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解读(必修三).ppt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75103908 上传时间:2024-08-17 格式:PPT 页数:62 大小:1.1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解读(必修三).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解读(必修三).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解读(必修三).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解读(必修三).ppt_第4页
第4页 / 共62页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解读(必修三).ppt_第5页
第5页 / 共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解读(必修三).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教学课件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解读(必修三).ppt(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关于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关于高中生物学业水平测试知识解读(必修三)知识解读(必修三)制作:制作: 王辉王辉单位:郑东中学单位:郑东中学3.1 3.1 植物的激素调节植物的激素调节考点考点54 54 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植物生长素的发现和作用 (P46P51P46P51)1.1.生长素(生长素(IAAIAA)的发现过程()的发现过程(B B)(1)达尔文实验光 光现象:不生长,不弯曲 弯向光源生长结论:胚芽鞘的生长和弯曲与胚芽鞘的尖端有关光 光现象:生长,不弯曲 生长,向光弯曲结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向光弯曲的部位是尖端以下的伸长区。(2)拜尔实验现象:向另一侧弯曲生长 结论:胚芽鞘弯曲

2、生长是因为尖端产生的刺激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3)温特实验 琼脂结论: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刺激确实是一种化学物质总结:总结: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的产生部位:胚芽鞘的尖端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伸长区生长素发挥作用的部位:尖端下部的伸长区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感受光刺激的部位是:尖端 生长弯曲的部位是:下端伸长区生长弯曲的部位是:下端伸长区(3 3)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分布:植物体各个器官中都有分布,多数集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中在生长旺盛的部位。2.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生长素的产生、运输和分布(A)(1 1)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

3、)产生:幼嫩的芽、叶、发育中的种子(2 2)运输:)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极性运输,即从形态学的上端向形态学的下端运输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侧到背光侧横向运输,即从向光侧到背光侧3.3.生长素的生理作用(生长素的生理作用(B B)(1)生长素的作用特点:两重性(2)生长素作用两重性表现的具体实例: 根的向地性;顶端优势结论:结论:不同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同一器官,引起的生理作用功能不同,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同一浓度的生长素作用于不同器官上,引起的生理功能不同,原因:不同的器官对生长素的敏感性不同:根芽茎(1)促进扦插的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促进扦插的

4、枝条生根。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物浸泡枝条下端,不久长出大量的根(2)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促进果实发育。用一定浓度生长素类似物涂抹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未受粉的花蕾,可长出无籽果实(3)防止落花落果)防止落花落果4 4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生长素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中的应用(B B)考点考点55 55 其他植物激素(其他植物激素(A A) (P53P54P53P54)激素种类激素种类合成部位合成部位作作 用用赤霉素赤霉素(GAGA)主要是未成熟的种子,幼根或幼芽促进细胞伸长,从而引起植株增高细胞分裂素细胞分裂素主要是根尖促

5、进细胞分裂脱落酸脱落酸根冠,萎蔫的叶片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与果实的衰老与脱落乙乙 烯烯植物的各个部位促进果实成熟3.2 3.2 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动物的生命活动调节考点考点56 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P16)(1)概念:反射是动物通过神经系统,对外界和内部的各种刺激所作出的有规律性的反应。(2)反射结构基础:反射弧(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1反射和反射弧(反射和反射弧(B)2 2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1 1)结构:)结构: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神经元包括胞体和突起,突起又 可分为树突和轴突(包括神经纤维)

6、。可分为树突和轴突(包括神经纤维)。(2)功能:)功能: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具有感受刺激和传导冲动的功能.(1)传导过程静息状态时:静息电位(外正内负)受到刺激时:动作电位(外负内正)恢复到静息状态时:电位(外正内负)(2)传导特点:双向传导考点考点57 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P17P20)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过程及特点(B)2 2突触的结构特点(突触的结构特点(A A)一个突触包含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突触前膜是轴突末端突触小体的膜,突触后膜一般是树突膜或者胞体膜。3 3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单向传递(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

