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76390172 上传时间:2024-08-19 格式:PDF 页数:14 大小:1.2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传承与学习以民歌教学为例 摘 要:民族音乐是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目前的音乐呈现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而民族音乐则代表了国家的民族精神。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许多有特色的民间音乐文化,构成了一个丰富而深刻的音乐体系。中国民族音乐也随之成为了被世界高度认可的艺术形式。因此,传承和学习民族音乐是非常关键的。而小学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基础阶段,学习和传承我国优秀民族音乐十分重要。学生在小学阶段学习民族音乐相关知识,可以培养民族自豪感,增强爱国情怀和民族意识。本文将分析中国民族音乐现状,并以小学的民歌教学为例,来谈一谈小学音

2、乐教育中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学习。 关键词:民族音乐;传承;小学教育;民歌教学 1 前 言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在上下几千年文明发展中孕育了优秀的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而民族音乐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它汇集了我国各个民族、地区的文化智慧,风格迥异,在我们的生活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但随着时代变迁和发展,改革开放后,我国与其他国家加强了交流,经过长时间的交融,流行音乐逐渐走进了大众的视野,受到了喜爱,如今青少年儿童也开始被外来音乐所吸引,对其的关注程度远远大于民族音

3、乐。长此以往,他们的民族意识将会淡化,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 自义务教育阶段,我国开设了音乐教学课程,而小学教育处于基础地位,不容忽视,小学生作为未来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必须要在这一阶段重视民族音乐相关知识的传授。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因此发展民族音乐文化,建立我国完备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是刻不容缓的。我国传统的民族音乐文化包含了民歌、器乐、舞蹈、戏曲等多种类别,每一种都是我国各族人民通过生活实践所创造出的极其丰富的艺术形式。其中,中国民歌是中国民族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的部分,是民族音乐的重要载体。 我国目前的民歌教学过多地采用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考虑的不够全面,没有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4、。因此本文将以民歌教学为例,分析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针对本地区广泛使用的教材进行调查和解读,在民歌教学实施方法上提供新的研究视角。笔者结合教材中各个年级具有代表性的民歌,从三个角度对民歌教学提出了实施建议,进一步充实和完善我国歌唱教学中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研究的理论,从而引出了对民族音乐传承内涵的思考。 我们应当重视小学阶段的民族音乐教育,意识到民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性,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多方面、多途径的开展民族音乐教学,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民族认同、民族自信、形成我国特有的民族音乐教学体系。本文根据研究内容将采用针对性的研究方法,如数据分析法、文献研究法、观察法

5、等为实现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小学民歌教学提供实施路径和数据支持,通过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保证研究的科学性、逻辑性、真实性。 1 一、小学民族音乐教学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学习兴趣 小学音乐是基础音乐教育,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将民族音乐与小学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可以让学生更好地体会艺术的丰富多彩和民族音乐的传承价值。据相关统计调查发现,在目前的学生群体中,现代流行音乐更受欢迎,当下学生对于我国的民族音乐相关知识了解甚少,大部分学生更愿意学习和了解流行音乐。究其原因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世界多元文化的传播发展,大量流行音乐、西方音乐传入中国,我国的科技和信息传播途径也越来越丰

6、富,儿童们通过各种现代化的手段如手机、电脑等媒介接触到更多的是流行音乐而非我国传统音乐,在他们的认知和音乐欣赏范围中,流行音乐占据了主导地位。统计显示(图 1-1)喜爱度调查中有 82%的小学生选择了流行音乐,而剩下的 12%选择了民族音乐,这就说明了我国的民族音乐教学仍处在基础阶段。多元化的艺术形式对民族音乐的传播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下,我们不能否认其他音乐文化的优秀,但同时也要发展和传承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只有让学生对其产生兴趣,才能更好的传承和学习,感受其独特的魅力。我们需要在基础的音乐教学中加入大量的民族音乐艺术相关知识,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在众多艺术门类中脱颖而出,得

7、以持续发展。 图 1-1 (二)教学形式单一 校园文化环境是一种潜在的精神,对提高学生认知、价值观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程中的民族音乐板块,包含了民间歌舞、器乐、戏曲等方面。以民歌教学为例:学校教育大多都是采用传统的歌曲教学形式,教师更多地采取歌曲教唱和欣赏的方法进行教学,对学生进行单方面的知识灌输,强调理论知识的讲解,学生基本上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的状态,缺乏亲身体验和实践的机会。这就导致了许多学生的兴趣丧失,知识掌握的越来越少。 2011 年,教育部颁布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课程基本理念”一栏中明确指出:“弘扬民族音乐,理解音乐文化多样性”。1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吸收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学校应当反

