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练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75127955 上传时间:2024-08-17 格式:PDF 页数:11 大小:575.6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10练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第10练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第10练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第10练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第10练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10练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0练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理解性默写(附答案和解析)(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0 练 必修下册阿房宫赋六国论 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写秦对六国“人”的贪奢,其中“_,_”身份显贵,却也离开故国,早晚唱歌奏乐,成为秦国的宫人。 (2)阿房宫赋中用“_,_”两句,以对偶句形式描写了秦人不珍惜剽掠而来的珍宝,宝物贱用,极显秦之“奢侈”。 (3)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_”,就能抵御强秦;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又怎么会灭亡呢? 【答案】 妃嫔媵嫱 王子皇孙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使六国各爱其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书写时需要注意的字形有:妃嫔媵嫱、鼎铛、

2、砾。 2文章内容理解,根据语境填写。 (1)不吸取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写阿房宫占地之广、宫殿之高的句子是“_,_”。 (3)阿房宫赋中,“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描绘了阿房宫楼阁众多、不计其数的情形,其中展示出“走廊”和“屋檐”的特点的两句是“_,_”。 (5)杜牧的阿房宫赋中“_,_”写复道横越空中,曲折绵延,极言其构筑精巧。 (6)杜牧的阿房宫赋中描写皇帝的车队仪仗远去的名句是“_,_”。 (7) 阿房宫赋中将反问与对比

3、融为一体,批判秦人挥霍他人点滴积累起来的财富的句子是:_,_? (8)杜牧阿房宫赋中的“_,_”两句描写了秦统治者把珍宝、美玉当作石头、土块一样不加珍惜的奢靡生活。 (9)阿房宫赋中,写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句子是:_ ,_,_,_! 【答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复道行空 不霁何虹 辘辘远听 杳不知其所之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戍卒叫 函谷举 楚人一炬 可怜焦土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鉴”“复”“覆压”“隔”“荧”“妆”“廊”“缦”“啄

4、”“霁”“杳”“锱铢”“鼎铛”“珠砾”“戍”“怜”。 3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 (2) 苏洵在 六国论 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 _”。 (3)苏洵在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 【答案】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芥”“犹”“薪”。 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

5、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 (2)杜牧阿房宫赋描写秦始皇喜繁华奢侈,连梁柱上光彩耀目的钉头都比粮仓里的米粒还要多的两句是“_,_”。 (3)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 【答案】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写错的词有:“锱铢”“磷”“庾”“粟”“鉴”。 5补写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最后总结六国和秦国的灭亡都是由于不修自身,咎由自取,怨不得别人的语句是:“灭六国者六国也,

6、非秦也;_,_” 。 (2)在六国论的结尾,苏洵用假设的方式警告宋朝统治者:“苟以天下之大,_,_ ”。 (3)阿房宫赋中告诫如果不能够吸取教训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_”。 (4)苏洵在六国论中比较了秦获得土地和诸侯失去土地的方式后,得出了“_,_,固不在战矣”的结论。 (5)阿房宫赋中写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的语句是“_,_ ”。 【答案】 族秦者秦也 非天下也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则秦之所大欲 诸侯之所大患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解

7、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的字有:哀,鉴,锱,铢。 6阿房宫赋 (1)不吸取经验教训就会重蹈覆辙。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借秦的灭亡向当朝统治者敲响警钟的句子是:“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以此揭露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 (3)阿房宫赋中,“_,_”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_,_,_”写六国珍藏的玉石金鼎,被秦人收刮来之后像土块、铁锅一样胡乱地堆弃着,“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5) 杜牧 阿房宫赋 指出, 秦与六国都是自取灭亡。 他认为,

8、“_”, 则六国能抵御强秦; “_”,则秦可江山永固。 (6)杜牧写阿房宫赋论述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原因时说,如果六国当年能善待百姓,“_”;如果秦人能善待六国之人,“_”,又怎么会灭亡呢? (7)杜牧阿房宫赋中“_”一句用数字描述了阿房宫建筑面积之大,接着用“_”极言阿房宫楼阁之高。 (8)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对比,其中阿房宫的钉子“_”,宫内嘈杂的管弦音乐“_”。 【答案】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明星荧荧 开妆镜也 鼎铛玉石 金块珠砾 弃掷逦迤 使六国各爱其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足以拒秦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覆压