7、单向传递(B B)(1)信号转换: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2)传递方向:单向传递(轴突树突或轴突胞体)(3)单向传递的原因: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然后作用于突触后膜1 1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人脑的组成及各部分功能(B B) 大大脑:最高:最高级中枢中枢 人人脑 小小脑:维持身体平衡持身体平衡 下丘下丘脑:调节体温、血糖、水体温、血糖、水盐平衡平衡 脑干:干:维持呼吸等持呼吸等 感知感知 控制控制人人脑的高的高 语言言-听、听、说、读、写的控制是位于大、写的控制是位于大脑皮皮层不同位置不同位置级功能功能 学学习 -积累累经验 记忆-经验的的储存和再存和再现 思思

8、维考点考点58 58 人脑的高级功能人脑的高级功能 (P20P21P20P21) (1)位于大脑皮层的S区 -发生障碍,不会讲话 (2)位于大脑皮层的 H区 -发生障碍,听不懂别人的话 (3)位于大脑皮层的W区 -发生障碍,不会写字 (4)位于大脑皮层的 V区 -发生障碍,看不懂文字2 2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人的语言中枢的位置和功能(A A)考点考点59 动物激素的调节(动物激素的调节(A) (P23P29)1 1动物激素的种类动物激素的种类动物激素名称分泌部位功能备注甲状腺激素甲状腺促进物质氧化分解与新陈代谢,对神经系统发育具有重要性合成该激素需碘,幼年缺少会引起呆小症,成年缺少会引起

9、甲状腺肿大,俗称大脖子病,过多会引起甲亢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下丘脑促进垂体分泌促甲状腺激素生长激素垂体促进生长发育,促进骨骼的生长过多会导致巨人症,过少会导致侏儒症促甲状腺激素促进甲状腺生长发育,促进甲状腺合成并分泌甲状腺激素胰高血糖素胰岛A细胞升高血糖胰岛素胰岛B细胞降低血糖2 2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级调节 反馈调节的概念 :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1) 拮抗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过程具有相反的作用。例如:胰高血糖素和胰岛素(2) 协同作用:不同激素对同一生理过程具有相同的作用。例如:胰高血糖素和

10、肾上腺素、生长激素和甲状腺激素4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和协同作用1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事例(1)含有性激素的农药在害虫的繁殖期喷洒,可以干扰害虫的交尾,从而减少害虫的数量(2)利用昆虫的性激素可以可以吸引异性的昆虫,然后将其杀死考点考点60 60 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动物激素在生产中的应用(B B)1 1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单细胞与环境的物质交换(A A)单细胞生物通过细胞质调节与外界发生物质和信息交流2 2内环境(内环境(B B)(1)概念:内环境是细胞外液构成的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2)细胞外液之间的关系:(3)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血浆渗透压为770kPa;血浆接近中性

11、,PH为7.357.45;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3.3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考点考点61 稳态的生理意义稳态的生理意义 (P2P9)(1)概念: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状态。(2)调节机制:主要为神经-体液-免疫调节(3)调节实例:3稳态的调节机制(稳态的调节机制(B)注: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注:人体维持稳态的调节机制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4 4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内环境稳态与健康的关系(B B)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1.1.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比较比比较项较项

12、目目神神经调节经调节体液体液调节调节作用途径作用途径反射弧反射弧体液运体液运输输反反应应速度速度迅速迅速较缓较缓慢慢作用范作用范围围准确、比准确、比较较局限局限较较广泛广泛作用作用时间时间短短暂暂比比较长较长考点考点62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B) (P31)考点考点63 63 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血糖调节(A A) (P32P32)()(P25P27P25P27)1 1体温的调节体温的调节3 3血糖调节血糖调节(1)(1)血糖来源和去路血糖来源和去路(2)(2)血糖平衡的调节血糖平衡的调节(1 1)免疫系统的

13、组成:)免疫系统的组成:免疫器官免疫器官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免疫细胞生成、成熟、集中分布的场所(胸腺、骨髓等)所(胸腺、骨髓等)免疫细胞免疫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造血干细胞、吞噬细胞、B B细胞、细胞、T T细细胞等胞等免疫活性物质免疫活性物质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由免疫细胞或其他细胞产生的发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挥免疫作用的物质(抗体、淋巴因子、溶菌酶等)(2 2)功能:)功能:防卫功能(第一道防线防卫功能(第一道防线皮肤、黏皮肤、黏膜第二道防线膜第二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体液中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第三道防线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14、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主要由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借助血液循环和淋巴循环组成)组成)监控功能监控功能 清除功能清除功能考点考点64 64 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 (P35P40P35P40)1 1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免疫系统的组成及主要功能(A A)2 2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B B)(1 1)体液免疫)体液免疫注:注:抗体抗体的本质是球的本质是球蛋白蛋白抗原为病抗原为病毒或自身病毒或自身病发、衰老细发、衰老细胞(癌细胞)胞(癌细胞)(2 2)细胞免疫(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病毒)细胞免疫(结核杆菌、麻风杆菌、病毒) (1 1)发病机理:

15、)发病机理:HIVHIV侵入人体后与侵入人体后与T T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淋巴细胞相结合,破坏T T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得人体的免疫淋巴细胞,使免疫调节受到抑制,并逐渐使得人体的免疫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得人体无法抵抗其他病菌、系统瘫痪、功能瓦解,最终使得人体无法抵抗其他病菌、病毒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病毒的入侵,或发生恶性肿瘤而死亡。考点考点 65 65 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 (P41P41)1 1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存在部位(艾滋病的全称、病原体及存在部位(A A)(1 1)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A

16、IDS)(2 2)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病原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HIV)(3 3)存在部位:与人体的)存在部位:与人体的T T淋巴细胞结合淋巴细胞结合2 2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艾滋病的发病机理、症状(A A)(2 2)症状: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症状:初期症状是全身淋巴结肿大,不明原因的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此后,持续性发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精神疲乏,此后,相继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疲,腹泻相继出现肝、脾肿大,并发恶性肿瘤,极度消疲,腹泻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麻痹,最终死亡便血,呼吸困难,心力衰竭;中枢神经麻痹

17、,最终死亡(1 1)流行: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流行:艾滋病主要通过性滥交、毒品注射、输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血。输入血液制品或使用未消毒的病人用过的注射器而传染的。而传染的。(2 2)预防:)预防:洁身自爱;洁身自爱;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不与他人共用牙刷和剃须刀;须刀;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不用未消毒的器械纹眉,穿耳;医疗时使医疗时使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严格消毒;用的注射器及检查和治疗器械必须要严格消毒;需需要输入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的要输入血液和血液制品,必须通过艾滋病病毒抗体的检测。检测。3 3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

18、艾滋病的流行及预防(A A)3.4 3.4 种群和群落种群和群落考点考点66 66 种群的特征种群的特征 (P60P64P60P64)(2 2)基本特征:)基本特征: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是种 群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出生率:单位时间里新出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死亡率: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

19、小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迁入率和迁出率: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体总数的比率,分别称为迁入率或迁出率,直接影响种群密度的大小的大小 1 1种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种群的概念及基本特征(A A)(1 1)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概念:生活在同一区域的同一种生物的全部个体。 年龄组成:年龄组成: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一个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可以预测种群密度的变化增长型的特点:幼多老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

20、呈增长趋势增长型的特点:幼多老少,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呈增长趋势稳定型的特点:幼、老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稳定型的特点:幼、老数目比例适中,出生率等于死亡率,种群密度稳定衰退型的特点:幼少老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呈较少趋势衰退型的特点:幼少老多,出生率小于死亡率,种群密度呈较少趋势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对种群密度也有一定的影响(1 1)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样方法:常用调查植物、某种昆虫卵的密度、作物植株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蚜虫的密度,跳蝻的密度等距取样法

21、: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等距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长方形时(2 2)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标志重捕法:适用于调查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2 2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A A)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五点取样法:适用于总体为正方形1 1、种群增长的、种群增长的“J J”型曲线和型曲线和“S S”型曲线(型曲线(B B) 考点考点67 67 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种群的数量变动及其数学模型 (P65P68P65P68)“J”J”型曲线型曲线“S”S”型曲线型曲线环境容纳量(环境容纳量(K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值):在环境条件不

22、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一定空间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J”J”型曲线无型曲线无k k值。值。2 2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不同群落的物种数目有差别,群落、物种和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种数目有差别,群落、物种和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考点考点68 群落的结构特征(群落的结构特征(A) (P71P75)1 1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落的概念: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群的集合。3 3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种间关系概概 念念举举 例