8、思当前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优质的学习生态环境,多途径地开展民族音乐教学。小学生处于发展初期,对很多民歌的种类和相关知识都不够了解,可以开展民族音乐的主题活动,丰富教学内容,加入学生感兴趣的元素。在潜移默化中调动学生积极性,实现民族音乐在小学教学实践中的贯彻落实。 (三)基础音乐教材解析 音乐教材是落实和体现我国音乐教育理念的重要媒介与载体,据调查发现,从 20 世纪初始,教育者就已经开始用现代作曲手法与民间曲调结合的编创方法来进行教学。并且近20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学校在教材编写时,将民乐作品和传统音乐纳入其中,这对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学习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无疑一个良好的开端。音乐课程标准中强调:

9、音乐教材编制,是进行基本音乐教学改革的关键环节。因此要做好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学习工作,研究音乐教材是必不可少的环节,本人针对小学音乐民歌演唱课的部分对所在城市使用的音乐教材(苏教版)进行分析(具体曲目表见附录)。据分析,小学音乐教科书中需演唱的民歌共有 36 首。另外,据统计在教科书中演唱部分的曲目共计195 首,民歌占比为18.9%(图 1-2),因此不难看出中国民歌在小学音乐教材中的占比整体是偏低的,这说明教材对民族歌曲的编排设计还不够完善,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还有待提升。但值得一提的是,苏教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中本土民族音乐 (江苏民歌)在所有民歌曲目中占有着很大的比例,达到了25% (图 1

10、-3)。在编排教材时加入更多地方文化,这对当地的民族传承来说也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 图 1-2 图1-3 1 二、小学民歌教学的实施方法 (一)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开展教学 小学阶段的学生年龄跨度大,而这一阶段又是儿童身心快速发展的时期,因此应该针对处于不同年龄段的学生,根据他们的发展特点进行歌唱教学。 低年级(一至三年级)的学生们在进行民歌学习时,要注意培养他们对民族音乐的兴趣和正确的态度。这一年龄段的学生主要以初步感知和体验模仿为主,教学时可以从一些简单、轻松的歌曲入手,引导学生跟唱或是对范唱进行模仿。例如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二课牧童之歌:教唱时要注意通过歌曲的学习,让学生感受新疆民歌的特点及

11、其欢快的节奏,尝试运用欣赏感受、游戏、律动的方式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这首歌曲。在教学时,因为歌曲相对简单,可以把教学重心放到歌曲的情境上来,让学生扮演小牧童的角色,做着挥鞭的动作,骑着骏马在辽阔的草原上,运用多媒体,以牧童之歌为背景音乐,向学生介绍新疆的基本情况:民族特点、地域位置、风土人情等等。在这一过程中,通过聆听歌曲不仅加深了学生的印象,还身临其境的感受到了新疆的文化。与传统的教唱相比,提高了歌曲的参与性,符合这一年龄学段学生的特点,在进行充分的聆听和体验后提升了学生的兴趣,之后再演唱歌曲就能更好地把握和演绎新疆民歌欢快富有律动的节奏特点。 图 2-1 高年级(四至六年级)的学生对于民族音乐

12、已有初步的了解,在这一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表演、创编、模仿的能力,拓宽民族音乐文化视野,不断掌握和了解民族音乐知识、作品,在演唱时加入自己的领悟与模仿,鼓励学生根据所学的知识进行适当的创新。另外,此阶段的教材中也加入了更多民族的歌曲,以此增加学生对各个民族的了解,学习民族乐理知识。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的掏洋芋:教师在进行这首歌的教学时,引导学生进行听、说、动、演等多种民族音乐的实践活动,进一步引起学生对民族音乐的兴趣,提高其音乐实践能力,感受北方民歌独特、幽默诙谐的音乐风格。在初步介绍山西民歌的基础上,针对北方民歌的特点进行整合教学,联系之前学习过的北京、江西等民歌进行对比,让学生能够