9、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多于在庾之粟粒 多于市人之言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默写时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鉴、锱铢、荧、鼎铛、砾、逦迤、拒、覆、隔离、庾、粟、市。 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成分。 (1)杜牧在 阿房宫赋 中指出, 六国王宫中收藏的珍宝是其统治者经过不知多少代多少年“_”,才能够“_”的。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一文的结尾处感叹道,如果六国能够爱惜自己的百姓,就足以抵抗秦国,紧接着说如果秦的统治者能爱惜六国百姓,“_ ,_”。 (3)阿房宫赋中,“_,_”两句用夸张手法批判秦统治者贪婪掠夺而又挥霍无度的丑陋行径。 【答案】 摽掠其人 倚叠如山 则递三世可至万

10、世而为君 谁得而族灭也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摽掠、倚叠、递、锱铢。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阿房宫赋 中, 作者比喻、 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钉头之多的句子是: _, _。 (2) 阿房宫赋 中, 作者比喻、 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屋瓦之多的句子是: _, _。 (3) 阿房宫赋 中, 作者比喻、 夸张手法描写阿房宫栏杆之多的句子是: _, _。 【答案】 钉头磷磷 多于在庾之粟粒 瓦缝参差 多于周身之帛缕 直栏横槛 多于九土之城郭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磷、

11、庾、粟、槛”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9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既在广阔的历史背景下引出阿房宫的修建,又起到了暗示主题的作用的句子是:_,蜀山兀,阿房出。 (2)阿房宫赋中运用通感修辞手法,写出歌舞盛况的句子是:歌台暖响,春光融融;_。 (3)阿房宫赋中从最普遍的人性的角度,说明人心没有区别,都追求幸福快乐,都挂念家小,对秦统治者的残民以自肥做了有力的抨击的语句是: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_。 (4)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告诫世人只感叹是没有用的,要吸取历史教训,不要让历史重演,否则终将重蹈覆辙的语句是: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_。 (5)六国论一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

12、(6)六国论中用形象的比喻表现六国子孙割地之轻率的句子是:_,_。 (7)六国论中引用古人的话,用比喻表明割地赂秦必然招致灭亡的句子是:_,_,_,_。 (8)六国论中设身处地为六国出谋划策,指出要好好对待贤才的句子是:_,_,_,_。 【答案】 六王毕,四海一 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薪不尽 火不灭 以赂秦之地 封天下之谋臣 以事秦之心 礼天下之奇才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

13、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如同音字、形似字、通假字、难写字等字的写法。如“舞”“袖”“凄”“纷奢”“鉴”“复”“弊”“赂”“草芥”“事”“抱薪”“礼”,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

14、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 10名句默写。 (1)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 (2)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句是:“_,_。” (3)史论贵在立论精警,如唐代杜牧的阿房宫赋:“呜呼!_,非秦也;_,非天下也”,宋代

15、苏洵的六国论“六国破灭,非兵不利,_,_”,皆借古讽今,发人深省。 【答案】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灭六国者六国也 族秦者秦也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解析】 【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分为两大类,一是给出语境的理解性默写,二是给出上句写下句的直接默写。此类试题解答时,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和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别字形。本题是情景默写,作答时注意认真审题,选准所填语句,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比如“覆、隔、锱、铢、族、善、弊”等字。 【点睛】 此类试题解答时,要看清要求,答题时从最有把握的题做起;要看清出处,根据出处提示回想原文信息,

16、搜索所需语句。确定语句后,默写要注意易错字、生僻字及语气词的写法,学生记忆时应该结合诗句的意思。 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阿房宫占地之广、建筑之高的句子是“_,_”。 (2)阿房宫赋中,描写宫殿、楼阁依地形而建,参差错落、精巧工致的句子是“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用比喻、夸张的手法描写阿房宫建筑之多的句子是“_,_”。 (4)阿房宫赋中,作者谴责秦王朝统治者横征暴敛、极尽奢靡的句子是“_,_”。 (5)阿房宫赋中,表现秦王朝钳民之口的句子是“_,_”。 (6)阿房宫赋中,表现秦王朝统治者尽失人心、骄横顽固的句子是“_,_”。 (7)阿房宫赋中,作者指出秦王

17、朝如果爱惜六国百姓,就能世代为君、安享天下的句子是“_,_”。 (8)阿房宫赋中,作者在总结六国和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后,提醒唐朝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的句子是“_,_”。 【答案】 覆压三百余里 隔离天日 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蜂房水涡 矗不知其几千万落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使天下之人 不敢言而敢怒 独夫之心 日益骄固 使秦复爱六国之人 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

18、注意“钩”“涡”“矗”“锱铢”“鉴”的书写。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12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作者开门见山,提出全文中心论点的句子是“_,_,_,_”。 (2)六国论中,作者之所以认为“不赂者以赂者丧”,是因为“_,_”。 (3)六国论中,描写六国诸侯的祖辈、父辈创业艰难的句子是“_,_”。 (4)六国论中,明确体现文章借古讽今和告诫北宋统治者要吸取历史教训这一主旨的句子是“_,_,_”。 【答案】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