23、例图形图形捕食捕食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为食物。老鹰捕食老鼠老鹰捕食老鼠乙图乙图竞争竞争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两种或两种以上生物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争夺资源和空间等。在细菌的培养基上在细菌的培养基上生长着青霉生长着青霉丙图丙图寄生寄生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一种生物(寄生者)寄居于另一种生物(寄生)的于另一种生物(寄生)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体内或体表,摄取寄主的养分以维持生活。养分以维持生活。人体内的蛔虫人体内的蛔虫略略互利共生互利共生两种生物共同生物在一起,两种生物共同生物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依存,彼此有利。彼此有利。豆科植物与根瘤菌豆科植物与根瘤菌 甲图

24、甲图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群落水平结构:由于地形的变化、土壤湿度和盐碱的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差异、光照强度的不同等因素,不同地段往往分布着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群落水不同的种群,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也有差异,群落水平结构一般呈镶嵌分布。平结构一般呈镶嵌分布。4 4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的空间结构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群落垂直结构:在垂直方向上,大多数群落具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有明显的分层现象(主要受阳光的影响)(2 2)群落演替类型)群落演替类型初生演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初生演

25、替: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例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演替的过程:裸岩阶段地衣阶段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草本植物阶段阶段灌木阶段灌木阶段森林阶段森林阶段 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次生演替: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发生的演替

26、,如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考点考点69 69 群落的演替群落的演替 (P78P82P78P82)1.1.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群落演替的过程和主要类型(B B)(1 1)群落演替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群落演替概念: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人类可以砍伐森林、填湖造地、捕杀动物,也可以封山育林治理沙漠、管理草原,甚至可以建立人工群落。人类活动往往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2.2.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的影响(A A)概念:由生物群落与它的无机

27、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叫生态系统3.5 3.5 生态系统生态系统考点考点70 70 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 (P88P92P88P92)1.1.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生态系统的概念和类型(A A)注注: :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统一生物圈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统一生物圈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无机盐等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阳光、热能、空气、无机盐等生产者:自养型的生物:可以制造有机物的。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生产者:自养型的生物:可以制造有机物的。如绿色植物、硝化细菌 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作用:是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分消费者:异养型的生物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及寄生动

28、物消费者:异养型的生物植食性、肉食性、杂食性动物及寄生动物 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作用: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分解者:异养型的生物。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腐生生活的动物分解者:异养型的生物。腐生生活的细菌和真菌、腐生生活的动物 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作用:将有机物分解为无机物返回到无机环境中。2.2.生态系统的结构(生态系统的结构(B B)(1 1)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 注: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注:生产者可以说是生态系统的基石;消费者的存在能够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快生

29、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分解者能将动物的遗体和动物的排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将会崩溃遗物分解成无机物;如果没有分解者,生态系统将会崩溃(2 2)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食物链和食物网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食物链: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的关系。 植物植物 蝗虫蝗虫 青蛙青蛙 蛇蛇 鹰鹰生产者生产者 初级消费者初级消费者 次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 三级消费者三级消费者 四级消费者四级消费者第一营养级第一营养级 第二营养级第二营养级 第三营养级第三营养级 第四营养级第四营养级 第五营养级第五营养级食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食

30、物网:许多食物链彼此相互交错连接成的复杂营养结构。 食物链和食物网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食物链和食物网时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就是沿着这种渠道进行的。考点考点71 71 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的基本规律和应用 (P93P101P93P101)1 1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过程及特点(B B) (1 1)能量流动的概念)能量流动的概念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2 2)能量流动的过程)

31、能量流动的过程(3 3)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能量流动的特点:单向流动 ,逐级递减,逐级递减(4 4)能量的传递效率:)能量的传递效率:10%20%10%20%(5 5)能量金字塔:处于最底层是生产者)能量金字塔:处于最底层是生产者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可以帮助人们科学规划、设计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人工生态系统,使能量得到最有效的利用。 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研究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还可以帮助人们合理地调整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持

32、续高效地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有益的部分 2 2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B B)(1 1)概念:组成生物体的)概念:组成生物体的C C、H H、O O、N N、P P、S S等元素,都不断等元素,都不断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地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2 2)特点:全球性、循环往返)特点:全球性、循环往返3 3物质循环概念和特点(物质循环概念和特点(B B)4 4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C C)ACDB A A 是生产者是生