13、区分各个地区的民族音乐特点。学习掏洋芋时,让学生模仿掘地挖洋芋的动作,感受劳动人民丰收时喜悦的心情,在念白的部分可以分别让学生来扮演祖孙俩的角色,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加上动作来进行合作表演,将歌曲中的演唱和念白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浓郁的北方生活气息。还可以让学生们按照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动作并表演,教师加以指导点评,在演唱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尽力的表现山西民歌的风格,用高亢豪放的声音和喜悦的心情去演唱。 图 2-2 (二)根据民歌唱腔进行教学 大部分的民歌声调都带有浓厚的乡土色彩,与方言语音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风格迥异的唱腔,音乐表现非常生活化,每首民歌都反应着当地民族、人文生活。中

14、国民歌中的方言、节奏、曲调、衬词、韵味等等都渗透了该民族的音乐文化。北方民歌有着高亢嘹亮、粗犷的特点;而南方民歌细腻柔和,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抓住歌曲特点,将唱腔教学融入课堂。 以北方民歌编花篮的教学为例:在教材中为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第四课,这是一首河南民歌。河南民歌的发音是在地方方言基础上形成的,简洁干练。这首歌本身也带有一定的豫剧风格,它最主要体现在滑腔的运用上,如谱例中“编”“摘”“朵朵花儿开的艳”中的“开”字,均采用了上滑腔的特色唱法,不仅给歌曲增添了快乐活泼的色彩,又使其具有鲜明的方言特征。歌曲结尾处的“银格丹丹哎银牡丹”中的“诶”字还运用了甩腔,烘托了歌曲的氛围,提高了作品的艺术

15、价值。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把这种代表性的唱腔特点通过示范或是对比区分的方式让学生感受并理解,从而激发他们对民歌的学习兴趣。 图 2-3 以四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四课的南方民歌杨柳青的教学为例:这是江苏的代表性曲目,江苏一带的民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区域:北部方言区、江淮方言区、吴语区。而这首流传极广的小调就属于江南吴语地区民歌。旋律曲折委婉,清丽流畅,在演唱时可以教学生用方言演唱,带领学生先用方言朗读歌词,熟悉后带入节奏朗读。歌曲中还运用了“呀”“”“嗬”等极具吴语地方特色的衬词,听起来亲切柔和。苏州话历来有 “吴侬软语“之称,其一大特点就是具有七种声调,话语平缓而不失抑扬,语速适中,发音时位置靠前,要

16、用细腻的声音演唱。 图 2-4 因此在民歌教学过程中,可以根据所学的曲目的地域特点来进行分析。挑出其特色的唱腔韵味进行教学,培养学生民歌演唱时的节奏感、语感,以此来加深学生对该民族音乐的印象。 (三)运用游戏活动增添教学趣味 小学年龄段的学生有着活泼好动的特征,在音乐课堂中一味的强调学唱歌曲会使他们感到枯燥乏味,注意力不集中,渐渐地脱离课堂,达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民歌教学时可以根据曲目特点设计多样的游戏活动激发学生兴趣,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歌曲,以达到教学目标。 通过创设情境的游戏,教师可以根据授课的内容进行设计,游戏的程度应当贴近学生的现有水平和发展,让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还原对学习内

17、容的理解,以五年级下册第八单元第四课斑鸠调这首歌曲为例:这是一首江西民歌。教师授课时可以让学生幻想来到森林中,看到桃花盛开的美丽景象,让学生辨别和模仿各种动物的声音,接着说,“今天我们去到斑鸠生活的地方看一看,有怎样的美丽景象呢?”从而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学生们经过刚刚的情境模仿游戏,兴趣正浓,对接下来的学习产生了期待。在新课教授时,第二段的歌词给学生留下了创作的空间,教师引导学生们回想刚刚听到的动物声音或是自己编创为歌曲填词并演唱,大大加强了歌曲的参与性,有时单单通过教师的口述并不能收获完美的教学效果,要善于利用作品题材,设计并进行情境活动,使学生更好地吸收知识,活跃课堂气氛,这正式创设情

18、境游戏的作用所在。 图 2-5 集体游戏的运用,在音乐课堂中往往也有着很好的效果,对调动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积极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把集体合作游戏运用到音乐课堂当中,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又提高了上课的效率。例如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三课跳柴歌:如果单纯的让学生学会歌曲和了解知识会显得非常无聊和枯燥。教师可以在授课过程中加入集体合作的游戏,在学生观看黎族人民“跳柴舞”后,进行模仿游戏。可以用跳绳代替竹竿让同学合作进行模仿游戏,还可以分组进行比赛,激发学生的好胜心。在游戏的过程中边玩边唱可以大大加强学生对歌曲的记忆度。学生通过团队的合作相互交流、进行人员安排,最后得出有效的方案并实践,更好地参与

