 n 不是 3 的倍数。 (b)

27、 令 L = 1.2 m, = 450 nm,d = 0.10 mm。屏上相邻两极小值的间距是多少? 2614.13.4 双缝干涉的光强双缝干涉的光强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假如缝宽不同,且屏上 P 点的电场由下式给出: 证明:P 点的光强为 这里 I1和I2是各个缝在P点的光强。 14.13.5 二级极大二级极大 在单缝衍射条纹中,我们在 14.6 节给出了光强 (a) 解释:为什么二级极大的条件不是,.3 , 2 , 1,)2/1(2/=+=mm (b) 将上述表达式对 I 求导,证明:二级极大的条件为 (c) 画出2/=y和)2/tan(=y曲线。 用具有图形函数或数学软件的计算器计算两曲线相交时的值,并由此求得第一个和第二个二级极大的值。将你的答案与)2/1(2/+=m比较。 14.13.6 干涉干涉-衍射条纹衍射条纹 如果双缝干涉条纹的中央衍射极大内有 7 个条纹,你能求出缝宽和缝间距吗? 2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人力资源管理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