33、产者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 B B 无机环境无机环境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C C 消费者消费者 呼吸作用呼吸作用D D 分解者分解者 分解作用分解作用 注:在生物群落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形式为注:在生物群落于无机环境之间碳循环形式为CO2CO2;在生物群落之间碳循环为有机物;在生物群落之间碳循环为有机物考点考点72 72 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中的信息传递 (P105P108P105P108)1 1、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生态系统的信息传递(A A) 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信息的种类:物理信息 ;化学信息;化学信息 ;行为信息;行为信息 信息传递的作用:信息传递的作用: a.a.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

34、,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离不开信息的作用;生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物种群的繁衍,也离不开信息的传递b.b.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信息还能够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系统的稳定 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提高农产品或畜产品的产量;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对有害动物进行控制2 2、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信息传递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A)(A)(1 1)概念:生态系统的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概念:生态系统的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对稳定的能力。(2 2)具有稳定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具有稳定

35、性的原因:生态系统具有自我调节能力考点考点73 73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P109P111P109P111)1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的稳定性(B)(3 3) 种类种类 :抵抗力稳定性:抵抗力稳定性: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 恢复力稳定性:恢复力稳定性: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生态系统在受到外界干扰因素的破坏后恢复到原状的能力 营养结构越复杂营养结构越复杂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抵抗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低营养结构越简单营养结构越简单抵抗力稳定性越低抵抗力

36、稳定性越低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恢复力稳定性越高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的措施: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一方面要控制对生态系统干扰的程度,对生态系统 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的利用应该适度,不应该超过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另一方面,对人类利用强度较大的生态系统,应实施相应的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于功能的协调。物质、能量投入,保证生态系统内部结构于功能的协调。 2 2、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影响(B B)3.6 3.6 生态环境的保

37、护生态环境的保护考点考点74 74 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人口增长对生态系统的影响(A A) (P119P121P119P121)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人口数量增加,对资源的需求量必然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对其环求量必然增大,人口数量增长给资源带来的压力是对其环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境产生的最基本影响。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伴随着人口数量增加,人口的分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布也越来越集中于城市,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均消费水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平上升,使生活排污剧增。伴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伴

38、随着人口数量增长,人类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的生产规模不断扩大,生产规模的扩大当然要带来更多的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废弃物,处理不当也会造成环境污染。 注: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注:我国人均耕地不足世界人均耕地的1/31/3,我国的人均,我国的人均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淡水占有量只是世界人均的1/41/4。 考点考点75 75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A A) (P123P124P123P124) 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全球性生态环境问题主要包括全球气候变化、水资源短缺、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

39、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氧层破坏、酸雨、土壤荒漠化、海洋污染和生物多样性锐减考点考点76 76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和措施(B B) (P124P127P124P127) 1 1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拥有的全部基因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2 2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 3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义:生物多样性是人类社会赖以

40、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发展的基础。4 4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就地保护:主要是建立自然保护区;区;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迁地保护是就地保护的补充,它为行将灭绝的生物提供了生存的最后机会。了生存的最后机会。必修必修3 3实验实验考点考点77 77 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探究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 (P51P52P51P52) 1 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B B)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植物插条经植物生长调节剂处理后,对植物插条的生根情况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

41、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有很大的影响,而且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处理其影响程度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亦不同。其影响存在一个最适浓度,在此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2 2、实验方法(、实验方法(A A)(1 1)选择生长素类似物:)选择生长素类似物:2 2,4-D4-D或或-萘乙酸(萘乙酸(NAANAA)等。)等。(2 2)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配制生长素类似物母液:5 mg/5 mg/mLmL(用蒸馏水配制,加(用蒸馏水配制,加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少许无水乙醇以促进溶解)。(3 3)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

42、分别配)设置生长素类似物的浓度梯度:用容量瓶将母液分别配成成0.20.2、0.40.4、0.60.6、0.80.8、1 1、2 2、3 3、4 4、5 mg/5 mg/mLmL的溶液,分别的溶液,分别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放入小磨口瓶,及时贴上相应标签。NAANAA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有毒,配制时最好戴手套和口罩。手套和口罩。(4 4)选择插条:以)选择插条:以1 1年生苗木为最好(年生苗木为最好(1 1年或年或2 2年生枝条形成年生枝条形成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层细胞分裂能力强、发育快、易成活)实验表明,插条部位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