19、到教学活动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图 2-6 1 三、民族音乐的传承 (一)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我国经历了上下几千年的文化洗礼,是由五十六个民族构成的有着悠久历史的国家,民族音乐在我国璀璨的文化脉络发展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作为一门艺术遍布于各处,类型和形式十分丰富,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劳动人民通过日常生活与活动对音乐进行即兴的创作,抒发内心的情感愿望。民族音乐作为一种通过历史沉淀,长期发展和积累所产生的优秀文化形式,富含着深刻的人生底蕴和宝贵的研究价值,可以说民族音乐就像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为人类的文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接受民族音乐文化潜移默化的熏陶,能够有效提高青少年的审美

20、能力、促进身心健康与全面发展,所以我们必须加以重视,付诸行动。 学校音乐教育作为媒介具有导向性,受到普遍的认可,是非常重要的传播途径,从少儿时期对其进行教学,能够将民族音乐深刻地印在他们的脑海中。我们要着重培养学生对我国悠久音乐历史的了解,提升他们的音乐审美能力,使他们成为当前新时代背景下接受优秀民族文化的新一代,形成以学校为主要途径向青少年传播民族音乐文化知识的系统。而小学教育正是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第一部分,它奠定了国民素质提高的基础,是培养各类人才的摇篮,为学生的不断发展做出了贡献。我们更应当重视这一阶段的民族音乐教育,使学生们通过系统的学习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审美观念。

21、 (二)观念的转变 有效地传承民族音乐,完成观念的转变,用正确的目光和态度去看待民族音乐是我们现在要解决的重要问题,应当用最新的教学理念为向导,建立现代教学观念。在过去,许多老师都深受传统的教育观念的影响,以为教会学生唱歌就完成了教学任务,采用满堂灌输的教育理念,将教材里的教学内容照搬,导致学生只能按部就班的接受学习。小学生正处于心智发展的关键时期,有些教师忽略了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没有从促进学生能力全面发展去考虑,使得教学设计难以有效完成,影响到了教学效果。同时,教学内容的局限性导致音乐课比较枯燥,没有吸引学生,不利于民族音乐的传承。 因此,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探索新的教学方式,就要“以学

22、生为中心”,把完成民族音乐教学和关注学生发展相结合,从听觉、视觉、情感等多方面进行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教学过程中,包含了多种多样的知识点,如音乐理论知识、演唱技巧、民间舞蹈等等。教师要联系学生实际年龄情况和发展特点,从多方面进行教育。同时,及时掌握和检查学生的学习状况,使教学过程更加科学、合理。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了解多种民族音乐的风格、历史、旋律特点等,促进学生音乐文化价值观的形成,使“审美”和“学生主体”作为第一要素,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和学生之间交往合作的能力。 在教学目标方面,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体验、表现音乐作品,用多种形式将民族音乐渗入到教学中,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促进学生对民族音乐

23、的认识和全面发展。在教学方法方面,打破以前由教师示范,学生跟唱模仿的传统模式,开展学生感兴趣的音乐课堂活动,不是通过单纯地完成教学内容和枯燥的练习来让学生掌握知识,而是在多样的有趣的活动中完成教学问题。采用体验教学法、探索学习法、实际锻炼法等教学方法,强调创造性教学,旨在让学生通过活动游戏的参与去理解知识。鼓励学生的自我表达,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适当加以帮助和指导,促进教学的圆满完成。在教学评价方面,要改善以往只是评价学生是否回答了问题,是否学会了歌曲的绝对性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特点,鼓励每个学生主动参与,产生不同的答案。例如有的学生在唱歌方面有天赋、学习乐器、舞蹈等,可以积极让学生展示