19、不善 弊在赂秦 盖失强援 不能独完 暴霜露 斩荆棘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解析】 【详解】 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此题属于理解性默写,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此题中需注意“弊”“赂”“暴”“荆棘”“苟”的书写。 【点睛】 名句名篇默写是高考的必考题型,考生要注意平时多积累名句名篇,要落实到写上,书写时要注意字形相近的字和字形复杂字的书写,特别要注意同音异形字的书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13名句默写 (1) 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 苏洵 六国论 “_! _, _,_,

20、_,_!”用六国破灭的教训讽刺北宋赂辽。 (2) 六国论 的中心论点是“_, _, _”,_”。 (3)六国论 中借古讽今的语句是“_, _, _”。 【答案】 悲夫 有如此之势 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日削月割 以趋于亡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六国破灭 非兵不利 战不善 弊在赂秦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之下矣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的字词:“哉”“弊”“赂”。 14六国论 (1)在六国论中,“_,_”两句,说明了贿赂秦国而导致六国灭亡的原因。 (2)在六国论中,“_”交代了不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却因为割地贿赂秦国的国家而

21、灭亡;“_”则交代了六国向秦割地求和的结果。 (3)苏洵的六国论观点鲜明,论据充足,论证方法丰富多样,其中使用了比喻论证来指出赂秦的诸侯国的国君对于祖先打下的江山毫不珍惜的句子:“_,_,_。” (4)在六国论中,齐国不曾割地求和,却也随着五国灭亡的原因是“_”;而燕国虽小却最后灭亡的原因是“_”。 (5)在六国论中,先指出齐国因与秦交好却不帮助五国而灭亡,随后又说明燕国灭亡原因的句子:“_,_,_。” (6)在六国论中,苏洵对治理国家的人提出的建议是“_”。 (7)在六国论中,苏洵以古鉴今,其中“_,_,_”三句,告诫宋朝统治阶级不要以贿赂的方式谋得一时之安。 【答案】 赂秦而力亏 破灭之道

22、也 不赂者以赂者丧 故不战而强弱胜负已判矣 子孙视之不甚惜 举以予人 如弃草芥 与赢而不助五国也 斯用兵之效也 始有远略 能守其土 义不赂秦 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哉 苟以天下之大 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是又在六国下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本题默写需要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赂、予、芥、赢、效、略、义、劫、苟、矣。 1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阿房宫赋中“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阿房宫走廊曲折,屋檐高耸的特点。 阿房宫赋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将剥削来的钱财像泥沙一样的浪费掉,给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揭露和控诉了秦的自私无道的语

23、句是_,_? 六国论中表现诸侯国先人艰苦开辟疆土的句子是_,_。 【答案】 廊腰缦回 檐牙高啄 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 暴霜露 斩荆棘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廊”“缦”“檐”“啄”“锱”“铢”“暴”“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频多秦国侵略得越急的句子是:_,_。 (2)苏洵用精妙的比喻“_,_”,形象地批判了六国的赂秦行为。 (3)苏洵在六国论中,用“_,_”描写六国的祖辈创业的艰难,但他们的子孙对得来的土地却不太珍惜。 【答案】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以地事秦 犹抱薪救火 暴

24、霜露 斩荆棘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有:弥、愈、薪、荆棘。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六国论中,苏洵认为齐国灭亡的原因是“_”,认为燕国灭亡的原因是“_,_”。 (2) 六国论中作者批评赵国杀害良将,不能将武力抗秦坚持到底的句子是:_,_,_。 (3)苏洵在六国论中以“_,_”两句回忆了六国先辈们开辟事业的艰辛。 (4)在六国论中,苏洵用对比论证的方法写出诸侯割地越多,秦国侵略越急的句子是:_,_。 【答案】 与嬴而不助五国也 至丹以荆卿为计 始速祸焉 洎牧以谗诛 邯郸为郡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暴霜露 斩荆棘 奉之弥繁 侵之愈急 【解析】

25、 【详解】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古诗文名篇名句的能力。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所以, 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 注意重点字, 如同音字、 形似字、 通假字、 难写字等字的写法。 如“嬴”“荆卿”“速”“洎”“谗”“邯郸”“武”“暴”“荆棘”“弥繁”“侵”“愈”,理解字义去记忆。 【点睛】 考查常见的名篇名句默写常常分为两类:识记式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其中识记式默写考查字形默写,情景式默写(理解性默写)主要考查在语境中的具体运用,具有一定难度,理解和记忆同时考查。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另外,较长的句子不能掉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施工组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