43、插穗仍可利以种条中部剪取的插穗为最好,基部较差,梢部插穗仍可利用。实验室用插穗长用。实验室用插穗长5 57 cm7 cm,直径,直径1 11.5 cm1.5 cm为宜。为宜。(5 5)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处理插条:枝条的形态学上端为平面,下端要削成斜面,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这样在扦插后可增加吸收塔水分的面积,促进成活。每一枝条留条留3-43-4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个芽,所选枝条的芽数尽量一样多。 3 3、结果分析(、结果分析(C C)在最适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生长最快。说明在最适浓度下植物插条的生根数量最多,

44、生长最快。说明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不同不同浓度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扦插枝条生根的作用不同考点考点78 78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数量的动态变化 (P68P69P68P69) 1 1、计划的制定与实验方法(、计划的制定与实验方法(B B)提出问题提出问题作出假设作出假设讨论探究思路讨论探究思路制定计划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实施计划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按计划中确定的工作流程认真操作,做好实验记录分析结果,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将记录的数据用曲线图表示出来注:注: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

45、的数量是怎样提出的问题可以是: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探究问题,例如,在不同温随时间变化的?也可以提出其他的探究问题,例如,在不同温度(以及通氧、通度(以及通氧、通CO2CO2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等)条件下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何?不同培养液(如加糖和不加糖)中酵母菌种群数量增长的情况如何?等等。情况如何?等等。本实验时间较长(本实验时间较长(7 7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天),因此事前一定要做好周密的计划,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定程序、定时间、定人员。酵母菌计数方法:抽

46、样检测法。酵母菌计数方法:抽样检测法。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从试管中吸出培养液进行计数之前,要将试管轻轻震荡几次2 2结果分析(结果分析(C C)考点考点79 79 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制作生态瓶或生态缸 (P112P112)1 1、实验原理(、实验原理(B B)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在有限的空间内,依据生态系统原理,将生态系统具有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基本成分进行组织,构建一个人工微生态系统是可能的。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但同时,这个人工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是有条件的,也可能是短暂的

47、,它会发生群落的演替。是短暂的,它会发生群落的演替。 2 2、实验材料、方法步骤(、实验材料、方法步骤(A A)(1 1)按)按100cm70cm50cm100cm70cm50cm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的标准制作生态缸框架。(2 2)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边高,)在生态缸内底部铺垫沙土和花土,花土在下,一边高,一边低;沙土城上,沙土层厚一边低;沙土城上,沙土层厚5-10cm5-10cm。在缸内低处倒进水。将。在缸内低处倒进水。将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收集或购买的动物和植物放在生态缸中,其中浮萍、水草与小乌龟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

48、,蕨类植物和杂乌龟放在水中,仙人掌或仙人球移植到沙土上,蕨类植物和杂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草移植到花土上,蚯蚓与蜗牛也放置在花土上。 (3 3)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封上生态缸盖。将生态缸放置于室内通风、光线良好的地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每一天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方,但要避免阳光直接照射。每一天观察一次生态缸内生物种类与数量变化,并且进行记录,连续观察一星期。类与数量变化,并且进行记录,连续观察一星期。(4 4)可将观察结果记录于下表。)可将观察结果记录于下表。时间数量生 物3 3实验结果与分析(实验结果与分析(C C)注:注:生态瓶制成

49、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制成后,形成的生态系统必须是封闭的。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必须能生态瓶中投放的几种生物,必须具有很强的生活力,必须能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够进行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能使其在一定时期内保持稳定。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可以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并便生态瓶的材料必须透明,可以让里面的生物得到阳光,并便于观察。于观察。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生态瓶宜小不宜大,瓶中的水量应占其容积的4 45 5,要留出,要留出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一定的空间,储备一定量的空气。小生态瓶的采光,以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小生态瓶的采光,以较强的散射光为好,不能采用强烈的直射光,否则瓶内水温过高,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射光,否则瓶内水温过高,会导致水生植物死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研究生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