24、,让班级其他学生发现其闪光点,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学习成就感。 (三)传习民族音乐的途径 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民族音乐应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传承民族音乐可以从多角度、多条途径入手。将民族音乐与其他领域相融合,开发多种创新模式加强音乐教育、陶冶学生心灵、增强其对民族音乐的理解。在面对多元化发展的音乐文化时,要正确的看待并进行交融,鼓励、引导学生以开阔的视野和思想看待音乐,在教学时将学生更加关注的现代流行音乐和西方音乐与民族音乐进行交融。在学习西方乐曲时,可以结合中国民族音乐进行教学。例如:欣赏外国乐曲听辨西洋乐器时,可以将中国民族乐器与其进行对比,或是针对西方音乐、流行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我国民族音乐

25、的调式特点让学生感受。在学生受到外国流行音乐文化影响的同时,多接触民族音乐文化,为传承民族音乐做好铺垫。 学校作为民族音乐教育的主阵地可以多开设有关民族音乐的系列活动内容:如民族器乐课(琵琶、二胡、竹笛等);民族舞蹈兴趣小组(傣族舞、藏族舞、蒙古族舞等);播放和民族音乐相关的校园广播等。教师在学生亲身体验和参与中重视对民族音乐的理论知识、风格特点的讲解,让学生更好地接受和学习,以此来逐步提升学生对民族音乐的认知和关注,在校园中营造民族文化氛围。还可以发挥地域优势,各地区学校结合当地地理环境、人文风俗、特色文化等开发具有区域特色和民族音乐特点的校本特色教材。 传承民族音乐的途径有多种,学校教学是

26、学生学习、获得知识的主要来源。但单纯的课堂学习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这是远远不够的。民族音乐来源于民间,应当通过校外教学的方式,带领学生去校外采风,进行实践活动。如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民间音乐社团,观摩民族音乐会等形式拉近学生与民族音乐的距离,从而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另外也需要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通过新闻媒体和各种新兴的短视频平台,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去宣传本民族的音乐,营造良好的民族音乐传承环境。同时也希望文化宣传部门和教育主管部门能出台一些鼓励和扶持的措施,切实帮助和扶持民族音乐的教育发展。 结 语 综上所述,中华民族经历了上下几千年的绵延与积累,给我们留下了珍贵和优秀的音乐文化,在当今如此多

27、元融合的社会和发达的科技发展影响下,全世界各个国家的音乐文化交融不断紧密已是不争的事实,在外来文化的冲击下,高度重视、倾注全力传承发展我们本民族的音乐文化就成了其中一项关键的任务,实现民族文化振兴有着重要的意义。因此要从教育中下功夫,当前的民族音乐教育仍处在发展阶段,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需要我们从学生、教师、教材等角度去不断完善提高。作为教育者,应当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法,从学生的年龄特点、歌曲唱腔、游戏活动等多方面进行分析并设计教学。我们也要明白传承民族音乐的重要性,以学生为主体改善以往的教学观念和传统教学模式,多途径地开展小学民族音乐教学,从举办民族音乐活动、比赛、课程开始,尤其是通过一些

28、比较贴近学生生活的学习活动,让其从小接受民族音乐的熏陶,培养传承意识。同时,这是一项不易的任务,也亟待通过社会、家庭、学校形成三方合力,不断加强民族音乐教育的广度和深度。我们始终坚信“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倾注全力,让民族音乐之花盛开在世界之林。 1 参考文献 1李延松:“民族民间音乐文化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传承与作用”,戏剧之家,2021 年第 14 期。 2赵书峰:“2020年中国民族音乐学研究热点现象述评”,民族艺术研究,2021 年第 34 期。 3刘丽娜:“民族音乐艺术多元化发展特征研究”,戏剧之家, 2021

29、年第 14 期。 4杨丽霞:“乡村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音乐的文化传承探析评记住乡愁:民间音乐文化传承教育理论与实践”,热带作物学报,2021 年第 42 期。 5李小莹:“媒介变革进程中的民族音乐传播模式演进”,现代传播 (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 年第 43 期。 6董万明:“如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1 年第四期。 7李朋朋:“民族音乐的传承与发展研究评中国民族民间音乐”,中国教育学刊, 2015年第 11 期。 8付裕坤:“东北地区小学音乐教育中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的研究满族音乐的传承”,中小学教师培训, 2016年第 12 期。 9刘叶露:“如何在小学音乐教学中传承民族音乐文化”,北方音乐,2019年第 39 期。 10丁相明:“音乐教学中的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戏剧之家,2018年第 17 期。 11金顺爱:中小学音乐课程的民族性研究,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9.12。 1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4-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